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之凡尔赛

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之凡尔赛

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之凡尔赛
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之凡尔赛

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0分

钟微课说明

哈24中学张慧敏

我说课的内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专题,本课主题内容选自选自岳麓出版社《战争与和平》(选修),适用于高中二年级,授课时间为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材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法指导、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程序及板书的设计七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总体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注重学生对直接经验的获取,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向学生全体,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知识的一般方法。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国际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从整个知识体系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上承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启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它既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延续,又是现代国际关系的起点;它既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一战后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相互妥协的产物,又是孕育新矛盾乃至导致二战爆发的温床。这一体系全面地展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后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由战争走向相对和平,继而再一次走向战争的历史进程。本节内容成为学习世界现代史,了解世界现代史发展基本脉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国际关系体系,并深刻认识当今世界形势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第二部分:教材的处理。

一是: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把课文的四课,均纳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中,并将国际联盟一目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纳入凡尔赛和约中,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以突出重点。二是:从微观上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分别补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隐含的矛盾及巴黎和会的实质等有关知识,不但是知识

体系完整科学,而且使学生思维得以拓展。

教材的处理的依据:主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及本课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1、教学目标的确立:基础知识目标确立为:识记目标: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内容、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内容。理解目标: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凡尔赛和华盛顿体系的概念。

思想感悟目标:(1)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过程的学习,学生能感悟到该体系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体系。(2)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隐含的矛盾的分析,学生能体会到该体系所带来的和平是暂时的,随着内部矛盾的发展这一体系势必松动瓦解,从而导致新的战争。(3)通过组织学生对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原因的讨论,学生能够懂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从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创造中华民族的强大与辉煌。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2)通过课堂阅读、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阅读能力。

2、目标确立的依据:教学大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影响及实质,依据是:一从知识体系上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本课的核心;从认知结构上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新知识的基础,是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我把教学难点确立为: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两个概念,主要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历史概念难于一般历史知识的掌握,它是历史知识的浓缩与概括,而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属于综合性极强的复杂历史概念,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综合概括会议内容、影响、作用、维护体系的工具、矛盾才能形成。

第四部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手段。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战结果的基本概括。为正确认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埋下了伏笔,强调帝国主义的争夺从战场转到谈判桌上,导入。

(二)学习新课:新课的学习从宏观上把握两次大战后形成的主要国际关系格局。重点围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这一核心展开。

一、明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之后,在本课重点处设疑“凡尔赛体系”是怎样建立的?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三个子目,指导学生从宏观上自行概括得出结论为:凡尔赛体系的形成是由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以及会后签订的奥、保、匈、土和约构成的。

接着,教师则引导学生从微观上逐层深入在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主体部分巴黎和会上设疑: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分割世界,制定了怎样的计划?多媒体演示。通过分析使学生感到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既争夺,又妥协,由此引出矛盾重重的凡尔赛和约。接着问:凡尔赛和约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精读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两目,在学生精读时,教师提醒学生对重点段和重点句的理解,然后学生自行得出凡尔赛和约共包括对德和约和国际联盟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概括总结,这些和约与奥、保、匈、土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以此突出重难点,并培养了学生分析教材、浓缩教材、概括教材的能力。

进而在教材的衔接处设疑:凡尔赛体系形成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利用多媒体给出一战前后欧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凡尔赛体系一方面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非洲的统治秩序,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补充“殖民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从体系构成、作用、影响和矛盾几方面概括出凡尔赛体系的概念,突破了难点。

关于华盛顿体系的有关知识,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凡尔赛体系的解决方法,完全交由学生解决。形成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敢设疑、会设疑、敢分析、会分析的学习品质。

为了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提出:有人说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不会长久,你是否同意,为什么?请出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发表他们的研究报告(按照分工分别报告),并进行答辩。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此种观点是正确的。主要从体系中隐藏的矛盾(补充华盛顿体系下存在的矛盾:美日矛盾加剧、英日分歧扩大、中国与列强的矛盾尖锐)入手分析,并进一步明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小结:启迪式小结。

板书:采用纲要图示法:将零散、分散的知识点,运用线条框架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完整的课时知识体系,体现层次性、美观性、科学性,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中考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知识归纳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 1.形成:①1919年1月,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②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②但这一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束:1939年二战爆发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1955-1991) 1.形成 ①为协调盟国行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达成许多重要协议,基本勾画了 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③1949年,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建立。 ④1955年,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3、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三、当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991年后至今) 1.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 2.一超多强①一超--美国 ②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四、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1.原因 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对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2、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四、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五、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各国人民之间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③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 变 (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 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 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 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 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以下不.能表达上述观点的是( ) 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 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 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 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 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表达;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表达。而A项中事件不能表达,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 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解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 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法美矛盾,压制法国 B.维护欧洲安全,防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C.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 D.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并主宰欧洲 解析:外交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A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C项迷惑性强,但C项是现象,是根本目的的表现。D项符合英国当时的国家利益,应选D。 答案:D 5.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却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 ) A.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B.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形势与政策 印度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 _____中印关系的背后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中印发展历程与因素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印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印在地理边境问题上有历史遗留的争议,这一争议曾引起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一仗打完之后,印度的大国梦被打碎了。自1967年以来,中印边界没有发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 2、建立过程 (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 国别主要目的 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 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 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其矛盾斗争如下:美国试图夺取世界霸权,遭到英法的反对;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遭到英美的反对 ③巴黎和会的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了凡尔赛体系 对德和约是巴黎和会讨论德中心问题,经过列强之间的斗争,1919年6月28日,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在凡尔赛宫签字。《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和惩罚德国,其主要内容如下: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和会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 限制德国军 备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赔款问题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但对于赔款总额,巴黎和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仅规定成立赔款委员会,由它在1921年5月以前确定赔款总额,在这以前,德国应交付相当于200亿金马克的 实物或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四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四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历史坐标】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世界历史某一时期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1919—1921年建立的“体系”是(A)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的体系 C.“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D.世界多极化格局 2.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C)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珍珠港事件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B)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D)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 A.美苏的对峙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欧洲的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6.“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具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是独立活动。”“世界新秩序”指的是(C) A.区域性组织活跃 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霸权主义盛行 7.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C)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形式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多极化格局形式 8.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是(D) 9.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反映的主题是(C)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10.有人评论冷战时期的联合国:“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可见,他认为联合国(A)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C.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D.促进了美、苏两国的联合 二、材料解析 11.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矛盾下的和平】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 (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 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 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4、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5、发展趋势: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四、重要国际组织 1、国际性政治军事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华约和北约等。 2、经济合作和其他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五、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期中,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 2、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在当今条件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及特点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及特点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并呈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关系格局。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以及其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的格局已经脱离了中世纪的影响,向着更复杂多样的时代迈进。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而这一体系则是在疾风骤雨般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帝国之后确立的新型国际格局。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具有明显倒退性质并且矛盾重重的维也纳体系使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均势外交的思想也由此体现。继承和发展维也纳体系的则是俾斯麦以及其代表的大陆体系,这一体系瓦解了维也纳同盟并且确立了以德国为中心的多边均势外交格局,这一体系也是均势外交思想最明显的体现,而均势一旦被打破,旧的国际格局就势必要面临瓦解的危险。很快,随着法俄结盟,大陆体系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国家实力格局重新洗牌,并以此建立起战胜过主宰战败国命运以及波及全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次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格局,欧洲以外的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这一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格局,多级均势下的和平暂时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凡尔赛体系,这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最终彻底终结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美苏两级对抗下的冷战格局确立,直到苏联解体。多极化成为如今的国际关系主流。 总的说来,国际关系作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中世纪以前的封建经济不足以支撑全球性质的国际关系,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欧的迅速发展以及西欧各国全球性质的扩张与贸易往来,近代的国际关系由此产生。西欧理所当然的成为主导近代国际关系的核心。纵向比较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可以看出,国际关系总体呈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近代国际关系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为主导的。实力强劲的国家或者联盟拥有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主导权。实力至上的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国际关系里都有体现,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的法国和瑞典,还是维也纳体系中的神圣同盟,亦或是凡尔赛体系中的英法美,以及冷战中的超级强国美国和苏联,都拥有压倒其他国家的实力,所以它们围绕自身利益建立起相应的国际关系,以此来维护自身安全与稳定。 第二,近代国际关系体现出均势的外交思想,并成为维系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英国长期奉行的孤立主义和分化欧洲大陆的政策是均势外交的典型代表。均势外交要求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一种暂时的静止的均衡状态。为此欧洲各大国之间通过各种手段壮大自身,削弱他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松散,脆弱,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 第三,近代国际关系与战争的关系非常紧密。往往一次剧烈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都伴随着战争对交战双方实力的重新洗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破坏以及和平的重构是国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步骤。 第四,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趋势,并且正在向着多极化的趋势前进。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格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土崩瓦解,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在冷战格局下完成,进入多极化世界之后,国际关系的广泛程度和复杂性都将超过之前的国际格局形态。如今的多极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通过综合国力,尤其是通过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而非战争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将会成为今后国际关系演变的基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关系更加复杂,官方和民间的对外态度逐渐分化,都代表了国际关系的新的发展方向。

战后国际关系史第一章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一章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式、观看冷战视频。 [教学重点] 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终结原因。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前景。 [教学要求] 国际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国际格局的定义和类型,了解战后的国际局势,理解美苏两大阵营间的矛盾与争斗,掌握导致冷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和原因,深化对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认识。 第一节国际格局的定义及类型 一、国际格局的定义 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按照国际法,各国际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是平等的,但由于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的差距,又使它们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平等。一些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总是处于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地位,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总是享有更多的决定权,被称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角或中心力量。一般而言,世界政治格局主角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首先,具有强大的实力,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等等。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军事实力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主要手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其次,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一个国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而是依附于大国或屈从于大国的压力,没有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地位,是不可能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最后,具有制衡作用,影响全局。实力强大的行为主体在世界政治中举足轻重,但有时一些行为主体的实力并不强大,却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扮演主要角色,这主要取决于一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影响力。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游刃有余的外交手段,有时能够弥补实力的不足。 国际格局既是相对稳定,又是变化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政治的基础是经济,国际格局是由世界经济关系决定的。二是国际格局的变化还取决于在格局中充当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极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主角国家力量的对比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从长期看,有着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一旦主角力量

国际关系体系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结课论文 课题名称:“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关系格局”概 念辨析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10-环境 学号:1003090102 姓名:方江燕 完成时间: 13 年 5 月 30 日

“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关系格局”概念辨析班级:10-环境姓名:方江燕学号:1003090102摘要:在对国际关系体系这一概念作界定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体系。“体系”一词在英文中是system,中文常常翻译为系统、体系、体制或制度。这个词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基本含义是:若干同类事物互相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如人们常说的宇宙体系、工业体系、货币体系、思想体系等等。 关键词世界体系国际体系格局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体系一词常常用来描述和概括不断发展的国际关系现实。西方学者一般使用“世界体系”、“国际体系”概念,前苏联学者则使用“国际关系体系”概念。 “世界体系”是美国社会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他创立了世界体系理论,他的广为流行且颇有争议的历史性巨著《现代世界体系》详细地阐述了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观点,其中最关键的是“世界体系”这一概念。他指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这一体系有不同界线、结构体、群体、法律条例以及相互依存性。其机体包括相互矛盾的各种力量,有时通过压力在这一体系中结成一体,有时却由于不同力量之间的竞争使这一体系四分五裂。这一体系具有生物体的特征,在其生命周期内,有些特质不断变化,而另一些特质则保持平稳的发展。因此,这一体系的结构根据其功能内部的逻辑变化,在不同时期表现的强弱度不等。由此可见,一个社会体系的特征实质上是生命的自我控制调节,发展动力由机体内部因素所促成。”1他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产生于15世纪末期欧洲所谓“新君主制”形成时期,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期,当美国和日本进入这个体系后,这一体系才真正成为全球性政治体系。而且,资本主义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全球性体系,只要资本主义体系存在,就只有这一体系运转,任何其他形式的政治体制的存在都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不能构成另外独立的体系。以此推论,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世界体系来说也同样属于资本主义体系,并非与之对立的独立体系。很显然,沃勒斯坦的理论过分强调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性质,把资本主义体系等同于世界体系。因此,他的“世界体系”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西方学者最常用的是“国际体系”概念。许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2)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山东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大国间的会议对世界局势往往产生重大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签署《凡尔赛和约》图二华盛顿会议图三参加慕尼黑会议 的图四斯大林、罗斯福、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 和墨索里尼(左起) (1)图一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和图二所示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图三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问题上作何态度?(2分) (3)图四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据此可知,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列宁评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

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材料三:1938年9月,英法意德四国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请回答: (1)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这次会议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4分) (2)在华盛顿会议会议签订的条约中,能体现毛泽东这句话的是哪个?谁又是最大受益国?(4分) (3)一战后列强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否长久维持世界和平?为什么?(4分) (4)你认为以上材料涉及的三次会议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世界格局的演变(7分)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一战后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1分)为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1分)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1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2)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最终确定的?(1分)形成了哪两大对立的国际组织?(1分)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什么?材料分析(10分)“在那场战争的欧洲主战场上,英雄的苏联军民用满腔热血和宝贵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并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道把法西斯侵略者送上了历史审判台。苏联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世界公认的巨大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节选自2008年5月8日胡锦涛会见俄罗斯老战士讲话稿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那场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那场战争”中具有重要转折点 意义的战役名称。(2分) (3)“那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分) (4)结合下图写出在“那场战争”中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什么?(2分)5)时光飞逝,“那场战争”早已结束多年,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却让全人类至今都不能遗忘。“那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历史启迪?(2分)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突袭全球,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早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也曾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请你回答问题: (1)为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

专题8 国际关系格局(三次格局变化)及中外关系发展史 (第一课时)

毕业班历史学科专题复习(八) 国际关系格局(三次格局变化)及中外关系发展史 第一课时 【专题要点回放】 本专题重在梳理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中,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演变。近代以来,伴随着大国之间的角逐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在不断的变化中,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再到苏联解体后的“一超多强”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格局经历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确立霸主地位----美、日、西欧的三足鼎立----经济多极化趋势的过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全球化问题突出,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同舟共济。 【专题考情前瞻】 从近几年中考来看,本专题知识是历年来中考的必考点,考查的热点知识较多,分值大,出现的题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知识点分布广、时间跨度大、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复习时要理清线索,认识国际关系的实质,通过对世界格局演变的把握,认识当前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专题考查重点】 1、世界近现代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美苏冷战格局及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等相关史实。 2、世界近现代经济格局的演变:新航路的开辟、二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欧洲走向联合及日本的崛起导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等相关史实。 【专题考查热点】 1、世界近现代政治格局的演变:该内容集中体现了现代历史教学凸现的全球史观,是历年来各地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2、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时代性强,与社会热点联系密切,一直以来都是各地中考的命题热点。 【专题知识网络】 【专题知识整合】 一、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项六世界格局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专项六世界格局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 的演变 关系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一方以援助。〞(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德国和俄国 C.英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俄国 2.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国际秩序的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以下国家与上述状况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丘吉尔那么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判断:〝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那么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A.?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苏德战争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4.以下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的一座雕塑,它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它说明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协调国际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5.遏制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提出的。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这说明二战后美国() A.致力于复兴欧洲经济 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 D.不断干涉别国内政 6.下表所示内容为〝1980年和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时间1980年1993年 日本9 20139 066 美国 4 81327 660 苏联492—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C.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7.下面漫画反映了2019年3月美国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A.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霸权 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欧建立起反伊拉克同盟

专题八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八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点内容】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影响 【知识点梳理】 一、从封闭到联合再到多极化: 1.15世纪—17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之间的封闭,加强了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的交流。 2.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两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国联系,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3.一战后到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具体历程: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确立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确立了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二战后到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1945年2月召开了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体系,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发表,标志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结束。 特点:美苏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5.20世纪60年代开始,挑战“两极”,多极化趋势开始。 (1)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西欧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 日本走向经济大国之路:内部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外部原因:美国的援助。 (3)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崛起: ①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②非洲独立运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3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③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的斗争:1959年,古巴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1999年,巴拿马人民逐步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6.1991年,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特点:霸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关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认识: 1.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2.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地区冲突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 代表事例: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 3.维护当今世界和平的建议: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4.面对复杂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国应对措施: ①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②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强国际合作;④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重点难点突破】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界初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材料二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右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世界史上的霸权斗争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史上的霸权斗争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高考展望】 大国史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本考点的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 问题联系密切,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感。本专题知识脉络跨度较大,命题角度多变,考生难以准确把握。在学习本考点时,考生不能单一的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而要构建整个专题的知识体系。如注意从整体上掌握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历程、原因和影响,理解制约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注意霸权斗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与经济格局变化之间的联系,要把握国 际关系,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如法德关系、英德关系、英美关系、美苏关系和美欧关系。预计2010年高考历史内容考查形式上,该考点应该多以材料选择和材料解析题(包括图片材料)呈现,主观题应以综合考查为主,考生要有意识地关注相关理论观点,并适度加以挖掘,拓展思考问题的视野,背练结合,不断提高答题的技能。 【考点梳理】 一、世界史上的霸权斗争 1. 英国殖民霸权确立 (1) 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开始建立海上霸

权,并积极加入海外殖民扩张活动。(2) 1600年先后组建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100多年间,英国在印度控制了许多殖民据点,并不断在北美建立殖民地。(3) 17世纪英国为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颁布《航海条例》,由此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纽约。(4) 18世纪英法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长期战争,其中以七年战争最著名,结果法国战败,英国占领了印度的大片领土,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 法国与反法同盟的战争 从1792年法国对普奥宣战开始,到拿破仑帝国覆灭为止,既有革命与反革命之争,也有欧洲霸权之争,如法国与英国、法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 3. 克里米亚战争 1853至1956年,英法与俄国之间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局部性国际战争。俄国惨败,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亚历山大被迫进行农奴制改革。 4. 普法战争 1870至1871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进行的战争,不仅引发了两国国内政治变化,导致了两国关系的重大变化,而且改变了整个欧洲局势。 5. 两次世界大战

第四章 专题一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完美版

第四章总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单元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1、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朝着多极方向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 从经济发展看,稳定和高速到“滞涨”;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最突出,但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滞涨”状态; 从经济格局看,美国的经济霸主到三足鼎立;从7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从政治格局看,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世界: 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到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中国走改革开放,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民族解放运动方面: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专题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战争期间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两国居主导地位,因此也叫美苏两极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特点:两大阵营阵线对峙,(所以其内部矛盾服从于美苏矛盾) 斗争表现形式:冷战(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割据) 2、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3、建立: 背景(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①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原因哪些? ②战后初期世界主要政治经济形势说明力量对比的变化。 A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西欧普遍衰落,欧洲中心地位丧失,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受到严重削弱(德、意、日作为战败国被挤出世界事务;英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失去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开始依附于美国,成为二流国家;法国虽恢复了大国地位,但从实力上沦为二流国家 ?美国的力量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 B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C人民力量的壮大,战后出现两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更多的国家冲破资本主义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2)过程 雅尔塔会议(1943)—联合国成立(1945)—处置战败国(1946) 3)内容 ·重新划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建立联合国——是雅尔塔体系的维系机构 背景: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几大国之间为了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 概况:时间:1945 总部:纽约初期操纵国:美国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地位: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为宗旨,反映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后来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第三世界兴起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人民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政策的讲坛。在21世纪,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应该也可以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设问: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态度却不同。据此回答:(1)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分析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同: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一些法西斯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都占领了两国国土。异:对法西斯分子的惩罚力度不同,日本小于德国;对两国领土占领方式不同,德国分区占领,日本则被美国单独占领;对法西斯政府的处置不同,德国被彻底摧毁,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原因:美国战后势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和法西斯势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但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欧洲的既得利益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处于恢复之中。 (2)战后50-70年代初,德日两国都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比较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不同原因。 日本更注重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美国在亚洲的两次侵略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