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版】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c卷)

【解析版】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c卷)

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C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两者均为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均为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011?江西)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B.用橡皮塞塞住试管

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仪器的装配或连接.【专题】实验操作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使用天平要注意左物右码,药品放到纸上,易潮解(腐蚀)的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

【解答】解:A、用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上,故A错误;

B、向试管内插橡皮塞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故B正确;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故C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

3.(2013?门头沟区二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21% B.78% C.1% D.0.03%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空气的组成,熟记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即可正确解答.

4.(2014?重庆)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有错误的是()A.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氧气和臭氧(O3)都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A说法错误;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B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C说法正确;

D、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形成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D说法正确.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以及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09?鞍山二模)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微粒性.

【分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生活中的扩散、挥发等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槐花飘香,槐花并没有运动,而是槐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周围空气扩散着该物质的分子.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

C、黄沙扑面,黄沙的小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于空气而四处飘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D、雪花飘飘,空气中水遇冷凝结成似花的冰粒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飘飘.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故选B

【点评】分析现象时,注意分析是由物质的小颗粒形成的现象,还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形成的现象,虽然现象相似,但形成现象的本质是的很大不同的.

6.(2013秋?鸡泽县期末)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B.C.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阴离子为带负电的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总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8,为原子,故A错误;

B、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B错误;

C、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C错误;

D、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粒子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粒子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粒子为阴离子.

7.(2014?重庆)现代客机外壳主要材料是铝锂合金,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锂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是+3价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

C、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D、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锂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由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3,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故B说法正确;

C、由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是+1价,故C说法错误;

D、由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D说法正确.

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上可改滴灌为漫灌来节约用水

B.肥皂水与硬水混合会产生较多浮渣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D.在硫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放少许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可节约用水进行解答;

B、根据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较多浮渣进行解答;

C、根据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且能溶于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A、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可节约用水,故A错误;

B、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较多浮渣,故B正确;

C、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且能溶于水,所以硫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放少许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水和肥皂水的性质及其净化水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2015?重庆)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A.N2B.N2O C.N2O3D.NO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遵循的原则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可书写笑气的化学式.

【解答】解:“笑气”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则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其化学式为N a O b,则a+b×(﹣2)=0,a:b=2:1,则笑气的化学式为N2O.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注意书写化学式是必须遵循化合价原则.本题也可使用排除法,将A、B、C、D四个选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求出再排除.

10.(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原子,其中两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两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解答】解:A、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小球,代表三种不同的原子,说明了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故A说法正确.

B、从图示看出,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单质,故B说法错误.

C、该反应表示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C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发生改变,分子发生变化,此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1.(2014?湛江模拟)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R═2Na2CO3+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R的化学式;

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物质构成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

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

可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1)×2+2x=0,

则x=﹣1;

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相等

,反应物中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8,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则2R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

则每个R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可得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量为:23×2+12+16×3=106;

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化钠是由过氧化钠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等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2013秋?汶上县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B.氧化钠:NaO

C.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20

D.+2价的镁元素:Mg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微粒的个数就是在微粒的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化合价书写在元素符号的上方,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据此解答.

【解答】解:A、硫酸根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硫酸根离子就是2SO42﹣,故A正确;

B、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NaO表示的式子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不为零,化学式错误,故B错误;

C、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2×18=36,故C错误;

D、化合价需要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关系

C.化学反应的快慢

D.反应发生的条件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关系,故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以确定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下列属于置换反应,且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CO3═HO2+CO2↑B.Zn+MgCl2═ZnCl2+Mg

C.Cu+2AgNO3═Cu(NO3)2+2Ag D.2Fe+3CuSO4═Fe2(SO4)3+3Cu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H2CO3═HO2+CO2↑中水的化学式错误;

B、Zn+MgCl2═ZnCl2+Mg中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该置换反应不会发生,故方程式错误;

C、Cu+2AgNO3═Cu(NO3)2+2Ag中由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所以该置换反应会发生,且方程式正确;

D、2Fe+3CuSO4═Fe2(SO4)3+3Cu中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该置换反应会发生,但反应物应该是硫酸亚铁和铜,不会生成硫酸铁和铜,故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5.(2013?重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CO B.CO2C.O2D.CuO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和一氧化碳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B、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13?重庆)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CO2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

B.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低碳”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因此能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故B说法正确;

C、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CO2)排放,故C说法正确;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用途、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要认真分析辨别真伪,搞清事物的本源.

17.(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油着火,用水浇灭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

C.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猛烈爆炸

D.“釜底抽薪”可理解为消除可燃物来达到灭火目的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B、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分析解答;

C、根据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遇明火才有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釜底抽薪”是利用了移除可燃物的原理来灭火的分析解答.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应浇水,因油的密度比水小,应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故A方法错误;

B、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也能使用燃着的小木条,所以检验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要选用澄清的石灰水,B说法不正确;

C、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遇明火才有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但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说法不正确;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移除可燃物的原理灭火,D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灭火的方法,灭火的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

18.(2015?重庆)钛铁合金是生产链条钢、锚链钢等的重要原料,如果要比较钛(Ti)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以下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查阅初中化学课本上的金属活动顺序表

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

C.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

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A、初中化学课本上的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不包含钛,故选项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

C、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

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9.(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能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2015?孝感模拟)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B.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能再分进行解答;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D、根据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进行解答.

【解答】解: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例如氧气;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例如水,故A正确;

B、分子、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能再分,故B错误;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含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便灵活运用.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21.(5分)(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0,

(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N2,

(3)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2O3,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根据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表示为:H20;

(2)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可表示为:N2;(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2SO42﹣;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2O3;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故答案为:(1)H20;(2)N2;(3)2SO42﹣;(4)2O3;(5)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4分)(2015?大庆模拟)下列四个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填空).

混合物是BD化合物的是CE

单质的是A氧化物的是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液氧是氧气的液态,所以氧气和液氧的混合物,只有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所以两种不同分子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是水的固态,所以冰和水的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双氧水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所以二者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氯酸钾由氯酸钾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BD;CE;A;C.

【点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

23.(5分)(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简易净水器中装入小卵石、石英砂的目的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2)如果某硬水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则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硬水(填“硬水”或“软水”),你认为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

(3)请举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一水多用,洗米水浇花等.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生活情景型;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

【分析】(1)从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回答;根据活性炭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回答;

(3)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1)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故填: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

(2)如果某硬水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则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硬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说明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说明是硬水.

(3)在生活中一水多用,洗米水浇花等可以节约用水.

答案:(1)过滤;吸附;(2)硬水;肥皂水;(3)一水多用,洗米水浇花等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4.(6分)(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三大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

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防治酸雨产生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写出一点)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的颗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ABCD.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B.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节日里燃放鞭炮

(4)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写一种即可).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物质的分类.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回答;

(2)根据防治酸雨产生的措施分析回答;

(3)根据产生PM2.5的原因分析回答;

(4)根据新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填:石油,不可再生.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使用脱硫煤、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处理后排放等措施,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从而可以防止产生酸雨.

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3)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节日里燃放鞭炮等都能够产生PM2.5.

故填:ABCD.

(4)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故填:太阳能.

【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治理污染初见成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

25.(4分)(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是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2)C表示的是O2﹣(填离子符号);D表示的是Na+(填离子符号).

(3)与16号元素硫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填序号).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为氢原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1)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为氢原子,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C、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6号元素硫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非金属;(2)O2﹣;Na+;(3)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6.(6分)(2015秋?成县校级期末)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可以作燃料,由两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有如下转行关系.它们之间有如下

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H4;C CO2.

(2)请写出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CH4+2O2CO2+2H2O;②CO2+Ca(OH)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题干叙述可知,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 可以作燃料,由两种元素组成”,结合图框,ABCD,D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则推测C为氢氧化钙,A为甲烷;则B为氧气,D为水,E为碳酸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解答】解: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可以作燃料,由两种元素组成”,结合图框,ABCD,D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则推测C为氢氧化钙,A为甲烷;则B 为氧气,D为水,E为碳酸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A为CH4;C为CO2.

(2)根据分析反应①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

成碳酸钙和水,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H4+2O 2CO2+2H2O;②CO2+Ca(OH)

═CaCO3↓+H2O.

2

故答案为:

(1)CH4;CO2;(2)①CH4+2O 2CO2+2H2O;②CO2+Ca(OH)2═CaCO3↓+H2O;【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间的转化,顺推或逆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一分,共21分)

27.(7分)(2014?定西)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反思交流:

(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

(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Array

湿抹布盖灭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