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草案

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策划案

一、是中国地质矿山博物馆,是中国近代采矿工业发展的缩影。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主要指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选、冶等活动的遗迹和遗址)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的空间地域。

地质矿山公园的发展依托地质矿山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矿山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旅游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国家矿山公园主景区建在公园核心景区中,它体现的不是一个工业“遗体”,而是一个依然鲜活的生命体。

人文景观建设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天然资源不算丰富的石嘴山,很有创意地把目光投射在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大批工业产物,把昔日工矿改造成博物馆、艺术中心,同时大规模地展开景观绿化工作,以此带动旅游业,也为石嘴山抹去了脸上的灰尘,带动城市的成功转型。

1.1矿业遗迹

矿业遗迹也叫矿山遗迹。简单的说就是矿业开发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踪迹和与采矿活动相关的实物,具体主要指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以及位于矿山附近的选、冶、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物和史籍。矿业遗迹包括: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迹、矿业制品遗存、矿山社会生活遗迹和矿业开发文献史籍等5大类别。

1.2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为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有机统一。

矿山公园的建设是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和利用的一条创新途径,有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国家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国际、国内著名的矿山或独具特色的矿山;

(2)拥有一处以上珍稀级或多处重要级矿业遗迹;

(3)区位条件优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优美。

(4)基础资料扎实、丰富,土地使用权属清楚,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吸引大量公众关注的潜在能力。

“矿山遗址代表的我国古代矿冶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古代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不仅对我国矿业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以其巨大的辐射力和生命力,影响和推动着我国的发矿业文化展和走向成熟。”将铜古矿冶遗址\黄河文化\,纳入国家矿山公园之中,是方案中的“神来之笔”。

“工业遗产旅游”的新理念,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作为载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为工业园区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更新的过程,她应把握好自身发展的文化根脉。国土资源部批准石嘴山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为我们延续这座城市的文脉、放大城市的文化功能,找到了新的载体,提供了新的契机。石嘴山国家地质矿山公园是中国地质矿山博物馆,是中国近代采矿工业发展的缩影。未来打造成:世界地质矿山公园,国家级工业遗产旅游地。

二、形成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和矿区、古矿冶遗址区为内容的‘一园两区’总体申报规划。

。矿山公园的“十大看点”、“七个遗迹遗址”,“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公园“谋局成篇”的兴奋点、聚集点和着力点。

十大看点,个个内涵丰厚。

中华5000年文明华彩乐段的青铜甬道上,工业遗产的价值?首先是它的历史价值,工业遗产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是记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历史见证。工业遗产是一百多年来近代工业文明的见证,是整个历史文化链条不可缺失的一环,它是人类社会变革时期工作领域和日常生活的见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其次具有社会价值,工业遗产不仅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辉煌,同时承载了人们的理想和希冀,以开滦为例,几代煤矿人在这里劳动、工作,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因此对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场所充满了情感。

1、保护工业矿山遗产:

传统的工矿企业正在成为一些人体验和追忆过去的场所,保护工业遗产

同时也是保存了社会资源和生活记忆。从后工业化时代悄然来临、城市

新陈代谢加速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急事;从保存

历史记忆、启迪子孙后代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又是一件功德无量的

善事。

2、城市景观价值:

工业遗产总给人污染、陈旧的印象,其实大量的工业遗产也是城市景观

特色。目前,许多城市景观的打造总给人千城一面的感觉,工业遗产则

可以作为城市特色充分展现。从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

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工业遗产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

一座亟待整理、保护和开发的“富矿”开发利用工业文化遗产历史价值,

并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目前正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

市和企业打造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进行

资源的再次整合利用,把历史文化价值转换为市场价值,从而提升这座

城市的文化品位,在许多国家的城市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

如:露天博物馆,其最大特色是设计一个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其中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从而大大吸引了亲子家庭旅

游者。此外,导游人员由原厂工人志愿者承担,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

和历史感。

看点一:1900年2月,大冶铁矿世代沉寂的山体,机声隆隆,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开采的露天铁矿山,建成投产。

看点二:1877年,大冶铁矿成为中国第一家聘请外国专家、运用地质学勘探的大型铜铁矿山。

看点三:1908年,大冶铁矿成为亚洲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

看点四:大冶铁矿是清洋务运动主将之一的湖广总督张之洞,1878年以来创办的众多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且正在运作的一家矿山。

看点五:1958年9月15日,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来到大冶铁矿,这是毛泽东平生视察的唯一一座铁矿山。

看点六:1923年1月,大冶铁矿工人举行的“下陆大罢工”是中国最早一次以胜利结束的大罢工,为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提供了组织经验。

看点七:大冶铁矿是见证日本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第一座铁矿山。1890年——1945年日本从大冶铁矿掠夺掠采精品矿石1520多万吨,占当时总产量的71.67%。

看点八:1951年5月,大冶铁矿诞生了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429地质勘探队,随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女地质勘探队员。

看点九:历经多年大型机械化开采,大冶铁矿形成了一个长2.2公里,最宽处达900米的露天采矿坑。边坡垂直高度达444米,此为世界第一高陡边坡。

看点十:1990年以来,大冶铁矿创建了硬岩绿化复垦基地247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

七个遗迹,无不意蕴厚重。

一为汉冶萍公司开凿的平窿。1929年开工,1935年完工,平窿采矿规模为年产矿石30万吨。

二为麻雀山隧道。1932年,汉冶萍公司为扩产所建。

三为1896年张之洞视察大冶铁矿遗址。视察地点为铁门坎。

四为铁山寺碑。寺碑《重修铁山寺记》,记述张之洞开办大冶铁矿的经过。

五为日本侵华期间,“日铁”打的竖井。1943年开凿竖井,分东、中、西三条,深100米。

六为毛泽东主席视察大冶铁矿登上的尖山 180水平掌子面。七为东露天采坑。1957年开采,2000年闭坑,从海拔标高276采至负168米,形成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900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东露天采场,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

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震惊国内外。

可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号称世界八大奇观之一,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矿采掘、冶炼遗址,也是至今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长、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据测定,古矿采掘、冶炼的时间,距今已有3100余年。

以游客的眼光,设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移步换景的矿山公园游览线路:以工业遗迹为轴心,以博物馆为中心,以亚洲第一复垦林为重心,精心构建“三大板块”,辐射目游天坑线、采矿博览线、生态观赏线、极限挑战线等个性化旅游观赏线路。

表现形式:摩崖石刻,碑帖,雕塑、民族风情、文化遗址、古遗址,古地貌、历史名人、古长城、古代人文,名人碑刻、人文景观及评价(物质与非物

质文化遗产)

“探寻煤矿源头,追寻先贤足迹,深度开发矿山文化资源”,国家矿山公园引发人文休闲旅游热。

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本着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地质公园特色,统筹兼顾,做好与已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要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重点

(一)做好与当地相关规划的衔接。在切实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做好地质公园规划同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协调好与已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相互关系。

(二)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范围。地质公园范围的确定要以能够有效保护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重要人文景观为首要原则,划定准确的地质遗迹保护区范围;要科学界定公园的园区范围,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勘查、开发活动情况,合理划定公园规划面积。

(三)加强地质遗迹调查、登录、评价和保护。要科学合理地划定地质遗迹保护区的范围和等级,明确各类各级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方法。

(四)规范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和科普活动。对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演示厅、解说牌、科学导游图、国家公园丛书等制定明确的规范标准。

五、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

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

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率、保护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充分发掘公园的科学文化内涵并体现前瞻性、实用性原则。

六、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区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根据资源的自然组合分布状况结合行政管区,将公园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园区、景区,构成公园相互联系的总体空间布局。

功能区划分

按担负的任务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

规划区跨宁夏、内蒙两省市,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是一个跨区域的特大型地质矿山公园规划。八大功能园区:

1、矿山遗址

2、黄河构造-冲蚀岩溶地貌和岩溶洞群

3、“贺兰山屋脊”白草畔等为核心地质遗迹和景观

4、构建了“岩溶峡谷综合旅游园区

5、伊斯兰宗教文化游览园区

6、矿山遗址科普功能园区

7、黄河群观光园区

8、石嘴山-黄河生态旅游园区等

1.园区、景区

在公园范围内,按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区、交通连通状况,特别是行政辖区的因素,可将地质公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园区和园区之下的景区。为便于公园统一管理,一个公园的园区应相对集中,数目不宜过多。

2.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的划分应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并结合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公园或独立的园区范围内,可酌情划分出如下功能区: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包括地质、人文、生态、特别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

广场:入口处高高的煤矿井架表明了这个公园建立在一个煤矿废弃地上,该地视野开阔,可以举办各种大型的户外活动,该地就因曾经举办过全国花园展而闻名。

综合体: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它在工厂废弃地上依据MALL购物区的概念,新建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这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购物场所,还配套建有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儿童游乐园、网球和体育中心、多媒体和影视娱乐中心、以及由废弃矿坑改造的人工湖等等。

(二)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应着力体现的文化特色

人文景观定位:

国家矿山公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根据特色优势进行目标定位。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种文化”、“五条根脉”上,即:煤文化、黄河文化、安全文化;悠久的古代采煤历史文化根脉、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根脉、中华黄河文明文化的根脉、文化根脉、人类抗御煤矿自然灾害的根脉。

(三)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框架思路

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将围绕“传承煤炭开采文化,凸现百年矿山华章”这一主题,构建起以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工业遗产旅游框架。

1、通过对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充分发掘开滦典型、稀有和内容深厚的企业历史文化资源,采取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恢复、开发、建设人文和自然景观,向世人展示由原始到现代的采煤工艺发展嬗变的过程,为地质、采矿科学知识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个水平高、内容充实的游览观光基地,为大众休闲娱乐提供一个好去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同步提升,同时也为资源型企业和城市转型发展探寻一条出路。

(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构思

国家矿山公园蓝图是出于对以下系列因素的考虑,而这些因素也正符合于石嘴山打造“文化名城”、“宜居靓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1、结合石嘴山市总体规划,设置开放式主题公园环境空间模式,为由“资源大市”向“文化大市”成功转身的城市建设提供条件。最大限度的利用石嘴山矿的现有条件、地形、地貌与植被,巧妙加以利用,追求“大手笔”的艺术境界。

2、以工业遗迹煤矿文化、黄河文化、城市发展史(与宁夏黄河金岸带)文化、科普教育文化、人文景观文化、旅游休闲文化六个层面的主题贯穿整个国家矿山公园,通过不同形态与形式表现六种文化。尊重现有的历史文脉和工业遗迹,结合主题公园的策划与规划,重新整合设施,并赋予新的涵义与内容。通过园区内的各个景区项目设置引发世人对煤炭工业文明与采煤技术的深思。

4、在矿山公园的园区重要位置,建设极具标志性的矿山博物馆,室内室外展示相结合,室内以矿山博物馆为主,它以历史文献和煤矿开采经典实物收藏为主,配以图片、电子信息、电影资料展示煤矿工业的发生、发展及未来趋势,并与主题公园景区实现对话。

5、井下与井上相结合:在井下“半道巷”区域范围内,在设施的设计和选择上,放大其安全教育功能,突出表现如何防止煤矿灾害发生,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自救和救助他人等项目的设置。

6、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几何型与自然型有机结合的方法,寻找现代与自然的结合点,弱化人工营造痕迹,突出自然地貌与自然形态;拆除影响公园景观的垃圾建筑物,利用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进行设计创造,对重要的、能够反映开滦文化的工业遗迹加以强调。

7、最大限度地加大公园的绿化面积和水体面积,对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全面调整,引入具有唐山地区的特色树种、灌木和花草,并按季节变化有机组合,构成独特的园林绿化景观,使国家矿山公园在空间上发挥城市“绿肺”作用,为子孙后代造福;

8、以公园为核心来考虑未来辐射式发展的可能,即周边环绕矿山主题公园的商业地产开发、矿山风情商业街等内容,以内容组合的形式向城市展示整个主题区域的面貌。这一处理等于扩大了主题公园在城市中的影响力,进而形成更强的吸引力,在放大的空间上,营造一种可供市民与游客休闲、娱乐、体验、学习的文化氛围。

(五)主要的功能分区

主题公园中的主题景区分为矿业文化博览园区、矿山遗迹及生产流程园区、黄河文化区、井下生产工艺探密园区、科普教育体验园区几个部分,每个主题公园景区景观紧扣主题故事线,基地中部为矿山设施,架空运行环园小火车贯穿整个主题区域,同时也丰富了游客游览方式。

1、矿业文化博览区

作为煤文化的浓缩表现,位于主题公园中心地带,建立“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标志性雕塑等建筑。这部分主题区域以矿业历史、科普教育与探险游乐为主,整个设计以历史感、机械感、工业感、真实感为基调。

2、矿山遗迹及生产流程展示区

由“中国第一佳矿”、“百年达道”、“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复制“龙号”蒸汽机车)等矿业遗迹,以及按相关技术要求设置的标示性说明系统串联组成。揭开“深藏千米的煤炭是怎样开采出来的”神秘面纱。

3、黄河文化体验园区

在主题区域中,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黄河贯穿到场景,景区部分游人体验到雄伟黄河的大地景观、景象。

4、井下生产工艺探秘区

在井下“半道巷”重现从原始到现代采煤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演变过程,内部做假煤壁装饰,让人感受到矿山开发的内涵和黑色乌金的魅力,满足游客“煤海探秘”和探寻中国悠长采煤历史路程的心理。还可以利用模拟技术再现事故现场,展示防灾避灾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对煤矿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5、矿区商业风情街

以搭建浓缩的煤矿小镇景观群落为手段,复原老矿山商业风情街区。在景区内参照黄河沿岸风情文化、建筑、中国代表性矿山等原有建筑形式作文化景观重现,整个街区为西北建筑风格。街区内设置现代商业元素,使该地区成为一处景观亮点。

6、生态景观恢复区(黄河主题公园)

游客们将目睹对百年采沉区实施综合整治后带来的巨大变化,切身感受到“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宏伟创造;看到石嘴山市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并可在此尽情享受各种娱乐项目带来的欢愉。

一、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可划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

1、特级保护区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

2、一级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要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3、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

施。

二、科普教育区:公园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一般设于此区。要考虑景区已有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开辟专项科普旅游路线等。

要求:

地质博物馆:各地质公园都要建立以普及本园区地质景物知识为主,面积相应的博物馆。独立的园区应当建立相应的展室。

科普电影馆(影视厅):是以科普电影方式向游客介绍公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各公园都要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电影馆。

三、游客服务区: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服务区的面积可控制在地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以内。

科学普及工作

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是地质公园设立的三大任务之一。应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基本原则。各地质矿山公园应制订科学普及工作方案。

1.乡土科普活动——田园农耕文化园

制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乡土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园、夏令营、冬令营及其它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2.教学实习活动——扩展体验园区

矿区内部的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被用于举办当地社区儿童艺术学校的表演场地。而焦碳厂基本保留下来,部分被改造成餐厅、儿童游泳池,也可举办会议和节事活动。

自行车爱好者也可奔驶在广阔园区的绿色海洋里,生态爱好者则可以随处欣赏到厂区内独特的恢复性生态景观。

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教学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划并提出近期(3-5年)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

3.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园区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对客源构成、活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制活动计划。这个地方将发展为国际矿业文化创意的工业艺术/现代设计产业创意中心。

专题科普考察路线:体现公园特色的地学、生态、人文专题性考察路线。

10 科学普及行动

10.1 乡土科普活动

对乡土科普教育的活动内容、对象、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10.2 教学实习活动

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而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也已经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进行别具生面的演出活动。对教学实习活动需求、客源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

科研基地计划。

10.3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客源及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并编制近期活动计划。

七、规划图件及编制要求

(1)主要附图

地质矿山公园区位和交通图

地质矿山公园地质图

地质矿山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

地质矿山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

地质矿山遗迹保护规划图

地质矿山公园规划总图

地质矿山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分区图

地质矿山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

地质矿山公园遥感影像图

地质矿山公园科学导游图

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

是资源现状图,用不同的图例将调查到的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点、水域景点、生物景点、人文景点,分类、分等级标示在相应比例尺的底图上。

(2)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

(3)地质公园规划总图

包括所规划的地质矿山公园各园区、主要景区、重要景点以及各园区内的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大门、停车场、标志碑、游客中心、博物馆、重点公共卫生间、餐饮购物场所、观景台等)、主要游线道路或其它交通设施的位置、范围、走向等。

(4)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分区图

对公园各园区的不同功能进行区划,各不同功能区(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人文景观区、自然生态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要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公园建设规划(详细规划)。

八、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根据公园的资源特色及市场定位,规划观光、休闲、康疗、科考、科普等项目及产品。

道路交通:

包括外部交通、内部道路、交通、停车场及步道等其他方式的游览道

九、

1 公园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公园所在的地理单元性质,山文、地势、流域、水域、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水文、植被(植被类型与结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1.2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数量、密度、构成、分布),行政区划变化沿革,产业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预测。

2、地质公园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根据地质公园主体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特色与价值,围绕地质公园的基本任务并结合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战略,分析说明地质公园的发展战略(近、中、远)。并对地质公园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实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3、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根据公园发育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分别进行描述。

3.3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3.3.1 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

3.3.1.1 科学价值(包含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

3.3.1.2 审美价值

3.3.1.3 科普价值

3.3.1.4 旅游开发价值

3.3.2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价值等级评价

通过和国内外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的综合价值级别。

4 其它景观资源评价

4.1 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说明公园内其它自然景观的类型与特征,评价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生态价值,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4.2 人文景观及评价

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的类型与特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5、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地形地物、水系、行政区划等的自然分布。

从点(景点、居民点等)、线(景观线、游线、交通线等)、面(景观组合区、地貌区、建筑设施分布区、行政区等)的不同层次、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公园的空间结构。

5.2 园区、景区

5.2.1 园区或景区划分的依据

5.2.2 园区或景区的分区说明

各园区或景区的特征、性质的描述。

5.3 功能区

5.3.1 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5.3.2 功能区的分区说明

各功能区的功能性质、特征的描述。

生态环境保护

7.1.1 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对公园内的土壤、大气、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本底天然放射性剂量水平,水土流失情况,居民及旅客活动等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情况进行陈述和评价,并对

生态环境影响做出预测。

环境容量的计算:

说明公园、园区、景区、景点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的依据。

十、9.2.1 地质博物馆

新建及改造博物馆的选址、建筑规模与建筑风格要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提出推荐方案,并列出实施计划;编制展出内容提要及展出形式要求。

9.2.2 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原则上要独立建立,条件不具备者可暂设于博物馆内;要列出建馆面积、座位数及放映技术等级,并列出实施计划;编制放映影片名录、制作计划及技术要求。

9.2.3 布展形式与演示形式

对布展演示形式的技术思路、艺术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说明。

9.3 公园主副碑

9.3.1 主碑

对公园主碑的选址、占地规模、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3.2 副碑

对公园副碑的选址、占地规模、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4 景点(物)解说牌

对公园景点(物)解说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编制实施方案。

9.5 公共信息标识牌

对公园公共信息标识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和编制实施方案。

基础及服务设施

13.1 道路交通

13.1.1 外部交通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2 内部道路和交通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3 停车场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4 其他交通方式

十一、旅游发展目标

休闲旅游发展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

1 旅游客源市场

2.市场调查

说明市场调查的原则、技术方法,以及调查实施的过程与结论。

3.市场预测

说明市场预测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4.市场定位

5、地质旅游纪念品

11.4.1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11.4.2 地质旅游纪念品主题确定、产品系列设计的依据与技术思路

11.4.3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营销规划

四、对建设好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未来的国家矿山主题公园应当是:

——一座独特的公园

她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其它类似公园的翻版。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其“独特性”:独特的构思、独特的主题、独有的工业历史遗迹、独特的生产场景、独特的“重构”设计。它是以煤矿文化、地震文化、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开滦国家矿山主题公园”。创意不仅独特,而且恰如其分地体现开滦集团百年基业常青的理念。

——一座保持自然风光的公园

作为城区中心的国家矿山公园,本次规划大手笔地对旧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拆除与改建,在可能的条件下,营造大面积公园绿地和水面,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前提下适当梳理、整合,保持自然风光,追求返朴归真的艺术氛围。

——一座弘扬中国煤矿文化的公园

对弘扬煤矿文化,尤其是展示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轨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未来的唐山市因为开滦国家矿山主题公园而更加令世人瞩目,它在国家“振兴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为唐山市实现城市转型起到了窗口的作用。

——一座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主题矿山公园

游客们可在此追忆、参与、体验、漫步、小憩,矿山公园内独具个性化的煤矿文化展示、丰富变化的自然景观和寓教于乐的煤矿生产过程,吸引人们了解采矿业的发生、发展及未来趋势,体验科普教育,更可清楚地看到中国民族煤炭工业发展的艰辛历史……这种“大隐于喧嚣闹市中,在祥和宁静的文化艺术氛围又不失趣味的环境中,去追忆中国乃至世界煤矿文化发展的轨迹,进而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是在设计方案中所追求的文化、娱乐与自然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石嘴山市政府应把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放在石嘴山大区域经济定位和石嘴山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框架下来统筹考虑。

石嘴山市是个因煤而生、以资源起家的城市。由于近代工业文明的输入,煤矿奠定了石嘴山近代工业的基础。多年来,由于特殊的工业化背景,使得石嘴山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功能单一;更由于传统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石嘴山经济一直存在着重工业比重过重的结构性缺陷。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石嘴山历史形成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许多矛盾和困难日益显露。特别是随着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煤竭矿衰将会带来当地市民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发展的持续性受到极大挑战。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推出的工业遗产旅游建设项目,正回应了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紧迫要求,让文化产业建设充当重要角色,是开滦这样的资源型企业也是石嘴山这样的资源型

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切入点。

再从发展城市旅游来看。石嘴山旅游发展步伐尽管在加快,但明显缺少对全市旅游路线有带动作用的旅游精品,缺乏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物景观,影响、制约着内蒙古、陕西、甘肃、银川及周边客源向石嘴山流动。

而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恰恰是石嘴山所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将煤文化、黄河文化、回汉文化三种代表石嘴山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文化资源挖掘展现出来,以“近代大煤矿”为项目核心,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互为依托,必将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蕴涵着巨大的文化旅游潜力,建成后将成为石嘴山市中心旅游区的龙头景点,并且可带动系列工业遗产旅游。我们可以坚信,这将成为石嘴山建设文化大市中的一个夺目亮点。

(二)石嘴山市政府应当把矿山公园建设与新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推动各相关部门来大力支持和促成工业遗产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

矿业作为石嘴山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企业,在历史上,石嘴山城市建设是与煤矿的兴起发展紧密相联的;未来新石嘴山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与矿业这座百年企业的成功转型仍有很大关系。投资兴建国家矿山公园这样一项公益性很强的浩大工程,面临着许多风险;更由于矿区与市区客观上是相互穿插、相互渗透的关系,而矿山公园建设将是石嘴山由工业型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向生态型、消费型城市的关键,所以,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在规划中必然涉及到矿区以外的某些区域和部分交通。比如在规划中要用文化景观重现的手段,改造兴建一条风情商业街,在车站路上修建一座立体交的景观桥,以及将来环绕国家矿山公园一带的商业、创意产业园开发等等,都将涉及到新石嘴山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工业旅游开展后,还要得到石嘴山市旅游、环卫、交通、环保、税务等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否则,在城市中心区完成这样一项复杂巨大的工程是不可想象的。为此,建议由市权威领导出面,召集政府相关部门把建设国家矿山公园作为唐山一项重点工程进行协调,政府牵头,企业运作,共同促成此项工程。

(三)积极探索矿山公园建设和矿业遗迹保护的多渠道项目运做机制、投资机制和产业经营机制,除积极争取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外,还要借此契机实现外向型的商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运作尝试,尤其要得到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总之,石嘴山市位于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经济圈中心位置,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更是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得天独厚的建设条件。该公园建成后将有利于石嘴山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将有利于带动石嘴山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完成后,会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游客来石嘴山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考察,成为石嘴山市文化旅游的龙头景点,促进石嘴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形成。它既符合国家对矿山公园建设的方针政策,又符合新石嘴山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不仅环境效益显著,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 -----------------------作者:-----------------------日期:

2008-202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临海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九月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008年—2025年) 组织单位:临海市人民政府 承担单位: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省地质调查院 编制时间:二00八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节规划修编原由 (1)

第四节规划期限 (2) 第五节规划依据 (3) 第六节公园发展概况 (4) 第二章地质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6) 第一节公园性质 (6) 第二节公园建设原则 (6) 第三节公园发展目标 (7)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9) 第一节地质地貌概述 (9) 第二节地质遗迹类型 (10) 第三节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11) 第四章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 (16) 第一节生态景观资源 (16) 第二节人文景观资源 (17) 第三节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17)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0) 第一节总体布局 (20) 第二节功能分区 (22)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25) 第一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25) 第二节地质遗迹保护原则 (25) 第三节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 (26) 第四节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27)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规划 (29) 第一节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29) 第二节人文景观保护 (30) 第三节防灾规划 (31) 第八章旅游规划 (32)

第三节旅游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 (33) 第四节旅游项目安排 (34) 第五节旅游营销工作 (35) 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37) 第一节宗旨原则 (37) 第二节室解说中心—博物馆 (37) 第三节户外解说系统 (38) 第四节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39) 第十章地质科学研究与科普规划 (40) 第一节地质科考路线 (40) 第二节研究课题选择与实施 (41) 第三节科普活动计划 (41)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及社会调控规划 (42)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 (42) 第二节社会调控规划 (43) 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规划 (44) 第一节地质遗迹数据库建设 (44) 第二节公园监测系统建设 (44) 第三节公园建设 (45) 第四节公园信息中心建设 (45) 第十三章基础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46)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46) 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48)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49) 第四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0) 第十四章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 (53) 第一节组织机构设置 (53) 第二节人员编制 (53) 第三节人员培训 (54)

地质公园申报

地质公园申报建设的有关要求 巢志众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一、地质公园的概念、目的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地学知识普及的基地。 “ 地质公园”一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在开展“ 地质公园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创立的新名词,其中,“ 地质”指的是地质公园必须包含有地质遗迹的内容,“ 公园”是指其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属性。 建立地质公园有三大目的,一是保护地质遗迹,二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普及地学科学知识。 1、世界地质公园的定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中明确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的10条定义: (1)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的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它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址(不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拼合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址所组成,它也许不只具有地质意义,还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 (2)这些遗址彼此有联系并受到正式的公园式管理的保护;地质公园由为区域性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自身政策的指定机构来实施管理。在考虑环境的情况下,地质公园应通过开辟新的税收来源,刺激具有创新能力的地方企业、

小型商业、家庭手工业的兴建,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如地质旅游业、地质产品)。它应为当地居民提供补充收入,并且吸引私人资金。 (3)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将支持在文化和环境上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它对其所在地区有着直接影响,因为它可以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加强当地居民对其居住区的认同感,促进文化的复兴。 (4)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将探索和验证地质遗产的各种保护方法(例如具代表性的岩石、矿产资源、矿物、化石和地形的保护)。在国家法规或规章的框架内,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须为保护重要的、能提供地球科学各学科信息的地质景观作出贡献。这些学科包括:综合固体地质学、经济地质和矿业、工程地质学、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水文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火山学。地质公园的管理部门须征求各自权威地学机构的意见,采取充分措施,保证有效地保护遗址或园区,必要时还要提供资金进行现场维修。 (5)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可用来作为教学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更广泛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它须制订大众化环境教育计划和科学研究计划,计划中要确定好目标群体(中小学、大学、广大公众等等)、活动内容以及后勤支持。 (6)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始终处于其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的管辖之下。其所在国须负责决定如何依照其本国法律或法规管理特定遗址或公园区域。 (7)被指定负责特定地质公园管理的机构须提供详尽的管理规划,该规划至少要包括下列内容:①地质公园本身的全球对比分析;②地质公园属地的特征分析;③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的分析。 (8)对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的属地,须作好各项组织安排,这种组织安排涉及到行政管理机构、地方各阶层、私人利益集团、地质公园设计与管理的科研和教育机构、属地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和开发活动。与这些团体的合作,可以促进协商,鼓励在该属地利益相关的不同集团之间建立合伙关系;将调动起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性。 (9)负责管理地质公园的机构,应对被指定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f010139706.html, 2009年08月20日17:35 人民网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为履行我部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我们大力推进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工作,自2000年我部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公园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处(全球共58处),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省级地质公园159处。在138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已经揭碑开园的有127处。 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号召。1 999年12月,我部在山东威海召开“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建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来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随后,成立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财政、环保、林业、旅游、文物、教育、国土及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印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等规范,并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我们已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开展了四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2009年8月,历经四年准备,第五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专家评审有44家地质公园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在三年的建设期后,将会有44个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中来。 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我国黄山、庐山、云台山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被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又有四川兴文、内蒙古克什克腾、福建泰宁、山东泰山、中国雷琼、四川自贡等1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精心整理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 1、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指南》中第46条规定: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1条和第2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第47条规定: 《公约》第1条就指出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 2、根据国家七部委2012年的联合发文(发改社会[2012]1549号)《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规划的通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为“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各类珍贵可移动文物”。 3、根据《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世界遗产定义为“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性质 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是指导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并使管理能力达到和保持在满足世界遗产价值有效保护的综合性文件。 三、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大足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在重庆市西部,位于东经105°28'~106°02',北纬29°23'~29°52'之间,面积1399.97hm2。西部与内江市安岳县相邻,东邻重庆市铜梁县,北靠重庆市潼南县,南与重庆市永川市、荣昌县毗邻。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其前身是国营大足县西山林场,位于大足县东南边陲,坐落于巴岳山脉分水岭西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6'~105°57',北纬29°25'~29°39'。西山林场场部距全国著名的“小五金之乡”龙水镇7km,距县城23km,距成渝高速公路邮亭镇出口27km。公园总面积3517.39hm2,东靠铜梁县,南接永川市,西邻重庆双桥区,地跨大足县境内的玉龙镇、龙水镇、邮亭镇和拾万镇。 二、地质构造 (一)地层 玉龙山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总厚度374~1750m。其中三迭系嘉陵江组(下统)出露于玉龙山轴部岩溶槽谷,玉龙镇也有零星出露;须家河组(上统)分布于整个玉龙山低山区,分下亚组和上亚组;侏罗系珍珠冲组(下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山麓中丘;自流井组(中下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山麓中丘,从玉峡口至龙水湖成狭窄带状;下沙溪庙组(中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与须家河组相连并行起止相同的宽带状地区。底砂岩极不稳定。 (二)构造 大足县境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四川沉降褶带。地质构造形迹东西有异,大致以荣昌县荣昌场至境内龙水镇、万古镇一线为界,其东南称东带,属川东褶皱带,其西北称西带,属川中褶皱带。 1、褶皱 西山背斜于雍溪乡东由铜梁延入古龙乡,向南经鱼口坳抵永川太平镇附近倾没。区内长约38km,宽6km。北段轴向北45°东,在鱼口坳之南向北偏转为北20°东,向北西弯凸呈S状。背斜中段核部嘉陵江、雷口坡、须家河组为走向断层破坏,两翼迭次出露珍珠冲组至沙溪庙组。两翼倾角50°~60°,西南倾没倾角12°~35°,为不对称单箱状背斜。 2、断层

新邵白水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8).doc

湖南新邵白水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8-2035 年) 新邵县人民政府 二 O 一八年六月 湖南新邵白水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2018-2035 年) 项目负责:刘文锋 报告编制:张舒迟刘江龙刘文锋肖锋喻丹 审核:陈永明 总工程师:余洪亮 编制单位:湖南大垚国土资源勘查有限公司 新邵县人民政府 二O 一八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第一条公园位置 1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第三条规划期限 1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第四条规划依据 1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2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4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4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第七条发展目标 4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6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6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6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6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8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 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8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 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8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9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 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9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 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9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10 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 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0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鵬。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10 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訝。 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10 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門戲。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12 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蛴镧。 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12 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瀝纰。 第十九条灾害防治12 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侬减。 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12 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賄。 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13 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聰櫻。 第八章科学研究14 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摇饬。 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14 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鸶胶。 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14 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輛埙。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及开发战略 工商管理学院 15旅专升本2班 H1585211 朱莹莹

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 (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 (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 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doczj.com/doc/f010139706.html, 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盱眙分中心招标文件 采购人: 盱眙县第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盱眙第一山古城运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名称: 盱眙县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 招标代理: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九月

前附表

第一章招标文件 第一部分:招标公告 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盱眙县第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盱眙第一山古城运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就该单位的盱眙县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现邀请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项目名称编号:盱眙县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项目编号:XYGK-安厦-。 、招标项目简要说明: 本次招标通过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确定森林公园的性质、规模、发展目标、功能分区,科学分析与预测客源市场,统筹安排景区景点、植被与森林景观改造、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合理配置森林公园各项基础设施,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景观打造与林业经济的关系,指导森林公园的保护、利用与发展;盱眙县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约公顷,其中林地面积约公顷,位于盱城境内的林地面积约公顷,芦苇面积约公顷,水面约公顷,预算价为万元。 、投标人资质要求: ()投标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并提供下列材料(按顺序装订到投标

说明:本次招标采用资质后审方式,在整个采购过程中,由采购人组织评委会将对投标人的资质进行审查,若发现投标人的资质条件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或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可随时取消其投标或中标资格。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forest park master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My dent ist ha d jus t pu him neys w ere bu ilt ab ove se a-lev el. In 1860, a b etter plan was put f orwar d by an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一般规定 (7)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7) 3.2 资源评价 (14)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5) 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6) 3.5 容量与人口 (17) 4 专项规划 (19) 4.1保护保育规划 (19) 4.1.1 一般规定 (19) 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20) 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4.1.4 防灾规划 (22) 4.1.5安全保障规划 (22) 4.2森林景观规划 (22)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3) 4.4 游憩规划 (24) 4.5 基础工程规划 (27) 4.5.1 一般规定 (27) 4.5.2 道路交通规划 (28) 4.5.3 供电规划 (28) 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4.5.5 供热规划 (29) 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29) 4.5.7 广播电视规划 (30) 4.5.8 燃气规划 (30) 4.5.9 医疗救护规划 (30) 3 , a bette r pla n was put forwa rd by an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5年)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5年)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公园位置 (1) 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 第三条规划期限 (1) 第四条规划依据 (1) 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3) 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 5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5第七条发展目标......................................................... 5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7) 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7) 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7) 第十条地质遗迹评价 (9) 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11) 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11) 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11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2) 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景区划分 (12) 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12)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13) 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3) 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3) 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4)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15) 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5) 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6) 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8) 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18)

第八章科学研究 (19) 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9) 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19) 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20) 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20) 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20) 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1) 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21) 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及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21) 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21) 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21) 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22) 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22) 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22) 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3) 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23) 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23) 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23)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4) 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24) 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24) 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25) 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26) 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7) 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 (27) 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27) 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27) 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9) 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 (29) 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29)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地质论评》2007年第1期发表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胡炜霞博士等的文章,“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章指出,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经验对推动全球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家地质公园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相对过快、类型和地区分布还有待平衡和谐、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科普与旅游参与尚待有机和谐等方面。 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有全球或区域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特定区域,是保护地质遗迹,将其开发用于旅游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形式。 文章指出,截止2005年,中国已经建立了四批138个国家地质公园,这使得许多著名风景区都纳入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范围。公园的建设既促进了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对地质遗迹的投入和居民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自觉性,使一些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河南焦作云台山、北京延庆硅化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家地质公园的室内室、外博物馆的展示为人们了解科学知识创造了实际空间,十分适合新世纪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促进了科学世界观

的普及。但在将地质遗迹景观推向市场、国家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泛化和过热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研究从个案的开发、管理及保护的角度谈得多,而谈问题的较少,对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一些泛化及过热问题还鲜有述及。 在中国建立国家地质公园,须由中央级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直接批准,这在世界上是第一个国家。中国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地质遗迹景观人为破坏比较严重。基于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同时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提出的建立地质公园的计划,国土资源部在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围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2000年中国国土资源部编制《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以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范工作。2001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负责地质公园建设等重大政策决策和审批等,下设国家地质公园办公室,挂靠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并于2001年3月审批了首批11家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属市场行为,尽管政府不对地质公园的建设直接进行投入,但对其内部的地质遗迹保护有经费支持。2003年UNESCO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04年6月,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迄今为止,全球评选出的33家世界地质公园我国占12家。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前言 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 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 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法律法规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 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 (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

公选课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 结课报告 姓名: 学号: 教师: 日期: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为履行我部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我们大力推进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工作,自2000年我部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公园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处(全球共58处),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省级地质公园159处。在138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已经揭碑开园的有127处。 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号召。1999年12月,我部在山东威海召开“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建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来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随后,成立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财政、环保、林业、旅游、文物、教育、国土及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印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等规范,并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我们已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开展了四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2009年8月,历经四年准备,第五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专家评审有44家地质公园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在三年的建设期后,将会有44个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中来。 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我国黄山、庐山、云台山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被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又有四川兴文、内蒙古克什克腾、福建泰宁、山东泰山、中国雷琼、四川自贡等12家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批准,2家(内蒙古阿拉善地质公园、陕西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6月下旬联合国也已派专家对上述公园完成实地考察工作,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另有2家(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和福建宁德地质公园)已完成国内审查,近期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目前,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个,占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总数(58个)的1/3,是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地质公园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员赞扬说“中国在地质公园建立这一工作中起到了开拓性的推动作用”,并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设立在中国北京,显示了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地质公园在我国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今天的被大家广泛认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它已在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与解决群众就业、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提升原有景区品位和基础设施改造、国际交流和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效益。据统计,到目前为止,138家国家地质公园的实际投入为146.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

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82027年

《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8-2027年)》规划成果公示 为进一步促进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效益提升,科学指导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合理开发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原青岛西海岸新区林业局委托济南新绿豪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了《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8-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依法将《规划》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2月26日至3月4日。 请广大市民踊跃提出意见和建议,于公示期内以电话、e-mail等形式向我局林业站反馈意见。 联系人:李贵学88138273 e-mail:jnlinyezhan@https://www.doczj.com/doc/f010139706.html, 一、规划范围 山东灵山湾森林公园由环海林场和大珠山两个片区组成,总面积761.1hm2。各个片区地理坐标和四界范围如下: 环海林场片区,面积320.8hm2。地理坐标(CGCS2000坐标系,下同):东经120°01′02″-120°02′26″,北纬35°49′25″-35°50′48″。范围包括:融合路与滨海大道交叉口(沿滨海大道东缘向北、东北至)环海林场防火路(沿防火路至)黑松林林缘(沿林缘向东南至)海岸线(沿海岸线向西南至)滨海大道东路东侧(沿海滩植被群落外缘向西至)海军路(沿滨海大道东路南缘向西至)融合路与滨海大道交叉口。 大珠山片区,面积440.3hm2。地理坐标:东经

119°57′00″-119°59′20″,北纬35°46′24″-35°48′27″。范围包括:自大珠山景区小福台顶东南侧山顶(沿山谷向西南至)滨海街道东山张村东侧山顶山脚林缘(沿林缘向北至)黑龙潭西侧山顶(沿山谷向北至)滨海街道大桥村南侧库塘东北角(沿S293东南侧林缘向东北至)大珠山水库西北侧山顶(沿林缘向南至)石门寺塔林西侧游步道(沿游步道至)心经刻石西北侧山谷(沿山谷向东南至)小福台顶北侧游步道(沿游步道向东至)仙人庵西南侧游步道交叉口(沿山谷向南至)大珠山景区小福台顶东南侧山顶。 二、规划分期 本次总体规划期限为2018-2027年,共10年。 规划考虑公园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以及黄岛区中央公园2020年将初具规模的实际情况,将规划期分为近期和远期。 近期:2018-2020年,3年;远期:2021-2027年,7年。 三、主题定位 (一)总体定位 根据资源特色及区位情况,灵山湾森林公园应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凸显森林、海滩、山岳等资源特色,融文化于生态之中,建设城海一体、山林交融、芳香多彩、功能多样的黄岛区城市绿肺、生态地标。 以建设中国一流、青岛特色的森林生态休闲目的地为标杆,努力打造中国知名的城郊休闲型国家森林公园、山东省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和发展的样板工程、黄岛区重要的森林研学基地。 (二)分区定位 1、环海林场片区 充分发挥片区地处黄岛城区、接城连海的区位优势,突出林场作为滨海地带少见的绿色斑块的独特性,大力提升片区森林景观和环境,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强化生态休闲、科普教育、森林研学等功能,建设城市中心滨海休闲型国家森林公园片区。

崇阳县百泉地质公园开园建设方案

崇阳县百泉地质公园开园建设方案 一、百泉地质公园基本情况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崇阳百泉地质公园地处大幕山、大湖山、大药姑山之间,属低山丘陵区,总面积463km2。由四大园区组成,由分别为:天城园区107平方公里,白霓园区79平方公里,金沙园区71平方公里,青山园区90平方公里。崇阳百泉地质公园是一个以构造断裂作用形成的冷、温泉景观以及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和推覆构造作用典型地质景观为核心;以竹海、溪潭、湖泊等景观为重要补充;以鄂南文化和白霓古街等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该地质公园建设规划从2006年初开始酝酿,于2006年5月签订合同,委托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李江风教授等进行规划,项目于6月启动。期间野外工作共进行了3轮,已经于2007年3月29日通过湖北省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现正由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李江风教授为主的课题组进行修编,申报下一轮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省级地质公园建设方案 湖北省上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必须要求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已经启动,并开园挂牌接待游客。所以百泉地质公园要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在现有景点景区的基础上抓紧建设。以大泉洞、林科所、天门观、金沙、古堰、洪下农家乐等为依托,整合现有建设成果,打包成湖北省级地质公园并开园接待游客。由于百泉地质公园涉及天城、青山、白霓、金沙四个园区,同步建设资金大、建设周期长。因此,经国土局和旅游局及相关部门讨论,建议依托现有的景区,在对青山园区已有的建设基础上,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率先在青山园区举行揭牌及省级地质公园开园仪式。此种方案已经得到省国土资源厅的同意。 三、近期建设内容 百泉地质公园在青山园区开园,需要建设的项目和投资估算为: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_国家地质公园规划_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关键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关键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摘要:作者作为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主要起草人和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评审专家组成员,最近主持评审了15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其中有4个《规划》第一轮没有通过,其他多数需进行重大修改,因此感到做好《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故此撰写该文,以供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国家地质公园及其上级人民政府、各规划单位,在选择《规划》编写承担单位和编制、审查、批准、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时作参考。本文共分选择《规划》承担单位的原则,《规划》编制的重点及技求要求,严格把好《规划》形式审查关和《规划》评审、批准、发布四大部分。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规划;地质遗迹;公园地质博物馆;公园科普电影馆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2552(2010)08-1253-06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第29卷第8期2010年8月Vol.29,No.8Aug.,2010 今年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 )面世10周年。10年来中国的地质公园从无到有,从2000年第一批的9个国家地质公园,到目前已拥有139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取得建设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的地质公园,还有22处世界地质公园 和上百处省级地质公园,从数量上已经是一个地质公园大国,超过了全球各国地质公园的总和。从地质公园所含地质遗迹的种类看,各种地质类型应有尽有,充分体现了中国地质条件的多样性。从地理分布看,除澳门外,全国各省(包括台湾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建立了地质公园。我们可以高兴地说,一个地质品类多样、管理级别有序、分布面广的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了。随着地质公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地质公园知名度的日益提高,社会公众、地学界、旅游界、园林界……对地质公园在建设和管理上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地质公园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重数量发展到重品质的提高,从疏于管理到加强管理,从公园建设要求不够规范走向各项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科学化的新阶段。在新的阶段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是制订《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公园具体管理者(地质公园管理处、局)用以建设本公园的依据,是各公园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的“公园宪法”,是公园上级管理部门,即各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各地质公园的依据。也可以说《规划》既是各公园近期、中期、远期各项建设的目标和建设项目的计划书,也是公园上级管理部门考核各公园建设成绩的准绳。因此编制一个好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是建设好、管理好地质公园的关键。本文将从各个方面论述编制一个合格《规划》的必备条件,这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各公园管理处(局)、各公园上级地方政府、各规划编制单位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选择一个能编制好《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承担单位 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级公园,是公园中的一个新类型,更关键的是,它是以地质科学为特色的科学 ·地质遗迹· 收稿日期:2010-07-27;修订日期:2010-08-06 作者简介:陈安泽(1933-),男,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建设部 风景园林专家顾问。早年从事岩石学研究,著有《火成岩结构构造图册》等。1980年起从事旅游地学研究,著有《旅游地学概论》等,是中国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的倡议者,现从事地质公园地质研究。E-mail:chenaz@https://www.doczj.com/doc/f010139706.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