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有效的方法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有效的方法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有效的方法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方子

下面是一个已经患有血管壁硬化时,也就是已经患了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时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方子(血管壁清理干净了,血管的管腔就变大了,血流就通畅了,心肌的细胞就能得到血液供应了,也就不会因为心肌缺血得不到血液供应而发生的心绞痛了)。

丹参、天麻、田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

以上这七味药的分量都是相同的,20克就全部是20克,40克就全部是40克,100克就全部是100克。然后将这七味药全部放在一起打成粉。

将打成粉的七味药用一个比较好的可以密闭的防潮的保鲜盒里(防止药物霉变)然后每天早上一小勺,晚上一小勺。经常出差的人也可以将药粉装在“零号”的空胶囊壳里(药店有售),早上吃五颗,晚上吃五颗。

有冠心病的人除了每天服用扩血管的药物以外(扩血管的药物是治疗病的标)。再吃这七味药(七味药是治疗病的本)

能使病情康复。不过要记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一般半年下来心绞痛的人心前区都不会疼痛了。

各种真空采血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真空采血管的分类、添加剂原理及作用真空采血装置具有采血量准确、安全性能好、分离血清/血浆效果好、操作使用方便及可一针采多管血样等特点,是临床上替代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采集血 标本的最佳选择。真空采血器由真空采血管、采血针组成。真空采血管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血液的采集和保存,在生产过程上预置了一定量的负压,当采血针穿刺进入血管后,由于采血管内的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采血管内;同时采血管内预置了各种添加剂,完全能够满足临床的多项综合的血液检测,安全、封闭、转运方便,现在厂家生产的各种采血管利用不同颜色的头盖加以区分。 真空采血管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红色头盖管(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管):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药剂(硅油)。它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后,离心使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 2.橘红色头盖管(促凝管):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硅油,同时添加了促凝剂。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如果想快点出结果时,可采用促凝管,一般5分钟内可使采集的血液凝固。一般用于急诊生化。 3.金黄色头盖管(含有惰性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管壁经过硅化处理,并涂有促凝剂可加速血液的凝固,缩短检验时间。管内加有分离胶,分离胶管具有很好的亲和性,起到隔离作用,一般即使在普通离心机上,分离胶能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和固体成分(血细胞)彻底分开并积聚在试管中形成屏障。离心后血清中不产生油滴,因此不会堵塞机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特点,从静脉输液针头和血管的选择运用、静脉穿刺方法的技巧、拔针后的按压方法与时间3方面加强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结果本组30例(395输液例次)老年输液患者中,385例次(97.47%)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 d;376例次(95.2%)无血管触痛感;383例次(97%)穿刺部位无出现皮下瘀血。结论根据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针头和血管,运用静脉穿刺方法的技巧和延长拔针后按压时间,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发生着退行性变化,血管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大,如何做好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对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2010年1月~12月根据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从针头和血管的选择、穿刺手法的技巧、拔针后的按压方法与时间3方面加强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0年1月~12月在笔者所在科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30例(395例次输液),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71岁;病种: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例、其他12例。 1.2方法(1)血管的选择: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选择手足小静脉;糖尿病患者选择较直、管腔稍粗的血管。(2)针头的选择:针头宜选择细、针尖,针面锐。一般选择5~6号头皮针,输液量多时间长者留置5号套管针。(3)穿刺方法:在行穿刺时,手背脂肪过薄且松弛的老年患者嘱其握杯状手形,用左手将其手部皮肤绷紧并固定;若瘦弱的手背,血管细且陷入两指骨缝中的患者,嘱患者手部放松,手腕下弯,操作者握其并拢的4指,把指缝的血管顶出。然后以300角在血管上方轻、快直接进针,见回血沿血管再往前进少许,若弯曲的血管见回血即固定好,调节好滴速。保持液体输入通畅。(4)拔针按压方法与时间:输液完毕,采用先拔针后按压的按压方法,即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迅速按压。这样可将进血管和进皮的2个针眼均给予按压。按压时间不少于10 min,勿揉[1]。 1.3评定标准采用血管针眼的愈合时间、血管触之有无疼痛感和皮下淤血3方面判断血管保护程度:穿刺部位血管针眼的愈合时间为l~2 d,血管触之无疼痛感,皮下瘀斑直径2 d;376例次(95.2%)无血管触痛感;19例次(4.8%)有血管触痛感;383例次(97%)无出现皮下瘀血;12例次(3%出现皮下瘀血)。3讨论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及血管具有以下的特点:皮肤松弛,韧性增强,脂肪减少,血管浅易滑动,血管弹性降低脆变硬、硬化甚至钙化[4];血液粘稠度高、回血慢、凝血较快[3~5]。因此,做好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选择及保护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成功率。结果显示,本组老年输液患者中(97.47%)穿刺针眼愈合时同≤2

老年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

老年人静脉输液血管保 护方法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一、背景 现在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日渐增多,并且由于生理病理因素反复住院。而静脉输液是现今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有其特殊性,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血管浅而易滑动;血管弹性降低,变脆变硬,硬化甚至钙化;管腔狭窄,多弯曲,血液粘稠度高,回血慢,凝血较快;老年患者输液频率高、时间长,血管损伤多,修复慢[1],给临床静脉穿针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通过查询资料,我们组就如何保护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血管进行阐述。 二、血管损伤的因素 1.静脉输液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穿刺时针头大小选择不当,进针方法与角度不当或多次摸鱼,均可造成患者疼痛致使血管痉挛而加重血管的损害。血管使用不合理,如在血管的同一部位连续多次穿刺或连续多次使用同一条血管。拔针方法与按压方法不当,可因针刃与血管的摩擦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皮下痕血。 2.静脉炎和药物外渗:老年人输液最常见的是静脉穿刺时发生血管痉挛导致鼓包、外渗。而且老年人对疼痛、肿胀感觉不敏感,一旦漏针不易发现,极易导致药物渗出到组织及皮下,轻者引起疼痛、局部肿胀,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3.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静脉留置针封管时由于推注封管液速度过快、用力过猛,也会使血管内局部压力增高,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出现局部血管的炎性改变,引起外渗、局部肿胀,进而引发静脉炎[2]。 4.其他因素:如冬天气候寒冷,室温较低,液体过冷亦可使血管痉挛而产生疼痛,以及对输液有恐惧、紧张心理的患者均可因输液产生疼痛感。 三、相应的护理措施 1.穿刺前 选择合适的血管并合理利用:静脉首选挠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因为该处的神经分布稀疏,疼痛的敏感性较低,可减轻病人痛苦。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选择手足小静脉[4];糖尿病患者选择较直、管腔稍粗的血管,但不采用下肢远端浅静脉穿刺。采用交替注射法,对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最多穿刺不超过3次。避免反复回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 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型对导管堵塞没有影响(p>但对静脉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较细的针型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针型与静脉炎发生率呈显着相关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导管的粗细与静脉炎发生率显着相关,使用较细的留置导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所以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细而短、针尖针面短而锐小号穿刺针,一般选择6号头皮针。虽然5~6号头皮针的阻力比7号头皮针的阻力大,但也能满足门诊老年患者一般输液滴速需求,5~6号头皮针较7号头皮针管径细、针梗短,对血管壁的损伤小,有利于血管壁的修复。研究表明,选择号输液头皮针,既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又保护静脉,更适合于长期治疗的老年患者。

末梢采血操作方法

采血操作方法 一、抗凝管要求: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使用EDTA-2K 作为血细胞分析仪的抗凝剂,用量为 1.5~2mg/ml血, XS-500i上机测试血常规,推荐使用工厂生产的管内喷有雾 化EDTA-2K采血管,如若条件限制,也可自行制备抗凝管:在圆底2ML离心管里加入10UL浓度为1%的EDTA-2K溶液, 用户可根据各自样本量决定制备数量,一般可配制一个星期 数量,敞开试管盖,置于37摄氏度温箱,烘干备用。 二、采血前准备: 准备制备好的抗凝管,75%酒精棉球,干棉球、消毒镊子, 试管架、无菌采血针、一次性微量吸管(40ul)、吸头、载 玻片与推片(备用) 三、采血 (1)采血部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采集大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 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确认无烧伤、 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除特殊情况外,不要耳垂 采血。 (2)按摩采血部位:轻轻按摩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使局部组

织自然充血。 (3)消毒:用75%乙醇棉球擦拭采血部位,使用无菌干棉球擦干,注意确保无水乙醇已经挥发完全,否则会引起溶血。(4)针刺:本试验具有创伤性,必须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采血部位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叉感染,使 用一次性器材。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肤 和皮下组织绷紧,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自指端腹内 侧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针。 (5)拭血: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6)吸血及编管: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血,然后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如血流不畅,可用左手自采血部位远端向指 端稍施压使血液流出,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标记好 患者编号。 (7)混匀:采血后,左手持试管上部,右手食指刮试管底部,使标本产生上下翻滚,充分与抗凝剂接触,有条件者可以置 于混匀器进一步混匀,双手轻搓试管,然后再上机检测。

真空采血管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真空采血管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 一、临床检验标本采集1.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各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如:血脂测定须病人禁食12-14h后采血(否则出现脂血);情绪紧张会使血糖升高;吗啡、可待因可使淀粉酶(AMS)升高;吃香蕉能使尿液5-羟吲哚乙酸升高等。所以,在病人要做某些化验检查之前,必须嘱咐病人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验室接受标本后的处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时间: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标本采血后5-15min尽早处理;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min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测Li、Zn、原卟啉、原孢菌素)可以不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C)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2-8?C 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结果,如可使PH、Ca2+增高,使ACP减低;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溅和溢出等。 二、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标本 (一)血常规检验标本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采血。采血注意事项为:1.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震荡);2.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 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hWBC形态会发生改变)。 (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测定标本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采血注意事项:1.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2.准确采血至刻度线(抗凝剂:全血=1:4);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h内检测)。 (三)凝血检测(PT、APTT、TT、FBG、DD)标本静脉采集抗凝血(最好真空负压系统采血),抗凝剂用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剂:全血=1:9)。采血注意事项:1.空腹采静脉血(餐后脂血影响检测结果,使因子Ⅶ活化,导致PT延长);2.采血时患者应保持平静状态30min以上(剧烈活动可使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 篇一: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 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 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 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 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 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 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 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不管是

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

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 【摘要】真空采血管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对于医护人员还是对于患者来说,使用真空采血管进行静脉采血,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省时快速,减少了血液感染,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可直接上机检验。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对一些医护人员来说,关于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依然存在着盲点,依据自己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教训和不断学习,就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做一总结。下面的说明对我院使用的采血管。 【关键词】真空采血管;正确使用 1 真空采血管的种类及各自的特性 1.1 真空采血管的构成真空采血管在生产过程中预置了一定量的负压,同时采血管内预置了各种添加剂,添加剂与血样的比例准确。试管管帽标有不同的色码,适于不同的检验项目。真空试管为密闭式。 1.2 真空采血管分别为有刻度的,红,紫,蓝,黑,绿等不同颜色管帽的试管。红帽管:管内置有分离胶和促凝剂。分离胶的作用:离心后形成屏障,将血细胞和血清隔离,防止细胞内成份释放到血清中。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紫帽管:管内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抗凝机理为EDTA—2K螯合血液标本中钙离子,阻滞和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过程,从而防止血液标本凝固。由于EDTA—2K能有效保护血液细胞的形态及血小板。故适用于一般血液细胞计数及分类,即血常规检测。也适用于血库配血用标本的采集。蓝帽管:管内含有3.8%枸橼酸钠,枸橼酸钠通过与血样中钙离子螯合而起抗凝作用,抗凝剂与血的比例为1∶9,主要用于纤溶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D二聚体测定等。黑帽管:管内含有3.8%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 4.一般用于血沉检测。绿帽管:采血管内添加有肝素。肝素直接具有抗凝血酶的作用,可延长标本凝血时间,适用于红细胞脆性试验,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实验,血液流变学实验等。也适用于一般的酶免项目的标本采集。 2 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 2.1 不同采血管的用途,使用方法红帽管:用于生化项目: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血离子,心肌酶,生化全项,风湿三项,C反应蛋白。急诊项目:急诊生化,急诊血离子,急诊肾功,急诊心肌酶,其他,血尿酸,血淀粉酶,胆碱酯酶,甲功,肿瘤标志物,血HCG等。免疫项目:甲肝,乙肝,丙肝,HIV,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采血量2~4 ml,避免溶血。紫帽管:用于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血氨,血腥,同型半胱氨酸,HLA—B27等。采血量2 ml,避免凝血,溶血。蓝帽管:主要用于血凝,D二聚体。采血量1.8 ml。采血时应注意采足血量,也不能过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血后应立即颠倒混匀5~8次。黑帽管:一般用于血沉检测。采血量按试管所标要求。采血后颠倒摇匀。 绿帽管:主要用于血流变的检测,采血量4 ml。采血后颠倒混匀。 2.2 使用采血管的注意事项①根据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试管。同时采集多项血液标本时,推荐的采血顺序,使用采血针:先注入培养瓶,其次是普通试管(红帽管),再注入含固体抗凝剂试管,最后注入含液体抗凝剂试管。使用注射器: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注入带抗凝剂的试管(先固体后液体抗凝剂试管),

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的保护策略

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的保护策略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最常用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疗效迅速且有效占有重要位置。因而对于长期输液者静脉的保护极为重要。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安排输注药物的先后顺序,防止并正确处理液体外渗等措施保护好静脉,为长期穿刺创造条件。对此,从静脉的选择、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时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血管的保护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静脉针头方法药物保护血管 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疗效迅速且有效占有重要位置。因此,保护好静脉,为长期穿刺创造良好地条件是护理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即成人手背及足背静脉开始(抢救情况可例外),常选用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静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选择手足小静脉;糖尿病患者选择较直、管腔稍粗的静脉。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留置浅静脉套管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管径越小,置管反应率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也越早。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另外穿刺时避开静脉窦,对化疗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2.针头的选择 表皮对刺激特别敏感,而静脉穿刺须经过表皮,那么穿刺面积越小,疼痛就越小。有研究提出选用5.5号针头输液痛觉刺激小,可以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一般用5~6号头皮静脉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脱水药之类的溶液时,可改用9号头皮静脉针头。 3 .穿刺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选择血管之前要评估一下室内光线是否适宜进行静脉穿刺,光线的强弱影响穿刺成功,光线太强,患者皮肤反射的光就会刺眼,光线弱,则不易辨清血管走向。不要只固定一个部位寻找血管,全身均可。静脉确定后就进行穿刺;头部静脉穿刺首先一手绷紧皮肤,拇指与其他四指以穿刺点为中心沿静脉走向向两端绷住,也起到固定血管的作用,一手持针,以小角度快速刺入皮肤,平行皮肤缓慢进针,渐渐向下方寻找血管。一旦有突破感,或者是落空感看一下有无回血,有回血即是穿刺成功,无回血可稍等或轻轻挤压输液管(注射器穿刺则抽回血)。均无回血着可撤回针稍许,针头稍向上缓慢进针。也可撤回针稍许,针头稍向上缓慢进针。也可撤回针后在针头前施按压法,再次确定血管走向。保持液体输入通畅。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次数。 4 .输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的药物时血管的护理 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以引起局部静脉壁的炎性反应。因此,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如: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选择比较粗而直的静脉,在穿刺前5 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 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可减轻局部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同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将血管加温,使其受热管腔增大;根据药品性能可适当将液体加温(28 ℃左右),液体黏稠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降低局部刺激症状和减少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另外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不要直接用这些液体给患者穿刺,一般建议用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后再更换上这些药物。以免操作失误,液体

手指采血的学问

手指采血的学问 检验科徐红革 到医院做血常规检查,凡用血量少于0.1ml的检验项目,如血常规、血型等单项血液检查都可采取末梢血。末梢血又经常选用手指指尖(耳垂血多不使用)。当然不是所有手指都可以随意采用,而是多选用无名指指尖的尺侧采血,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从方便采血和对手部功能及生理结构能多方面综合应用的选择。其理由如下: 1.功能不受限:手指采血虽属微小的人为创伤,但小创口仍需经过数天后才能完全愈合。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为右利手,即精细的复杂动作大都需要右手来完成,如写字,绣花等。而左手则相对空闲时间较多,这样,选用左手取血,对手部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活动也不受限。拇指、食指和小拇指是人手的主要功能指,准确精细的动作要靠它们协同配合才能完成。中指在各项劳动中所承担的力量要大于无名指,所以化验采血的职责便理所应当的落到了左手无名指上。 2.简便且安全:手是人体体表裸露部位中运动最自如,最灵活的器官。手部取血便于医生操作。此外,由于手指尖部具有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液循环较好,结果相对稳定,且无较大的动脉和静脉。因此选用手指部位取血,即能满足临床需求,又可以避免大量出血。 3.疼痛感觉轻:手指部位神经末梢分布丰富,不同手指所受神经的支配不同,其疼痛阀值也不尽一致。小指的掌心面由尺神经支配,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掌心面由正中神经支配。无名指的尺侧由尺神经支配,桡侧则面由正中神经支配,如果在无名指指尖的中部取血,会是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末梢同时受到刺激,那样引起的疼痛感较强。而取无名指指尖的尺侧取血,只会牵涉尺神经末梢,因影响范围较小,疼痛也较轻微。

4.创伤感染少:在解剖生理上,每个手指的屈指腱都有滑膜囊包裹,以起到润滑,抗震的作用。不同手指滑膜囊的大小深浅及解剖结构各不相同。其中拇指和小拇指的滑膜囊可直接通向掌心深部。这样,如果一个拇指或小拇指发生感染,就有可能继发整个手掌深部感染,还有可能殃及其他手指。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滑膜囊则相对独立,而且无名指的滑膜囊又位于手掌浅部,因此受到创伤后,即便有感染也不会引起手掌的深部病变,也不会累及其他手指。 综上所述:末梢采血以左手(左利手者则取右手)无名指指尖尺侧为最佳采血部位。当然,若患者为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其手指太小不利于采血,则在其足部拇指或足跟采血。对于严重烧伤的病人,应选择皮肤完整的部位采血。

静脉穿刺的十种方法

静脉穿刺的十种方法 总结、学习、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供大家参考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臵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

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臵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臵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

真空采血管使用及原理

真空采血管使用及原理 红色 临床用途:血清生化血库试验 所制备标本类型:血清 制备标本步骤: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次---静置30分---离心 添加剂:促凝剂:纤维蛋白酶 采血量(ml) :3ml 5ml 金黄色 临床用途:快速血清分离生化免疫 所制备标本类型:血清 制备标本步骤: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次---静置30分---离心 添加剂:惰性胶体+促凝剂 采血量(ml) :3ml 5ml 金黄色长管 临床用途:血铜,血锌 所制备标本类型:血清 制备标本步骤: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次---静置30分---离心 添加剂:惰性胶体+促凝剂 紫色 临床用途:血液血常规试验、血型鉴定、糖化血红蛋白 所制备标本类型:全血 制备标本步骤: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添加剂抗凝剂:K2-EDTA 或K3-EDTA 采血量(ml): 1ml 2ml 浅兰色 临床用途:血液凝血试验 PT,TT,凝血因子试验 所制备标本类型:血浆 制备标本步骤: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 --离心 添加剂抗凝剂:枸橼酸钠与血样比为1:9 采血量(ml) :1.8ml 2.7ml 黑色

临床用途:血细胞沉降率试验 所制备标本类型:全血 制备标本步骤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 --实验前混匀标本 添加剂:抗凝剂:枸橼酸钠与血样比为1:4 采血量(ml): 1.6ml 2.4ml 灰色 临床用途:血液葡萄糖试验 所制备标本类型:血清 制备标本步骤: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离心 添加剂:抗凝剂:氟化钠+草酸钾 采血量(ml): 2ml 紫红色 临床用途: PCR试验 所制备标本类型:血清 制备标本步骤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 次 --静置30分---离心 添加剂:抗凝剂:K2-EDTA 采血量(ml): 3ml 5ml 绿色长管 临床用途:血流变的检测 所制备标本类型:全血 添加剂:肝素钠或肝素锂 绿色 临床用途:血铅 所制备标本类型:全血 添加剂:肝素钠或肝素锂 真空采血管的分类、添加剂原理及作用

正确的指尖采血方法

采血方法 二采血方法 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一)、静脉采血法 采血部位:肘静脉;手背部手腕部等体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 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 注意事项: ( 1 )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 2 )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 3 )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 4 )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 5 %~ 15 %。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 5 )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 6 )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7)采血过程中晕厥:拔出针头,嘱其平卧,必要时可给患者嗅芳香氨酊、针刺(或拇指压掐)人中、合谷,静点葡萄糖或口服糖水 二)、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部位: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伤员。 器材:采血针、吸管。 步骤:消毒、穿刺、采血。 采血为何选用左手无名指?

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因而对于长期输液者静脉的保护极为重要。对此,从静脉的选择、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时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血管的保护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保护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疗效迅速且有效占有重要位置。因此,保护静脉,为长期穿刺创造条件是护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 静脉的选择 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情况可例外),常选用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留置浅静脉套管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管径越小,置管反应率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也越早。特别是管径<3 mm的血管置套管针时,69.9%的患者置管时间不超过3天,有的只能留置1天,4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100%,因此应选用管径>3 mm的静脉[1]。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对化疗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2 针头的选择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用6~7号头皮静脉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之类的溶液时,可改用9号头皮静脉针头。 3 穿刺时应注意的问题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同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次数。 4 输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的药物时血管的护理 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以引起局部静脉壁的炎性反应。因此,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如: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 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 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可减轻局部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同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将血管加温,使其受热管腔增大;根据药品性能可适当将液体加温(28 ℃左右),液体黏稠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

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 一、临床检验标本采集 1.病人准备 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各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如:血脂测定须病人禁食12-14h后采血(否则出现脂血);情绪紧张会使血糖升高;吗啡、可待因可使淀粉酶(AMS)升高;吃香蕉能使尿液5-羟吲哚乙酸升高等。所以,在病人要做某些化验检查之前,必须嘱咐病人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验室接受标本后的处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时间: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标本采血后5-15min尽早处理;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min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测Li、Zn、原卟啉、原孢菌素)可以不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oC)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2-8oC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结果,如可使PH、Ca2+增高,使ACP减低;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溅和溢出等。

二、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标本 (一)血常规检验标本 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 抗凝(EDTA抗凝管)采血。采血注意事项为: 1.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震荡); 2. 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 3. 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h WBC 形态会发生改变)。 (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测定标本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采血注意事项: 1.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 2.准确采血至刻度线(抗凝剂:全血= 1:4); 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h内检测)。 (三)凝血检测(PT、APTT 、TT 、FBG 、DD )标本 静脉采集抗凝血(最好真空负压系统采血),抗凝剂用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剂:全血= 1:9 )。 采血注意事项: 1.空腹采静脉血(餐后脂血影响检测结果,使因子Ⅶ活化,导致PT延长); 2.采血时患者应保持平静状态30min以上(剧烈活动可使因

正确的指尖采血方法

正确的指尖采血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采血方法 二采血方法 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一)、静脉采血法 采血部位:肘静脉;手背部手腕部等体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 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 注意事项: ( 1 )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 2 )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 3 )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 4 )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 5 %~ 15 %。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 5 )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 6 )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7)采血过程中晕厥:拔出针头,嘱其平卧,必要时可给患者嗅芳香氨酊、针刺(或拇指压掐)人中、合谷,静点葡萄糖或口服糖水二)、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部位: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伤员。 器材:采血针、吸管。 步骤:消毒、穿刺、采血。 采血为何选用左手无名指 拇指与小指肌腱活动的滑液囊较多,并向手掌中间延伸,而且相互流通。发生感染时,炎症就可能向掌心蔓延,引起手掌和另一个手指的感染,导致严重后果。食指和中指是人的功能手指,使用的机会较多,也不宜采血。在五个手指中,只有食指和无名指的滑液囊不向手掌部位延伸,是“独立循环”,互不相连,所以一般都在无名指上采血。 (三)真空采血法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第二类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的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做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静脉血样采集用真空采血管,类代号现为6841。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装有微生物培养基供检验菌血症的真空采血瓶(瓶状容器)。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以下简称真空采血管)的命名应以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品名称为依据。通用名称为: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只要不发生误解,也可使用其他等效的名称。如:一次性使用真空静脉血样采集管、一次性使用负压采血管等。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典型的真空采血管一般由采血容器(试管)、塞子、盖子、标签和添加剂(如果有)和附加物(如果有)组成(如图1所示)。附录1中分别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 1- 采血容器(试管) 2- 塞子;3-盖子;4-标签 图1真空采血管结构图示 (三)产品的工作原理 真空采血管需与静脉采血针配套使用, 见图2。人体静脉血液在真空采血管内部预形成的负压作用下,通过采血针抽入血样容器(血样抽入的过程即是真空释放的过程,抽入量与容器的规格和真空度有对应关系)。采血针一端刺入人体静脉后,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的胶塞。该端套有自密封橡胶套,在一次静脉穿刺下,可以实现多管采集而不发生泄漏。 常见的采血针有硬连接式和软连接式两种。硬连接采血针的内腔体积很小,对采血体积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发生逆流的机率相对要高一些,硬连接采血针需要与持针器配套使用。软连接的采血针发生逆流的机率相对要小一些,但其内腔体积较大,会消耗一部分采血管的真空度,从而降低其采集量。

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因而对于长期输液者静脉的保护极为重要。笔者围绕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从静脉的选择,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时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血管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静脉选择 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情况可例外),常选用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的静脉血管,和受伤、感染部位的静脉。 ■针头选择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用6~7号头皮静脉针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时,可改用9号头皮静脉针针头。 ■穿刺时应注意的问题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避免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同时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 ■特殊情况下血管护理 长期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炎性反应。因此,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注意热水温度,防止烫伤),使血管受热管腔增大;根据药品性能可适当将液体加温(28℃左右),液体黏稠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降低局部刺激症状和减少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另外,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不要直接以这些液体穿刺,以免操作失误导致液体渗漏到皮下,一般建议用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溶液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更换药物。 ■液体外渗处理 穿刺局部冷敷穿刺局部宜冷敷,不宜热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扩散,从而减轻对局部组织的损害。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感。 药物湿敷硫酸镁和2%~4%碳酸氢钠常被用于一般药物外渗后湿敷。

真空采血管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真空采血管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检验采血新产品。由于其操作简便、干净安全、准确可靠,正为各医院普遍应用。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时有各种问题发生,影响了标本的顺利采集。下面仅就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真空采血管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检验采血新产品。由于其操作简便、干净安全、准确可靠,正为各医院普遍应用。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时有各种问题发生,影响了标本的顺利采集。下面仅就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在采血时,仍要时时观察血液流入情况,以便针对性处理。 1 溶血 1.1 原因:真空管的负压相对较大,采血初始,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致破裂,临床偶见溶血。 1.2 措施:采集血标本时,倾斜双向采血针采血管侧针头,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2 漏血 2.1 原因: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乳胶护套松动或针头刺出乳胶护套,至使双向采血针密封不严。静脉穿刺时,血液沿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漏出。 2.2 措施:采血前检查并安紧乳胶护套,遇有针头刺出则重新套好针头,以保持其密闭性。 3 血液流入不畅 3.1 原因:穿刺针头贴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 3.2 措施:在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调节针头方向至血液流入采血管,若无效则更换采血管。 4 采血量不足或过量 4.1 原因:少数难免存在质量问题,采血管内负压不足或过高。 4.2 措施:1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塞处刺入,抽吸采血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

标本。原有血容量较少时也可直接更换采血管。2提前拨出穿刺针。 5 穿刺针头脱出 5.1 原因:机械牵拉所致,尤其是在多个采血管采血时。 5.2 措施:一次采血使用采血管较多时,注重有效固定;更换采血管时,动作幅度要小,以防针头脱出增加病人痛苦。

末梢血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末梢血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1. 目的 采集末梢血标本以做门诊血常规检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门诊检验科做血常规等项目所需血液标本的采集。 3. 物品准备:一次性采血针、75%酒精、无菌棉球、0.5毫升离心管(EDTAK2抗凝管)、试管架、编号笔、微型震荡器、口罩。 4. 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 4.1 检验申请单用钢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4.2 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 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标本年月日时、申请医生及采样者签名。 5. 操作步骤: 5.1 查对检验申请单、受检者姓名及是否已按医嘱准备,向受检者解释操作 目的,以取得合作。 5.2 常用选择无名指,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让血 液自然流出,用消毒棉球轻拭去第一滴后,将血液收集在0.5毫升离心管(EDTAK2抗凝管),约0.2-0.3毫升。 5.3 用干棉球压住穿刺部位,嘱采血对象按压2-3分钟。 5.4 在微型震荡器混匀。马上送检。 6. 注意事项 6.1 采血前应核对好姓名和检验项目,明确标本要求。 6.2 血常规用EDTAK2抗凝管收集血标本后,在微型震荡器混匀,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6.3 除特殊情况外,不要在耳垂采血。婴幼儿可自拇指或足跟两侧采血。烧 伤患者可根据情况选用皮肤完整的肢体末端。采血部位应无炎 症或水肿。末梢采血不可用力挤压。 7. 标本运输及实验前存放: 立即送检,如需保存,可置2-8℃存放不超过8小时。

8. 其它:如分析失败,将对同一原始样本进行检验。如仍不能发出报告者,分析原因并告知受检者重新采样检验。 9. 相关文件 9.1 采样管理程序 9.2 标本管理程序 10. 相关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