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分析

关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分析

关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分析
关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分析

关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分析【摘要】:根据收集的资料总结,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降低税收、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等是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一般动机。我选取了201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样本。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衍生金融工具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动机。说明了降低财务危机成本、降低税收、避免投资不足和管理者风险厌恶等是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一般动机,公司规模与其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基本不受实际税率的影响。

自从1970年代,外汇和汇率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风险管理,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由于该公司面临凸性税收功能、金融危机成本、投资不足和经理风险规避等。这项研究是基于核心问题的MM定理,MM定理已经假定的理论条件的放松是所有理论的基础,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不完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套期保值;动机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1.除税

实证研究已经发现的税收抵免和风险管理产品的使用之间在统计上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证明有效的税收功能更灵活的企业更有可能倾向于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因而确认除税收动机。公司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减少损失的可能性,从而减轻税收负担。有效税率越高的公司,其收入和凸性强,公司通过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降低税负水平越高。

假设1:公司的实际税率与风险管理正相关,实际税率高的公司更可能进行风险管理。

2.降低危机成本和增强借贷能力

首先,减少现金流的波动性,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在金融危机下的期望成本。其次,降低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的借贷能力,增加财务杠杆中较大的税务优势。

假设2:公司的财务危机成本与风险管理正相关,财务危机成本高的公司更可能进行风险管理。

3.避免投资不足

实证结果发现,套期保值的公司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套期保值可以减少潜在的投资

不足的问题理论一致。一般认为,高成长企业的投资不足的问题更为脆弱,从而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因而更有可能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

假设3: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风险管理正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高的公司更可能进行风险管理。

假设4:公司的固定资产比例、无形资产比例与风险管理正相关,固定资产比例、无形资产比例高的公司更可能进行风险管理。

4.规模效应

小公司更容易受到财务危机的影响,应该更可能进行风险管理。然而,风险管理带动的规模经济体现了较高的固定费用,因此,大公司更愿意进行风险管理。

假设5:公司规模与风险管理正相关,规模大的公司更可能进行风险管理。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我使用SPSS17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基本数处理使用Excel软件,描述性统计、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

1.描述性统计

表1是混合样本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公司在混合样本中所占的比例仅为4.256%,实际税率的均值为23.44%,低于基准税率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享受了政府给予的优惠税率。

表1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样本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风险管理150 0.00 1.00 0.0425 0.00 0.2020 实际税率150 -3.03 12.51 0.2345 0.1856 0.5174 资产负债率150 0.01 0.97 0.5037 0.5174 0.1730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150 -0.92 149.08 0.6511 0.2120 5.1732 固定资产比例150 0.00 0.97 0.3360 0.2974 0.2147 无形资产比例150 0.00 0.73 0.0436 0.0252 0.0602 资产总额150 1.50 9940.92 79.1325 23.7944 396.9344 2.单因素分析

我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公司与其他公司特征变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检验,以确定是否在某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资产负债率和公司规模的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均在5%的水平上,因此是显著的,表明风险管理公司在这两个特征变量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无形资产比例的参数检验在l%的水平上,因此也是显著的,非参数检验不显著,其他几个变量,如实际税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比例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上都不显著,表明风险管理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在这几个特征变量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

3.相关性分析

对各检验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到基础性认识。通过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不超过0.8,也不需要担心自变量之间的存在多重共线问题。有些变量之间

存在的相关性,如公司规模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正相关,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384,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4.回归分析

为了解决单变量检验不能控制变量间相互影响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进一步验证各种假设,再进行多元回归研究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公司风险管理决策之间的存在何种关系。

表2列出的是各种假设验证的回归结果。模型识别模型的显著性达到了0.0000,表明上述影响因素对风险管理决策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

表2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动机的回归结果

变量预期符号系数(β)Wald值显著性(Sig.)实际税率+ -0.5064 0.4661 0.4948 资产负债率+ 2.6856 6.5150 0.0107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0.0193 0.0688 0.793 固定资产比例+ 1.2966 3.8821 0.0488 无形资产比例+ -6.4393 2.1323 0.1442 资产总额+ 0.0004 4.88ll 0.0272 截距-5.3802 50.7587 0.0000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再进行分析:

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为2.6856,与预期方向相同,显著性为0.0107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风险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更可能进行风险管理,和降低财务危机成本的动机理论一致。

固定资产比例的回归系数为1.2966,与预期方向相同,显著性为0.0488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固定资产比例高的公更可能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这和避免投资不足的动机理论也是相同的。

资产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0004,与预期方向相同,显著性为0.0272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资规模与公司风险管理也是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资产规模大的公司更可能进行风险管理,这和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同。

实际税率的回归系数为一0.5064,与预期方向相反,显著性为0.4948,差不多等于5%的显著性水平,不显著,因此可以判断实际税率与公司风险管理不相关,不能说明风险管理的降低税收动机理论。

其他几个变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无形资产比例也与风险管理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三、结论

我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动机。结果表明:与风险管理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的式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例和公司规模,证明了风险管理降低财务危机成本的动机、风险管理避免投资不足的动机以及风险管理的公司规模动机;但是实际税率与风险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没有证明出风险管理的降低税收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以广东恒大集团跨行业投 资为例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可以说关系企业的成败兴衰。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以报告或者相关指标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或者资金使用状况,随着融资手段的快速衍生以及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该利用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风险防范措施面对这些变化。 一、概念界定 (一)财务风险 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认为风险包括损失和盈利的不确定性,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后者则认为风险只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 指企业采取系统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对经营活动中各类风险加以预测、控制和处理,避免企业陷人潜在风险之中。 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与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时,通过系统全面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预测企业客观风险和潜在威胁,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最小成本保证企业财务安全。 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得到推广和普遍重视,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进行风险动态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学科,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建立风险管理职能。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管理学家亨瑞.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A.H.Mowbray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M.马可威茨、W.F夏普、M.H米勒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先后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探讨(上)

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探讨(上) 一、我国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现状 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2007年7月,独立风险咨询机构——甫瀚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瀚公司)发布了其始于2007年3月、面向境内500强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等高管,涵盖制造、科技、金融、房地产等14个行业的首份国内企业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大型上市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低下: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其公司在识别和管理风险方面进行得“非常有效”,这一比例远低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美国53%、英国37%、意大利35%、荷兰29%、香港22%)。 对于市值管理这一全新的课题,上市公司的风险认知及管理水平更低。市值管理本质上强调的是公司股价正确、真实地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理论上讲,股价持续、稳定、上涨应当是市值管理的最佳状态。但不少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中违背市场规律,采取各种不当方法和手段,甚至违规操作,不但影响了公司长远发展,而且也危及公司市值,增加了市值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如下: 1.市值管理手段使用不当的风险。近两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追求高市值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各种市值管理的手段,包括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大比例送股等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有些公司的上述活动是基于公司实际发展的需要,能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也有一些公司则是乱施财务技巧,有意识创造市场追捧的题材概念,投市场所好,甚至操纵自身股价。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因为财务技巧了得,重组方案做得漂亮,股价大幅上涨的现象比比皆是。事实上,这种乱施财技的市值管理手段所获取的市值提升是不能持久的,是以牺牲公司长远利益为代价的,不仅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以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为例 1.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定“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运营”战略,持续深化转型,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营收规模突破1400亿元,净利润突破100亿元,美的产品力与经营效率有效提升,经营质量全面改善,海外布局进一步优化,自有品牌高速增长。同时,公司组建“中央研究院”与“智慧家居研究院”,建立四级研发体系,启动“全球创新中心”,为重新增长寻求技术支撑;成立电商公司,运营官方商城,大力拓展线上业务;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开放合作推动互联网家居布局与生态链打造,全力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构建长期激励机制,推动公司治理再上台阶。2014年,有赖于美的全体投资者的关注与支持,美的集团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数据来源美的集团2014年年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的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 4.格力集团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2014年与2013年相比 我们看出,与2013年相比2014年格力电器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等都有明显的增加。2014年营业总收入140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3%;利润总额167.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2%,基本每股收益4.71元/股,较上年增长30.47%。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格力在报告中称,2014年,公司在“变·赢未来”的思想指导下,以创新工作为基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营销创新、生产创新)全体员工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在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及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求变,产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及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及建议 李泽轩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 证券市场一直都在不断发展,近些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权益因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而不断受到损害。这些十分不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因此,完善信息披露对证券市场非常重要。合理的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信息披露这一问题一直是财务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将深刻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这对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将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披露随意性 上市公司经常将没有经过严格审核的报表,在报刊上进行披露,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报表中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国家的规范性法规未能引起一些上市公司的重视,很多公司对此态度也缺乏一定的严肃性。无论是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还是披露 时间上都表现了极大的随意性。 (二)信息披露片面性 很多上市公司会在上市报告书、招股说明书中,夸大其词的形容自己的长期发展以及投资项目和重大决策。但却不会过多的描述自己公司存在的缺陷,在信息披露时模棱两可。这样就美化了公司的市场形象,也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可以优化各项经营指标,更容易拥有再融资资格。 (三)信息披露不真实 真实准确的披露信息是上市公司的应尽义务。披露的信息不真实会误导投资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所谓信息真实性,是指被披露的信息应该是确定的,不应有虚构或者虚假的内容。所谓信息准确性,是指公开的信息应该严谨周全的说明公司现实状况。不能误导有误导描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披露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一些公司管理层为了股票市价,经营业绩评价,经济利益,公司信誉等。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经常虚增利润,弄虚作假。在信息披露时夸大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济实力,以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这些违规行为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投资者无法得到正确信息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间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四)信息披露被动性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摘要】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十分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问题的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财务风险科学度量的基础之上。本文介绍了财务风险的计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意义,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指出了造成财务风险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并提出要完善我国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必须合理再融资;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慎重选择并购项目;建立现金预警机制;强化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使上市公司在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获得股东财富最大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再融资假股暗贷 一、绪言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或者债券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上市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达到蓬勃发展时期,然而,上市公司整体存续期短,其中,财务管理的欠缺是主要因素。我国上市公司资金严重缺乏,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营运水平低,财务资料缺乏,管理不规范,管理技术与方法落后,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弱,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危机重重。但是,基于上市公司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突出贡献,有必要增加上市公司筹融资渠道,降低成本,优化资本结构,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运用财务杠杆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时,也称为筹资风险。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是广义上的,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集中体现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在性质上是资本价值变动的经济性风险,是对企业财务核算有重大影响的一些风险,不仅包括筹资风险,还有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等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相对于传统企业和一般公司型企业来说,上市公司具有管理规范、业绩较好、规模较大、筹资和扩张能力较强等优势,己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组织。 1.筹资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随着修建市场的片面开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的放慢,修建施工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如何增加和化解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必需深化研讨的一项重要管理任务。只要结实树立风险认识,客观剖析存在风险,逐渐完善风险机制,不时增强风险防备,才干使企业完成可继续开展。 对策一:增强客户关系管理,深化项目调查,防备和化解运营风险施工企业要不时创新运营理念,要看法到分包商、供给商是施工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他们能与施工企业共同抵挡市场风险。详细来讲,施工企业应对分包商、供给商的实力和信誉停止调查,树立诚信协作同伴数据库。在与分包商和资料供给商签署合同时,应力争列入领取分包工程款或货款的限制条款,使分包商和供给商充沛理解工程的资金情况,最好以建立单位资金领取顺序为前提或按相反比例付款,以此逃避分包商或供给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努力营建施工企业与分包商、供给商互动共进的气氛,创始“双赢”的场面。 工程项目本身的好坏也是关系到施工企业风险的重要要素。要控制这种风险,就必需对项目的筹划定位、所处地段、市场环境停止评价,对相关证件能否完全,土地款能否已付,工程资金能否到位等停止调查。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假如业主的信誉和实力普通,而项目自身评价较好时,风险控制绝对文曹胜红袁永福比拟容易,即便业主违约,施工企业可以接盘运作,挽回损失。 对策二:树立风险认识,增强外部管理,防备和化解管理风险首先,施工企业的指导班子要树立民主迷信的运营决策机制,严重投资事项经班子个人研讨决议,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本单位的运营风险担任。工程招招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任务,要充沛思索项目的可行性、能够性和牢靠性。建立项目能否曾经正式同意,资金来源能否牢靠,要根据企业的接受才能和市场行隋合理报价。比方,关于有些资金到位率低、盈利程度不高、风险较大的外埠工程项目应予保持。 其次,要树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签署前,企业法律参谋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停止评价,避免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呈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停止合同交底,明白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作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卦告诉等重要材料,为合同争议预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根底。 第三,对本钱风险的控制。一方面在施工进程中对由造价部门提供的预算,工程管理部门与项目部协商确定的项目目的本钱,以及项目施行的实践本钱停止比照剖析,找出差别并制定对策,无效控制项目本钱。另一方面经过量价别离,对项目部考核资料量的耗费和设计变卦与索赔状况,资料价钱由企业一致管理并承当相应责任。 第四,经济担保要慎之又慎。施工企业普通不要为建立单位提供经济担保,也不要为相关企业提供任何方式的经济担保。近几年一些施工企业被莫明其妙地送上法庭,许多都与担保有关。关于确需为业主提供担保的,应对业主的资信情况严厉审查,详细理解业主目前的经济情况,商定好保证方式,并且力图让业主提供反担保或第三人保证。 对策三:强化效益认识,增强资金管理,防备和化解财务风险一、标准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实在可行的外部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存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标准结算纪律,集中开户,一致管理。二、财务部门

2018年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2018年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2018年5月

CONTENTS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6) 第三章风险信息的收集 (9) 第四章风险评估 (14) 第五章风险报告与监控预警 (18) 第六章风险管理策略 (19) 第七章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20) 第八章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考核 (21) 第九章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22) 第十章附则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规范经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持续、稳步、健康、有序发展,依据《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以及集团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适用范围为公司及各所属企业(各所属企业指公司控股子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及分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相应保证,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工作阶段:(一)风险识别。即根据组织目标、战略规划等识别所面临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即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 (三)风险应对。即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影响。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指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和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

施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完整版)

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编辑:刘元生 审核:

批准: 2016年8月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 《山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沂安【2016】21号

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3.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全科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3.2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3.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4.职责分工 山东冠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

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业务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一)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保障公司的资产安全。 (三)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一)目标设定,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内部环境,是指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三)风险确认,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七)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八)内部监督,是指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关键字: 1、上市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变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变迁,以下从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与说明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理财环境的变迁必定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现分为以下几点阐述。 1.1 经济全球化浪潮 近年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网络经济带动了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的迅速扩张,形成了时间上连续、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突破了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涉及的领域不断增加,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生产、营销、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三是WTO 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集团、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网络和区域性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或区城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安排,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财务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的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企业筹资、投资增加了的选择机会,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如何寻求机遇,规避风险,是财务管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1.2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网络经济下,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致使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所以,传统

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名称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物流本科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杨敏 指导教师 2011年 12 月 16 日

目录 一、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总体分析 (1) 1、历年财务状况比较 (2) 2、上市公司整体比较 (2) (二)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分析 (2) 1、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小 (2) 2、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受金融约束 (3) 3、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全 (3) 4、投资者的态度 (3) 三、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3) (一)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较小 (3) (二)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之间的单一运作 (4) (三)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4) 1、东中西部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不平衡 (4) 2、南北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存在差异 (4) 四、建议及策略 (4) (一)针对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4) 1、物流企业上市公司应提高自身的企业营运能力 (5) 2、物流企业上市公司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精神 (5) 3、物流企业上市公司应以“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为根本的服务目标 (5) 4、以场站为基础,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 (5) 5、以物流中心为基础,构筑城市间的运输网络 (5) 6、以物流网络为基础,建立全球物流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球物流服务 (6) (二)策略 (6) 1、观念领先、人才优先战略 (6) 2、科技支持战略 (6) 3、服务创新战略 (6) 4、联盟发展战略 (7)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物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8)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

159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7期(总第383期)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陈英蓉 [摘 要]按照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向全体股东负责,保护公司资产安全,降低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但是, 由于股权结构、 立法、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失效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认为应从法律、上市公司责任意识、监事独立性等方面,增强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允许监事会有权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进行审计。为此,本文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的作用、审计步骤及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7-0159-03 [作者简介]陈英蓉,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企业投融资。(四川攀枝花617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SRC ),board of supervisors of listed companies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all the shareholders,protecting companies ’assets safety and reducing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 risks.However,due to the factors such as ownership structure,legislation,and system and so on,it is common phenomenon that board of supervisors of listed company fails to carry out supervision.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function of board of supervisors of listed company from the aspects of laws,listed companie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and supervisors ’independence and so on,and authorize board of supervisors to hire external audit institutions to audit the risk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Thus,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role,procedures,and measures of risk management audit of listed companies. 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risk management ;audit 一、风险及上市公司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在特定客观情况下,在特定期间,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的事实。风险具有一定可度量性,测定风险立足于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危害和损失之前,风险是损失发生的机会概率。其概率越大风险就越大。研究和控制管理风险的目的是设法压缩风险出现的概率值,阻止风险的潜在性转变为现实性,阻止可能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处理风险,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以提高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目标在于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等。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是上市公司由于举债经营而给上市公司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举债经营,上市公司需要按时归还债务;同时,全部资金中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结构的变动将影响上市公司的收益。经营风险亦称营业风险,是上市公司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上市公司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 由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如供产销状况、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使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具有不确定性。重视风险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上市公司损失。 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向全体股东负责,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同时对公司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 尽职情况进行监督,保护公司资产安全,降低公司的财 Financial Accounting |财务会计

《管理体系》之施工企业安全风险控制

施工企业安全风险控制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行业错综复杂,安全事故的防范更需要从自身做起。在具备过硬的施工技术保障之外,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风险控制能力也是避免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处于蓬勃繁荣时期,但是在繁荣背后却时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当前,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先后出现了楼房倾斜、倒塌,地铁基坑坍塌,桥梁断裂等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给从业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如何控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是施工企业和建筑行业亟需深入研究解决的课题。 完善的企业安全风险控制责任体系是前提 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应制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审批制度、企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用制度来规范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尤其是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各种安全操作事项、生产指挥,以及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等。其次,要明确企业和项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上至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公司各业务部门,下到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以至安全员、工段长等均需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和管理责任。要让企业和项目的各级管理人员知道自己在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生产责任,清楚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是要照章追究的。 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是保障 加强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监管是企业安全生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监管要常态化,多样化。指导项目部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篇一:中外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比较和思考 中外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比较和思考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外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和差异分析,从而对国内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人才;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XX)11-0078-01 本人曾经在一家国内上市公司和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任职财务管理工作数年,目前任职的公司也是拟上市企业,结合最近与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关于国内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讨论,总结国内外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比较和思考如下。 一、财务管理意识 大部分国外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部分国内上市公司管理者认识不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管理层过于重视生产管理和业务工作,对财务管理并没有加以重视,甚至部分管理者看不懂财务报表,无法从财务资料中

获取重要信息,致使财务管理总处于被动滞后状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所独具的综合性、统驭性、规范性、严谨性以及价值管理的特征,是其他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 篇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出现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强。企业管理是由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等组成。财务管理渗透到所有的业务活动涉及生产、销售、供应等的各个方面。因此,抓住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必须坚持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生产,控制,协调,促进经营管理。 (二)覆盖范围广。首先,所有企业内部都跟财务管理密不可分,不管是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各部门如何在合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上,都必须接受财务的指导,监督和约束,而财务管理部门本 身为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完整的基础服务。 (三)高灵敏度。市场经济中,企业已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两大主体。企业的生存和发

企业上市风险管理

企业上市风险管理 自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证券市场在经历了被人们拒绝、认识、接受乃至积极参与投资过程的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发生着从银行贷款到在资本市场寻求资金的转变。在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风险防范也逐渐被投资者和上市企业所认识。风险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 企业上市及IPO风险 从1991年到2000年,在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九年中,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上市的企业是没有融资风险的,超额认购使得上市公司满载而归。但在2001年情况已有所变化,如南方稳健基金在发行过程中的门庭冷落,其实际筹资额远远低于公司的预期(80亿元),筹集的资金不到20亿元。这一点在国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是司空见惯了。 中海油2000年在纽约首次上市失败,事隔14个月以后却成功上市的案例为我们找到了规避首次发行失败风险的途径。 2000年中海油首次在纽约申请上市,在路演的过程中,海上石油专营权是他们推出的最大卖点。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对此中海油的董事长卫留成大力宣讲。然而让卫留成没有想到的是:他引以为豪的这一最大卖点在海外投资者眼里却变成了最大的风险。在三家石化企业中,论资产,中海油质量最好;论管理,它的国际化程度最高;论创

收,它的盈利能力最强。可中海油这次为什么却翻了船呢有一个问题投资者们几乎问了他们整整一路:中海油的海上石油专营权是否最终会被取消卫留成在大会、小会上频频解释,然而无论怎样解释,投资者都难以打消心中的疑虑。对此中海油二次上市的主承销商,美林集团中国区总裁李晓嘉认为是物极必反的缘故。他说quot;如果一个东西太好了或不可能再好了,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向坏的方面转化。今天你是专营者、垄断者,但目前市场都在破除垄断,说不定哪天你就会丢掉专营权,到那时怎么办面对海外投资者们的频频追问,卫留成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显着差异,而此时又恰逢美国股市和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挫,投资者信心普遍不足,首次上市卫留成无奈兵败纽约。对于这次失利,采访中卫留成曾这样评价:"与其说是市场对中海油认识不够,还不如说中海油对市场缺乏认识。"吸取教训之后,2001年2月,卫留成又带着他的中海油路演队重新出现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在这次路演中,精明的海外投资者们发现中海油的诉求点发生了明显变化,专营权已不再是他们过度强调的重点,他们这次强调的重点是中海油的自营部分。因为一般经过10年的专营,也就掌握了海上勘探、生产的核心技术,在这样的前提下,投资中海油的风险系数就会大大降低。 找准了卖点,卫留成又找价格。为避免盲目追高,卫留成毅然将这次上市的价格定在了到港元之间,比首次上市降低了近40个百分点。再度出海搏杀,卫留成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价位。在他这天的日记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竟争的激烈,建 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正确识别风险因素,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和 避免风险损失,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代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 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规避对策 1、引言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在 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自 始至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并且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将给工程施 工目标(成本、质量和工期)的实现带来困难,甚至造成重大的损失。 显然,通过恰当的分析和正确的预测来规避风险,从而保证项目能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对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概述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潜在的以为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 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 措施,从而减少损失或进而风险为我所用。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2。1业主方风险 业主是工程的投资者,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合作者,业主方的情况对施工企业的工程 实施和效益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有的业主在工程中滥用权力,拖欠工程款;有的业主干 扰工程施工秩序,又不给以补偿;也可能出现无力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收陷入经济上的恶 性循环,承受巨大的经济风险等等现象。 2。2合同法律风险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等,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建筑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 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 不利的地位,甚至隐入合同陷阱。合同是建筑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人 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 2。3财务风险

环保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1环保上市公司的数量 1.1 A 股数量 截止 2002年年底,我国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共有 1224家(其中深市509家、沪市 715家 ,环保公司共有 109(其中深市 53家、沪市 56家家, 占8.91%。 1.2 B 股 H 股数量 截至 2002年 12月 31日,我国共有 87家同时发行A、 B 股的上市公司,还有 29家公司同时发行了 A 股和 H 股。环保上市公司发行 A 股又发行 H 股的有 1家:创业环保。 环保上市公司发行 A 股又发行 B 股的有 9家:深圳方大、ST 中纺机、招商局、威孚高科、沙达隆、江铃、S T 轻骑、深南电、龙电股份。 环保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1.3环保上市公司筹资额 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 1991至 2002年底12年间,

中国证券市场境内外筹资总额达 8772.36亿元,其中通过发行 A 股筹资 4609.36亿元, A 股配股、增发筹资 2097.41亿元,可转债 88.50亿元。与此相对应,环保上市公司自 1992~2002年,共通过股权筹资 718.04亿元,其中通过发行 A 股 IPO 筹资324.12亿元,通过 A 股配股、增发等再融资手段筹资 393.92亿元。 1.4借壳上市数量 1994年~2000年 12月 31日,我国共有297家借壳上市公司,仅 2000年就达110家。2000年发生了如此之多的并购上市公司行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从出让方和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越来越多,陷入经营困境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为了保牌和保壳,这些上市公司不得不从外面引入有实力的战略股东,对其实施重组。从买壳方来说,由于近年 来我国股票发行机制和方式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日益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根据规定, 企业在实施 IPO 发行上市以前,必须先改制成立股份公司,再由券商至少辅导一年,这无疑加长了企业发行上市的周期, 与此相对应, 中国证监 会 2000年 5至 7月份相继出台了增发新股的政策规定, 即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且符合其它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增发新股,这无疑给非上市企业通过买壳借壳上市提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施工企业风险分析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施工 企业风险分析 摘要: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价格很少变动的生产要素现在逐渐市场化,大部分商品市场已经实行市场价格体制,并且国际国内市场已经全面融通,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动能无时滞地传导到国内市场上。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容忍的水平,积极利用风险带来的机遇,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是目前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和工作。 关键词: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分析

0 引言 由于建筑产品具有投资大、工期长、规模大、一次性等特点,使得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偏离,因而也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因素。从生产经营的特殊性来看,施工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 施工企业的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企业经营管理宏观决策上的风险,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战略、投资战略和品牌战略等方面的风险。 多元化投资风险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项主要战略风险。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大型施工企业仅靠经营工程建设主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和发展,必须实行生产经营、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同时并举,提升企业的经营层次。在企业实践中,很多施工企业已经从单一的建筑施工领域向设计、开发、运营等领域渗透;有些企业还跨越建筑行业,向房地产、商业、制造业等行业发展。但所有这些,必须以投入为代价,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及原因分析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是上市公司内各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也是利益诉求相互妥协的结果。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合理性关系到全体股东的切身利益以及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出发,主要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标签: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原因分析 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多数上市公司对股利的分配政策不够重视 自1996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不分配股利的情况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比例在1997年至1999年分别为54.2%、58.9%、61.87%,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选择不分配股利或少量分配股利的政策。为了改变这一趋势,证监会在出台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中提出把现金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这一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使一些上市公司为获得增发资格、获取后续融资而主动改变分配选择,并主动采取一些配合该管理办法的策略性分配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然而这一管理办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问题,而且这几年有持续混乱的趋势。 1.2 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及稳定性 因为我国目前仍然缺乏稳定、健全的股利政策约束机制,上市公司不管是在股利支付利率上,还是在分配形式上都不够规范,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波动较大,效益好的年份可分配资源多,效益不好的年份少分配或不分配。特别在股市波动较大的年份,一些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随着股价的波动表现得非常不稳定。然而,持续稳定的股利政策对于上市公司本身而言,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建立一个更好的公众形像,对上市公司的股价起到支撑作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1.3 上市公司更偏好于发放股票股利 对于股利分配形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方式。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上市公司选择发放现金股利的方式分配股利。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选择更加保守,通过现金股利这种形式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采取股票股利的形式支付股利。采用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维持公司股本结构,发放股票股利只是所有者权益项目结构发生变化,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不会增加股东财富。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它只是会稀释每股收益和降低股价,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经济意义,纯粹是一种“粉饰”意义上的变化。以上市公司用友软件的分配政策为例,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现象,用友软件2004-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