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家岭解说词

杨家岭解说词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原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口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而因此得名杨家陵。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中共中央各机关陆续迁到这里,才改名为杨家岭。

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敌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7年,胡宗南侵占延安,这里的多数建筑被破坏。解放后陆续按原样修复,并在四周栽植了许多常青树木。

现在这里开放参观的有: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的旧居,还有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等。

下面我将带大家陆续参观。

中央大礼堂

这是中央大礼堂,由延安自然科学院杨振才同志设计,建成于1942年,是当时延安唯一没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礼堂。我们可以发现,它采用四个大石拱为主梁,避免了阻挡视线的两排柱子,反映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礼堂内部全部是按照“七大”会场原貌陈列的。那边是主席台,台前是当时中央书记处5位书记的座位,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标语是“七大”时的政治口号。墙上的V字型木架是英文VICTORY 即“胜利”的缩写,上面插着的24面党旗,象征着我们党从1921年到1945年所走过的胜利的24年。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代表中央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还通过了新的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这次会议,使我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这里还举行过其他一些大型活动。1946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在这里为朱德总司令举行了60寿辰的庆祝活动。著名歌剧《白毛女》的首演也在这里举行。

中央办公厅楼

这是中央办公厅楼,建立于1941年。因为造型看起来很像飞机,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飞机楼”。

西厅是餐厅。东厅是作战研究室。第二层是办公室。第三层是会议室。中央政治局常在这里召开会议。著名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里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通过的。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这里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这幅照片就是当年参加座谈会的全体同志的合影。这次座谈会分三次召开。第一次在5月2日下午,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引言部分。第二次在5月8日,毛泽东、朱德等到会听取大家发言,座谈会开得非常热烈。第三次在5月23日下午,当时毛泽东准备做结论,在讲话前问大家是不是还有话要讲。有人站起来要求发言,于是又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讨论。发言结束后,毛泽东和与会人员在院中合影,留下了门口展出的那张照片。之后,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结论部分。

“讲话”阐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和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根本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进一步推动了延安文艺界和全党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锻炼和改造,创造了许多好作品。这幅照片就是当时工农兵秧歌队活跃在延安街头的情景。

还有大家熟悉的歌曲《东方红》,就是在文艺座谈会后,农民歌手李有源根据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编唱的。

周恩来同志旧居

1943年7月周恩来和邓颖超由重庆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有力的推动了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

这里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右起第一孔窑洞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工作人员住室。周恩来同志生活非常简朴,并且严于律己,始终享受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待遇。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住室几乎没有什么陈设,显现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情怀。这张照片摄于1939年,当年周恩来在延河边骑马时,不慎摔倒,右臂严重骨折,后在苏联医治痊愈,但因损伤过重,留下了终身残疾。这是周恩来从苏联回来后,利用工作间隙锻炼手臂。

1944年11月初,周恩来同志迁往枣园居住。

朱德同志旧居

1940年3月,朱德指挥太行山区军民,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5月经洛阳、西安回到延安。

这是朱德同志的旧居。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朱德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

朱德回到延安时,正是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时候。他在处理军务的同时,还对边区经济建设进行了周密的调研,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家所熟知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就是朱德根据中央“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指示,领导边区留守部队实行屯田政策的成果。

1941年3月,朱德迁往王家坪。

毛泽东同志旧居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毛泽东由凤凰山麓迁到这里。中间这孔是办公室,室内有一防空洞。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毛泽东在这里从事了巨大的理论工作,著有《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其中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40篇。

这是毛泽东的办公桌。它还有一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时杨家岭有位老小伙子杨志孝,30多岁还娶不起媳妇。毛主席就把十几元的稿费给了他。新年前夕,杨志孝准备娶亲时,新娘子却因没有花轿不肯过门。毛主席知道后,就让身边同志把这张办公桌搬出来作成了一顶花轿,新娘子高高兴兴过了门,两口子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这是防空洞,和朱德的窑洞相通。大家知道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尤其是这个防空洞到夏天,里面透出来阴冷的风。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比喻成从窑洞里吹出来的一股阴风,这大概是他在这里亲身体悟的缘故。

毛泽东处处以身作则,和同志们同甘共苦,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常带着补丁的粗布衣。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1942年,毛泽东穿着补丁裤给干部作报告。

这张照片是1939年延安电影团拍摄的党第一部电影《延安与八路军》时留下来的。

1943年初,毛泽东迁往枣园。

刘少奇同志旧居

1942初,党中央调刘少奇回延安工作。刘少奇11月底回到延安后,就是居住在这里。左边是寝室,右边是办公室。

当时边区经济困难。刘少奇患有胃病,但在生活上从不提特殊要求,和大家一样吃粗米淡饭。

刘少奇非常爱动脑筋,常在屋里、院里踱来踱去,认真思考问题。

1944年10月,刘少奇迁往枣园,参加书记处的工作。

毛泽东和斯特朗谈话的地方

这是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地方。

1946年8月,全面内战已经爆发,这场战争成为世界的焦点。斯特朗此时来拜访毛泽东。

谈话一开始,毛泽东向客人询问了美国各方面的情况。接着毛泽东逐一回答了斯特朗提出的问题。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他用石桌上的茶壶、茶杯等做了形象的比喻,做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腐朽本质。谈话结束后,已是深夜。毛泽东用马灯把客人送到卡车旁。后来斯特朗称毛泽东的论断是“一个现时代的伟大真理”。

毛泽东种过的地

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经常带头参加劳动。同志们劝他不要劳动,他笑着说:“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嘛!大生产运动是党中央的号召,我应当和同志们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生产劳动。”下边河渠旁那块地,就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工作人员一起开垦出来的。

杨家岭革命旧址内容介绍完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再见。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毛主席在这里为张思德烈士开了追悼会的

杨家岭

寻常村落土沟梁,烽火年华龙虎藏。

帷幄运筹驱恶寇,纵横捭阖退顽帮。

礼堂有义布陈迹,窑洞无言卧夕阳。

领袖挥师从此去,独留肖像饰泥墙。

延水桥上望宝塔山

当年众志汇成城,义士奔来共抗争。

晚照依然耀塔影,河边不再战歌声

编辑本段风味小吃

种类

1、油糕: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2、凉粉:由纯天然植物绿豆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

3、煎饼: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

4、荞面????: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

杨家岭革命圣地(19张)

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有减脂降压的功效。

5、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肺等烩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6、果馅: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特点是酥香甘甜。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

7、抿节: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形似,很短,只有寸长。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8、油馍馍: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9、洋芋擦擦: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儿,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上锅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酥绵可口,久吃不厌。

10、密汁南瓜:用陕北优质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两半,再顺天然瓜沟切为若干小瓣,拼复完整,入锅蒸熟后,浇以糖汁。口感绵软,香甜怡人。南瓜富含维生素A、C、钴、锌等营养元素,对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11、钱钱饭:粗粮精制的钱钱饭。黑豆经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

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据说貂(婵就)是常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陕西小吃乡土味浓

陕西不仅风景名胜多,特色小吃也多,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以下几种:黄桂柿子饼是一种用柿子和面制成的风味食品。西安黄桂柿子饼是用临漳县产“水晶柿子”为原料,这种柿子的特点是:果皮、果肉橙红色或鲜红色,果实小,果粉多,无核,肉质细致,多汁,柿面粘甜,黄桂芳香。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上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成为秋冬季时节的风味小吃。

灌汤包子灌汤包子有1000多年的历史,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它以精粉烫面制皮坯,选用肋条肉为馅心,用鲜骨髓汤打馅,配以十多种上等调料佐味。灌汤包子是清真风味小吃,以西安北院的“贾三”名气最大,有牛肉汤包、羊肉汤包、鸡味汤包、三鲜汤包几种,鲜香肉嫩、皮薄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陕西小吃:圪坨

圪坨,陕北语,关中称麻食、猴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圪坨煮出,干盛半碗,浇羊肉汤,乃羊腥圪坨。

吃圪坨离不开羊肉汤,民歌就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

圪坨是一种富饭,羊肉汤里有什么好东西皆可放,如黄花、木耳、豆腐、栗子。

此物有一秉性:愈剩愈热愈香。但食之过甚则伤胃,切记。

陕西小吃:粉鱼

名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法,秦人有戏谑者夸口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叹为观止。

秦人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

漏勺先为葫芦瓢作,火筷烙漏眼;后为瓦制;现多为铝制品。

漏雨可凉吃,滑、软,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易饱,亦易饥。暑天有愣小子坐下吃两碗,打嘈松裤带,吸一支烟,站起来又能吃两碗,遂暑热尽去,液下津津生风。

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粉鱼炒,加糖色、调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钟后,色黄香喷即成。卖主见妇人牵小孩路过,大声吆喝,小孩便受诱不走,妇人多边喂小孩,边斥责小孩嘴馋,却总要喂小孩两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

陕西小吃:羊肉泡

骨,羊骨,全羊骨,置清水锅里大火炖煮,两时后起浮沫,撇之遗净。放旧调料袋提味,下肉块,换新调料袋加味。以肉板压实加盖。后,武火烧溢,嘭嘭作响,再后,文火炖之,人可熄灯入睡。一觉醒来,满屋醇香,起看肉烂汤浓,其色如奶。此羊肉制法。

十分之九面粉,十分之一酵面。掺和,搅匀,揉到。做馍胚二两一个,若[左食右乇][左食右乇]状,[左食右乇]边起棱。下鏊烘烤,可悠悠温酒,酒未热,则开鏊,取之平放手心,在上骚骚,手心则感应发痒,此馍饼制法。

食客,出钱并非饭来张口,净手掰馍,碎如蜂[左月右上夭下韭]。一是体验手工艺之趣,二是会朋友谈艺文叙家常拉生意,馍掰如何,大、小、粗、细,足可见食者性情;烹饪师按其馍形,分口汤、干泡、水围城、单走诸法烹制,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碗。烹饪十年,身在操作室,便知每一进餐人音容相貌,妙绝比柳庄麻衣相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安五味巷有一翁,高寿七十。二十年前起,每日来餐一次,馍掰碎后等候烹饪,又买三馍掰碎,食过一碗,将掰碎的馍带回。明日,将碎馍烹饪,又买新馍掰。如此反复,不曾中断。临终,死于掰馍时,家人将碎馍放头侧入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