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M451和SI5040的10G误码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451和SI5040的10G误码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451和SI5040的10G误码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451和SI5040的10G误码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2M误码仪实用操作及保养说明

2M误码仪实用操作及保养说明 一、规格说明 1.前面板、状态告警指示灯 2.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分为三个部分,如上图所示。

3.按键

二、常见技术指标 比特率:2048Kb/s ± 50ppm 接口:标配75ohm, 高阻,选配:120ohm 输入灵敏度:0 ~ - 43dB 线路编码:HDB3 帧型:无帧,P31,P31C,P30,P30C 内部测试序列:伪随机序列: 2^11-1(PR11), 2^15-1(PR15) 固定码: 0000(SPACE),1111(MARK),1010(ALT) 告警检测和插入:LOS, AIS,LOF, RA 误码插入:Single, 10E-3, 10E-6 测试标准:G.821,G.826,M.2100 单时隙监听:除Ts0外任意单个时隙 时钟源选择:内部时钟(Internal),接收回复时钟(Receive) 存储:99条 电源:4节5号电池或外接电源 尺寸:200mm(L) * 100mm(W) * 44mm(H) 三、操作说明 1.初步操作 利用快捷键可以从任何界面直接进入到另一个界面;利用快捷键还可以完成屏幕打印、结果打印、键盘锁定等功能。 任何界面中,当功能扩展键 显示时,按键,液晶显示器的左下角会弹出快捷菜单,如图3.2所示,再按键快捷菜单自动利用光标移动键把光标移到所需选项,按ENTER键或F1键选择键盘锁定或直接进入测试设置、当前结果、设置存取、结果存取或仪表设置界面。 2.端口设置

界面说明 工作方式 发送 接收 接口方式 接口方式 信号形式 信号形式 数据端口 数据端口 时钟方式 信号端口 测试图案 测试图案 ① ② 信号码型 信号码型 时隙选择 时隙选择 ①图案极性 ②图案极性 界面说明 工作方式 接口方式 接口方式 发送 接收 模拟方式 速率 速率 时钟方式 时钟方式 测试图案 测试图案 控制信号 ① ② ③ ④ ①时钟极性 ②图案极性 ③时钟极性 ④图案极性 2.1 Tx/Rx1/DATA 端口设置 是接口方式为2Mbit/s 和同向64kbit/s (接口方式为同向64kbit/s 时,相应选项自动无效)时的界面,左边表示发送端口的设置, 右边表示接收端口的设置,各栏代表的含义如图2.1所示。 图2.1 Tx/Rx1端口设置说明 图2.2是接口方式为V.35、V.24同步、X.21、RS449时的界面,左边表示发送端口的设置,右边表示接收端口的设置,各栏代表的含义 如图2.3所示。 图2.2 DATA 端 口设置

蓝牙无线温度测试仪手册

八通道炉温测试仪 TTrack 用户手册 ◎2014版◎

目录 前言 (1) 重要事项和安全说明 (1) 商标和有限责任 (1) 测温仪主机接线端口说明 (2) 一、安装TTrack软件与USB驱动程序 (3) 1.1建议PC配置: (3) 1.2软件安装方法: (3) 1.3USB驱动程序的安装: (4) 1.3.1XP系统USB安装步骤 (4) 1.3.2Win7系统USB安装步骤 (6) 1.4蓝牙适配器的安装与配置 (10) 1.4.1蓝牙适配器的安装 (10) 1.4.2蓝牙适配器的配置 (11) 1.4.3软件通过蓝牙与设备的连接步骤 (15) 二、TTrack软件介绍 (16) 2.1工具栏 (16) 2.2软件界面功能 (17) 2.2.1主机设置 (19) 2.2.2设置面板 (20) 2.2.3分析设置 (21) 2.2.4热电偶设置 (24) 2.2.5炉区设置 (25) 2.2.6制程设置 (27) 2.2.7其他设置 (31) 三、炉温测试仪操作步骤 (33) 3.1采样间隔设置 (33) 3.2进行温度数据测量步骤 (33) 3.3数据下载 (34) 3.3.1通讯端口选择 (34) 3.3.1.1使用USB进行通讯操作 (34) 3.3.1.2使用蓝牙进行通讯操作 (34) 3.3.2数据下载步骤 (34) 3.4打印报表 (34) 3.5USB充电 (36) 3.6注意事项 (36) 3.7蓝牙下载数据注意事项: (37) 3.8测温仪初始化步骤 (37) 3.9温度校正方法 (40) 3.10波峰焊测量规定 (43) 四、常见故障 (45) 4.1电脑识别不了WT-USB (45) 4.2测温结果有偏差 (45) 4.3无法进行数据下载或测温曲线严重偏差 (45) 4.4电脑识别不了蓝牙 (46)

继电保护测试仪检验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ef9768152.html, 继电保护测试仪检验报告 DEJB-H全自动继电保护测试仪是鼎升电力早期根据现场继电保护的测试要求以及GB7261-2008,DL/T995- 2006标准支持,研发的一款全自动智能化继电保护校验测试仪。 全自动继电保护测试仪采用单片微机技术,由自动同期数字毫秒表,逻辑控制单元,多功能数显单元,高精度数据采集及处理单元,电流、电压输出单元,继保测试仪具有过载及超量程保护单元部分组成,自动显示打印,测试过程中只需正确接好测试线,便可自动测试,整机精度≤1%是校验继电保护装置理想的测试仪。 技术参数 1.交流电压输出: 0~250V连续可调,最大输出容量600VA,过量程保护260V,误差为±1% 2.交流电流输出: 0~50A,0~100A连续可调,误差为±1% 0~50A时,开路电压5V 0~100A时,开路电压10V。过载保护动作电流120A 3.直流电压输出: 0~250V连续可调,最大电流2A,过量程保护260V,过载保护动作电流 2.1A±5%。误差为±1% 4.直流电流输出 0~200mA 0~5 A连续可调,误差为±1% 0~200mA时,开路电压48V,过载保护动作电流230mA 0~5A时,开路电压24V,过载保护动作电流5.2A 5.直流电压固定输出 单独输出110V或220V时,电流可达2.5A,但和交流电压电流,直流电 压同时输出时。其总容量不能超过600VA 6.数字毫秒表 最大量程:999秒 分辨率:0.1毫秒 精度:0.1%±1个字 以下为继电保护测试仪省级计量测试研究院检验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ef9768152.html,

S331D天馈线测试仪图文使用说明

S331D天馈线测试仪 商品信息 商品名称: S331D天馈线测试仪 产品型号: KMDS-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安立 Site Master S331D 和 S332D 传输线和天线分析仪,能够测量回波损耗或驻波比,电缆损耗和长距离故障定位,这使得我们能够快速评估传输线和天线系统的状况, 并且加快新基站所需要的安装调试时间。 S332D手持式传输线和天线分析仪主要针对电信系统业者在现场机台上维护功能。它主要是提供非常简易的人机介面操作? 高敏感度,以及高重覆结果的轻便手持式仪器。 S331D/S332D 型号已包括数据分析软件, 软便携袋, 可充电池, AC/DC电源供应器, 12伏轿车香烟点火适配器及使用者手册。 可选品: 彩色 LCD 显示 (选件 3) 功率计 (选件 29) - 不用额外的功率传感器 T1/E1 分析仪 (选件 50, S331D 型号) 特点: 手持式, 电池操作设计 重量少於 5磅(2.3kg) (已包括电池) 内置世界信号标准 出众的抗干扰能力 130, 259 及 517 数据点 内置前置放大器 多语言使用介面; 英文, 法文, 中文, 日文, 班牙, 德国 内置前置放大器 (标准) < - 135 dBm 幅度灵敏度 Resolution Bandwidth: 100 Hz to 1 MHz in 1-3 sequence Video Bandwidth: 3 Hz to 1 MHz in 1-3 sequence 一键测量: 场强, 占用带宽, 信道功率, 邻通功卒比, 干扰分析和载噪比 + 43 dBm maximum safe input level 本仪表测试范围: 1.频率 25~4000MKz 2.驻波比 VSWR 3.范围 1.0~65.00

误码测试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浆点粘合衬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实业发展公司

浆点粘合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产业研究 第四章建设规模 第五章项目选址 第六章工程设计 第七章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 第八章项目环境分析 第九章企业安全保护 第十章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一章节能方案分析 第十二章实施安排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情况 第十四章项目经济效益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评价及建议

第一章项目概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实业发展公司 (二)公司简介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 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公司根据市场调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 同时,积极实施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和产品升级换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将以全国性的 销售网络、现代化的物流运作、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客户双 赢的经营方针,努力把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相关行业领军企 业之一。 公司注重建设、培养人才梯队,与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输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达到企业人才吸收、 培养和校企互惠的效果。公司筹建了实习培训基地,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科目,并从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工作。

在此过程中,公司直接从实习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公司的良好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使得本次募投项目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54.32万元,同比增长 17.45%(1582.64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浆点粘合衬生产及销售收入为9834.44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30%。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873.3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6.86万元,增长率8.16%;实现净利润2155.0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8.64万元,增长率16.09%。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jl-mg(c) 锚杆质量检测仪 检测结果报告 样本

jl-mg(c) 锚杆质量检测仪检测结果报告样本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锚杆无损检测报告 检测单位 二○○五年八月十三日

特别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校核、审批人签字无效; 5.检测试验报告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复制报告须重新加盖检验单位章方为有效。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审批: 校核: 报告编写: 检测人员:

Xxxxxxxxx 工程 锚杆无损检测成果 1概述 检测内容概述。 2锚杆的质量判断标准 2.1 饱和度评价 根据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要求,砂浆锚杆注浆密实度不小于80%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2.2 锚杆长度评价 检测锚杆长度不小于95%的设计锚固长度,判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3检测仪器 JL-MG(C)锚杆质量检测仪。 4检测结果 缆机平台(RL横0+012~RL横0+047、高程2000~2006.507和RL横0+010~RL 横0+088、高程1973.26~2000)共检测24根,锚杆无损检测合格率95.8%。检测成果见下表1、检测锚杆部位示意图1。 骨料平台(混k0+040~混k0+090)共检测11根,锚杆无损检测合格率100%。检测成果见下表2、检测锚杆部位示意图2。 7#公路(k0+618~k0+806)共检测40根,锚杆无损检测合格率90.0%。检测成果见下表3、检测锚杆部位示意图3。

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欧亚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 学生学号:12610602150807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所在分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统本通信1201班 提交日期:2015年12月21日

备注:“指导教师意见”和“教研室意见”请在“□”打“√”表示。

摘要 随着通信测试技术的发展,对测试仪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测试仪器软件化、智能化。而且由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测试仪器的价格比较昂贵,所以要求仪器开发商要考虑到测试仪器的功能问题及仪器的成本问题。另外,小型化和便携化的思想是通信测试仪器的两个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鉴于网络通信监测具有移动性,要对同一通信网络不同测试点进行监测,对于测试点的物理距离比较远的通信网络,要求通信网络测试设备向小型化,便携化的两个方向发展。手持式网络测试设备主要以现场施工以及运行维护使用为目的,不要求其测试功能的完善,但侧重于实用性和方便性。误码测试仪主要基于FPGA技术,并且以方便,实用,经济三个方面为主要特点进行设计开发的。它的核心器件是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便于移植或者升级。FPGA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可编程门阵列,如今很多数字通信系统都是用FPGA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不仅使系统的集成度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硬件设计的复杂程度。所以,采用FPGA作为智能误码仪的核心控制器件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本论文在分析了误码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釆用FPGA等构建硬件平台,完成误码仪的功能。用FPGA实现伪随机序列的收发和误码统计,然后通过数码管显示检测结果。 关键词:误码检测仪FPGA 伪随机码同步

331D天馈线测试仪操作说明书

北京诺信创科技术有限公司 天馈线测试仪使用方法 天馈线测试仪使用方法 基站天馈线的测试,首先是确定被测天馈线的频段,在仪表中选择设置对应的频段。然后进行该频段的校准。校准完毕,即可对被测天馈线进行测试,包括匹配测试(回波损耗)和故 障定位。 天线测试仪对天馈线测试主要通过仪表前面板的四个功能键来完成,即Mode模式键、Config 配置键、Calibrate校准键和Marker标记键,其它辅助键有数字键和左右移动键。 开机——频段或距离设置——校准——测试——数据分析——打印 具体步骤: 1开机前检查 1.1首先检查仪表是否完好,然后检查校验器、短跳线和电源线是否齐备。 1.2 如有不齐备,应及时反馈给主管或公司,以协助解决。 2对频率范围进行设定 2.1仪表开机以后,首先按Mode键。 2.2选择匹配测试测驻波:按Measure Match 测量匹配键,显示主菜单模式。 2.3在匹配测试状态下,按Config键,仪表左侧菜单显示如下: Config →Freq频率 Scale标尺 Limit line门限显示线 这时,进入Freq子菜单,开始对所用频率进行设置。 2.4 GSM900设置:START 端输入890按确定键,通过向右键选择STOP端,输入960 后按确定键。 2.5 DCS1800设置:START 端输入1710按确定键,通过向右键选择STOP端,输入 1880后按确定键。 2.6 CDMA800设置:START 端输入824按确定键,通过向右键选择STOP端,输入880 后按确定键。 3仪表的校准 3.1对仪表进行校准,按Calibrate键,仪表左侧菜单显示如下: Calibrate → Open开路 Short短路 Load负载

便携式检测仪调研报告

便携式**检测仪调研报告(初版)

目录 一、市场情况 (2) 1.1交流充电桩测试仪(便携式) (2) 1.2直流充电桩测试仪(便携式) (3) 1.3直流充电机自动检测仪(便携式) (4) 2.1交流充电桩测试仪(行李箱式) (4) 2.2直流充电桩测试仪(行李箱式) (5) 3.1 充电机特性测试仪(充电机测试仪) (6) 二、相关标准 (8) 三、招标网站统计 (8)

一、市场情况 随着大量电动汽车充电桩(站)的建设与投运,电动汽车充电桩作为电动汽 车的主要充电设备,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可靠运行与实际推 广应用,电动汽车的现场运维检测需求急剧增大,便携式充电桩检测仪具有高集 成度,低功耗及使用灵活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维修测试场合,方便对充电 桩日常维护,保证电动车在安全环境下充电,保证用户利益及各充电桩厂家的利益。 目前市面上充电桩检测仪按交流与直流进行区别,根据市场数据统计按形状 特征分为: 1.1交流充电桩测试仪(便携式): 1.1.1产品技术指标: (1)测量电压输入范围:220V±20% (2)负载类型:无负载 (3)使用温度:-20°-55° (4)外形尺寸:170mm*120mm*100mm(长*宽*高) (5)重量:<3㎏ 1.1.2产品具有的功能及特点: (1)能进行充电电压测量 (2)能进行CP频率、占空比率测量 (3)能对CC电阻测量 (4)由充电桩供电,无需外置电源 (5)安装、使用方便 (6)符合电动汽车充电协议一次性测试 (7)满足国内10A\16A\32A交流充电桩相关测试 (8)国标插座、兼容性优异 (9)和充电桩连接真实模拟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对充电桩功能进行验证 1.1.3产品价格范围:3000-9000元/台

IXIA测试仪使用手册

IXIA测试仪使用手册 一、设备开机、关机 (一)开机 打开IXIA测试仪电源,等待设备启动完成,需将测试客户端IP设置为192.168.1.200,测试仪IP地址为192.168.1.100,开IxNetwork或IxLoad可连接测试仪表明设备完成开机。 (二)关机 在运行中输入mstsc进入远程桌面,连接到计算机192.168.1.100,在运行中输入shutdown.exe -s -t 3让设备在3秒内关闭,让系统自动关闭。 二、二三层测试配置(IxNetwork) 使用IxNetwork配置测试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添加测试端口 点击标题栏中的 或Overview表页中的

连接192.168.1.100测试板卡 添加测试用端口

然后点击OK键,完成测试端口添加。 (二)配置端口、协议 启用测试端口Ping及ARP,如下图所示。 添加测试端口IP地址、网关,并使能端口,如下图所示,添加的网关地址需是实际存在的,可以是交换机的网关地址或测试端口对端IP地址。

(三)配置流量 选择配置流量。 Type of Traffic选项可选择Raw、Ethernet/vlan、IPV4分别对应原始报文流(需手动编辑,用来打广播包流)、二层流、三层流(需配置IP地址及网关),Bi-Directional表示流是双向流。 1、IPV4(三层流)

在设置好Type of Traffic、Traffic Mesh以及选择好端口后,点击添加Endpoint。点击NEXT,在Packet/QoS、Flow Group Setup、Frame Setup、Rate Setup保持默认配置。点击NEXT,进入Flow Tracking,选择Traffic Item选项。点击NEXT,在后续Protocol Behaviors、 Preview以及Validate中保持默认选项,同时检查配置的有效性。

光模块误码仪工作原理

光模块误码仪工作原理 光通信因其传输损耗低、信息容量大、传输速率快等优点正成为通信技术的核心力量,光模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输速率的加快,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由于衰减、色散等问题会产生误码现象,准确有效的测量光模块的误码率至关重要。那么,误码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误码测试原理 误码测试的对象一般是指数字传输系统,可以理解为数字信息传输的信道,将码型发生器与被测对象的输入端相连,被测对象的输出端与误码检测器相连,就构成了误码测试结构的基本框图 数字传输系统误码测试原理图 图中的实际测试中,码型发生器和误码检测器经常集成在一起,组成了误码测试仪的重要部分。误码发生器生成一段连续测试码元序列,编码以后送到被测试系统的输入端,信号在通过被测系统信道以后被误码测试仪的误码检测器接收并解码,得到含有误码的测试码元序列。把接收端的测试码元序列与发送端的测试信号逐码进行对比,如果某一位码元不一致,则误码计数加一。统计一段时间内的误码个数,记录存储,计算这段时间内的误码率,分析并显示测试误码的结果,这就是误码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误码率(BER)=在平均间隔内计读的出错位数/在平均间隔内被传输的总位数 误码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框图 为了对数字系统进行误码率测量,通常采用测试码型激励输入端。一般测试码型采用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主要有PRBS7、PRBS9、PRBS21、PRBS23和PRBS31。 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PRBS)是误码测试系统中最常用的测试码,之所以叫伪随机序列,是因为这种二进制序列具有近似于随机信号的特征,和噪声有着相似的性能。但它又不是真正的随机

序列,实际上它是确定的,一段PRBS码是具有最大码长且周期重复的。 PRBS信号是由PRBS码型发生器生成的。PRBS发生器通常是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和异或电路组成。如下图是PRBS7的码型发生器,其初始值是0000001,本原多项式是X6+X7+1。即将寄存器的第6位和第7位做异或运算后,输入到寄存器的第1位,寄存器的第7位同时也是PRBS7发生器的输出。 在图中可以看到,PRBS7最长是127bit(27-1),理论上来说,7bit的2进制码,一共会有27个不同组合。但是如果码流全部为‘0’的时候,经过异或运算,输入到寄存器第一位的值还是0,这样移位寄存器将会一直输出为零,移位寄存器被死锁。所以PRBS码流不能全部为零。另外,PRBS7 码流中最长的连续‘1’个数为7个,最长的连续‘0’个数为6个。127bit的连续码流中,一共有64个‘1’,63个‘0’。 同理,PRBSn的码长为2n-1bits,其中包括2n-1个‘1’和2n-1-1个‘0’。 一些常用的PRBS码的本原多项式如下: PRBS7 = X6+X7+1 PRBS9 = X9+X5+1 PRBS21= X21+X19+1 PRBS23 = X23+X18+1 PRBS31 = X31+X28+1

超声波检测仪校验

№:×××××-×共×页×××××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校验 校验报告 ×××××××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年×月×日 试验: 编写: 审核: 批准:

1、目的 校验检测设备,保证试验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校验依据 CECS21:200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3、被校仪器名称编号 ××××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 仪器编号:×××××× 4、超声波检测仪的校验 4.1方法:超声仪声时计量检验按“时—距”法测量空气声速的实测值v s,并与空气声速标准计算值v c相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5%,即可定为合格。 图1 19℃所测空气声速的“时—距”图 4.2步骤: 4.2.1将一对平面换能器置于桌面上如图2,并在换能器下面垫以海

发射换能器 接收换能器 刻度尺 泡沫塑料 水平桌面 棉或泡沫塑料并保持两个换能器的轴线重合及辐射面相互平行,同时换能器的辐射面相互对准; 图2 换能器移动示意图 4.2.2将换能器,接于超声仪器上,并以间距为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mm 依次放置在空气中,在保持首波幅度一致的条件下,读取各间距所对应的声时值t1、t2、t3……tn。; 4.2.3测点数应不少于10个。 4.2.4以测距li 为纵坐标,以声时读数ti 为横坐标,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法求出li 与ti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l=a+bt (式中a 、b 为待求的回归系数)。 坐标图中直线AB 的斜率“Δl/Δt ”或直线方程的回归系数“b ”即为空气声速的实测值v s (精确至0.1m/s)。 测量空气的温度Tk (准确至0.5℃)按下式计算的空气声速标准值v c 相比较, v c =331.4Tk .00367.01 (3.3.1) 式中 331.4-0℃时空气的声速(m/s ); v c --温度为Tk 度的空气声速(m/s ); Tk--被测空气的温度(℃)

E1误码表(E1误码仪)参数设置

E1误码仪参数设置 本文档以CTC公司生产的误码测试仪HCT-BERT/H(公司大黑表)为例,详细介绍利用误码仪进行E1接口误码测试时各参数设置的含义及作用。该测试仪表可配置项相对较为全面,其他类型E1误码测试仪表参数设置大都可以以此作为参照。 先就参数设置时可能涉及到的E1接口的相关基础知识做一下介绍: 在E1信道中,8bit组成一个时隙(TS),32个时隙组成了一个帧(F),16个帧组成一个复帧(MF)。在一个帧中,TS0 可以用于传送帧定位信号(FAS)、CRC-4(循环冗余校验)和对端告警指示,TS16可以传送随路信令(CAS)、复帧定位信号和复帧对端告警指示,TS1至TS15和TS17至TS31共30个时隙传送话音或数据等信息。我们称TS1至TS15和TS17至TS31为“净荷”,TS0和TS16为“开销”。根据是否使用TS0及TS16传送开销,将E1帧结构分为成帧、成复帧与不成帧三种方式,在成帧的E1中TS0用于传输帧同步数据,其余31个时隙用于传输有效数据;在成复帧的E1中,除了TS0外,TS16也用于传输信令,只有第1到15,第17到第31共30个时隙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而在不成帧的E1中,所有32个时隙都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有的误码仪会使用开销信号的类型来分别定义这几种帧结构,比如本文档示例的这种误码仪,它将E1帧结构分为非成帧、FAS Only和FAS+CAS这三种方式,是一样的原理。 E1帧采用PCM编码,因此有的误码仪E1帧结构分类用PCM码型来区分。除了E1非成帧模式以外,根据是否使用TS16传送信令及是否带CRC校验分为PCM30(TS16传送信令,无CRC校验)、PCM31(TS16不传送信令,无CRC 校验)、PCM30C(TS16传送信令,带CRC校验)及PCM31C(TS16不传送信令,带CRC校验)这四种类型。

测试误码比说明

HFTA-010.0:物理层性能:测试误码比(BER) 本文最早发表于2004年9月的Lightwave Magazine, “Explaining those BER testing mysteries”。 所有数字通信系统物理层的根本功能是以最快的速度,在介质(例如,铜缆、光纤,以及自由空间等)上尽可能正确无误地传送数据。因此,对物理层性能的两类基本测量包括数据被传送的速率(数据速率),以及数据到达信宿时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性的主要测量标准是误码比,即BER。 本文回顾电信和数据通信协议最普遍的BER要求,简要介绍用于测试BER性能的设备,以及怎样在测试时间和BER置信度上达到平衡。 1. BER规范 数字通信系统的BER可以定义为任意比特通过系统传输后,接收时出现错误的概率,例如,发送“1”,接收到的却是“0”,反之亦然。在实际测试中,系统传输一定数量的比特,对接收到的错误比特进行计数,从而测量BER。接收到的错误比特数与传输的比特总数之比便是BER。随着传输比特总数的增加,BER估算精度也随之提高。极限情况下,发送的比特数接近无限时,BER 是对真实误码概率的最佳估算。 在某些材料中,BER是指误码率,而不是误码比。真实系统中出现的大部分错误比特主要来自随机噪声,因此,它是随机出现的,而不是均匀分布的概率。BER是通过对错误比特和传送比特之比进行估算而得到的。出于这些原因,使用“比”来代替“率”更准确一些。 系统中被传输比特的不同排列顺序(例如,数据码型),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误码数量。例如,含有长串连续同样数字(CID)的码型低频分量很大,可能会超出系统通带范围,导致信号出现确定性抖动和其他失真。这些与码型有关的效应会增大或者减小误码出现的概率。这意味着当使用不同的数据码型来测试BER时,有可能获得不同的结果。码型相关效应的详细分析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但是应对BER规范和测试结果与数据码型有关这一现象有足够的重视。 大部分数字通信协议要求BER性能要达到两个级别之一。SONET等电信协议使用较长的伪随机码,一般要求BER是每1010个比特出现一个误码(即,BER = 1/1010 = 10-10)。而光纤通道和以太网等数据通信协议通常使用较短的码型,要求BER优于10-12。在某些情况下,系统规范要求BER 达到10-16,甚至更低。 需要指出的是,BER实际上是统计平均值,因此,它在足够多的比特情况下才有意义。例如,在一组1010比特之内可能会出现一个以上的误码,但是当传送的比特总数远远大于1010时,仍然会满足10-10 BER规范。在后续的比特流中,如果每1010个比特误码数少于1个,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在一组1010比特中没有误码,而在后续比特流中误码较多,仍有可能达不到10-10标准。考虑到这些例子,很明显,规定BER优于10-10的系统必须传送远远多于1010比特的数据来进行测试,才能得到精确、可重复的测量结果。一个自然而又常见的问题是“我需要在系统中传送多少比特才能说明BER是可信的?”第三节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2. 设备和过程 BER测试的传统方法使用码型发生器和误码探测仪(图1)。

综合检测仪作业指导书

ZY-06-2012 JMZX -3006综合测试仪操作规程 一、概述 JMZX-3006综合测试仪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智能读数仪。该系列仪器均能对钢弦传感器、电感调频类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该系列仪器有三种型号:JMZX-3001综合测试仪(单弦);JMZX-3003综合测试仪(三弦);JMZX-3006综合测试仪(六弦)。其中三弦、六弦测试仪为多通道综合测试仪,可测量多弦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 JMZX-3006综合测试仪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仪器体积小、重量轻,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使用携带极为方便。 该仪器配合本公司生产的智能型传感器使用。能在传感器内自动记录传感器编号、系数,自动计算应变、自动检测温度的结果并作温度修正,保存记录测试结果,供以后查阅或送计算机处理。 二、使用方法 (1)传感器接线连接 ①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或压力盒连接:传感器导线为四芯屏蔽线,如传感器配有九芯插头(连接方式为1:红、2:黄或黑、3:兰或白、4:绿),则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如传感器未接插头,可配本公司之转换插头再按红-红、黄-黄或黑、兰-兰或白、绿-绿接线即可。 ②三弦穿心或压力传感器连接:上述传感器导线为六芯屏蔽线,如传感器配有九芯插头(连接方式为1:红、2:黄、3:兰、4:绿、5:橙、6:紫),则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如传感器未接插头,可配本公司之转换插头再按红-红、黄-黄、兰-兰、绿-绿、橙-橙、紫-紫接线即可。 ③六弦穿心或压力传感器连接:上述传感器导线为九芯屏蔽线,该传感器均配为九芯插头,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 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导线为三芯屏蔽线,配专用转换插头后接线,其中红色接传感器红线,兰色接传感器兰线,绿色接传感器黄线。 (2)开机:按“ON/OFF”键 (3)仪器显示时钟及功能提示 测量、查阅、通讯、校时如果连接了温度传感器或温度型应变计(如:JMZX -215AT),仪器还应显示温度值。

误码仪校准指导书

1目的 根据误码仪在生产工艺中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对误码仪进行检定和校准,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此文件。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N4903,81250设备。 3校准条件 温度:20℃~25℃ 湿度:45%~75%RH 电压:220V 4校准所使用的的计量标准器具及辅助器具 4.1标准设备 设备名称:误码仪 设备型号:MP1570A 出厂编号:6100149757 器具要求:具有法定校准合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4.2辅助设备 4.3其他辅助 模块测试板:一块 同轴线:4根 光纤跳线:4根(FC、SC视使用情况而定) 5校准周期 根据《测量设备校准检定周期确定标准》规定其校准周期为一年。 6校准程序 7.1检查主机 7.1.1打开Setup菜单,将光标移到Mapping,按Set键确认,选择Self test菜单。 7.1.2移动光标至“Type”并按下Set键。 7.1.3屏幕出现选择项窗口,选择“Maiframe test”,按下Set键确认,按屏幕提示(见图1) 连接所有连线。 7.1.4按下Start/Stop键开始测试。 7.1.5所有测试完成后系统将自动停止测试, 蜂鸣器响。

PASS 指示自检正常。 FAIL 指示自检不正常。 图1 7.1.7如果自检不通过,将显示错误代码,代码指示信息请参照本手册 英文版的附录Appendix G。 7.1.8当On/Off灯亮时,内置打印机将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7.2检查接口单元 7.2.1打开Setup菜单,将光标移到Mapping,按Set键确认,选择Self test菜单。 7.2.2移动光标至“Type”并按下Set键。 7.2.3屏幕出现选择项窗口,选择“MPxxxx Interface test”,按下Set键确认,按 屏幕提示连接所有连线, 当对MP0111A,MP0112A,MP0113A进行自检时,用单模光纤直接连 接输入和输出。 7.2.4按下Start/Stop键开始测试。 7.2.5所有测试完成后系统将自动停止测试, 蜂鸣器响。 7.2.6检查测试结果: PASS 指示自检正常。 FAIL 指示自检不正常。 7.2.7 如果自检不通过,将显示错误代码,代码指示信息请参照本手册 英文版的附录Appendix G。 7.2.8 当On/Off灯亮时,内置打印机将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7.3 灵敏度比对校准 7.3.1选择一个模块作为标准件。 7.3.2按图2完成灵敏度测试系统的连接。

2017年家用甲醛检测仪盒比较试验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家用甲醛检测仪/盒比较试验报告内容概要 ?家用甲醛检测仪和甲醛检测盒全军覆没,测试结果不可信 ?检查官甲醛检测仪相对误差高达228% ?同款甲醛检测盒同一环境测出结果不一致,可信度差 ?4款检测仪TVOC结果误差较大,检查官相对误差高达182% 一、项目背景 新房装修,室内空气中甲醛、TVOC等污染物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大部分人为了心里有底就会选择测测看。根据2017年市消委会联合龙岗区、坪山区、盐田区消委会开展街边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在选择甲醛自测方式时,41.3%的受访者表示信任电子检测仪测试结果,26.1%的信任检测盒测试结果。 图1.消费者信任的甲醛检测方式调查 那么,甲醛检测仪和检测盒的实际检测效果是否准确?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正确的检测结

果?为此,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龙岗区、坪山区、盐田区消费者委员会共同委托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开展电子检测仪/盒的比较试验,提供消费指导。 二、样品选择 市面在售的甲醛检测仪和检测盒价格由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市消委会联合龙岗区、坪山区、盐田区消委会模拟消费者在京东、天猫、苏宁等网购平台上选择销量靠前的产品作为本次试验样品进行测试,包括5款甲醛检测仪、2款甲醛检测盒。 表1:本次比较试验样品展示表

图2:本次比较试验样品购买清单截图 三、测试方法 为保证测试的公平性,整个比较试验地点为随机选定新装修的消费者家中,5款甲醛检测仪、2款甲醛检测盒、实验室专业检测仪器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试。如下图所示:

图 3:消费者家中进行测试过程图 四、测试结果 (一)家用甲醛检测仪和甲醛检测盒全军覆没,测试结果不可信 表2:甲醛检测仪/盒测试数据总表

03 第三节 PCM误码测试分析仪

第三第三节节 PCM 误码误码测试分析仪测试分析仪 3.1 概述 YGBERT2·8·34 系列PCM 误码测试分析仪是一种袖珍型、手持式仪表。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本仪表可用于PCM 数字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微波系统的误码检测与告警监测。 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特别适用于数字传输系统的安装、开通与维护工作,是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极好的工具。 YGBERT2·8·34 PCM 误码测试分析仪是一个系列产品,可向用户提供如下几种组合产品: YGBERT2 :可测速率等级为2Mb/s 。 YGBERT2·8 :可测速率等级为2Mb/s 、8Mb/s 。 YGBERT2·8·34 :可测速率等级为2Mb/s 、8Mb/s 、34Mb/s 。 3.1.1 误码仪工作原理 图3-1 误码仪工作原理图 本仪表由码型发生器与误码检测器两部分组成。码型发生器将编码信号送至输出接口电路,完成信号合路、阻抗匹配,形成符合标准的HDB3信号送到被测设备;经由设备内或设备外环回后,信号由输入接口电路接收,并在误

码仪内部完成信号分离、时钟提取;最后由误码检测器对信号进行分析检测, 将结果在仪表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3.1.2 测试内容 1. 误码数与误码率(BE/BER)的测量 瞬时BE/BER(Cur):表示即逝的一秒内的BE/BER。 累积BE/BER(Acc):表示自开始测量以来BE/BER。 最大BE/BER(Max):表示自开始测量以来最大一次的BE/BER。 2. G.821误码结果分析 误码秒(ES):在可用时间内的某一秒发生误码,这一秒就称为误码秒,以 百分比表示。 严重误码秒(SES):在可用时间内的某一秒发生的误码率大于10-3,这一秒 就称为严重误码秒,以百分比表示。 劣化分(DGM):在可用时间内的某一分钟发生的误码率大于10-6,这一分 钟就称为劣化分,以百分比表示。 不可用时间(UAT):整个测量时间分为可用时间和不可用时间,在可用时 间内,当连续10秒钟BER大于10-3,即进入不可用时间;在不可用时间内, 当连续10秒钟BER小于10-3,即进入可用时间。以百分比表示。 3. 告警检测 信号中断或信号过弱(No Signal) AIS 失步(No Sync) 误码(Bit Error)

2M测试仪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主菜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菜单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Tx/Rx1/DATA端口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LK/RX2端口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它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专业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帧信息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同步信息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CD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规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方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隙分析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档案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设置存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结果存取.............................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 仪表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显示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打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间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应用举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bit/s 通道停业务误码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s 通道开业务误码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9. 主要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温湿度检测仪的设计报告

报告成绩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温湿度检测仪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2016年5月—2016年6月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6月19日

目录 1 目的与意义---------------------------------------------------------------------------------------------- 1 2 设计要求------------------------------------------------------------------------------------------------- 1 3 方案设计------------------------------------------------------------------------------------------------- 1 3.1 方案一-------------------------------------------------------------------------------------------- 1 3.2 方案二------------------------------------------------------------------------------------------ 2 4 系统硬件设计------------------------------------------------------------------------------------------- 2 4.1 STC89C52主控电路--------------------------------------------------------------------------- 3 4.2 DTH11温湿度检测电路 ---------------------------------------------------------------------- 4 4.3 LCD1602液晶屏显示电路 ------------------------------------------------------------------- 5 5 系统软件设计------------------------------------------------------------------------------------------- 6 5.1 主程序程序流程图 ---------------------------------------------------------------------------- 6 5.2 温湿度检测程序 ------------------------------------------------------------------------------- 2 5.3 LCD1206显示程序 ---------------------------------------------------------------------------- 9 6 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11 6.1系统测试结果 -------------------------------------------------------------------------------- 11 6.2 系统结果分析 -------------------------------------------------------------------------------- 11 7 总结 ----------------------------------------------------------------------------------------------------- 11参考文献 -------------------------------------------------------------------------------------------------- 11附录 -------------------------------------------------------------------------------------------------------- 12附录A 系统实物图 ----------------------------------------------------------------------------- 12附录B 系统主程序 ------------------------------------------------------------------------------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