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资源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资源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资源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资源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离子液体的应用前景

离子液体的应用前景 离子液体是指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如高温下的KCI,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有机离子液体等,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但倾向于简称离子液体。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库仑力,其大小与阴阳离子的电荷数量及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大,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小,这种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就越低。某些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体积很大,结构松散,导致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较低,以至于熔点接近室温。 离子液体的优点 一、离子液体无味、不燃,其蒸汽压极低,因此可用在高真空体系中,同时可减少因挥发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离子液体对有机和无机物都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可使反应在均相条件下进行,同时可减少设备体积; 三、可操作温度范围宽(-40~30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与其它物质分离,可以循环利用; 四、表现出Lewis、Franklin酸的酸性,且酸强度可调。 上述优点对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如聚合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离子溶液都是良好的溶剂。 离子液体的应用前景 迄今为止,室温离子液体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2000年召开了有关离子液体的专家会议;欧盟委员会有一个有关离子液体的3年计划;日本、韩国也有相关研究的相继报道。在我国,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部生态绿色化学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大学绿色催化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离子液体研究中心等机构也开展专门的研究。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制备了多种咪唑类离子液体润滑剂。 世界领先的离子液体开发者—德国SolventInnovation公司即将推出数以吨计的商品。SolventInnovation公司也正在开发一系列的离子液体,以取代对环境极有害的溶剂。其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doc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

一、基本情况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物质燃烧释放出来的一种气体,既是环境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潜在的碳资源。鉴于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潜在威胁,全球多数国家已经加入到了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行列当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成为当下的热点。 二、二氧化碳作为资源的应用分类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门的课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1、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是:12h2o+6co2+光c6h12o6+6o2+6h2o。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2、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料,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原料在双金属配位pbm型(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到较高的程度时,与环氧化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ppc),经过后处理,就得到二氧化碳树脂材料。在聚合中加入其它反应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氧化碳树脂。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柔性的分子链,容易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整其性能;较易在热、催化剂、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摘要】二氧化碳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副产物,直接排放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形成温室效应。目前,全球回收的二氧化碳约40%用于生产化学品、35%用于油田三次采油、10%用于制冷、5%用于碳酸饮料、10%用于机械保护焊接、金属铸造加工、农业施肥等领域,但全球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学品总的利用量不到2亿吨。为了解决能源紧张、消除污染,大力开发二氧化碳资源的化学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 【前言】胡锦涛同志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2007年2月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人类活动要为全球暖化现象负90%的责任,全球暖化现象主要归因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2]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绿色植被减少,越来越多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目前二氧化碳在食品、化学合成、机械、农业、商业、运输、石油开采、国防、消防等众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研究正成为当前各国所需要迫切解决的热点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其消耗速度也在不断增长。其中,化石能源作为人来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近年来的全球消耗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化石资源所提供的能量在驱使着人类历史的巨轮缓缓前进。然而,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也对环境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其中CO2的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公众、企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关注,2009年12 月7 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最终在以中美两方为代表的两大阵营的激烈碰撞中草草收场,仅仅形成了一个无实质性无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一结果一方面充分显示了目前减少CO2 排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反映出了“减排”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热点,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达到国际关系高度的复杂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强制性的减排指标。然而,如果继续使用现有落后的技术,CO2排放问题势必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也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提出了量化的减排指标,加速淘汰落后产品。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所提到的:“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3]由此可见,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对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发展新型高效的减排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需要迫切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之一。 当前,减排的主要路线首先是从源头上减排,即通过调整产业、经济、能源结构,鼓励低排放、低能耗企业的建设,对高能耗的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新能源;增强公民意识,改变生活方式等:其次,对迫不得已排放的CO2通过回收分离、捕获贮存、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减少或消除其排放[4]。其捕获分离C02技术如下:1.吸收法 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物理吸收是指利用那些对CO2具有较大溶解度的有机溶剂做吸收剂,通过对CO2的加压让其溶解到该溶剂内,再通过减压让CO2释放出来,通过这样的交替方式完成CO2的捕获分离。 2.吸附法[5]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王洋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 王洋32420132204724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叫做温室效应,目前,人类在能源系统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并直接排放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同其他环境问题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空间大且作用时间长,因此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10-4(体积分数,下同)上升到目前的3.56×10-4。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预计到202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达到6.60×10-4。一方面,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废为宝,实现其分离回收与综合利用是摆在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二氧化碳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碳资源,可转化为巨大的可再生资源。 现阶段,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且其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二氧化碳的处理技术一般分可为从大气中分离固定和从燃放气中分离回收两大类。现阶段,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生物法,而从燃放气中分离回收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 1.1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二氧化碳 如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浓度,设法将其从大气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固定,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大气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陆地、海洋生态环境中的植物、自养微生物等的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来实现分离和固定。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和自养微生物。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上。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在植物不能生长的特殊环境中,自养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优势便发挥出来了,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是一支决不能忽视的力量。二氧化碳是不活泼分子,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是燃烧过程的最终产物。高效固定二氧化碳的微生物(生物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向有机碳的转化,微生物在固定二氧化碳的同时,可获得许多高营养、高附加值的产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在环境、资源及能源等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海洋对吸收二氧化碳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日本有关学者已筛选出能在很高的二氧化碳含量下繁殖的海藻,并计划在其太平洋海岸进行大面积人工繁殖试验,旨在吸收该地区工业化后排放的二氧化碳。美国还利用盐碱地里的盐生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在墨西哥进行试植。 1.2从燃放气中分离处理二氧化碳 1.2.1物理法 物理法分离处理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变压(变温)吸附法、海洋深层储存法和陆地蓄水层(或废油、气井)储存法等。 1)物理吸收法:通过交替改变二氧化碳与吸收剂(有机溶剂)之间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析,从而达到分离处理二氧化碳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因而所需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少。一般讲来,有机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随着压力增加和温度下降而增大,反之则减小。 物理吸收法其关键在于确定优良的吸收剂。对吸收剂的要求是: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大、选择性好、沸点高、无腐蚀、无毒性、化 学性能稳定。常见吸收剂有丙烯酸酯、N-甲基-2-D吡咯烷酮、甲醇、乙醇、聚乙二醇及噻吩烷等高沸点有机溶剂,以减少溶液损耗和蒸气外泄。 2)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一些聚合材料,如醋酸纤维和聚酰亚胺等制成的薄膜对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渗透率这一特性来分离气体,其中包括分离膜和吸收膜两种类型。其推动力是膜两边的压差。工业上用于二氧化碳分离的膜材质主要有醋酸纤维、乙基纤维素、巨苯醚及聚

离子液体概述及其应用要点

离子液体概述及其应用 前言:离子液体是仅由阴阳两种离子组成的有机液体,也称之为低温下的熔盐。离子液体具有低蒸汽压,良好的离子导电导热性,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广和可设计性等优点。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其他液体无法比拟的性质,给大部分传统化工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绿色化学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离子液体的基础知识,而后着重讨论了离子液体在催化及有机合成领域,摩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主题: 一 离子液体概述 1.1离子液体的发展及性质 20世纪时“离子液体”(IL )仅仅是表示熔融盐或溶盐的一个术语,比如高温盐。现在,术语IL 大部分广泛的用在表示在液态或接近室温条件下存在的熔盐。早在1914年,Walden [1]合成出乙基硝酸铵,熔点为12℃,但当时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关注。20世纪40年代,Hurley 等人报道了第一个氯铝酸盐离子液体系AlCl3-[EPy]Br 。此后对这一氯铝酸盐离子液体系进行了不断的扩充,包括各种基团修饰,如N-烷基吡啶,1,3-二烷基咪唑等,另外研究了此类离子液体系在电化学,有机合成以及催化领域的应用并有很好的效果[2]。但是由于此类离子液体共同的缺点就是遇水反应生成腐蚀性的HCl ,对水和空气敏感,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应用。所以直到1992年,Wilkes [3]领导的小组合成了一系列由咪唑阳离子与-4BF ,-6PF 阴离子构成的对水和空气

都很稳定的离子液体。此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研究离子液体的热潮。这是由于ILs 存在很多优异而特殊的性质。(1)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广,300℃;(2)蒸汽压低,不易挥发;(3)对有机物,无机物都有很好的溶解性,是许多化学反应能够在均相中完成;(4)密度大,与许多溶剂不溶,当用另一溶剂萃取产物时,通过重力作用,可实现溶剂与产物的分离;(5)较大的可调控性;(6)作为电解质具有较大的电化学窗口,良好的导电性,热稳定性。这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产生许多新应用,同时也会提高现有的科技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合成并报道了大量的ILs ,图1显示了典型的阳离子结构,阴离子结构和侧基链[4]。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组成从而实现ILs 物理化学性质的设计。比如说咪唑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和-4BF 或-4AlCl 组合,生成的离子液体是亲水性的,而同样的阳离子和 -6PF 或-2NTf 产生的是强憎水性的离子液体。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咪唑阳离子和吡啶阳离子与含氟阴离子构成的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综述)

离子液体的现状、应用及其前景 姓名:丁文章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号:6140206024摘要:离子液体因为具有如蒸汽压低,电化学窗口宽,物质溶解性好,稳定诸多优点而被极多的化学工作者关注.本文就离子液里的研究进展.离子液体的类型及应用,离子液体的毒性等几个方面做出详细的阐述,并对离子液体的前景做出了初步的预测. 关键词: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的类型;应用;毒性; Abstract:Ionic liquid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wide electrochemical window, steam down material good solubility ,This paper is about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ionic liquid, the types and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and the toxicity of ionic liquid, and made a preliminary forecast to the prospect of the ionic liquid. Keyword:Ionic liquid;the types of Ionic liquid;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toxicity of ionic liquid; 1引言 离子液体[1]是指全部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液体,如高温下的KCI,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Walden报道了(EtNH2)+HNO3-的合成(熔点12℃) .这种物质由浓硝酸和乙胺反应制得,但是,由于其在空气中很不稳定而极易发生爆炸,它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最早的离子液体.1951年F.H.Hurley和T.P. Wiler首次合成了在环境温度下是液体状态的离子液体.他们选择的阳离子是N-乙基吡啶,合成出的离子液体是溴化正乙基吡啶和氯化铝的混合物(氯化铝和溴化乙基吡啶摩尔比为1:2) .但这种离子液体的液体温度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狭窄的,而且,氯化铝离子液体遇水会放出氯化氢,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直到1976年,美国Colorado州立大学的Robert利用AICl3/[N-EtPy]Cl作电解液,进行有机电化学研究时,发现这种室温离子液体是很好的电解液,能和有机物混溶,不含质子,电化学窗口较宽.1992年Wilkes以1-甲基-3-乙基咪唑为阳离子合成出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在摩尔分数为50%的AICl3存在下,其熔点达到了8℃.在这以后,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才真正得到广泛的开展.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如下特点[2]:(1) 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宽,从低于或接近室温到300℃, 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2)无色、无臭, 不挥发, 几乎没有蒸气压.(3) 蒸汽压低,不易挥发,消除了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环境污染问题;(4) 对大量的无机和有机物质都表现出良好的溶解能力, 且具有溶剂和催化剂的双重功能,可作为许多化学反应溶剂或催化活性载体;(5) 具有较大的极性可调控性, 粘度低, 密度大, 可以形成二相或多相体系, 适合作分离溶剂或构成反应

离子液体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清洁、低耗、高效的化学化工反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需要在溶剂中进行,而有机溶剂的用量大、挥发性强是造成化学化工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反应控制的介质和溶剂是目前化学化工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之一.室温离子液体适应这种需要,正在快速为是继超临界CO2之后的新一代绿色溶剂。 一离子液体及其特点 离子液体[1]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呈液态的离子型化合物,也称为低温熔融盐.常见的阳离子有季铵、季、咪唑盐和吡作为离子化合物,离子液体熔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结构的不对称性使离子难以规则紧密地堆积,难以形成晶体或固体. 与传统的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以下3个显著的特性: 1 在室温下,离子液体蒸汽压几乎为零,并且不燃烧、不爆炸、毒性低,溶解性能强,可以较好地溶解多数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配合物.多数离子液体在300e仍能保持液态,因而离子液体液态温度范围大,既可室温使用,也可以高温使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不仅不会造成溶剂损耗和环境污染,而且使用温度范围大,适用范围广.

2) 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比传统溶剂大得多,多数为4V左右,而水在酸性条件下为1.3V,在碱性条件下只有0.4V.因此使离子液体在电化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3) 离子液体具有可调节的酸碱性,作为反应介质使用极为方便.例如,将Lewis酸AlCl3加入到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中,当AlCl3的摩尔分数x<0.5时,体系呈碱性;当x=0.5时,呈体系呈中性;当x>0.5时,体系表现强酸性[4].同时,还发现离子液体存在/潜酸性0和/超酸性0.例如,把弱碱吡咯或N,N)二甲基苯胺加到中性的离子液体1-丁基 -甲基咪唑四氯铝酸盐中,体系表现出很强的潜酸性[5],如果把无机酸溶于上述离子液体中可观察到超强酸性[6]. 二离子液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由于离子液体所具有的独特性能,目前它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 .1 用作反应溶剂 2.1.1 氢化反应离子液体作为氢化反应的溶剂已有大量的报道[7~9],对于氢化反应,用离子液体替代普通溶剂的优点是:反应速率提高数倍,离子液体和催化剂的混合液可以重复利用.研究表明,离子液体在氢化反应中发挥了溶剂和催化剂的双重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作为资源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空气中含有约%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 门的课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 如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一、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12H2O + 6CO2 + 光→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二、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料,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原料在双金属配位PBM型(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到较高的程度时,与环氧化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PPC),经过后处理,就得到二氧化碳树脂材料。在聚合中加入其它反应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氧化碳树脂。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柔性的分子链,容易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整其性能;较易在热、催化剂、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对氧和其它气体有很低的透过性。以二氧化碳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属于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技术领域重

离子液体的发展与应用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停止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使污染消除在生产的源头,并使整个合成过程和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科之一,是一门具有明确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型交叉学科。由于绿色化学化工所追求的目标是淘汰有毒原材料,探求新的合成路线,采用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并实行“原材料筛选-产品生成-产品使用循环再利用”全过程控制;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产品,而且能同时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绿色化学与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这个绿色浪潮将使环境变得经济性,而不再仅是使经济性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美国科学家、绿色化学的倡导者阿纳斯塔斯(Anastas P.T.)和韦纳(Waner J.C.)提出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在许多论述中被多次引用,其内容:(1)防止废物的生成比在其生成后处理更好;(2)设计的合成方法应使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量地进入产品之中;(3)设计合成方法时,只要可能,不论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均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4)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的同时,尽量无毒或毒性很小;(5)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溶剂、分离试剂等助剂,如不可避免,也要选用无毒无害的助剂;(6)合成方法必须考虑反应过程中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应设法降低能耗,最好采用在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方法;(7)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8)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不产生衍生物;(9)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使用化学计量助剂更优越;(10)化工产品要设计成在终结其使用功能后,不会永存于环境中,要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物质;(11)进一步发展分析方法,对危险物质在生成前实行在线监测和控制;(12)一个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或物质的形态,应考虑尽量减小实验事故的潜在危险,如气体释放,爆炸和着火等[1]。 绿色化学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笔者主要通过对离子液体的讨论来对绿色化学的进展进行综述。 1离子液体的发展 离子液体是由特定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或近于室温下呈液态的物质,其主要的特点是:几乎没有蒸气压,不挥发,无色,无嗅;具有较大的稳定温度范围,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通过阴阳离子的设计可调节其对无机物、水、有机物及聚合物的溶解性,且其酸度可调至超强酸。离子液体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可设计性,使得其作为新型的反应介质正在成为研究热点[2~3]。与传统溶剂相比,用离子液体作有机化学反应的介质,可获得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快的反应速率,同时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特点[4~6]。多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如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均可在离子液体介质中进行,避免了其它有毒溶剂及催化剂的使用。反应中离子液体可循环使用,且效率无明显下降。因此,离子液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007年发表和待发表的各研究小组以总结自己离子液体工作为主的评述就有10余篇[7~18],说明大家都在思考离子液体的明天。 1.1离子液体改变了载体模板的概念 以离子液体为“载体”实现多相催化剂的液相化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热点之一就是担载金属催化剂向可溶性纳米粒子催化剂方向的发展。此前很多 离子液体的发展与应用 李长途 (吉林石化公司海特化工厂吉林132000)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0404知识分享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人类正在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以及国家间合作,从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等层面探寻长期有效地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解决途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自身扔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艰巨情况下仍然对世界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这将会给中国的能源结构产生深渊的影响,也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二、CCUS技术与CCS技术对比 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潜在的技术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在地质构造种,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田、不可开采的煤田以及深盐沼池构造),海洋封存(直接释放到海洋水体中或海底)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CCS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发展,CCS技术建立在高能耗和高成本的基础上,该技术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是不可取的,中国当前应当更加重视拓展二氧化碳资源性利用技术的研发。 三、二氧化碳主要捕集方法 目前主流的碳捕集工艺按操作时间可分为3类———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燃烧中捕集)。三者个有优势,却又各有技术难题尚待解决,目前呈并行发展之势。 燃烧前捕集技术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为基础,先将煤炭气化呈清洁气体能源,从而把二氧化碳在燃烧前就分离出来,捕进入燃烧过程。而且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压力会因此提高,分离起来较为方便,是目前运行成本最低廉的捕集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电厂无法用这项技术,而是需要重新建造专门的OGCC电站,其建造成本是现有传统发电厂的2倍以上。 燃烧后捕集可以直接应用于传统电厂,这一技术路线对传统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投入相对较少。这项技术分支较多,可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化学链分离法等等。其中,化学吸收法被认为市场前景最好,受厂商重视程度也最高,但设备

离子液体的功能化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 2006, 36 (3): 181~196 181 离子液体的功能化及其应用 李雪辉① 赵东滨 ②③* 费兆福② * 王乐夫① (①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②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EPFL, CH-1015 Lausanne, Switzerland; ③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1)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开发以及在多领域内的应用, 其中包括“双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和制备. 离子液体—— 以绿色介质出现的新材料, 其应用研究的潮流和趋势, 随着功能化研究的发展, 将超越绿色化学的领域, 为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开拓出更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功能化离子液体 双功能化离子液体 反应介质 不对称合成 纳米材料 多孔材料 润滑剂 烟道气脱硫 油品脱硫 收稿日期: 2005-07-27; 接受日期: 2005-11-27 *联系人, E-mail: dongbin.zhao@epfl.ch , zhaofu.fei@epfl.ch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绿色化学, 是从源头清除污染的一项措施, 它为人类解决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1]. 目前在化学工业中大量使用的有毒、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由始至终都违背着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寻找有机溶剂的替代品时, 人们发现离子液体具有高热稳定性、可忽略的蒸气压、宽的液态温度区间、可调控的对极性及非极性物质的良好溶解性[2], 它能够替代传统有机溶剂介质进行化学反应(特别是催化反应), 从而实现反应过程的绿色化, 因此离子液体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3~14]. 咪唑类离子液体与过渡金属催化剂形成卡宾配合物[15,16], 以及离子液体稳定纳米粒子的实验证据[17], 为解释离子液体体现出和传统溶剂不同的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离子液 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可为这些理论探讨提供基础数据, 目前已经成为离子液体研究领域的另一热点[18]. 现今越来越多的离子液体被商业化, 不断有新型离子液体诞生, 并在催化科学、材料科学、分离技术等领域里得到应用[19]. 按统计学推测, 根据阴阳离子的不同组合, 离子液体的种类可达到1018, 而目前有机溶剂却只有300~400种, 离子液体家族成员如此庞大的数量, 暗示着其开发应用的广阔前景. 以往大部分的离子液体研究集中在以咪唑为阳离子骨架, 带有饱和烷烃的离子液体上. 然而, 由于离子液体的诸多性质, 如熔点、黏度、密度以及溶解能力都能通过改变离子液体的结构而得到调整; 因此,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做法来优化特定的反应. 寇元率先提出将离子液体功能化的思路: 将功能团引入到离子液体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上, 这些功能团赋予了离子液体专一的特性而与溶解于其中的溶

离子液体应用及其发展

离子液体应用及其发展 罗树琴生化系化学教育2001541 摘要:离子液体也称为室温离子液体或低温盐,通常是指熔点低 于100℃的有机盐。由于完全有例子组成,离子液体有许多不同于常规有机溶剂的性质。离子液体在各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离子液体的制备和研究正在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前景也是相当广阔的。 关键字:离子液体应用发展及前景 离子液体也称为试问离子液体或低温盐,通常是指熔点低于100℃的有机盐。由于完全有例子组成,离子液体有许多不同于常规有机溶剂的性质。如熔点低,不挥发,液程范围宽,热稳定性好。溶解能力强,性质可调,不易燃,电化学窗口宽等。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水,超临界流体等相比,起黏度低,比热容大,有的对水对空气均稳定,故易于处理,制造较为容易,不太昂贵。是理想的绿色高效溶剂,研究其性质极其应用成了一项热门课题, 1.离子液体的性质 离子液体大多呈无色,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但样离子较大,且是有机物。离子液体 1有酸碱性(主要由阳离子决定,可通过调节阳离子来改变其酸碱性), 2亲水性:含C越多亲水性越弱 3热稳定性:较高的稳定性与杂原子氢键,阴阳离子组成相关,其蒸汽压低(可忽略不计),不易挥发,可去取代有机溶剂。 4熔点低:熔点与阴阳离子组成有关,是随阳离子对称性增大而增大的 5溶解性好:可溶解有机物,无机物,聚合物等 6密度:和阴阳离子组成有关,阳离子增多密度变大 7生物降解性:其一降解,相当环保,是绿色的环保剂 8电化学窗口:其可产生5-7V的高电压, 2.离子液体的合成制备 2.1 常规合成法 2.1.1一步法:采用叔胺与卤代烃或脂类物质发生加成反应,或利用叔胺的碱性和酸性发生中和反应而一步生成目标离子液体的方法 2.1.2两步法:两步法的第一步是通过叔胺和卤代烃反应制备出

二氧化碳的控制流程工艺及发展现状

二氧化碳的控制流程、工艺及发展现状 姓名: 学院: 学号: 摘要:近年来,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持续飙升,引起了海洋酸化、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二氧化碳这一无毒气体的治理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工艺,治理,发展 正文:众所周知,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可以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会逐渐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所以,二氧化碳的治理迫在眉睫。 一方面,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变废为宝, 实现其分离回收与综合利用是摆在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 二氧化碳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碳资源, 可转化为巨大的可再生资源。现阶段,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且其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二氧化碳的处理技术一般分可为从大气中分离固定和从燃放气中分离回收两大类。现阶段, 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生物法, 而从燃放气中分离回收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 大气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陆地、海洋生态环境中的植物、自养微生物等的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来实现分离和固定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和自养微生物。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上。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尤其是在植物不能生长的特殊环境中,自养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优势便发挥出来了, 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是一支决不能忽视的力量[ 从燃放气中分离处理二氧化碳分为物理化学多种方法。物理法分离处理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变压(变温)吸附法、海洋深层储存法和陆地蓄水层(或废油、气井)储存等。化学法分离处理二氧化碳主要包括化学吸收法及碳氢化合物转化法等。物理-化学法主要有二氧化碳分解法。该法是借助高能射线或电子射线等放射线, 对排出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燃放气进行辐射, 使其中的二氧化碳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 一氧化碳在经过高能辐射, 转而生成C3O2 和O2 , 其反应方程式为:一次辐射:CO2 →CO +1 2O2 ;二次辐射:3CO →C3O2+1 2O2 和3CO2 →C3O2 +2O2 。 2009年12月7-18日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会议的就针对二氧化碳带来的一系列气候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解决二氧化碳问题应该是全球共同的任务,解决的方案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不可否认,这将是解决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一种有效方案。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仍然依靠植物,而当前人类的排放来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界自身的循环能力,从而导致了环境中二氧化碳的过载。因而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决二氧化碳过量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在短期内还将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017-17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基本情况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 成其化学式为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 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 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 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物质燃烧释放出来的 一种气体,既是环境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潜在的 碳资源。鉴于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潜在威胁,全球多 数国家已经加入到了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 二氧化碳)的行列当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成为当下 的热点。 二、二氧化碳作为资源的应用分类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门的课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1、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是:12h2o+6co2+光→c6h12o6+6o2+6h2o。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2、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料,以二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知识分享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 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盐,也称为低温熔融盐。可制成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双电层器和电池的电解质。如高温下的KCI, 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有机离子液体等,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但倾向于简称离子液体。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库仑力,其大小与阴阳离子的电荷数量及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大,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小,这种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就越低。某些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体积很大,结构松散,导致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较低,以至于熔点接近室温。 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改变阳离子、阴离子的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合成出不同的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的合成大体上有两种基本方法:直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是指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胺化反应等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直接法难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必须使用两步合成法。两步法制备离子液体的应用很多。常用的四氟硼酸盐和六氟磷酸盐类离子液体的制备通常采用两步法。首先,通过季胺化反应制备出含目标阳离子的卤盐;然后用目标阴离子置换出卤素离子或加入Lewis酸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在第二步反应中,使用金属盐MY(常用的是AgY),HY或NH4Y时,产生Ag盐沉淀或胺盐、HX气体容易被除去,加入强质子酸HY,反应要求在低温搅拌条件下进行,然后多次水洗至中性,用有机溶剂提取离子液体,最后真空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纯净的离子液体。 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的绿色介质,引起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离子液体的特点也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所熟知。不挥发、不可燃、导电性强、室温下离子液体的粘度很大(通常比传统的有机溶剂高1~3个数量级,离子液体内部的范德华力与氢键的相互作用决定其粘度。)、热容大、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 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盐,也称为低温熔融盐。可制成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双电层器和电池的电解质。如高温下的KCI, 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有机离子液体等,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但倾向于简称离子液体。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库仑力,其大小与阴阳离子的电荷数量及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大,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小,这种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就越低。某些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体积很大,结构松散,导致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较低,以至于熔点接近室温。 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改变阳离子、阴离子的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合成出不同的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的合成大体上有两种基本方法:直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是指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胺化反应等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直接法难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必须使用两步合成法。两步法制备离子液体的应用很多。常用的四氟硼酸盐和六氟磷酸盐类离子液体的制备通常采用两步法。首先,通过季胺化反应制备出含目标阳离子的卤盐;然后用目标阴离子置换出卤素离子或加入Lewis酸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在第二步反应中,使用金属盐MY(常用的是AgY),HY或NH4Y时,产生Ag盐沉淀或胺盐、HX气体容易被除去,加入强质子酸HY,反应要求在低温搅拌条件下进行,然后多次水洗至中性,用有机溶剂提取离子液体,最后真空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纯净的离子液体。 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的绿色介质,引起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离子液体的特点也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所熟知。不挥发、不可燃、导电性强、室温下离子液体的粘度很大(通常比传统的有机溶剂高1~3个数量级,离子液体内部的范德华力与氢键的相互作用决定其粘度。)、热容大、蒸汽压小、性质稳定,对许多无机盐和有机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在与传统有机溶剂和电解质相比时,离子液体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1)液

离子液体概述及其应用

离子液体概述及其应用前言:离子液体是仅由阴阳两种离子组成的有机液体,也称之为低温下的熔盐。离子液体具有低蒸汽压,良好的离子导电导热性,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广和可设计性等优点。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其他液体无法比拟的性质,给大部分传统化工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绿色化学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离子液体的基础知识,而后着重讨论了离子液体在催化及有机合成领域,摩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主题: 一离子液体概述 1.1离子液体的发展及性质 20世纪时“离子液体”(IL)仅仅是表示熔融盐或溶盐的一个术语,比如高温盐。现在,术语IL大部分广泛的用在表示在液态或接近室温条件下存在的熔盐。早在1914年,Walden[1]合成出乙基硝酸铵,熔点为12℃,但当时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关注。20世纪40年代,Hurley等人报道了第一个氯铝酸盐离子液体系AlCl3-[EPy]Br。此后对这一氯铝酸盐离子液体系进行了不断的扩充,包括各种基团修饰,如N-烷基吡啶,1,3-二烷基咪唑等,另外研究了此类离子液体系在电化学,有机合成以及催化领域的应用并有很好的效果[2]。但是由于此类离子液体共同的缺点就是遇水反应生成腐蚀性的HCl,对水和空气敏感,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应用。所以直到1992年,Wilkes[3]领导的小组合成了一系列由咪唑阳离子与 BF, 4

-6PF 阴离子构成的对水和空气都很稳定的离子液体。此后在全世界范 围内形成了研究离子液体的热潮。这是由于ILs 存在很多优异而特殊的性质。(1)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广,300℃;(2)蒸汽压低,不易挥发;(3)对有机物,无机物都有很好的溶解性,是许多化学反应能够在均相中完成;(4)密度大,与许多溶剂不溶,当用另一溶剂萃取产物时,通过重力作用,可实现溶剂与产物的分离;(5)较大的可调控性;(6)作为电解质具有较大的电化学窗口,良好的导电性,热稳定性。这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产生许多新应用,同时也会提高现有的科技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合成并报道了大量的ILs ,图1显示了典型的阳离子结构,阴离子结构和侧基链[4]。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组成从而实现ILs 物理化学性质的设计。比如说咪唑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和-4BF 或-4AlCl 组合,生成的离子液 体是亲水性的,而同样的阳离子和-6PF 或-2NTf 产生的是强憎水性的离 子液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咪唑阳离子和吡啶阳离子与含氟阴离子构成的离子液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