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发展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发展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发展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发展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心理学》课程是浙江省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考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中有关于心理的毕生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发展心理学》教材共分十一章,除前三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外,其余均按照个体的心理发展顺序展开。全书在充分介绍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树立起学生关于生命全程的毕生发展观,全面了解毕生发展的纵向图景。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二)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在全面了解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个体毕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关发展规律,并且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去。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特色,全面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行业打好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熟练应用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心理现象,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理解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含义,正确认识发展心理学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1.识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领会: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1.识记:人类心理发展的三个特点;

2.领会: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2)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

展的关系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识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识记:(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人物,时间;(2)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年龄范围

的确定:霍尔;(3)世界第一部发展心理学着作,作者

2.领会: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国化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各种学术观点和科学理论,包括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心理学观点,系统学习各学派关于个体毕生发展的理论,将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考核知识点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三、考核要求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1.识记:(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思想;(2)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划分;

(3)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4)艾里克森的“人的八个阶段”

2.领会: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观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1.识记:(1)环境决定论的特点;(2)华生的学习观点的基础:条件反射;(3)应答性

行为和操作性行为;(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控制原则: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5)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概念

2.领会:(1)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观点对儿童行为实际控制方面的贡献;(2)社会学习

在社会化过程种的作用;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1.识记:(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2)最近发展区

2.领会:(1)维果斯基对“发展”实质的理解;(2)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1.识记:(1)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2)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

2.领会:促使皮亚杰理论获得新进展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识记:朱智贤发展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表现;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掌握常见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认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特殊性、基本原则,还应对发展心理学的最新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现

(五)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三、考核要求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

1.识记:(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领会: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的表现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1.识记:(1)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2)纵向研究的含义;(3)横段研究的

含义;

2.领会:(1)纵向研究设计的局限性;(2)聚合交叉设计的优点;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办法

1.识记:(1)观察法的含义;(2)访谈法的含义;(3)访谈法的分类;(4)问卷法的定

义;(4)测验法的含义;(5)实验法的含义;

2.领会:(1)使用观察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访谈法的优点和局限;(3)发展心

理学中的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4)使用测验法的注意事项;(5)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的适用情形;

3.应用:发展心理学中各种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比较

(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地分析与呈现

1.识记:(1)定性分析的含义;(2)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3)发展心理学研究报告的

内容

2.领会:(1)定性分析的特点;(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者密不可分不可偏废

(五)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1.识记:(1)发展心理学研究生态化的含义;(2)计算机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功

2.领会:(1)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特点;(2)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

化趋势;

第四章胎儿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胎儿期主要指个体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应了解从受精卵到胎儿产出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胎儿发展可能产生影响的内外因素。认识胎儿的发展对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胎儿发展

(二)母亲的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

(三)药物及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四)母亲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影响

(五)母亲所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三、考核要求

(一)胎儿发展

识记:(1)合子的构成;(2)胚种、胚胎、胎儿阶段的划分

(二)母亲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

领会:(1)可能影响胎儿的母亲的自身条件

(三)药物及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领会:药物及酒精、吸烟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四)母亲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影响

1.识记:(1)母亲单方的精神压力和夫妻关系对胎儿的影响;(2)极端情绪对胎儿造成

影响的原因:儿茶酚胺;(3)母亲所处的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2.领会:(1)长期的情感体验会对胎儿造成影响;(2)母亲对胎儿的情绪影响是长期的;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应掌握婴儿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身体形态、动作的发展,认知、言语、气质、情绪和社会化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了解上述婴儿期的身心发展对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二)婴儿认知的发展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四)婴儿的气质

(五)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1.识记:(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概况;(2)婴儿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3)婴儿动作

的“预先成熟论”与“可能成熟论”

2.领会:(1)婴儿大脑机能发展的表现;

(二)婴儿认知的发展

1.识记:(1)婴儿认知能力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感知觉;(2)婴儿视觉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3)婴儿听觉的发生发展概况;(4)婴儿注意发展的概况;(5)婴儿记忆的发生时间;

(6)婴儿学习的含义;(7)婴儿学习的层次;(8)习惯化

2.领会:(1)关于婴儿思维研究的最新成果与皮亚杰经典理论的出入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1.识记:(1)语言和言语;(2)言语过程;(3)前言语阶段及其发展阶段的划分;(4)婴

儿言语发生的时间;(5)言语发生阶段婴儿词语获得与运用的体现;(6)婴儿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现象;(7)语法获得关键期;

2.领会:(1)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四种代表性理论;(2)婴儿前言语阶段具备言

语的三大基本特性;(3)“双词句”的出现及其意义;

3.应用:(1)动态、发展地看待婴儿言语发生过程

(四)婴儿的气质

1.识记:(1)气质类型的含义;(2)气质的四重类型;(3)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

2.应用:(1)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关系;(2)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

(五)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1.识记:(1)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初步分化;(2)婴儿社会性微笑的出现;(3)依恋的

定义;(3)依恋的类型

2.领会:(1)依恋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2)依恋的发展阶段;(3)婴儿的依恋与母亲

行为的关系;(4)早期同伴交往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第六章幼儿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称学前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在了解幼儿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掌握作为幼儿期主导活动的游戏的发展特征,了解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和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认识幼儿期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二)幼儿的游戏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五)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识记:幼儿大脑结构继续发展的主要表现

2.领会:幼儿皮层兴奋和抑制机能的不断增强,但过高的抑制要求会对儿童带来的不利

后果

(二)幼儿的游戏

1.识记:(1)当代的主要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认识;(2)中国心理学家对游戏本质及其功

用的看法;(3)游戏的种类: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2.领会:(1)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1.识记:(1)幼儿期是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3~4岁);(2)幼儿词汇的丰富和深化:内

容、抽象性和概括性;(3)幼儿掌握词类的顺序;(4)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2.领会:(1)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趋势;(2)连贯语言和独白语言的出现;

3.应用:幼儿言语发展的表现:词汇发展、语法的掌握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1.识记:(1)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抽象逻辑性和随

意性初步发展;(2)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含义;(3)守恒的定义;(4)概念的形成和掌握;(5)幼儿概念掌握的特点;(6)幼儿对数的概念的转折点;

2.领会:(1)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2)幼儿思维的特点;(3)幼儿概括的特点

3.应用:皮亚杰的研究对幼儿思维发展研究的贡献

(五)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1.识记:(1)社会化的含义;(2)幼儿道德认知的含义;(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发

展的阶段划分;(4)侵犯行为;(5)亲社会行为;(6)性别化;(7)性别认同;(8)性别角色认同;(9)儿童同伴关系;

2.领会:(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共存性;(3)幼

儿性别认同的发展;(4)同伴关系在儿童个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应用:(1)同伴关系与儿童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和人格发展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又被成为前青春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该掌握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尤其是作为这一阶段主要任务的学习的特点,了解小学儿童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情况,掌握这一阶段个性进一步发展的特点,以及社

会性和品德的发展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1.识记:(1)狭义的学习;(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3)学习障碍儿童(柯克的定义);

(4)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

2.领会:(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3)学习障碍

儿童的预防和矫治

(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识记:(1)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阶段;(2)抽象逻辑思维;(3)思维品质:

2.领会:(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2)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特点;(3)小学儿

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3.应用:(1)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

(三)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识记:(1)自我概念;(2)小学儿童自我描述的发展特点;(3)小学儿童自我体验和

自我评价、自尊心之间的联系;(4)社会性认知;(5)角色采择;

2.领会:(1)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特点;(2)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3)

小学儿童的父母-儿童关系的变化;(4)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3.应用:教师期望对小学儿童的影响——罗森塔尔的研究

(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a)识记:(1)小学儿童道德动机发展的基本特点;(2)道德认识;(3)道德情感;(4)

道德行为

b)领会:(1)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2)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3)小

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第八章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个体在中学阶段要经历一生中的重要时期——青春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了解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及其成因,掌握初中、高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个性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三)初中生个性的发展

(四)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五)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1.识记:(1)青春期生理发育三大巨变;(2)青春期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2.领会:(1)初中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活动的冲击;(2)初中阶段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

的矛盾;

(二)初中生智力的发展

1.识记:(1)思维的创造性;(2)思维的批判性;(3)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的表现;

2.领会:(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2)初中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及其表现;(三)初中生个性的发展

1.识记:(1)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2)反抗心理;(3)心理整合的环节

2.领会:(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导致个性的暂时不平衡性;(3)初中生情绪表现的矛

盾性;(4)初中生人际交往特点;

3.应用:(1)初中生个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偏执性;

1.识记:(1)辩证逻辑思维;

2.领会:(1)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2)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五)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1.识记:(1)自我评价;(2)价值观及其形成年龄;(3)影响高中生自治需求的因素;

2.领会:(1)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特点;(2)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3)

高中生自我评价的特点;(4)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

第九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成年初期是指个体十八九岁到三十五岁左右的时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掌握个体在成年初期的基本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发展课题,了解个体在此阶段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在成年初期的婚恋状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

(二)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

(三)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四)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

(五)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

三、考核要求

(一)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

1.识记:(1)成年初期的年龄规定;(2)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同一性危机;(3)成年初期

的十项发展课题;

2.领会:(1)成年初期在人生中的意义;(2)成年初期心理的两极性;

(二)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

1.识记:(1)成年初期个体的重要思维方式;(2)成年初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点;

2.领会:(1)成年初期智力的一般特点;(2)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三)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1.识记:(1)成年初期青年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世界的原因;(2)艾里克森:青年期的发展

课题;(3)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2.领会:(1)成年初期自我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心理的延缓偿付期的形成及其作

用;

(四)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稳固

1.识记:(1)人生观的出现、稳定、形成时期;(2)人生问题进入青年意识的三个心理前

提;(3)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义;

2.领会:(1)价值观的理解;

3.应用:(1)青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机制

(五)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

1.识记:(1)影响异性观的主要原因;

2.领会:(1)两性在恋爱中独占欲上的差别;(2)婚后适应的主要问题;

第十章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成年中期一般指个体35岁到60岁之间的阶段。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俩界成年中期个体的生理变化,掌握个体在智力、人格、和生活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

(二)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三)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四)成年中期的生活

三、考核要求

(一)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

1.识记:(1)更年期;(2)女性更年期时间;(3)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影响因素;(4)男

性更年期时间及主要表现;(5)A型性格与健康;

2.领会:影响中年人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二)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1.识记:(1)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模式;(2)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

2.领会:(1)中年人的智力活动性质特点;(2)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三)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1.识记:(1)人格特质;(2)人格结构稳定性的含义;(3)艾里克森、莱文森、哈威格斯

特关于中年人发展任务的观点;

2.领会:(1)中年人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四)成年中期的生活

1.识记:(1)中年人的家庭生活互动关系组成;(2)代际关系;

2.领会:中年人职业发展的含义;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成年晚期指个体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又称老年期。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有关老年心理研究的一般观点,掌握个体在这一阶段认知活动的退行性变化特

点,以及个体在情绪情感等个性心理特点,了解一定的老年心理卫生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心理研究

(二)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

(三)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

(四)成年晚期的个性心理特点

(五)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心理

三、考核要求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心理研究

1.识记:(1)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2.领会:(1)传统的心理观和心理的毕生发展观的比较;

(二)认知活动的退行性变化

1.识记:(1)成年晚期主要感觉衰退的一般模式;(2)老年期的记忆特点;

2.领会:(1)老年期思维发展的个体差异及其意义;(2)老年期智力发展的特点;(三)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

识记:(1)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几种消极情绪;(2)老年人那情绪体验的最重要激发事件;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培训讲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 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 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 思想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 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 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 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 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版 (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考研必备,一起分享)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问世和演变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后,西方儿童心理学又经历着一个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1)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有霍尔(G.S.Hdl)的问卷法、比内(A.Binet)的测验法、格塞尔(久Ce8eU)的发育常模、杜威(J.Dewey)的机能主义和儿童中心说以及施太伦(W.Sum)的人格主义等。他们的成就为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变化以及教育的要求,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研究的成果和著作在量和质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相继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学说,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派等,以及这些学派的演变都表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局面下不断增新、不断拓展着。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更广泛地探讨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发展心理学提高到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1 1. 二因素理论 p10 2. 复演说 p18 - p19 + p187 3. 比率智商 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普莱尔 ” -《儿童心理》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 2. 什么是 “ 遗传与环境之争 ”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P9 -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 P12 -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 P15 -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 P16 - P17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 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 内化 P44 -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27 -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P44 -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P37 -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 P41 - P43 1. 髓鞘化 P70 2. 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 3. 视崖实验 P88 4. 前语言思维 P92 02 年名 5. 依恋 P95 6. 陌生情景 P98 7. A 非 B 错误 P93 8. 抓握放射 P72 9. 双向性原则 P100 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 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 P83 - 84 P85 举例 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 01 年论述 P96 - 98 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 3.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01 年简 78 4. 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 P100 5. 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 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P81 1. 第二信号系统 P105 2. 模仿性游戏 P108 3. 单词句 P110 4. 直觉性行动思维 P117 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 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 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P105 - P106 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P108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 3. 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16 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 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01 简答 P112 5.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P122 - P123 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 1. 平行游戏 P133 2. 积极词汇 P139 3. 消极词汇 P139 4. 自我中心言语 P141 5. 内部言语 P140 01 、 02 名 6. LAD P146 7. 他律道德 02 年名词 P161

【划重点】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整理

【划重点】考研发展心理学要点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横断研究 (1)国外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 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较为复杂;另外还可能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 世代效应:群体中的年龄差异是由群体成长时的社会文化差异造成的,而非发展。 2、纵向研究 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优点:能系统的,详尽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质变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被试亡失),反复测量(练习效应),时间较长(其他变量增多)另外还会受跨代效应的影响。 跨代效应:由于目标群体可能经历某一特殊年代,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同样的特征,这样的结果可能难以推广。 3、聚合交叉研究

综合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 4、双生子研究(格赛尔双胞胎爬梯实验) 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 同卵双生子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5、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达尔文在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后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该专著推动了儿童心理的传记法研究,被认为是科学研究儿童心理的先驱。 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弗洛伊德理论与艾里克森理论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里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五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家长如果能适度满足儿童的性需要,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如果儿童的性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或倒退,成为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 (3)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一生全过程——个体发展的心理学 狭义: 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2)顺序性: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期 心理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向前进展,时快时慢 一般趋势: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缓慢发展期:童年期

第二加速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期发育期) 成熟期(平稳变化阶段):中年期 下降期:老年期 心理发展的动因 之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之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之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之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 之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 之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 图式:认知结构 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 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方式:同化和顺应 2. 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变。

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从生命全程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发展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心理咨询活动中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使我们了解各种心理能力发展趋势圴不同程度地呈现适应性的特点,从而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毕生发展观,全面发解个体发展的纵向图景。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总结,更好地记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发展的内涵: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心理发展”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是学习发展心理学首先要弄清的。心理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种系的发展 2、心理种族的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的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婴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这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 4、“关键期”问题: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年看待敏感期。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死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历程,它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化为发展性。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研究对象是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适用性时效性质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差被试容易流失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这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式。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万赖俱寂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1、高级心理机能决定心理发展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 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1)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在1-3岁),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用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初中者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即并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和情绪上的矛盾。 (2)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归结如下: 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自我和超我)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的成熟 ⑤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身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份 自我评价能力只有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参考P6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内容、过程、功能目前处于极大的争议中。——MJ注) 个体在青少年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同一性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指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Erikson,1959)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个体,会对自己的核心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已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通过重新检验获得有选择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一性就好比一个基点,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必要的、连续性的经验。许多女性不符合同一性发展标准,他们趋向于被动地社会化,通过留心别人的行为来界定自己的同一性。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p19+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年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名词 3. ABAB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50 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P54 4. 说明试验法和相关法的异同P56-P58 5. 介绍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P56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 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尤其密切。可以说,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从社会心理学中脱胎而来,两者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如果把社会心理学比作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人际关系心理学就是它的枝干之一。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而人际关系心理学是探索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他们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区别。这表现在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独立学科,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的,但不能相互代替。 3.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1)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

关系的总称。(2)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第二,人际关系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第四,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⑴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 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圆形、轮式、链式和 Y 式传递。(针对正式群体) 戴维斯人际交往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针对非正式群体) ⑵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 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的分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⑶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的组成: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霍桑实验的结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 A.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 B.生理机制和心理现象 C.思维发展和言语发展 D.个体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案】D 【解析】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包括两个主要部分:①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②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 2.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 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 【答案】A 【解析】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科学。C项,种

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A项,个体发展心理学则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BD两项,单研究认知发展特点或仅涉及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变化都不能够全面地说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3.狭义发展心理学是指()。 A.儿童发展心理学 B.学前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D.个体发展心理学 【答案】D 【解析】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因此,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4.最先具有完整的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霍尔 C.普莱尔 D.埃里克森 【答案】A 【解析】A项,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②重视中年危机;③论述了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心理。B项,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 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胎儿期 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 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 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 (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14、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种机能不对称被称为大脑单侧化。 15、出生后的前几年,脑机能的可塑性是一生中最强的时候。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1)、视觉偏爱法 :通过给婴儿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物,观察他更喜欢哪一个,从而获取婴儿知觉发展的相关信息的方法。(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3)、诱导电位法(4)、高振幅吮吸。 2、视觉的产生与发展:(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2)视敏度的发展(3)颜色视觉 视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3、听觉:涉及到三个方面:检测、辨别、定位;定位:“U”字形发展曲线,胎儿期即已产生听觉 4、信息加工系统模型把人的思维分为3个基本成分:感觉登记、工作记忆或短时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说明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1、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种系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容(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什么是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 3、社会化 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7、观察学习、积极强化、消极强化、 8、维果斯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最近发展期、教育与发展 的关系、语言和工具的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9、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发展阶段理论) 10、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11、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聚合研究、微观发生学研究、双生子研究 12、胎儿宫发育分期 13、胎儿大脑是未成熟脑。未成熟大脑发育的两个关键期是 14、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异常的因素 15、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发展的关系 16、婴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其相应的行为特征是什么? 17、个体心理和生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19、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20、元认知 21、主我客我 22、转换生成理论 23、婴儿言语发展中“词语爆炸”指的是

24、气质定义、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 25、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26、依恋定义、依恋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恋发展阶段、依恋类型、依恋对儿童心 理发展的意义 27、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 28、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反应的心理发展特点 29、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30、麦科比所区分的四种自我控制活动 31、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32、侵犯行为(工具性、敌意性)、亲社会行为概念、发展、理论 33、性别角色认同 34、小学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 35、广义的学习 36、角色采择 37、青少年发展一般特点 38、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 39、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 40、自我同一性 41、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 42、延缓偿付期 43、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44、爱情三元理论 45、沙伊的智力适应理论 46、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 47、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过程模型理论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 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 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 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 伊德} (2)内因与外因 {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 {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水印1 (4)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A: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