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出师表》第3课时【当堂达标题】

22《出师表》第3课时【当堂达标题】

22《出师表》第3课时【当堂达标题】
22《出师表》第3课时【当堂达标题】

22《出师表》当堂达标题(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出师表》)【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悉仰.于官()(3)外有赢.财()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甲】文可看出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是为了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

B.从【乙】文看诸葛亮是一位诚实守信、尽心尽职的贤臣。

C.两文都写到了诸葛亮的身世及忠于先主的感激之情。

D.【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描写为主。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5.【乙】文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 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

吗?举出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

1.(1)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2)依靠(3)多,多余,额外

2.D

3.C

4.(1)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2)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5.衷心孝主,不存私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诚、尽忠职守、清廉、两袖清风。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其他也可)附:【乙】文参考译文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等到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出师表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 ..(。崩,。殂,)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这里是“”的意思) 3、追.先帝之殊遇 ..()(,) 4、以光.先帝() 5、恢弘 ..志士之气(动词,。也作“恢宏”) 6陟罚臧否(陟,。臧,。否,。) 7、付.有司论其刑.赏(,)() 8、以昭.陛下平明 ..之理.(昭,。)(平,公平。明,明察。)(理.) 9、简拔 ..以遗.陛下()()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 11、猥.自枉屈 ..(辱,这里是的意思)() 12、由是感激 ..()..() 13、遂许先帝以驱驰 14、斟酌损益 ..(损,。益,) 15、咨诹.善道() 二.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 遗: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效:恐托付不效()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 为:俱为一体(判断动词,)举宠为督(动词,) 能:先帝称之曰能()必能使行阵和睦() 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 遗: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译: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译: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 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译: 10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 四课文理解 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写出相应的句子。 5.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心情: 行动: 6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7结合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8、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9《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10、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2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出师表翻译搞笑版

出师表翻译搞笑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出师表》翻译搞笑版 你亮叔我有跟你的吧几句:你爹出来混,半道上给挂了;现在地盘又分三块,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这世道眼瞅着要杯具了。但是你爹留下的保镖还很忠心,出去砸场的那些二杆子也都不想要命了,这些都是看在你爸往日给钱给女人的份上,现在想报答罢了。 叔现在就希望你丫放机灵点,完成你爹的遗愿,让兄弟们也扬眉吐气;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不值钱的葱,把弟兄们的心给屈了。 你家里咱帮里,都是一起的,该批评谁该扇谁,一碗水端平;不好好干的,给咱整天惹事的,以及为人忠厚实在的,交给保卫科,该剁手的剁手,该发钱的发钱,这能说明你对大家都一样,你也不要偏谁向谁,让大家有亲疏

之别。 小郭,小费,小董,人都实在,事情办的周全,你爸特别看得起,叔认为帮里的大事小情就交给他们;二杆子老向,性子好得很,人也猛地很,能打能杀,你爸说过“能干”,不行就提拔一下,叔觉得砍人的事就交给他,肯定能扩大咱的地盘,以后没人敢惹咱。 帮里开始为啥红火的很,还不是一直拉拢实在人,撵走没本事的,后来为啥被别人逼得走投无路,还不是身边都是一群光会耍嘴的SB,你爸每回跟叔扯闲篇的时候,把个胸口能捶青。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叔的拜把子,你一定要相信他们,咱发扬光大就有戏了 叔本来是一个种地的,在南阳有一亩二分地,在这个人砍人的时代,叔不想砍人,只希望不被人砍。 你爸不嫌叔怂,三天两头的往叔屋里跑,问我如何管理帮派,我感激得眼泪哗哗的,从此跟着你爸四处砸场

在抢地盘。 后来本帮被人火并,叔死命硬抗,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你爹知道叔精的跟个猴一样,所以挂之前把大事都交给我,自从换了你当新扛把子,书天天睡不着,害怕把老大的心给屈了,所以五月份领着弟兄们开着船过了泸河,到那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把该摆平的都摆平了。 现在南方没人敢胡成精,咱的手下也个个兵强马壮,应该好好让兄弟们,放松一下,去个夜店啥的。再把中原打拼回来,把那些没良心的,耍奸偷滑的统统拾掇了,把咱那些长老级人物重新扶起来。这样叔也就对得起死去的你爸了。 至于啥事咋弄,好话坏话,就靠攸之、依、允。这一回叔是去砍那些王八蛋的,砍不成回来你咋办都行。如果没人给你说好话,叔就找攸之、依、允,还不信丫们能翻了天了。 你丫你也应该好好的想想你

《出师表》比较阅读

《出师表》比较阅读 一《出师表》VS《后出师表》 见《语文补充习题》 二《出师表》VS《郗超荐贤》 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地名),又虎视淮阴(地名)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④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⑤,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允许,许可)必能立勋。”元⑥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郗(xī)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苻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④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宣武,谥号。⑤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⑥元,大。 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郗超与谢玄不友好。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 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1.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伐符坚的重任,依据是什么? 2.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内容对两人做出评价。 3. 本文以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为背景,刻划了郗 超的高大形象。(知人善任、公私分明、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 4. 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作者将郗超的一番通达的言论与“时人”对郗超的赞叹相结合,来表现刻画人物。 三《出师表》VS《隆中对(一)》 (乙)时(当时)先主屯(屯兵,驻守)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委屈,招致引来)也。将军宜枉驾(委屈车马)顾之。”由是(因此)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智谋方法)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认为)计将安(怎么)出?” 译文: 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拜访他。”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叫(旁边

《出师表》第3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出师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感情和节奏。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感情。 2.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千古名相诸葛亮及其《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感受了这位心忧天下、精忠报国之士的耿耿忠心。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这篇情词恳切、感人肺腑的佳作。 二、课文研读 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探讨后汇报。 1.课文第二部分自叙自己的生平,一共回忆了几件事?这些内容看似与出师无关,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老师明确。 明确:写了两件事——三顾茅庐、临终托孤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竞的事业,报答先帝的恩遇鼓励后主奋发图强;以自己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告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 2.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的目的何在?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老师明确。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希望能勉励后主。

3.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北伐条件: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战略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1)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2)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5.诸葛亮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明确:知恩图报、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深谋远虑、淡泊名利、心忧天下…… 三、写法赏析 1.阅读第二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恩无限感激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真是情辞恳切,催人泪下,集中地表现了诸葛亮感恩图报的心情。 2.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议论、抒情和叙事的语句,思考:本文是如何把议论、抒情和叙事融为一体的? 明确:本文是奏章,是诸葛亮向君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又融入了叙事和抒情,达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表达效果,并最终达到劝谏后主刘禅的目的。本文中的论述分析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寓情于议,做到了情理交融。作者在写作中言辞恳切,寓情于事,娓娓道来,感情真挚。文中,作者还采用了记叙的手法,讲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也谈举荐人才,但也都是为议论服务的,从而使他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旺的历史经验,表明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 今天,我们肯定和赞颂诸葛亮,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重要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精神代表了一种崇高人格和理想精神,是无论那个时期都需要大力弘扬,值得人们去学习的。 五、拓展延伸

出师表译文

出师表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出师表教案(三课时)

5、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四、第8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5、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五、第9段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六、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课后反思】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对比阅读 (一)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为之()(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 ____ _ 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二)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于旧都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水落而石出者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9.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三)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

出师表翻译简短版

出师表翻译简短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出师表简单翻译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

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

《出师表》《容斋随笔》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出师表》《容斋随笔》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2014·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喻引喻失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远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D.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15.D(2分) 16.(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共4分) 17.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可。共3分) 18.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出师表(第3课时)_教案1

《出师表》(第3课时)教案1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忆上课内容。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1段广开言路、2段赏罚分明、3-5段亲贤远侫——寓情于议; 6段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段效忠心愿:托孤之事——寓情于叙;8、9段归结责任,结束全篇——抒发感情。(见幻灯片) 三、归纳总结文中的字词古今词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及常见虚词。 1.古今异义词: (1)布衣:今义是布的衣服;本文中的古义是贫民百姓。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2.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贤臣。——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 感激 由是感激。——激动。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4.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数。 5.常见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四、练习问答(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两件事: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裨补阙漏指日可待察纳雅言 妄自菲薄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五、课外拓展 1.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____(2)悉以咨.之:______ (3)严闻.亮卒:__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 ..死。(古时“崩”特制皇帝死。)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这里是“时”的意思。 4、盖追先帝之殊遇 ..因为;优待,厚遇。 5、诚.宜开张圣听的确,确实。 6、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 7、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8、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9、引喻 ..失义称引、譬喻。 10、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11、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宫中 ..指皇宫中。 14、府中 ..:指朝廷中。 15、陟罚臧否 ..善恶。 16、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惩罚。 18、使内外异法 ..:刑赏之法不同。 19、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20、是以 ..先帝简拔 ..以遗.(wèi)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21、愚以为 ...宫中之事我认为(“愚”是古人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22、悉.以咨.之都;询问。 23、裨补阙漏 ..缺点和疏漏。 24、性行淑.均善。 25、性行淑均.平。 26、行阵 ..指部队。27、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8、亲.贤臣亲近。 29、未尝.曾经。 30、叹息痛恨 ..于桓、灵痛心遗憾。 31、贞良死节 ..为国而死的气节,这里指能够以死报国。 32、可计日 ..而待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3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4、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35、咨臣以.当世之事用。 36、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奔走效劳。 37、后值倾覆 ..兵败。 38、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 3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把。 40、夙夜 ..忧叹早晚。 41、以.伤先帝之明从而,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 42、深入不毛 ..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在这里做动词,长草的意思) 43、庶.竭驽钝希望。 44、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说法。 45、攘除 ..奸凶排除,铲除。 4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47、斟酌损益 ..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8、以.告先帝之灵来。 4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50、以彰其咎.过失。 51、咨诹.善道询问。 52、临.表涕零面对。 二、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关键点:1、“诚”有“实在、的确”得意思;2、“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关键点:1、“盖”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原因,可理解为“由于、因为”,翻译整句时有时可略;2、“之”,结构助词,的。)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关键点:1、“宜”,应当;2、“妄自菲薄”,随意地看清自己;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3、“以”,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4、“塞sè”,堵塞。)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关键点:整句是告诫刘禅对离自己远的官吏和身边的近臣要用同一标准对待,不能因亲疏有异,而赏罚不公,导致人心不平。)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关键点:1、文言中,“是以”和“以是”都是“因此”之意;2、“遗”读wèi 时,有“给予”“留下”“丢失”等意。)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答案)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此人可就见就: (5)挟天子而令诸侯挟:(6)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7)斟酌损益损:(8)临表涕零零: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A.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B. 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C. 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D. 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出师表原文翻译

出师表原文翻译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 (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创业没有完成一半竟然在半路死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名声凋弊这真的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可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宫廷内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舍生忘死的作战,是因为追念先帝的优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真的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有志气的将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堵塞了尽忠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赏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尽忠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24课出师表(第2课时) 一、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通常我们要劝勉和打动某人最好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同学们再读《出师表》,循着理与情两条线说说诸葛亮在表文中是如何说理陈情的。 理线:(1)劝勉后主,提出建议:①开张圣听;②不宜偏私;③亲贤远佞。 (2)出师的准备和意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情线: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④臣不胜受恩感激!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理线探究——变换角度,说理评理 诸葛亮的理说得是否好,还要看读的人能否领会他的良苦用心,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站在后主刘禅的角度,用一位年轻君主的眼光去读一读《出师表》。 1.三条建议的目的在于劝勉后主内修政理,励精图治。如果你是刘禅,你认为哪一条建议最为关键? 亲贤远佞最关键,是君主用人的根本原则,也是前两条建议能够施行的基础。诸葛丞相将其放在最后陈述可谓用心良苦,是为了告诫我谨慎用人才是重中之重,才是“汉室之隆,计日而待”的必要前提。 2.自古忠言逆耳,要让一个昏君接受自己的良言十分不易,如果你是刘禅,读这篇表文时诸葛丞相的哪些言辞最能触动你呢? 学生可能会据此回答: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用蜀汉危急的情势给后主以紧迫感,因危机感而自励。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指出蜀汉拥有忠臣良将的优势,使后主对国家不失希望。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用历史经验印证观点令人信服;用先帝观点影响和打动后主。 ④文章多次提及先帝——处处以先帝的遗德遗训告诫后主,而不以丞相身份直言,有力度,有分寸。 三、情线寻迹——变换角度,陈情抒情 让我们再作一次畅想,46岁的诸葛亮华发早生,忧思忡忡,出师北伐之前,他写罢此文,“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此时这位两朝开济的老臣心中会翻涌着怎样的情感呢?结合对历史的了解,请你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表达一下他此时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①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②委以重任的沉重责任感。 ③对后主刘禅的担忧和期望。 ④出师北伐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四、拟写感言——效仿古人,凭吊蜀相

出师表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出师表》对比阅读 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