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疾病简介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是,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性,乃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和解决的。医院感染的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细菌学时代以前,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创伤后发生的化脓性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无法采取预防对策。比如霍姆斯于1843年发现了产褥热,当时在欧洲是人所共知的一种及其危险的疾病。医院曾因它而被称为“死亡场所”。

细菌学时代以后,19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了微生物,英国外科医师利斯特首先阐明了细菌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消毒的概念。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采用加热消毒等方法来减少他们的数量,从而控制感染。不久后产生了无菌技术,以后又开始了蒸汽消毒器灭菌时代。

抗生素时代,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并于40年代制造成功,从此进入了抗生素时代,青霉素在预防和治疗感染上起到了特殊效果,引起了医务人员极大的反响,但同时削弱了医院对灭菌技术的重视。直到70年代,医务人员又把注意力转向无菌技术上来,并且与抗生素应用相结合,正在有效的解决感染与医院感染问题。

疾病分类

按感染部位分类

全身各器官、各部位都可能发生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

按病原体分类

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又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发病原因

任何感染都是致病微生物与宿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种病理过程。医院感染也不例外,一方面,病原体寻找一切机会和途径侵入人体,并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排出代谢产物,损害宿主的细胞和组织;另一方面,人体启动其各种免疫防御机制,力图将侵入的病原体杀灭,将其连同毒性产物排出体外。两者力量的强弱和增减,决定着整个感染过程的发展和结局。

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又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内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又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加之医院中人员密集,有各种感染疾病的病人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于是医院内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的空气、物体表面、用具、器械等处皆可存在。这样,处于抵抗力低下的各种病人,又活动在微生物集中的环境里,时刻都有遭受医院感染的危险。

促发因素:

主观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全,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有效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客观因素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活动中侵入性操作越来越多,如动静脉插管、泌尿系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监控仪器探头等,在诊治疾病的同时,还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同时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为治疗需要,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治疗,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愈或延长生存时间,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是相当低的,导致医院感染增加。

发病机制

内源性感染发病机理:内源性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力功能低下、器官移植、大量应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等病人。但不同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病机理可能不完全相同。比如中国肖光夏等[1]学者对烧伤患者发生肠源性医院感染的系列研究。发现肠道细菌在烧伤后1-3小时开始移位,30-60分钟到达肠系膜淋巴结,90分钟到达肝脾,12-24小时全身播散达高峰。这主要是因为大面积烧伤后肠粘膜发生应激性反应,通透性增加,产生出血、溃疡、IgA分泌减少,抗定植能力降低所致;同时巨噬细胞摄取过度增殖菌而不能杀灭之,使之成为穿壁运载和播散细菌的工具。因此烧伤病人发生早期败血症于肠粘膜损害屏障和门静脉内的内毒素迅速增加密切相关。还有学者对医院内肺炎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病人体内,如病人鼻咽部的定植菌随各种操作进入下呼吸道,也可能是由于病人胃内pH值增高,使G-细菌定植,经胃液返流逆向定植于口咽部、气管,再经吸入而致肺炎或因直接误吸胃液而致肺炎;同时,一些外源性因素如各种插管、细谈对呼吸道粘膜损伤、呼吸机螺纹管的污染、被污染的冷凝水的回流及医务人员手的污染等,也是促使病人鼻咽部、气管定植菌移位而致肺炎的重要因素。

外源性感染发病机理: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患者体内,进而发生感染。比如微生物通过各种被污染的器械、被污染的植入物、医务人员的手进入患者体内,继而黏附、聚集、定植于患者不同部位,在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有不同临床表现,比如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有下列表现

症状或体征:⑴无其他原因的发热(>38℃);白细胞减少(<4000WBC/mm3)或白细

胞增加(≥12000 WBC/mm3);≥70岁的老人,无其他原因的突然神志改变。⑵新出现的脓痰或痰性状改变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需吸痰次数增加;新出现或恶化的咳嗽或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湿啰音或支气管呼吸音;气体交换障碍[如氧饱和度下降(PaO2/FiO2≤240),需氧量增加,或机械通气量需求增加];

放射学检查:⑴新的或进展的且持续的浸润;⑵肺实变;⑶空洞形成。

而医院感染泌尿道感染则有下列表现

症状或体征:⑴新近出现发热(>38℃);⑵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⑶出现排尿困难或耻骨压痛等症状。

化验检查:⑴尿液白细胞酯酶和(或)硝酸盐试验阳性(用dipstick试纸);⑵脓尿(非离心尿≥10 WBC/mm3或≥3 WBC/高倍视野);⑶非离心尿革兰氏染色见病原体;⑷非排泌尿(经导尿或耻骨上穿刺抽取)中至少2次尿培养出相同的细菌(革兰氏阴性菌或腐生葡萄球菌),且菌落数≥102cfu/ml;⑸先前已使用针对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5cfu/ml,且只有单一的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或腐生葡萄球菌)流行病学特点(三间分布)

医院感染的人群分布:⑴调查发现,医院感染与年龄有关,婴幼儿和老年人感染率高,主要与婴幼儿和老年人抵抗力低有关;⑵多数调查发现医院感染于性别无关;⑶患不同基础疾病的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其中以恶性肿瘤病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血液病患者;

⑷有无危险因素的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有危险因素的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高。

医院感染的地区分布:⑴不同科室的医院感染率有很大差异,通常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肿瘤血液病科,烧伤科等。⑵不同级别、性质及床位数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级别愈高,医院感染发病率愈高;大医院高于小医院;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主要是因为前者收治的病人病情重,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侵入性操作。⑶地区之间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一般认为,贫穷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由其资助的14个国家55所医院的现患率调查结果显示:平均8.7%的住院患者发生了感染。参与调查的医院代表了4个WHO区域(欧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地区的是东地中海和东南亚区域(分别为11.8%和10.0%),欧洲和西太平洋区域分别为7.7%和9.0%。

医院感染的时间分布: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也有报道冬季发病率较高,夏季发病率较低。

传播特点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3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这是就外源性感染而言,而内源性感染则有所不同,它的传播过程是感染源自身、易位途径和易感生态环境,需从微生态角度进行描述。

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宿主。包括⑴已感染的病人;⑵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⑶环境贮菌源;⑷动物感染源。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并侵入易感人群的途径。包括⑴接触传播;⑵空气传播;⑶水和食物传播;⑷医源性传播;⑸生物媒介传播。

易感人群:包括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⑵婴幼儿及老年人;⑶营养不良者;⑷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⑸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⑹住院时间长者;⑺手术时间长者;⑻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

疾病危害

医院感染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增加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方面,还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医院感染造成的额外病死率为4%~33%,病死率最高的是HAP。阿根廷的研究显示,UTI、导管相关BSI(CA-BSI)血流感染、V AP分别增加病死率5% ,25% ,35%。另据报道,美国每年发生医院感染超过200万例,引起4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和8万病例死亡;英国估计每年发生10万例医院感染,造成5000病例死亡,额外支出16亿欧元,这些都是指直接的损失。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每例医院感染的额外费用为1000~4 500美元(平均1800美元),但在儿科病房特别是新生儿病房额外费用可超过10000美元。

预防与控制

⑴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⑵加强感染源的管理;

⑶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

⑷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

⑸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

⑹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

⑺加强医院卫生学监测;

⑻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与管理;

⑼严格探视与陪护制度;

⑽加强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⑾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⑿对易感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

⒀及时总结与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⒁开展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一、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四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3日至,0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发生2名病人术中和2名病人术后意外死亡事件。四例手术~无论是急性阑尾炎、子宫肌瘤、腹股沟斜疝手术还是颅骨修补术~均为治愈难度不大的常见手术~但在短短30多天内~居然连续四次在麻醉之后把一个个本该幸免的患者推向了死亡之路。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这4起事件与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不当有关~主要问题:一是医院管理者及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麻醉科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质量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对医疗技术准入把关不严~对开展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没有明确的人员资质要求和规定。四是没有很好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对连续发生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的重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五是三明市卫生局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三明市第二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麻醉科主任被撤职,三明市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医政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4名死者的家属分别获20万元至40万元的经济补偿。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设置手术部(室)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l5912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l4295空气过滤器 GB/Tl 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 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YY压0506.2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 GB l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DB ll/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GBl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手术部(室) 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 3.2手术间 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场所。 3.3洁净手术间 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达到GB50333标准的区域。 3.4负压手术间 设独立空调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空气静压,实施污染手术的区域。 3.5一般手术间 未设置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其它消毒方法,使空气达到我国GBl59122要求的区域。

医院感染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10%。 2.医院感染漏报率≤l0%。 3.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1。5%,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97%。 4.消毒灭菌合格率l00%。 5.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l00%。 6.使用中皮肤消毒剂,细菌数≤l0cfu/ml,其他的消毒剂细菌数≤l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每季度生物监测一次。 7.使用中灭菌剂:每季度监测一次,无菌生长.戊二醛化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8.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应≥70 UW/cm2.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μW/cm2(功率≥30W ),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应不低于1000h。 9.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1 0.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必须无菌。 11.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菌。 12.各种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无菌。 1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每批进行热源监测。 14.血液净化系统: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15.医院感染暴发定义:短时期内出现3例以上(含3例)相同部位或不同部位医院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随后补报医院感染报告卡。医院发生5例的医院感染,因感染导致死亡,因感染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与疾病控制中心.医院发生10例的医院感染,发生特殊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发生重大公共影响或不良反应的医院感染,医院应当于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与疾病控制中心。 16.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抗感染药物应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 17.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18.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每年每人不少于6学时;专职管理人员每年每人不少于15学时;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每年不少于3学时。 19.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物体表面:Ⅰ—Ⅱ类区域,物表细菌总数≤5CFU/cm2;Ⅲ—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一、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四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3日至,0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发生2名病人术中和2名病人术后意外死亡事件。四例手术~无论是急性阑尾炎、子宫肌瘤、腹股沟斜疝手术还是颅骨修补术~均为治愈难度不大的常见手术~但在短短30多天内~居然连续四次在麻醉之后把一个个本该幸免的患者推向了死亡之路。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这4起事件与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不当有关~主要问题:一是医院管理者及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麻醉科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质量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对医疗技术准入把关不严~对开展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没有明确的人员资质要求和规定。四是没有很好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对连续发生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的重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五是三明市卫生局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三明市第二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麻醉科主任被撤职,三明市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医政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4名死者的家属分别获20万元至40万元的经济补偿。 二、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八例患儿死亡 2008年9月3日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至15日期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卫生部于9月23日接到该事件的举报信息~此后展开调查。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二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区ward area 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佳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3.2 病室(房)inpatient room 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 3.3 床单元bed unit 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及其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4.1.1 要求 应建立职责明确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落实。 4.1.2 人员构成 4.1.2.1 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4.1.2.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包括医师和护士。 4.1.2.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宜为病区内相对固定人员,医师宜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4.1.3 职责 4.1.3.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3.2 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病原体、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并组织落实。 4.1.3.3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白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要求开展工作。 1、对全院各类人员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培训考核每季度至少一次。 2、进一步完善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关职责,并对其履行情况进行督导。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管 1、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 2、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每半年分析一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积极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发生生率 3、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积极开展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每季度调查一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科室,漏报率应 5、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时限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6、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核产品相关证件复印件进行保存。 8、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9、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10、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重点部门供应室、产房、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制定重点科室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并认真落实、督导。 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防医院感染于未然。 1、加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手消毒规范并强制管理。 3、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而受感染。

重大医院感染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武汉博爱医院制定重大抢救.医疗意外.重大院内感染及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及措施 各科室: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暴发是指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大量介人性诊疗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与更新,放疗、化疗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医院感染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复杂。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也给国家、医院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发现与报告 1.医院对短时间内同类感染的骤增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榷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为暴发。当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院感办应于24h内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时,应于24h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h内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报告;接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应在6h内落实消毒措施,其它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一48h内落实消毒措施。 4.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组织力量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并应立即赶赴现场,与医院建立的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组织一起进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调查,并做好医院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调查结果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与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核实诊断 1.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既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医院感染既造成了健康损害甚至残疾或死亡,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是严重的危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及掌握各项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因此,护理工作在 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主要学习内容有:(1)医院感染的概念;(2)医院感染的危害与现状;(3)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4)医院感染暴发与流行的处理措施;(5)正确的洗手方法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6)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灭菌技术;(7)医院感染与隔离技术;(8)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9)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等知识。

专题讲座内容: 1. 建筑布局与医院感染 2. 医院环境物表清洁与监测进展 3.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选择和使用 4. 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提交者:佚名发表时间:2012-5-7 15:59:39 点击次数:697 来源:转载为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根据卫生部要求,在广东省卫生厅的领导和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2005--2009年我省部分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检查发现, 我省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汇报有关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 1 主要成绩 1.1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普遍重视。总体情况较好的地区有如下工作经验: (1)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法规、规范、文件的学习、贯彻,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2) 注意集中省内专家优势力量,加强医院感染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量考核工作。(3) 发挥部分重点医院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本地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共同提高。 1.2 一些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较为规范,制定并能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配备专业结构合理、具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开展工作,重视医院感染的重点科

院内感染实施计划方案

阳煤二院院内感染实施方案 为了使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手册》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组织领导及职责 院成立院内感染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张振院长 副组长:杜德明副院长 组员:各科室主任 职责:在组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全院院内感染工作的监督、防范、控制、管理、奖罚等工作。 办公室:预保科 二、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一) 1、处置室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一切换药物品均应保持无菌,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专柜,过期重新灭菌,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3、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换药前严格清洗双手。 4、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5、无菌物品必须严格灭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非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须进行超声清洗后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6、各种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应就地严格隔离,不得进入处置室。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入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7、换药时手部可能被分泌物污染,应戴手套,摘手套后清洗双手。处置室每日用 25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器械柜、储物柜、门窗、门把手等,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 2 次,并做好详细记录,定期用 75%酒精擦拭灯管,确保消毒效果。 (二)妇科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周围清洁、无污染,工作人员进入房间应衣帽整齐,治疗前严格消毒清洗双手。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室内器械一律不得外借、乱用,一用一灭菌。 4、使用器械后,要高压灭菌。 5、负压吸引瓶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洗净后备用。6、室内每天早晨必须消毒,每周彻底保洁一次,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放入黄色防渗漏包装袋内,且有明显标志。 (三)病房 1、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擦拭),按规定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无肉眼可见灰尘,每周彻底保洁、消毒一次。 2、保持环境清洁,床单、被罩干净平整。保持每周更换一次,随时污染随时更换,患者出院及时更换。 3、医护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戴帽子、医用口罩、穿白大衣)。 (四)手术室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办公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污染区设有污物存放处,洗刷间;办公区设有更衣间、办公室;清洁区设有敷料室、器械室、准备间;无菌区设有手术间、洗手间和无菌储藏柜。 2、医务人员做好呼吸道隔离,有呼吸道感染者一律不得参与手术或护理病人。 3、手术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消毒。 4、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雾化器等,每 24 小时更换一次。 5、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一次性麻醉用品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术后麻醉用器具、袖带、听诊器等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6、手术室常规每日早晨清洁手术间,建台手术时室内物体表面必须 清洁消毒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每日手术结束后常规清洁手术室,每周终末消毒。 7、损伤性医疗废物(刀片、缝合针等)直接投入污染端的利器盒,其他医疗废物投入双层

医院感染暴发试题 答案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培训试卷 考试时间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4分,共36分)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A) A 法定代表人 B 主管院长 C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 D 临床科主任 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 A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适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 B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不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 D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3、医院发现多少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 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 A 3例 B 5例 C 10例 D 15例 4、关于医院感染,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C) A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D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5. 及以上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 处置的管理工作。(B) A 乡镇 B 县级 C 市级 D 省级 6、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D) A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7、负责组织对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D)

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8.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 感染暴发信息,内容不包括(D) A 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感染初步诊断 C 累计感染人数 D 感染者家庭住址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46分)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 3、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4、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5、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6、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7、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8、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修订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附59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2019年医院感染管理及合理用药管理领导小组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能力及水平,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定该实施方案。一、成员组成组长:高春丽成员:许丽静、彭红格、王春爱、郭靖、郭春燕、樊翠芬、万玮、赵圣蕾、付凤琳、杨兰春、任源源、崔梅红、李秀来、郭森、宋灵芝、王慧芳、李若男、黄海娜、李楠、李洁、窦煜琪、张文静、王莉莉、林军花、杨艳芳、王海宁二、指导思想以《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为指导,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为标准,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百分制考核标准》,使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模式。三、实施范围各临床、医技科室以及重点部门。四、工作目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完成《山东省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指标》及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等要求。五、工作内容1、医院感染管理会议2、医院感染知识培训3、医院感染监测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5、医疗废物管理6、手卫生 7、医院感染质量控制8、指令性任务六、工作安排(一)医院感染管理会议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每半年一次,如遇紧急情况随时召开; 2、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议:每半年一次,如遇紧急情况随时召开;3、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会议:每月一次,如遇紧急情况随时召开。(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加一次省级以上举办的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班学习,时间以上级通

知为准; 2、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并及时完成总结分析; 3、根据医院招聘及实习安排,对来院实习及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并及时完成总结分析; 4、对全体保洁人员进行“保洁员清洁、消毒及手卫生知识培训”,七月份完成; 5、对医疗废物回收人员进行“医疗废物运送知识培训”,现场随时进行; 6、各科室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自行培训,每月下科室对培训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现场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抽查1-2人笔记,由质控小组完成。(三)医院感染监测 1、按照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要求,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供应室、产房、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监护室、急诊抢救室、血透室的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学监测,每月一次,由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完成; 2、按照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要求,对全院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进行采样做细菌学监测,每季度一次,由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完成; 3、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立即电话通知感染办及科室,感染办立即进行监测,督促科室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工作,杜绝交叉感染,严防医院感染暴发; 4、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有手术病人即监测:上半年(疝气)、下半年(静脉曲张),由管床医生填写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现患率≤10% 2、清洁切口感染率≤% 3、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重点部门洗手正确率达95%。 5、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逐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液透析相关血液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6、医院感染暴发为“0” 7、医院感染漏报率<10% (三)保证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发挥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质控医师和质控护士。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目标监测等。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利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干预,收集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度向全院反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至少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微生物室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感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主要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微生物室负责。院感科将监测结果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做好记录。(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为了保障我院消毒物品及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我科每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器械及手术室、内镜中心的灭菌内镜进行抽样监测;同时对我院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抽样监测。

医院感染暴发培训试卷

医院感染暴发培训试卷 考试时间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 (每题 分,共 ?分)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 ? 法定代表人 ? 主管院长 ?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 ? 临床科主任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适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不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 ?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医院发现多少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情形时,应当于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 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 ?例 ? ?例 ? ??例 ? ??例 、医院发现 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情形时,应当于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 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 ?小时 ? ?小时 ? ??小时 ? ??小时 、关于医院感染,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

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 及以上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 处置的管理工作。( ) ? 乡镇 ? 县级 ? 市级 ? 省级 ?、 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 ?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负责组织对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 )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不包括( ) ? 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感染初步诊断 ? 累计感染人数 ? 感染者家庭住址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 )和(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 )、( )的原则。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实施方案.doc

XX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实施方案1 XX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实施方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是医院生存发展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的需要。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而是涉及多学科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制定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控制实施方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对方案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目前我院实行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感染科专职人员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院感基础发病率调查,

为目标性监测做准备。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2.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检验科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一般1-2月监测一次,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环氧乙烷锅的监测,每月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药剂科、质控科的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

重大医院感染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博爱医院制定重大抢救.医疗意外.重大院感 染及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及措施 各科室: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暴发是指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大量介人性诊疗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与更新,放疗、化疗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医院感染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复杂。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也给国家、医院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发现与报告 1.医院对短时间同类感染的骤增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榷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为暴发。当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院感办应于24h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时,应于24h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h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报告;接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应在6h落实消毒措施,其它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一48h落实消毒措施。 4.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组织力量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并应立即赶赴现场,与医院建立的控制医院感染的组织一起进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调查,并做好医院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调查结果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与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核实诊断 1.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疤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疤疹、弓形虫病、水痘病毒等。 3.诊断依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其它检查方法,包括X线、B 超、镜、CT及活体组织检查、病原学诊断,从而判断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因。 4.开展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