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中石兽》-译文

《河中石兽》-译文

《河中石兽》-译文
《河中石兽》-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一位在寺庙里讲学的学者,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那是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水)越冲(坑)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这样来看,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

吗?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a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a)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 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傎:同“癫”,疯。

《河中石兽》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3套)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数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④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节选自《浑然子》)

(注释)①息:呼吸。②哂:嘲笑;讥笑。③移时:不多时。④速:速度,快速。 4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阅.十余岁(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3)行者解.衣下田(________) (4)且仆.于田(________) 4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喘喘焉.不能作声 B.沿河求之./乃子之.术谬矣 C.以.为顺流下矣/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D.山门圮于.河/农夫耕于.田 4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甚矣,农夫之惰也! 49.请从甲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说说两文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46.(1)经历(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脱下(4)倒下 47.D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注释: 1.临:靠近。 2.干:岸边。 3.山门:寺庙的大门。 4.圮:倒塌。 5.并:一起。 6.阅:经历。 7.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8.设帐:讲学,教书。 9.究:推究。 10.物理:事物的道理。

河中石兽重点字词以及翻译

《河中石兽》重点字词及翻译 一、注音 1、圮(pǐ) 2、募(mù) 3、曳(yè) 4、棹(zhào) 5、钯(pá) 6、杮( fèi) 7、湮( yān) 8、啮(niè) 一、解释 1、河干(河边) 2、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4、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5、募金重修(募集) 6、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7、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8、棹数小舟(划船) 9、曳铁钯(拖着)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11、湮于沙上(埋没) 12、啮沙为坎穴(冲刷) 13、啮沙为坎穴(坑洞) 14、石必倒掷坎穴中(倾倒) 15、溯流逆上(逆流而上) 16、固颠(固然) 17、果得于数里外(果然) 18、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19、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只) 20、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 三、古今异义词(一个词4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一门学科) 阅:古义(经过);今义(阅读)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原来(是));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四、通假字(3分)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通“癫”,疯狂) 五、一词多义(1个2分)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认为) 啮沙为坎穴(形成,成为)

之: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指石兽) 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闻之笑曰(代词,代指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然则天下之事(的) 其反激之力(的) 至石之半(的) 六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于还是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去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究在寺庙里开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就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石兽,不是疯狂了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学究的话,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反激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便反方向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了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与纸上谈兵对比阅读

河中石兽与纸上谈兵对 比阅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河中石兽》与《纸上谈兵》对比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乙】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撤换。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⑨绝:截断。⑩坑(kēng):活埋。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括母问奢其故.。(4)佯败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然则天下之.事秦将白起闻之. B.然.后能自反也然.不谓善 C.是.非木杮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9.翻译句子。(2分)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0.分析【甲】文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2分) 11.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讲学者的话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相同点?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素材 新人教版

《河中石兽》 课文《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一下。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河中石兽及对比阅读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主旨点拨: 本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是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流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告诉了人们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学而思之: 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为什么讲学家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重点字词 (一)重点词 1.临、河干【句子】沧州南一寺临河干【解释】临:河干:2.圮、于【句子】山门圮于河【解释】圮:于:3.并、焉【句子】二石兽并沉焉【解释】并:焉:4.阅、岁【句子】阅十余岁【解释】阅:岁:5.求【句子】求石兽于水中【解释】 6.以为、矣【句子】以为顺流下矣【解释】以为:矣:7.棹、数【句子】掉数小舟【解释】掉:数:8.曳【句子】曳铁钯【解释】拖: 9.迹【句子】无迹【解释】 10.闻、之【句子】闻之笑日【解释】闻:之: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河中石兽》检测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直隶献县人。代 家,这是一本以形式写成的小说,内容以记 述、—————————为主。 2、“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 木杮.()湮.()没啮.()沙溯.()欤.()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 1.临.: 2.河干: 3.山门圮.于河: 3.阅十余岁 ..: 4.棹.: 5.设帐: 6.尔辈不能究.物理: 7.是.非木杮: 8.湮.: 9.耳.: 10.啮.: 11.坎穴: 12.不已.: 焉.: 1 2 于、为、1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其.反激之力 然则天下之.事4、其如其.言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3、为众服为.确论如.是再啮 啮沙为.坎穴5、如如.其言 六.下面句中哪个词语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请用横线标示出来,并解释它在句中

《河中石兽》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河中石兽○1 纪昀 沧州○2南一寺临河干○3,山门○4圮○5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6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7二石兽于水中,竟○8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9,曳铁钯○10,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11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12,是非木杮○1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纪昀(y ún)(1742-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沧州]地名,今属河北。 ○3[河干(gān)]河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pǐ)]倒塌。 ○6[阅]经过,经历。 ○7[求]寻找。 ○8[竟]终了,最后。 ○9[棹(zhà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10[曳(yè)铁钯(pá)]拖着铁钯。曳,拖。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11[设帐]设馆教书。 ○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3[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湮○14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15乎?”众服为确论○16。 一老河兵○17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18,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1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0沙为坎穴○21,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22,遂○23反溯流○24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25欤? ○14[湮(yān)]埋没。 ○15[颠]颠倒,错乱。 ○16[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17[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8[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9[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20[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1[坎穴]坑洞。 ○22[不已]不停止。 ○23[遂]于是。 ○24[溯流]逆流。 ○25[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曳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愚蠢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石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愚蠢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愚蠢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转,再转不已,遂反溯

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

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 《河中石兽 》这篇课文 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 a n),山门圮(p i)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 a o)数小舟,曳(y e )铁钯(p a),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 e i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 a 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 e)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 a 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 1)断欤(y u)? (选自纪旳《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字词解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岁。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 U)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但:只,仅仅。 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究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比较阅读复习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对比阅读练习 一、【课文原文】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课文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

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 【甲】《河中石兽》略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列子》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二石兽/ 并沉焉(2)志想象/ 犹吾心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求.石兽于水中( 寻找 ) (2)但.知其一( 只 ) (3)卒.逢暴雨( 通“猝”,突然 ) (4)吾于何逃.声哉( 隐藏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完整word版)河中石兽原文且翻译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原文且翻译
》讲的是一个寺庙的山门的两个石兽被洪水冲到河里了,寺院的和尚在河里 寻找石兽的故事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 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 讲 学 家 设 帐 寺中 , 闻 之 笑 曰 : “ 尔 辈 不 能 究 物 理, 是 非 木 杮 (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 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 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yì)断欤(yú)? 《河中石兽》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 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 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 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 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 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 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 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 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

《河中石兽》与《卖油翁》比较阅读学习卷

《河中石兽》与《卖油翁》比较阅读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 【知识检测】 《河中石兽》 一、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义:今义: 2.阅.十余岁阅古义:今义: 3.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今义:二、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众服为确论() 之一老河兵闻之() 其反激之力()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1)一寺临河干干:(2)山门圮于河圮:(3)尔辈不能究物理究:(4)阅十余岁阅:(5)求二石兽于水中求:(6)竟不可得竟:(7)棹数小舟棹:(8)不亦颠乎颠:(9)湮于沙上湮:(10)啮沙为坎穴啮: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卖油翁》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无他,但手熟尔 2.徐以杓酌油沥之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古今异义) 1、但微颔.之古义:今义: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今义: 三、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1.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2.之:但微颔之() 以我酌油知之() 康肃笑而遣之() 3.射: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2.尝.射于家圃()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4.汝亦知射乎() 5.吾射不亦精.乎() 6.尔安敢轻.吾射() 7.徐.以杓酌油沥之() 8.忿然 ..() 9.惟.手熟尔() 10.康肃笑而遣.之() 五、翻译下列句子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河中石兽逐字逐句翻译

河中石兽逐字逐句翻译 《河中石兽 》是清代文学 家纪昀的记事录。下面小编收集了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河中石兽原文 清代: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 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庙门倒塌在了河里, 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 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 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钯, (向 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 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 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 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 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 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 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 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on ,山门圮(pi)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 doO数小舟,曳(y e)铁钯(p a),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 e 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 a 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 e)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 i)断欤(y u)?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 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 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 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 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 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 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 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 阅:经历。岁:年。余:多。 4. 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 木柿:木片。 6. 湮:埋没。 7. 傎:同“癫”,疯。 8. 河兵:治河的士兵。 9. 啮:本意是" 咬" .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 10. 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 12是非:这不是是:这非:不是。

对比阅读 最新 最完整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11篇含答案和翻译 2019年6月整理 11篇对比阅读目录: 1.河堤决口时很多棒椎鱼 2.南岐大脖子 3.黔无驴,老虎试探驴 4.杜处士好书画 5.官夫人被割耳朵但治疗 6.雁奴 7.齐某者卖豆丸收父亲尸骨 8.赵人患鼠,乞猫吃了鸡 9.赵括纸上谈兵 10.刘羽冲按古书打仗治水患 11.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1.【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高于两岸;然不知其在何处也。至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父老相传,验之百不失一。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网钓亦未见得之者,至河暴涨乃麇①至。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则决在斯须间矣,岂非数哉!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②,则人事也。惟圣人能知天,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麇(qún):成群。②随刊:实地勘察,因势利导。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2)啮沙为坎穴啮:(3)象其形而名名:(4)虽不能消弭虽: 2.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B.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C.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C.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 至河暴涨乃麇至。 4.智慧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5分) 答案:1.(4分)(1)事物的道理、规律(2)咬,在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写出侵蚀或冲刷即可)(3)命名(被命名、得名)(4)即使 2.(3分)C 3.(1)按照他的话,(1分)(大家)果然在数里外的地方找到了石兽。(1分) (2)到了河水暴涨之时(1分),(它们)才集合到一起。(1分) 4.(5分)要点与评分:甲文能围绕“不可只凭主观臆断”来说明道理,得3分,乙文能围绕“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来说明道理得2分。摘抄原文内容正确的,每处只得1分,总的最高得2分。示例:甲文告诉我们对待事情不可只凭主观臆断,而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做出判断。乙文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经验,在灾难发生前做好准备,发生后及时补救。【乙】翻译:住在卫河岸边的人说:河堤决口的时候,河水中流必然凸起,高于两岸。但不知将在什么地方决口。到了棒椎鱼集聚在一起,那么这个地方用不了一两天就要决口了。父老们都这么传说,这条经验百无一失。棒椎鱼是因为它像棒椎而得名的。它平时不知在什么地方,下网下钩也捉不到它。到了河水暴涨之时,它才集合到一起。护堤的人看见它们用头撞堤岸,好像千万个棒椎向堤岸猛捣,那么决口就是转瞬间的事了。这不是天数么?不过,唐尧时朝的洪水,是天数;大禹实地勘察,因势利导,则是人事。只有圣人才能掌握天的规律;唯有圣人才不把过错推给上天。他们事事预算筹划,并在事后加以补救,这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祸患,但也必然有所挽回。 2.【甲】(纪昀《河中石兽》) 【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刘元卿《南岐之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