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压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

定压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

定压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
定压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

约翰逊计数器

环形计数器是由移位寄存器加上一定的反馈电路构成的,用移位寄存器构成环形计数器的一般框图见图23-5-1,它是由一个移位寄存器和一个组合反馈逻辑电路闭环构成,反馈电路的输出接向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入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根据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类型的不同,可接向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出端或某些触发器的输出端。 图23-5-1 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方框图 23.5.1 环形计数器 23.5.1.1 电路工作原理 图23-5-2为一个四位环形计数器,它是把移位寄存器最低一位的串行输出端Q1反馈到最高位的串行输入端(即D触发器的数据端)而构成的,环形计数器常用来实现脉冲顺序分配的功能(分配器)。 假设寄存器初始状态为[Q4Q3Q2Q1]=1000,那么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其状态将按表23-11 中的顺序转换。 当第三个移位脉冲到来后,Q1=1,它反馈到D4输入端,在第四个移位脉冲作用下Q4=1,回复到初始状态。表23-11中的各状态将在移位脉冲作用下,反复在四位移位寄存器中不断循环。

由上述讲讨论可知,该环形计数的计数长度为N=n。和二进制计数器相比,它有2n-n个状态没有利用,它利用的有效状态是少的。 23.5.1.2 状态转换图和工作时序 表23-11中是以1000为初始状态的,它所对应的状态转换图见图23-5-3。如果移位寄存器中的初始状态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状态转换图。图23-5-4给出了四位环形计数器可能有的其它几种状态转换图。 图23-5-3 状态转换图 (a) (b) (c) (d) 图23-5-4 四位环行计数器其它的状态转换图 图23-5-4(a)、(b)、(c)三个状态转换图中各状态是闭合的,相应的时序为循环时序。当计数器处于图23-5-4(d)所示的状态0000或1111时,计数器的状态将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状态称为悬态或死态。 四位环形计数器可能有这么多不同的循环时序,是我们不希望的,只能从这些循环时序中选出一个来工作,这就是工作时序,或称为正常时序,或有效时序。其它末被选中的循环时序称为异常时序或无效时序。一般选图23-5-3的时序为工作时序,因为它只循环一个“1”,不用经过译码就可从各触发器的Q端得到顺序脉冲输出,参看图23-5-5。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教学过程 图2-5.1 计算机内的五大部件 二、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根据人们预先设计的一串指令来自动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一串指令就称为程序。 一个指令规定计算机执行一个基本操作。一个程序规定计算机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所以指令也必须用二进制代码表示,这就是机器指令。 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人们发明了用英文字母和符号代表指令的方法,这就是汇编指令和汇编语言。后来计算机专家又发明了与我们日常使用习惯很接近的“高级”语言,常用的高级语言有:Pascal、C、Java等。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都要由专门的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计算机才能识别并执行。例如,加法操作对应的指令: 机器指令汇编指令高级语言 11000110 ADD C,A C=C+A 【想一想】 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LOGO是高级语言吗?为什么?LOGO中是如何做加法的? 三、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存储程序是指人们必须事先把计算机程序及相关的数据,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是指计算机能自动地逐一取出程序中的指令,加以分析并执行规定的操作。这就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在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诞生的初期提出来的“程序存储”原理。

【知识拓展】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1945年6月,冯.诺依曼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 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 建造的计算机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又称为通用计算机)。冯. 诺依曼计算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组成,它的的特点是:程序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所有的指令都是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指令在其存储过程中按照执行的顺序;以运算器和控制器作为计算机结构的中心等。直到目前,计算机仍是按照这个原理进行工作和加工处理信息的。 下面就以一个汇编语言程序在计算机中的运行过程来说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例如,要求计算机实现将13和15相加,结果28放在CPU的累加器中。具体步骤如下: 1、编写程序 用3条汇编指令,就可以实现两个数相加。 LD A,DH ;将16进制数D(即13)送累加器A ADD A,FH ;将16进制数F(即15)与累加器中的D相加 HALT ;暂停 想一想,执行了以上3条指令后,累加器A中存储的数是多少? 2、输入程序 将以上程序输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并由汇编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机器指令)。见表2-5.1。 源程序目标程序说明 LD A,DH 00111110;表示“取数”操作 00001101;表示“操作数”13 ADD A,FH 11000110;表示“累加”操作 00001111;表示“操作数”15 HALT 01110110;表示“暂停”操作 表2-5.1

带式输送机的张紧装置油缸汇总

带式输送机的张紧装置油缸 拉紧装置是带式输送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带 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对于大运量、长距离等大型带式输送 机的正常运行而言,更显示出了其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拉紧装置进 行相关分析,对目前各种带式输送机的拉紧系统特点加以研究。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新型输送带液压拉紧系统的方案,进一步建立了相应的数 学模型,并根据实际现场参数做了系统仿真分析。针对液压伺服系统的 非线性和时变性,把模糊控制和传统PID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结合起来, 设计出了模糊PID控制器,应用在本文所设计的液压拉紧伺服控制系统 中,并对加入模糊PID控制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可以看 出,输送机液压伺服拉紧系统响应快、工作稳定,克服了以往传统拉紧 系统的弊病,使张力得到良好的控制,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提高了 工作效率。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拉紧装置;液压伺服系统;数学模型;模糊PID 控制;系统仿真 3带式输送机液压拉紧系统的设计 综合分析各种拉紧装置工作方式的优缺点,目前的研究多趋向于在满足输送机胶带不打滑和保证胶带在托辊间的垂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输送机系统正常平稳运行时的张紧力,减少或消除张紧力过大对带式输送机相关设备的损害,降低由于外载冲击而引起的胶带纵向震荡,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等等。为实现这些目的,更多的采用自动检测,实时修正等手段,力求整个拉紧装置工作效能的最优化。在此基础上本章设计了以电液伺服阀控制液压缸的液压伺服拉紧系统,以实现对带式输送机所需的恒张力的控制。建立了液压拉紧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 3.1 3.1.1 带式输送机液压伺服拉紧系统总体设计 液压拉紧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拉紧装置的组成 液压伺服拉紧装置由液压泵站、拉紧油缸、压力继电器、电液伺服阀、力传感器、伺服放大器、电控箱控制系统及附件等组成。其液压拉紧站系统如图3-1所示。 (2)系统的工作原理 带式输送机在启动时和稳定运行时对皮带的张力要求是不同的,启动时所需要的张力大约是稳定运行时所需要的张力的1.5倍。这就需要液压系统能在两级工作压力下工作,一个是启动压力,另一个是稳定运行时压力,前者约为后者的1.5倍。如图3-1所示,本方案在拉紧油缸的进油管道并联接 入电液伺服阀控制油路来实现胶带机稳定运行时拉紧力的实时调控。胶带机启动前,拉紧油缸的油液压力由溢流阀17控制,启动前液压拉紧站系统的状态是:手动换向阀5处于右位,开关阀6开通,电液伺服阀15处于关闭状态。胶带机启动前,先启动拉紧装置,拉紧油缸的油液压力达到胶带机启动压力时,压力继电器7发出电信号,胶带机启动。当胶带运行速度达到工作速度

计数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计数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除了计数功能外,计数器产品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如异步复位、预置数(注意,有同步预置数和异步预置数两种。前者受时钟脉冲控制,后者不受时钟脉冲控制)、保持(注意,有保持进位和不保持进位两种)。虽然计数器产品一般只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两种,有了这些附加功能,我们就可以方便地用我们可以得到的计数器来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分别用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构成一个六进制计数器和一个一百进制计数器。 因为六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六个,而十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十个,所以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六进制计数器时,我们只需保留十进制计数器的六个状态即可。74LS160的十个有效状态是BCD编码的,即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图5-1]。 图5-1 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呢?理论上,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都行。然而,为了使电路最简单,保留哪六个状态还是有一点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保留0000和1001两个状态。因为74LS160从100 1变化到0000时,将在进位输出端产生一个进位脉冲,所以我们保留了0000和1001这两个状态后,我们就可以利用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作为六进制计数器的进位输出端了。于是,六进制计数器的状态循环可以是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也可以是0000、0101、0110、0111、1000和1001。我们不妨采用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这六个状态。 如何让74LS160从0100状态跳到1001状态呢?我们用一个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一个译码器[图5. 3.37b],当74LS160的状态为0100时,与非门输出低电平,这个低电平使74LS160工作在预置数状态,当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由于等于1001,74LS160就会预置成1001,从而我们实现了状态跳跃。

(工作分析)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工作分析)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时序逻辑电路是《脉冲和数字电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数器是时序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计数器原理是技工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本课程的考核重点,更是设计计数器或其他电子器件的基础。 但近年来技校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和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按照课件体系讲授计数器这个章节的知识,超过70%的学生听不懂。 我先后为四届学生讲授过这门课,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壹套分析计数器的方法——模式化分析,即把分析步骤模式化,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计数器。用这种方法分析,我只要以其中壹种计数器(如异步二进制计数器)为例讲解,学生便能够自行分析其他计数器。 教学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讲授计数器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觉得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掌握起来比较轻松。这种方法仍有壹个好处,不管是同步计数器仍是异步计数器,不管是二进制计数器仍是十进制计数器,不管是简单的计数器仍是复杂的计数器,只要套用这种方法,计数器工作原理迎刃而解。即使是平时基础很差的学生,只要记住几个步骤,依葫芦画瓢,也能把计数器原理分析出个大概来。 一、明确计数器概念 分析计数器当然要先清楚什么是计数器啦。书上的概念是:

计数器是数字系统中能累计输入脉冲个数的数字电路。我告诉学生,计数器就是这样壹种电子设备:把它放于教室门口,每个进入教室的同学均于壹个按钮上按壹下,它就能告诉你壹共有多少位同学进入教室。其中,每个同学按壹下按钮就是给这个设备壹个输入信号,N个同学就给了N个信号,这N个信号就构成计数器的输入CP脉冲,计数器要统计的就是这个CP脉冲系列的个数。当然,如果没有接译码器,计数器的输出端显示的是二进制数而非十进制数,比如有9位同学进入教室,它不显示“9”,而是显示“1001”。 随后,我简要介绍了计数器的构成和分类,且强调,计数器工作前必须先复位,即每个触发器的输出端均置零。 二、回顾基础知识 分析计数器要用到触发器的关联知识,其中JK触发器最常用,偶尔用到T触发器和D触发器。因此,介绍完计数器概念后,我不急于教学生分析其原理,而是先提问JK、T、D触发器的关联知识,包括触发器的逻辑符号、特性方程、特性表等。 由于计数器的控制单元由逻辑门电路构成,分析前仍要简要回顾壹下和、或、非等常用逻辑门电路的关联知识。另外,用模式化方法分析计数器仍要用到逻辑代数的运算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等关联知识。 三、画出解题模板 准备工作做完了,下面进入核心部分——列出分析计数器的

计数器原理分析及应用实例

计数器原理分析及应用实例 除了计数功能外,计数器产品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如异步复位、预置数(注意,有同步预置数和异步预置数两种。前者受时钟脉冲控制,后者不受时钟脉冲控制)、保持(注意,有保持进位和不保持进位两种)。虽然计数器产品一般只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两种,有了这些附加功能,我们就可以方便地用我们可以得到的计数器来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分别用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构成一个六进制计数器和一个一百进制计数器。 因为六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六个,而十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十个,所以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六进制计数器时,我们只需保留十进制计数器的六个状态即可。74LS160的十个有效状态是BCD编码的,即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图5-1]。 图5-1 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呢?理论上,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都行。然而,为了使电路最简单,保留哪六个状态还是有一点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保留0000和1001两个状态。因为74LS160从1001变化到0000时,将在进位输出端产生一个进位脉冲,所以我们保留了0000和1001这两个状态后,我们就可以利用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作为六进制计数器的进位输出端了。于是,六进制计数器的状态循环可以是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也可以是0000、0101、0110、0111、1000和1001。我们不妨采用0000、0001、0010、0011、0100

和1001这六个状态。 如何让74LS160从0100状态跳到1001状态呢?我们用一个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一个译码器[图5.3.37b],当74LS160的状态为0100时,与非门输出低电平,这个低电平使74LS160工作在预置数状态,当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由于等于1001,74LS160就会预置成1001,从而我们实现了状态跳跃。 图5.3.37b用置数法将74160接成六进制计数器(置入1001) 比这个方案稍微繁琐一点的是利用74LS160的异步复位端。下面这个电路中[图5.3.34],也有一个由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的译码器。 图5.3.34用置零法将74LS160接成六进制计数器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讲课:教技12江旭美【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是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 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模块二<计算机的发展》第二节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刚入学,对信息技术硬件方面的知识知道可能不多,对硬件普遍 有一种神秘感,觉得计算机高深莫测,本节课就是要对电脑软硬件进行深入 “解剖”,并对工作原理做讲解,让学生了解电脑各组成部分,更好的使用 电脑。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广西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模块 二《计算机的发展》第二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 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本节内容以感 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通过大量举例及用眼睛看、用手摸、 用脑想,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软硬件常识、发展有一定了解和比较清晰的认 识。通过学生亲手触摸计算机组件和教师运行自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 学,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觉得计算机并不难学,而且非常实际,认 识到计算机只是普通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向学生展示拆卸的旧电脑部件及未装任何系统的电脑,通过 实际观察加教师讲授的方法完成本节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 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图片图片 师:观察图片结合实物并思考:从外观上来看,计算机广.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讨论、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同学们对计算机的硬件有了直观的印象, 初步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17-P20内容,边看书边思考: ①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

液压张紧装置

AHD型带式输送机全自动液压紧装置 (比例型) 安 装 使 用 说 明 书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发展总公司 引言 ■感选用AHD比例控制型带式输送机全自动液压紧装置。 ■为保证安全、可靠的使用本产品,在安装、调试及使用本设备之前,应仔细阅读本安装使用说明书。 ■操作及维护人员均需经过专门的培训后,方可使用本设备。未经培训擅自操作、维修本设备,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本使用说明书与所供设备配套使用。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目录 一. 概述 (3) 二. 紧装置工作方式(控制方式) (4) 三. 调试前准备工作 (5) 四. 紧装置调试及试运行 (6) 五. 运行参数设定及操作 (10) 六. 手动备用系统工作 (12) 七. 紧装置卸载 (12) 八. 日常维护及保养 (13) 九. 故障及维修 (14) 十. 注意事项 (16) 十一.附图 (17)

十二.附件 (20)

一、概述 AHD比例控制型全自动液压紧装置是带式输送机胶带紧的理想配套设备,它替代了原有的固定绞车紧、重锤紧,成为新一代的胶带紧设备。 从技术上看,全自动液压紧装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继电器控制、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和比例控制。AHD比例控制型全自动液压紧装置是在原有的第一、二代产品基础上,开发的智能型比例控制液压紧装置。该产品除具有一般液压紧装置的响应快、避免起动时胶带的“打带、飘带、打滑”现象、减小紧边冲击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先进性方面 采用先进的比例控制技术及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技术,对紧力进行有效地控制,克服了以往各种液压紧装置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满足输送机运行时不同工况对胶带紧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真正实现(满足)启动紧力为运行紧力1.4~1.5倍的要求; ●采用液压比例控制技术,具有较高的紧力控制精度; ●采用液晶输入、输出控制面板,利用文本显示器上的按键进行 紧力大小设定,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精度及方便的可调节性能; ●可根据输送机对胶带紧力的需要,在一定围设定和调整输送机 启动工况、运行工况和停机工况等紧力的大小,满足输送机多 种运行工况对紧力的要求; ●输送机启动后,紧力按照控制规律,由启动紧力连续、平缓地 降为运行紧力(实现紧力的柔性转换),确保胶带在理想状态 下运行,减小胶带的冲击,提高胶带使用寿命; ●该装置设置现场、远程两种控制方式。现场控制方式方便设备 安装、调试及检修;远程控制方式用于正常生产,在这种控制

皮带机液压自动张紧装置结构和液压系统设计

皮带机液压自动张紧装置结构和液压系统设计

目录 前言......................................................... - 1 -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带式输送机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带式输送机的构成及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的作用和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现有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的原理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带式输送机液压张紧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皮带运输机液压自动张紧装置的总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皮带运输机张紧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总体结构各部件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连接各部件并绘制系统结构布置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绘制张紧装置的系统结构布置简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张装置的液压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液压系统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工况分析并确定液压缸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液压元件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液压泵的计算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驱动电机的计算和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液压元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油管的计算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蓄能器、油箱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液压系统主要性能的验算、绘制系统原理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液压缸的类型、安装形式的选择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液压缸的类型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液压缸重要技术性能参数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液压缸各组件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缸筒的设计与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活塞杆的设计与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活塞的设计与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 导向套的设计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5 端盖和缸底的设计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6 其他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7 液压缸的密封、防尘、导向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连接液压缸各组件、绘制工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外设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绞车的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压张紧装置

AHD 型带式输送机全自动液压张紧装 置 (比例型)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发展总公司 引 言 ■ 感谢选用AHD 比例控制型带式输送机全自动液压张紧装置。 ■ 为保证安全、可靠的使用本产品,在安装、调试及使用本设备之前,应仔细阅读本安装使用说明书。 ■ 操作及维护人员均需经过专门的培训后,方可使用本设备。未经培训擅自操作、维修本设备,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 本使用说明书与所供设备配套使用。未经同意,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转载。 目 录 一、 概述 (3) 安 装 使 用 说 明 书

二、张紧装置工作方式(控制方式) (4) 三、调试前准备工作 (5) 四、张紧装置调试及试运行 (6) 五、运行参数设定及操作 (10) 六、手动备用系统工作 (12) 七、张紧装置卸载 (12) 八、日常维护及保养 (13) 九、故障及维修 (14) 十、注意事项 (16) 十一、附图 (17) 十二、附件 (20) 一、概述 AHD比例控制型全自动液压张紧装置就是带式输送机胶带张紧的理想配套设备,它替代了原有的固定绞车张紧、重锤张紧,成为新一代的胶带张紧设备。 从技术上瞧,全自动液压张紧装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继电

器控制、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与比例控制。AHD比例控制型全自动液压张紧装置就是在原有的第一、二代产品基础上,开发的智能型比例控制液压张紧装置。该产品除具有一般液压张紧装置的响应快、避免起动时胶带的“打带、飘带、打滑”现象、减小紧边冲击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先进性方面 采用先进的比例控制技术及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技术,对张紧力进行有效地控制,克服了以往各种液压张紧装置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满足输送机运行时不同工况对胶带张紧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真正实现(满足)启动张紧力为运行张紧力1、4~1、5倍的要 求; ●采用液压比例控制技术,具有较高的张紧力控制精度; ●采用液晶输入、输出控制面板,利用文本显示器上的按键进行 张紧力大小设定,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精度及方便的可调节性能; ●可根据输送机对胶带张紧力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设定与调整

cd4017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cd4017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图 CD4017功能简述: CD4017是5位Johnson计算器,具有10个译码输出端,CP,CR,INH输入端。时钟输入端的斯密特触发器具有脉冲整形功能,对输入时钟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INH为低电平时,计算器在时钟上升沿计数;反之,计数功能无效。CR为高电平时,计数器清零。Johnson计数器,提供了快速操作,2输入译码选通和无毛刺译码输出。防锁选通,保证了正确的计数顺序。译码输出一般为低电平,只有在对应时钟周期内保持高电平。在每10个时钟输入周期CO信号完成一次进位,并用作多级计数链的下级脉动时钟。 CD4017逻辑结构图: CD4017 Logic Diagram 逻辑图

CD4017的引脚图 CD4017引脚功能: C D4017内部是除10的计数器及二进制对10进制译码电路。CD4017有16支脚,除电源脚VDD及VSS为电源接脚,输入电压范围为3–15V之外,其余接脚为: A、频率输入脚:CLOCK(Pin14),为频率信号的输入脚。 B、数据输出脚: a、Q1-Q9(Pin3,2,4,7,10,1,5,6,9,11),为解码后的时进制输出接脚,被计数到的值,其输出为Hi,其余为Lo 电位。 b、CARRY OUT(Pin12),进位脚,当4017计数10个脉冲之后,CARRY OUT 将输出一个脉波,代表产生进位,共串级计数器使用。 D、控制脚: a、CLEAR(Pin15):清除脚或称复位(Reset)脚,当此脚为Hi时,会使CD4017的Q0为”1”,其余Q1-Q9为”0”。 b、CLOCK ENABLE(Pin13),时序允许脚,当此脚为低电位,CLOCK输入脉波在正缘时,会使CD4017计数,并改变Q1-Q9的输出状态。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基本构成模式 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系统应按照下述模式工作: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内存储器中(即“存储程序”);计算机按照程序逐条取出指令加以分析,并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即“程序控制”)。这一原理称为“存储程序”原理,是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至今的计算机仍采用这一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按照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原理,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须先将要执行的相关程序和数据放入内存储器中,在执行程序时CPU根据当前程序指针寄存器的内容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然后再取出下一条指令并执行,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程序结束指令时才停止执行。其工作过程就是不断地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最后将计算的结果放入指令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计算机工作过程中所要涉及的计算机硬件部件有内存储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计算器、控制器、运算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在以后的内容中将会着重介绍。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通常是指构成计算机的设备实体。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这五大部分通过系统总线完成指令所传达的操作,当计算机在接受指令后,由控制器指挥,将数据众输入设备传送到存储器存放,再由控制器将需要参加运算的数据传送到运算器,由运算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 中央处理器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为中央处理单元,又称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通常集中在一块芯片上,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备。计算机以CPU为中心,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通过CPU来控制执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 控制器 控制器是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一定任务的部件。它一般由指令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是执行程序,程序就是为完成某一任务所编制的特定指令序列,各种指令操作按一定的时间关系有序安排,控制器产生各种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微操作的命令信号,即微命令,以指挥整个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工作。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控制器首先从指令指针寄存器中取得指令的地址,并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存入指令寄存器中,然后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由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后产生控制信号,用以驱动相应的硬件完成指纹操作。简言之,控制器就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的元件,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种类指纹的需要综合有关的逻辑条件与时间条件产生相应的微命令。 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积极态度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指各种数值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是进行逻辑判断的非数值运算,比如:与、或、非、比较、移位等。计算机所完成的全部运算都是在运算器中进行的,根据指令规定的寻址方式,运算器从存储或寄存器中取得操作数,进行计算后,送回到指令所指定的寄存

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时序逻辑电路是《脉冲与数字电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数器是时序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计数器原理是技工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本课程的考核重点,更是设计计数器或其他电子器件的基础。 但近年来技校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和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按照教材体系讲授计数器这个章节的知识,超过70%的学生听不懂。 我先后为四届学生讲授过这门课,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分析计数器的方法——模式化分析,即把分析步骤模式化,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计数器。用这种方法分析,我只要以其中一种计数器(如异步二进制计数器)为例讲解,学生便可以自行分析其他计数器。 教学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讲授计数器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觉得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掌握起来比较轻松。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好处,不管是同步计数器还是异步计数器,不管是二进制计数器还是十进制计数器,不管是简单的计数器还是复杂的计数器,只要套用这种方法,计数器工作原理迎刃而解。即使是平时基础很差的学生,只要记住几个步骤,依葫芦画瓢,也能把计数器原理分析出个大概来。 一、明确计数器概念 分析计数器当然要先清楚什么是计数器啦。书上的概念是:计数器是数字系统中能累计输入脉冲个数的数字电路。我告诉学生,计数器就是这

样一种电子设备:把它放在教室门口,每个进入教室的同学都在一个按钮上按一下,它就能告诉你一共有多少位同学进入教室。其中,每个同学按一下按钮就是给这个设备一个输入信号,N个同学就给了N个信号,这N 个信号就构成计数器的输入CP脉冲,计数器要统计的就是这个CP脉冲系列的个数。当然,如果没有接译码器,计数器的输出端显示的是二进制数而非十进制数,比如有9位同学进入教室,它不显示“9”,而是显示“1001”。 随后,我简要介绍了计数器的构成和分类,并强调,计数器工作前必须先复位,即每个触发器的输出端均置零。 二、回顾基础知识 分析计数器要用到触发器的相关知识,其中JK触发器最常用,偶尔用到T触发器和D触发器。因此,介绍完计数器概念后,我不急于教学生分析其原理,而是先提问JK、T、D触发器的相关知识,包括触发器的逻辑符号、特性方程、特性表等。 由于计数器的控制单元由逻辑门电路构成,分析前还要简要回顾一下与、或、非等常用逻辑门电路的相关知识。另外,用模式化方法分析计数器还要用到逻辑代数的运算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等相关知识。 三、画出解题模板 准备工作做完了,下面进入核心部分——列出分析计数器的9个步骤: 1.驱动方程(即触发器输入端的表达式,注意要化成最简式) 2.特性方程(即触发器的特性方程,计数器有几个触发器就写出几个 特性方程) 3.状态方程(把1代入2后得到的方程,注意要化成最简式)

定时器工作原理

定时器工作原理 通电延时型。只要在定时的时间段内(即1分钟)定时器一直得电,则常开触电就会闭合,只要定时器不断电常开触电就会一直闭合。定时器断电则常开触电断开 1,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介绍定时器0(T0)和定时器1(T1)的结构与功能。图6.1是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框图。由图可知,定时器/计数器由定时器0、定时器1、定时器方式寄存器TMOD和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组成。 定时器0,定时器1是16位加法计数器,分别由两个8位专用寄存器组成:定时器0由TH0和TL0组成,定时器1由TH1和TL1组成。 图6.1 定时器/计数器结构框图 TL0、TL1、TH0、TH1的访问地址依次为8AH~8DH,每个寄存器均可单独访问。定时器0或定时器1用作计数器时,对芯片引脚T0(P3.4)或T1(P3.5)上输入的脉冲计数,每输入一个脉冲,加法计数器加1;其用作定时器时,对内部机器周期脉冲计数,由于机器周期是定值,故计数值确定时,时间也随之确定。 TMOD、TCON与定时器0、定时器1间通过内部总线及逻辑电路连接,TMOD 用于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方式,TCON用于控制定时器的启动与停止。 6.1.1 计数功能 计数方式时,T的功能是计来自T0(P3.4)T1(P3.5)的外部脉冲信号的个数。 输入脉冲由1变0的下降沿时,计数器的值增加1直到回零产生溢出中断,表示计数已达预期个数。外部输入信号的下降沿将触发计数,识别一个从“1”到“0”的跳变需2个机器周期,所以,对外部输入信号最高的计数速率是晶振频率的1/24。若晶振频率为6MHz,则计数脉冲频率应低于1/4MHz。当计数器满后,再来一个计数脉冲,计数器全部回0,这就是溢出。 脉冲的计数长度与计数器预先装入的初值有关。初值越大,计数长度越小;初值越小,计数长度越大。最大计数长度为65536(216)个脉冲(初值为0)。 6.1.2 定时方式 定时方式时,T记录单片机内部振荡器输出的脉冲(机器周期信号)个数。 每一个机器周期使T0或T1的计数器增加1,直至计满回零自动产生溢出中断请求。 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不仅与定时器的初值有关,而且还与系统的时钟频率有关。在机器周期一定的情况下,初值越大,定时时间越短;初值越小,定时时间越长。最长的定时时间为65536(216)个机器周期(初值为0)。

带式输送机的自动液压张紧装置解读

带式输送机的自动液压张紧装置 上海交通大学张华林 叫n 6 摘要:简要介绍自动液压张紧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适用场合,对煤矿正确使用自动液压张紧装置具有指导意义。 关量词:带式输送机;自动液压张紧装置;原理 Al矗ract:AHef d雠d一∞0f她operatiIlg面nciple,f曲nl嘴ar-d叩plic出∞0f跏I州la士ic}ly圳ic岫ⅫIlg de访c髓 fh bdt∞nvqo鸭i8西ven,’mich扭a蛐det011血。唔th唧c0Ⅱect】yin∞日I豳 KeywDrds:belt c∞v。yDr;删t删chy蜥bct魄商蚰illgde订ce;F啪ipk 带式输送机是目前最有效的输送设备之一,其应用广泛,正在向大运量、大运距、大倾角和适应性强方向发展,其零部件也正向高性能、长寿命、低能耗方向发展。带式输送机在起、制动过程中和正常运行时.输送带的粘弹性与输送量的变化都会使输送带的张力和挠度发生变化。当挠度增大至一定值时,输送带与传动滚筒

保持正常传动所需的张力比丧失,导致输送带在传动滚筒上打滑而不能起、制动与正常运转。自动张紧装置是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可自动地对输送机张力进行实时控制,满足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的要求。 变小,悬垂度增大,这时应重新调整张紧位置。1.3自动式 自动式张紧装置根据带式输送机不同布置线路的需要,可自动调整输送带张力,使输送机更经济、安全地运行。对大运量、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特别是具有满载发电工况、空载电动工况的下运带式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能保证输送机有效地工作,避免输送带出现松弛、飘带、跑偏、喘振等现象。与其他张紧方式相比,自动张紧装置对胶带强度的要求可相应降低。而自动液压张紧装置由于其良好的控制性能和安全性能更适用于煤矿工业。 1张紧装置的类型和特点 2 自动液压张紧装置 张紧装置按结构可分为重锤式、固定式和自动式3种形式。1.1重锤式 重锤式张爨装置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由于重锤的作用,它能保证张紧力在各种工况下保持不变。力学特点是张紧力不变,张紧位移可变。适用于张力不太大的上运带式输送机和倾角大于120的上运带式输送机。1.2固定式 固定式张紧装置是指张紧滚筒在输送机起动前和停机后可以左右移动改变张紧力,而在运行过程中位置始终不变,张紧力随张力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保持恒定)的张紧装置。其中螺旋张紧装置常用于短距离输送机中;电动绞车和手动绞车式固定式 张紧装置适用于水平输送和小倾角上运输送的大型 输送机,但当胶带产生塑性变形后,引起胶带张力

毕业设计——皮带机液压自动张紧装置结构和液压系统设计

XXXX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皮带机液压自动张紧装置结构和液压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职称: 20**年12月5日

前言 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在综合能力、治学方法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之进一步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 毕业论文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鼓励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培养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 毕业论文具有学术论文性质,应能表明作者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或提出的新见解,是作者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标志。毕业论文具有学术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应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写作。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中,要注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特别强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水平。 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校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操作应用铸就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毕业设计是作者对所学知识理论的检验与总结,能够培养和提高设计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撰写技术报告的基本方法。 毕业设计主要涉及科研、技术设备的革新、改造等方面,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实用性。要求具备清晰的设计思路,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步骤,准确的设计参数和计算分析,同时毕业设计也要求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精练。

(完整word版)计数器的原理.doc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逻辑部件,是时序逻辑电路中最重要的逻辑部件之一。 计数器除用于对输入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外,还可以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等。计数器 按计数脉冲的作用方式分类,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按功能分类,有加法计数器、 减法计数器和既具有加法又有减法的可逆计数器;按计数进制的不同,又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 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 一、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1、二进制计数器 ( 1)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图1所示为用JK 触发器组成的 4 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 数器逻辑图。图中 4 个触发器F0~F3均处于计数工作状态。计数脉冲从最低位触发器F0的CP 端输入,每输入一个计数脉冲,F0的状态改变一次。低位触发器的Q 端与高位触发器的 CP 端相连。每当低位触发器的状态由 1 变 0 时,即输出一负跳变脉冲时,高位触发器翻转。 各触发器置0 端 R D并联,作为清0 端,清 0 后,使触发器初态为0000。当第一个计数脉冲 输入后,脉冲后沿使F0的 Q0由 0 变 1, F1、 F2、 F3均保持 0 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当 图 1 4 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第二个计数脉冲输入后,Q0由 1 变为 0,但 Q0的这个负跳变加至F1的 CP 端,使 Q1由 0 变为 1,而此时 F3 2 仍保持 0 状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 0 、 F 。依此类推,对于 F 来说,每 来一个计数脉冲后沿,Q 的状态就改变,而对于F、F、F 来说,则要看前一位输出端Q 0 1 2 3 是否从 1 跳到 0,即后沿到来时,其输出端的状态才改变,否则Q1、 Q2、Q3端的状态同前 一个状态一样。这样在第15 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计数器的状态为1111,第 16 个计数脉冲 输入,计数器恢复为0000。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个 4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有24=16 种状态,每经过十六个计数脉冲, 计数器的状态就循环一次。通常把计数器的状态数称之为计数器的进制数(或称计数器的模),因此, 4 位二进制计数器也可称之为 1 位十六进制(模16)计数器。表 1 所示为 4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表。计数脉冲和各触发器输出端的波形如图 2 所示。 图 2 直观地反映出最低位触发器Q0在 CP 脉冲后沿触发,而各高位触发器又是在相邻 低位触发器输出波形的后沿触发。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每经过一级触发器,脉冲波形的周期就 增加 1 倍,即频率降低一半,则从Q0引出的脉冲对计数脉冲为两(21)分频,从Q1引出的 脉冲对计数脉冲为四(22)分频,依此类推,从n 位触发器输出端Q n引出的脉冲对计数脉 冲为 2n分频,因此,计数器可以用于分频电路。 对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特点归纳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