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不同的高原海拔高度对身体损害程度

不同的高原海拔高度对身体损害程度 通常,医学上会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称为医学高原。高原科学家把3000米定义为人的反应临界高度,为“不损害健康的高度”。 这个不损害健康的主题就是缺氧的高原反映,以及海拔升高带来的底温度、强紫外线、宇宙电粒辐射和低湿度等一系列的自然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不损害健康的海拔(无须药物。该海拔一般不列入高原反应范畴): 2000米——2700米以上对极少数人有轻微良性反应。 2700米——3000米对部分人有微小适应性反应,有危急性疾病的人勿进(估计也不会到这里折腾)。 比较损害健康的海拔(药物可以减弱): 3000米——3300米对多数人有轻中度持续性高原反应,个别重度反应。有慢性病或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勿进! 3300米——3600米大部分人有轻中度持续性反应,部分人重度反应,身体虚弱的人和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勿进! 3600米——4000米对绝大多数人都有中度以上的反应。身体一般以下的人慎入! 严重损害健康的海拔: 4000米——5000米:都有中度以上反应,先服用药物可以减轻至中度或轻度(看体质),不要离氧气瓶的地方太远。 5000米以上,被定为特高海拔,为障碍临界高度,是生命禁区,最好谨慎冒险! 7000米为危险临界高度,海拔7000米以上机体不能代偿,为高山死亡带,最好不要去! 按一般人来说,3000米时,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4000米时,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超过 7000米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温度上,按常理讲,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所以海拔越高,温度也越低。 同时海拔越高,紫外线、电粒辐射越高;大气压、湿度越低。

高原缺氧专项应急预案

青藏矿业有限公司 高原缺氧专项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矿区地处祁连山山区,海拔4043~4300m,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大通河上游聚乎更煤矿区的西南部,行政隶属天峻县木里镇管辖。本区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空气含氧量低,年平均气温-5.1℃,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6℃,自然条件恶劣,属高原高寒地区。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缺氧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编制。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中突然发生的高原反应且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应急处置工作。 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典型事故类型 2.1.1 高原反应从平原急速进入海拔3000m高原或从低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发生以头痛、心慌、气促、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2.1.2高原肺水肿又称肺型或重型急性高原病。是在低氧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型肺水肿。其特点为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有严重的呼

吸困难,不能平卧,头痛。严重者少尿,神志不清。 2.1.3、高原昏迷又称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脑病。患者除早期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外,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如剧烈头痛、呕吐、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谵妄等精神症状。患者也可抽搐、嗜睡乃致昏迷。脉率增快、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等危重体征,较易引起死亡。 2.2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原因 2.2.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高原空气中含氧量低,人体氧摄入量不足。 2.2.2感冒治疗不及时,引发肺水肿等其他急性疾病。 2.2.3劳动强度或运动量偏大。 2.2.4过度饮酒。 2.3 可能引发的后果 缺氧对人的危害极大,易引起人体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3、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3.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 3.1.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矿山高原反应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由安质环保部负责。 总指挥:青藏矿业公司总经理 副总指挥:青藏矿业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青藏矿业公司总工程师 成员单位为矿业公司安质环保部、采矿作业部、综合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以及各施工单位负责人。 3.2应急指挥部职责 3.2.1检查和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和救援物资预备工作。 3.2.2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3.2.3负责启动和指挥矿区内应急救援工作。

高原缺氧

高原缺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09级(1)班何雅琼 摘要:高原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很大,这些因素包括低氧、气候干燥、温差大、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寒冷等,其中低氧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在高原低氧的环境中,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有别于平原地区。因此,研究了解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对人体工作能力的影响以及在高原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对指导高原体育教学和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原慢性缺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介绍了长期居住高原者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生理方面的特征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原;缺氧;生理特征;应对措施 高原上有许多自然特点,居住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后,在低压、缺氧的条件下,人体要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调节,以达到其适应高原生活的目的。机体在调节适应过程中,临床上即可出现一些症状(也称应激反应),这些反应随着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因素的不同,反应程度也有显著的差异。 1高原的环境特点 1.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1.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1.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1.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2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1呼吸系统的变化

人体缺氧可引发多种疾病

人体缺氧可引发多种疾病 1.偏头痛与缺氧 随着冬天的来临,偏头痛的高发季节又到了,医用制氧机这是一种间歇性反复发作的青壮年常见多发病,一般来说女性多于男性,在儿童中也有高达2%到4.6%的发病率。该病发作时以搏动性头痛为特征,可单侧或双侧头痛,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以及失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便秘等征状。 除遗传因素外,下列情况均可能诱发偏头痛: 环境性或生理性缺氧、噪音、饥饿、紧张、劳累、突然受冷、激怒、枕头过硬、性生活不协调、过食冷饮或巧克力等;不少女性多在月经来潮之前发病;患有青光眼、颈椎病、鼻窦炎及视神经炎;关于偏头痛的成因在医学界至今众说纷纭,但普遍的观点是:脑部血管痉挛后出现反应性扩张,动脉张力变低,引起充血行高灌注,局部脑缺血,从而产生头痛。血管扩张越明显,搏动幅度及累及范围越大,头痛程度就越严重。 吸氧可以快速改善脑缺血引起的脑神经细胞缺氧症状,有效地缓解疼痛及减少发病次数。偏头痛患者家中如备有制氧设备,将对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贫血与缺氧 贫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组共同症状,它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该病理生理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减低,其临床表现决定于器官组织的缺氧程度和对缺氧的代偿功能和适应能力。故贫血症状的有无及轻重,除原发疾病的性质外,主要是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及其发生速度,同时也与患者年龄及心肺代偿能力有关。 一、心脏搏出量增加 贫血患者因红细胞减少,血液粘度减低和选择性的周围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减低,心率加速,循环速度加快,为防止对机体供氧量减少,心脏排血量会增加。 二、增加组织的灌注 贫血时血液供应重新分配,供血减少区域为皮肤组织和肾脏,故皮肤苍白,对缺氧敏感的心肌、脑和肌肉供血量增加。 三、肺的代偿机能 贫血时呼吸加快、加深、呼吸增强,但这并不能得到更多的氧,这可能是对组织缺氧的一种反应。 由此可见,贫血者容易出现一系列缺氧症状,久而久之,将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坚持使用鲜氧机进行日常氧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3.老年痴呆症与缺氧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脑缺血、缺氧,脑神经细胞变性而出现的大脑慢性功能障碍,以意识模糊、记忆缺损、人格障碍和语言障碍为主要表现。该病导致老年人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目前,我国约5%的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痴呆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数还将大幅度上升,成为未来社会的“流行病”。 据临床观察发现,除衰老退化基础上发生的痴呆外,遗传因素也是引起老年痴呆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还有微量元素的影响,特别是铝的含量过高与痴呆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有关;也有认为脑外伤、中毒、代谢、内分泌疾病、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均可影响痴呆的发生;另外,神经内科专家经多年研究证实,老年性痴呆还与脑部慢性缺血缺氧有关。 专家建议,老年朋友平时应注意主动学习,勤于用脑,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旅行必看】——高原缺氧

【旅行必看】——高原缺氧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进藏,其中不乏有些游客出现高原反应,那么如何缓解高原反应症状呢? 众所周知,造成高原反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氧,高原地区的含氧量较低,大部分游客初次进藏时,身体都会有或轻或重的不适应,常表现为头晕、胸闷、呕吐、呼吸急促等等,因此许多游客都会到药店购买吸氧设备。记者走访各大药店了解到,药店每个月大概会卖出30-40袋氧气袋和100瓶左右的便携式吸氧器,一些自驾游进藏的游客都会购买氧气钢瓶或车载制氧机。 自驾进藏的人,开车的人永远是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在高原,大脑缺氧,人的反应速度明显慢于平原。如何防高反就不多说了,保持充沛体力,同车的人定时交换驾驶,还有一点提醒大家,空调不要长时间打在内循环,在空气稀薄的地方,更容易造成缺氧,在空旷单一的路段,同车的人员随时观察司机是否瞌睡,放些音乐,聊聊天,保障车辆不会直接开下路基。 冰雪路上要注意的问题: 冬天,西藏地区地冻天寒,路面容易结冰,切记行车时小心谨慎,车速不要太快;驾车时心态要稳,切莫着急。 (1)下坡时,切记不要急刹车,防止刹车抱死和甩尾;否则,车辆将失去控制。 (2)上坡起步时,油门一定要控制好,不要太重,防止空转打滑。否则,仍有倒滑的可能。 (3)遇前方有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要急刹车和急转弯,防止甩尾,要缓慢减速和转向。否则,将导致事故恶化和升级。

(4)遇见雪崩,立即将车停放在地势较平坦、开阔的地方;切忌停靠在山崖路边,防止塌方。

西安氧源电子有限公司专业致力于特殊作业环境缺氧防治新技术及新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数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着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在膜分离制氧新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研发出“高原弥散式制氧机”“高原车载氧气机”“高原单兵氧气机”“便携式氧气机”等军民两用的系列新产品。近年来,产品已经在高原地区的军事作业、科考、施工、民航、运输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 核心技术,造就优势,欢迎点击官网咨询!!!

何为生理性缺氧

何为生理性缺氧 生理性缺氧是啥?很多购买家用吸氧机的人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其实对于生理性缺氧来说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随着现在生货水平的提升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健康保健了,那下面就针对人们想要了解的这一点带领大家去详细的认识一下。 生理性缺氧是指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生理老化引起的缺氧。人体器官的老化,主要是指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退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生理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出生到19岁是生长发育时期;20-39为成熟期;40-59岁为老龄化阶段;60岁进入老年期。然而,还有每个人之间的巨大差异:一些“老当益壮”,一些“未老先衰”。这是由个人身体体质和后天的生活环境,身体和精神的运动决定的。 人体器官老化,从中年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疲劳损伤适应降低,疾病和抗外界干扰能力下降。 心脏输血量,从30岁就开始下降,在老化过程中的心脏的代偿性肥大,往往超过负载能力的负荷,心脏体积扩大。组织学检查发现,在中老年人中,心肌纤维萎缩,减少,同时,有局限性肥厚。 循环系统的疾病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老年人有两种: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风),二是冠状动脉心脏病。在脑血管急症中,一类缺血性中风,另一类出血性中风。这两种由于生理变化,导致死亡的疾病,老年人死亡大约占一半的百分比。在工作和生活中劳累,不注意保健,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显着上升的趋势。 其实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生理性缺氧是每个老年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在人们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以及社会的压力下很多年轻人也是出现了生理性缺氧的情况。因此在针对这样的问题下,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去面对它,要正视这种问题的存在,所以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来说,小编认为购买一台家用吸氧机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为什么会缺氧

为什么会缺氧? 我们的生存环境: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全球空气质量日趋恶化,每天工厂烟囱和机动车辆等排出大量废气。城市空气受到污染。平均每1000升空气中就含有40升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大气污染已构成世界环保头号难题,氧饥荒已经出现。 医学研究表明:80%的人或多或少的缺氧,环境污浊、生活节奏加快、脑力、体力消耗增加,使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都市人比生活在郊区、山林地区的人平均寿命要短10-15年,主要原因就是城市的空气污染,有害物质含量高,供氧量不足。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500升氧气,而很少有人能真正达到。事实上,人类的生命正在因为缺氧而受到严重威胁。氧气对人类健康生存的重要性 氧气如同食物和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能源,人体代谢活动的关键物质,是生命运动的第一需要,营养物质必须通过氧化作用,才能产生和释放出化学能。氧不仅对于ATP(人体内部传输能量的载体,一种高能化合的储能物质)生成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分解代谢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氧,各种营养物质必须与氧结合才能完成生理氧化过程,产生出能量,并且把生成的化学能充分转化成为A TP。如果没有氧气,一切代谢活动就会马上停止,细胞得不到营养,很快就会死亡,各个器管得不到营养,也会快速衰竭。 人体是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器官组成,大脑、心脏、肝脏、双肺、脾脏、肌肉、骨骼等等,而每个器官又是由生命的最基本单位细胞所组成的,人体约有6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吸收营养,利用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及废物,所以人体每个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氧,每个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都需要氧,像心脏的跳动,肺的呼吸,大脑的思维,肌肉的运动,胃肠的消化等等,都是靠氧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的。

高原缺氧及危害常识讲课讲稿

高原缺氧及危害常识 氧气作为空气中含量丰富的气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氧气无色、无味,透明,维持生命。氧气(O2)在空气中的含量为20.9476%,其他气体是N2:78.084%、氩气:0.9364%、CO2:0.0314%、其它还有H2、CH4、N2O、O3、SO2、NO2等。氧的分子量为32,沸点-183℃。 实际上,高原人都缺氧,长期缺氧都要得不同程度的高原病。一些高原人说自己不缺氧的原因是不懂高原缺氧。高原缺氧能够适应是一个伪命题。 实验证明人类对氧的承受极限是10分钟,一般人缺氧3-5分钟就会造成“脑死亡”或者永久死亡;人,“可以一天不吃饭,却不可以5分钟不呼吸”。 缺氧和高原缺氧影响人类健康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不同人在时间和程度上有差距。医学科学研究证明,高原缺氧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并由此发展成为一门医学学科----高原病学。高原地区主要医院都设有高原病科室。 一般在拉萨生活半年以上,自己能感觉到的、初步明显的、高原危害症状就是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明显减退,这是高原缺氧最直观的表达。 医学研究和临床证明,2500米左右是高原病的临界值,3000米是急性高原反应的临界值,4500米是生命禁区。所

以,昆明和丽江、西宁无高原病,但格尔木就有高原病。 人类从低海拔进入2500米以上高原时,一定时间后不再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超负荷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身体器官都在超负荷地工作着,如果是长时间处于这种紧张的超负荷状态,那么您的器官将提前衰老和病变。 通过对高原工作多年退休的移居者访问表明,高原移居者退休回内地后,60%的人有明显高原病变,与同龄人群相比健康状态明显差,有人总结了“3-5危险期、10年大浪淘沙”现象。根据西藏大学医学院的统计和研究结果,那曲世居人群(高原藏族)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高原病)发病率达50%以上。 基因学研究虽然证明世居高原人群有适应高原缺氧的基因片段,但对高原缺氧的适应也是有限度的,当海拔超过4500米以后一样出现严重不适应和病变现象。其实所有人种、人群对高原缺氧和对各种自然现象的适应都是有限度的。 高原缺氧影响所有儿童和青少年智力发育。高原缺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例如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大脑、心脏、肝、脾、肾等等的严重损害。 缺氧只能补氧,任何药也代替不了氧。缺氧吃药尤如

人体接近检测与报警电路.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 题目:人体接近检测与报警电路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2/13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学号: 题目:人体接近检测与报警电路 起迄日期:2013年1月7日~2013年1月18日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年1月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在当今社会,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虽然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但是入室盗,仓库被盗等人们不经常活动但存放重要物品的场所被盗的问题却屡禁不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种人体接近自动报警系统,当有不速之客靠近其感应区时,它会自动报警提醒它的主人,从而达到人体接近报警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需要设计的人体接近检测与报警电路是一种当人体接近检测电路时,该电路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推动执行机构作出相应的动作(如信号指示灯发光、报警装置报警等),该电路与电子狗等远距离接受人体发送的红外线产生报警的电路不同,属近距离感应,感应的范围小于1m甚至低得多(可调),使用效果很好,由于采用了集成运放MAX407,灵敏度理想。现在有多种不同的接近检测方法,如电容感测、红外、超声波、光学等。对从5mm到300mm范围的接近检测,电容式感测技术相对其它技术而言有许多优势:出色的可靠性、简单的机械设计、低功耗和低成本。 我们设计的人体接近与报警电路是通过把距离/电容量转变成比例电压输出,有四部分组成:标准方波发生电路,比较运算电路,直流电压放大电路,滞回比较器。标准方波发生电路是由反相器、1MZ晶振及阻容元件组成的1MZ振荡电路,它为整个电路提供时钟脉冲;比较运算电路利用MAX407中的两个集成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 摘要: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病,是由于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导致机体病理生理上一系列改变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是人们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主要障碍。本文将就高原反应的发生机理和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原反应、缺氧、预防 正文:高海拔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高紫外线辐射等独特的气候特点。人到了这样的环境,机体会出现许多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是机体的各种功能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所呈现的临床症状,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若处理不当,可能诱发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危及生命。 高原反应的症状表 反应症状体表特征反应程度 头昏、心慌、气促、流鼻血、心率加深、轻微 乏力呼吸加深 头痛、食欲减退、倦怠、血压轻度异常、呼吸加快轻度 恶心 呕吐、腹胀、腹泻、胸颜面或四肢水肿、血压异常中度 闷痛、失眠 眼花、嗜睡、眩晕、手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血压重度 足麻木、抽搐异常显著

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高原缺氧,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760mm汞柱,空气中的氧含量是20.95%,随着地势的增高,空气越稀薄,气压就越低,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肺泡内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内氧气的分压也相应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的含氧量,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的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高原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现象。初上高原的人在海拔3 000 m以下高度时,多数不的会出现缺氧症状。少数人是因体质较差或是易感人群,可出现缺氧症状;在海拔3 000 m以上高度时,就会发生轻度缺氧症状;在海拔4 000-5 000 m的高度时,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 缺氧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相关症状如下 1、呼吸系统 轻度缺氧时,仅表现为呼吸深度增加。 缺氧继续加重,则呼吸频率随之加快、胸廓运动增加。4000m 高原的空气 PO2 为 100mmHg ,肺泡气 P O2 为 55mmHg 左右。因此,在化学感受器的低氧感受下,肺通气量立即增加,由于空气稀薄, PCO2 也低, CO2 呼出增加(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血症), PaCO2降低,减低了对延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限制肺的通气量增加,所以,早期肺通气量只比海平面高65%左右;数日后,通过肾代偿性排除 HCO3- ,脑脊液内的HCO3-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使脑组

医学检验通过哪些检查评估人体健康

医学检验通过哪些检查评估人体健康 发表时间:2019-11-26T09:25:26.9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9月17期作者:王丽 [导读]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更为严格,追求更加高素质的身体,要求身体永久处于舒适的状态。 王丽 (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600)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更为严格,追求更加高素质的身体,要求身体永久处于舒适的状态。 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医学检验这一科学的产生,医学检验简称MLS,医学检验是对人体各部位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各个方面的检验,从而对人体的潜在疾病起到一个预防、诊断、治疗的作用并且能够对人体健康信息进行全方面的评估的一门新兴科学,医学检验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鉴定人的血型从而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对肝功能进行测定来检测肝功能是否正常运作。进行医学检验必须具备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全方面的丰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的级别医院、血站和疾病防疫等的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类的实验室进行相关工作。 一.医学检验的作用 1.可以对中医方面的治疗和用药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很多疾病在它们出现典型的症状和特征性的体征之前就在身体某些部位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生理和病理指标上的改变,通过医学检验能够正确客观的反映出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治疗和用药, 2.与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来说,医学检验的效果更为显著。 与主观意识的判断和临床诊断相比较,医学检验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结果更加可靠。 3.医学检验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医患安全 更为准确的医学检验提高了对疾病诊治的安全性,降低了医患双方因疾病治疗安全问题而产生矛盾的几率。 二.医学检验包括的内容 1.对人体内血液中的血细胞、骨髓细胞和人体内的其他体液进行医学检验的工作。 2.收集尿液、血液、粪便和人体内其他体液进行分类以及处理,方便实验的进行。 3.利用医学的相关专业技术对采取样本的准确的体外数据分析和缜密的检验并最终整理出合理的报告。 4.运用质量控制系统来确保得出的分析和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医学检验师 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医学检验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很广泛,负责检查人体的体液、抽取的血液、日常排泄物、获得的感染的微生物等的标本。医学检验覆盖的专业十分全面,是一门十分复杂并且结合医学专业的技术学科。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实验医学的进步,医院检验中涉及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器械操作,这要求检验师必须时刻汲取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医学检验获得患者的身体检验结果,对此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得出准确的疾病诊断、治疗措施和治疗后的预后效果评估。 四.身体健康的表现 身体健康是健康范围内的一种。 1.健康的身体体重应该保持稳定,处在一个平衡的范围。 变动范围大的体重是人体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数据稳定的体重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存在,但是过度肥胖和瘦弱的人的体重一般是不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日常生活中若是体重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无论是体重骤然上升还是下降,都是不正常的现象,需要前往医院咨询医生。 2.健康身体的伤口修复能力是很强的。 通常来说,健康身体的机体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好的,身体某处出现的伤口愈合快恢复好,这就说明人体的防御机制杀灭感染细菌和血小板凝集能力是很好的,机体免疫能力良好,这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体对于一个很小的伤口无法进行尽快的愈合,血液凝固缓慢,体现出血管处于不正常的现象,血小板的数量或者是功能处在不正常状态下,机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3.机体的各个部位生长发育良好。 身体处于健康状况的人发育是良好的,如果一个人的体重与身高成标准比例,身材均匀,心肺肾功能正常,四肢正常有劲,这就表明这个人身体十分健康。生长发育状况也和这个人的遗传基因自己饮食状况有着密切联系,不能仅靠单一的方面来判断这个人的健康状况。 4.人体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个系统,可以说是掌控全身。人们进行日常的身体活动和各种身体动作都是依靠人体神经系统进行支配的,神经系统十分高级,掌控着身体全方面的行动,平时正常饮食和良好的睡眠都对神经系统产生好的影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说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也是人体健康正常标志,神经系统是人体人非常特殊的存在。 5.人体心肺功能表现正常。 心肺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心肺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人体整体的健康来讲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心脏的正常工作可以使人们在剧烈的运动后如快跑、动感单车等不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其他心血管疾病;健康的心肺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身体所需氧气,避免发生呼吸道等的各种疾病。 6.良好的睡眠质量。 通常来说,睡眠质量好的人的身体状况远比经常失眠并且睡眠质量差的人身体状况好很多。睡眠的好坏可以严重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体

请简述人体高原缺氧的机理

1.请简述人体高原缺氧的机理 ①高原地带不同于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高导致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相对平原地区稀薄的多,此时肺部的氧分压减少,供氧不足,Hb(血红蛋白)的携氧量相比之前减少了很多,从而引发头晕、四肢无力等缺氧症状,过一段时间身体通过调节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的含量加大组织供氧,缓解症状。②Hb是四聚体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载运氧分子,其亚基构型的相互转换形成了S形氧平很曲线,每一个亚基都有一个血红素辅基,氧亲和力由Hb分子结构决定,主要受到温度、H+和CO2等的影响,同时再细胞内部受到各种盐,包括Cl、ATP和2,3-DPG的影响。 2.从糖代谢中举例说明酶的别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 ①别构调节通过非共价键与酶的调节亚基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改变,可以使底物或者别构抑制剂。在糖代谢中磷酸果糖激酶为例:别构激活剂如:AMP、ADP、F-1-6-2P、F-2-62P,别构抑制剂如:柠檬酸、ATP。通过底物浓度大小改变别构效应。②化学修饰通常通过酶催化使酶分子发生共价变化,改变酶活性。例如:糖原合成的过程中对于关键酶糖原合酶的化学修饰,合酶分为两种型态:a型和b型,无活性的b型经磷蛋白磷酸酶的催化脱磷酸转变为有活性的a型,而a又可经蛋白激酶的催化磷酸化转变为无活性的a型,而a型又可经蛋白激酶的催化磷酸化转变为无活性的b型,从而调节糖原的合成速率。 2.三种可逆抑制剂形成的比较 ①与底物S和抑制剂I的结合方式不同②双倒数曲线不同③K m与V max不同 竞争性抑制剂:K m变大,V max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剂:K m变小,V max变小 反竞争性抑制剂:K m不变,V max变小 3.DNA分子双螺旋特征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 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t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已配对的片段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段称为环 ①叶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含有CCA-OH3’,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②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 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 ③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环),它与氨基酸-tRNA合成酶的结合有关 ④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ΨC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 ⑤在反密码子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tRNA分子大小

法医学人体损伤检验规范

《法医学人体损伤检验规范》 1总则 1.1 目的 本规程的制定使法医学人体损伤检验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步骤,为可能出现的重新鉴定或复合及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1.2 要求 1.2.1 对被鉴定的人身检验应由两名以上的执业鉴定人同时进行。 1.2.2 对体表损伤,肢体畸形、缺失或者功能障碍应尽量拍摄局部彩照以存档备查。 1.2.3 检验所用的器械须经质量检定机构检验认可。 1.2.4 检查女性身体时,原则上应由女性执业鉴定人进行。如果没有女执业鉴定人,可由男性执业鉴定人进行但须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1.2.5 检查女性身体隐私部位时,应征得其本人或者监护人的同意,如需拍照,须获得其本人或者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2 活体检验 2.1 发育与营养 2.1.1 发育状况;包括被检者性别、年龄、身长、体重、智力等综合评判为;(1)良好:身高、体重和智力水平均在其性别和年龄组的正常范围;(2)异常:身高、体重和智力水平均超出其性别和年龄组的正常范围;(3)中等:介于二者之间。(注:儿童发育状况应由儿科专家根据《儿童躯体发育水平评定表》和〈儿童智力和社会行为水平评定表〉进行平定) 2.1.2 营养:包括皮肤润泽度和弹性,毛发的光泽和疏密,皮下脂肪的多少及肌肉的发达程度。记录为(1)良好:粘膜红润、皮肤光泽且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平坦,肩胛骨和髂骨部肌肉丰满;(2)不良;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皮下脂肪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和髂骨棱角突出:(3)中等:介于二者之间。 2.2 体表检查 2.2.1 皮肤擦伤:应检查皮肤表面有无表面脱落、有无出血或血清渗出。擦伤的方向:典型的擦 伤痕起始端较深,末端较浅,据此可以推断暴力伤的方向。 2.2.2 皮肤挫伤:应检查皮肤的颜色、表面有无局部肿胀、皮下出血和压痛等。 2.2.3 皮肤挫裂创:应检查创口的形状(不规则,如线状、棱状、类圆状、椭圆形、星芒状或不规则形),创缘(粗糙,成锯齿状,或细波浪状。常伴有擦伤、挫伤,出血少)、创壁(凹凸不平,两创壁之间常有组织间桥)、创角(多为圆钝、常有撕裂现象)、创腔(较浅)、创底(凹凸布平)、创腔内有无毛发、砖石碎片和粉尘等异物。是否伴有血管及神经损伤,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并测量创口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等。 2.2.4 皮肤锐器创:应检查创口的形状(常呈线状,纺锤状),创缘(光滑,不一定伴有擦伤、挫伤,出血较多)、创壁(平滑,两创缘之间无组织间桥)、创角(多为尖锐)、创腔(较深)、创底(较光滑)、创腔内

环境性缺氧及缺氧症状

环境性缺氧及缺氧症状 大气中的氧含量是20.9%。在一个氧含量低于18%的环境中,人体摄入的氧气不足,血液中的氧分压过低,血红素处于不饱和状态,各部分组织的细胞就都会由于供氧不足出现一定的变化,表现出相对应的缺氧症状。 环境大气中的氧浓度降至16~14%(氧分压122~106 mmHg)时,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强加速,血压升高,肢体的动作协调功能变差。 环境大气中的氧浓度降至14~10%(氧分压I06~76 mmHg)时,有疲劳感,精神动作失调,注意力减退,思想出现紊乱,如同喝醉了酒,进而迷失方向,失去知觉。 环境大气中的氧浓度降至10~6%(氧分压76~46 mmHg)时,出现头痛、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和紫疳,全身发热,失去自主动作和说话能力,并很快丧失意识,陷入昏迷。 环境大气中的氧浓度降至6%以下(氧分压46 mmHg以下)时,血压下降,心跳微弱,抽搐,张口呼吸,很快停止呼吸,进入死亡状态。 但是,个体对缺氧的耐受程度和反应有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平时劳动强度大或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的人,对缺氧更加敏感。

在严重缺氧环境中,有时会没有明显先兆症状而突然昏迷。没有准备而进入严重缺氧的环境的人,往往在自己察觉到呼吸困难时,已经无力逃生,甚至猝然死亡。 轻度的环境性缺氧患者,在及时转入供氧正常环境或及时获得补充给氧后,可以很快恢复正常。如果缺氧时间较长,可能造成脑水肿等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幻觉、表情淡漠或兴奋等延续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造成大脑皮质、基底节等永久性病变,发生瘫痪、记忆丧失或意识丧失。 环境性缺氧现象多出现在密闭空间,例如地窖、地下室、化粪池、温室、冷库、阴沟、抽水站、涵洞、地下管道、贮罐、反应塔、船舱等。在这些地方发生缺氧现象,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而没有补充或更新的缘故。在密闭空间放置的金属设备生锈会消耗氧,存放的农产品会消耗氧。另外,气体输送管道的漏泄、沼气的生成等,都会把密闭空间里面原有的氧气置换掉。 要有明确的环境性缺氧意识。在进入密闭空间以前,一定要进行检测。必须进入缺氧空间时,要配备必要的供氧装备或直接通连外界新鲜空气的呼吸器具。过滤性呼吸面具不能解决氧气的匾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也不能解决缺氧。 一般说来,凡是氧含量低于20.9%的环境,都是缺氧环境。即便是轻度缺氧的环境,长期在其中生活、工作,也会终身体健康带来不

高原缺氧是否危害健康

高原缺氧是否危害健康? 高原空气稀薄,一般只有平原的50~70%的密度,平原用制氧机上到高原基本难以制取医疗用氧,高海拔制氧机是对制氧机制造厂商技术的综合挑战。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利用这一低压缺氧环境,可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素质,故其成为体育界耐力训练的“宝地”。 缺氧导致的危害有很多,具体较严重情况如下: 一、神经系统损坏 神经系统对于缺氧最为敏感的首推脑部。脑部在缺氧初期,也就是轻度缺氧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感觉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二、循环系统损坏 心脏跟脑部一样,也是耗氧量大、代谢率高的器官,加上他不能储备氧气,所以对于缺氧也最敏感,最容易受到损伤。心脏轻度缺氧时,会导致心跳频率出现紊乱现象,患者会有很难描述的心慌现象。当缺氧加重或者缺氧持续没改善,心肌因缺乏氧气,他的收缩能力就开始降低,心跳会变得缓慢。在心脏跳动减缓之后,血液输出量自然跟着减少,时间久了会产生心肌坏死的后果。 三、呼吸系统损坏 人体严重缺氧时,会直接抑制呼吸神经中枢的作用,使得呼吸减弱,严重的会导致停止呼吸。 四、组织细胞损坏

细胞缺氧的影响,是一连串不利健康的反应。大家都知道,葡萄糖靠氧气才能分解成为ATP,作为细胞组织运作的能量来源,细胞如果缺氧,就无法氧化分解葡萄糖,自然造成细胞缺乏ATP的状态。在细胞缺乏ATP的状态下,细胞在开启细胞膜通道供细胞周围体内钠、钾离子等的进出的能量也会受影响,钠、钾离子的平衡就会被改变。钠、钾离子的平衡被改变,细胞内外的电位也跟着改变,电场也变得不正常,细胞的活力也就下降了。 因此,人体缺氧时,各组织细胞能量代谢自然减缓,而在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生物活性受到抑制,ATP的产出减少,最终是能量供应不足。缺氧对组织的第二个影响是它的氧化过程,细胞的生物合成、生物分解、氧化解毒等过程都受影响,严重时会造成水肿,甚至破坏组织的结构,造成组织坏死。在组织缺氧情况下,则进一步影响细胞内外电解质的平衡和人体酸碱度的平衡。酸碱不平衡,严重的就会导致组织细胞酸中毒或碱中毒。 西安氧源电子有限公司专业致力于特殊作业环境缺氧防治新技术及新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数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着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在膜分离制氧新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研发出“高原弥散式制氧机”“高原车载氧气机”“高原单兵氧气机”“便携式氧气机”等军民两用的系列新产品。近年来,产品已经在高原地区的军事作业、科考、施工、民航、运输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 核心技术,造就优势,欢迎点击官网咨询!!!

附录常用人体检验值新旧单位换算表

附录常用人体检验值新旧单位换算表 项目旧制单位换算 系数 法定单 位 参考值 旧制法定单位 红细胞数106/mm 3 1 1012/L 男 (4.0~5.5) X106/mm3(4.0~5.5 ) X1012/L 女(3.5~5.5) X106/mm3(3.5~5.0 ) X1012/L 血红蛋白g/dl 10 g/L 男12~16 g/dl 120~160 g/L 女11~15 g/dl 110~150 g/L 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卩卩g 1 pg 29.36 ±.43 29.36 ±.43 pg 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 数 3 ^m 1 fl 93.28 士9.80 3^m93.28 9.80 fl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 mm 0.001 109/L 4 000 ?10 000/mm 3 4 ?10 X109/L 血小板数-3 mm 0.001 109/L 50~300/ mm-30.05~0.3 1X9/L 全血-3 mm 0.001 109/L 100 000~300 000/ mm -3100~300 X09/L 葡萄糖:邻甲苯胺法 福林-吴法mg/dl 0.055 51 mmol/L 70 ?100 mg/dl 3.9 ?5.6 mmol/L 尿素mg/dl 0.055 51 mmol/L 80 ?120 mg/dl 4.4~6.7 mmol/L 尿素氮mg/dl 0.166 5 mmol/L 19~42 mg/dl 3.2~7.0 mmol/L 非蛋白氮mg/dl 0.357 0 mmol/L 9 ?20 mg/dl 3.2 ?7.0 mmol/L 尿酸mg/dl 0.713 9 mmol/L 20~35 mg/dl 14.3~25.0 mmol/L 肌酐mg/dl 59.484 卩mol/L 2~4 mg/dl 119~238 |jmol/L 肌酸mg/dl 88.402 卩mol/L 1~2 mg/dl 88.4~176.8 mol/L 丙酮酸mg/dl 76.260 卩mol/L 3~7 mg/dl 230~530 |jmol/L 氨:纳氏法mg/dl 113.555 卩mol/L 0.4~1.25 mg/dl 45~142 |jmol/L 酚-次氯盐酸法卩g/dl 0.587 卩mol/L 10~60 卩g6~35 j nol/L 氧分压卩g/dl 0.587 卩mol/L 46~139 卩g/dl 27.0~81.6 j mol/L 二氧化碳分压mmHg 0.133 kPa 85~100mmHg 11~13 kPa 碱剩余(BE) mmHg 0.133 kPa 34~45 mmHg 4.5~6.0 kPa 缓冲碱(BB) mEq/L 1 mmol/L ±3 mEq/L ±3 mmol/L 标准碳酸氢盐mEq/L 1 mmol/L 42 mEq/L 42 mmol/L 实际碳酸氢盐mEq/L 1 mmol/L 25 士mEq/L 25 ±3 mmol/L 血浆mEq/L 1 mmol/L 24 士mEq/L 24 ±2 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 容积% 0.449 mmol/L 50~70容积% 23~31 mmol/L 丙酮mEq/L 1 mmol/L 23~31 mEq/L 23~31 mmol/L 纤维蛋白原mg/dl 172.2 卩mol/L <20 mg/dl <334 j mol/L 血清g/dl 10 g/L 0.2~0.4 g/dl 2~4 g/L 钠(Na+) mEq/L 1 mmol/L 136~145 mEq/L 136~145 mmol/L 钾(K+) mg/dl 0.435 0 mmol/L 310~330 mg/dl 135~144 mmol/L mEq/L 1 mmol/L 3.5~5.3 mEq/dl 3.5~5.3 mmol/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