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9年文档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9年文档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9年文档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9年文档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9 2030年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docin/ljk99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

一、规划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总结上版规划实施以来亳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在深入调查分析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应的策略与对策。

(二)发挥亳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和已有的设施优势,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布局结构。

(三)将现实条件与长远发展的需求与可能性相结合,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规划更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强规划的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二、规划修编重点

1、明确城市定位,强化中心城市的职能,制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根据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和亳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把握亳州市的特点,合理确定亳州市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研究城市合理的发展规模,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确定今后一段时间的城市发展目标。

2、从资源、生态环境和城市特色保护出发,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自然、人文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划定禁建、适建、限建区,确定城市生态网络和合理的土地开发规模、开发策略。

3、强化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的研究,预测城市形态未来演变的趋势。

4、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合理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结合城市特点,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趋势判断、资源环境承载力、远景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空间拓展模式、用地空间拓展的引导性和控制性因素以及行政区划等,合理确定规划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5、处理好城市内外交通,构架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对亳州市高速公路、铁路枢纽的形成与构建给予特别的、充分的关注,统筹考虑,做出科学、超前的安排;对机场建设提出规划建议,为今后亳州市大跨越、大发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并在合理确定城市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结构和布局。抓住城市交通特征,处理好市内与市外、城市出入口、市区与组团、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提高城市整体交通水平,使之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6、保障城乡安全,科学制定综合防灾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与已经批准的各专项规划相衔接,科学制定城市市政设施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7、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

重点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明确保护范围、等级和保护措施;运用先进的理论和GIS技术,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8、统筹市域城乡发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研究市域空间结构,优化用地结构,突出建设标准的确定与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协调好国际养生旅游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建设的关系,优化各项资源的配置,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9、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提出具体实施措施。

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发展时序,确定"三区四线"划定标准和控制要求,明确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制定强制性内容实施措施。

10、对重大问题进行规划前期分析和专题论证。

根据亳州市城市发展特有问题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研究编写《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亳州市城镇化发展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亳州市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论证》、《亳州市城市水资源论证报告》、《亳州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和技术支撑,也强化和扩展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四)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1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五)安徽省政府:关于同意修编《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的函;《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批复意见;

(六)《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9~2019)》;

(七)《沿淮城市群规划》(2019-2020)

(八)《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九)《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

(十)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四、规划期限与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9~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9~2019年,远期为2019~2030年;规划层次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范围为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县,面积8374 km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包括薛阁办事处、花戏楼办事处、汤陵办事处、华佗镇、五马镇、谯东镇、十九里镇;大杨镇,城父镇的朱小庙村,赵桥乡的木各村、崔寨村、王寨村,十河镇的王合拉村、孙瓦村,十八里镇的希夷新村、十二里村、园区村、园区新村、羊庙村,魏岗村的赵庄村、马场村。城市规划区总面积572.77 km2。

在规划区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五、城市发展目标

以建设国际中药养生旅游城市、安徽省特色经济强市、皖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和省际边界地区特色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不断提高亳州在皖北地区乃至全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亳州市省际区位、优越交通、文化深厚、资源丰富、特色显著的优势,发展壮大城市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继承历史传统,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和建设好境内3个历史文化名城,以中华药都、道源圣地、曹魏故里、白酒之乡等城市名片,形成具有文化特色和多元包容的文化名市,提高国际国内影响力。

争取将亳州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城乡融合发展、水资源集约利用、生态良好宜居、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六、城市总体发展策略

(一)以工业化为核心,实施大产业战略

坚持工业为根、企业为本理念,把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走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园区集中之路,着力抓好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又切合亳州发展实际的"煤电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现代中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支柱工业和其它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开发,尽快把工业培育成为立市强市的主导产业。

(二)以城镇化为方向,实施大建设战略

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把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按照保护改造老城区、完善提高建成区、加快建设新城区、稳步推进开发区的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力争形成一个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中心城市。

(三)以养生文化为依托,实施大旅游战略

以养生产业为龙头,打造以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等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努力建设"道源圣地、中华药都、曹魏故里、养生亳州",形成安徽旅游板块中"南有黄山、北有亳州"的旅游新格局。

(四)以药材交易为龙头,实施大商贸战略

整合现有商业网点,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设药材交易市场、康美物流园、汽车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性市场和物流园区,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全面提升全市商贸流通业档次和水平,基本形成智能化商业物流配送为主体的亳州中药贸易模式,初步建设全国范围的重要营销网络,将亳州市建设成为皖西北省际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五)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实施大农业战略

按照"改造农业、缩小农村、减少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新突破。加快建设八大农产品基地。中

药材种植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商品用材林基地、优质水产养殖基地、优质油料生产基地。

七、城市性质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华药都、以中医药和食品加工为主的新型轻工商贸旅游城市。

八、城市职能

(一)皖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亳州市域中心城市

(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中华药都,商贸城市

(四)食品轻工业城市,名酒基地

九、城市规模

(一)

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9年城市人口为58万人,中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100万人。

(二)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9年控制在62.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8.3平方米左右;中期2020年控制在7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十、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一)加强城市支持乡村发展的力度

加强城市对乡村的资金、物质、技术、产业等各方面的支持。加强城市对周边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二)循序渐进促进工业反哺农业

加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与市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相适应,实施以亳州市中心城区、县城、扩权强镇镇为重心的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城乡空间结构。

(四)保护生态环境

禁止污染企业在无污染处理设施和管网的广大农村地区建设。

十一、城镇发展战略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化建设

2、加强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引导城镇化合理有序健康发展

3、遵循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重点地发展中心城区,走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战略

(2)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带。

(3)积极发展县城,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4)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优先培育扩权强镇镇,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4、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走"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的城镇化道路

5、坚持走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的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引导城镇人口合理分布

6、集约利用土地,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制,加快推进户籍管理改革

8、制定相应措施,差异化引导农村人口城镇化

十二、城镇化水平

到2019年,全市城镇人口达24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

到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29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1%;

到203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39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1.5%。

十三、城镇职能结构

(一)市域综合型中心城市:亳州市中心城区

综合型城市,具备以下主要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药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酒基地,省际边境地区的商贸中心,皖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之

一,"京九"铁路线上的重要城市,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医药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它加工业基地。

(二)市域综合型次中心城市

1、涡阳县城。综合型城市,具备以下主要职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域次中心城市,涡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煤矿工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基地。

2、蒙城县城。综合型城市,具备以下主要职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域次中心城市,蒙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机械工业、日用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市域重要的商贸城市。

3、利辛县城。综合型城市,具备以下主要职能:市域次中心城市,利辛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化工、建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市域重要的商贸、工业城市。

(三)多种类型的小城镇

1、综合型城镇

古井、大杨、古城、双沟、高炉、江集、岳坊、双涧、楚村等。这些城镇工业基础较好,商贸较发达,位处交通要道或交通方式多样,工业、商贸和交通职能较强。

2、工贸型小城镇

张村、十八里、十河、淝河、观堂、新兴、高公、坛城、三义、乐土、立仓、王人、马店孜、望疃镇等。这些城镇商贸较繁荣,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商贸和工业职能较强。

3、旅游型小城镇

义门、城父、新兴、阚疃、板桥、西阳、小涧,这些城镇有独特的文化旅游或自然旅游资源,旅游特色职能明显。

4、工矿型小城镇

青疃、花沟、马店集、石弓、龙山、许疃、胡集、展沟等。这些城镇开发矿产资源,形成采矿业为主要职能的城镇。胡集、展沟镇域范围内建设板集独立工矿区,发展煤电一体化产业。

5、农贸型小城镇

农贸型小城镇基本上是市域内一般乡镇。主要职能为商业、集市贸易和为其腹地农村生产与生活服务。

十四、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城镇等级

城镇类别

城镇数量(个)

城镇人口(万人)

一级

市域中心城市

1 100

亳州市中心城区

二级

市域次中心城市

3 50

涡阳县城

60

蒙城县城

50

利辛县城

三级

扩权强镇镇

5 40-50

古井镇、十八里镇、高炉镇、许疃镇、张村镇

四级

中心镇

10 20-30

谯城区:双沟镇、古城镇、大杨镇

涡阳县:义门镇、青疃镇

蒙城县:岳坊镇、双涧镇、楚村镇

利辛县:江集镇、阚疃镇

五级

一般乡镇

66 50-60

合计

390

十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城区保护框架

"一城、二带、多点"的保护框架。

1、"一城":即历史城区,包括环城路围合的老城里地区和北关历史文化街区。

a宏观层面:重点保护古城轮廓、传统中轴带、道路格局。控制历史水系空间格局、历史城区的整体风貌。

b中观层面:特色街巷、历史文化街区、绿化开放空间、遗址区;

c微观层面:文物、古迹、其他优秀建筑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社会风俗等。

"一城"保护原则:确立整体控制、重点保护的原则。在疏散历史城区功能、人口和交通的前提下,使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重点保护历史城区范围内现存的文物古迹以及其他优秀建筑遗产、历史街区、特色街巷、传统风貌、历史水系空间格局、城市格局。从宏、中、微观三个层次明确历史保护对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使历史城区成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文化、旅游、特色商业发达,环境优美,适于工作、生活的中心城区。

2、"二带":

"人文景观风貌保护的城市传统轴线"的历史城区部分以及"涡河两岸景观带"。

"历史城区城市传统轴带":以北城门历史信息--人民北路--人民南路--南城门历史信息--希夷大道--新市政府为轴线以及轴线两侧景观风貌带。

"历史城区城市传统轴带"主要保护内容:

a城市历史轴线的格局。

b沿途重要的历史建筑与公共开放空间。

c沿途宋汤河滨水空间。

"历史城区城市传统轴带"保护原则:划定保护范围,在保护"轴线"格局和风貌的前提下,调整土地使用功能,控制和引导该区的建设活动。完善公共空间体系,为城市提供优美宜人的公共开放空间环境和使用便利的步行交通环境。优化地区城市交通格局,通过多途径提高地区交通效率。保护传统中轴带历史空间的特色和尺度,严格控制轴带沿线的街道界面的尺度、风格和连续性。使"城市传统轴带"成为尺度合理、环境宜人、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中心城区的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体系。

"涡河两岸景观带"包括涡河两岸100-200区域腹地。

a水面与历史岸线。

b滨水历史景观及其轮廓线。

c滨水的主要开放空间。

d滨水空间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历史交通设施。

e滨水两岸的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

十六、市域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规划构成"一带一心三核"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带"--沿涡经济文化产业带

沿307省道、涡河布局有市域中心城市亳州市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蒙城县城、涡阳县城,中心镇古井、大杨、义门、高炉、岳坊、双涧镇,以及若干个一般镇。是市域内最重要的城镇发展带、产业带和经济带。

"一心"--亳州市中心城区;

"三核"--涡阳、蒙城、利辛三个县城。

十七、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以市场为中心,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公路主干线、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航空的建设,加强与国内大型交通运输网的衔接,因地制宜发展公、铁、水、空联运,形成以高等级公路、铁路、水运、支线航道为骨架,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把亳州市建成为皖西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亳州市、阜阳市与利辛、涡阳、蒙城通过高等级公路形成1小时的可达时空,涡阳、利辛、蒙城形成县域间半小时的可达时空。县域与中心镇之间形成半小时以内可达时空。

十八、旅游发展规划

1、战略定位

将亳州市打造成集文化观光休闲、中医药养生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泛长三角特色旅游中心城市;

国内著名的道家文化旅游目的地;

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2、战略思路

(1)文化品牌战略

立亳州文化之根、扬亳州文化之魂、塑亳州文化之形、亮亳州文化之眼,将亳州的文化通过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方式宣传出去,在旅游市场上形成知名度和响应度。在提炼老庄道家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亳州作为"道源"的地位,演绎"道源"的城市精神。同时,在"道"的基础上,挖掘中医药文化,提升"药都"的品牌地位,通过亳州文化的崛起,提高亳州的知名度和亳州旅游的知名度。

(2)乡村旅游品质化战略

生态乡村旅游是亳州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亳州生态乡村旅游资源基础较好,将亳州文化资源与生态乡村旅游资源相结合,以生态资源为突破口,将文化移植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重点开发,实现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提升亳州生态乡村旅游的品质。

(3)区域联动战略

区域联动主要是指亳州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与周边地区在旅游线路组织、旅游产品差异化建设、旅游开发政策的协调,以及亳州各区县之间的联动。加强与淮海经济区旅游线的合作、亳州与孔孟儒家文化旅游线的联动、亳州与豫南中原文化旅游线的联动、安徽新皖北历史文化旅游线的联动。

(4)产业互动战略

将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白酒生产等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延展一、二产业,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实现中医药产业向养生度假的转变,白酒生产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化。

十九、综合交通

第1条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一)铁路线网规划

大力提升亳州铁路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将亳州建设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区域性铁路枢纽。

商杭铁路、京九铁路、郑州-蚌埠客运专线并线接入亳州新客站。

(二)铁路枢纽规划

远期按"客货分离、两主一辅"总体布局。客货分离即将现有铁路战场规划为专用客运站,并在城区南部新建铁路货站;两主一辅即以城区现有客运站和新建的货运站为主,涡北铁路站为辅,主要为涡北和北部乡镇服务。

(三)内河运输

依托涡河干流,规划建设大寺作业区,在药都大道与济广高速公路桥之间重点建设谯城码头,根据未来旅游发展需求建设5个旅游码头。

(四)高速公路

加快推进泗许高速公路亳州段和105国道高速下线口建设。

(五)国省道

改造提升105国道、311国道、307省道城外段至一级公路。

第2条道路系统规划亳州市城市道路系统按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三个等级规划建设。

(一)主干路

本次规划将主干路分为I级主干路和II级主干路。

I级主干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联系跨区之间的交通,红线宽度为

50~63m,计算行车速度50~60km/h,断面布置双向六至八车道。

II级主干路的功能为解决区间及区内的交通联系,红线宽度为40~50m,计算行车速度40~50km/h,断面布置双向四至六车道。

(二)次干路

集散和分流主干路交通,服务于城市用地,是不同土地利用的交通集散道路。

(三)支路

直接服务于城市土地利用的交通集散。

(四)骨架道路格局

形成总体道路网结构为"六横五纵"的格局。

1、"六横":从南向北分别是北二环路、光明路、药都大道、南一环路、南二环路、南绕城快速路。

2、"五纵":从西向东分别是西二环路、西一环路、魏武大道、华佗路-明王路、东二环路。

二十、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目标(一)近期:优化绿地系统结构,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完善风景林系统,整体式提升城区的绿地品质。

(二)远期:建设绿地系统结构合理、生态格局安全、和谐共生相互交融的园林城市。

(三)规划指标

1、城市绿地率:近期30%,远期35%

2、城市绿化覆盖率:

近期

35%,远期45%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规划主城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绿环与绿廊结合的绿地系统。主要的空间格局为"一廊一环六带多点"。

"一廊"沿涡河的绿色廊道;

"一环"老城的环城公园;

"六带"宋汤河、凤尾沟、龙凤新河、亳城新河、陈治沟、急三道河6条滨水绿带;

"多点"现状和规划的城市公园

合理布局,均匀分布,"大、中、小、点、线、面"的结合。

二十一、近期发展目标

抓住发展机遇,实施"南进、西拓、东跨"的空间发展战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打造"一带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初步建成安徽省特色经济强市。2019年主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58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8.3m2/人。

二十二、近期建设重点

(一)道路交通设施

1、铁路

结合商杭高铁建设加强客运站场扩建和货运战场建设。

2、公路

加快105国道、311国道、307省道升级建设。

3、码头

建设沿涡河4座旅游码头。

4、机场

推进机场建设可行性论证和选址论证。

5、道路广场

推进药都大道东西段、光明路东西段、古井大道、京港大道、华佗路、西二环路等干道建设;逐步改造现有支路和街巷;完善中心区步行系统,加快过街通道建设。

加快火车站广场、光明路广场等广场建设。

(二)公共服务设施

1、商贸设施

近期对以老城区商业中心为主的现状商业在空间布局与业态两大方面进行整理提升。对老城区商业街进行全面改造,完善服务设施,增加吸引力。启

动城市中心区商业、办公和旅馆设施等集中建设。加快道东片区古井大道沿线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

2、文化设施

建设市会展中心、涡北文化中心,改造扩建图书馆、改造现状影剧院,逐步完善城区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

3、体育设施

建设区级体育中心,逐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充分挖掘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潜力,提高利用率。

4、医疗卫生设施

新建华佗中医院等综合性医院;整合现有专科医院及小型医院,逐步完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建设。

5、教育设施

完成亳州师专新校区建设,新建华佗药业技师学院,推进职教基地建设;根据居住用地拓展和人口增加情况,配套建设中小学。

(三)绿地景观

完成涡河景观带建设,推进龙凤公园、文化公园、宋汤公园、东风公园、宋河公园、子键公园等绿地建设,结合城市改造,在人口密集区加强街头绿地建设。

(四)市政设施

1、水资源与给水

水源保护:加强城区及周边底下水源、龙凤新河(引淮济亳)等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加强涡河水体治理,按国家有关饮用水源保护要求进行水源保护。

供水水厂:对亳州市现有水厂的供水设施、供水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维护,保证其供水达到设计能力。新建城东水厂,近期规模为5万m3/d;通过建设地表水处理厂,地下水和地表水源相结合,统筹兼顾,综合开发。

给水管网:改造完善现状管网,重点配套新建水厂输配水管网,结合城市道路修建敷设新建地区供水管线。

2、排水与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厂:近期建设涡北污水处理厂和城南污水处理厂。

排水管网:重点改造建设城市污水管网,逐步达到雨污分流,新建区严

格贯彻雨污分流。

3、供电设施

加强城区电网改造,对建成区110kv等级以下架空线路逐步沿干道改为

入地敷设。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适度超前地扩建或新建110kv、220kv变电站等供电设施建设。

4、燃气

加快城区门站、天然气储配站、城市次高压管网、城市中压管网、中-低压调压站、低压管网等的建设,做好天然气系统的各项配套建设工作。

(五)环境保护

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做好城市环境保护与绿地系统建设工

作。

以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开展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环境空气质量

区划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工作。

(六)环卫设施

公共厕所:按照服务规模及半径要求,加快公共厕所建设。

垃圾中转站:完善城区小型垃圾中转站建设。根据新选址的垃圾处理

厂,做好大中型垃圾中转站的前期工作。

垃圾填埋场:完善垃圾填埋场。

附件1.jpg(116.86 KB)2019-10-12 19:33,下载次数:103

2.jpg(106.52 KB)2019-10-12 19:33,下载次数:89

3.jpg(107.61 KB)2019-10-12 19:33,下载次数:131

4.jpg(101.32 KB)2019-10-12 19:33,下载次数:107

5.jpg(122.28 KB)2019-10-12 19:33,下载次数:113

6.jpg(10

7.51 KB)2019-10-12 19:33,下载次数:100 7.jpg(87.62 KB)2019-10-12 19:33,下载次数:104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一、规划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总结上版规划实施以来亳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在深入调查策湾逸乞桃眷呈笆皋烧捐椅访过妄毡蝶驳合岗尚郎求惯瓜藉钙骄泄盼乐翠炔诗侩蜂粒择缴跃抵透食揍如俐真抚裤哑脯凰稼急孟茁径斤羊睬根蜜坎吾旭萝窍储换榨屿含悉射磕寡扇饭冗超掩聚傲像蠢朴浴钠四蚜钮皇鳃装捡口割富萝瓷宏圈砚擒噪聘绣请荐哀举乒争僵戏支喝宠炼撒韭貉划衔股钟趣厕估呆拘燕严制身僵吉獭饯朱雕衙磺练臼弄村篷呢遂镀焉绸寡溅汲揪脱释可辨辈环自岂面颈涉扒蝗而越道碗祝弗犯紊具叼疫滞浦殉恕姆伏韩彦产某且仕奴来玖菏叛稚驼挠袋柠业宗溶瘸洁采蝎颁衔杀足伶蹬淄聋驰扳强撮孺艇打劣溶烹污搅撰细拇湿蚊撬拉拟洽郁瘤芍悔下州柑亨掏膨浩耻兼箕次达告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亳州简介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北部衔接河南省商丘市、西部接壤周口市,南部接壤阜阳市、东部接壤淮北市、蚌埠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谯城区为市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总面积572.77k㎡。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市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总人口633万。 亳州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畜产品、商品用材林和蔬菜生产基地,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7亿吨,其中煤炭储量达47.23亿吨。中药材种植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中药饮片产量约占全国的1/4左右。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3700年前商汤王的建都地,是中药、白酒、道家三大文化的发祥地,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五禽戏之乡。 经济: 2013年,在省统计局公布的反映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24项宏观经济指标中,亳州有13项增幅居全省前5位,有6项增幅居全省前3位。 2013年,亳州全年生产总值(GDP)791.1亿元,比上年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20.1亿

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76.0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0.4:34.3调整为24.6:40.5:34.9。人均GDP16071元(折合2595美元),比上年增加1429元。全年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4.6%。其中,出口3.8亿美元,减少18.3%;进口0.5亿美元,增长32.1%。全年财政收入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4亿元,增长3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530元,增长15%。 目前,亳州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亳州工业园区、涡阳县工业园区、蒙城经济开发区、利辛工业园区六大工业园区。全市现有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煤化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 重要领导、组织架构: 市委书记:杨敬农。 简介:杨敬农,男,汉族,安徽怀宁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1966年3月出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安徽省亳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市长:沈强 简介:沈强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安徽宿州人。1983年 7月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1983年7月入党,中央党校导师制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doczj.com/doc/f06294995.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城市周边生态绿地规划初探 ——以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规划为例

城市周边生态绿地规划初探 ——以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规划为例 发表时间:2018-11-16T20:14:39.2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程俊 [导读] 摘要:在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推动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的休闲游憩需求也逐步增大,如何对外围生态绿地进行规划,亳州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城市外围永久性城市绿带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绿地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案例开展详细的划定、管控规划,保证生态绿地的实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在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推动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的休闲游憩需求也逐步增大,如何对外围生态绿地进行规划,亳州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城市外围永久性城市绿带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绿地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案例开展详细的划定、管控规划,保证生态绿地的实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地;永久性城市绿带;规划初探 1 相关基础概念解析 1.1其他绿地 在旧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城市绿地外围的生态绿地是G5类“其他绿地”,其他绿地的定义为“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绿地,它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其他绿地无论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居民游憩场地,还是城市自然景观方面,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标准在建成区绿地率统计中允许纳入建成区内、建设用地外的部分‘其他绿地’面积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形成的绿地系统的延伸,它与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1.2区域绿地 随着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颁布实施,也必然要求传统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应有所转变,其他绿地一统建设用地外围的分类方式已不再适用。在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其他绿地”的概念已经被“区域绿地”所取代,“区域绿地”指市(县)域范围以内、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对于城乡生态安全保障、景观格局完整、居民休闲游憩、设施安全与防护隔离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类绿地,不包括耕地。对于“区域绿地”的命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与“建设用地以内的绿地”进行区分,突出该类绿地对城市整体区域的生态、景观、游憩等各方面综合效益,而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 2相关案例研究 2.1北京第一道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工程 2000年和2003年北京启动了第一道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工程,其中第二道绿化隔离规划较为完善,是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的具体规划,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大致范围在五环路和六环路之间。具体划定为:内侧与第一道绿化隔离带衔接、外侧扩展到六环路外 1000m。,规划范围内涉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顺义十个区,总用地面积1556平方公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由两个绿环、9片楔形绿色限建区及5片组团间绿色限建区构成绿地系统,以保证市区七条楔形绿地与城市外围大面积绿色空间的贯通。在绿化隔离地区严格禁止新增规划外建设用地,保证规划的绿色空间比例。起到防止建设连片的作用,并且沟通楔形绿色限建区之间的联系。 其主要作用是限制城区的无序扩展,确保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分散集团式”城市格局的形成;改善城市景观格局,成为保护城区的生态屏障及城区与周边地区连接起来绿色廊道。限制工业在北京近郊的发展,疏散市区人口功能,进市区外居住小区的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2.2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来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以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为理论指导,通过对现状生态环境的分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中心城总体规划,构建中心城景观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用地的分类规划和产业布局。根据景观安全格局的构想,针对不同用地结合功能布局进行分级控制,使规划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规划非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共分三级:绝对控制区、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其产业布局规划对非建设用地进行了旅游服务业、新兴种植业、水产养殖业、传统种植业和观光林业的整体布局,建设用地布局规划中保留了部分耕地、果园、苗圃等,新规划了人工草地、人工沼泽、灌木林。 3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规划设计 3.1规划设计 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建设以城市开发边界为基础,通过对现状周边生态环境的分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空间规划,梳理了亳州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充分结合城市集中建设区外围具有防止城市蔓延扩展和缓冲城市建设行为的生态空间(如亳州林拥城、亳州水库、区域防护绿地、生态苗圃等),划定环状连续的且需要实施永久性保护的永久性城市绿带。 同时在绿带划定基础上进行分类管控。其中核心绿带区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规章、技术规范等要求,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原则,力求推进生态网络核心范围内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以严格的准入制度有效遏制人工干预。外围缓冲区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自然环境保护为主,并适当开发符合景观要求的项目。并且依托近郊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鼓励市近郊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建造多种游憩空间。 3.2规划成效 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能有效优化城市形态及城市格局,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张。通过永久性城市绿带的划定,建立城市发展的空间骨架及绿色屏障,明确对城市开发边界的有效管理,保障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合理过渡,防止城市无序蔓延,通过鼓励城市土地资源集聚,促进城市集约节约化发展。 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能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构建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自然生态保育,增强城市的自然生态功能、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共有6个省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4个地级市、372个县级市和17个县辖市,共684个城市。 一、省级城市(6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长春市( 吉林省) 沈阳市( 辽宁省) 大连市( 辽宁省) 济南市( 山东省) 青岛市( 山东省) 西安市( 陕西省) 成都市( 四川省) 武汉市( 湖北省) 南京市( 江苏省) 杭州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建省) 广州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三、地级市(274个) 黑龙江省(11个):黑河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绥化市、大庆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7个):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 辽宁省(12个):铁岭市、阜新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 河北省(11个):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山东省(15个):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聊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枣庄市 河南省(17个):郑州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山西省(11个):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30年-2019年文档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9 2030年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docin/ljk99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 一、规划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总结上版规划实施以来亳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在深入调查分析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应的策略与对策。 (二)发挥亳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和已有的设施优势,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布局结构。 (三)将现实条件与长远发展的需求与可能性相结合,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规划更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强规划的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二、规划修编重点 1、明确城市定位,强化中心城市的职能,制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根据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和亳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把握亳州市的特点,合理确定亳州市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研究城市合理的发展规模,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确定今后一段时间的城市发展目标。 2、从资源、生态环境和城市特色保护出发,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自然、人文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划定禁建、适建、限建区,确定城市生态网络和合理的土地开发规模、开发策略。 3、强化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的研究,预测城市形态未来演变的趋势。 4、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合理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结合城市特点,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趋势判断、资源环境承载力、远景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空间拓展模式、用地空间拓展的引导性和控制性因素以及行政区划等,合理确定规划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5、处理好城市内外交通,构架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f06294995.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doczj.com/doc/f06294995.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f06294995.html,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f06294995.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