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GC型行星齿轮传动及优化设计

NGC型行星齿轮传动及优化设计

NGC型行星齿轮传动及优化设计
NGC型行星齿轮传动及优化设计

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行星轮的设计

目录 一.绪论 (3) 1.引言 (3) 2.本文的主要内容 (3) 二.拟定传动方案及相关参数 (4) 1.机构简图的确定 (4) 2.齿形与精度 (4) 3.齿轮材料及其性能 (5) 三.设计计算 (5) 1.配齿数 (5) 2.初步计算齿轮主要参数 (6) (1)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太阳轮分度圆直径 (6) (2)按弯曲强度初算模数 (7) 3.几何尺寸计算 (8) 4.重合度计算 (9) 5.啮合效率计算 (10) 四.行星轮的的强度计算及强度校核 (11) 1.强度计算 (11) 2.疲劳强度校核 (15) 1.外啮合 (15) 2.内啮合 (19) 3.安全系数校核 (20)

五.零件图及装配图 (24) 六.参考文献 (25)

一.绪论 1.引言 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是一种至少有一个齿轮绕着位置固定的几何轴线作圆周运动的齿轮传动,这种传动通常用内啮合且多采用几个行星轮同时传递载荷,以使功率分流。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具有以下优点: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体积和质量小、效率普遍较高、噪音低以及运转平稳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起重、冶金、工程机械、运输、航空、机床、电工机械以及国防工业等部门作为减速、变速或增速齿轮传动装置。 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所用的行星齿轮传动类型很多,按传动机构中齿轮的啮合方式分为:NGW、NW、NN、NGWN、ZU飞VGW、W.W等,其中的字母表示:N—内啮合,W—外啮合,G—内外啮合公用行星齿轮,ZU—锥齿轮。 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主要特点有: 重量轻、体积小。在相同条件下比硬齿面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机重量减速轻1/2以上,体积缩小1/2—1/3; 传动效率高; 传动功率范围大,可由小于1千瓦到上万千瓦,且功率越大优点越突出,经济效益越高; 装配型式多样,适用性广,运转平稳,噪音小; 外齿轮为6级精度,内齿轮为7级精度,使用寿命一般均在十年以上。 因此NGW型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已成为传动中应用最多、传递功率最大的一种行星齿轮传动。 2.本文的主要内容 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原理:当高速轴由电动机驱动时,带动太阳轮回转,再带动行星轮转动,由于内齿圈固定不动,便驱动行星架作输出运动,行星轮在行星架上既作自转又作公转,以此同样的结构组成二级、三级或多级传动。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主要由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及行星架所组成,

传动齿轮工艺设计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传动齿轮工艺设计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2011机电3班 学生姓名杨艺楠 学号0308110322 指导教师王西建 定稿日期2014 年 4 月 10 日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级 设备三 班 学生姓名杨艺楠指导教师王西建设计(论文)题目传动齿轮工艺设计 主要 研究内容 传动齿轮,它是齿轮的一个主要一种,其功用是传递运动和运动方向,以适应传动机构运动的需要。 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 同轴孔φ35H7,φ49H7和同轴外圆φ92.55k7, φ66的同轴度、径向圆跳 动公差等级为8~9级,表面粗糙度为R a ≤1.6μm.。加工时最好在一次装夹下将两孔或两外圆同时加工。 (2)与基准孔有垂直度要求的端面,其端面圆跳动公差等级为7级,表面 粗糙度为R a ≤3.2μm。工艺过程安排时应注意保证其位置精度。 (3)距中心平面74.5mm的两侧面,表面粗糙度为R a ≤6.3μm。 (4)φ35孔的尺寸精度要保证,孔轴线的同轴度共差等级为9级及两孔公 共轴线对基准孔(A 1 -A 2 )位置度公差值为0.06μm,应予以重视。 基本要求 由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一般机床所能达到的精度可知,该零件没有很难加工的表面,各表面的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达到。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齿轮端面的加工 主要参考资料及文献[1] 吴雄彪.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苏建修.机械制造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许德珠.工程材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行星齿轮传动设计详解

1 绪论 行星齿轮传动与普通定轴齿轮传动相比较,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大以及传动平稳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这些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了解和重视。由于在各种类型的行星齿轮传动中均有效的利用了功率分流性和输入、输出的同轴性以及合理地采用了内啮合,才使得其具有了上述的许多独特的优点。行星齿轮传动不仅适用于高速、大功率而且可用于低速、大转矩的机械传动装置上。它可以用作减速、增速和变速传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其特殊的应用中;这些功用对于现代机械传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行星齿轮传动在起重运输、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石油化工、建筑机械、轻工纺织、医疗器械、仪器仪表、汽车、船舶、兵器、和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均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2]。 1.1 发展概况 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对行星齿轮传动的应用、生产和研究都十分重视,在结构优化、传动性能,传动功率、转矩和速度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并出现一些新型的行星传动技术,如封闭行星齿轮传动、行星齿轮变速传动和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等早已在现代化的机械传动设备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行星齿轮传动在我国已有了许多年的发展史,很早就有了应用。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才开始对行星齿轮传动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试制工作。无论是在设计理论方面,还是在试制和应用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获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近20多年来,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已从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经过我国机械科技人员不断积极的吸收和消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努力奋进,使我国的行星传动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1-8]。 1.2 3K型行星齿轮传动 在图4所示的3K型行星齿轮传动中,其基本构件是三个中心轮a、b和e,故其传动类型代号为3K[10]。在3K型行星传动中,由于其转臂H不承受外力矩的作用,所以,它不是基本构件,而只是用于支承行星轮心轴所必需的结构元件,

(完整word版)NGW型行星轮中太阳轮的设计和计算要点

目录 一.绪论 (1) 二.拟定传动方案及相关参数 (3) 1.机构简图的确定 (3) 2.齿形与精度 (3) 3.齿轮材料及其性能 (4) 三.设计计算 (4) 1.配齿数 (4) 2.初步计算齿轮主要参数 (5) 3.几何尺寸计算 (8) 4.重合度计算 (9) 四.太阳轮的强度计算及强度校核 (10) 1.强度计算 (10) (1)外载荷 (12) (2)危险截面的弯矩和轴向力 (12) 2.疲劳强度校核 (14) (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14)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18) 3.安全系数校核 (21) 五.零件图和装配图 (25) 六.参考文献 (26)

一.绪论 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是一种至少有一个齿轮绕着位置固定的几何轴线作圆周运动的齿轮传动,这种传动通常用内啮合且多采用几个行星轮同时传递载荷,以使功率分流。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具有以下优点: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体积和质量小、效率普遍较高、噪音低以及运转平稳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起重、冶金、工程机械、运输、航空、机床、电工机械以及国防工业等部门作为减速、变速或增速齿轮传动装置。 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所用的行星齿轮传动类型很多,按传动机构中齿轮的啮合方式分为:NGW、NW、NN、NGWN、ZU飞VGW、W.W等,其中的字母表示:N—内啮合,W—外啮合,G—内外啮合公用行星齿轮,ZU—锥齿轮。 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主要特点有: 1、重量轻、体积小。在相同条件下比硬齿面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机重量减速轻1/2以上,体积缩小1/2—1/3; 2、传动效率高; 3、传动功率范围大,可由小于1千瓦到上万千瓦,且功率越大优点越突出,经济效益越高; 4、装配型式多样,适用性广,运转平稳,噪音小; 5、外齿轮为6级精度,内齿轮为7级精度,使用寿命一般均在十年以上。因此NGW型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已成为传动中应用最多、传递功率最大的一种行星齿轮传动。 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原理:当高速轴由电动机驱动时,带动太阳轮回转,再带动行星轮转动,由于内齿圈固定不动,便驱动行星架作输出运动,行星轮在行星架上既作自转又作公转,以此同样的结构组成二级、三级或多级传动。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主要由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及行星架所组成,以基本构件命名,

传动齿轮轴的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摘要 齿轮轴零件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回转零件、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转矩和动力。齿轮轴具备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是通用机械特别是工程机械传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齿轮轴加工材料、热处理方式、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优化,将对提高齿轮轴的加工质量及寿命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本设计首先分析了齿轮轴零件的作用和零件的材料,之后把加工传动齿轮轴所用的材料和生产类型确定下来。然后确定毛坯的种类,绘制铸件零件图。接下来设计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包括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及热处理方法等。最后进行工艺规程设计,选定加工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等。齿轮轴零件的机械综合性能要求较高,一般选择锻件作为毛坯。合理安排工艺路线,划分加工阶段对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齿轮轴;工艺分析;工艺规程设计

Abstract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gear shaft is to support rotating parts, achieve rotary mo tion and transfer torque and power. Gear shaft has a series of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compact structure, long service life and so on.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in the general machinery, particularly the engineering machinery tran smissi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gear shaft’s machining materials, thermal treatmen t method and machining process will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machining quality of the gear shaft and the service life. The first design of the gear shaft parts and parts of the material, then fix the processing gear shaft of the materials used and the type of production. And then determine the blank type, drawing casting parts diagram. The processing of the next design of parts, including the components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heat treatment method. Finally, 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ign ,selection of the machine tool, cutting tool, fixture etc…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higher gear shaft parts, as general forging blank.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the process, dividing the processing stage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machining quality of parts. Keywords gear shaft; process analysis; process planning design

传动轴齿轮的加工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研究性教学报告车床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车床主轴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单位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车床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1.问题提出: 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针对车床传动轴,应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一次加机械工工艺过程设计的综合性工程应用训练。 2.专题研究的目的: (1)掌握零件主要部分技术要求的分析方法; (2)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确定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3)掌握工艺分析方法; (4)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 (5)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顺序的原则和方法; (6)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路线的方法。 3.研究内容: 图1所示为车床的传动轴,轴上开有键槽用来安装齿轮以传递运动和动力,两端是安装滚动轴承的支承轴颈。完成该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进行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2)确定传动轴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 (3)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4)确定定位基准; (6)制定传动轴的加工顺序; (7)制定传动轴的加工路线; 4.设计过程: (1)进行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4.1.1 该轴需要的精度比较高,故采用粗加工品尼高,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所以采用粗车、数控车、铣车、磨销,其中数车是加工关键。 4.1.2钢轴的毛坯多数用轧制圆钢和锻件,锻件的内部组织均匀,强度比较好,

重要的轴、大尺寸或阶梯尺寸变化较大的轴,应采用锻制毛坯,对直径较小的轴,可直接用圆钢加工。由于碳钢比合金钢价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同时也可以用热处理的办法提高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 4.1.3 本零件是传动轴,传动过程中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可以通过热处理方法提高轴的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此传动轴的形状简单,属于对称零件,同时阶梯轴很少,而且各段直径相差不太大。 4.1.4 为便于装配,轴端应有倒角。轴肩高度不能妨碍零件的拆卸。对于阶梯轴一般设计成两端小中间大的形状,以便于零件从两端装拆。 4.1.5 传动轴上的各个键槽开在同一母线的位置上,便于加工。键槽和齿轮通过与键配合,实现动力的传递。 4.1.6 Φ17圆柱表面为支撑轴颈与滚动轴承相配合,对其要求圆柱度公差则可控制横剖面和轴剖面内的各种形状误差。 4.1.7 Φ24圆柱面要与齿轮配合,为保证其平稳性和减少噪音,对其表面有径向全跳动的要求。 4.1.8 Φ24和Φ32轴段处的轴肩用于定位,防止其端面圆跳动产生偏心。 4.1.9 轴上键槽有对称度要求,一般来说键槽都有对成度公差。 4.1.10 传动过程中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可以通过热处理方法提高轴的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 (2)确定传动轴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 4.2.1 应选用机械制造用钢,考虑到轴的选材经常用调制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故选用市场上最常见的45钢。 4.2.2 由于此车床传动轴是一般的阶梯轴,并且各阶梯的直径相差小,则可以直接以热轧圆柱棒料做毛坯。 4.2.3 热处理:调制处理(加热至Ac3+30~50度淬火,500~650度高温回火),之后在进行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3)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4.3.1 与轴承配合处上下偏差均为正值。键槽无上偏差、下偏差为负。与齿轮配

基于MATLAB的齿轮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MATLAB的齿轮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摘要:某高速重载齿轮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分析齿轮在各工况下的弯曲强度后,根据齿轮的优化设计原则,选择齿轮体积最小为优化设计原则,对传动齿轮中的小齿轮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模数、齿数、齿宽系数、螺旋角为变量,根据各参数的设计要求来确定约束条件,同时根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条件约束,最后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最后得出优化后的结果,该结果满足要求。本文的研究对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关键词:齿轮;优化设计;MATLAB; 0引言 优化设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项新技术,在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际的应用过程表明:工程设计中采用优化设计这种新的科学设计方法,不仅使得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从众多纷繁复杂的设计方案中找到尽可能完善的或者最适合的设计方案,而且,采用这种方法还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使其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数学规划,采用的工具是计算机。 优化设计具有一般的设计方法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优化设计能够使各种设计参数自动向更优的方向进行调整,直到找到一个尽可能完善的或最适合的设计方案。一般的设计方法只是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来找到最佳方案,这样不足以保证设计参数一定能够向更优方向调整,也不能够保证一定能找到最适合的设计方案。优化设计的手段是采用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分析一个设计方案,并判断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因此就能够从大量的方案中选出更加适合的设计方案,这是常规设计所不能比的。 1 机械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概述 许多机械工程设计都需要进行优化。优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综合与分析、评价、改变参数三部分组成。其中,综合与分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产品设计参数与设计性能、设计要求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一个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评价部分就是对该产品的性能和设计要求进行分析,这就相当于是评价目标函数是否得到改善或者达到最优,也就是检验数学模型中的约束条件是否全部得到满足。改变参数部分就是选择优化方法,使得目标函数(数学模型)得到解,同时根据这种优化方法来改变设计参数。 在许多机械工程设计问题中,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所追求的目标的多少,目标函数可以分为单目标函数和多目标函数。以多级齿轮传动系统设计过程为例,要求在满足规定的传动比和给定最小齿轮、大齿轮直径的条件下,追求系统的转动惯量最小,箱体的体积最小,各级传动中心距和最小,承载能力最高,寿命最长等,这就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作为评价方案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它不一定有明显的物理意义、量纲,它只是代表设计指标的一个值。所以,目标函数的建立是否正确是优化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既要反映用户的需求,又要敏感地、直接地反映设计变量的变化,对优化设计的质量及计算难易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表2.1给出了常用优化设计中的可供选择的优化目标。 优化设计问题的前提是选择优化设计方法,选用哪个方法好,这就主要是由优化设计方法的特性和实际设计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讲,评价一种优

行星齿轮设计【模板】

第二章 原始数据及系统组成框图 (一)有关原始数据 课题: 一种行星轮系减速器的设计 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使用地点:减速离合器内部减速装置; 传动比:p i =5.2 输入转速:n=2600r/min 输入功率:P=150w 行星轮个数:w n =3 内齿圈齿数b z =63 第五章 行星齿轮传动设计 (一)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和效率计算 行星齿轮传动比符号及角标含义为: 123i 1—固定件、2—主动件、3—从动件 1、齿轮b 固定时(图1—1),2K —H (NGW )型传动的传动比b aH i 为 b aH i =1-H ab i =1+b z /a z 可得 H ab i =1-b aH i =1-p i =1-5.2=-4.2 a z =b z /b aH i -1=63*5/21=15 输出转速: H n =a n /p i =n/p i =2600/5.2=500r/min 2、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计算: η=1-|a n -H n /(H ab i -1)* H n |*H ψ H ψ=*H H H a b B ψψψ+ H a ψ为a —g 啮合的损失系数,H b ψ为b —g 啮合的损失系数,H B ψ为轴承的损失系数,H ψ 为总的损失系数,一般取H ψ=0.025 按a n =2600 r/min 、H n =500r/min 、H ab i =-21/5可得

η=1-|a n -H n /(H ab i -1)* H n |*H ψ=1-|2600-500/(-4.2-1)*500|*0.025=97.98% (二) 行星齿轮传动的配齿计算 1、传动比的要求——传动比条件 即 b aH i =1+b z /a z 可得 1+b z /a z =63/5=21/5=4.2 =b aH i 所以中心轮a 和内齿轮b 的齿数满足给定传动比的要求。 2、保证中心轮、内齿轮和行星架轴线重合——同轴条件 为保证行星轮g z 与两个中心轮a z 、b z 同时正确啮合,要求外啮合齿轮a —g 的中心距等于内啮合齿轮b —g 的中心距,即 w (a )a g - =()w b g a - 称为同轴条件。 对于非变位或高度变位传动,有 m/2(a z +g z )=m/2(b z -g z ) 得 g z =b z -a z /2=63-15/2=24 3、保证多个行星轮均布装入两个中心轮的齿间——装配条件 想邻两个行星轮所夹的中心角H ?=2π/w n 中心轮a 相应转过1?角,1?角必须等于中心轮a 转过γ个(整数)齿所对的中心角, 即 1?=γ*2π/a z 式中2π/a z 为中心轮a 转过一个齿(周节)所对的中心角。 p i =n/H n =1?/H ?=1+b z /a z 将1?和H ?代入上式,有 2π*γ/a z /2π/w n =1+b z /a z 经整理后γ=a z +b z =(15+63)/2=24 满足两中心轮的齿数和应为行星轮数目的整数倍的装配条件。 4、保证相邻两行星轮的齿顶不相碰——邻接条件 在行星传动中,为保证两相邻行星轮的齿顶不致相碰,相邻两行星轮的中心距应大于两轮齿顶圆半径之和,如图1—2所示

发动机齿轮工艺及夹具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发动机齿轮工艺及夹具设计 全篇交流QQ;747933699

摘要 齿轮制造技术是获得优质齿轮的关键。齿轮加工的工艺,因齿轮结构形状、精度等级、生产条件可采用不同的方案,概括起来有齿坯加工、齿形加工、热处理和热处理后精加工四个阶段。齿坯加工必须保证加工基准面精度。热处理直接决定轮齿的内在质量,齿形加工和热处理后的精加工是制造的关键。也计,通过对发动机传动齿轮的结构分析、工作环境分析及对传动齿轮进行工艺性分析、定位基准的选择、刀、量具的选择、设备的选择、拟订工艺路线,制定加工工艺规程等工作后,编制了一套完整的齿轮加工工艺规程。 在齿轮轮齿的加工工序中,此次设计对轮齿先采用滚齿的加工方法,再采用剃齿的加工方法来确保齿部精度达到要求,并在剃齿加工工序中设计了一套专用的剃齿夹具进一步确保齿部精度合格。 关键 全篇交流QQ;747933699 词:齿轮,工艺规程,夹具

目录 第一章概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研究的内容及重点 (1) 第二章齿轮的工艺分析与刀具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传动齿轮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传动齿轮的重要性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零件的结构及参数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材料与热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精度分析 (2) 2.2 毛坯的选择 (2) 2.3零件的加工方法 (2) 2.4刀具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工艺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工艺路线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工艺尺寸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夹具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选择定位原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分析计算定位误差及夹具的精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夹具的使用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毕业设计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篇交流QQ;747933699

3Z型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按照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统一规划,分批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为了快速建立起我国独立的石油储备基地,根据我国国情石油储备形式以大型工业油罐为主。 在使用大型油罐进行原油储备的过程中,遇到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油泥的问题,储运重未经提炼制的原油重平均约含2.2%的油泥,即对一个10万立方的储罐来说,灌满原油后其中约有2200立方的油泥成点在油罐底部。如不及时清除,再次加入原油是油泥将继续累积在一起,形成硬块,为油罐的检查及清洗增加困难。而且数量如此巨大的油泥存在于油罐底部,不经减小油罐的有效储存空间,降低储存周期寿命,造成进出阀的阻塞,而且较厚的油泥层使浮顶灌的浮顶不能不下降到底而引起浮顶倾斜,对储油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大型原油储罐在建立时就必须增设油泥防止和消除系统,以增加油罐的储油效率,提高储油安全性,减小清灌难度。 大型原油储罐灌底油泥的防止和消除方法主要是在灌内增加油泥的混合搅拌系统,使油泥破碎细化,便于通过管线输出,我们选用了旋转喷射搅拌器。但是,其喷嘴口径相对于大型储罐的直径而言是很小的,喷嘴固定是射流束的搅拌范围是有限的,于是,在旋转喷射器入口处设置轴流涡轮,考循环油泵加压后的原油流动带动轴流涡轮高速旋转,旋转的涡轮通过主轴带动结构上完全隔绝的传动箱内一系列的减速传动使喷嘴缓慢旋转,而且通过传动箱内有关参数的选择来调节喷嘴旋转的速度,是从喷嘴喷出的射流也随之缓慢旋转,射流可打击到油罐底周向任一位置的油泥,实现彻底清除油泥,不留死角的功能。 可见,旋转喷射器中减速箱是工业油罐底油泥旋转喷射混合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高速旋转的涡轮带动喷水嘴低速的转动,中间需要一个传动比很大的减速器连接。 1.2行星齿轮减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行星齿轮传动与普通定州齿轮传动相比较,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大以及传动平稳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这些已经被我过越来越多的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了解和重视。由于在各种类型的行星齿轮传动种均有效地利用了功率分流性和输入,输出地同轴性以及合理的采用了内啮合,才使得其具有了上述的许多独特的优点。行星齿轮传动不仅适用于高速,大功率而且可用于低速,大转矩的机械传动装置上。它可以用作减速,增速和变速传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其特殊的应用中:

偏心齿轮传动的快速优化设计要点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偏心齿轮传动的快速优化设计学校: 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级秋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设计时间:

目录 摘要 (2) 绪论 (3) 1 偏心齿轮简介化原理 (4) 2 偏心齿轮快速优化设计 (5) 2.1 偏心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公式推导 (5) 2.2 偏心齿轮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6) 2.3偏心齿轮优化设计的程序实现 (8) 2.4偏心齿轮优化设计示例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偏心齿轮虽然在制造上与普通渐开线齿轮无异,却属于变传动比的非圆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十分复杂。本文将优化设计概念引入非圆齿轮设计,使非圆齿轮设计方法从传统的基于分析的设计发展为基于综合的设计,避免了带有较大盲目性的参数试凑和反复校验过程, 提高了非圆齿轮传动设计的科学性和一次成功率。 关键词:偏心齿轮非圆齿轮优化目标规划

绪论 齿轮机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械传动机构, 具有传递功率大、效率高、传动准确可靠、寿命长、结构紧凑等优点。通常所说的齿轮传动是指传动比为常数的齿轮传动, 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匀速运动和恒定的动力(功率), 而非圆齿轮则更多地作为运动控制元件使用, 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烟草、食品等机械中[1~ 5 ], 在机构创新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非圆齿轮传动20世纪30年代就已出现,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学者李特文在文献[1]中首次建立了非圆齿轮传动的系统理论, 20世纪70年代起这项技术被介绍到国内, 并开始进行系统研究, 但至今应用有限, 甚至在我国机械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中都未包含这部分内容。其重要原因在于, 非圆齿轮设计计算复杂, 制造也很困难。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使制约非圆齿轮应用的两大难点都有了得以克服的可能, 因而掀起了新的一轮非圆齿轮研究及应用热潮, 国外甚至有人将其称为非圆齿轮的“再发明( Rediscovering)”, 不仅开展非圆齿轮传动的研究, 而且开展了非圆带、链传动的研究, 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非匀速比传动研究领域[ 4 ]。由于齿轮数控技术的发展, 非圆齿轮的制造已不再困难, 但是, 非圆齿轮设计计算复杂这一难点尚未得到根本克服,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1)现有文献中给出的某些计算公式作为分析计算工具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将其用于设计计算, 则缺乏可操作性, 例如, 文献[ 4 ]中给出的偏心齿轮计算公式以瞬时啮合角作为基本变量, 要求计算时首先设定α值, 其“缺点是α角的设定范围不易掌握, 而且几何中心距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它的最小值l min不能直接求出”。[ 4 ] 2)现有文献中给出的设计方法(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均属于基于分析的设计方法, 即, 给定一组参数, 得到分析计算(校核计算)结果, 如发现不妥, 则修改给定参数, 再作分析与校核, 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本文将优化设计概念引入非圆齿轮设计, 使非圆齿轮设计方法从传统的基于分析的设计发展为基于综合的设计, 避免了带有较大盲目性的参数试凑和反复校验过程, 提高了非圆齿轮传动设计的科学性和一次成功率, 力求从根本上扭转由于非圆齿轮设计计算复杂困难而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局面。

行星齿轮传动原理

行星齿轮传动原理 每一部汽车上都有行星齿轮,少了它们,汽车就不能自由行走。汽车上的行星齿轮主要用在两个地方,一是驱动桥减速器、二是自动变速器。很多网友都想知道,行星齿轮有什么功能,为什么汽车少不了它。 我们熟知的齿轮绝大部分都是转动轴线固定的齿轮。例如机械式钟表,上面所有的齿轮尽管都在做转动,但是它们的转动中心(与圆心位置重合)往往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上,因此,它们的转动轴都是相对机壳固定的,因而也被称为"定轴齿轮"。有定必有动,对应地,有一类不那么为人熟知的称为"行星齿轮"的齿轮,它们的转动轴线是不固定的,而是安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支架(蓝色)上(图1中黑色部分是壳体,黄色表示轴承)。行星齿轮(绿色)除了能象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B-B)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蓝色的支架(称为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A-A)转动。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也如太阳系一样,成为行星齿轮公转中心的那些轴线固定的齿轮被称为"太阳轮",如图2中红色的齿轮。在一个行星齿轮上、或者在两个互相固连的行星齿轮上通常有两个啮合点,分别与两个太阳轮发生关系。如右图中,灰色的内齿轮轴线与红色的外齿轮轴线重合,也是太阳轮。 轴线固定的齿轮传动原理很简单,在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中,有一个齿轮作为主动轮,动力从它那里传入,另一个齿轮作为从动轮,动力从它往外输出。也有的齿轮仅作为中转站,一边与主动轮啮合,另一边与从动轮啮合,动力从它那里通过。 在包含行星齿轮的齿轮系统中,情形就不同了。由于存在行星架,也就是说,可以有三条转动轴允许动力输入/输出,还可以用离合器或制动器之类的手段,在需要的时候限制其中一条轴的转动,剩下两条轴进行传动,这样一来,互相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有多种组合: 动力从其中一个太阳轮输入,从另外一个太阳轮输出,行星架通过刹车机构刹死;动力从其中一个太阳轮输入,从行星架输出,另外一个太阳轮刹死; 动力从行星架输入,从其中一个太阳轮输出,另外一个太阳轮刹死; 两股动力分别从两个太阳轮输入,合成后从行星架输出; 两股动力分别从行星架和其中一个太阳轮输入,合成后从另外一个太阳轮输出;动力从其中一个太阳轮输入,从另外一个太阳轮和行星架分两路输出; 动力从行星架输入,分两路从两个太阳轮输出; 我们知道,汽车发动机只有一个,而车轮有四个。发动机的转速扭矩等特性与路面行驶需求大相径庭。要把发动机的功率适当地分配到驱动轮,可以利用行星齿轮的上述特性。如自动变速器,也是利用行星齿轮的这些特性,通过离合器和制动器改变各个构件的相对运动关系而获得不同的传动比

行星减速器设计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要求分析 (2) (一) ............................................................... 原始数据2(二) ........................................................... 系统组成框图2 第三章方案拟定 (4) 第四章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5) 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5) 1. 对传动方案的要求 (5) 2. 拟定传动方案 (5) 第五章行星齿轮传动设计 (6) (一)行星齿轮传动比和效率计算 (6) (二)行星齿轮传动的配齿计算 (6) 1. 传动比条件 (6) 2. 同轴条件 (6) 3. 装配条件 (7) 4. 邻接条件 (7) (三)行星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和啮合参数计算 (8) (四) ............................................... 行星齿轮传动强度计算及校核10 1 、行星齿轮弯曲强度计算及校核 (10) 2、................................................... 齿轮齿面强度的计算及校核11 3、..................................................... 有关系数和接触疲劳极限11 (五) .................................................. 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13(六) .......................................... 行星齿轮传动的均载机构及浮动量15(七) ................................................... 轮间载荷分布均匀的措施15第六章行星轮架与输出轴间齿轮传动的设计 (17) (一)................................................... 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17(二).....................................................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17(三)...................................................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18

齿轮轴工艺设计论文

常州信息学院 毕业设计 齿轮轴的加工工艺 学生姓名:李文涛 指导教师:高飞 所系与专业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 班级数控104 所在学期2010—2013学年 学号1004033446 2013年3 月27 日 摘要 本设计是关于输出齿轮轴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总体介绍所追踪的典型零件的加工流程,包括毛坯-初检-粗加工-精加工等步骤;所加工零部件的形状、结构、尺寸及重要配合参数,并完成工件的三维造型。数控机床程序编制过程主要包括:

分析零件图纸、工艺处理、数学处理、编写零件程序、程序校验。确定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装夹方法、工装夹具、加工方位、刀具选择、加工参数选择等。 关键词:零件、工艺、数空加工程序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第一章:零件图分析 (4) 1、零件图分析 (4) 2 零件在生活中的作用: (5) 第二章:毛坯的选择 (6) 二(1)设计毛坯图 (6) 二(2)确定毛坯 (6) 第三章加工过程 (8) 三(1)1.刀具选择: (8) (1)2.切削用量的选择 (8) 三(2)齿轮的加工过程 (9) 根据图示数据计算齿轮参数: (9) 三(3)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10) 1. 设计基准 (10) 2. 工艺基准 (10) 3. 定位基准的选择 (11) 4.粗基准的选择 (11) 5.精基准的选择 (11) 三(4)加工工艺路线 (12) 1 加工阶段的划分 (12) 2 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 (12) 3 加工顺序的安排 (12) 4 数控车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的区别 (13) 5 拟定加工工艺路线方案 (13) 6. 数控编程的过程 (14) (1) 分析零件图纸 (14) (2 )确定工艺过程 (14) (3)数值计算 (14) (4)编写程序单 (15) (5)制备控制介质 (15) (6)程序调试和检验 (15) 7. 程序编制方法 (15) 8. 编制程序 (15) 制作完成效果图 (18)

锥齿轮传动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制3081班 姓名:弓宏国 学号:11308123 指导老师:白福民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说明书 (4) ………… 第二部分第17号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 (13) ………… 第三部分第7 号工序刀具设计说明书 (15) ………… 第四部分第17号工序量具设计说明书 (17) ………… 第五部分毕业设计体会 (18) ………… 第六部分参考资料 (19)

二O一O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制3081班姓名:钟磊学号:11308110一、设计题目(见附图): 锥齿轮传动(CL24-A)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17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 l、零件图;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 三、设计内容: 1、零件图分析:l)、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技术条件分析);2)、绘制零件图; 2、毛坯选择:1)、毛坯类型;2)、余量确定;3)、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2)、基准的选择;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4、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确定: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2)、利用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3)、基准不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5、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 6、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确定每道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7、工艺文件制订:1)、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2)、填写工艺规程;(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8、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1)、工序图分析;2)、定位方案确定;3)、定位误差计算;4)、夹具总装图绘制,绘制夹具中所有非标零件图。 9、刀具、量具没计。(绘制刀具量具工作图) 四、上交资料(全部为电子文稿): 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流程卡片、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含工序附图); 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4、夹具总装图一张(A4图纸);零件图两张(A4图纸); 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 五、起止日期: 2 010年11月1日一2 01 年月日(共周) 六、指导教师: 七、审核批准: 教研室主任:系主任: 年月日 八、设计评语: 九、设计成绩: 年月日

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摘要:主要目的是把可靠性优化设计和常规设计方法结合起来,说明优化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根据数学和可靠性设计理论建立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探讨其计算方法。结果可靠性优化设计优于常规设计方法,说明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是一种更具有科学,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可靠性齿轮传动优化设计齿轮 0 引言 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它是利用两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齿轮传动的随机性是指其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先量变后质变,人们常常只注重“唯一性”、“正确性”,追求质变的同时却忽略了量变。采用可靠性优化设计可以使齿轮的随机参量取值更加合理,并使其结构更加规范。 直齿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常用零件,工作中它要承受交变载荷。齿轮设计、制造都很重要的。它是机械中重要的传动部件,它的质量,体积和成本在整个设备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果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齿轮传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机器性能,设计一个质量轻,结构可靠的齿轮传动必大受人们的欢迎。 通常齿轮传动的设计是将齿轮所受载荷,应力和强度都视为定值,按一定的强度条件进行设计或校核,这种常规设计安全系数一般比较保守,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成本,往往由于一个参数的改变,而影响其他参数的确定,并且考虑齿轮传动的应力,强度及各几何参数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误差与实际不符,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设

计的齿轮传动质量差,可靠性低,承载能力小。因此,为了使齿轮传动设计既贴近实际工况,又有最优方案,提出将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无论对缩小尺寸,减轻质量,提高承载能力和保证设计可靠性均有现实意义。可靠性设计方法认为作用在齿轮上的载荷和材料性能等都不是定值,而是随机变量,具有明显的离散性质,在数学上必须用分布函数来描述,由于齿轮的载荷和材料性能等都是随机变量,所以必须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求解。齿轮可靠性设计认为齿轮存在一定的失效可能性,并且可以定量地回答齿轮在工作中的可靠程度,从而弥补常规设计的不足,它已成为质量保证,安全性保证,产品责任预防等不可缺少的依据和手段。 1 齿轮传动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设计一对齿轮传动(目标函数为体积或质量最小),已知条件:传递功率N=20 KW,小齿轮转速n=1000rpm,传动比u=3,小齿轮材料为40Cr,齿面淬火,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齿轮制造精度为8级,中等冲击,单向传动, 每年工作300天,工作十年,要求齿轮强度的可靠度为0.98以上。 1.1 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方法 根据已知条件和设计要求,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可选用均值模型。 求 X=|1,2 |T x x xn min E{f(X,ω)} s.t. p{g n(X,ω)30}3a n (n=1,2,3 n p)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