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08至15年中考中国史部分

苏州08至15年中考中国史部分

2008-2015苏州市历史中考试题比对整理:

中国古代史部分

原始社会

1.(2010年苏州市)1.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

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2013年苏州市)1.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3.(2012年苏州市)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

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

4.(2008年苏州中考)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

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栏杆

..式.

房屋

..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元谋人B.北京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5.(2009年苏州市)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尧B.舜C.禹D.黄帝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6.(2009年苏州市)2.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

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7.(2015苏州市)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

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2011年苏州市)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

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B.商朝

C.秦朝D.西汉

9.2014年苏州市)1.2014年5月17日,位于苏州阊门内

下塘街的泰伯庙修复一新,对游人免费开放。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促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B.带来青铜礼器

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D.传播甲骨文字

10.(2010年苏州市)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

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1.(2008年苏州中考)2.西汉时,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

灭亡,达两千多年,请问: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

秦汉时期

12.(2013年苏州市)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

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3.(2009年苏州市)3.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

谓。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A.秦始皇赢政B.汉武帝刘彻C.唐太宗李世民D.元世祖忽必烈

14.(2011年苏州市)2.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A.《史记》B.《汉书》C.《通典》D.《资治通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5.(2015苏州市)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

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隋唐时期

16.(2014年苏州市)3.“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产,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

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隋炀商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7.(2012年苏州市)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

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

18.(2015苏州市)4. 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

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

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

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宋元时期

19.(2015苏州市)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

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20.(2012年苏州市)4.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

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A.地B.B地C.C地D.D地

21.(2011年苏州市)4.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他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22.(2012年苏州市)3.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

家的《清明上河图》。该屏幕内容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其作品的原作者是

A.顾恺之 B .阎立本 C .吴道子D.张择端

23.(2011年苏州市)3.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忆背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2010年苏州市)3.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

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A.“麻沸散”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25.(2008年苏州中考)3.元代初年,向海南黎族人民学习先进的棉纺技术、后成为杰出女纺织能手的

A.蔡文姬B.李清照C.文明太后冯氏D.黄道婆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

26.(2010年苏州市)4.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

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求》、《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浅议“焚书坑德”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27.(2015苏州市)3.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

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28.(2014年苏州市)4.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29.(2012年苏州市)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其中不正确

...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30.(2009年苏州市)4.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

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厂卫制度D.文字狱

31.(2013年苏州市)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农耕织布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32.(2008年苏州中考)4.明朝初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和徽商B.徽商和浙商C.苏商与鲁商D.鲁商和晋商

33.(2013年苏州市)3.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

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34.(2014年苏州市)2.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①《论语》②《史记》③《资治通鉴》④《天工开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1分,共分)

35.(2008年苏州中考)21.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36.(2008年苏州中考)22.唐太宗贞观年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完善规章制度,开创了唐朝的繁

荣时代,史称“开元盛世”。

37.(2009年苏州市)21.宋代时,市坊制度被打破,城市更加繁荣。

38.(2010年苏州市)21.京杭大运河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共四段,其中流经今苏州境

内的一段属于江南河。

39.(2011年苏州市)2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

革命首创精神。

40.(2012年苏州市)21.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明朝统治者推行八股取士都是为了强化思想控制。

41.(2013年苏州市)21.读下列图片信息判断:商朝时期,因书写材料不同而形成了甲骨文和金文两

种文字。

甲骨文金文

42.(2014年苏州市)21.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

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43.(2015苏州市)21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到天竺求取佛法,后来,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

朝文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分)

44.(2008年苏州中考)27.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和北宋《▲》主持编著的《资

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

45.(2009年苏州市)27.北魏贾思勰的著作《▲》,总结了秦汉以来农业生产的经验。明朝徐

光启的著作《▲》,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

46.(2010年苏州市)27.西汉时期开通的“▲”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明朝前期的

▲,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架起了中外友好交往的海上桥梁。

47.(2011年苏州市)27.1662年,民族英雄▲收复了台湾,捍卫了中华民族的主权。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48.(2013年苏州市)27.西汉史学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

49.(2014年苏州市)2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对世界范围内的文

化传播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及问答题

50.(2008年苏州中考)30.众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

主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2008年的今天.我们却看到“藏独”份子蓄意制造民族分裂,破坏奥运圣火传递的丑陋举动,引起了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娃,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1分)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制。(2

分)

(2)哪一朝代中央政府开始对这一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1分)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该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

(4)以上这些史实说明什么问题?(1分)

30.(1)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和同为一家”)。

(2)元朝。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这些史实说明,自古以来汉藏关系密切、友好,也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领土。

51.(2009年苏州市)30.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1)右图这位东方先哲——孔子,他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

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分)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1

分)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

局?(1分)

(3)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

史称什么?(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象思想的精华是什么?(1分)

30.(1)提出“仁”、“礼”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懦术”。

(3)“贞观之治”。

(4)仁政、民本思想。

52.(2010年苏州市)30.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

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述其影响。(2分)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1分)

30.(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

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

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3.(2011年苏州市)30.(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责成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一一《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2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1分)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1分)

30.

(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事件:商鞅变法。

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54.(2012年苏州市)30.(6分)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

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

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梁启超《世界伟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

30.(1)主张:“仁”。(1分)

原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1分)

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政治、国家的统一。(1分)

(3)评价: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1分)

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1分)

55.(2013年苏州市)30.(6分)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2分)

(2)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2分)

30.(1)通道:丝绸之路。(1分)意义:打通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的友好关系;推动了中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发展。(任答一点给1分)

(2)名称:江南河。(1分)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任答一点给1分)(3)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1分)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任答一点给1分)

56.(2014年苏州市)30.(6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

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

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材料二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1000多年的时间。

材料三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启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 9世纪开发西部,以至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

请回答:

(l)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部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1分)

30.(1)分封制郡县制

(2)苏湖熟,天下足

(3)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4)经济上的均衡发展政治制度的有力保障与民族分裂势力的坚决斗争

57.(2015苏州市)30. (6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

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3分)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分)

30.(1)三次厄运: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

(2)不同评价:材料一在肯定其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原则: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背景下考量;要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