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防诈骗讲座.doc

老年人防诈骗讲座.doc

老年人防诈骗讲座.doc
老年人防诈骗讲座.doc

老年人防诈骗讲座

一、概述

老年群体需要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爱,爱老敬老孝老养老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但在实际

生活中 ,许多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披着“关爱”老年人的外衣 ,实施各种诈骗活动 , 侵害老年群体利益。

近年来 ,全国各地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薄

弱、易上当受骗的特点,通过设置亲情、迷信、小便宜、健康、安全等重重陷阱,诈骗过程和步骤环环相扣, 老年人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

伴随现在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骗子们也在日益花样翻新、开发层出不穷的骗术。近年来,网络诈骗、集资诈骗、医疗保健品诈骗、电信诈骗、街头诈骗、婚姻交友诈骗、讲座陷阱等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层不

出穷 ,这些手段恰恰骗子们为迎合老年人在物质、健康上的需求,抓住老人的心理进行“对症下药”,使其陷入圈套。

二、遭受诈骗的原因

缺乏关怀是重要原因

《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中提到 ,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老年人自身的防范意识和

辨识能力下降 ,难以识别花样翻新的骗术,信仰迷信、贪小便宜等;二是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关爱不够,特别是与子女对老年人关爱不够有关。许多老年人独居空巢,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感到心里空虚,迫切需要交流,很容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嘘寒问暖所蛊惑。

根据调查显示,被骗的老年人中,以空巢、留守老人居多,这部分老年人在没有亲人陪伴,与子女忙于工作

缺乏沟通的生活环境下,常感到孤独无助,许多不法分子正是抓住老年人的这一心理特点,展开亲情攻势,

以嘘寒问暖为引诱手段,逐渐取得老年人的信任,降低心理防线,最终走入骗子的圈套。

其次,老年人到了晚年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关心,随着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 ,他们对疾病、死亡的恐惧感会增强,很多骗局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怕病心理进行欺骗。

当然 ,老年人容易被骗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精神关怀缺乏、怕病心理,还有投资渠道不畅、对大部分事

物存在侥幸心理、对钱财财物的渴望、和希望子女生活平安幸福原因。此外,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

解甚少 ,容易相信各类宣传以及对电子信息、经济发展的接受能力相对缓慢也是部分受骗因素。

三、现有诈骗手段

部分诈骗分子办理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披上合法的公司外衣,部分诈骗者还戴着慈善家、公益发起人的光环,以关爱老年人的公益形象,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等为名,打着售卖保健品、绿色食品等幌子,有的还打着政府的旗号,使得老年人不易分辨而受骗。

收到“公检法”来电要求向“安全账户”转账

各种保健品现场或电话推销

通过来电“猜猜我是谁”后聊家常

非法集资入股或购买投资理财产品

发放各种补助、政府福利

低价旅游团

高新返聘

设立公司、项目投资

子女保平安、祛病消灾

炒股玩期货、大宗商品、货币原油等新型投资渠道

四、案例分析

结合老年人身边案例,总结出三种最易让老年人上当的诈骗手法。有关人士提醒,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骗术,老年人防范意识差,如果子女和社会对他们关心不够,极可能给骗子可乘之机。

1、保健品诈骗

养老钱全部买了保健品,子女规劝不听与之反目

你们早就应该搞这样一个宣传活动了,在我身边就有不少老年人屡次受骗。”9日上午,在临沂人民广场举

行的老年人防诈骗宣传活动现场,75 岁的胡大爷说。说起这个话题他有一肚子话要说。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

会胡大爷认识了一名小伙子,三天两头提着水果到胡大爷家看看,嘘寒问暖 ,与他聊天喝茶,渐渐取得老人的信任。熟悉之后便向他推销保健品,胡大爷拿出一个月的退休金3500 元钱买了一堆保健品,可吃完之后没有任

何作用 ,与小伙子所吹嘘的大相径庭。“他说的跟事实不符 ,我肯定不能再信他了。”胡大爷说从此他不再听信保健

品推销。

像胡大爷这样幡然醒悟的并不多,更多的老年人仍在听信推销员的花言巧语。“我小区里就有好几个老头

老太 ,经常去听所谓的健康讲座,买各种保健品,自己的退休金用完了再把儿女给的钱用上,回家还要把保健品

藏起来 ,生怕儿女发现。”胡大爷说,有几个老人因为儿女规劝反而说子女不孝,而老人的行为也令子女气愤,甚至双方为之反目。

律师点评 :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关注身体保健的心理需求,通过健康讲座、推销保健品等形式诈骗钱财。

老年人要多关注媒体曝光的诈骗行为,不要轻信“专家”、“权威”等推销 ,也不要相信“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治病

还要到正规医院。

2、投资理财诈骗

为求高回报倾囊投资,10 万元打水漂

兰山区退休老人张某听销售人员说有很多外国货币和艺术品可供收藏,并承诺每半年或一年会对这些纪

念品进行回收 ,回收价要比现在高好几万。

“钱放在那里我基本上也用不到,既然有这么好的项目和收益,为啥不拿出去投资呢。”老张心想,于是在半年的时间里 ,他陆续投资达 10 万元购买了一批纪念品 ,坐等收益。可谁知 ,半年过去了 ,所谓的高收益没见到 , 收藏公司已人去楼空 ,老张的 10 万元打了水漂。

律师点评 :本案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投资理财诈骗,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知识更新慢、对金融产品了解少

的弱点 ,以高息为诱饵骗取钱财。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轻信他人而给骗子可乘之机。在投资之前多与子女、

家人或专业人士沟通,提高防范意识。

3、电信诈骗

轻信“神秘”电话 ,老人差点汇款 4 万元给骗子

今年 8 月份的一天 ,一位老人来到临沂河东农商行太平支行大厅内要汇款,他神色慌张的样子引起柜员注意。经反复询问得知,老人是要给骗子汇去 4 万元 ,幸好被银行人员成功拦下。

“我们是上海公安局的警察,你涉嫌一起股票诈骗案件,请你立即将 4 万块钱转至我们指定的账户,作为保证金 ,否则就立即抓人。”今年60多岁的徐大爷接到这样一个神秘电话。他赶紧瞒着家人东拼西凑了 4 万元 , 赶到银行准备给骗子汇过去消灾。幸好银行工作人员观察事有蹊跷阻止了徐大爷的汇款,事后老人才恍然大悟。

律师点评 :电信诈骗最近几年也是愈演愈烈,尤其针对老年人分辨能力不足,骗子屡试不爽。尽管骗子手法

不断变化、千奇百怪 ,但是如果能做到接到任何电话都不要紧张,镇静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必要核实,骗术很容易就被揭穿。

五、防骗提示

提醒老年人戒除贪婪心理,抵制虚荣心理,强化警戒心理,正规途径办事,常与亲友沟通,勿轻易投

资、对于大额的消费请警惕、按时对身体在省市级别的医院进行体检,面对紧急事项时多于子女沟通和联

系。

总结

当今的老年人大多是从过去的“诚信”社会过来的 ,思想深处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社会、相信媒体。

老年人应当得到更多关怀,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感情缺失 ,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 老年人很难去设防。假如家人或子女时常关心老人,多陪伴老人 ,及时与老人交流社会出现的各种诈骗手法, 那么诸如电信诈骗、投资诈骗、街头诈骗、交友诈骗等,都不会得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