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竞赛培训讲义-第十讲__初中数学竞赛中的一次函数

初中数学竞赛培训讲义-第十讲__初中数学竞赛中的一次函数

初中数学竞赛培训讲义-第十讲__初中数学竞赛中的一次函数
初中数学竞赛培训讲义-第十讲__初中数学竞赛中的一次函数

初中数学竞赛培训讲义

一次函数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知识点, 受到各级各类竞赛的青睐,近些年来与一次函数有关的竞赛问题屡见不鲜,

本将就来研究这系列问题?

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问题

例1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 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且 OA 与x 轴正方形的夹角为30 °.求点A, B, C 的坐标

练习

1、 点A(x, y)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__________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________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 ___________

关于直线 y = x 的对称点是 ___________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3,- 3),P 是y 轴上一点,则使 DAOP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

P 有()个?

(A). 2 (B). 3 (C). 4 (D). 5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 A(- 2,2), B(3,2),C 是坐标轴上一点,已知 DABC 是直角三角形,求点 C 的坐标?

二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问题

a

K

c

例2 若 ——= ------------ =—— =t ,则一次函数 y= tx+ t 2的图像必经过的象限是(

)

b+ c

c+ a

a+ b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二、三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三、四象限

练习

1、对称冋题

例3如图,直线y = - 2x+ 10与x, y 轴分别交于 代B ,把DAOB 沿直线翻折,点 O 落在C 处,则点C 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

2、面积问题

例4设直线kx+(k+1)y=1 ( k 是正整数)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

S k ,则S ,+ S 2^H+ S 2011 = _____________

x

C

3、整点问题

例5在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设k是整数,当直线y = x- 3与y二kx+ k的交点为整点时,满足条件的k的值有________________ 个

4、定点问题

例6不论k为何值,解析式(2k- 1)x- (k+3)y- (k- 11)= 0表示的函数的图像经过一定点,则这个定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5、最值问题

例7已知a,b,c是非负实数,且满足a+ b+ c= 30,3a+ b- c= 50,求M = a+4b- 2c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一次函数的应用题

例8某家电企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决定调整产品生产方案,准备每周(按120个工时计算)生产空调器、彩电、冰箱共

360台,且冰箱至少60台,已知这些家电产品每台所需的工时和每台产值如表

最高产值是多少(以千元为单位)?

四可化为一次函数的绝对值函数

例8 (1)作函数y= x- 1 + x + 3的图像

(2)y = x- 1 - x+ 3

五构造一次函数解题

例9已知关于x的方程x- 1+ x+ 3 = a,

(1)若方程仅有两个解,求a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有无数个解,求a的取值范围

(3)若方程无解,求a的取值范围?(4)解不等式x- 1 + x+ 3 ? 4

练习题

1、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动点M(x,O)到定点P(5,5), Q(2,1)的距离分别为MP,MQ,求MP + MQ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点M的

坐标?

2、已知一个六边形OABCDE六个顶点的坐标如图所示,直线I平分该六边形的面积,写出满足条件的一条直线l的解析式.

y

t

E(0,6)一--—D(2'6)

! B(4,1) C(2,1)

O —7(4,0);

3、小刚和小强在一条由西向东的公路上行走,出发时间相同,小强从A出发,小刚从A往东的B处出发,两人到达C地

后都停止。设两人行走x分钟后,小强、小刚离B的距离分别为比、y2( m),y-i、y2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 )根据图像可得:A、C两地间的距离为m ; a= 。

(2)求图中点P的坐标,并解释该点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由于有雾,两人的距离不超过50m时才能够相互望见,求小强过了B地后至小刚到达C 地前,小强可以望见小刚时x

的取值范围.

例10若已知关于x的方程kx =+ 1有且仅有一个负根,求k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关于x的方程kx+ 3= x+ 1 - 2 x- 1 + x+ 2 (k? 0)有三个解,求k的取值范围

2020年初中数学竞赛讲义:第11讲-双曲线

第十一讲 双曲线 形如x k y =(0≠k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双曲线,与双曲线相关的知识有: 1. 双曲线解析式x k y =中的系数k 决定图象的大致位置及y 随x 变化的状况. 2.双曲线图象上的点是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在k >0时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轴对称;在k <0时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轴对称. 3.自变量的取值是不等于零的全体实数,双曲线向坐标轴无限延伸但不能接近坐标轴.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与直线x y 2=和1+=x y 过同一点,则当0>x 时,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思路点拨 确定k 的值,只需求出双曲线上一点的坐标即可. 注:(1)解与反比函数相关问题时,充分考虑它的对称性(关于原点O 中心称,关于x y ±=轴对称),这样既能从整上思考问题,又能提高思维的周密性. (2)一个常用命题:

如图,设点A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0≠k )的图象上一点,过A 作AB ⊥x 轴于B ,过A 作AC ⊥y 轴于C ,则 ①S △AOB =k 2 1; ②S 矩形OBAC =k . 【例2】 如图,正比例函数kx y = (0>k )与反比例函数x y 1=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过A 作AB ⊥x 轴于B ,连结BC ,若S △ABC 的面积为S ,则( ) A .S=1 B .S =2 C .S=k D .S=2k 思路点拨 运用双曲线的对称性,导出S △AOB 与S △OBC 的关系. 【例3】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8+-=x y 和反比例函数x k y =(0≠k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 、B . (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若△AOB 面积S =24,求k 的值. 思路点拨 (1)两图象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即联立方程组有两组不同实数解; (2)S △AOB= S △COB S- S △COA ,建立k 的方程.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21讲 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

第二十一讲 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 和多边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心,圆外切三角形、圆外切四边形有下列重要性质: 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 2.圆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之和相等,其逆亦真,是判定四边形是否有外切圆的主要方法. 当圆外切三角形、四边形是特殊三角形时,就得到隐含丰富结论的下列图形: 注:设Rt △ABC 的各边长分别为a 、b 、c (斜边),运用切线长定理、面积等知识可得到其内切圆半径的不同表示式: (1)2 c b a r -+=; (2)c b a ab r ++= . 请读者给出证 【例题求解】 【例1】 如图,在Rt △ABC 中,∠C=90°°,BC=5,⊙O 与Rt △ABC 的三边AB 、

BC、AC分相切于点D、E、F,若⊙O的半径r=2,则Rt△ABC的周长为.思路点拨AF=AD,BE=BD,连OE、OF,则OECF为正方形,只需求出AF(或AD)即可. 【例2】如图,以定线段AB为直径作半圆O,P为半圆上任意一点(异于A、B),过点P作半圆O的切线分别交过A、B两点的切线于D、C,AC、BD相交于N点,连结ON,NP,下列结论:①四边形ANPD是梯形;②ON=NP:③DP·P C为定值; ④FA为∠NPD的平分线,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思路点拨本例综合了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等重要几何知识,注意基本辅助线的添出、基本图形识别、等线段代换,推导出NP∥AD∥BC是解本例的关键. 【例3】如图,已知∠ACP=∠CDE=90°,点B在CE上,CA=CB=CD,过A、C、D 三点的圆交AB于F,求证:F为△CDE的内心.

初中数学竞赛重要定理公式(代数篇)

初中数学竞赛重要定理、公式及结论 代数篇 【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立方和(差)公式:(a±b)(a2 ?ab+b2)=a3±b3 多项式平方公式:(a+b+c+d)2=a2+b2+c2+d2+2ab+2ac+2ad+2bc+2bd+2cd 二项式定理:(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4ab3+b4) (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 ………… 在正整数指数的条件下,可归纳如下:设n为正整数(a+b)(a2n-1- a2n-2b+a2n-3b2- … +ab2n-2- b2n-1)=a2n-b2n(a+b)(a2n-a2n-1b+a2n-2b2n-…-ab2n-1+b2n)=a2n+1+b2n+1 类似地:(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a n-b n 公式的变形及其逆运算 由(a+b)2=a2+2ab+b2得a2+b2=(a+b)2-2ab 由(a+b)3=a3+3a2b+3ab2+b3=a3+b3+3ab(a+b) 得a3+b3=(a+b)3-3ab(a+b) 由公式的推广③可知:当n为正整数时 a n- b n能被a-b 整除,a2n+1+b2n+1能被a+b整除,a2n-b2n能被a+b 及a-b整除。重要公式(欧拉公式) (a+b+c)(a2+b2+c2+ab+ac+bc)=a3+b3+c3-3abc 【综合除法】一个一元多项式除以另一个一元多项式,并不是总能整除。当被 除式f(x)除以除式g(x),(g(x)≠0) 得商式q(x)及余式r(x)时,就有下列等式: f(x)=g(x)q(x)-r(x) 其中r(x)的次数小于g(x)的次数,或者r(x)=0。当r(x)=0时,就是f(x)能被g(x)整除。 【余式定理】多项式f(x)除以x-a所得的余数等于f(a)。 【因式分解方法】拆项、添项、配方、待定系数法、求根法、对称式和轮换对称式等。 【部分分式】把一个分式写成几个简单分式的代数和,称为将分式化为部分分式,它是分式运算的常用技巧。分式运算的技巧还有:换元法、整体法、逐项求和、拆项求和等。 【素数和合数】2是最小的素数,也是唯一的一个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数.

初中九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0 最优化_答案[精品]

专题10 最优化 例1. 4 提示:原式=1 12 - 62 -+)(x . 例2. B 提示:由-1≤y ≤1有0≤≤1,则=22 +16+3y 2 =142 +4+3是开口向上,对称轴为7 1 -=x 的抛物线. 例3.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0≤a +?)(,∴f (a )=2a ,即2a =2132-2+a ,则?? ? ??=--=413 172b a 综上,(a ,b )=(1,3)或(17-2-, 4 13 ) 例4. (1) 121≤≤x ,y 2 = 21+216143-2+-)( x .当=4 3时,y 2 取得最大值1,a =1; 当21= x 或=1时,y 2取得最小值21,b =22.故a 2+b 2=2 3. (2) 如图,AB =8,设AC =,则BC =8- ,AD =2,CD =42+x ,BE =4,CE =16)-8(2+x BF =AD =2. 10)24(816)8(4222222=++=+=≥+=+-++EF DF DE CE CD x x 当且仅当D ,C ,E 三点共线时,原式取最小值.此时△EBC ∽△DAC ,有 22 4 ===DA EB CA BC , 从而=AC = 3831=AB .故原式取最小值时,=3 8. (3)如图, 原式= [] 22222 2 2)24()13()32()01(032--0y x y x -+-+-+-+-+)()(

初中数学竞赛 知识点和真题 第20讲 锐角三角函数

第20讲 锐角三角函数 没有精确的数学计算,没有多种测量和 几何作图,社会生产就无从进行。 ——凯洛夫 知识方法扫描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在科学技术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锐角三角函数体现了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它本身是几何和代数的一种结合体,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和三角函数性质解题的方法称为三角法,用三角法解题通常要与构造直角三角形相结合。 ① 掌握锐角的三角函数即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α ααcos sin tan =,1cos sin 22=+αα等; ② 掌握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当0o≤α≤90o时,0≤sinα≤1, 0≤cosα≤1; ③ 会解直角三角形; ④ 要会利用当锐角变大时,其正弦值和正切值也变大,而余弦值和余切值变小的规律来处理关于比较同名函数值大小的问题; ⑤ 要会解答三角与代数,三角与几何的综合问题 经典例题解析 例1.已知,1cos cos 2=+θθ 求θθθθ8642sin sin sin sin 2+++的值。 解.1cos cos 2=+θθ ,θθθ22sin cos 1cos =-=∴。 +∴θ2sin 2θθθθθθθ432864cos cos cos cos 2sin sin sin +++=++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222θθθθθθ++++= 211cos cos 12=+=++=θθ 例2.(1987年宁波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若α为锐角,求证: 1114sin cos sin cos αααα ++>。 证明 1114s i n c o s s i n c o s αααα++- =111(1)(1)(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 -+-+- =1sin 1cos 1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αα ---++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识图 一、内容提要 1.几何学是研究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学科。 2.几何图形就是点,线,面,体的集合。点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平面几何学》只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 3.几何里的点、线、面、体实际上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因此单独研究点、线、面、体,要靠正确的想像 点:只表示位置,没有大小,不可再分。 线:只有长短,没有粗细。线是由无数多点组成的,即“点动成线”。面:只有长、宽,没有厚薄。面是由无数多线组成的,“线动成面”。4.因为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若干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所以识别图形的组合关系是学好几何的重要基础。 识别图形包括静止状态的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算一算;运动状态中的位置、数量的变化,图形的旋转,摺叠,割补,并合,比较等。还要注意一般图形和特殊图形的差别。 二、例题 例1.数一数甲图中有几个角(小于平角)?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丙图中有几全等三角形?丁图中有几对等边三角形? E 解:甲图中有10个角:∠AOB, ∠AOC,∠BOC,∠BOD,∠COD, ∠COE,∠DOE,∠DOA,∠EOA,∠EOB.如果OA和OC成一直线,则少一个∠AOC,余类推。 乙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ABC,△ABD,△BDC,△BDE,△DEC 丙图中有全等三角形4对:(设AC和DB相交于O) △AOB≌△COD,△AOD≌△BOC,△ABC≌△CDA,△BCD≌△DAB。

丁图中共有等边三角形48个: 边长1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2+3+4+5=15 顶点在下▼的个数有 1+2+3+4=10 边长2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2+3+4=10 顶点在下▼的个数有 1+2=3 边长3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2+3=6 边长4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2=3 边长5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 以上要注意数一数的规律 例2.设平面内有6个点A 1,A 2,A 3,A 4,A 5,A 6,其中任意3个点都不在同 一直线上,如果每两点都连成一条线,那么共有线段几条?如果要使图形不 出现有4个点的两两连线,那么最多可连成几条线段?试画出图形。 (198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解:从点A 1与其他5点连线有5条,从点A 2与其他4点(A 1除外)连线 有4条,从A 3与其他3点连线有3条(A 1,A 2除外)……以此类推,6个 点两两连线共有线段1+2+3+4+5=15(条),或用每点都与其他5点 连线共5×6再除以2(因重复计算)。 要使图形不出现有4个点的两两连线,那么每点只能与其他4个点连线, 共有(6×4)÷2=12(条)如下图:其中有3对点不连线:A 1A 4,A 2A 5, A 3A 6 A 3 1 2 例3.如图水平线与铅垂线相交于O ,某甲沿水平线,某乙铅垂线同时匀速 前进,当甲在O 点时,乙离点O 为500米,2分钟后,甲、乙离点O 相 等;又过8分钟,甲、乙再次离点O 相等。求甲和乙的速度比。 解:如图设甲0,乙0为开始位置,甲1,乙1为前进2分钟后位置,甲2,乙2 乙2 为再前进8分钟的位置。再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x,y 米,根据题意得 ? ??-=-=500101025002y x y x 甲 O 甲1 甲2 解得12x=8y 乙1 ∴x ∶y=2∶3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14讲图第14讲图表信息问题51

第十四讲图表信息问题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从纷繁的信息中,捕捉搜集、处理、加工所需的信息,是新世纪对一个合格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 图表信息问题是近年中考涌现的新问题,即运用图象、表格及一定的文字说明提供问题情境的一类试题. 图象信息题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借助图象的特征表现出来,解题时要通过对图象的解读、分析和判断,确定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字母系数符号特征和隐含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等方法解决问题. 表格信息题是运用二维表格提供数据关系信息,解题中需通过对表中的数据信息的分析、比较、判断和归纳,弄清表中各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运用所学的方程(组)、不等式(组)及函数知识等解决问题. 【例题求解】 【例1】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的路线从A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试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慢车比快车早出发小时,快车追上慢车时行驶了千米,快车比慢车 早小时到达6地; (2)快车追上慢车需小时,慢车、快车的速度分别为千米/时; (3)A、B两地间的路程是. 思路点拨对于(2),设快车追上慢车需t小时,利用快车、慢车所走的路程相等,建立t的方程. 注:股市行情走势图、期货市场趋势图、工厂产值利润表、甚而电子仪器自动记录的地震波等,它们广泛出现在电视、报刊、广告中,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每一角落,这些图表、图象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我们应学会收集、整理与获取. 【例2】已知二次函数c + =2的图象如图,并设M=b y+ ax bx + + - + 2, +2 - - + a a- a c b b b c a 则( ) A.M>0 B.M=0 C.M<0 D.不能确定M为正、为负或为0 思路点拨由抛物线的位置判定a、b、c的符号,并由1 x,推出相应y值的正负性. = ±

2018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数学周报》杯”201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答题时注意: 1.用圆珠笔或钢笔作答; 2.解答书写时不要超过装订线; 3.草稿纸不上交.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每道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都得0分) 1.设1a ,则代数式32312612a a a +--的值为( >. .,0y >,且满足3y y x xy x x y ==,,则x y +的值为( >.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南开中学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第一讲数的整除 一、容提要: 如果整数A 除以整数B(B ≠0)所得的商A/B 是整数,那么叫做A 被B 整除. 0能被所有非零的整数整除. 能被7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的2倍 ③其差能被7整除。 如 1001 100-2=98(能被7整除) 又如7007 700-14=686, 68-12=56(能被7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 ③其差能被11整除 如 1001 100-1=99(能11整除) 又如10285 1028-5=1023 102-3=99(能11整除) 二、例题 例1已知两个三位数328和92x 的和仍是三位数75y 且能被9整除。 求x,y 解:x,y 都是0到9的整数,∵75y 能被9整除,∴y=6. ∵328+92x =567,∴x=3 例2已知五位数x 1234能被12整除,求x 解:∵五位数能被12整除,必然同时能被3和4整除, 当1+2+3+4+x 能被3整除时,x=2,5,8

当末两位4x能被4整除时,x=0,4,8 ∴x=8 例3求能被11整除且各位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 解: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34, 但(1+2+4)-(0+3)=4,不能被11整除,只调整末位数仍不行 调整末两位数为30,41,52,63,均可, ∴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63。 练习一 1、分解质因数:(写成质因数为底的幂的连乘积) ①756②1859 ③1287 ④3276 ⑤10101 ⑥10296 987能被3整除,那么 a=_______________ 2、若四位数a x能被11整除,那么x=__________ 3、若五位数1234 35m能被25整除 4、当m=_________时,5 9610能被7整除 5、当n=__________时,n 6、能被11整除的最小五位数是________,最大五位数是_________ 7、能被4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___,能被8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 8、8个数:①125,②756,③1011,④2457,⑤7855,⑥8104,⑦9152,⑧70972 中,能被下列各数整除的有(填上编号): 6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11__________ 9、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中,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共_____个,能被3整除 但不是5的倍数的共______个。 10、由1,2,3,4,5这五个自然数,任意调换位置而组成的五位数中,不能被3 整除的数共有几个?为什么?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15讲 统计的思想方法

第十五讲 统计的思想方法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写过一本畅销全球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用数据说话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推断的科学. 随机抽样与统计推断是统计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之一.即用样本的某种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波动情况、分布规律等特征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波动情况和分布规律. 【例题求解】 【例1】 现有A ,B 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 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 班的成绩如图所示. (1)由观察所得, 班的标准差较大; (2)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 分才可以及格. 思路点拨 对于(2),数一数两班在某一分数以上的人数即可,凭直觉与估计得出答案. 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是它们描述集中趋势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平均数易受数据中少数异常值的影响,有时难以真正反映“平均”; (2)若一组数据有数据多次重复出现,则常用众数来刻画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2】 已知数据1x 、2x 、3x 的平均数为a ,1y 、2y 、3y 的平均数为b ,则数据1132y x +、2232y x +、3332y x +的平均数为( ) A .2a+3b B .b a +3 2 C .6a+9b D .2a+b 思路点拨 运用平均数计算公式并结合已知条件导出新数据的平均数.

初中数学竞赛——一次函数

第4讲 一次函数 知识总结归纳 一. 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 kx =(0)k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 kx b =+(0)k ≠. 二.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是经过() 0b k -, 和(0)b ,两点的一条直线. 三.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性质 四.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直线0y kx b k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00kx b k +=≠()的解.求直 线y kx b =+与x 轴交点时,可令0y =,得到方程0kx b +=,解方程得b x k =-,直线y kx b =+交 x 轴于(0)b k -,,b k -就是直线y kx b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五.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0ax b +>或0ax b +<(a b 、为常数,0a ≠)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六.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0y kx b k =+≠()本身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直线0y kx b k =+≠()上有无数个点,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满足二元一次方程0y kx b k =+≠(),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就有 无数个.

典型例题 一. 基础训练 【例1】 已知函数(10)12y m x m =-+-, (1)m 为何值时,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 (2)m 为何值时,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例2】 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0k ≠),点(23)-,在函数上,则y 随着x 的增长而_______(增长或 减少). 【例3】 求直线23y x =--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并画出这条直线. 【例4】 若一次函数3y x b =+的图像经过点(14)P ,,求该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例5】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25 配方法-精编

专题 25 配方法 阅读与思考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式子的原有结构,是变形求解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揭示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 配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配方”,恰当的“拆”与“添”是配方常用的技巧,常见的等式有: 1、222 2()a ab b a b ±+=± 2、2 a b ±= 3、2222 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4、2 2 2 2221 [()()()]2 a b c ab bc ac a b b c a c ++---= -+-+- 配方法在代数式的求值,解方程、求最值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运用配方解题的关键在于: (1) 具有较强的配方意识,即由题设条件的平方特征或隐含的平方关系,如2 a = 能 联想起配方法. (2) 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与求解 【例1】 已知实数x ,y ,z 满足2 5,z 9x y xy y +==+- ,那么23x y z ++=_____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对题设条件实施变形,设法确定x , y 的值. 【例2】 若实数a ,b , c 满足222 9a b c ++= ,则代数式2 2 2 ()()()a b b c c a -+-+- 的 最大值是 ( ) A 、27 B 、18 C 、15 D 、12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乘法公式 ,将原式变形为含常数项及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8讲 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

第八讲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 数学漫长的发展历史大致历经四个时期:以自然数、分数体系形成的萌芽期;以代数符号体系形成的常量数学时期;以函数概念产生的变量数学时期;以集合论为标志的现代数学时期.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变量数学的标志,“函数”是从量的侧面去描述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从量的侧面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动态和它们的相互制约性.函数的基本知识有: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概念、函数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函数图象概念及画法. 在坐标平面内,由点的坐标找点和由点求坐标是“数”与“形”相互转换的最基本形式.点的坐标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础,函数解析式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关键,所以,求点的坐标、探求函数解析式是研究函数的两大重要课题. 【例题求解】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2,2),B(2,-3),点P在y轴上,且△APB为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个数为. 思路点拨先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描出A、B两点,连结AB,因题设中未指明△APB的哪个角是直角,故应分别就∠A、∠B、∠C为直角来讨论,设点P(0,x),运用几何知识建立x 的方程. 注:点的坐标是数与形结合的桥梁,求点的坐标的基本方法有: (1)利用几何计算求; (2)通过解析式求; (3)解由解析式联立的方程组求. 【例2】如图,向放在水槽底部的烧杯注水(流量一定),注满烧杯后, 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水槽中水面上升高度h与注水时间t之间的 函数关系,大致是下列图象中的() 思路点拨向烧杯注水需要时间,并且水槽中水面上升高0 h. 注:实际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通过图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如心电图、,股市行情走势图等,图象中包含着丰富的图象信息,要善于从图象的形状、位置、发展变化趋势等有关信息中获得启示.

2020年初中数学竞赛讲义:简单函数

2020年初中数学竞赛讲义:简单函 数 一、一次函数1 (一)一次函数的概念与解析式1 (二)一次函数图象变换2 (三)一次函数与面积2 (四)一次函数的应用3 二、反比例函数3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解析式3 (二)k的几何意义 3 (三)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4 三、简单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4 第1 页共5 页

第 1 页 共 5 页 一、 一次函数 (一)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解析式 1. (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1试)设b a >,将一次函数y bx a =+与y ax b =+的 图像画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有一组a ,b 的取值,使得下列4个图中的一个为正确的是( ) 【难度】 ★ 【解析】 B 解法一: 对于A 图,由图上直线与y 轴的交点知00a b <>, ,但由两条直线的方向知00a b ><,,矛盾,故A 图不正确; 对于B 图,由图上直线与y 轴的交点知00a b >>, ,但由两条直线的方向知00a b >>,,故B 正确; 对于C 图,由方程组y bx a y ax b =+??=+? 的解知两直线的交点为()1a b +,,图中交点横坐 标是21≠,故图C 不正确; 对于D 图,由图上直线与y 轴的交点知00a b >>, ,但由两条直线的方向知00a b <>,,矛盾,故D 图不正确. 故选择B . 解法二: 此题考查的内容很基本,对于一个一次函数y ax b =+来说,0a >则过一、三象限;0a <则过二,四象限;0b >则过一,二象限;0b <则过三,四象限.对于 A 图,截距为b 的一次函数为y ax b =+,它过一,二,三象限,00a b >>, ,故另一条直线也过一,二,三象限,矛盾,排除A ;对于D 图,截距为a 的一次函 数为y bx a =+,它过一,二,三象限,00a b >>, ,故另一条直线也过一,二,三象限,矛盾,排除D ;对于C 图,两条直线均过()20,点,带入可得 2a b ==,矛盾,排除C ;故应该选B . 2. (198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1试)如图,直线1l 和直线2l 上一点的坐标(),x y 满 足关系式() A .||||0+=x y B .||1=x D. C.B.A.

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6 不等式

专题16 不等式(组) 阅读与思考 客观世界与实际生活既存在许多相等关系,又包含大量的不等关系,方程(组)是研究相等关系的重要手段,不等式(组)是探求不等关系的基本工具,方程与不等式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解题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重要区别;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只要考虑这个数是否为零,而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但要考虑这个数是否为零,而且还要考虑这个数的正负性. 2. 解不等式组与解方程组的主要区别是:解方程组时,我们可以对几个方程进行“代入”或“加减”式的加工,但在解不等组时,我们只能对某个不等式进行变形,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求公共部分.通俗地说,解方程组时,可以“统一思想”,而解不等式组时只能“分而治之”. 例题与求解 【例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t x x x 2 35 35 2恰好有5个整数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16-<<-t B 、2116-<≤-t C 、2116-≤<-t D 、2 116-≤≤-t (2013 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广东省试题) 解题思路:把x 的解集用含t 的式子表示,根据题意,结合数轴分析t 的取值范围. 【例2】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7 10 05)2(< >---x n m x n m 的解集为那么关于x 的不等式)0(≠>m n mx 的解集为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解关于x 的不等式,求出m ,n 的值或m ,n 的关系. 【例3】已知方程组?? ?=+=-6 2y mx y x 若方程组有非负整数解,求正整数m 的值. (天津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建立关于m 的不等式组,求出m 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三个非负数a ,b ,c 满足3a +2b +c =5和2a +b -3c =1,若m =3a +b -7c ,求m 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 (江苏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本例综合了方程组、不等式(组)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用含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m ,通过解不等式组,确定这个字母的取值范围,在约束条件下,求m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全

专业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初三)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点击] 1、 分部分式:真分式化为另几个真分式的和,一般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行。 2、 综合除法: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类似于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列竖式来进行。 3、 分式运算:实质就是分式的通分与约分。 [例题选讲] 例1.化简 2312++x x + 6512++x x + 12 712++x x 解:原式= )2)(1(1++x x + )3)(2(1++x x + ) 4)(3(1++x x = 11+x - 21+x + 21+x - 31+x + 31+x - 4 1+x =) 4)(1(3++x x 例2. 已知 z z y x -+ = y z y x +- = x z y x ++- ,且xyz ≠0,求分式xyz x z z y y x ))()((+-+的值。

专业资料 解:易知:z y x + = y z x + = x z y + =k 则?? ???=+=+=+)3()2()1(kx z y ky z x kz y x (1)+(2)+(3)得:(k-2)(x+y+z)=0 k=2 或 x+y+z=0 若k=2则原式= k 3 = 8 若 x+y+z=0,则原式= k 3 =-1 例3.设 1 2+-mx x x =1,求 12242+-x m x x 的值。 解:显然X 0≠,由已知x mx x 12+- =1 ,则 x +x 1 = m + 1 ∴ 22241x x m x +- = x2 + 21x - m2= (x +x 1)2-2 –m2 =( m +1)2-2- m2= 2m -1 ∴原式=1 21-m 例4.已知多项式3x 3 +ax 2 +3x +1 能被x 2 +1整除,求a的值。 解: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函数图像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函数的图象 一、内容提要 1. 函数的图象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x 为横坐标和以它的函数y 的对应值为纵 坐标的点的集合,叫做函数y=f(x)的图象. 例如 一次函数y=kx+b (k,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① l 上的任一点p 0(x 0,y 0) 的坐标,适合等式y=kx+b, 即y 0=kx ② 若y 1=kx 1+b ,则点p 1(x 1,y 1) 在直线l 上. 2. 方程的图象:我们把y=kx+b 看作是关于x, y 的 二元 一次方程kx -y+b=0, 那么直线l 就是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 的点的集合,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 二元一次方程ax+by+c=0 (a,b,c 是常数,a ≠0,b ≠0) 叫做 直线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是以某二元方程的解为坐标的 点的集合,那么这曲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图象. 例如: 二元二次方程y=ax 2+bx+c(a ≠0) (即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二元分式方程y= x k (k ≠0) (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3. 函数的图象能直观地反映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规律. 例如: ① 由图象的最高,最低点可看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② 由图象的上升,下降反映函数 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③ 函数y=f(x)的图象在横轴的上方,下方或轴上,分别表示y>0,y<0,y=0. 图象所对应 的横坐标就是不等式f(x)>0,f(x)<0 的解集和方程f(x)=0的解. ④ 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这两个图象所表示的两个方程(即函数解析式)的公 共解.等等 4. 画函数图象一般是: ①应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并使代数式所表示的实际问题有意义,还要注意是否连续,是否有界. ②一般用描点法,但对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因它是直线(包括射线、线段),所以可采用两点法.线段一定要画出端点(包括临界点). ③对含有绝对值符号(或其他特殊符号)的解析式 ,应按定义对自变量分区讨论,写成几个解析式. 二、例题 例1. 右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 (a ≠0), 试决定a, b, c 及b 2-4ac 的符号. 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对称轴在原点右边,∴x=- a b 2>0且a<0, ∴b>0. ∵抛物线与纵轴的交点在正半轴上, ∴截距c>0. ∵抛物线与横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0. 例2. 已知:抛物线f :y=-(x -2)2+5. 试写出把f 向左平行移动2个单位后,所得的曲线f 1的方程;以及f 关于x 轴对称的曲线f 2 的方程. 画出f 1和f 2的略图,并求:

全国通用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辅导讲义(28—33)讲

全国初中数学竟赛辅导讲义修订(2) 三角形的边角性质 内容提要 三角形边角性质主要的有: 1. 边与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反过来要使三条线 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任意两条线段的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即最长边必须小于其 他两边和。用式子表示如下: a,b,c 是△ABC 的边长b a c b a b a c a c b c b a +<-??? ????????>+>+>+?<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任意一边都小于其他各边的和 2. 角与角的关系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和。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四边形内角和=2×180 , 五边形内角和=3×180 六边形内角和=4×180 n 边形内角和=(n -2) 180 3. 边与角的关系 ①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② 在直角三角形中, △ABC 中∠C=Rt ∠2 22c b a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ABC 中?? ??=∠∠=∠ 30A Rt C a :b :c=1:3:2 △ABC 中?? ??=∠∠=∠ 45A Rt C a :b :c=1:1:2 例题 例1.要使三条线段3a -1,4a+1,12-a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求a 的取值范围。 (1988年泉州市初二数 学双基赛题) 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得不等式组 ?????+>-+-->-++->++-141312131214121413a a a a a a a a a 解得?? ???<->>51135.1a a ∴1.5

【重磅】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第一讲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 1、 善于观察数字特征; 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 法等)。 三、例题示范 1、数轴与大小 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 有多少 个? 例2、 将99 98 ,19991998,9897,19981997----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 提示2: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 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 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 、b 、c 依次表示点A 、B 、C 对应的数。试确定三个 数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 分析:由点B 在A 右边,知b-a >0,而A 、B 都在原点左边,故ab >0,又c >1>0,故要比较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例4、 在有理数a 与b(b >a)之间找出无数个有理数。 提示:P=n a b a -+(n 为大于是的自然数) 注:P 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 符号和括号 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 在数1、2、3、…、1990前添上“+”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 负数是多少?

提示:造零:n-(n+1)-(n+2)+(n+3)=0 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 例6、 计算-1-2-3-…-20KK -20KK -20KK 提示:1、逆序相加法。2、求和公式:S=(首项+末项)?项数÷2。 例7、 计算1+2-3-4+5+6-7-8+9+…-20KK+20KK+20KK 提示:仿例5,造零。结论:20KK 。 例8、 计算 9 9 9 9991999999个个个n n n +? 提示1:凑整法,并运用技巧:199…9=10n +99…9,99…9=10n -1。 例9、 计算 -+++?----)20021 3121()2001131211( )2001 13121()2002131211(+++?---- 提示:字母代数,整体化:令2001 1 3121,2001131211+ ++=----= B A ,则 例10、 计算 (1)100991 321211?++?+? ;(2)100981421311?+ +?+? 提示:裂项相消。 常用裂项关系式: (1)n m mn n m 1 1+=+; (2)111)1(1+-=+n n n n ; (3))11(1)(1m n n m m n n +-=+;(4) ]) 2)(1(1 )1(1[21)2)(1(1++-+=++n n n n n n n 。 例11计算n +++++ ++++++ 3211 32112111(n 为自然数) 例12、计算1+2+22+23+…+220KK 提示:1、裂项相消:2n =2n+1-2n ;2、错项相减:令S=1+2+22+23+…+220KK ,则S=2S -S=220KK -1。 例13、比较20002 2000 164834221+++++= S 与2的大小。 提示:错项相减:计算S 2 1 。 第二讲绝对值 一、知识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