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经验分享手册t

安全经验分享手册t

安全经验分享手册t
安全经验分享手册t

安全经验分享手册t

专门感谢各位阅读本手册!

我们编制本手册的目的是:1、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团队互助治理;2、交流事故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安全意识;3、交流安全体会,强化正确做法,提高安全技能;4、潜移默化,转变理念,改变行为,培养文化。

本手册的案例也许曾经发生在自己周围,愿我们与同事之间相互交流体会,共同汲取教训,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我们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发觉当事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或对工作的了解和判定显现偏差有关,有的甚至源自思想意识,通过安全案例宣传,以真实的案例,强化或唤醒大伙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公司相关部门承担了案例的搜集和点评工作,他们为本手册倾注了专门大的精力,共搜集了近二百个案例。

尽管如此,本手册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愿各位职员提出宝贵的建议,大伙儿共同落实公司的各项安全工作。愿开展安全体会分享活动在公司形成浓厚安全宣传氛围、培养公司的安全文化。

安全部

安全观看分委会

事故调查分委会

制度提升分委会

承包商治理分委会

二0一0年三月八日

目录

1、事故案例

1)严峻事故――――――――――――――3 2)损工事故――――――――――――――3 3)限工事故――――――――――――――9 4)医疗处理事故――――――――――――10 5)急救包扎事故――――――――――――12 6)未遂事故――――――――――――――19 2、适应性违章的表现及纠正―――――――22

事故案例

一、严峻事故

案例1:2005年1月10日上午11:00澄清工段吸滤机岗位在甘蔗断槽后10:30过完流程,3台吸滤机体内尚存有较多的蔗渣和物料,需要开动搅拌并用水管来冲洗。此任务由当班班长安排三位季节工完成,在冲洗完2#、3#吸滤机后,对1#机进行清洗过程中,某一季节工的衣服被吸滤机搅拌轴绞入,无法脱开,人被转动轴一起转动,碰对机体(卷入传动轴与泥汁槽身的空间),与其一起做工的季节工发觉叫停机时,已来不及,致使被当场绞死。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事故是近年来发生最严峻的安全事故,给我们每个人搞响警钟;在有旋转部位设备邻近操作中,作业人员要着装整齐(扣好衣扣、衣袖、女工要盘好长发并戴好工作帽、不佩戴金饰品如戒指、耳环);所有裸露的传动轴要安装防护罩,并保证其发挥作用。

二、损工事故

案例1:1999年11月23日3:10某一位季节在动力分厂蔗渣房回流蔗渣过程中,由其思想不集中,麻痹大意,上班迟到,工作时开玩笑,右脚跌进回流蔗渣槽内(蔗渣括板),当场被括板刮断腿骨。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要有充裕的时刻休息;工作过程中不能相互开玩笑,要用心致志。(后话:公司近几年来已把蔗渣括板改为输送胶带,回流蔗带落口连续保留,已对落口安装护栏,工作过程中要保证其完好。同时该区域是粉尘作业区,回流过程要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防尘眼镜、口罩,防止眼部受伤及自身受损害。)

案例2:2003年4月1日17:08某一位蔗场外包工在2#称蔗台高为3.3米边缘问司机要水喝,不慎被吊车工吊来的甘蔗碰跌,跌下称蔗台,造成右手腕骨折。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承包商的治理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进入前须有专项的安全培训、作业过程中要给予督促、指正;在09/10榨季公司对蔗场作业制定出最低安全要求,分析存在的风险及操纵措施。事故缘故:该受伤者进厂后没有受过安全教育,工作中思想不集中、吹牛,没有听到吊车的打铃声,索要物品,吊车工违反操作规程――人员未走开就把甘蔗吊上称蔗台。

案例3:2003年4月27日澄清泵群9#中和泵抽量小,易冒箱,转用10#泵用时,发觉阀心脱落,停榨处理10#泵出口阀,倒流管道内物料完后,由于4#加热器眼镜阀有些漏,10#泵进口端有清汁,在撬开10#泵出口阀时,物料射对人,造成2人被高温物料烫伤的事故。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是管道专门规第一次开封作业(公司已制定作业程序),作业前须确认相应的阀门已关到位,并上锁,防止误操作(保证作业人员安全),打开时,人员不能站在正面,最后一点,必须记住:穿好隔热服才能撬开阀门或打开人孔。

案例4:2004年1月14日11:00分蜜乙糖糊汽送罐自动操纵没有电源,岗位工通知当班两名电工去检查。该电源从制糖分厂办公室内照明开关要。其中一人想用电笔测量总开关上端是否有电源时,上端电源相间短路,产生电弧烧伤右手。

事故缘故:开关箱空间较窄;照明线路负荷超载使线头绝缘烧断,产生相间短路;总开关曾经超负荷,直截了当把电源接到各分开关的进线端;发觉的隐患未能及时整改(总开关超负荷,未能一机一闸刀),接线不符合要求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各分开关的进线要经总开关出线端;类似的作业应戴绝缘手套,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测量是否有电;使用可移动的电动工具(如焊机、切割机、抛光机等)要实行定期检测,保证其绝缘性好,使用前,要检查电缆线是否有破裂、插头是否好、接地线是否接好等,发觉的专门要及时汇报、处理。

案例5:2003年11月19日12:15因30T/H1#、2#炉碱度低,需添加氢氧化钠,某一位岗位工按化验单的要求用铲子加入5Kg氢氧化钠进加药溶解器,用热水溶解,一面放热水,一面搅拌溶解,溶解的过程中不记得关闭热水阀,溶解器的药水满后挂接喷出,当事人来不及躲开,被碱液喷到脸和身上,造成全身多处被烧伤(15%面积烧伤),十级伤残。损工时刻97天。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操作化学品必须按程序要求进行操作,工作中要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防护面罩、耐酸手套、围裙等;修理化学品管道时,要遵守管道专门规第一次开封作业程序。

案例6:2004年9月16日10:50动力分厂某一作业组(4人)在旧炉给水泵房二楼面进行拆管作业。拆完2个阀兰、1 个弯头后,某一职员用缆绳将管子固定二楼面,预备拆至地面。当事人与其他2位职员到楼下拆下一个截止阀门,欲将管子卸下,因有一根直径为80、长度为35cm的短管与要拆的管子没有焊接,造成直径为80、长度为35cm管子直截了当砸在头上。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作业前要检查需拆出的管子与其它物体是否有连接、稳固;作业前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梯子、安全带、切割工具、吊卸工具等)是否完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显现专门,不能强蛮作业,应及时寻求处理措施。

案例7:2004年8月16日下午3:30,某一焊工在动力分厂技改蔗渣打包间打包机落料筒中,由于人站在低处作业,割下的铁块温度高,被落下的铁块烫烂裤子,同时扎入右脚裤中,把右脚下

部烫伤。损工时刻9天。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在动火作业中,要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焊工手套、护脚套、防护眼镜、安全鞋等);在工作前要检查所用割具是否缺陷,如管子脱落,会引起火焰烧伤自己;同时要保持工作现场无杂物,管子摆放整齐,预防被缠跌。

案例8:2004年7月27日上午,动力分厂某一作业组在30T/H炉一楼搬运工具箱过程,用滚筒做传动轮,放工具箱在上面堆,滚动的滚筒压伤一位职员的左脚两个脚趾。损工时刻9天。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移动所选用滚筒要合适;移动中要有统一的指挥口令,员人要相互提醒,同时要时刻考虑手、脚所处的位置;搬运作业穿戴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鞋、手套)。

案例9:2003年11月26日早上5:402#称蔗台链带板整体脱轮,吊车工、压榨班长及落蔗工3人进行抢修处理,在处理过程中用于捆绑上链带板固定用的8#铁丝断脱,致使蔗带板瞬时滑动、滑跌落,造成站在台面作业的压榨班长跌落台面致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捆绑应选用钢丝绳来固定,同时考虑捆绑的位置,防止显现不平稳;作业中要考虑人员站立的位置,显现专门能及时撤离;使用适合的防护用品(如安全鞋、手套);评估工作内容可能会产生风险,并排除隐患。

案例10:2004年3月14日上午10:30某一通罐工在罐内检查通洗的质量(现在,高压机并未停机),被正在有压力高压水枪直射右小腿,流血过多,人员已晕迷。损工时刻10天。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通罐工没有遵守停机规定及未使用的枪头必须将其完全放入加热管内之规定。通罐作业是公司安全治理的薄弱环节,进入前须有专项的安全培训、作业过程中要给予督促、指正;在09/10榨季公司对通罐作业制定出最低安全要求,分析存在的风险及操纵措施。

案例11:2003年12月13日上午11:30某一通罐工在6#蒸发罐内用高压清洗机对加热管进行通洗作业,压力保持在600kg,而后11:30清洗机压力突然升高800kg,无法把握手中的枪管,被甩出枪头中高压水射右手腕。损工时刻10天。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正常的工作压力应保证在650kg以下,如积垢厚应考虑煮罐;每次开机前要全面检查清洗机所属设备是否有缺陷,如有,必须处理,不能带病工作;开机后慢慢升压力至工作压力,不能一次开到工作压力。

案例12:2004年1月12日上午11:30某一通罐工在压滤机换洗1#机滤布。在预备上压滤机面

上过程中,开动机子的人员看不到其上去,其右脚被压滤机的机械手压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尽管公司已取消压滤机设备,其存在的隐患已不存在,但这事例告诉我们,多人作业中要有统一的指挥,口令要清晰,开机要专人负责,人员要相互提醒。

案例13:2005年8月12日上午8时动力分厂有一作业组(一男四女职员)进行清洗旧炉除氧箱内的积垢。在打开人孔盖(直径约为600mm、厚20mm、重量约50kg)拆出螺栓后,预备将之放下地面,由于人站立的位置不佳、配合不和谐,该人孔盖滑落下来,砸伤一名职员左脚脚趾,造成一趾骨骨折的损害事故。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设备人孔处没有工作平台,人孔盖未采纳铰链连接;关于高于地面的设备如需要修理,我们工作中应考虑有工作平台,拆出较笨重的零件应考虑用吊装工具;同时工作中考虑人员站立的位置,预防被工件夹伤、压伤、碰伤,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

案例14:2005年7月6日上午9:05制糖分厂压榨某一作业组对压榨机进行吊装作业。某一职员站在榨辊的大齿轮面脱吊车大钩钢丝绳后,连续等待脱另一根,因距离远(人员不能伸手到),吊车工将吊车小车开近一些,由于吊车小车操作手柄弹簧失灵(手柄被卡无法回位,小车无法停下),运行速度专门快,看到情形不同,顺手抓住周围的护栏躲开,仍被吊钩碰伤肋骨。损工时刻2天。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是吊装作业,作业前要考虑所用的吊具是否能满足工作要求;按吊装作业程序要求实行检查,显现的问题要赶忙整改,不留隐患;吊装中,吊装人员要考虑自己所站的位置是否有可能被吊物碰伤、压伤、夹伤等。

案例15:2005年3月25日21:40动力分厂蔗渣打包间某一职员发觉5#打包机的蔗渣水份高,用右手伸到打包机液压杆推头前取蔗渣进行蔗渣水份化验,被正在运行的液压杆推头压伤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行为是违章作业,没有遵守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给本人造成痛楚,给公司带来负面阻碍;采样中必须按规定的位置进行样品采集,而不能走捷径;操作规程是通过血的教训得出的,愿您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案例16:2006年2月17日22:04仓储部某一装卸工在化肥仓(原复混肥分厂)卸磷肥。翻斗车载重20吨(25kg/包)磷肥入厂,该车装入的磷肥突出车箱边门,打开车箱边门后,其脚下的

磷肥显现蹦踏,连人向外跌倒,造成脑部出血。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高于2米的作业须戴安全帽,防止头部受损害;卸车时应先卸下高于车箱的物资,再打开车门;高处作业应穿软底胶鞋。

案例17:2006年9月8日上午11:12制糖分厂压榨工段某一班组负责安装、调校3#撕解机。在吊装撕解机中,第一次吊装因钢丝绳放置位置不正确没有吊装成功。在第二次吊装时,某一职员负责观看3#撕解机主动端轴承的就位情形,在轴承(底部)距轴承座尚有30mm~50mm的距离时,右手指挥吊车下放过程中,左手无意识扶着撕解机联轴器(小指、无名指在联轴器外端面),在吊车下放的瞬时,左手连手套一起被联轴器卡住,造成左手无名指末节被压伤、指骨骨折。

缺失工作日14天。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吊装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钢丝绳断刀辊坠落伤人;碰伤;压伤手指。起吊前检查钢丝绳是否完好,钢丝绳¢>16mm,专人指挥吊装;检修人员站在安全的工作位置;检修人员的手掌不要放在联轴器及轴承位置上,幸免压伤手指;地面无障碍物,防止被绊倒的危险;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案例18:2006年12月7日14:10在煮糖楼1#罐前移动工业电风扇时,左手不慎触电,事发后赶忙送往象州县医院检查。当天室内温度较高,原料箱岗位需要使用工业电风扇,当事故交在第一次起动电风扇后,发觉电风扇吹风不对人,断电后移动电风扇。第二次起动电风扇仍发觉吹不对,用左手转动电风扇的固定杆,不慎被触电。在触电的瞬时,因人体难以脱开,用脚支撑栏杆,人和电风扇同时跌地。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在使用焊机、电风扇等可移动电动工具,移动时必须断电后再移动;使用可移动电动工具前,查看检测记录是否在检测周期内、电缆绝缘层是否有破旧、插头是否完好、接地线有无等,存在问题,及时请相关人员处理好,不使用“带病”工具,预防触电。

案例19:2008年1月4日23时30分,一位蔗蔗渣打包女工,走路通过1#打包机输送架底时,头部碰对机架后躯体失重跌倒,造成左脚小骨断的事故。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行走要走安全通道,不走捷径;车间内除非有紧急情形,不应奔驰。

案例20:(一)2007年4月8日10时20分左右,制糖分厂某位蔗场外包工在散蔗车道对运蔗车辆进行吊卸蔗作业(该车辆共两吊蔗,上面第一吊蔗链条脱,吊不起)。吊车工在吊完第一吊蔗后,将该吊链返还给该车辆,该名外包工站在车厢的边缘往地面卸链条,并向吊车工举手示意吊

另一吊蔗(该车辆)。吊车起吊时小钩钩对该外包工的右手手套,同时吊车小跑向外行走,以至于拉动该外包工使其跌下车辆致伤,造成该外包工左髋关节脱臼,头部出血。

(二)2008年3月28日19.30分,蔗场外包工熊某与覃某在蔗场东南面车道厂编1036号运蔗车辆上挂钩卸车。当时该车共有三根吊蔗链,链条头吊环两端用小麻绳连接固定好。熊某负责解开车箱前面一根链条,覃某负责解开车箱后面两根链条。因吊车公共吊链只有四个小钩,有两个小钩必须挂两根链条。当覃某弯腰抓住车箱最后面一根链条连接麻绳往中间根链条方向拉时,因用力过大,小麻绳被拉断,造成覃某重心偏移,躯体失去平稳从车辆左侧坠落地面,造成下颌被碰伤的工伤事故。

(三)2008年11月26日早上06:43时,某厂蔗场丙班挂脱钩工赖某在2000线东向称蔗台进行甘蔗吊卸挂钩作业,赖某由于动作匆忙,在转身跳跃时方向偏离,斜跳至甘蔗车尾与平台的交界处上,尽管前脚已踏上称蔗平台,但后脚因踩在甘蔗车边缘,脚底打滑,被平台拽住,无法踏上称蔗平台,通过用手一番挣扎,仍无法爬上平台,在躯体向后仰失去重心的情形下摔落到地面,左肩膀及头部先后着地,安全帽被撞击损坏(帽壳与帽衫脱离);经医师检查诊断为:①左锁骨骨折;②头部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形成;③头部蛛网膜下腔出血;④左肺下叶挫伤。(四)2009年3月2日,因雨天甘蔗断槽,蔗场外包工陈某由蔗场外包工班长安排在东北面蔗场进行堆蔗作业。陈某在东北面蔗场第四栋蔗堆(1#吊车正常停放位置邻近)上对一吊刚从车内吊下来的甘蔗进行脱钩作业,当该吊蔗在吊车工摆好位置后,陈某即走到该吊甘蔗上捆绑吊蔗链副链,当时该吊蔗仍被吊蔗链夹紧,陈某捆好副链后,站在该吊蔗中间略偏西处等待吊车工松下吊蔗链以便脱钩,当时其未用手抓住吊蔗链。18:45分,当吊车工将吊蔗链松下时,该吊甘蔗因链条松动而逐步松散,陈某所站着的几捆甘蔗因松散滑跌下蔗堆,造成陈某遂不及防躯体后仰随甘蔗从约4米高的蔗堆上滑跌到地面,臀部着地。经医院诊断为左肢骨、骶骨骨折。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吊车操作工与外包岗位联系至关重要,双方互不配合,安全专门难得到保证;蔗场堆蔗时,吊车工要逐层逐堆堆放,幸免参差不齐;高处临边不要站在甘蔗近悬空处;作业人员相互配合,堆蔗人员要紧密注意吊车动向;在蔗堆上脱钩时,要考虑人的站位置,以防从蔗堆上坠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蔗堆上的脱挂钩人员均应穿软底胶鞋,以防止从蔗堆上滑跌,同时禁止跳跃上下。

案例21:2010年2月22日19:15分,一名外包清洁工按要求对打包一楼地面进行清洁,当清洁到6号打包机尾架邻近时,蔗渣包平送带东边喂料口下方的一只滚筒被蔗渣包冲击后,从支架卡槽弹出,弹出的滚筒从2.2米高的平送带掉落到工作平台后,又从1.4米高的平台掉落地面,掉

地上后砸对这名清洁工左脚小指骨(小指骨裂)和左脚面。蔗渣装包人员反映,该滚筒经常显现跌落。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滚筒易掉落,设备有安全隐患;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发觉滚筒掉落后简单处理又使用,没有全然改决滚筒掉落问题。

三、限工事故

案例1:2007年11月29日9:55时,制糖分厂澄清工段通罐外包工对6#加热器进行通洗。某通罐工进行通洗时,不小心左脚踩入加热器进汁孔中,现在,孔中有通过二次加热的蔗汁(事后测量温度有790C),致使通罐工左脚被蔗汁烫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设备本身在使用过程,温度高,要好充分冷却;加热器进、出汁孔需安装防护网;制定通洗加热器的工作安全分析,作业人员要熟练把握通洗程序。

案例2:2007年12月24日甘蔗断槽洗机,从蒸发接DN125Ⅰ效汁汽管道到成糖筛乙、丙糖,在原有废汽管通DN80管道加装DN80阀门。19:50时,制糖分厂成糖某一分蜜工站在岗位0.87米高的工作平台上作业。当分蜜工站在工作平台上割DN80管道时,刚割穿管道时管道内有残留水流出,作业人员为躲开残余水溅到身上,从工作平台上跳下被扭伤右脚踝。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属设备与管道专门规第一次开封作业,作业前相关人员必须清晰意识该类似作业具有潜在的液体、气体或固体的意外开释的可能;正确识别设备与管道开封的危害,采纳隔离、屏蔽、监护、上锁、规范操作方法是爱护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最差不多操纵手段,所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只是作为第二操纵手段,作业中必须保持以上两种操纵手段同时得到落实;作业人员熟悉紧急撤退路线;依照管道内不同的介质,选用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品。

案例3:(一)2008年元月21日21:50分左右,某厂三名通罐工在打开7#加热器下盖时,蔗汁从加热器下盖密封面喷出,两名通罐工胸部被烫伤。

(二)2010年01月27日16:20分,一名通罐工在通洗6#加热器打开底盖的时候,被射出的残汁(水)烫伤背部、左手上臂。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确认相关阀门(眼镜阀、汁汽阀、排水阀)已关到位,残汁要经底盖的排污阀排出;用铁枝清通底盖排汁阀,以便再次确认加热器内残汁(水)已排尽;打开底盖要穿戴防护服;打开底盖要考虑人员站的位置。

四、医疗处理事故

案例1:2004年11月19日上午9时,某两位职员在处理吸滤机设备过程中,一位职员被吸滤机洗涤用的热水烫伤。

事故缘故:新设备安装后,安装人员没有把吸滤机打水用的胶管紧固到位、胶管接头松,致使热水喷出伤人。岗位人员对设备检查不到位。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关于新设备安装操作人员要明白得其工作原理,设备是否能满足生产需要。

案例2:(一)2006年3月10日15:45制糖分厂某一职员在拆乙原箱面糖浆管道时(管道连接为垂直方向),拆最后一颗螺栓过程中,一边手拿工具扭转阀兰面上的螺栓,同时用另一边手扭转阀兰面下的螺栓,管道突然下滑,手面被管道阀兰压伤。

(二)2007年4月21日11时55分左右,制糖分厂澄清工段通罐外包工用高压清洗机通洗二次管道,并进行组装。当组装到4#加热器旁的管道时,由于该管道的固定架焊口已脱,形成没有支撑。当时该名通罐工用砖头支撑固定。在重新用右手拿钢钎撬起、左手摸平找正时,管道摆动砖头移位,从而使管道下沉,压对左手中指指头破裂。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在拆卸管道阀兰时,要考虑其是否有固定或固定稳,若没有固定,在拆完最后一颗螺栓则有可能会使管子直截了当下落,造成事故;必要时,应采纳吊装工具拆装;禁止用手指伸入螺丝孔内触摸找正,应使用专用工具。

案例3:2006年3月6日复混肥分厂某一职员发觉硫酸泵出口阀兰滴漏稀酸液,停机处理后,试机时,稀酸液从阀兰处飞溅着眼睛。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稀酸液同样具有腐蚀性的化学品;在管道阀兰连接处应安装防护罩,修理后,应赶忙安装上再进行试机;操作化学品必须按程序要求进行操作,工作中要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防护面罩、耐酸手套、围裙等;修理化学品管道时,要遵守管道专门规第一次开封作业程序。

案例4:2008年1月22日11:00厂编1147#运蔗车驶到1#爬蔗台装完链条后,蔗场外包工要求司机更换一根干木桩来生火,司机赶忙从驾驶室旁的扶手楼梯爬上蔗车告诉那根木桩是干的。现在,蔗场某外包工也欲上车,但见爬蔗台与蔗车距离还较远,不便于上蔗车取干桩,就启动伸缩平台,启动后,伸缩平台已向司机方向移动,蔗场某外包工即按住开关收回伸缩平台,但开关失灵,伸缩平台连续朝着司机处移动,以致于挤压着司机的腰部,即司机被挤压在伸缩平台与蔗车之间。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操作启动伸缩平台要待人离开时方可操作;对设备存在缺陷――启动开关按钮失灵,及时更换;同时建立操作规定,并给予足够的培训,不违章作业。

案例5:2008年4月16日3:40时,一位压榨榨底工在铲1#榨机前辊蔗汁盆前面蔗渣时, (1#压榨机前的高速带漏渣到1#榨机前辊前;张紧滤布承接漏渣使用到木板、铁钉、铁线;)因蔗渣较多, 绕有铁线的铁钉被盖在蔗渣下面,榨底工踩着铁钉,扎伤左脚板,造成轻微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工作场地应及时清理,地板上不应有尖锐利器;工具或设备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工作中穿安全鞋。

案例6:2008年11月20日21:15时,当时蔗场需要存蔗,一位蔗场外包工在蔗场北东7号存蔗蔗堆上把蔗捆绑好后脱钩,脱完钩后想把吊蔗链条穿好。由于所吊蔗蔗捆比较松散,外包工用手把吊蔗链条吊环穿起来时,蔗捆突然散开,该外包工发觉有危险时,手差不多来不及抽开,蔗捆压到链条后链条夹对左手无名指造成该指第一关节表皮破裂轻微伤,随后送往罗秀镇卫生院进行包扎,缝了五针。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解开吊蔗链存在的风险有:吊钩碰伤;人体站位姿势不当,跌落受伤;绑链竹篾拉断时伤人,跌落受伤。作业中:站位要合理,姿势要正确,力度要适当;正确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链头捆绑物只能解开,不要用人力强行拉断。

案例7:2008年11月24日上午11:00时,吸滤机真空低,不稳固,且有跑糖现象,检查发觉

1#吸滤机高真空抽汁罐至平稳罐管道堵塞(即阀门上方处)。考虑抽汁罐内尚有残留滤汁,且滤汁温度70℃~80℃,故在清垢时,为幸免滤汁射对自己,当事人用一块铝皮护着躯体部位,然而,当积垢清通时,残留滤汁一倾而下,当事人本能反应,转身跑出,不料,滤汁四处飞溅,致使其腰部被滤汁烫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属设备与管道专门规第一次开封作业,作业前相关人员必须清晰意识该类似作业具有潜在的液体、气体或固体的意外开释的可能;正确识别设备与管道开封的危害,采纳隔离、屏蔽、监护、上锁、规范操作方法是爱护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最差不多操纵手段,所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只是作为第二操纵手段,作业中必须保持以上两种操纵手段同时得到落实;作业人员熟悉紧急撤退路线;依照管道内不同的介质,选用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品。

案例8:2009年3月7日11:15分,扛包人员甲操纵西边的蔗渣包输送带下降时,没有注意到车内扛包工乙的一只手放在胶带机架下面,导致左手掌被机架下面角钢压对,职员乙抽出左手掌时,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皮肉被角钢划伤,伤口约2.5厘米。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多人协助作业,操纵设备开关的操作员注意力要集中,听从指挥人的指挥,待人员离开方能启动。

五、急救包扎事故

案例1:2004年2月8日机修某一职员在焊接循环池水管,在清除焊渣过程中,被焊渣飞进其右眼。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在可能产生异物进眼睛的作业(如打磨作业、清扫作业、切割作业等),作业前需戴防护眼睛,防止眼部受损害。

案例2:2004年10月19日11:20动力分厂对1#、2#磨煤机进行试机。1#、2#磨煤机启动箱内热继电器及运行接触器下端接头均有发热现象。1#磨煤机因过热热继电器动作自动停机,停电处理其接头。在操作工停2#磨煤机后想处理其发热接头。某一电工在没有断电的情形下,在放入扳手时碰到启动接触器上端A、C相,引起相间短路,造成左手臂被灼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在电气修理前要切记断电源,远离工作现场要对开关上锁/挂签;修理任何电气在未确认前,都应按设备是带电的;未经许可带电作业,是公司保命条款内容之一,违者将受严格的处罚。

案例3:2006年2月9日7:45动力分厂蔗渣打包间混合带蔗渣过多,1#除髓机被堵塞,同时引起2#、3#、4#一起堵塞,某一季节工在拉4#分料板时,被分料板压伤中指和无名指。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分料板存在隐患――没有设置限位,未能及时发觉隐患;在使用分料板中,伸缩过程要拿分料板的操作手柄,不能拿其它的部位进行操作;伸缩的用力要合适,不能猛拉猛放;设置的限位有缺陷要赶忙整改。

案例4:2005年12月27日16:40制糖分厂压榨间某一女季节工在紧固蔗汁箱排污口的螺栓中,在拧紧螺栓用力过大,扳手滑落,头部碰到相邻的设备上,造成外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拧紧或拆卸螺栓要选择合适的扳手(最好是与螺栓同一尺寸的固定扳手),如使用活动扳手,应保证使用工作面进行作业;同时作业前要检查所使用的扳手是否灵活,手柄是否有裂纹等,不合格的绝不使用;保持扳手自始至终,是清洁的,没有油渍;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安全帽、安全鞋等)。在空间小的位置作业,还要考虑人的站立位置。

案例5:2005年12月21日下午15时制糖分厂澄清组三名职员到废铁堆拉钢板,在手推车内坡时,车轮碰对石头,钢板从手推车内滑落下来,压对一人的双脚,另一人的右脚面,造成两人轻伤的事故。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是搬运作业,作业之前依照工件的大小、重量,考虑搬运的工具(如手扶、汽车等),装车过程工件放置是否稳固;人力搬运要有人统一指挥、和谐出力;检查被搬运的工件是否有突出物,防止被剌伤;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安全帽、安全鞋等)。

案例6:2005年11月22日某一外落蔗工在落蔗台落蔗,被1#撕解机打散的甘蔗头飞出打对颈部。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喂蔗台卸蔗入槽时,蔗带有空位,甘蔗进入撕解机经刀片破裂后,易飞出蔗头;操作台应安装防护网,以挡住飞出的甘蔗;与工作无关的人员不能进入蔗场,蔗场内的作业人员(包括需要进入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

案例7:2005年12月11日某一蔗场外包工在进行卸蔗作业。2#吊车起吊蔗料时,吊蔗链活接头受力滑脱吊不起蔗料,在卸钩时被摆动的公共吊小钩打到右脸下眼角,造成轻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蔗场作业也是公司高风险作业之一,公司已制定出作业的最低安全要求,预防的措施需要从“细小”做起,重点关注人的作业行为;吊车卸蔗拉出吊蔗链易显现摆动,在收拢过程中应固定吊蔗链,减轻摆动,再收拢,同时吊车工要关注地面人员活动的状况。

案例8:(一)2005年11月3日15:30制糖分厂某一职员在压榨车间清理车间内的废铁,在把一个三通管抬上手扶车,被夹伤手指。

(二)2006年8月14日复混肥分厂上午9:00某两位职员在复混肥分厂大门外将手扶车内的一根槽钢抬下车中,其中一人因拿不紧槽钢,滑落至地面,另一人被滑落的槽钢扎伤手。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搬运较重的工件,采纳合适的工具;使用人力搬运,依照工件的轻重,决定是否需要他人关心;搬运之前,确认工件或其包装物是否有突出物(如铁钉);搬运之前戴好防护用品(如手套、安全鞋);多人搬运要考虑人员的配合,相互提醒。

案例10:2006年4月19日10:54制糖分厂某一作业组对2#输蔗机从动六角轮修理作业――将六角轮顶杆拉回原始位置。工作场地处于输蔗机的从动六角轮钢架内侧,一操作者在用套筒扳手扭该六角轮调剂螺栓时,套筒扳手滑脱,手柄尾部打对右脸,造成轻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属于受限空间作业――工作场地狭窄,人员未能正常活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套筒扳手的套筒与被调剂的螺栓完全接触工作面,出力要均衡,保持手柄的清洁,防止滑手;在受限制的空间作业,要保证出入口的畅通,同时应佩戴适合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等)。

案例11:2006年3月5日16:42制糖分厂压榨间某一季节工对压榨机侧盖连接销钉进行清洁保养作业,销钉面积有油渍,在放倒时被压伤左手中指。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作业时要保持手套不能粘有太多的油渍,同时要考虑工作的方式(先清洁,再搬移),人员作业的位置也是要考虑,预防碰对设备或夹伤、压伤。

案例12:(一)2006年4月2日2:20复混肥分厂某一拉料工,在装车过程中,被周围的一包钾肥从十包高的位置滑落下来,砸伤背部。

(二)2007年6月8日某厂仓储部临时装卸工潘某某和往常一样负责拆垛工作;该工人拆垛后,关心其他工友将糖包扶上肩膀扛去装车;15:40时潘某某在拆垛装车时,没有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 致使一包白糖从垛上往下滑落没有及时发觉,躲闪不及,被垛上往下滑落的一包白糖砸对肩膀,当场昏倒在地。诊断为第三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膨凸。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仓库内的物资要堆放整齐,取用时要采纳“先上后下,由外向内”的方法,不能随意取用,预防蹦踏;同时堆放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安全通道。

案例13:2006年3月6日10;00生产部机修某一班组人员参与制糖分厂输蔗带解体工作,在解体2#输蔗机蔗带板中,拆卸一节700长左右的链条,打脱销钉后,链条向下滑动打到某一职员左手的食指和中指,造成损害。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收榨后,蔗带板面积有糖或水洙,链条轨道较滑;解体时,拆出3~4块的蔗带板,将蔗带中间链条先拆断,用钢丝绳捆绑好链条,用吊车拉紧钢丝绳后再将其余两根链条拆断,慢慢松下吊钩使拆断的蔗带下滑至静止不动时才能拆开钢丝绳。

案例14:2006年9月26日16:05生产部电修某一作业组更换2#撕解机电源电缆。因电源柜后面的杂物没有清理,某一职员在拉电缆过程中,被一块铁板(榨辊挡汁环)滑跌压伤背部,造成瘀血。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工作的周围无障碍物如无不必要的材料、地面整洁无积水、无油或脂;如有这些可能被滑跌或绊倒的危险,工作前要及时清理,不留隐患。

案例15:2006年10月19日11:00生产部机修某一作业组在轻磅安装盖板,某职员被铁板压伤右下肢足面姆趾近端。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对设备进行移动、搬运、修理、拆卸、安装等,可能存在的危害有:触电、坠落、物体打击、机器/工具损害、高温烫伤/烧伤、蒸汽、埋住/埋没、中毒及其它;工作前必要安全措施如工作区域围栏/戒备线、上锁/挂签、通风、安装/布置平台、气体检测、设监护人、卸

压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安全鞋、安全带、防热服、防护眼镜等。

案例16:2007年1月24日制糖分厂正在进行洗机作业。8:30某一季节工在压榨5#榨机用电钻钻面辊排汁孔,误插电源插座,造成电钻外壳带电,触电。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可移动电动工具在使用中极易发生漏电、短路等问题,各使用单位按检测周期及时要求电修人员给予检测;使用者在使用前,查看检测记录是否在检测周期内、电缆绝缘层是否有破旧、插头是否完好、接地线或漏电爱护器有无等,存在问题,及时请相关人员处理好,不使用“带病”工具,预防触电。

案例17:2007年2月16日8:20乙原汽送罐视镜爆裂,某一职员被玻璃碎片飞溅入左眼,膜下出血。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事故属特种设备事故(压力容器),日常做好设备检查并记录,有专门及时汇报并处理;事发后我们已取消汽送罐视镜。

案例18:(一)2004年11月27日8时,外来单位援助制糖分厂澄清工段安装调试活性石灰设备,在用压缩空气吹通堵塞的活性灰时,被从观看孔喷出来的活性石灰射对眼睛,造成轻度的损害。(二)2007年3月14日9:10生产部机修某一班组在拆中和喷射器盖板螺栓时,某一职员被从二楼散落的中和汁滴到盖板上反弹飞溅到到面部及右眼。

(三)2007年3月22日9:50制糖分厂某一职员在沉降池内进行除锈作业,被铁锈溅入右眼。(四)2007年4月19日9:00生产部某一职员在电焊作业时,除渣被焊渣飞溅入左眼。

(五)2007年4月27日制糖分厂某一职员在除锈作业被铁锈飞溅入左眼。

(六)2008年1月3日11时复混肥分厂丙班一名起重工正在吊原料上三楼,由于当时三楼粉碎间粉尘较大,北面窗子打开,当时配料工正在倒磷肥,而起重工没有戴好防护眼镜,至使磷肥飘进眼睛。

(七)2009年3月9日16时00分,乙班一名起重工在三楼配料间开电动葫芦时粉尘飞进眼睛。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在可能产生异物飞溅入眼部的作业要使用护目镜。如在操作抛光、打磨一切材料;用火焰或切割机切割材料;在焊接作业;在灰尘多地点作业;刮除油漆、铁锈和积垢作业;对化学品(如磷酸或石灰、烧碱、硫酸等)的操作处理;使用压缩空气清洁等。

案例19:2007年3月26日17:11生产部某一职员在办公室打扫卫生,擦玻璃时被割伤右手无名指。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拭擦物品不能用手擦,应用抹布或刷子擦拭,必要要戴手套。对办公室的安

全我们也得出一些建议:不要堆放杂物堵塞楼梯及通道,上下楼梯要握紧扶手,切勿奔驰;电线及应远离通道,以免绊倒使用通道的人。使用开水器时,被热水烫伤手;下班离开办公室时,应将所有电器的电源关上。办公桌应保持整洁,锐利及尖锐的文具应小心使用及妥善摆放;文件柜及柜门用完后应赶忙关上,防止翻倒或绊倒人。要在高处工作,拿取或存放物品,应使用稳固的梯子,不要站在木箱或纸箱、旋转椅或其它不稳固的物品上。搬运太重的物品,要请他人帮忙,以免伤及背部,当搬动物品时,不要让物品阻碍前进视线

案例20:2007年3月27日8:30制糖分厂某一职员在清理硫磺管道时,左臀部碰着管道内的积水,皮肤表面红、疼痛。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清理硫磺管道属于专门规管道第一次开封作业,作业前要充足的个人防护(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案例21:2007年4月1日14:25某一蔗场外包工在收集蔗链时,被一根挂在公共钩蔗头滑落擦伤左脸眼角处。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蔗场作业以及车间其它吊装作业是一项有物体打击的危险作业。要求进入蔗场区域的所有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在进入蔗场、在蔗场进行任何作业,以及车间其它吊装作业时都应当先观看高处起吊设备或起吊设备上的链钩是否有容易滑落的物体,假如有稳固不够、容易滑落的物体,应先行将其清除或固定好后方可进行吊装作业

案例22:2008年2月11日12:30时,一位蔗场外包工在2#称蔗台上脱钩,由于蔗捆比较高,链条接头比较往后,当时撬接头没能解开。外包工用手势叫吊车工放松链条脱小钩,由于蔗捆散开链条拉紧无法脱钩,再次通知吊车工把蔗捆吊到蔗台边放,让蔗捆倾斜才能撬链条接头。当撬开第一个接头后,站在正面撬第二个接头时,刚一动接头,链条接头就自动脱开弹出打对外包工的嘴唇,造成轻微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蔗场脱挂钩是一项危险因素比较高的作业。第一要求有关部门要求司机装蔗时不要将甘蔗装得太高,而且链条接头不能太下。蔗场外包方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装蔗链条的质量,不可使用链节以及接头磨损严峻容易自行脱扣的的链条。外包工在脱钩时,要正确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可站在链条接头的正面,而应站在侧旁脱链头。使用的撬棒长度应在0.7米以上。

案例23:2008年9月24日上午8时10分左右,吊车班有一组职员负责安装压榨中输机Y型链

耙齿,几名职员负责将Y型链从蔗场用手推车送至压榨车间内安装。吊车工在蔗场将Y型链条从地上吊起放入手推车,一名职员用手扶正链条以便准确放入手推车内,链条放入车后,用于吊装Y型链条的吊车公共吊链小钩突然滑脱,造成Y型链条有一节链条突然折叠而夹伤该职员的右手食指末端。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属吊装作业,作业之前要考虑所用的吊装的工具――钢丝绳,而不用小钩直截了当缠绕在吊物进行吊装;吊装中要有专人指挥,指挥的信号清晰,作业人员之间相互提醒。

案例24:(一)2009年1月19日8时25分,复混肥分厂两个配料工在三楼吊装平台拉一车(重量1吨)装有钾肥的平板吊装车时,站在左边的一名配料工没有注意,左脚被平板吊装车的(拉手面的)一边车轮压。

(二)2009年2月15日2时00分,甲班一位配料工在三楼配料间拉平板吊装车时被平板吊装车车轮压着脚,造成右脚脚拇指压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在人集中的场地作业,搬运或移动物资中要观看人行走的动态,及时相互提醒,及时避向;平板车车轮安装位置不合理,没有考虑运行中可能显现的问题。

案例25: 2009年01月23日18时50分,成糖白糖二级斗提机传动皮带断,造成斗提机停转,机身下部被白糖堵塞,需要人工清理。清理至19:30左右,当事人正在清理东侧机腔内堵糖,由于当时该处已清理较多,机腔有较大空间,因剩余堵糖位置较靠里面,当事人用手拿铁勺伸进机腔内清糖。因东侧提斗内有糖,重力较大,铁铲柄卡位因无防滑装置而不足够牢固,提斗突然自行顺时针下滑(斗提机开机时为逆时针运行(正面看)),提斗压着当事人左前臂,造成包扎事故。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属受限空间作业,作业前必须断电源、斗提机斗提要有用专用铁链上锁,防止向下滑动,压伤手部;要使用带手柄的铁勺的专用工具进行清理。

案例26:2009年2月16日11时10分,糖仓有一名装卸工在过仓(从周转仓过仓至养殖场仓库) 当将糖包上肩后就转身,抬头就走,碰着车后门左侧(车后门是绑牢固的),引起受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搬运物件要考虑走的路径,周围是否有障碍物阻碍通行。

案例27:2009年11月7日14时13分,动力分厂锅炉一名刮板工在6#带主动传动减速机旁平台搬拉铁皮瓦时,被滑落铁皮瓦角刮(划)伤右颈部长约8cm。由该职员从四楼层南面搬运铁皮瓦(尺寸为6米长1米宽)到北面6号皮带主动端东侧做挡风板墙,搬运到大炉四层面6号皮带减速机

电机东侧后斜靠在大炉西南钢柱上,由于此地点有拐角且场地较窄,走道凹凸不平,且有一电缆护管挡道,铁皮瓦不利于竖立起来,打算将铁皮瓦往北移后再竖立起来安装,因斜靠在大炉西南钢柱上的铁皮瓦较宽占据了较窄的通道,不方便走过北面去拉移铁皮瓦,因此在南面的该职员从斜靠在大炉西南钢柱上的铁皮瓦下方通过,当预备完全通过铁皮瓦下方时由于铁皮瓦斜放后强度受阻碍而变形,在宽度方向上显现凹向弯曲,铁皮瓦北端上方边角即划伤该职员右颈部。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搬运长或较重工件,应寻求别人关心;搬运过程,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注意脚下是否有障碍物;同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安全鞋)。

案例28:2009年9月28日,压榨甲班在拆装3#榨机前辊链轮。因更换前辊需将旧前辊上的链轮拆出装在新辊上使用,该链轮套得较紧无法用铁锤打出,需制作夹具用32T千斤顶顶出。该夹具用旧的底梳螺杆作拉杆螺杆较长,而斤顶长度不够,需用钢管套在拉杆上顶紧夹具后板才能使用。该组一名职员在废铁堆找到一个旧的离心泵轴套(铸铁),当时并不明白是轴套,误认为是铸钢件,遂将其套在拉杆上使用。13时左右开始向千斤顶施压,刚顶紧链轮不久该轴套即承担不了较大压力而爆裂,崩出的一小块铁块擦伤该组职员廖某的左脸蛋。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拆卸工件依照工件的重量选用合适的千斤顶;爱护使用,做好日常爱护保养工作,及时加油;丝杠弯曲或液压失灵应及时更新;使用时,底面必须加平垫垫牢实,受力点要选择适当,柱端不准加垫,要稳起稳落,以免发生事故;不承诺将千斤顶作为受力支撑,应在千斤顶顶起工件后,另外再加垫块将工件垫实,防备千斤顶失稳。

案例29:2010年01月19日15:00时左右,澄清泵群一职员在开2#清汁泵进口阀门,右脚不慎滑入放潜水泵的口子,导致被铁板及糖汁轻微刮伤、烫伤。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工作现场不能留有任何的孔洞、坑道及阻碍通行的物件;作业之前观看设备现场的现状,对存在隐患及时改进;同时考虑人员的站立位置,预防被碰伤、夹伤。

案例30:(一)2009年4月9日4:30时,两名蔗场外包工按正常工作程序搞喂蔗台底清洁。5:00时某一当事人在捡散蔗时,发觉喂蔗台传动链条上夹有一根甘蔗,就用手去拉甘蔗。这时,刚好喂蔗台上外落蔗工开动3#喂蔗台落蔗。3#喂蔗底传动链转动,当事人手拉着甘蔗被转动的链条拉进六角轮。那时,和当事人一起搞清洁的另一名外包工及时从喂蔗台底爬上来,通知外落蔗工停止3#喂蔗台,并喊蔗场当班班长及其他外包工下到喂蔗台底拆开链条,拉出当事人左手,发觉当事人左手中指被六角轮压成轻伤。

(二)2008年03月08日14:22时,压榨一位泵工在该岗位上发觉10#混汁泵泵法兰有蔗汁滴漏

(正在使用),因此拿扳手去加固部分已松的螺杆,在紧固过程中蔗汁突然从法兰喷出,因当事人闪

开及时,被蔗汁喷对眼睛。2010年1月6日17:20分,一名季节工在搞岗位清洁预备交班。清洁7号输送带时,发觉主动大滚筒有蔗渣积在上面,担忧造成胶带跑偏,用竹片清洁转动的大滚筒, 因竹片直截了当接触大滚筒, 大滚筒把竹片带入胶带一起转动,人员躲闪不了被竹片划伤右眼角表皮,

两个伤口面积米粒大小。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设备运行中进行清扫、修理有可能人员被绕入设备的危险,造成严峻的伤亡的事故;切记:设备运行中禁止清扫、修理作业。

六、未遂事故

案例1:2004年9月15日下午13:30象州县第四建筑公司在施工生活区16#楼,在东南面近挡土墙地面进行人工挖掘,在挖掘过程挖对电缆,引起线路短路,所幸没有造成人员损害。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在对地面挖掘前,须对工作场地确认地下是否放置有电缆;现场施工人员在开工前对工人要交底清晰;对埋没的电缆位置要设置明显的标志。

案例2:2005年10月10日17:10制糖分厂某两位职员葫芦吊装吸滤机滤泥搅拌槽,用于固定葫芦支撑点的管子拆弯,致使搅拌槽跌落,造成减速机电机外壳裂。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该作业是吊装作业,固定葫芦支撑点应选用能承担被吊装物件的重量;吊装前要考虑工具是否合用;针对吊装作业公司已建立治理程序,操作人员要应知程序要求。

案例3:2008年2月18日5:40时,澄清一位泵工在该岗位沙发上坐,在侧面的25#吸滤机打水泵(正在使用,压力0.5MPa)的堵头螺杆由于腐蚀滑牙,导致螺杆脱出使热水喷射出来,因当事人闪开及时,只是衣服被热水喷湿而未造成损害。事后当事人赶忙回家更换湿衣并擦烫伤药预防。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设备日常爱护要到位,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不留隐患。

案例4:2008年7月2日下午焊接2#、3#除髓机刀片防磨层作业时,焊接作业的残留高温焊渣飘落到蔗渣里,由于作业人员停工后,检查清理现场没有发觉隐藏在蔗渣里的高温焊渣,引起2008年7月3日1时30分火灾的事故。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进入该区域(有蔗渣、输送胶带)动火作业需要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动火之前,针对可燃物的实际情形,采取相应防火措施,作业终止必须确保现场不留任何火种。

案例5:2008年12月10日5:00时,一名吊车工开3#吊车在2#称蔗台进行卸蔗作业,因2#称蔗台与7#爬车台之间的距离太近,当卸完蔗后脱吊蔗链时,吊车小钩有些摆动,因而在起空钩时,公共吊链小钩钩着爬车台栏杆,该吊车工没有看清晰连续起钩,从而造成7#爬车台被钩倒的事故。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吊车工在吊运过程用心操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打、吸烟等),观看下方区域是否有情形(如人员走动、甘蔗吊运、车辆动态等)。

案例6:2008年12月14日上午8时40分左右,通罐工按正常程序转用3#加热器来使用,约20分钟后,该加热器下盖胶条突然爆脱,蔗汁喷出,赶忙停用该加热器并排空蔗汁,打开下盖来检查胶条,发觉是胶条老化断裂, 赶忙更换胶条,上紧下盖,重新使用。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加热器、蒸发罐包括结晶罐等压力容器内的物料温度高,压力高,其人孔及盖板密封极为重要。在开封后要检查密封胶条是完好,假如有缺损或老化了的胶条要及时更换。

案例6:2008年12月18日6:20分,一辆车号为桂A70101,移车开往出时,由于后车门打开,刮对西龙门吊右南边角钢支架,造成支架变形事故。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车辆进入狭窄路面应有人给予指挥,同时要设置安全提示标志。

案例7:2008年12月20日22时20分,污水处理某一化验员在做水质分析(COD)实验时,将装有药品的2#消解罐(没有排气孔)放入微波炉中消解,通过约8分钟,消解罐突然发生爆炸,将炉门弹开,微波炉光波管被打坏。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使用新设备前,操作人员应第一熟悉设备操作手册的注意事项,逐项检查现场与操作手册是否相符。

案例8:2009年1月19日4:00分蔗渣外包工对一辆车号为桂AJ0718装车终止后,移车出装车位置时,由于垫车的垫木没有移开, 司机加大油车轮越过垫木后产生振动,造成蔗渣包从车内掉下事故(约2吨)。

事故给我们的启发:车轮放置止动块(垫)的目的是防止司机在误操作;移车前作业人员必须下车;按“谁放置、谁取出”的原则,告之司机后,方可移车。

案例9:2009年2月2日16时30分压榨岗位工在处理3#撕解机堵转时,造成3#撕解机液阻启动柜电解液沸腾溢出柜外,同时压榨硅房一楼3#撕解机高压柜门炸开,高压配电房断路器跳闸。

谈安全经验分享及实例

谈安全经验分享[来源]: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HSE体系推进办 一、安全经验分享的定义 安全经验分享,是将事故教训和安全做法总结出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讲解,使事故教训得到分享,安全做法得到推广,达到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目的。 二、安全经验分享的意义 1.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团队互助管理。 2.交流事故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交流安全经验,强化正确做法,提高员工安全技能。 4.潜移默化,转变理念,改变行为,培育文化。 三、如何开展安全经验分享 (一)何时开展安全经验分享 1.每次会议、培训之前进行。无论什么会议和培训都要进行。 2.提前将安全经验分享列入会议议程或培训计划中。 (二)时间 每次5-10分钟。

(三)分享人 由主持人提前确定开展安全经验分享的人员,与会或参训人员也可主动申请。分享人可以是: 1.主持人。 2.主持人指定的人员。 3.其他人员。 (四)安全经验分享的类型 安全经验分享的类型,分为事故教训分享和安全做法分享两种类型,前者警示不要违规,后者鼓励遵守规章,二者同等重要,不能只讲教训,不讲经验。 1.事故教训:包括自己的事故或遇险经历、别人的事故事件、违章违规现象等。 2.安全经验:包括自己的安全做法、别人的安全做法、其他典型的安全做法等。 (五)安全经验分享的表现形式 1.结合文字、图像或影像资料讲述。 2.口头直接讲述。 (六)其它要求 1.各级领导,尤其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带头做安全经验分享。 2.安全经验分享内容应提前准备好,教训要讲清,做法要讲明,保证效果良好。切忌临场发挥或走过场。

3.对用于安全经验分享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应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确保理解正确。 4.各单位要收集整理典型的安全经验分享材料,互相交流和借鉴。 5.对公开发布的安全经验分享材料,各单位要进行审查,保证质量。 6.安全经验分享贵在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影响和改变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群体习惯。

实用安全经验分享案例

机器盖子未扣牢打碎风挡玻璃 1.事件经过: 2010年12月4日上午10时左右,有一辆小轿车停靠在我站打开前机器盖子检查车况,检查完成后司机没有把车辆前部机器盖子扣牢就启动车辆,前机器盖突然后翻,打碎了打挡风玻璃,幸好没有伤到司机和造成其他交通事故。 2.事故原因: 司机安全意识差,检查完车辆后没有把前机器盖子扣牢。 3.事故教训: (1)车辆维修、维护后一定要仔细查看各部件是否恢复完好才能启动车辆。 (2)加强安全意识培训,从小事做起。 一件可怕而真实的事 2003年3月,时逢大一,我们班集体到河池市金山水进行烧烤野炊活动,我们班副班长(女)戴着隐形眼镜参加了我们这次活动!就在她开始以木炭生火之后的几分钟,她突然大叫一声,然后很痛苦的跳来跳去,在地上打滚……,全场的人都吓呆了,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时,我们班主任见此情况,急忙拨打120,将她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遗憾地说,她的左眼失明了,当时我们全班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万分惊诧和痛惜! 失明的原因就是隐形眼镜所导致,因为隐形眼镜是用塑胶制成的,篝火的温度熔化她眼中的隐形眼镜! 提醒:参加野外烧烤或任何有可能接触到火源的时候,请不要戴隐形眼镜! 酒后乘车遇险情 1、事故、事件经过: 2010年2月12日晚上与几个朋友一起聚会,因为之前相约好聚会要喝酒,所以大家都没有驾驶机动车来,到晚上23点的时候聚会结束,然后等的士准备各自回去,因为太晚了一时间找不到车,后来就近叫了一辆三马车,就一起坐车回去,车开到半路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说前面就到他家了,叫三马车司机停车,车上声音比较嘈杂,司机没听清,车速已减慢,但没有完全停下来,此时要下车的人直接从车上跳下来,我们都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重重的摔在了地上不能动

(新安全生产)安全经验分享材料

(新安全生产)安全经验分享材料

擅自上机操作伤害自己 一、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28日,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1号Z35摇臂钻床因全厂设备检修,加工备件较多,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工段长派女青工宋某到钻床协助主操作工干活,往长3m直径75x 3.5不锈钢管上钻直径50的圆孔。28日10时许,宋某在主操师傅上厕所的情况下,独自开床,并由手动进刀改用自动进刀,钢管是半圆弧形,切削角矩力大,产生反向上冲力,由于工具夹(虎钳)紧固钢管不牢,当孔钻到2/3时,钢管迅速向上移动而脱离虎钳,造成钻头和钢管一起作360度高速转动,钢管先将现场一长靠背椅打翻,再打击宋某臀部并使其跌倒,宋某头部被撞伤破裂出血,缝合5针,骨盆严重损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厂领导高度重视,对事故责任者送医院进行治疗,厂安委会组织安环处、劳资处、机修车间,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现场工作环境进行查看,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责任、原因。 (1)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宋某违反了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第八项“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擅自动用”的规定。因为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职工,都要使用设备和工具作为劳动的手段,设备、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和环境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分管或不在自己分管时间内,可能对设备性能变化不清楚,擅自动用极易导致事故。 (2)宋某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钻床工作经验,对钻床安全操作规程不熟:①“应用手动进刀,不该改用自动进刀”;②工件与钢管紧固螺栓方位不对,工件未将钢管夹紧;③宋某工作中安全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 三、事故防范措施 (1)本着对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厂安委会和机修车间及时组织职工,进行事故案例现场教育。 (2)钻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安全培训,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通过安全考试,持有特种工《安全作业证》才能上机操作。 (3)工件与工具夹应用扳手或专用工具紧固牢,严格按照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切莫只对表面操作程序简单了解就上机操作。 (4)工段长在派人更换岗位工种时,首先交代本岗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是参加工作较短的青工。

安全经验分享

案例:无资质冒险施工,罩棚坍塌送了命一、事故经过 某销售公司经营部委托当地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拆除某加油站旧混凝土罩棚,双方签订了《工程服务安全生产合同书》。该安装公司又将该工程委托给某施工方施工。 该工程于2007年7月13日动工。7月20日,工程只剩4根混凝土支撑柱和4根混凝土梁未拆除。9时许,施工人骑在梁上切割钢筋,10时左右,结构轰然倒塌,骑在梁上的施工人随梁坠下被挤在锯断的两根混凝土梁中间,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施工人违反“无论在什么场所,都要避免在被拆除的建筑物或结构上进行拆除作业”的规定,并使用手工工具操作,违规锯断混凝土梁导致坍塌。 (二)间接原因 1、承包单位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对现场拆除工作缺乏检查和支持。缺少安全防护设施,拆除3米多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拆除工具简单,不具备承担拆除工程的能力。 2、经营部安全监督力度不够,缺乏工程专业安全知识,对于高处作业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对违规作业制止不

力。 (三)管理原因 1、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责任落实不够。该公司和经营部的领导对该项工程存在的危害因素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将该项目的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在施工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方面留下了隐患。 2、对施工单位的准入资格把关不严,选用了不具备资质的拆除队伍。按照《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建设单位应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建筑拆除工程必须由具备“爆破或拆除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施工。但承揽此项工程的某建筑安装公司仅具有房屋建筑工程资质,没有拆除专业资质。 3、对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学习落实不够。公司和经营部有关人员不知道《高处作业分级》和《拆除工程施工安全规定》中的有关要求,导致对施工方案不能做到有效审核把关。 4、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不到位,违章操作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经营部虽然在施工现场派驻了安全监督人员,但其缺乏建筑拆除作业方面的安全知识,对施工人登高作业不采取安全防护的违章操作行为,只进行了口头提醒,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有效制止。 5、HSE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没有得到有效执行。HSE管理体系明确要求,油库、加油站进行危险作业时必须制定作

安全经验分享12则(优秀版)

《安全经验分享》 安全经验分享(一): 误踩钉板扎伤脚 1。事故、事件描述: 2000年某天夜班时,甲某巡检施工现场由于天黑视线不好,一脚踩中地面上一个带钉子的木板,被钉子扎伤。 2。原因分析: 1)没有佩戴手电等照明用具。 2)带钉木板清理不及时,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3。推荐采取的防范措施: 1)夜班巡检时要随身携带手电。 2)对一些因为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及时处理。 安全经验分享(二): 吊筐吊耳开焊,吊装过程坠落 1。事故、事件描述: 2006年10月某日,配制班人员在一楼吊装化学品,当时吊筐里面有一吨化学品,距离地面四米左右,吊耳突然开焊,吊筐突然从空中掉落,砸落到地面,险些砸伤人。 2。原因分析: 1)吊筐未作定期检查。 2)吊料之前没有仔细检查确认吊耳是否牢固,在吊料时吊筐吊耳突然开焊。

3。推荐采取的防范措施: 1)对吊筐做定期检查,保证完好。在使用前加强对吊筐完好程度进行确认。 2)吊装作业时下面设置警戒线,由专人监护,防止坠落伤人。 安全经验分享(三): 梯子滑倒发生摔伤 1。事故、事件描述: 2000年某日,刘某按领导安排清理走廊高处墙壁卫生,在使用扶梯的过程中,因水泥地面光滑,梯子摆放角度不适宜,又无人把扶监护,登梯过程中梯子失稳滑移倾倒。将刘某双膝磕伤,被送进医院检查,幸未造成骨折。 2。原因分析: 1)扶梯摆放不规范,角度不适宜而失稳。 2)无人扶梯监护。 3。推荐采取的防范措施: 1)使用扶梯时角度要适宜,防止扶梯打滑而摔倒。 2)加强安全管理,特殊作业必须要有监护人,作业前要安全提示。 安全经验分享(四): 灭火人员墙头跌落 1。事故、事件描述: 2002年夏季的一天夜班5:00左右,甲某巡检时发现临厂靠近我单位大墙附近地面堆积杂物冒烟起火。甲某立即报告班长、值班长。值班长组织用地下消火栓接消防水带灭火。甲某和乙某骑在墙上,手持消防水带和消防水枪头,准备灭火。当其他人员打开消防水阀,由于水阀开的较快,消防水压力较高,甲某和乙某同时被迅速膨胀、绷紧的消防水带挑到墙下,幸好没有受伤。 2。原因分析: 1)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操作技能低,应对突发事件的潜力差。

安全经验分享材料大全

擅自上机操作伤害自己 一、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28日,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1号Z35摇臂钻床因全厂设备检修,加工备件较多,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工段长派女青工宋某到钻床协助主操作工干活,往长3m直径75x 3.5不锈钢管上钻直径50的圆孔。28日10时许,宋某在主操师傅上厕所的情况下,独自开床,并由手动进刀改用自动进刀,钢管是半圆弧形,切削角矩力大,产生反向上冲力,由于工具夹(虎钳)紧固钢管不牢,当孔钻到2/3时,钢管迅速向上移动而脱离虎钳,造成钻头和钢管一起作360度高速转动,钢管先将现场一长靠背椅打翻,再打击宋某臀部并使其跌倒,宋某头部被撞伤破裂出血,缝合5针,骨盆严重损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厂领导高度重视,对事故责任者送医院进行治疗,厂安委会组织安环处、劳资处、机修车间,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现场工作环境进行查看,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责任、原因。 (1)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宋某违反了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第八项“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擅自动用”的规定。因为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职工,都要使用设备和工具作为劳动的手段,设备、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和环境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分管或不在自己分管时间内,可能对设备性能变化不清楚,擅自动用极易导致事故。 (2)宋某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钻床工作经验,对钻床安全操作规程不熟:①“应用手动进刀,不该改用自动进刀”;②工件与钢管紧固螺栓方位不对,工件未将钢管夹紧;③宋某工作中安全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 三、事故防范措施 (1)本着对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厂安委会和机修车间及时组织职工,进行事故案例现场教育。 (2)钻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安全培训,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通过安全考试,持有特种工《安全作业证》才能上机操作。 (3)工件与工具夹应用扳手或专用工具紧固牢,严格按照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切莫只对表面操作程序简单了解就上机操作。 (4)工段长在派人更换岗位工种时,首先交代本岗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是参加工作较短的青工。

安全经验分享事故案例doc

戴手套违规操作被缠绞拽掉两指 一、事故经过 2009年3月17日,某机械厂车工孙某正在加工轴类零件,因为零件比较脏,孙某戴着帆布手套进行操作。这批零件光洁度要求较高,为达到要求,孙某每加工完一件就要用砂布包轴用手握住并左右推行的方法在转机中对轴进行打磨。当对第14个工件进行打磨时,右手手套被卡盘缠绞,孙某本能地把手往回抽,但两指被拽掉,手腕骨折。 二、原因分析 因为怕脏孙某戴手套操作转动设备形成习惯性违章行为,在转机中,又采用较危险的手握砂布包轴打磨法,因长时间打磨零件多次,反复熟练操作中渐渐掉以轻心,一不留神,戴手套握砂布的手过于靠近转动的卡盘,造成伤害事故。 三、防范措施 1、严禁戴手套操作转动设备。 2、严禁转机中用手拿砂布包轴打磨零件。 3、职工在工作中要自觉克服习惯性违章行为。 强1-50-22井中频柜漏电事件 一、事件经过

2011年1月29日下午 13:20左右,强三站员工 王忠诚巡检发现强 1-50-22井中频柜(2011 年1月25日投用)输入、 输出电流表无显示,准备 开柜查看,他按照操作程 序先使用试电笔对中频柜 外壳进行验电,电笔显示外壳带电,立即向作业区调度汇报,经电工到现场检测电压在190V以上。随后,由供应商对漏电中频柜进行了更换。 二、事件原因 此台中频柜质量存在缺陷,部分电气元件浸漆烘干时间不足,绝缘性差,造成漏电。 三、防范措施 1、相关主管部门严把质量关,保证使用的产品安全可靠。 2、电气设备、设施安装符合安全要求,确保接地良好。 3、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接触电气设备前先进行验电操作。 防触电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2004年12月21日10点42分,石油化工厂电气车间104电工班值班电工丁某接到水气车间工艺人员通知,要接一台临时电焊机。丁某按要求作完风险辨识,填写完临时用电票后,即和班长潘某共同去接线,检查接线设备良好后,丁某即到42变低压10号柜备用抽屉去接线,确认备用抽屉空开处于分断位置,然后将零线接到柜子零母线上,在用扳手进行螺丝坚固过程中,扳手打滑碰及带电母线,造成短路,产生弧光致使丁某面部、手部、膝部被灼伤。 削减措施

安全经验分享范文

采油工人安全经验分享 2011年7月

安全经验分享 一、违章进罐捞物,油气中毒丧生 案例: 某井场采油工在进行量油作业时,不慎将量油尺掉进了液位为0.3米的38立方米储油罐里,于是该员工在另一名员工的协助下,从储罐透光孔进入罐内捞量油尺,被油气熏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剖析 该员工违反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未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存有原油的储罐内捞物,引起中毒致死事故。 经验分享: 进入储油罐作业时,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浓度检测,必要时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二、违章动电,打火伤人 案例: 雷雨过后,某井场采油工发现配电箱故障导致抽油机全部停止工作,汇报后井区长认为是配电箱跳闸,指令值班人员用木棍拨挑,结果造成电路打火,产生的电弧将值班人员面部灼伤。 案例剖析:该井区长违章指挥,指令井场值班人员违章作业,造成电路打火烧人事故。 经验分享: 1.电路维护检修属于特殊作业,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作业。 2.明确作业权限,严禁违章指挥。

三、由壬头(即活接头)摆动过大,致人受伤 案例: 李某带领赵某等在井场进行汽化水洗井作业时,返排水用高压水龙带连接井口至污水池排放,当赵某打开井口阀门放喷时,高压水龙带由壬头摆动过大,砸在正在污水池边观察返排出水状况的李某头上,导致头部受伤。 案例剖析: 水龙带未固定牢靠,汽化水洗井作业放喷时,返排液压力较大,致使水龙带头大幅摆动,失控致人受伤。 经验分享: 1.进行高压放喷作业时,应使用硬连接,若使用高压水龙带 必须固定牢靠。 2.在进行返排出口观察时,应选择合理的观测位置,保持适 当的安全距离。 四、操作失误加上手指 案例 测井工王某和胡某测试完一油井示功图后,王某负责井口拆卸仪器,胡某负责抽油机操作。当王某正在拆卸井口方卡时,胡某便松开抽油机刹车,王某右手食指方卡子挤在盘根盒上,造成右手食指骨折。 案例剖析 在工作配合过程中,胡某没有接到王某的指令便松开抽油机刹车,造成右手食指骨折。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整理)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集 一、生产、操作 二、现场作业 三、工艺、安全 四、火灾、爆炸 五、车辆交通安全 六、办公室安全 七、工作外安全 一、生产、操作 工作中切勿三心二意 一、案例经过 2009年10月地一天,某公司维修工张某正打算修理碱库碱泵,该泵物料为淡碱.工段安排人员停泵、关闭阀门并排料,阀门关闭后排出淡碱,排料结束后泵蜗壳里有少量碱未排出,维修人员开始拆泵,泵拆卸下来后,有少量碱洒落在泵周围.张某掏出手机查看,在搭档喊他抬泵时,仍然看着手机,抬泵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脚下地碱水,突然摔倒在碱水上,造成局部轻微烫伤. 二、案例分析 1、检修作业前,碱未完全排净; 2、排碱前应用水清洗置换; 3、修泵时,人员不应玩手机. 三、经验分享

1、加强对检修人员地设备安全检修制度地教育和学习,杜绝再发生类似事故; 2、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开展检修工作,杜绝违章操作; 3、对修泵时排料地方式方法整改,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放料软管脱落导致皮肤灼伤 一、案例 2006年6月19日凌晨0:50左右,某公司吡虫啉工段蒋某在放满第四桶氨水关阀门时,氨水放料管突然从短接处脱落,氨水直喷到身上,蒋某立即到水池边冲洗,后到更衣室换衣服,上了烫伤膏后到厂医务室处理,厂医张洁建议到医院观察,医院医生要求住院治疗观察,防止发炎. 二、案例分析 1、工段放料管缺少严重,到处乱拔共用,日常对放料管松紧检查不到位; 2、员工放料前未查放料管松紧情况,事后自身处理不到位; 3、工段对员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教育不到位,员工对物料物化性质了解不到位. 三、经验分享 1、加强管理,配齐所有抽、放料管,定期对抽、放料管松紧度进行检查;要求所有放料管短接口必须朝下,减小放料管脱落时物料对人体地伤害;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形成事故案例,杜绝今后类似事故地发生. 跌入沟内烫伤 一、案例经过

安全经验分享及实例

施工作业人员在1.7m简易支架上作业,失去平衡发生准高处坠落事故案例一 2000年8月11日上午11时左右,A公司工人王某在1. 7m简易支架上进行钢筋绑扎作业,身体失去平衡,自简易支架上后仰坠落至水泥地面,后脑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在进行作业时,按规范正确佩戴安全帽,坠落在水泥地面上时,安全帽仍在头上戴着。 案例二 2001年12月30日上午10时左右,A公司工人李某在1. 7m的脚手架上进行钢筋尺寸测量时,不慎自脚手架上后仰坠落,导致头部受伤,后经医院紧急抢救,生命无危险,但脑部受损伤。伤者在进行作业时,按规范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 【事故原因】 以上两个案例都存在如下共同点:操作者在进行操作时,距离坠落基准面的高度都不足2m,但却都发生了坠落事故;操作者本人都按要求佩戴安全帽,然而结果却造成一死一伤。 原因一:忽视了准高处作业的特殊性——可能坠落。 20年来,《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为高处作业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含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称为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又进一步为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如

何进行安全防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所有安全管理者对基准面2m以上的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技术有法可依,操作者有章可循。然而,准高处作业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安全防护,却没有任何规范或标准明确地提到。于是,在部分管理人员视准高处作业为一般的普通平地作业,仅仅要求操作人员按规范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操作者所使用的简易操作平台仅仅是满足立足之用,并无可靠防坠落措施。 其实,准高处作业与高处作业有着共同点——有坠落的可能,其共同点恰恰又是准高处作业与普通平地作业的不同点。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准高处作业既非普通平地作业,又非高处作业。如果视准高处作业为高处作业,提高安全防范要求,既无法可依,又不符合实际,对正常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视之为普通作业,就会降低安全防护要求,也不符合实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当然会发生上述事故。 原因二:操作工人所佩戴安全帽存在缺陷。 在《高处作业分级标准》的编制说明中,已经提到了1 983年以前2m以下坠落死亡事故占总坠落死亡事故的7.10 3%,并不是说2m以下不存在死亡事故,而且也提到了2m以下的坠落死亡事故全由脑部受伤引起。由此可见,在2m以下的准高处作业时,并不是不存在危险,或者不存在死亡事故发生的可能,只不过事故严重程度由受伤部位决定。脑部受伤是准高处作业坠落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脑部的保

最新安全经验分享-模板

名称:安全气囊不安全 基本信息 事件发生时间:2011.8.4事件发生地点:生产及辅助场所□办公室□ 工作外:出差□家中□旅游□其它□ 分享时间: 分享人:高蓉分享地点:油田化验室206室分享人数: 事件的性质:人身伤害:限工□医疗□急救(箱) □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火灾(爆炸)□其它□未遂事件□ 受伤部位(如果有): 事件经过描述: 新闻播报:王先生开车回家,把5岁的儿子放在了副驾驶座上。车子开到半路时,由于前方一辆货车与小车发生追尾,紧随其后的王先生来不及躲避,一头撞了上去。巨大的冲力导致安全气囊瞬间爆开,王先生安然无恙,但5岁的儿子却因被气囊打到,致颅内受伤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的原因分析: 汽车一旦遭遇险情气囊爆开,其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但由于儿童身材矮小,气囊的位置往往就在儿童的头部,气囊爆开时与儿童头部的瞬间接触力,远远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所以非但保护不了儿童,反而会成为让孩子致命的“杀手”。 儿童乘坐汽车时,不要让儿童坐在副驾驶位上,应该坐到后排座位,最好使用专业的儿童安全座椅,将儿童座椅固定在车后排,然后给孩子系好座椅上的安全带。 签名: 经验分享的附件(参考):现场照片、示意图等。. PPT

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 基本信息 事件发生时间:2009.12.2事件发生地点:生产及辅助场所□办公室□ 工作外:出差□家中□旅游□其它□ 分享时间:2012.11.23 分享人:祝庆分享地点:油田化验室206室分享人数:6 事件的性质:人身伤害:限工□医疗□急救(箱) □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火灾(爆炸)□其它□未遂事件□ 受伤部位(如果有): 事件经过描述: 2009年12月2日14:00时左右,某采油厂一员工从值班车上拿午饭,在转身离开时,不慎踩入地面凹坑,当时有扭伤的感觉,痛感不太明显。直到16:00时回到总站才告诉副班长,说脚扭伤了。 事件的原因分析: 1、个人安全意识淡薄,转身时没注意脚下是否有障碍物或低洼处。 2、地面不平整,有低洼坑窝。 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行走、走过桥、上下车、上下台阶时尤其注意观察脚下是否有障碍物或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2、各班组对站区的所有巡检路线进行检查,消除障碍。 3、冬季按要求做好防滑工作。 签名: 经验分享的附件(参考):现场照片、示意图等。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 PPT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集(二)

一、生产、操作 二、现场作业 三、工艺、安全 四、火灾、爆炸 五、车辆交通安全 六、办公室安全 七、工作外安全

一、生产、操作 工作中切勿三心二意(图片) 一、案例经过 2009年10月的一天,维修工张某正打算修理碱库碱泵,该泵物料为淡碱。工段安排人员停泵、关闭阀门并排料,阀门关闭后排出淡碱,排料结束后泵蜗壳里有少量碱未排出,维修人员开始拆泵,泵拆卸下来后,有少量碱洒落在泵周围。张某掏出手机查看,在搭档喊他抬泵时,仍然看着手机,抬泵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脚下的碱水,突然摔倒在碱水上,造成局部轻微烫伤。 二、案例分析 1、检修作业前,碱未完全排净; 2、排碱前应用水清洗置换; 3、修泵时,人员不应玩手机。 三、经验分享 1、加强对检修人员的设备安全检修制度的教育和学习,杜绝再发生类似事故; 2、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开展检修工作,杜绝违章操作; 3、对修泵时排料的方式方法整改,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瑞祥有机潘其康

放料软管脱落导致皮肤灼伤(图片) 一、案例 2006年6月19日凌晨0:50左右,吡虫啉工段蒋某在放满第四桶氨水关阀门时,氨水放料管突然从短接处脱落,氨水直喷到身上,蒋某立即到水池边冲洗,后到更衣室换衣服,上了烫伤膏后到厂医务室处理,厂医张洁建议到医院观察,医院医生要求住院治疗观察,防止发炎。 二、案例分析 1、工段放料管缺少严重,到处乱拔共用,日常对放料管松紧检查不到位; 2、员工放料前未查放料管松紧情况,事后自身处理不到位; 3、工段对员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教育不到位,员工对物料物化性质了解不到位。 三、经验分享 1、加强管理,配齐所有抽、放料管,定期对抽、放料管松紧度进行检查;要求所有放料管短接口必须朝下,减小放料管脱落时物料对人体的伤害;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形成事故案例,杜绝今后类似事故的发生。 农药事业部袁瑞明

安全经验分享

1、落物打击致人死亡事故 经过简述:2005年3月某日二20井,在用压力车冲沙作业中,髙压弯头与水龙带连接油壬因震动退扣掉下,将井口操作工张杰打死。 事件结果:造成1人死亡。 事件原因:冲沙作业设备设施不配套;高压弯头连接油壬未紧固;高压管线和高压弯头未栓保险绳;作业人员站位不正确;习惯性违章行为均是导致该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或教训:作业中一定要严格操作规程操作,切实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所有高压管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固定可靠;高压软管必须使用保险绳;地面高压管线严格试压;高压区域设臵警戒带,非作业人员不得在高压区域逗留。 2违章刷漆酿惨剧 经过简述: 2005年 1月2日某压力容器制造公司职工马某和连某二人给氧气罐内外面刷防腐漆,马某在罐外刷漆,连某在罐内刷,由于罐内太暗,马某便接临时电源用于罐内照明。作业中连某不慎碰翻了照明灯,灯泡爆炸引起氧气罐爆炸。 事件结果:马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连某重伤;设备损坏。事件原因:罐内作业没有采取通风措施,致使罐内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闪爆极限,照明临时灯倒地破碎后产生火花引起罐内油漆稀释剂散发的易燃气体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马某与连某在进行作业时违章接用临时电源,将照明线接在动力电源上且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安全管理混乱,罐内、罐外喷漆同时进行,乱拉电源线,作业现场无专人进行安全监督,工作前没有做安全技术交底,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经验或教训:加强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进行工作安全分析和作业许可,对作业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落实削减控制措施。受限空间作业,特别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对作业空间进行有毒气体检测和可燃气体检测,配臵使用通风设备,照明及其他电路电器满足防爆要求,作业过程中有专人检测和监护。 3、“赶工期”违章作业烧伤致残 经过简述:2005年4月某日,公司机械厂沙坪车间,两员工在制作泥浆罐时,因工期紧、任务重,为赶时间,在焊接物体还未冷却的情况下就急于去打磨刷漆,因漆中含有残留汽油,遇高温发生爆炸燃烧,导致一名漆工被烧成重伤。 事件结果:导致1人重伤。事件原因:为赶工期违章操作。 经验或教训:在进度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环境温度必须在燃点以下;作业环境必须达到防火防爆的要求。 安全工作不要只停留在口头和形式上,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一定要以安全为重,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从小处入手,从细节抓起,认真做好作业前的安全分析和风险识别,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安全目标才能实现。 4、串岗帮忙换钳牙手指被液压钳齿轮绞断 经过简述:95年7月的一天,某作业队一外钳工在换钳牙时,一机房司机看见只有一人在换钳牙就主动去帮忙,在机房司机还在安钳牙时,外钳工按下液压钳手柄活动液压钳齿轮,不幸将机房司机手指绞入液压钳齿轮中。 事件结果:造成该机房员工无名手指被绞断。事件原因:机房人员窜岗;更换钳牙中两人配合不当。经验或教训:教训之一:严禁窜岗乱岗;教训之二:从事机械维护修理时,必须进行能量隔离,采用上锁挂签,防止误操作;教训之三:试运转或恢复运行前,必须确认人员、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课件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集(二) 一、生产、操作 二、现场作业 三、工艺、安全 四、火灾、爆炸 五、车辆交通安全 六、办公室安全 七、工作外安全 一、生产、操作 工作中切勿三心二意(图片) 一、案例经过 2009年10月得一天,维修工张某正打算修理碱库碱泵,该泵物料为淡碱。工段安排人员停泵、关闭阀门并排料,阀门关闭后排出淡碱,排料结束后泵蜗壳里有少量碱未排出,维修人员开始拆泵,泵拆卸下来后,有少量碱洒落在泵周围。张某掏出手机查瞧,在搭档喊她抬泵时,仍然瞧着手机,抬泵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脚下得碱水,突然摔倒在碱水上,造成局部轻微烫伤。 二、案例分析 1、检修作业前,碱未完全排净; 2、排碱前应用水清洗置换; 3、修泵时,人员不应玩手机。 三、经验分享 1、加强对检修人员得设备安全检修制度得教育与学习,杜绝再发生类似事故; 2、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开展检修工作,杜绝违章操作;

3、对修泵时排料得方式方法整改,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瑞祥有机潘其康 放料软管脱落导致皮肤灼伤(图片) 一、案例 2006年6月19日凌晨0:50左右,吡虫啉工段蒋某在放满第四桶氨水关阀门时,氨水放料管突然从短接处脱落,氨水直喷到身上,蒋某立即到水池边冲洗,后到更衣室换衣服,上了烫伤膏后到厂医务室处理,厂医张洁建议到医院观察,医院医生要求住院治疗观察,防止发炎。? 二、案例分析 1、工段放料管缺少严重,到处乱拔共用,日常对放料管松紧检查不到位; 2、员工放料前未查放料管松紧情况,事后自身处理不到位; 3、工段对员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教育不到位,员工对物料物化性质了解不到位、 三、经验分享 1、加强管理,配齐所有抽、放料管,定期对抽、放料管松紧度进行检查;要求所有放料管短接口必须朝下,减小放料管脱落时物料对人体得伤害;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形成事故案例,杜绝今后类似事故得发生。 农药事业部袁瑞明 跌入沟内烫伤(图片) 一、案例经过 2008年4月30日22时许,正值出炉熄焦,李某到熄焦塔东侧查瞧熄焦情况,过回水沟时,将沟上铁栅钢筋于焊缝处踩断,右足跌处沟内,造成烫伤。 二、案例分析 1、当事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是直接原因;

办公室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之四

办公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学习交流,下面我就怎样做好办公室工作与大家探讨交流一下。 办公室作为单位综合性事务处理部门,具有参谋、助手、协调、服务、督办等职能,担当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四方的作用。要履行这些职能,发挥这些作用,就要在工作中做到“五子登科”。 所谓“五子登科”,一是笔杆子,即做好文字工作。文字工作可以说是办公室工作中最难的工作,要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文字工作包括综合性和专题性会议领导报告、单位内部公文、新闻宣传、及其他文字材料等。领导报告要求高,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联系实际,指导工作,其中还要有一定文采。要想写好报告,一要善于观察和揣摩。平时工作中,熟悉领导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特点,甚至领导的性格、讲话特点、行为方式等,写报告时将自己融入领导背影中。二要善于积累。平时工作中,搞清领导关注的重点,吃准领导意思,领悟领导意图,将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言论,梳理清楚,联系起来系统化,准确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写报告时厚积薄发,思路清晰,站在领导角度,想领导之所想,言领导之所言,既有理论又有实际,使报告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成为效果良好的报告。内部公文是办公室最多的文字工作,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按照公文办理流程,保证文体准确,格式规范,语言流畅,有的放矢,达到行文目的。新闻宣传是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讴歌先进人物、塑造典型形象的阵地,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具备新闻写作能力,用一双善于抓住新闻题材的“新闻眼”,及时写出高质量的稿件。二干渠办公室没有文秘人员,也缺乏写作人才,部门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嘴皮子,即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离不开与他人的协调沟通。汇报情况、传达指示、联系工作、接待上访等,都需要语言交流。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具备一定表达能力,善于表达。汇报情况、传达指示、联系工作时,抓住要领,简明扼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接待上访时,有理有据,劝说劝导,稳定来访者的情绪,平息来访者的怨气。办公室是单位的“信息部”,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保密意识,管住自己的嘴,不当说的守口如瓶,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是酒杯子,即做好接待工作。领导检查指导工作、友邻单位工作交流、组织会议、来人来访,都需要接待。办公室是单位形象的窗口,接待工作反映单位形象。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要有一定的礼仪知识,具备待人接物能力。事前作好准备,事中注意小节,热情周到,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是脚步子,即做好日常事务。办公室工作事多而杂,就需要手勤、脚勤、嘴勤,不怕多流汗,不怕多动手,不怕多跑路,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公文积压,不让其他部门的工作受到影响,当一个不辞辛苦的“办事员”,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经验分享材料

(安全生产)安全经验分享 材料

擅自上机操作伤害自己 壹、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28日,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1号Z35摇臂钻床因全厂设备检修,加工备件较多,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工段长派女青工宋某到钻床协助主操作工干活,往长3m 直径75x3.5不锈钢管上钻直径50的圆孔。28日10时许,宋某在主操师傅上厕所的情况下,独自开床,且由手动进刀改用自动进刀,钢管是半圆弧形,切削角矩力大,产生反向上冲力,由于工具夹(虎钳)紧固钢管不牢,当孔钻到2/3时,钢管迅速向上移动而脱离虎钳,造成钻头和钢管壹起作360度高速转动,钢管先将现场壹长靠背椅打翻,再打击宋某臀部且使其跌倒,宋某头部被撞伤破裂出血,缝合5针,骨盆严重损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厂领导高度重视,对事故责任者送医院进行治疗,厂安委会组织安环处、劳资处、机修车间,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现场工作环境进行查见,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责任、原因。 (1)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宋某违反了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第八项“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擅自动用”的规定。因为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职工,都要使用设备和工具作为劳动的手段,设备、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和环境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分管或不在自己分管时间内,可能对设备性能变化不清楚,擅自动用极易导致事故。 (2)宋某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钻床工作经验,对钻床安全操作规程不熟:①“应用手动进刀,不该改用自动进刀”;②工件和钢管紧固螺栓方位不对,工件未将钢管夹紧;③宋某工作中安全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 三、事故防范措施 (1)本着对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厂安委会和机修车间及时组织职工,进行事故案例现场教育。

经验交流 安全经验分享的演讲稿

安全经验分享的演讲稿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可以通过经验演讲稿分享,留意身边安全。那么关于安全经验的演讲稿有哪些呢?下面就由为大家推荐安全经验分享的演讲稿的范文,欢迎阅读。 安全经验分享的演讲稿篇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年9月,我们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全国驰名商标,有着几十年辉煌历史,市场占有率高居全国第一的中国名牌―三鹿牌婴幼儿奶粉竟然含毒。9月11日晚,三鹿集团总部发表声明,今年8月6日前该厂生产的700吨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氛胺的污染。 此言一出,举国震惊。三聚氛胺?这可是一种化工原料啊,长期摄入会造成严重的肾结石,甚至能夺走婴儿的生命。三鹿奶粉又是中国奶业的头号品牌,销量极大,不难想象,它将毒害多少个家庭。 事态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在质检部门随后组织的全国婴幼儿奶粉大检查中,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个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氛胺,奶业巨头伊利和蒙牛也赫然在列。 依据卫生部的通报,截至10月8日,全国因食用问题奶粉住院治疗的婴幼儿高达10666人,这还不包括已经治愈出院的36144名婴儿,并且有三名婴儿已经死亡。 孩子们的惨状让我目不忍视,但这样的惨剧又岂止是一件。不知是从哪天开始,就连每天简单的三顿饭我们都要开始吃不安心:大米

里我们嚼出了石蜡,咸蛋里我们吃出了苏丹红,火腿肠里我们品出了敌敌畏,木耳里我们尝到了硫酸铜……有毒食品正严重危害着国人的健康。在我国,每年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超过10万,有近4o%的癌症都是由这些有毒食品引起的,而胃、肝、肾、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萌生,也大多与有毒食品有关。早在XX年,钟南山院士就曾痛心疾呼:"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 是什么让这些食品生产商竟敢如此漠视国人的生命?又是谁一直在放纵他们的恶行? 首先,是部分厂家见利忘义,不负责任,泯灭良心。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考虑利润的增长,更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我国的一些企业家却是见利忘义,见钱眼开,只要赚钱,无所不用其极。 就拿我们经常喝的瓶装水来说吧,一直标榜自己的水源是优质矿泉水的康师傅矿泉水公司终于承认了,自己所谓的优质水源其实就是自来水。但它却丝毫不觉难堪,反而狡辩:没人说自来水不可以算作代质水源啊。一个国际知名的大企业,面对自己的欺诈行为,非但没有丝毫的悔改之意,反而如此撒泼耍赖,令人心寒。 自来水虽说不是什么优质水源,可还不至于对人的健康造成什么严重影响,最令人恐怖的是,饮用水行业中同样有着不逊于奶业的潜规则。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在净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可致癌物——溴酸盐。由于滤除它会大大增加厂商的成本,众

安全管理措施经验分享

安全管理措施经验分享 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职工个人安危,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谐,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担负起这一责任。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真心、甘心、精心、决心。真心就是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热爱,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热枕。 安全管理措施经验分享 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三大因素之一,高处坠落、触电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都与人的行为有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一半以上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关,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重在教育培训,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重点抓好二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教育:一是抓好建筑施工特殊工种的安全技能教育,建筑施工现场涉及多个工种,其中部分工种属于危险性较大的特殊工种,如电工、架子工、施工电梯、建筑起重机械操作工等特殊工种,这些工种对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建筑施工特殊工种必须坚持教育、培训、考核和执证上岗的要求,坚持严格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不发上岗证,无上岗证不得上岗,严格建筑特殊工种管理; 二是加强岗前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阶段安全危险源不同,对建筑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结合工程进度和安全管理实际,对有关安全技术事项向所有进行施工的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岗前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安全生产新情况新问题,掌握注意事项,消除安全隐患。 2 、构建建筑安全防护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由于人容易受到心理、生理等条件的局限,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并不能完成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建筑安全防护措施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安全措施主要是抓好“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防范高处坠落事故。“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三宝”防护是指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在超过 2 米以上悬空作业的须系好安全带,悬空作业点无法挂设安全带的,设置安全拉绳或安全栏杆等,悬空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置安全网,按照规定对建筑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立网和水平兜网。“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五临边”是指: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或盖板、架设安全网,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搭设牢固的防护棚。对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等,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主要可降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机率,减小高处坠落和物 体打击事故损失。 3 、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防止事故扩大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来讲,采取培训教育、安全防护等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需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通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一旦发生事故,施工企业具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故障或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初期阶段,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如上海“ 11.15 ''大火,如果在发生火灾的初期就启动应急救援,立即扑灭初始的火苗,也许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集(二) 1 / 79

一、生产、操作 二、现场作业 三、工艺、安全 四、火灾、爆炸 五、车辆交通安全 六、办公室安全 七、工作外安全 2 / 79

一、生产、操作 工作中切勿三心二意(图片) 一、案例经过 2009年10月的一天,维修工张某正打算修理碱库碱泵,该泵物料为淡碱。工段安排人员停泵、关闭阀门并排料,阀门关闭后排出淡碱,排料结束后泵蜗壳里有少量碱未排出,维修人员开始拆泵,泵拆卸下来后,有少量碱洒落在泵周围。张某掏出手机查看,在搭档喊他抬泵时,仍然看着手机,抬泵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脚下的碱水,突然摔倒在碱水上,造成局部轻微烫伤。 二、案例分析 1、检修作业前,碱未完全排净; 2、排碱前应用水清洗置换; 3、修泵时,人员不应玩手机。 三、经验分享 1、加强对检修人员的设备安全检修制度的教育和学习,杜绝再发生类似事故; 2、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开展检修工作,杜绝违章操作; 3、对修泵时排料的方式方法整改,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瑞祥有机潘其康 3 / 79

放料软管脱落导致皮肤灼伤(图片) 一、案例 2006年6月19日凌晨0:50左右,吡虫啉工段蒋某在放满第四桶氨水关阀门时,氨水放料管突然从短接处脱落,氨水直喷到身上,蒋某立即到水池边冲洗,后到更衣室换衣服,上了烫伤膏后到厂医务室处理,厂医张洁建议到医院观察,医院医生要求住院治疗观察,防止发炎。 二、案例分析 1、工段放料管缺少严重,到处乱拔共用,日常对放料管松紧检查不到位; 2、员工放料前未查放料管松紧情况,事后自身处理不到位; 3、工段对员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教育不到位,员工对物料物化性质了解不到位。 三、经验分享 1、加强管理,配齐所有抽、放料管,定期对抽、放料管松紧度进行检查;要求所有放料管短接口必须朝下,减小放料管脱落时物料对人体的伤害;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形成事故案例,杜绝今后类似事故的发生。 农药事业部袁瑞明 4 / 7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