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

主备:胡培斌集备:高二语文备课组年级组长:王永芬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生阅读可能有难度。

2、阅读时需提醒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时间的讨论上,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请同学认真阅读,划线部分熟记)

一、写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1946年,历时三年。冯至从青年时代就非常热爱杜甫。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1945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

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二、介绍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课前预习】

一、课前自主预习,课前完成以下问题。准备课堂展示。

1、你读了多少首杜甫的诗?记住了哪些?请举例赏析

1

2、填空。

(1)穷年忧黎元,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路有冻死骨。

(5)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天地终无情。

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表1:长安十年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

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746—755

这时

的政治正显

露出日趋腐

化的征象。

长安被阴谋

和恐怖的空

气笼罩着,

几年前饮中

八仙的那种

浪漫的气氛

几乎扫荡无

余了。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

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

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

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

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

面;一方

面。

①诗歌

常有这样的

对句:上句说

要脱离使人

拘束的帝京,

下句紧接着

说不能不留

在这里。

②在现

实主义的诗

歌创作道路

上迈开了坚

实的第一步。

表2:流亡生活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755—757

安史之

乱开始,唐代

的政治经济

发生了剧烈

变化:政治

上,丧失中央

集权的统治

力量,对外抵

御不了外族

的入侵;经济

上,生产力下

降,社会贫困

日渐加深。

杜甫在长安

沦陷前的一个月

离开了长安。

时代的变

化反映在杜甫

的诗中,他在

这些诗中发扬

了他爱祖国、

爱人民的精

神;此后唐代

的诗歌有一部

分走向现实主

义的朴质的道

路。

表3: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2

757—759唐军收复长

安,肃宗也回

到长安。

杜甫和家属

再次回到长安。

不仅

反映人民

的痛苦,而

且深刻表

达了自己

内心的矛

盾。

【课堂学习过程】

二、课堂展示自主预习成果,点评并订正。

三、【合作探究】

1、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

2、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风貌,生动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历程。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

四、课堂活动

从杜甫其人入手:感受杜甫的人格魅力,探究其人格魅力形成的社会原因及其与诗歌的关系。

(1)你所了解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杜甫?

(4)时代是怎样造就杜甫的?

(5)杜甫的诗歌中是如何体现杜甫的人格的?

3

五、课堂探究成果、质疑、点评并订正。

六、小结(最好由学生自己完成)

七、课外巩固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1955),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5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

4

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C.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D.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2.下列对第⑤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B.林徽因和张爱玲均是著名的才女,但林徽因的人生角色都是完美的,而张爱玲却并非如此。

C.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但张爱玲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

D.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

3.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

4.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成为“树”后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一、1 略 2、(1)叹息肠内热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孤舟一系故园心

(4)朱门酒肉臭

(5)恨别鸟惊心

(6)眼枯即见骨

3、表1:长安十年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746—755

这时的政

治正显露出日

趋腐化的征象。

长安被阴谋和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

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

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

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

《兵车

行》《丽人

行》《自京

赴奉先县

①诗歌常有

这样的对句:上

句说要脱离使人

拘束的帝京,下

忧国忧

民,关心民

生疾苦,形

成沉郁顿挫

5

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

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

“江海人士”;一方面

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咏怀五百

字》

句紧接着说不能

不留在这里。

②在现实主

义的诗歌创作道

路上迈开了坚实

的第一步。

的诗歌风

格。

一、

表2:流亡生活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755—757

安史之乱

开始,唐代的政

治经济发生了

剧烈变化:政治

上,丧失中央集

权的统治力量,

对外抵御不了

外族的入侵;经

济上,生产力下

降,社会贫困日

渐加深。

杜甫在长安沦

陷前的一个月离开

了长安。

《春望》

《月夜》《北征》

时代的变化

反映在杜甫的诗

中,他在这些诗

中发扬了他爱祖

国、爱人民的精

神;此后唐代的

诗歌有一部分走

向现实主义的朴

质的道路。

充满忧

国忧民的情

思,反映了

当时的政治

形势和社会

现实,表达

了人民的情

绪和愿望。

表3: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757—759 唐军收复长安,

肃宗也回到长

安。

杜甫和家属再

次回到长安。

《新安吏》《石

壕吏》《新婚别》

不仅反

映人民的痛

苦,而且深

刻表达了自

己内心的矛

盾。

从思想

感情上完成

了日渐远离

皇帝而走向

人民的痛苦

过渡。

三、1、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

①“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

②“他40 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

③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2、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七、1、D 解析:“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

6

2.A 解析: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3.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4.“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5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

7

黑龙江省《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同步练习

黑龙江省《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 是平和》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20分) 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_____,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北平郊外____________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风依然轻抚着 ②轻抚着的依然是风 ③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④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分)填入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四百多年里,它一面()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②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 ③只是在她()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

④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 . 剥脱透彻突然苍白 B . 剥蚀深彻猝然苍幽 C . 剥落透亮猝然清幽 D . 剥离深刻忽然苍老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舍弃世界观,把心灵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 ②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绝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 ③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 ④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绝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 A . ③②④①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④①② 4.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叙述了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在海上同鲨鱼搏斗的故事。 B .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王勃、李白、韩愈、李商隐分别为这四个阶段的代表诗人之一。 C .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司马迁的《史记》是史传文的典范,贾谊的《过秦论》是政论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 平和测试题 2019.9 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前年的非典危机到目前的禽流感,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_______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经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常态。 ②“惠更斯”号探测器装备的照相机在进入“土卫六”大气层的过程中准确_______,在距卫星表面16公里处拍摄了第一张照片。 ③随着改革的深人,各行各业都存在财力不足的问题。_______财政开支庞大,但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政府_______作出了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的决定。 A. 保障启动尽管/还是 B.保证启用尽管/还是C. 保障启动不管/还是 D.保证启用不管/还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丫已经主持过好几回学校的大型活动了,这次让她担任联谊活动的主持工作,真是赶鸭子上架,算找对人了。”余老师一脸自豪地说。B.由于各大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广大群众较好地了解了2005年国家经济工作八大重点。 C.各备课组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辟广阔的阅读天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切记:缺乏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就是釜底抽薪。 D.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尽管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在第二轮复习中,同学们仍应重视基础知识,在对知识网络的梳理中把握知识点,从知识点的构成中理解知识要素,切忌不可忽视基础。 B.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两岸同胞福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C. 本期作客于(大红鹰超级访问》的是毕业于北大心理学系、著名演员、获得导演硕土学位,而今家喻户晓的著名导演--英达。 D.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它是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通过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可以说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极其复杂的。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良友香茗,幽窗默对,难免使人心中生出感慨。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结束一个漫长的暑假,再次与同学们相逢,别提有多开心了。 C.每逢周末,公园里总是人流如潮,摩肩接踵,“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人们都要从中获得与大自然的片刻亲近。 D.当记者问及即将赴国外参加比赛是否有些担心时,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将信心十足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什么事情都无法使我退缩。”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上课)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金风送爽的九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在以后的一年或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将朝夕相处,我希望和大家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快乐地耕耘收获,更希望和大家成为知心的朋友。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让我走近你,也让你了解我。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 我,免贵姓某,名某某。其实说老实话我一点都不想当老师,但不幸的是不仅当老师而且是个语文老师。我想我的前身可能是杀猪的,并且还可能杀过人因为有句话这样说: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当然虽然教了近20年语文,但真正教文科实验班语文还是第一次。相信第一次教文科实验班语文会在我的生命里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 二、语文学习的认识(读书的作用) 我们同学从幼儿园开始认字,到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已经学了近十年的语文,那我想问问同学,语文是什么? (一)语文是什么? 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词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琼瑶手中生花的妙笔——一代代天王巨星凭此星途灿烂;语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带你带我游历世界,做历史的思考;语文是李白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鹜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看孔子在天下奔波,宣传自己的思想,看屈原在上下求索,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语文是对《西游记》的迷恋;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语文是对“怒发冲冠”的叹服;语文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 生活处处皆语文,一个正常的人都是活在语言的世界里的。语文可以是春节各家各户门楣上贴的的对联,可以是电视机上真真假假的广告,可以是大家哼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歌谣。你结束了学生生活,找工作面试,你要口才;考公务员,你要申论;甚至你表达感情、相互沟通也需要语文。总之,语文她能丰富我们的人生,她可以让诸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她可以让诸位男士具有领袖风范——因为你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胸怀天下,口吐莲花;她可以让诸位女士具有明星风范——因为你气质高雅,谈吐不俗,字字珠玑,总之,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是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基础。学习语文吧! (二)学习语文有什么用? 首先,语文是我们学习、生活必备的工具。它是各门学科,尤其是文科的一个基础。读不懂文言文,你无法学好历史;读不懂议论文,你无法学好政治。大凡,文科成绩好的都有一个好的语文基础,同时它也是你进一步深造的一个工具。进入大学,你要研究历史,就得先读完《史记》,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就要读懂《资本论》。有句话是这样说:要想富,先修路,学好语文的同时也是在为其他学科铺路。 和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我发现你们个个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你们希望自己长得更好看吗?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们说说有什么美容的方法吗?其实,语文是最高级的化妆品。黄山谷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读书人,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几天不读书,面貌就变得令人厌恶。西方有个小故事:有一个画家找一个美少年做模特儿,若干年后,又找来一人做魔鬼,没想到,这个魔鬼正是当年的美少年。同一个人,竟然从天使的模特儿

(完整版)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特别实用)

写给开学第一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姓陈,是你们新学年的语文老师,以后大家叫我陈老师就好。首先祝贺大家凭借自己努力,顺利考进柳树中学就读,也恭喜大家赢来了人生一个崭新的阶段——高中。我作为柳树中学的一名老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接下来,和同学们聊聊我的专业——语文。 高晓松说:人生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我想说,语文不仅有眼前的现实,还有自我的完善,更有诗和远方。 何为眼前的现实? 那就是三年苦读,静待高考的金榜题名,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总分的五分之一。有人说得语文者得高考,有权威人士分析,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语文的广度、难度将逐步提升,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也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且不说语文单科在高考中作用斐然,单就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也是意义重大,所有学科做题的前提是读懂题意,这就需要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历史中的材料分析题,没有语文的阅读量,没有语文古、现代文的理解能力,何以顺利完成。又比如数学证明题,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有三种常规方法:由已知推往求证的顺藤摸瓜法;由求证推往已知的倒挂金钩法;已知与求证同时往中间推断的齐头并进法。其实这些方法都源于语文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运用,这也正是语文工具性之所在。至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无需多讲,想必大家颇有感受。 何为自我完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语文就是教你在学习中实现进步与完善的自我完美蜕变。学习是进步之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我们学会如何学习,并一点点进步。反省是成长之根,“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也”,教我们学会怎样反省,进而逐步成长。感恩是融洽人际关系之润滑剂,“鸦有反哺,羊有跪乳”,告诉我们学会感恩,感恩从报答养育我们的父母做起。诚信乃立身之本,“一诺千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告诉我们诚信是赢得他人信任之宝。语言表达是帮你打造良好形象之钥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告诉我们语言表达对促进情感发展有多么重要。善解人意是为人之优秀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换位思考对修养自身、理解他人、和谐社会多么重要。“己欲立则先立人,己欲达则先达人”等等等等等都会教我们在学习中反省,反省中完善,完善中成长。 何为诗和远方? 书中自有胜景满眼,书中自有贤达弥耳。压力山大时,想来一场不用远行就可以饱览美景的旅游来放松一下吗?那么请跟语文老师一块“走走”,《滕王阁序》让你一览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滕王阁之胜景,当你沉迷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辽阔壮观时,世俗的烦恼还能忆起吗?《念奴娇.赤壁怀古》,引你感受长江的气势磅礴,当你沉浸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雄奇时,个人的恩怨还能想起吗?学习枯燥、生活如一团死水时,想不想寻找诗意生活,构建自己的空中楼阁?那么请跟我一起探寻沙漠中的那份“绿意”吧,“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钱塘江水静如镜,弥望的都是田田的荷叶,像婷婷的舞女的裙,荷叶上不时点缀着白花,袅娜地开着,有红色如火,有白色如雪,方圆十里,全是荷花的海洋,微风过来,送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你可以携几位挚友,驾一叶扁舟,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虽说也有几许狼狈,却是何等诗意,又是怎样的惬意! 徐志摩云: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娇羞。我说:最是那一刹那的感触,像一缕春风抚过你的心舟。这就是语文带动我们的如水温柔! 现在我要讲重要的内容了:

高二语文第一课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 上课时间:星期: 今日什么节——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在电影院看完一场电影,你会听完它的片尾曲吗再离场吗?& 很多人不会,要么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要么是影院为提高播放场次而在抓紧做保洁。其实,一部完整的电影,它的片尾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情绪的沉浸、主题的深华、深度的思索…… 同样的,阅读一本书或是学习一本教材,我们不能只看正文或者学习具体篇目,而要看看书本开头的“序言”“前言”“引言”“译者的话”或者写在书后的“后记”“跋”“后序”以及“目录”。以期宏观把握体例和内容。 【认识事物,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局部到整体,后者容易“盲人摸象”】二、整体把握教材 我们带着这种意识来重新翻一翻很熟悉的语文教材。 封面:书名“语文”,在民国时代的语文叫什么名字?“国语”“国文”,合成“语文”,顾名思义,“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这是语文课程的主体。 扉页:是那一页?&书翻开后的第二页,整本书的第一页。&浏览,有没有特别的信息?或者哪个信息为你所注意到呢? “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何不是清华或者某个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中心发祥地,“北京大学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历来在语文教育方面发挥着领军作用”北大很多教授参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如高考试题的命卷和阅卷、教材的编写等。 编著成员:袁行霈、温儒敏、陈平原都是北大教授。陈平原曾有这样一句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人生一辈子的发展取决于语文。&特约审稿里有个字谁认识?对,这时候就拿出字典,一探究竟了。你猜它读什么呢?什么意思呢?汉字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读一半还是有可能对的。Fen?草字头,又在名字中。意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一〉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一)早年求学 年份经历 1892年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鲁迅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 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二)留学日本 1902年2月,鲁迅赴日深造,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一年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曾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电影中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而转学文学。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回国任教 年份经历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 命后 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 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 1926年 8月 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 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 1月 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0年 起 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 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五)文学成就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作品曾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 其主要作品有: 类别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等 外秀内慧的女作家——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中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 一、聊天 1、又一个暑假过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有什么收获和感触? 2、新学期开始了,回顾过去,你在语文学习方面积累了什么经验?还有什么困惑?需要老师的什么帮助?(目的:相互了解)9 二、材料分析1、出标材料。(略) (说明:各校考生都非常重视语文科。希望大家努力把自己语文成绩提高一个档次。) (目的:使学生高度重视语文) 三、讲故事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小结: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第二、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第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目标: 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 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 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 讲授要点: 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 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

共三块构成;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 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五、语文学习的境界 (1)要学——态度问题 (2)会学——方法问题 (3)能学——持衡问题 六、具体要求: (1)工具书齐全(《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鲁迅》(传记)教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掌握回忆录体裁的特点。 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 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深入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方,大胆交流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 【教学难点】 鉴赏高度个性化的细节描述以及全文蒙太奇式的片段拼接结构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异同比较把握形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全文,理清写作思路。 2.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与许广平的经历。 3.多渠道搜集有关鲁迅的作品、名言,思考其

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情操,课上交流。 4.了解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导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己亥杂诗》中的名句。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本文的作者萧红就是在鲁迅先生无私的悉心栽培下,获得了文坛上的巨大成功,时隔三年,这位学生在尊师的灵前奉献了一份永恒的缀满深情的文字花圈! 1.交流切入 首先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体会鲁迅的作品或有关他的文章、名言里所折射出的个人人格和信仰。

学生通过自我研讨总结,带着一个整体的认识走入文本,在参照阅读中更能体悟萧红笔下鲁迅的特征。 2.形象分析 细读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通过细节和语言,分析文中的鲁迅与你所了解的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在学生的记忆里鲁迅总是一个紧锁眉头、目光深邃的沉思者。而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

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弄.堂(nònɡ) 淅.沥(x ī) 虔.诚(qián) 踌躇.. (chóu chú) B .削.皮(xi āo) 勉强.(qiánɡ)强.调(qiáng )荸. 荠(bí) C .豌.豆(w ān) 混.浊(hùn)间.断(jiàn) 苋菜.. (xiàn cài) D .茎.叶(j īn ɡ) 揩.拭(k āi)校.样(xiào) 嘈杂.. (cáo z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抵御 搭讪 鏖战 明朗 B .酒蛊 笃实 阖眼 藤椅 C .油腻 影碟 调羹 蚜虫 D .脾气 花雕 翔实 孺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面对黑暗势力绝不退步,他以无所不为.... 的精神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B .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 大不捐... ,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C .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 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 。 D .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 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 。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他,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儿。 C .鲁迅先生一推开门从家里出来时,两只手露在外边,很宽的袖口冲着风就向前走,腋下挟着个黑绸子印花的包袱,里边包着书或者是信,到老靶子路书店去了。 D .许先生想请一个北方厨子,鲁迅先生以为开销太大,请不得的,男佣人,至少要十五元钱左右的工钱。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 2、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3、学习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4、学习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深入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方,大胆交流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感悟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问题分析法,认识作者笔下的鲁迅,领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3、比较探究法,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从中学习鲁迅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 2、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鉴赏高度个性化的细节描述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异同比较把握形象 课前预习

1.阅读全文,理清写作思路。 2.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其作品。 3.多渠道搜集有关鲁迅的作品、名言,思考其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情操,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己亥杂诗》中的名句。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本文的作者萧红就是在鲁迅先生无私的悉心栽培下,获得了文坛上的巨大成功,时隔三年,这位学生在尊师的灵前奉献了一份永恒的缀满深情的文字花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深情洋溢的文字吧。 二、交流切入 首先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体会鲁迅的作品或有关他的文章、名言里所折射出的个人人格和信仰。 作品/名言 所体现的人物品格或精神 阿累《一面》 对青年的关怀、谦逊、和蔼 《早》 珍惜光阴、勤奋 《拿来主义》 思想睿智、目光犀利、幽默 《一件小事》 善良、自谦、勇于自我解剖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谦虚、无尽的追求、超越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浓郁的爱国之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爱憎分明、无私奉献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doc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二语文开学的第一课怎么安排,教师要跟学生交流些什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 2 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提学习语文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 教学步骤: 一、开场白(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板书名字)我的父母希望我成为优秀的人,今天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各个都成为优秀的人。在这个温和的九月我们初次相识,在以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将朝夕相处,我希望和大家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快乐地耕耘收获,更希望和大家成为知心的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让我走近你,也让你了解我。 二、语文学习的认识(读书的作用) 我们同学从幼儿园开始认字,到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已经学了近十年的语文,那我想问问同学,学习语文有什么用? 会听说读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如果仅此,那我们只要学到小学的程度就可以了。为什么高中大学还要学呢?

巴金曾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意思是说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要有精神需求。一个人只有精神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学习语文,阅读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读书已经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阅读使人充实,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在温州这样一个非常物质的城市,人们浮躁功利,同学们平时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的不顺心的事情。如果在这个时候能静下心来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像吃了一剂定心丸一样地舒畅。 举例子:一个学生很聪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即使趴着睡觉最后也能通过考试——当然成绩是不理想的。他喜欢理科,不学语文,觉得语文学习没用。性格偏激,行动鲁莽,和同学老师关系紧张,自己也很痛苦,如果他能多读一点书,陶冶性情,心态自然会平和许多。 古今中外有大智慧成大事业的人都是喜欢读书的。古代有个钱思公家里虽然非常富贵,但很少其他嗜好,曾跟朋友说:"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宋代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这就是著名的"三上"的由来。可见古人阅读写作思考之勤。 三.学习读书三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高中语文选修 中外传记选读(人教版 练习):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答案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弄.堂(nònɡ) 门闩.(shuān) 窘.态(jiǒnɡ) 踌躇.(chú) B.削.皮(xiāo)勉强.(qiánɡ) 雇佣.(yōnɡ) 水门汀.(tīnɡ) C.抹.煞(mǒ)解剖.(pōu) 间.断(jiàn)苋.菜(xiàn) D.茎.叶(jīnɡ) 揩.油(kāi) 校.样(xiào)嘈.杂(cáo) 解析A项,“弄”应读“lònɡ”;B项,“强”应读“qiǎnɡ”;D项,“校”应读“jiào”。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咳嗽抽屉画相搭讪 B.忧郁遭殃荸荠耽搁 C.贩卖膨胀清晳虔诚 D.翔实淅沥饱满稳乱 解析A项,“画相”应为“画像”;C项,“清晳”应为“清晰”;D项,“稳乱”应为“紊乱”。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59300003) ①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 ....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②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 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 ....,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③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 者的“最美医生”,无处不彰显着从善如流 ....的道德风尚。 ④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

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⑤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 ...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⑥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 ....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⑥ ,养得很胖。形容人,使用对象不当。③“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语境为陈述“最美的人”多,此处望文生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先生想请一个北方厨子,鲁迅先生以为开销太大,请不得的,男佣人,至少要15元钱左右的工钱。 B.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相关单位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违规住房、用车问题的清理工作。 C.经过艰难攀登,天黑前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尽管饥渴难耐,但还是在短暂商量后,一致同意把有限的水多留一些给晚上来的队友喝。 D.专家认为,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或将继续低迷。 项,不合逻辑。可删去“左右”。C项,表意不明。“晚上来”既可理解为“上来得晚”,又可理解为“夜晚来到”,有歧义。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根本原因”或将“是由于”改为“是”。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辛亥革命家、南社诗人陈去病传 陈去病,原名庆林,字佩忍,别号垂虹亭长。1874年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祖上世代经营榨油业。陈去病是遗腹子,自幼靠母亲教育。7岁入塾,22岁考中秀才。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陈去病感怀时事,诗中已有“北海血千里,腥风吼石鲸”之语。1898年,在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 2 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提学习语文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 教学步骤: 一、开场白(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板书名字)我的父母希望我成为优秀的人,今天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各个都成 为优秀的人。在这个温和的九月我们初次相识,在以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将朝夕相处,我 希望和大家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快乐地耕耘收获,更希望和大家成为知心的朋友。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聊聊,让我走近你,也让你了解我。 二、语文学习的认识(读书的作用) 我们同学从幼儿园开始认字,到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已经学了近十年的语文,那我 想问问同学,学习语文有什么用? 会听说读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同学们,当你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美好的理想从初中跨进高中的大门时,老师已在这 里等候着你们。师唱“我在兴农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根据歌曲《我 在贵州等你》的高潮部分改动了一下)正如席慕蓉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写到为这个美丽 的相遇时刻“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如果仅此,那我们只要学到小学的程度就可以了。为什么高中大学还要学呢? 巴金曾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意思是说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要有精 神需求。一个人只有精神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学习语文,阅读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精神 食粮的重要途径。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读书已经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阅读使人充实,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 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 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 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目标: 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 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 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 讲授要点: 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 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 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五、语文学习的境界 (1)要学——态度问题 (2)会学——方法问题 (3)能学——持衡问题 六、具体要求: (1)工具书齐全(《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不能少);(2)早读天天读,一半时间不能少; (3)课前先预习,不预习不听课; (4)课上认真听,身心投入勤用脑; (5)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 (6)作业天天做,不等老师布置自觉做; (7)晚自修的语文课计划安排有效率; (8)每周周记一小篇,每周大作一大篇; (9)硬作业硬完成,软作业也要硬完成; (10)给人看的东西书写要清楚。 七、学好语文的意义 学好语文,高考有门; 学好语文,事业有成; 学好语文,人上之人; 八、总结 语文能力听说读写 语文三性记性悟性灵性 语文境界要学会学能学 语文学习习惯十个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鲁迅课文的现象,“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文的头痛。鲁迅的一生,是在同旧中国专制统治势力的坚韧抗争中,不断地被*被诬蔑,历尽艰辛度过的。他说过:“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鲁迅生活的几十年里,生活、学术、政治,各方面的流言,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横加罪名,恶意传播,连年不断地袭扰着他,严重地伤害他的身心。流言的阴影,围困笼罩了鲁迅的一生。这些流言并没有使鲁迅的历史价值稍有减损,相反,更使后人看到鲁迅的伟大。检点历史,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 二、介绍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弄.堂(nònɡ)门闩.(shuān) 瞿.秋白(qú) 踌躇 ..(chóu chú) B.削.皮(xiāo) 勉强.(qiánɡ) 咳嗽 ..(ké sou ) 水门汀.(tīnɡ) C.豌.豆(wān) 混.浊(hùn) 间.断(jiàn) 苋菜 ..(xiàn cài) D.茎.叶(jīnɡ) 揩.拭(kāi) 校.样(xiào) 嘈杂 ..(cáo zá) 解析:A项,“弄”应读“lònɡ”;B项,“强”应读“qiǎnɡ”;D项,“校”应读“jiào”。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做人搭讪鏖战刊物B.酒蛊笃实阖家藤椅 C.油腻影碟调羹抹杀D.爱戴花雕翔实孺子 解析:B项,“蛊”应写为“盅”。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先生谈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 B.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C.鲁迅先生这一位老人,穿着布袍子,有时到这里来,泡一壶红茶,和青年人坐在一道谈一两个钟头。 D.“是在绍兴……。”鲁迅先生说,“30年前……。” 解析:A项,为陈述句,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句末问号改为句号;B项,“二、三十分钟”约数之间不用标点,顿号去掉;D项,省略号为句末标点,两个句号去掉。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赵柯的定妆照有恰到好处的美,有些青涩 ..,又带些害羞,更有些期望,与小乔的年龄、心理相符。 B.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的门扇,作用类同 ..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贵客莅临才开启。 C.雨中逛南山,游人热情倍增,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谈笑自若 ....中感受生态文化、福寿文化和佛教文化,体验别样的乐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