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恭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报告的题目是《一具永别退休的共产党员》。

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对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

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了解了不少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在预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具又一具对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杨善洲同志担任改区设县的施甸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

一天,杨书记来到一具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觉那儿的群众可不能用复合胖给麦种催芽,杨书记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一般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伙儿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胖拌在一起,拌一会,感受稀释度别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方法,你们都看知道了吗?”

杨书记亲自动手拌大粪,那个朴实的故事,我别止一次从别同的人那儿听到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别同的时刻,别同的地点,留下了同样的故事。

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未来,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带着司机赵从德到施甸县了解事情。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司机说:“小赵,我要到处看一看,你等着我,假如到天黑别见我回来,你自己去寻吃住。”说完他就下了车,取出车后箱的大竹叶帽扣在头上,朝地委在保场的样板田走去。

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依然别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款待所住了一夜。翌日,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依然别见杨书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别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寻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儿遇到了一具老人,连忙咨询他:“大爹,你见着一具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

老人说:“哦,是别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

小赵赶紧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

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别出来嘛!怪别得他咨询了我家的日子过得如何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事情,卷了支草烟就走了。”

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继续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日子事情,惟独杨书记自己知道。

小车司机寻地委书记的故事,是驾驶员赵从德亲口告诉我的。老书记什么原因要如此做?

后来,杨书记告诉我:“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咨询,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事情才真实。”

1997年5月,老书记上大亮山种树差不多了。有一天,他看到工人朱家兴托人交来的病假条,一咨询才知道,朱家兴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住进了县医院。

老书记赶紧赶到医院看望,家里人说:“医院差不多下了病危通知,我们也没钞票再去大医院治了,就预备后事吧”。老书记一听,着急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翼,你们就别要操心钞票的事,赶快把他转到大医院去救护。”

朱家兴被及时送到市医院,老书记又专门寻到了主治大夫,说:“我们那个工人够苦了,

没享过一天福。你们要全力救护,只要对病人实用,要什么药就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经全力救护,朱家兴终于脱离了惊险。别惜一切代价救治一般工人的故事,至今仍在林场职工中流传。

底,差不多退休回家的朱家兴流着泪对我说:“我的命是老书记救回来的。他自己生病的时候,舍别得花钞票,输液基本上去廉价的小诊所,可是为了我如此一具一般工人,他四处奔波,寻来三万块钞票,花在我身上,他一点别心疼。”

当年,杨善洲老书记刚开始上山种树的时候,还有人嘀嘀咕咕,认为他算是想退休未来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能够分红几万元。

20年后,杨善洲老书记兑现答应,把大亮山林场的治理权全部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别取。县里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也坚定别要。

进行凉爽移交仪式那天,我就在现场采访,假如说这也是一具故事,那是在我亲眼见证亲身记忆了的故事。

坦率地说,作为一具年龄比老书记小了50多岁,和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尽管对这些故事深信别疑,但我仍然别能理解,究竟是一具什么样的人,才干做出如此的事?

面对面采访老书记的那天,我心想,一定要抓住那个机会,多咨询他几个咨询题,让他多说几个故事。可是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今天就说四个咨询题,说完了我就走,我算是造个林,没什么说场!

坐下后,没等我咨询他,就一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第2页

二三四总共三分钟就倒背如流说完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看他着急要走,我连忙提咨询:“我听说您家里人借钞票在施甸修了屋子,你却没有钞票还债,最后只好把新屋子卖了。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屋子里,内心别委屈么?”

他脱口就说:“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情况,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如今宽得很!”

老书记的家我去过,三间瓦房加起来也就80多个平方米!我们去采访,摄像机都摆别开。我就反咨询他:“那也别怎么样,跟别人比,依然差得老远。”

他急了,大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苦的生活,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别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

访谈中,我咨询老书记:“大亮山林场如今树木价值1亿元,彻底成材后总价值将会达到3亿多元。您如何就舍得捐给国家?”

他耐心地解释:“那个咨询题我差不多说过不少次了,千万别要把这么大笔财宝归到我一具人头上,大亮山从一开始算是国家的,我不过代表国家在植树造林,实在干别动了,就物归原主。”

那天,我的最后一具咨询题是:“老书记,您种的树,还有10多年才干成材,这个时候您差不多90多岁了,您如何享受啊?”

我的话音刚降,他就毫别迟疑地说:“你那个小姐呀,如何会如此说。我这个时候差不多到火化场去了,咋个会得享受!别人享受了嘛!本来算是给别人享受,我享受别了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得实惠了嘛!”

他的回答把我那个年轻人给镇住了!我知道,他说出的,算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

访谈节目如期播出,老书记再一次感动了保山人民。就在人们的回顾、感动、议论中,老书记的故事还在连续。

8月20日,他住进了医院,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住院治疗期间,保山市委书记去看望他,咨询他还有什么情况需要组织上解决?老书记提了一具要求,摆榔乡尖山村的老百姓很难得洗一次澡,请市里安排5万元经费,为他们修一具洗澡塘。

杨善洲老书记到底是一具什么样的人?从我采访到的一具个小故事,到我面对面地跟他交谈,到我在他长眠的雪松下怀念他,答案在我的内心别断的修正,别断的清楚!

杨善洲老书记是一具永别退休的共产党员!他贫穷,他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他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慷慨!他固执,他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别回头;他豁达,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庸铸伟大!关于家人的别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关于人们的别理解,他说“只要生命别结束,服务人民别停止!!!”

杨善洲老书记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为民服务的思想、行动和成效,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他以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久都追随他,去做一具高尚的人,一具纯粹的人,一具有道德的人,一具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具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具真正的共产党人!感谢大伙儿!

学习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21

学习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21 近来,通过学习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我深刻认识到,杨学峰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诠释了一名基层民警的人生价值。 伟大的人格、光辉的人性在杨雪峰同志身上得到充分展现,这其中有三点让我深受教育。 一是杨雪峰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经常说要学政治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为党员我们有时仅仅把这当作是一种政治要求,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没有将之作为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内在要求。 杨雪峰同志能够在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证明他在内心早就做好了为人民为事业献身的准备,所以才能以一种本能反应自然表现出来,证明他确实没有忘却入党的初心,证明他确实将党和人民深藏在心中。 学习杨雪峰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员意识,时刻准备着,随时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牺牲。 二是杨雪峰同志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杨雪峰同志始终扎根基层一线,把事业当成报效国家的平台,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长期加班加点。杨雪峰同志的这种优良作风为我们树立了爱岗敬业的典范。

学习杨雪峰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以事业为重,自觉将个人工作与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抵制各种诱惑,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努力在党安排的岗位上,倾尽绵薄之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学习他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杨雪峰同志在执法过程中注重人性化,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他帮走失儿童找到父母,帮生活困难的违法驾驶员交罚款,为违法驾驶”;摩的”老人买汽车票,挨家挨户送小学生回家等等,被群众亲切称为“暖警”。 我们都知道做一件事简单,但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很难。杨雪峰同志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是他纯洁党性的自然流露,是他心系群众的朴素情怀,这些正是他关键时刻冲出来,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学习杨雪峰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当载舟之水,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扑下身子,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作为我们前行的方向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学习资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资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上)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

学习“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传承遗志实现新作为

学习“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传承遗志实现新作为 【内容摘要】 学习“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杨雪峰的事迹,让我们心生敬佩,7月中旬,杨雪峰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走进xx,在他的妻子、战友、记者以及服务对象的讲述中,一个平凡而又伟大、有血有肉的杨雪峰在我们心中站立起来,我已经在社区一线工作13年了,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层单位。 学习“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传承遗志实现新作为杨雪峰的事迹,让我们心生敬佩。这次杨雪峰获得“时代楷模”称号,我们及时组织干部群众观看了发布仪式,大家都表示要缅怀英雄、学习英雄,在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7月中旬,杨雪峰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走进xx,在他的妻子、战友、记者以及服务对象的讲述中,一个平凡而又伟大、有血有肉的杨雪峰在我们心中站立起来。当天听完报告会,我回到社区就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大家都明确表态,要学好杨雪峰的事迹,做好服务居民的工作。下午,全体社区干部到小区开展入户工作,又为居民群众面对面宣讲杨雪峰事迹。59岁的居民浦茵听

完杨雪峰的事迹报告会,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还泣不成声,她说,“以前在路上看到交巡警指挥交通时都是不苟言笑,甚至冷冰冰,没想到他为群众做了这么多实事好事,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这也改变了我们对交巡警的偏见。” 我已经在社区一线工作13年了。从xx年的西部志愿者到xx年我以社区书记身份优选考上公务员,继续为基层群众服务。我要学习杨雪峰扎根基层、忠实履职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的人民情怀,把上级交办的民生实事做实,把服务群众的小事琐事做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居民群众舒心,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层单位。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杨雪峰“时代楷模”精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文明环境,提高社区居民道德素养。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他不仅会被我们记一段时间,而且会被我们记一辈子。 一段时间来,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我们深深铭记,上至中央高层领导, 下至基层普通党员,都在传诵他的“一辈子”精神,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 我们、感染着我们。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那“清贫 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传奇人生和感人事迹,让我们在泪 水中见证了一种“伟大”,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信念 党旗凝聚无穷力量,信念锻铸坚强意志。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 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 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人 生的“总开关”。信念决定追求,追求体现信念。彩云烟站职工始终保持 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精神状态,时刻以为烟草事业、为“卷烟上水平”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的理想信念主导自己的思想, 我们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就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能有效避免走弯路和犯错误。在方向的引领下,在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能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不为谋求 局部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就能秉承“利国为上、惠民为宗、至爱为怀、

大成为志”的理念,创造价值、奉献国家,普惠烟农、服务客户,热爱烟草、成就事业、开创未来。就能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突出对烟农的优质 服务,突出对社会的真情回报。就能坚持“稳定规模、优化布局、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方针,以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中心,以骨 干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走“品牌引导特色,生 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支撑特色,质量稳定特色”的烟叶发展 道路,升华彩云烟叶的品牌。 在事业的峰峦上,有辛勤的汗水流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 血闪光。在师宗彩云烟站有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站长万家培。他用 踏踏实实的脚步,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曾说过:职工是亲人,烟农也是 亲人 站长人如其名,从接触到他的第一天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烟 农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换来我们快速发展的今天。”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事就是如何让农民通过种烟尽快致富。 他每天最早来到单位安排各项工作但却是最晚走的一个。每天他都要 走街串户,宣传种植烤烟的相关政策和种烟的好处,了解烟农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工作中万站长认真落实烤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他把烟农利益 看得至高无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 他的足迹。20XX年,全国范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时间恰逢初春,严 重威胁到烟草种植的问题,那段时间,站长总是到烟民家中一户户,一家 家的串门,了解他们在生活和生活上的难处,在生产上的困难,立即向上

人民教师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演讲稿

人民教师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演讲稿 近期,我们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颇深。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一、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二、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 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阅读: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href="/yanjiang/html/yanjiang_20XX041 6100408_" target=_self>学习杨善洲精神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关于杨善洲同志的事迹

杨善洲,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1951年一月参加工作,1952年入党,原为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去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杨善洲曾说过:“他要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为了这个承诺,61岁的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休后,放弃在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返回家乡,立志让大亮山重新绿起来。地委书记上山种树,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很多人说他老了还来干,可能是为了钱,将来林产有几千万元的收入,但那些人误解了,杨善洲他是为人民办事,这是共产党员为人民自找苦吃。这苦一吃就是20多年,如今大亮山人工林面积已经达到7万多亩,2009年,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这片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老书记生前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骨灰洒到林场的雪松树下,老书记要和它亲手种下的雪松一起,永远扎根在大亮山,扎根在大亮山老白姓的心中。 堂堂地委书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一直生活在农村,一般人看来多少有点想不通,按照国家政策,他的家属早已可以转为城镇户口,可他坚持没有办,他在世期间,他的家属没有沾过他的一点光,在他眼里,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用来办公事,决不能办私事。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中,他的二女儿总是留着泪告诉大家:“有人说,你爸是地委书记,靠着这颗大树,你们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实我知道爸爸这颗树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还经常阻 止‘好心人’对妈妈和我们姐妹的帮助。” 杨善洲的二女儿当年没考上大学,然后就到茶场打临工,过一段时间又到小学代课,突然有一次很好的机会,公安局要招员工,二女儿打电话给父亲,让父亲去公安局说一下,疏通关系。第二天人员名单出来了,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她哭着问父亲,可杨善洲却说:“我没有权力为你这样做。” 说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呢?他常说:“孩子的路靠他们自己走。”他的三个女儿从未沾他的光吃过一顿饭,坐过一次公车,办过一件事,杨善洲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只能老老实实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追忆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缅怀他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刚才,5位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再次把杨善洲同志的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杨善洲同志的亲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决定,也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深入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

志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并指出要将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前一段时间,全省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创先进、争优秀,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央已把杨善洲同志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下一步将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先进典型出在云南,云南的学习活动更要形成声势。我们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贯穿于云南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在创先争优中不断前进。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

杨雪峰“十佳党员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加格达奇区“十佳党员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记加格达奇区交通运输局杨雪峰同志 杨雪峰,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2年10月10日出生,1999年12月应征武警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警察支队,服役期间,各项训练成绩优异,工作突出,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7月转业,现任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交通运输局科员。 作为林区一名平凡的交通运输战线的管理者,从事的是确保民众出行安全和便捷的服务者,他生于这片土地,热爱家乡父老乡亲,唯有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一、心系交通,信念坚定 作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宗旨,热爱交通管理事业。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深入领会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能经受任何风浪的考验。思想上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政治上始终如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动上联系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思想素质高,顾全大局,忘我尽职,恪

守职业道德;品行端正,热情真诚,秉性正直,和同志坦诚团结,得到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他严格要求自己,结合经济形势迅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管理者的高要求,虚心求教,不遗余力地探索;多途径、多方式获取各类管理的实用信息,储备管理资源;自觉锤炼,尽快提升岗位业务管理能力。在交通局人手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完满地胜任加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公路“三乱”治理、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建设、公交管理、后勤管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森林防火、公路建设前期动迁等各项事务。在真抓实管的同时丰富管理经验;密切联系工作实际,行动快,落实到位,积极主动,确保高效完成交通局整体工作部署。 善于思考,既“管”又“理”。在公交管理、后勤管理中勤动脑,梳理线索,及时汇总统计,进行科学量化管理;经他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为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了管理台账,保证了全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营,为实现加区交通系统多年来没有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提供了保障;在管理公交工作期间,他刻苦钻研业务,多渠道了解更多司乘现况,换位思考,妥善解决乘客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乘客和司机之间的各种摩擦和不快,顺利搭建互谅体恤的氛围,受到司机和乘客朋友的好评,在实践磨炼中也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XX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XX年被评为全

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XX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第二篇: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杨善洲主要事迹

杨善洲主要事迹 杨善洲主要事迹(一) 在民间,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里,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几乎成了一个传奇故事中的传奇人物,在他曾经为官所辖的区域内,他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这些故事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都是一些近似于麻篓里琐碎的“布头针线”。百姓为什么老是喜欢去重复唠叨这些“布头针线”?假如你去听听这些故事,你或许会感觉到,杨善洲的每一个故事,虽没有大起大落、迭宕起伏的“剧情”,它蕴含着的却是一种“贴近”,一种贴近我们百姓生存命运的“背景”,一种与百姓命运难以割舍的“柴米油盐”的联系。这种“故事”,将永远具备动人心魄的感人魅力。 这位石匠出身的农民,后来虽然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杨善洲先进事迹感想但在世俗人的眼里,他的所作所为看起来似乎与他自身所处的“高级”地位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他穿着农民的服装走上地委书记的位置,仍以农民的心态在这个位置上往来其间;浑身“土气”十足,身上丝毫没有一点令人耀眼的光辉,没有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里看到他之后会想到,他竟是一位地位不小的高官。六、七十年代,一个戴着竹叶帽、穿着草鞋的地委书记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以致闹出许多“笑话”。这种着装虽然令人诧异,但在他所处的特殊年代却惊奇地表现出这位中国农民对自己出身的尊重,也同时使他与其曾经走出乡村时的那些父老乡亲的距离保持住了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可贵的是,他的这种“朴素”,不是

一种有意的“作秀”,而是一个高级干部与当时的中国农民同甘共苦时所 表现出来的本来形象。他说过的一句话,至今听来还叫人意味深长:当时 大家都在穷,我一个地委书记能富得起来吗?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一个雨季,杨善洲先进事迹介绍家里来信说, 房子漏雨、已经难以居住,叫他无论如何要想点办法寄点钱回去协助家里 修修房子……杨善洲翻遍了自己办公室及住房里所有的箱箱柜柜,都无法 找到一张有钱的“存折”(后来笔者为此事采访时问过他,他笑了笑:事实上我当时根本没有办过什么存折!)。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身上仅有的30 多元钱寄回家里,并认真地向家里写了一封信:我实在是没有钱,这一点 可以由秘书作证;房子漏雨,人难居住,也确实很困难,现将这\d{2,3}元 钱寄回去,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先接一下漏下的雨水,或者是 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眼下的农民比我们困难的还很多,作为 一个地委书记,别以为我有钱,即使有了钱,也不能搞特殊化,这一点需 要你们的理解……1995年,杨善洲已经退休并回到大亮山去为国家植树造 林去了,家里再次为盖房子的事发愁,同时也是为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 住宿不方便考虑,学习杨善洲事迹活动全家想方设法借了五万多元钱在施 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了,但这五 万元的债怎么还?为此,他的老伴张玉珍专门找到了他:能不能凑点钱协 助儿女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d{2,3}元,老伴说:一辈子就 攒了这么点钱?9\d{2,3}元,能还五万?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这个已入末年的老人那无奈而真 诚的态度,老伴含着泪水回老家去了。为了不拖累儿女,杨善洲决定卖房。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感触很深。杨善洲同志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他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承诺与践行,他的忠诚与坚守。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生活有利。”做出了承诺,就必须践行,看似简单,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它需要的不仅是敢于实践的勇气,更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 杨善洲做出的承诺以及为此付出的22年艰辛努力,看似平凡却闪耀着崇高道德和人性光芒的壮举。为什么杨善洲会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多次,叫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为什么当时没有答应请求,依杨善洲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这个“不答应”是坚持了党性的原则,而又做出承诺“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这个“承诺”又是在大原则之下的乡土温情。一路坚守下来,杨善洲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从承诺践行的内容上来看,选择了在大亮山植树,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简单的承诺,平凡的执着,朴实的话语,朴素的生活,确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学习的不仅是外在的工作事迹,更应学习的是内在的动机,学习该答应什么,该承诺什么,该反思什么,该坚守什么。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

扬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先进事迹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杨善洲先进事迹及 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6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

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

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男,1927年1月出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1934年至1949年,在家务农;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同年1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书记;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至2008年11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一、义务植树绿荒山晚年做出新贡献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是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8日08:45:00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杨善洲同志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

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