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导语:主题意义探究是一种基于主题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通过有意义的话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论:1. 构建有效学习环境:主题意义探究教学强调创设情境,将学习置于真实及具有情感认同的语境中,让学生能够借助真实情境的感染力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强调任务型学习:主题意义探究教学以任务为导向,通过设计具体任务和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题意义探究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去查找信息、分享经验、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索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题意义探究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实践:1. 主题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及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主题,例如环保、旅游、健康等。
主题应该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情感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图片、视频、真实生活中的案例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他们的情感认同和投入度。
3. 任务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运用语言,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
任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 学生参与: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经验、思考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
5.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的策略、实践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实践教学在英语中的应用,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实践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任务驱动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的实施1. 基础阶段在基础阶段,教师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教学活动:(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情境,进行英语对话。
(2)情景模拟:将教学内容融入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
(3)英语角: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提高阶段在提高阶段,教师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教学活动:(1)英语演讲: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英语写作: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初一英语教学中积极学习理论的实践探析美国著名教育家加涅在其所著作的《教学设计原理》中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设计出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的教学资源和过程。
教学设计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美国坦普尔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M·希尔伯曼所著作的《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中提出,“在积极学习中,学生是主体。
”“积极学习是一种快步调的、有趣的和支持性的,并有个人参与的。
通常,学生表现活跃,出声思考。
”积极学习理论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始至终保持积极学习的姿态。
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姿态?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导入——内容学习——总结三大部分。
积极教学理论对应以上三个步骤也有不同的策略。
通过“团队建设、现场评估”等方式让学生一开始就变得积极;在内容学习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积极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采用“全班学习、合作学习、同伴教学、促进提问、技能发展”等策略;课程结束时的总结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所学内容,可以采取的积极学习策略有“回顾、自我评价”等。
这些策略的用法和作用将在下文具体教学设计中结合实例具体阐述。
1 教学设计实例人教版英语七年级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教学目标是,学会有关食物的生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学环境及媒体是,多媒体教室、录音机、卡片、食物;教学方法是,多媒体环境下的积极学习。
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第一步:导入。
由当天值日学生带领全班同学朗读上一课的生词。
该步骤通过“现场评估”使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积极起来,“现场评估”的作用是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即测试学生对之前内容掌握情况,实现通过回顾导入新课。
并且使用“同伴教学”和“全班学习”,由当天值日生带领全班学习,实现全体参与,通话这些策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采取积极的姿态,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为,在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发现,通过学生教别人的方式,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95%[1],而教师讲授回忆率仅为5%[1]。
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教学理论主要包括基本理论、课程和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阐述三个层级。
每个层级在教学中的价值有所不同。
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指导,对教学具有导向性作用。
教学理论则较为抽象,对教学起到承接作用。
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较大,但是二者相互关联,只有采用最佳的方式利用教学理论才能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
三者在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如下。
教育基本理论通过指导和影响教师和其他教学研究者的思想和信仰影响教学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
课程和教学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培养高层次的教学觉悟,他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包括实践上和思想上两个方面。
要求教师具有开阔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避免生搬硬套,教学方法单一,从而在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指导主要是直接的,这里主要以整体教材分析。
这样,教师对教材会有整体的把握,体现教学价值。
另外,一些专家认为教学案例也应属于教学理论的一部分,教学案例来源于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真实反应。
总之,教学理论的不同层次作用于教学实践,其表现形式存在差别。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exploring the role of theme-based meaning explor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is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ful contexts and them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s opposed to traditional grammar-based instru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educators are seeking alternative methods to engage students in authentic and purposeful language use.1.2 研究目的Overall, 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y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matic meaning exploration as a valuable tool for enhancing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hope to provide educators with practical 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thematic analysis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2. 正文2.1 主题意义探究的理论基础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exploring thematic meaning lie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which focuses on how language reflects and shapes human cognition. According to this perspective, meaning is not fixed or inherent in linguistic forms, but emerges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s of the mind.2.2 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策略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策略是指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主题的深层含义和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5.4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贺翰墨(198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主要从事法律英语、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评价与测试体系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2014年度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重点项目,课题编号:WY2014011-A本文从培养适应当代需要的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公共英语教育教学全程化的理念,进而提出两年基础英语、两年目的英语的新的“二、二学制”英语学习模式,分析与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大学本科公共英语全程教育的涵义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公共英语一般只开设二年,即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公共英语课,大学三年级开始,只开设本专业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而不再开设英语,这种学两年停两年的英语学习“二、二学制”结构带来诸多弊端已然凸显。
为克服上述弊端,变弊为利,笔者倡导公共英语全程教育理念。
所谓“大学本科公共英语全程教育”,是指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持续的、不间断地贯穿于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教学全过程,即除英语专业外的所有本科专业在学制年限内,要持续地、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英语教育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教学过程。
二、大学本科公共英语全程教育的必要性(一)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目前,大学本科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公共英语课,后两年不再开设,这种学两年停两年的“二、二学制”公共英语学习体制严重违背了外语学习持续化规律,使得学生学得的英语单词、语法在毕业时遗忘殆尽,英语水平回归到高中时代,严重减损了大学生应当具有的人文素质。
因此,为了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持续的不间断的学习外语。
(二)适应现代岗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择职的需要在世界大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后,外语尤其是英语正在成为学生就业择职的必备条件之一。
大学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课文整体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课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文整体教学是近年来针对传统分块教学提出的。
与分块教学相比,他所具有的合理性和良好效果,将在实践中得到证明,成为区别于传统教学法一个重要教学路子。
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分析难句—翻译—出示例句—挑选词组—背诵”的八股式教学模式。
本文拟探讨大学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的理论的实际含义和具体的教学过程及方法步骤。
1课文整体教学法内涵课文整体教学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运动,整体的含义包括以下几项:1.1课文整体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课文整体教学强调信息的整体输入,要求从阅读整篇课文入手,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课文学习和运用语言结构,要求作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以内容为主体。
1.2课文综合体现了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因此,课文整体教学要求把语音、词汇、语法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并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作到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统一,突出能力的培养。
1.3课文首先作为整体来教,但并不排除分块教学。
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分块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的掌握整篇课文,即整体—部分—再整体教学,发端于全文,落脚于全文。
它集中了“整体教学”与“分块教学”的优点于一法,做到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而突出了整体。
课文“整体教学”是与“分块教学”相对立的。
分块教学是一种长期沿用的传统的课文教学方法,也叫“翻译”。
分块教学方法把按段落或内容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一课时教一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整体教学是把课文当作整体来处理,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是对语言结构的学习和运用,乃至必要时涉及篇章结构与写作、修辞手法都有所侧重,侧重的面都涉及课文的整体,即所谓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
整体教学始终把一课书作为整体来教学,把课文内容篇章结构放在突出的地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英语作文英文回答:The link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ny effective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realmof education, theory provides the foundational knowledgeand principles that guide our understanding of a particular subject. Practice, on the other hand, offers us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these theories in real-world scenarios, reinforcing our comprehension and enhancing our skills.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belikened to the two sides of a coin. Theory provides the blueprint, while practice serves as the hands-on experience that brings the blueprint to life. By engaging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learning, we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 subject and develop the necessary competencies to excel in it.For instance,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studentslear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mechanics, thermodynamics, and fluid dynamics in the classroom. These theories provide them with the knowledge they need to design and build structures, machines, and systems. However, it is through hands-on practice in laboratories and internships that they truly grasp the intricacies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gain the confidence to apply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practical settings.Similarly, in the medical field, students acquir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uman anatomy,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through theoretical study. But it is through clinical rotations and patient interactions that they develop the practical skills and bedside manner necessaryto provide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equips them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diagnose illnesses, and administer appropriate treatments.The link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s not limited to academic pursuits. In the business world, managers who possess a strong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finance, and marketing are better equipped to make sound decisions and navigate complex market environments. However, it is their ability to apply these theories in real-world business scenarios that truly sets them apart from their peers.In essence, theory provides u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we need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around us. Practice, in turn, allows us to refine our skills, develop our expertise, and confidently apply our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real-life problems. By embracing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we equip ourselves with the tools we need to succeed in any endeavor.中文回答: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任何有效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
英语作文理论与实践English: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are both essential components in mastering English composition.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in grammar, vocabulary, sentence structure, and various writing techniques. It helps them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and rules of writing, enabling them to express their ideas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practical skills are crucial for apply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real writing situations. Students need to practice writing frequently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By engaging in various writing tasks such as essays, reports, narratives, and descriptive passages,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ir writing skills and develop their own writing style. Therefore,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excel in English composition.中文翻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是掌握英语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英语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历来是有争议的。远
不讲,就从目前存在的两种理论来说,听说习惯习得理论认为“浯言
是习惯的体系”。学习英语要靠模仿记忆,反复操练,直到形成新的
语言习惯,这有它正确的一面,因为语言是交际工具,培养交际能力
需要大量练习。但这种学习理论把人的学习局限于条件反射,完全忽
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逻辑思考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作用,这是它的片面
性。认知学习理论与听说习得理论恰恰相反。认为学习语言是一种创
造性活动,重视智力和掌握语言规则对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这一点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它对运用语言是一种高度熟练的技能,需要形成
习惯这点估计不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把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理论和
实践绝对对立起来,承认一个,否定另一个。所以从认识的总体上看,
都是错误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语言学和心
理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下面对英语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试 作
粗浅解析。
1. 自觉实践
英语是交际工具之一,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
具来掌握。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要求熟练地运用语言材料。从心
理学角度看,在交际时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思想内容上,而不是在表
达思想内容的语言材料上,因为此时语言材料已掌握到不假思索、脱
口而出的程度。可见掌握语言是一种高度的言语(材料)技能。这种言
语技能是靠长时间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的。有的学者统计,在自
然的母语环境里,儿童习得听说能力需要一万八千多个小时,之后经
过小学、中学近三干多课时语文课的学习才能掌握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习英语要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同样要靠大量的言语实践活
动。当人们向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隆菲尔德教学习外语的方法
时,他答复说:实践、实践、再实践,别的方法是没有的。这表明:
实践是学会外语的基本途径。
从信息论、控制论角度来看,学习英语即是通过听觉器官输入教
师发出的语言信息,然后通过对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来掌握语言。学生
只有对教师发出的语言信息不断作出反应,并多次进行强化练习才能
熟练地提取信息,掌握言语技能。有语言学家粗略地统计过,掌握一
门外语。应不少于上万次的强化。控制论专冢们认为,单纯强化还不
够,还必须对强化效果作出评价。指出练习中的正误,即是反馈。由
此可知,强化和反馈是学好外语的主要环节,这也就是说,学好英语
必须不断强化反复操练,大量实践。
但是,对已经掌握了母语,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决
不是动物型的实践,而是人类的实践,即自觉实践。这种实践有四个
特点:
一是学习英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动机的活动。这种
活动要求学生发挥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言语活动不只是刺激——反应动物型的反射活动,更主要的
是智力活动;
三是培养熟巧技能的心理学证明:如果人们能理解所从事活动的
性质,那么熟巧和技能的形成会更快更容易,一旦形成,保持也会更
为持久。由此可知,学生进行言语活动时,有必要向他们讲解一些语
言的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指导言语实践活动;
四是言语活动是人类诸活动中的一种,除具有智力活动的共性
外,还有其特性,即是交际活动总是为“解决一定的交际课题”而进行
的。要使英语教学密切结合实际,把交际活动既当作教学目的,又当
成教学手段。
2. 注重交际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语言角度来看,也是语言知识教学与言语
实践活动的关系。语言知识教学能使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语法、词
汇的基础和技巧。言语实践活动是指人们借助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
交际活动表现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而言语实践实质上是听说读写
的实践活动。英语教学是由语言知识教学和言语实践活动两大部分组
成的,在英语教学工作中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
在交际活动中语言和言语是统一的:人们之所以在听说读听活动
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领会别人的思想,主要是因为掌握了交际手
段,即所学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运用。否则,是不能进行交际
活动,是学不会英语的。但是离开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孤立地
学习语言知识,不仅语言知识理解不透彻,得不到巩固,语言知识本
身也失去了意义,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就是语言知识和言
语实践活动的辩证关系。
在语言知识方面,语音知识是有限的,在教学初级阶段就可以把
主要的语音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这样词汇和语法就自然成为
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词汇除语音外,还有词义和词形两个方面。这
两个方面大多是约定俗成的,规律性的东西不多,主要靠机械记忆。
语法是词的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规则的总和,学习语法有规则可
循。可见,所谓语言知识教学主要是指语法知识教学。但教学法和教
师对语法在英语中的教学作用,看法是有分歧的。经验派重视实践和
语感,否认或者对语法作用估计不足;理性派重视语法,忽视实践和
语感。
这两种偏向都在英语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当根据马克思
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肯定语法对成年人学
习英浯是有利的。语言的心理证明,无论是幼儿学习母语,还是成年
人学习外语,都是学习语法的。幼儿学习母语的语法规则,是在母语
的语言环境里,在长时间的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借助语感,通过
不自觉地掌握的。而成年人因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习时间短,接触
的语言材料少,是自觉掌握语法的。只要从培养交际能力出发,语法
材料选择适当,安排合理,教学得法,语法不仅不会妨碍学习英语,
反而会起促进作用,使英语学习更为简捷。最近有人明确反对利用“语
感”作为英语的主要教学方法,并指出:“先’文法’后’语感’的教
学方法是要得的,反之,是要误人子弟的。”
但是,必须明白:向学生传播语法知识完全是实践性的,而不是
追求语法本身的系统性。语法知识的选择及语法项目的安排要服从言
语实践活动的需要。不应当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衡量学生是
否掌握了语法规则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的标准,不是规则记得多不
多,条条记得熟不熟,而是看其是否在言语实践中能够运用语法规则。
进行语言知识教学主要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培
养学生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的熟巧。对实践掌握英语来说,仅仅获
得语言知识和具有运用语言知识的熟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运
用语言知识与熟巧来解决实际交际课题的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主要
是靠言语实践活动获得的,对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而言,具有决定
意义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言语实践活动。因此,英语教学一定要把
言语实践活动,培养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关于语言知识和言语实践活
动的关系,英语教学与其说是传播语言知识,不如说是培养言语能力。
当然,要正确地使用言语,也需要懂得理论。可是过去的英语教学常
常是颠倒主次关系,学生懂得理论,却不会使用语言。既然以培养言
语能力为主,那么就需要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我们也有不少经验,如: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纯正自然。这些都首先
肯定了语言理论知识、规则的作用,但不要求学生死记语法条框,强
调活用,要求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能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而且力求做
到像外国人讲母语那样纯正自然。
3. 精讲多练
从课堂教学安排来看,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讲和练的关系。如
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有些教育专家讲得好,熟练地掌握外语并不取
决于教师的讲解和说明,而取决于学生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教师
的责任在于想方设法让学生做练习,多实践。于此亦不乏成功的经验,
即是精讲多练的原则。这条原则既肯定了语言知识的讲解,又肯定了
实践练习。但主要是强调多练,要使英语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言
语操练和实践活动上。为了确保练习时间,有不少教学法专家提出讲
练比例应是1:5;为了保证多练才提出精讲,精讲为多练提供了条
件。所谓精讲是指:(1)精选语言材料,不追求语言知识的全面和系
统性,局限于培养交际能力有关的语言材料中。(2)讲解要精练,在
内容上不要旁征博引;使用语言要精确、简练。多练是作为精讲的对
立面提出来的,与讲相比,练宜多。就整体来看,多练是有限度的。
并非越多越好。任何事物都要有量的界限,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仅要
多练,还要善练。练习要科学化,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对
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要反复练习,切忌淡然处之。练习形式和练习安
排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要符台学生掌握英语的心理过程。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要真正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
就投有任何必要去担心顾此失彼。只要教师严谨对待,我们有理由相
信英语教学必将会随着时代而前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