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亚甲基四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六亚甲基四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六亚甲基四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六亚甲基四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乙醇胺】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精编版)

二乙醇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二乙醇胺英文名:diethanolamine 分子式:C4H11NO2 分子量:105.14 CAS号:111-42-2 危规号:82507 理化性质性状:无色粘性液体或结晶。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 熔点(℃):28 沸点(℃):269 相对密度(水=1):1.09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3.65 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0.67(138℃)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闪点(℃):137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下限(%):1.6 稳定性: 爆炸上限(%):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662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铜、锌。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能腐蚀铜及铜的化合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水、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5mg/m3 美国TWA:ACGIH3ppm,13mg/m3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急性毒性:LD50:1820mg/kg(大鼠经口);1220mg/kg(兔经皮);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吸入本品蒸气和雾,刺激呼吸道。高浓度吸入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蒸气对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可致使严重眼损害,甚至导致失明。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工程防护: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若是液体,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移至槽车或专用车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贮运包装标志:20 包装分类:Ⅲ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 储存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收容材料。 运输注意: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版二甲胺水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二甲胺水溶液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编制 修订日期:2015年11月11日 SDS编号:yyhg-AH-201505 最初编制日期:2009年10月10日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胺水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ylamine aqurous solution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061108 传真:0317- 联系电话: 0317- 电子邮箱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号码:0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二甲胺水溶液主要用于合成橡胶硫化促进剂、抗生素、离子交 换树脂和表面活性剂。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类别4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 吸入危害类别2 对水环境危害-急性类别3 对水环境危害-慢性类别4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吞咽有害; 吸入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睛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睛。继续冲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事故响应: ——如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牛奶或蛋清,催吐,立即就医。 ——如吸入,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困难,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眼接触后应该用水清洗若干分钟,注意充分清洗。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取出,应将其取出,继续清洗。就医。

HYP-3系列消化炉说明书

目录 一、概述 二、工作原理 三、技术指标 四、安装使用 五、控温仪操作说明 六、消化炉示意图 七、消化炉接线图 八、故障及处理方法 九、消化建议 十、注意事项 十一、随机附件 版本号:20121126

一、概述 上海纤检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华烨”牌定氮仪,是依据经典凯氏定氮法设计的样品消化装置和自动测氮蒸馏装置,该仪器安装、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植物养份、水、沉淀物测试、粮油、食品、饲料、氮肥,医药、制糖、乳制品、化工、煤炭、橡胶等行业的分析、教学和研究,也可以作为提取其他元素的仪器,是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理想工具。 HYP-3系列消化炉有两种导热方式,一种为陶瓷炉芯,一种为铝锭。陶瓷炉芯的有4孔8孔两种,可单排分组使用,省电节能。 本产品特点: 炉内温度连续可调,控温精度高,控温稳定。 铝锭一体加热,温差小,样品消化均匀。 控制面板与炉体散热隔离,杜绝炉体高温辐射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过热保护:铝锭超温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并报警。 限温保护:可设置温度上限,若实际温度超过上限温度,仪器会自动报警并切断加热电源,防止控温系统失灵后温度不断上升而报废样品。 2.5寸蓝屏显示:同时显示实际温度与保温时间,并倒计时,到时后 自动停止加热并报警。 一定范围内可调节升温速度,适用范围更广。 毒气罩排气,可不用将仪器置于通风橱中使用。 完善的周边附件配置,方便使用者称样,摆放等工作。 “华烨”品牌的产品还有脂肪测定仪、粗纤维测定仪、黄曲霉毒素测定仪;详细内容请访问公司主站https://www.doczj.com/doc/f010234926.html,

二、工作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样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氮分解,分解的氮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再用已知摩尔浓度盐酸的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氮的含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注解:消化过程的目的是要打破样品中的氮的有机结合, 并使所有类型的氮都转换成铵离子。硫酸是最佳选择,但是当单独使用硫酸时,消化速度很慢。因为消化速度不仅取决于酸的性能,还要取决于消化期间和消化液的温度。温度越高,消化越快。若单独使用硫酸,消化温度将受硫酸的沸点 (摄氏338度) 所限制,而氮的临界分解温度是摄氏373 度,所以消化时要根据样品量加入适量的催化剂来加快消化速度。 三、技术指标 1.测定范围: 0.1mg~240mg氮; 2.速度:45min/批; 3.控温范围:室温~500℃; 4.控温精度:±1℃; 5.平均升温速度:30℃/min; 6.★控温方式:程序控制,曲线升温与直线升温两种方式; 7.★废气密封材料:聚四氟乙烯; 8.隔热方式:分体风道隔热; 9.导热方式:铝合金一体;陶瓷炉芯; 10.★安全功能:限温保护,铝锭过温保护; 11.★显示:2.5寸液晶屏,同时显示实际温度与保温时间,并倒计时, 到时后自动停止加热并报警; 12.电源:220(V)±10% 50~60HZ; 13. 使用环境:室温<35℃

二乙醇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乙醇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湖北仙粼化工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乙醇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ethanolamine 中文名称 2:2,2'二羟基二乙胺 英文名称 2: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111-42-2 分子式: C4H11NO2 分子量: 105.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二乙醇胺含量 99.5% CAS No. 111-42-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刺激呼吸道。高浓度吸入出现咳嗽、头痛、恶 心、呕吐、昏迷。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可致严重眼损害,甚至导致 失明。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 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能腐蚀铜及铜的化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水、干粉、二氧 化碳、抗溶性泡沫。

二甲胺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甲胺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二甲胺分子式:C 2H 7 N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methylamine 有害成分含量 CAS NO 二甲胺≥98% 124-40-3 二、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 类易燃气体。(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液态二甲胺可引起坏死,眼睛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四、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 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五、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 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 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 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六、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10 前苏联MAC(mg/m3): 1 监测方法:二甲氨基二硫代甲酸铜比色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配带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七、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高浓度的带有氨味,低浓度的有烂鱼味。 熔点(℃):-92.2 沸点(℃):6.9 闪点(℃):-17.8 引燃温度(℃):400 相对密度(水=1):0.68 爆炸上限%(V/V):14.4 爆炸下限%(V/V):2.8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及沉淀氢氧化锌等。 八、毒理学资料:

《食品添加剂氯化铵》简版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铵》(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 1 简要起草过程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接到制标任务后,查阅了国内外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向生产、使用单位发函,进行调查并广泛征求对制标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献小结。 2012年11月,在天津市召开了制定标准工作方案会,到会的有2家生产企业和1家检验机构,会上各单位对国内外标准、产品分类、指标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确定了食品添加剂氯化铵国家标准的指标项目和试验方法等内容,提出了工作方案。会后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方案的安排进行了试验工作,并对本厂产品进行了质量考核。 2013年5月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编制说明及其附件,在行业内部进行了征求意见。 2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该标准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株洲江海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大化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技术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凤鑫、刘丽娟、尹朝剑、陈香娟、陈瑞莲 主要承担的工作:参加标准制定各阶段召开的工作会议,负责制定标准各阶段相关文件起草编写工作(包装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及上报材料等),承担标准制定过程中质量数据、试验数据的累积和试验工作。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1 主要技术内容 表1 感官要求 表2 理化指标

2 主要制定情况 2.1 指标项目的设置情况 氯化铵含量控制了主含量,干燥减量控制水分含量。硫酸盐灰分控制除氯化铵以外的不挥发物含量,实际上控制了除铵离子以外其它阳离子。铅含量是为了控制有害杂质离子。日本标准设置的澄清度可以控制不溶性可见杂质,在氯化铵产品中设置主要是为了控制有机残留物。本次制定标准确定采用JECFA标准,在JECFA指标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再增设无机砷含量和澄清度2项指标。 2.2 指标要求的设置情况 2.2.1 氯化铵(NH4Cl)含量(以干基计) JECFA与FCC采用返滴定佛尔哈德法通过测定氯离子计算氯化铵含量,该方法测定时终点不好观察且还要使用硝基苯试剂,因此本标准采用蒸氮法通过测定铵离子计算氯化铵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的对象不同造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返滴定佛尔哈德法的结果比蒸氮法的系统偏低。JECFA与FCC标准规定氯化铵含量不小于99.0%,考虑到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本次制定标准氯化铵含量设置为不小于99.5%。 2.2.2 干燥减量 所有的国外标准都设置了干燥减量指标,JECFA标准和日本公定书都设置的是不大于2.0%,FCC设置的是不大于0.5%,从我国产品的实测结果来看,其干燥减量一般都小于0.1%,因此本次制定干燥减量指标设置为不大于0.5%。 2.2.3 灼烧残渣 氯化铵的性质是受热分解,设置灼烧残渣含量(或硫酸盐灰分)是为了控制除氯化铵之外的不挥发性杂质阳离子,该项指标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JECFA标准规定的是硫酸盐灰分,指标值为不大于0.5%,我国的生产企业和用户目前都要求的是灼烧残渣指标。硫酸盐灰分实际是将灼烧残渣中的阳离子以硫酸盐的形式进行固定,从理论上分析其结果应该是稍高于灼烧残渣的结果。从实验数据来分析也证实了这种情况。从实验过程来看硫酸盐灰分的称样量为0.5g,残渣量较少,造成称量误差较大,因此平行性不好。鉴于我国产品的实际情况,本标准灼烧残渣含量设置为不大于0.4%。 2.2.4 铅(Pb)含量 JECFA和FCC设置了铅含量指标,JECFA规定为不大于2 mg/kg,FCC7规定不大于4 mg/kg。本标准并本着有害元素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等同采用JECFA指标,铅含量设置为不大于2 mg/kg。 2.2.5 无机砷(以As计)含量 JECFA标准中未规定无机砷含量,只有日本公定书规定了砷含量指标,以As2O3计不大于4mg/kg,折合成以As计为1.9 mg/kg,目前国内食品添加剂标准中均规定了无机砷含量指标,本次制定无机砷含量指标定为不大于2 mg/kg。 2.2.6 澄清度 日本标准设置的澄清度指标为“几乎澄清”,《中国药典》中也有相同的要求,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企业基本上是执行《中国药典》的规定,因此本标准确定按药典的要求,并将“几乎澄清”的要求放置在测定步骤中,规定达到试验要求即为通过试验。 2.3 试验方法的设置 2.3.1 氯化铵(NH4Cl)含量的测定 JECFA与FCC中氯化铵含量的测定方法是一致的,使用了沉淀返滴定法,即在0.2g试样中先加入硝基苯,再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标液,硝酸银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被硝基苯进行表面覆盖,最后用

过硫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国标编号:51504 CAS:7727-54-0 中文名称:过硫酸铵 英文名称:ammonium persulfate 别 名:高硫酸铵;过二硫酸铵    分子式:(NH 4)2S 2O 8 分子量:228.20 熔 点:分解 密 度:相对密度(水=1)1.98; 蒸汽压:分解 溶解性:易溶于水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状: 无色单斜晶体,有时略琏浅绿色,有潮解性 危险标记:11(氧化剂) 用 途:用作氧化剂、漂白剂、照相材料、分析试剂等   过硫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 820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受高热或撞击时即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5mg/m3[S2O8]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砂土。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用途

乙醇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乙醇胺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二乙醇胺;2,2′-二羟基二乙胺 化学品英文名:diethanolamine;2,2′-dihydroxydiethylamine 分子式:C4H11NO2 相对分子量: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111-42-2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刺激呼吸道。高浓度吸入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可致严重眼损害,甚至导致失明。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能腐蚀铜及铜的化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水、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

容器转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戴防化学品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与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烟雾或粉尘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隔绝式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粘性液体或结晶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A. EDTA-乙酸铵盐交换法 1 方法提要 用0.005mol·L-1EDTA与1 mol·L-1乙酸铵的混合液作为交换提取剂,在适宜的pH 条件下(酸性、中性土壤用pH7.0,石灰性土壤用pH8.5),与土壤吸收性复合体的Ca2+、Mg2+、Al3+等交换,在瞬间形成解离度很小而稳定性大的络合物,且不会破坏土壤胶体。由于NH4+的存在,交换性H+、K+、Na+也能交换完全,形成铵质土。通过使用95%乙醇洗去过剩铵盐,以蒸馏法蒸馏,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氨量,即可计算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2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3 主要仪器设备 3.1 电动离心机:转速3000 r/min~5000r/min; 3.2 离心管:100mL; 3.3 定氮仪; 3.4 消化管(与定氮仪配套)。 4 试剂 4.1 0.005 mol·L-1EDTA与1 mol·L-1乙酸铵混合液:称取77.09g乙酸铵及1.461g乙二胺四乙酸,加水溶解后稀释至900mL左右,以1:1氨水和稀乙酸调至pH至7.0(用于酸性和中性土壤的提取)或pH8.5(用于石灰性土壤的提取),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4.2 95%乙醇(须无铵离子); 4.3 硼酸溶液[ρ(H3BO3)=20g·L-1]:称取20.00g硼酸,溶于近1L水中。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调节pH至4.5,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4.4 氧化镁:将氧化镁在高温电炉中经600℃灼烧0.5h,冷却后贮存于密闭的玻璃瓶中; 4.5 盐酸标准溶液[c(HCl)=0.05 mol·L-1]:吸取浓盐酸4.17mL稀释至1L,充分摇匀后参照附录3用无水碳酸钠进行标定; 4.6 pH10缓冲溶液:称取氯化铵33.75g溶于无CO2水中,加新开瓶的浓氨水(密度0.90)285mL,用水稀释至500mL; 4.7 钙镁混合指示剂:称取0.5g酸性铬蓝K与1.0g萘酚绿B,加100g氯化钠,在玛瑙研

四氯化硅2013新版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氯化硅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四氯化硅 化学品英文名称:silicom tetrachlorid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制造有机硅化合物,如硅酸酯、有机硅油、高温绝缘漆、有机硅树脂、硅橡胶和耐热垫衬材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害: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高浓度引起角膜浑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眼直接接触可使角膜及眼睑严重灼伤。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组织坏死。本品可引起溶血反应而导致贫血。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急性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呼吸或皮肤过敏,类别1;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吸入可能引起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 对水生生物有毒; 吸入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避免与水接触。保持容器密闭。 〃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和吸烟。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如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给输氧气;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喝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火灾时:干粉、砂土。 安全储存:〃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水等潮湿环境。 〃保持容器密封。 〃与氧化剂、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器具。 废弃处臵:处臵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 CAS No. 四氯化硅 99 10026-04-7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N-甲基二乙醇胺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N-甲基二乙醇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N-methy-diethanolamine 英文名称2:MDEA CAS No.:105-59-9 分子式:CH3-N(CH2CH2OH)2 分子量:119.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乙烯≥98% 105-59-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后对皮肤及粘膜有刺激性,接触后皮肤会引起潮红,刺激和疼痛 乃至化学灼伤,接触眼睛可引起严重发红并造成角膜损伤。 环境危害:该物质属碱性,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闪点为134℃(闭口杯),燃点为295℃,遇高热燃烧爆炸危险,与强 氧化剂接触发生剧烈反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并快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吸收及心跳停止,立即进入人孔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有腐蚀性,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化学灼伤的危险,其蒸汽 遇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遇强氧化剂剧烈反应,会腐蚀铜及铜化合物。有害燃烧产物:NO、CO、CO2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还可用水、沙土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迅速册立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入隔离、严格 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戴防护服,脚穿雨靴,尽可能切断泄 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江河。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收集在容器内,少量残液用自来水冲洗后 收集在一起交由废水处理站处理。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收集后进行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 所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系统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NN-二甲基甲酰胺( 甲酰二甲胺)】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精编版)

NN-二甲基甲酰胺(甲酰二甲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NN-二甲基甲酰胺; 甲酰二甲胺 英文名: N,N-dimethylformamide;DMF 分子式:C3H7NO 分子量:73.10 CAS号:68-12-2 危规号:33627 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臭味。 溶解性: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61 沸点(℃):152.8 相对密度(水=1): 0.94 临界温度(℃):374 临界压力(MPa):4.48 相对密度(空气=1):2.51 燃烧热(KJ/mol):1915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3.34(60℃)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闪点(℃):58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下限(%):2.2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15.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引燃温度(℃):445 禁忌物: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碱类、强还原剂、卤素, 氯代烃。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10mg/m3[皮] 苏联MAC:10mg/m3 美国TWA:OSHA 10ppm,30mg/m3[皮]; ACGIH 10ppm,30mg/m3[皮]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急性毒性:属低毒类 LD50:4000mg/kg(大鼠经口);4720mg/kg(兔经皮) LC50:9400mg /m3 2小时(小鼠吸入)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工程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人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名称 化学品中文:润滑油化学品俗名:机油 化学品英文:lubricating oil 英文名称:Lube oil 技术说明书:CAS No.:NA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无含量: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 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 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 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 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 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 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 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 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 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 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pH: 熔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硫酸铵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sulfate 中文名称2:硫铵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1353 CAS No.:7783-20-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眼睛、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硫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