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村民生态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村民生态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村民生态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村民生态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村民生态意识调查研究报告学号:20100608310037

姓名:符容慧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年级:2010

系别:农经与信管系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指导老师:胡治文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4 年04 月20 日

摘要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全面系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并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海南省是我国第一个生态省,且于2000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创建文明生态村,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却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农村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垃圾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方式落后、生态破坏严重等已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成为了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的障碍,而我国农业长期的粗放经营模式、农民生态意识淡薄等则是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的形式来了解东方市报白村村民的环境意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报白村;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eenth Confer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draws out i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about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listing rural development, affluent life. cultivated countryside, clean and tidy village and democratic management in our general requirements. Th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s mainly aiming at an overall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Hainan is the first ecological province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rrational usage of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serious garbage pollution, out-dated using methods of energy resources, severe destruction of ecosystem. Those prominent problem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As for the deep-seated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it could be blamed for the long-term extensive management pattern in agriculture and weak ecological awareness of farm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e and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wareness in Baobai villag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adv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Hainan province.

Keywords: Ecological culture; Baobai villag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目录

一、引言 (1)

二、大田镇报白村文明生态村问卷调查 (2)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2)

(二)问卷统计与分析 (2)

1、被调查者的年龄构成及其生态环境观 (2)

2、被调查者的受教育水平情况 (3)

3、被调查者的环境保护行为状况 (3)

4、村民的生态意识状况 (4)

5、村民的农作物肥料选择 (4)

6、村民接受文明生态建设相关培训状况 (5)

(三)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

1、不同年龄层对生态村建设重视度差距大。 (5)

2、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5)

3、村民环境行为存在问题,生活垃圾无序处置 (5)

4、村民环保意识浅薄,不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6)

5、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强度高,水土污染严重 (6)

6、村民相关培训较少,政府关注力度不够 (7)

三、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对策 (7)

(一)提高村民对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做老年人的思想工作 (7)

(二)重视文化教育,鼓励农民提高文化水平 (8)

(三)建造规范的垃圾场,将垃圾分类处理 (8)

(四)重视环境知识教育,普及生态意识 (8)

(五)宣传农药、化肥的危害,提供农业防治方法 (9)

(六)全面开展对村民进行相关的培训 (9)

四、总结 (9)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调查问卷 (13)

一、引言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浪潮下,在社会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不仅城市经济要发展,农村也要突破。农村不发展,就更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促进农村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很难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张忠雷(2010)提到文明生态村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

文明生态村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农民与政府的积极配合,相互促进。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南省在文明生态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很多地方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是否也改善也是不容忽视。

李宪松、王俊芹(2012)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涵义。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象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指自然环境的状态,是人类在生态生产实践中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表现为良好生态环境的生成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吴凤章(2008)简明的表述了文明生态村的概念,就是指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先进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模范村[3]。

文明生态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成为近几年学术界纷纷研究的热点。柳树滋、周文彰(2007)阐述了海南三个文明建设和生态省建设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文明生态村的由来、创建活动的成绩、创建工作的根本经验、文明生态村的等级与类型等等文明生态村的主要任务、发展措施、组织保障、借鉴发展[4]。廖福霖(2010)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策和途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通过协同发展生态文明经济,能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与最优化,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5]。王明初与杨英姿(2011)首先从理论和宏观角度论

述了生态文明概念及其演绎,中西方学界对于生态文明理论的贡献,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现实诉求和战略选择;其次从实践和微观角度回顾了海南“生态立省”战略的确立与实施,探讨了海南“生态立省”的绿色发展路径、海南“生态立省”的支撑体系建设,以及海南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构想[6]。徐海红(201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论原则,以劳动为生态文明合法性依据,坚持从劳动出发,以期在生态劳动的基础上建构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生态文明理论[7]。卢风(2013)详细分析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的自然条件、生态文明的科技、生态文明的经济、生态文明的法治、生态文明的行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消费等,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自然、科学等方面[8]。

从以上分析可知,许多研究很少着重于生态文明意识方面,特别是对农村的环境意识研究。文明生态村的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的代表,其生态环境意识直接影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中,村民自身对生态环境与文明重要性的认识与行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大田镇报白村文明生态村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报白村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全村共有333户,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香蕉、芒果、甘蔗等。2008年,报白村成为海南省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的示范点之一,于2008年开始修建,2010年建成。

调研主要采取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还有访问及座谈交流。随机抽样调查中以报白村每一户为一个单位,选取户中一名成员作为被调查对象和填表单位。调查问卷内容从环境知识、环境态度、自身行为及当地环境存在问题等方面设计了17个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反映村民的环境意识水平[9]。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率90%,有效率85%。

(二)问卷统计与分析

1、被调查者的年龄构成及其生态环境观

被调查对象年龄为15~65岁,在对问卷内容“您对本地文明生态村建设

的态度?”的分析中发现不同年龄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度不同。比较重视一栏中:青年层56.67%,中年层36.67%,老年层12.00%;一般重视一栏中:青年层23.33%,中年层26.67%,老年层36.00%;不重视一栏中:青年层6.67%,中年层16.66%,老年层32.00%(详情参见表2)。

表2 被调查者年龄结构及对生态环境的态度

年龄段人数(人) 比例(%) 比较重视(%) 一般重视(%) 不太重视(%) 不重视(%) 15~30 30 35.29 56.67 23.33 13.33 6.67 31~50 30 35.29 36.67 26.67 20.00 16.66 51~65 25 29.42 12.00 36.00 20.00 32.00

合计85 100.00

2、被调查者的受教育水平情况

调查结果发现,接受调查的村民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文化,占被调查人数的92.94%,高中(含职高、中专)及以上仅占7.06%(详细情况参见表3)。

表3 被调查者学历结构表

学历人数(人) 比例(%)

小学及以下31 36.47

初中48 56.47

高中(含职高、中专) 5 5.88

大专及以上 1 1.18

合计85 100.00

3、被调查者的环境保护行为状况

村民的环境保护行为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我们选取对待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这个主题加以调查。调查问卷12“您平时如何处理生活垃圾?”,有65.71%的村民选择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但还是有35.29%村民是随便扔,无一人选择循环利用(参见表4)。在问及“您家里的畜禽喂养方式”中,有58.82%的村民选择圈养,但还有27.06%的村民选择放养方式。

表4 被调查者的垃圾处理方式

处理垃圾方式人数(人) 比例(%)

扔进垃圾桶55 64.71

随便扔30 35.29

循环利用0 0.00

合计85 100.00

4、村民的生态意识状况

村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对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进程有很大影响。在问题“您愿意有污染但同时也能产生利益的工厂入驻你们村吗?”,有51.76%的村民表示愿意,30.59%表示不愿意,17.65%的村民称无所谓(参见表5)。

表5 被调查者对驻村工厂的态度

对入驻工厂的态度人数(人) 比例(%)

愿意44 51.76

反对26 30.59

无所谓15 17.65

合计85 100.00

5、村民的农作物肥料选择

在平时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许多农民并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的了一定的污染。由问题13“您家里平时施用的农作物肥料是?”的调研结果分析得出,被调查者有64.71%选择了使用化肥与农药作为农作物肥料,农家肥或什么都不用的村民只有23.53%(见表6)。

表6 施肥方式选择

施肥选择人数(人) 比例(%)

化肥/农药55 64.71

农家肥20 23.53

什么都不用10 11.76

合计85 100.00

6、村民接受文明生态建设相关培训状况

建设文明生态村的首要任务是使村民了解什么是文明生态村建设,为什么要建设和如何建设,村民应该如何配合。调查发现,参加调查的村民表示见过并培训过的有17.65%,而没见过的人有58.82%,见过没参加培训的人有23.53%(见表7)。

表7 被调查者参加培训状况

参加培训状况人数(人) 比例(%)

见过但没培训20 23.53

没见过50 58.82

见过并培训15 17.65

合计85 100.00

(三)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不同年龄层对生态村建设重视度差距大。

问卷内容“您对本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态度?”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层对生态村建设有不同的态度,大部分青年表示比较重视,更多的老年表示不重视。从数据分析中可明显看出报白村不同年龄阶段对生态村建设重视度差距大,老年人对生态村建设不够重视。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第一,老年层大多文化教育程度低,不能全面了解生态村建设的意义;第二,老年人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满足于现状,不愿改变传统生活习惯。第三,政府对村民生态村建设知识的教育不够,生态保护观念没有深入人心。

2、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从表3(被调查者学历结构表)中了解村民的文化水平情况:高中(含职高、中专)文化占被调查人数的 5.88%,大专以上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18%,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被调查人数的92.94%。由此可知报白村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报白村村民文化水平低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农村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严重,对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目前农村的现状是许多年轻有文化的都外出打工,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儿童与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

3、村民环境行为存在问题,生活垃圾无序处置

经过对报白村的实地考察发现,村内的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且垃圾被放养的畜禽翻得凌乱不堪,整个垃圾场不堪入目,由于对垃圾不作填埋,变成垃圾“围村”、“垃圾围田”的恶劣现象,并任由它风吹日晒。生活垃圾的随处堆放,不仅使村庄整体形象被毁坏,生态环境也遭受影响。

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浅薄。垃圾随处堆放,长期暴晒或受雨水冲击,会使污水渗透地下水,不仅导致地下水土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同时农作物及生活用水也会遭到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10]。

4、村民环保意识浅薄,不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在以上表5的分析中,被调查者有51.76%对有污染的工厂入驻村庄持有同意的态度。17.65%的人表示“无所谓”,只要有利益可图,工厂带来的危害可以被忽视。有污染的工厂入驻村庄会给土壤、水源、空气等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的健康。很多村民不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环保意识浅薄。

首先是村民所受环境教育不足,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其次是村干部生态村建设的工作做得不够全面,在与几位村干部的谈话过程中发现,他们在本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主要侧重于修建好整齐的房子,对村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与村民的环境知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认识不足,将文明生态村建设片面理解为盖新房,而对“乡风文明”、“环保观念”等方面较少思考。表现为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认识严重不足,且建设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创造条件,不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方面工作不到位,严重制约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进程。最后是村民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他们往往把如何“处置”农村环境视为“自己的私事儿”,不会将其纳入社会公德范畴予以考虑,忽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强度高,水土污染严重

在以上分析数据上可知,被调查村民有67.71%选择了对农作物施用化肥和农药。在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长期以来大家都施用农药与化肥,没有发现有什么危害,还可以使农作物更好更快生长,农民并不了解化肥与农药的危害。

由此可见,农民对农药与化肥对水土污染的认识不到位。在利益与环境的抉择下,他们往往会选择看得到的利益。虽然通过化肥的投入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改进,可以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但过度施用化肥,达到土壤能够承受的安全上限,将会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大量使用农药,会破坏农田生态平衡,使抗药性生物成为优势品种,抗药性低的生物逐渐面临淘汰,生物多样性会显著降低;而且,农药残留通过作物累积,进入食物链,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10]。

6、村民相关培训较少,政府关注力度不够

建设文明生态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什么是文明生态,该如何保护环境,村民在文明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等这些相关的知识培训村民。但从以上问卷数据分析上可了解到,报白村对村民的的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全面,培训普及率较低。

通过深入了解发现,是因为政府对村民的精神文明方面关注力不足。搞好文明生态村建设需要政府加大管理力度。政府在建设文明生态村工作中,片面追求村庄外在环境,而忽视对村民的精神文明教育。

三、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对策

由村民环境意识的调查分析结果可知报白村在文明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工作,针对报白村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提高村民对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做老年人的思想工作

文明生态村村民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主体,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是根本,特别是对老年人的思想教育上,使村民们站在统一战线,共同努力,同时进步。首先不定时开集体大会,为村民普及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意义和目的、文明生态的概念、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等知识教育。以提高村民建

设文明生态村的积极性,将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改善老年人的传统思想观念。

(二)重视文化教育,鼓励农民提高文化水平。

根据以上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原因分析,首先改善农村传统封建的思想观念是关键。第一,要积极宣传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组织一部分村民到大城市或高等学府参观,让农民了解文化在这个不断飞速发展的社会上是不可缺少的;第三,政府制定奖励和补助制度,鼓励农民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三)建造规范的垃圾场,将垃圾分类处理

村民的环保行为,其中表现在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上。首先在村边修建一个规范的垃圾场,设置垃圾分类固定收集点,做到美观、经济、实用,农户按分类投放。每天有专车将垃圾运走。其次垃圾分类。将农村生活垃圾分成五大类:一是可生产沼气或有机肥的厨余垃圾;二是只能造农家肥或不出村就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三是可再生垃圾;四是有害垃圾(电池、灯管灯泡、农药瓶、油漆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等);五是可燃垃圾(果树枝、农作物秸秆等)。最后,积极宣传垃圾正确的处理方式,把垃圾分类的知识印制成挂历,发放到户,通过会议培训、广播宣传、印制宣传手册等方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重视环境知识教育,普及生态意识

以上调查分析中可看出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在环境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村工作中应加强对村民的生态意识教育上,定期安排工作人员为村民上课或培训,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能够直接提升农民的生态意识和文明行为,使广大村民认识到环保与生态的重要价值,树立新的文明观、财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消费观。要想将新的观念深入群众的思想,就应当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通过板报宣传、文艺演出和科教片等村民感兴趣的形式,向农民传播农业环保知识和绿色致富知识,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特殊纪念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以这样的

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村民的环保观念[11]。只有对思想加以矫正,改变旧习,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工作才能加速发展。

(五)宣传农药、化肥的危害,提供农业防治方法

在农业方面,多加宣传农药、化肥对环境破坏和对人类的危害,倡导农民尽量避免使用化肥与农药。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作物对化肥利用率不高。因此农作物可使用畜禽粪或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的供肥特性、作物的需肥和吸肥规律以及计划产量水平,确定最佳肥料用量、形态及施肥时间、方法;避免使用农药的方法可通过轮作和间混套作,及时清理田园枯枝落叶、残株残茬,耕翻与晒垡,选用抗性强的作物品种等[12]。

(六)全面开展对村民进行相关的培训

为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应大力开展农民的农业技术、科学文化、工作技能、环境保护行为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村规民约建设,为每一户村民发放有关于文明生态建设与环保知识的小册子,尽量以每一位村民都能看懂的方式编写,做到人人都了解自身的责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村民不文明的行为,如畜禽放养、乱扔垃圾、破坏生态环境等,都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

四、总结

文明生态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海南是我国最先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省份,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很多地方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村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政府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村干部不能以身作则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必将会影响到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同时也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农民自身的生态环保意识浅薄,在很大程度来源于农民在文化教育上的缺陷及长久以来的生活旧习难以改变,要做好农村的生态文明,农民思想观念是根本。建设一个优秀的文明生态村,村民人人有责。只要村民有了环保观念,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往后的文明生态

村建设难度会降低许多。希望文明生态村的建设能够有效顺利进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致谢

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胡治文老师,从论文的选题、问卷设计、问卷分析都得到了他许多的指点。在对我的论文指导上,胡老师认真负责,非常细致。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胡老师对我的培养、指导和帮助。

其次,感谢东方市大田镇报白村的村民们,是你们在繁忙的农活中,抽空配合我的工作,认真填写我的问卷调查,给予我巨大支持,是你们的配合才使得我的调研顺利完成;感谢报白村干部符启明,感谢他在百忙之中,带我到村民家里做调研与访谈。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论文答辩的老师们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论著的学者们。

参考文献

[1] 张忠雷.海南文明生态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海南大学,2010.

[2] 李宪松,王俊芹.河北省太行山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1-106.

[3]吴凤章.生态文明构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77-179.

[4]柳树滋,周文彰.文明生态村创建教程[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7.

[5] 廖福霖.生态文明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6]王明初,杨英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 徐海红.劳动文明与生态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卢风.生态文明建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9] 黄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生态文明村创建:以广西横县石井村为例[D],广西大学,2011.

[10]刘树庆.农村环境保护[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13-17.

[11]白丽苹.生态省目标下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

[12] 周敬宣.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报白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村民环境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附录:调查问卷

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报白村生态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男性□女性

2、您的年龄□_____岁

3、您的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

4、您的职业□农民□工人□经商□教师□其他______

5、您觉得本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之前有环境污染吗?□很严重□一般□没有污染□不清楚

6、您觉得本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之后有环境污染吗?□很严重□一般□没有污染□不清楚

7、您对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比较重视□一般重视□不太重视□不重视

8、您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感觉□很满意□较满意□无所谓□不满意□很不满意

9、您是否见过在你们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培训?□见过□没见过

10、您是否接受过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培训?□培训过□没培训过

11、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很了解□一般□不太了解□不了解

12、您平时处理垃圾□扔进垃圾桶□随便扔□循环利用

13、您的农作物用的肥料□化肥□农家肥□什么都不用

14、您家里的畜牧(猪、牛、鸡、鸭等)的喂养方式□放养□圈养□在工地养□没有养

15、您家里有农用机械吗?□有□没有

16、您愿意有污染但也有利益的工厂入驻你们村吗?□愿意□没意见□反对

17、您觉得本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13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 x 月 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20 份,回收问卷 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7 份,回收率 97.5%,问卷容量为 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

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4:学校以身作则,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数目。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次盛会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 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 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严重的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通常被人们归纳为三大问题: 人口增长、技术影响、消费方式。这些影响因素虽然重要, 却往往被误解或夸大, 从而掩盖了其根本性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通常被列为环境破坏的头号原因。而人口爆炸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 可是多数的环境破坏, 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性后果的环境破坏, 却是由人口已相当稳定的工业国一手造成。人口增长同环境破坏只不过是同一根本疾患的不同表征而已。 科学技术。无可否认, 对于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现状, 科学技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 世纪纺织机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在短短100 年里人们就创造了过去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进入20 世纪中叶,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激光通讯、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出现, 标志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可是, 生态环境已经在在科技的穷追猛打下千疮百孔。因此,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 在为人类带来充分舒适的同时也为人类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炸弹。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抉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速度也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幅度上升,这就使我国本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 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

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

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一、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架设有路灯;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三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 三、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

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穆庄村民委员会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 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x 月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 份,回收问卷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117 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其中包括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途径。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既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的文化。在企业文化上,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集团企业文化提出的“强基精管”管理观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做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好高耗能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的提升,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做好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技术更新改造替代传统工艺和落后产能,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能源,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次,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通过政策时势导向、企业文化渲染、职工群众向好意愿,倡导和创造科学发展、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和工作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再者,形成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制度方面建设与完善,保持和延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命力。 (四)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领导和运行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形成包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创新技术等企业经济、环境管理和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做好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 (五)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通过形势分析、决策诠释、动态报道、典型宣传、深度报道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主体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

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 .56万亩,农田防护林 .5万亩,林木种苗1. 1万亩,人工种草 .4万亩,人工造林31. 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 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 台,水源工程75 处,节水灌溉4 9处,小流域治理5. 7万亩,生态移民 64户413 人; 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 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 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 个牧户1. 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 %,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 4 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 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最好的亮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年的16 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 %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 %—5 %,其中:森林覆盖率由 .74%提高到2.67%。全旗草牧场植被平均高度、盖度、产草量由年的23.2厘米、41.7%、 1.2公斤/亩提高到年的35.1厘米、54.7%、 . 公斤/亩,分别提高了11.9厘米、13%、7.6公斤/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年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我旗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始终将该项工作放在全旗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实施“围封转移”和“两转双赢”战略,落实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 ——坚持科学的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坚持“三生结合”(生态、生产、生活),“三效”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坚持以工程建设为支撑,以科技为动力;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项目布局;转变畜牧生业产经营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牧业增产,牧民增收。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开展广泛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建设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坚持“谁建设、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投入,使生态项目建设发挥具大的现实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种草质量。积极推广科研成果,把生产适用技术落实到

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

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 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 文章标题: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 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要坚持“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要求,具体标准如下: 一、“经济发展”要求 1、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村经济思路明确,能够适合本地特点发展生态经济产业。 2、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庭院经济。坚持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充分利用沼渣、沼液进行灌溉、浸种、喷施果树。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房前屋后大搞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种植、养殖、加工活动,使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优化融为一体。 3、村集体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且集体经营收入不断增加,有进行生产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的实力,农村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得到落实,五保户供养率达到100。 二、“民主健全”要求 1、村级组织体系健全完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落实,村两委关系和谐。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组织“两室”(党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三栏”(文明生态村建设栏、村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建设规范,有制度、有档案、有硬件设施和宣传设备。 2、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村内重大事项按规定由民主讨论决定,民主管理四项权利、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3、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村务公开规范及时,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4、全村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并发挥作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集体访和个人越级访事件发生。 三、“精神充实”要求 1、村风良好,民风朴实。村民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文明___人行为规范》。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并由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 2、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达到50。 3、村民学校建有综合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藏书达到500册以上)、广播室和规范的宣传橱窗等,有适合开展文体活动的活动场地,有必要的活动设施,并能经常开展活动。 4、发展社会事业。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有一所20平方米以上的卫生室,农村保健、就医防疫灭病方便及时;落实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无计划外生育。 5、有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 四、“环境良好”要求 1、村庄规划 在上级的指导下,制定了文明生态村规划图,建设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

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近年来,华安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生态立县”的重大决策,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新华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6年9月,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6年10月順利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今后,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补齐发展短板;如何精心呵护、倍加珍惜大自然给予我县生态资源,持续巩固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为把华安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做出不懈努力。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进一步推进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华安县生态文明成果存在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华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原中央苏区县、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几年来,华安将“生态立县”作为发展战略,生态县建设纳入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现今我省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旅游服务行业被列入我省自贸区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华安县紧抓机遇,突出自身生态优势,充分利用创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县的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旅游产业。目前我县森林覆盖率达72.42%,居于漳州市前列;有8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畲族村寨官畲村入选首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6个村被评为富美乡村,15个村被评为美丽乡村;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 1.以绿为“尺” ,生态把关 首先是强化源头治污。以“低消耗、低排放、高科技、高效益”的项目为目标,并将限制开发区域的建设项目放在南部的经济开发区,实行最严格的项目引入和淘汰制度。近年来先后关闭污染及落后产能企业85家,谢绝10多个投资达数十亿元的项目引入。其次是全力进行生态修复。华安县肩负着保护北溪流域水环境和下游饮用水安全的重任,“十二五”期间,我县共投入2.41亿元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共拆除或关闭养殖场达107万平方米。近年来,我县频频放出绿色大招,安排每年8000万元作为九龙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金,并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与水系工程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整治。 正是由于群策群力,严防死守,九龙江北溪华安段干流断面水质一直保持在三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而大气则优于国家一类标准。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1、资源情况 2、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1)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要作法 最近几年来,**县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计划,确立了“小康**,魅力**,畅通**,生态**,和谐**”战略,并集全县之力,全面推动生态县建设。 1.建立健全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全县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方针、线路落到实处,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52个相干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环境保护委员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环保局长担负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展开工作。全县构成了党委负总责,政府具体抓,各相干部门协同合作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2.优化制定计划,全力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为增进**经济社会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正确处理“1025”期间全县经济建设、人口增加、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县里制定出台了《**县环境保护“1025”计划(2011⑵015年)》、《**县扶贫攻坚计划(2011⑵020年)》,以上计划中,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列为重点章节,把整治工业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范围化畜禽养殖及生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乡镇企业污染防治列为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强化法制宣扬,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环境法制宣扬作为提高广大大众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理念的重要抓手,县环保、水务、林业等相干部门充分利用“地球日、环境

日、水日”等记念日在县城重点路段、各集镇中心等通过悬挂条幅、张贴环境警示挂图、警示展板、发放宣扬资料。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展开了情势多样、内容丰富、大众脍炙人口的宣扬日、宣扬周活动,使广大大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4.严格执法,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依法管理,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重点展开以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水土保持、节能降耗、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成功经验 1.早参与,环保审批“两抓”优化发展 1是抓源头,严把项目准入和行政审批关。按生态环境功能区计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等环保审批10项原则要求,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严格履行新增污染物总量替换平衡,推动产业结构调剂。2是抓创先,开通环保审批“直通车”。对县重点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通过提早参与、交叉办理、全程跟踪等措施,使重大项目环评受理审批时间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之内,实现环评审批提速、增效。 2.严执法,环境监管与处罚并重有创新 为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和执法模式,提高行政处罚案件的质量。环境监察和处罚力度延续加大。自2011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824余人次,对37件环境背法行动下达了责令改正决定书,对7件环境背法行动进行了立案查处,共处罚款12730元,结束了我县长时间以来无处罚环境背法案件的历史,建立了环保执法威望。

毛概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分析报告

毛概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我们小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收回成品137份。数据显示约76%的大学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余的认为有一些关系。在平时的生活中 会偶尔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学生占了大部分,另外高达81%的同学表示偶尔会为了操近路而践踏草坪,能做到经常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只有18.92%,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环保意识,但是在践行方面能做到的就很少了。这说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只停留在意识方面,未能落实到行动上。大学生了解生态环保知识的渠道最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媒体,其次是书本杂志报刊、学校的宣传活动,通过学术讲座报告或与同学、老师交流了解的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由此说明面对学生群体,网络传媒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宣传手段,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同时学校的宣传活动也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会环保活动,既体验乐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其增强环保意识,在生活中注意环保。另外,学校应增加相关讲座,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重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科技建设,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生态文明”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不清楚“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当电视报纸中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的时候,只有约30%的同学会认真看,而做 到经常向身边的人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的同学只有约19%。可见同学

们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程度较低,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仍然比较匮乏。 对于我校生态环境和文明建设的满意度方面。80%以上的学生 表示基本满意,这说明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也有少部分表示不满意,这说明学校在此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校还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乱扔垃圾、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破坏花草、水电浪费等。而约84%的学生认为绿色消费方式就是一种适度节制的消费,可见,当代大学生还没有做到绿色消费。而且学校没有对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水电浪费、乱扔垃圾等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奖惩措施,也没有进行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 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约90%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参与生态环保社团组织感触或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而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约92% 的学生认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措施是提高个人意识自觉维护,其余都认为需要靠一些奖惩措施。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说明同学们都能够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关键,另外,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高校更加应该做好校内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荆镇第三中学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为了了解大荆三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推进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展开,我们进行此次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5年3月,运用问卷的形式对大荆三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45份,回收问卷440份,其中有效问卷440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440。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60%,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30%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50%左右,50%以上认为环保与学生有关但只有10%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 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 (一)建设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对村居布局、项目选址、建设内容、建设时限等内容,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 二是群众主体。要紧紧依靠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切实增强群众主动创建的责任感。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发挥好政府的帮扶引导作用,提高村民创建的积极性,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村建设品牌。 三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产业优势、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 四是量力而行。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各村的经济基础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创建工作。 (二)建设要求。 坚持把生态文明和“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农村的各个建设领域,在广大农村中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人文,着力构建“产业带动、土地流转、金融支撑、协同共治、生态文明”

的农村改革发展体系,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富裕家园、美丽家园、幸福家园。 1、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走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路子,发展效益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集约利用资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让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将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富裕家园。主要工作要求: 农业生产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一村一品”,按照集约、优质、安全的产业方向发展,通过农村、农民、农业等组织的高效协同,土地的有序流转,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撑,引导民间资金加大农村农业的投入,重点发展村级农业合作组织和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清洁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作为支撑,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司+理事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好稻米种植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走生态文明发展路子,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中原兴则中华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是从根本上体现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标志,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粗放增长、科技相对落后、区域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经济基础、有力科技支撑及法制保障。 标签: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党中央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此外,十八屆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些措施为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然“中原兴则中华兴”,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区域以及重要经济增长板块,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是中国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为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中原经济区在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经济增长与生态承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使中原经济区在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中实现快速发展,中原经济区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加快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中原经济区生态基本状况 伴随着人类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区域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存在以下生态问题: 1.水资源失衡,污染普遍 中原经济区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同时由于人口密集,还面临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的问题。此外,其水资源时间及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较少,水旱灾害多发,使得区域内水资源的地表径流在年际年内变化都较大。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的水污染十分普遍。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重型工业,多年来造成了区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并且水污染方式慢慢地由经济发展初期单纯的工业污染转变为现在的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加之部分来自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废水污染的混合型污染,水环境持续恶化。 2.土地资源供给压力大,水土流失严重 中原经济区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土地资源面对着巨大的供给压力。一方面,中原经济区作为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及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目前可被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水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虽我国一直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到严重的破坏,特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一系列问题作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nation's long-term future pla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work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was still serious damage,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

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