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M调制与解调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FM调制与解调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FM调制与解调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FM调制与解调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FM调制与解调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FM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

摘要:

调频和调相是广泛采用的两种调角的基本调制方式。其中调频(FM)是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调相(PM)是载波信号的相位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两种调制方式都表现为信号的瞬时相位受到调变。调频波的解调称为鉴频;调相波的解调称为鉴相。在掌握模拟系统FM和PM调制与解调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通过MATLAB进行编程仿真实现对系统的时域、频域特性分析,可以通过Simulink动态建模和Labview虚拟仪器对系统进行仿真,检测所设计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通过GUI设计实现针对该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

关键词: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一、课题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课题主要研究FM 调制与解调模拟系统的理论设计和软件仿真方法。通过完成本课题的设计,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掌握模拟系统FM 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模拟系统FM 调制与解调的设计方法;

3.掌握应用MATLAB分析系统时域、频域特性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应用Matlab进行编程仿真的能力;

4.熟悉基于Simulink的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步骤和过程;

5.了解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熟悉采用LabVIEW进行仿真的方法。

二、课题任务

设计FM调制与解调模拟系统,仿真实现相关功能。包括: 可实现单音调制的FM调制及解调、PM调制及解调的系统设计及仿真,要求给出系统的设计框图、源程序代码及仿真结果,并要求给出程序的具体解释说明,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具体内容为:(1)设计FM调制与解调、P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给出系统的原理框图,对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说明。

(2)采用Matlab语言设计相关程序,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仿真,即直接采用Matlab语言编程的静态仿真方式、采用Simulink进行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方式。要求采用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进行仿真,并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3)采用LabVIEW进行仿真设计,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给出系统的前面板和框图,采用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进行仿真,并记录仿真结果。

(4)要求对系统的时域、频域特性进行分析,并与理论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5)对系统功能进行综合测试,整理数据,撰写设计报告。

调频(FM):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调相(PM):载波信号的相位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两种调制方式均表现为载波信号的瞬时相位收到调变。

在设计调频(FM)和调相(PM)系统时,由于调频(FM)可以看成是相位按调制信号的时间积分值规律变化的的调相信号,故可以都借助调相系统,只是调频时,需先将调制信号积分以后再通过调相系统。设计调相系统时,在确定载波幅度和频率、调制信号幅度和频率、调频或调相比例常数后,将调制信号与比例常数的乘积(调相时)或调制信号积分以后与比例常数的乘积(调频时),即可完成调相功能。

由于等幅调频波通过延时网络以后,在限制(为调制信号的角频率,为延时量)的条件下,输出调频波与输入时相比会产生附加相移,该附加相移反映了输入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变化,即输出为调频-调相波,再将其通过鉴相器即可完成鉴频。此即相位鉴频器的理论设计模型。

假设调相波和载波之间的相位差为,使调相波产生固定相移后,和载波一起通过相乘器,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后,输出波在限制的条件下,幅度反映了输入调相波的瞬时相位变化,即完成了鉴相功能。此即乘积型鉴相器的理论设计模型。

故在设计鉴频(FM)和鉴相(PM)系统时,只需在确定系统参数的情况下,按上述原理完成相位鉴频器和乘积型鉴相器的功能即可完成相应的解调功能。

在MATLAB静态编程仿真部分,将上述原理转换成相应的数学关系,即可完成编程;

在Simulink动态建模仿真部分,根据上述原理选择合适的模型,并做合适的参数设置,即可完成系统方框图的设计;

在Labview仿真部分,根据上述原理选择合适的函数和控件,并做合适的参数设置,即可完成前面板和程序框图的设计;

在GUI图形用户界面设计部分,在了解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原理给添加的按钮或文本框添加对应的代码,即可实现图形用户界面。

四、设计内容、步骤和要求

(1) 设计实现FM、P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给出系统的原理框图,对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说明,具体参数包括:载波频率、调制信号频率、载波大小、调制信号大小、调制系数等参数。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计算。

(2) 根据所设计的FM、P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进行基于Matlab语言的静态仿真设计。分别实现单音调制的FM调制及解调、PM调制及解调的系统仿真设计,要求给出系统的Matlab编程仿真程序及结果,并要求写出程序的具体解释说明,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要求调制信号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信号进行仿真,至少给出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具体参数自定。载波信号频率根据设计情况设定。

(3) 根据所设计的FM、P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采用Simulink进行动态建模仿真设计。分别实现单音调制的FM调制及解调、PM调制及解调的系统动态仿真设计,要求包括调制和解调的部分,并给出采用Simulink进行动态建模仿真的系统方框图,同时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要求采用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进行仿真,具体参数自定。载波信号频率根据设计情况设定。

(4) 根据仿真结果,对系统的时域、频域特性进行分析,并与理论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2 拓展部分

(1) 根据所设计的FM、P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说明具体的参数,进行基于LabVIEW 环境的仿真,分别实现单音调制的FM调制及解调、PM调制及解调的系统仿真设计,要求包括调制和解调的部分,给出系统的前面板和框图,并记录仿真结果。

(2) 要求调制信号采用不同类型的信号源,进行进一步的仿真,给出系统的前面板和框图,并记录仿真结果,观察分析频谱的变化情况。

(3) 比较分析采用以上两种软件环境:Matlab与LabVIEW,进行仿真的各自的特点,分析说明不同语言环境的各自优势。

4.3 选作部分

(1) 根据所设计的FM、P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采用Matlab语言设计相关程序,并且利用GUI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完成4.1必选部分所要求的功能。

(2) 分析比较采用Matlab语言的GUI设计图形用户界面与采用LabVIEW进行设计的各自的特点。

五、实验具体过程、结果与分析

实现FM、P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的原理框图:

㈠MATLAB 静态编程仿真

⒈FM 和PM 的调制

⑴程序流程图:

⑵编程仿真程序代码

参数设置为:

调制信号频率:10Hz ;调制信号幅度:1V ;载波信号频率:100Hz ;载波信号幅度:1V ;调频比例常数kf :2000;调相比例常数kp :100;采样频率fs: 500Hz 。 ①正弦波: T=0.002;%采样间隔 fs=1/T;%采样频率 N=256;%采样点数 n=0:N-1;t=n*T;

vx=cos(2*pi*10*t);%调制信号 int_vx(1)=0;

for i=1:(length(t)-1)

图 1 间接调

图 2 矢量合成

图 3 相位鉴

图 4 乘积型鉴

确定系统的构建调制信调

对调制

与相应的比加到载波得到调频

调调

end

vc=cos(2*pi*100*t);%载波信号

kf=2000;%调频比例常数

vf=cos(2*pi*100*t+2*pi*kf*int_vx);%调频信号

VX=fft(vx,N);

VC=fft(vc,N);

VF=fft(vf,N);

f=n*fs/N;

figure(1)

subplot(3,2,1)

plot(vx);title('时域调制信号')

grid on

subplot(3,2,2)

plot(f(1:N/2),abs(VX(1:N/2)));title('频域调制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3,2,3)

plot(vc);title('时域载波信号')

grid on

subplot(3,2,4)

plot(f(1:N/2),abs(VC(1:N/2)));title('频域载波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3,2,5)

plot(vf);title('时域调频信号')

grid on

subplot(3,2,6)

plot(f(1:N/2),abs(VF(1:N/2)));title('频域调频信号') xlabel('Hz')

grid on

kp=100;%调相比例常数

vp=cos(2*pi*100*t+kp*vx);%调相信号

VP=fft(vp,N);

figure(2)

subplot(3,2,1)

plot(vx);title('时域调制信号')

grid on

plot(f(1:N/2),abs(VX(1:N/2)));title('频域调制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3,2,3)

plot(vc);title('时域载波信号')

grid on

subplot(3,2,4)

plot(f(1:N/2),abs(VC(1:N/2)));title('频域载波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3,2,5)

plot(vp);title('时域调相信号')

grid on

subplot(3,2,6)

plot(f(1:N/2),abs(VP(1:N/2)));title('频域调相信号') xlabel('Hz')

grid on

②方波:

T=0.002;%采样间隔

fs=1/T;%采样频率

N=256;%采样点数

n=0:N-1;t=n*T;

vx=square(2*pi*10*t,50);%调制信号

int_vx(1)=0;

for i=1:(length(t)-1)

int_vx(i+1)=int_vx(i)+vx(i)*T;

end

vc=cos(2*pi*100*t);%载波信号

kf=2000;%调频比例常数

vf=cos(2*pi*100*t+kf*int_vx);%调频信号

VX=fft(vx,N);

VC=fft(vc,N);

VF=fft(vf,N);

f=n*fs/N;

figure(1)

subplot(3,2,1)

plot(vx);title('时域调制信号')

grid on

subplot(3,2,2)

plot(f(1:N/2),abs(VX(1:N/2)));title('频域调制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3,2,3)

plot(vc);title('时域载波信号')

grid on

subplot(3,2,4)

plot(f(1:N/2),abs(VC(1:N/2)));title('频域载波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3,2,5)

plot(vf);title('时域调频信号')

grid on

subplot(3,2,6)

plot(f(1:N/2),abs(VF(1:N/2)));title('频域调频信号') xlabel('Hz')

grid on

kp=100;%调相比例常数

vp=cos(2*pi*100*t+kp*vx);%调相信号

VP=fft(vp,N);

figure(2)

subplot(3,2,1)

plot(vx);title('时域调制信号')

axis([0,300,-1.2,1.2])

grid on

subplot(3,2,2)

plot(f(1:N/2),abs(VX(1:N/2)));title('频域调制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3,2,3)

plot(vc);title('时域载波信号')

grid on

subplot(3,2,4)

plot(f(1:N/2),abs(VC(1:N/2)));title('频域载波信号') xlabel('Hz')

subplot(3,2,5)

plot(vp);title('时域调相信号')

grid on

subplot(3,2,6)

plot(f(1:N/2),abs(VP(1:N/2)));title('频域调相信号') xlabel('Hz')

grid on

⑶运行结果:

①正弦波:

②方波:

⒉FM和PM的解调

⑵编程仿真程序代码

参数设置如下:

调制信号频率:10Hz;调制信号幅度:1V;载波信号频率:100Hz;载波信号幅度:1V;

调频比例常数kf:pi/2;调相比例常数kp:pi/20;采样频率fs:500Hz;低通滤波器参数:正弦波:fir1(80,0.1),方波:fir1(80,0.35)。

①正弦波:

T=0.002;%采样间隔

fs=1/T;%采样频率

N=256;%采样点数

n=0:N-1;t=n*T;

kf=pi/2;%调频比例常数

kp=pi/20;%调相比例常数

vx=cos(2*pi*10*t);%调制信号

int_vx =sin(20*pi*t)/(20*pi);%对调制信号积分

vc=cos(2*pi*100*t);%载波信号

vf=cos(2*pi*100*(t-0.002)+2*pi*kf*(sin(20*pi*(t-0.002))/(20*pi)));%对调频FM信号延时,相位变化中含0.4*pi的恒定相移

vf1=cos(2*pi*100*(t-0.002)+2*pi*kf*(sin(20*pi*(t-0.002))/(20*pi))-pi/10);%对调频FM信号延时后,再加上pi/10的固定相移

vp1=cos(2*pi*100*t+kp*vx-pi/2);%给调相信号加上pi/2的固定相移

vip=vc.*vp1;%通过相乘器

vif=vc.*vf1;%通过相乘器

vof=filter(b,1,vif);

vop=filter(b,1,vip);

VOF=fft(vof,N);

VOP=fft(vop,N);

f=n*fs/N;

figure(1)

subplot(2,2,1)

plot(vx);title('时域调制信号')

grid on

VX=fft(vx,N);

subplot(2,2,2)

plot(f(1:N/2),abs(VX(1:N/2)));title('频域调制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2,2,3)

plot(vof);title('时域解调FM信号')

grid on

subplot(2,2,4)

plot(f(1:N/2),abs(VOF(1:N/2)));title('频域调制FM信号') xlabel('Hz')

grid on

figure(2)

subplot(2,2,1)

plot(vx);title('时域调制信号')

grid on

VX=fft(vx,N);

subplot(2,2,2)

plot(f(1:N/2),abs(VX(1:N/2)));title('频域调制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2,2,3)

plot(vop);title('时域解调PM信号')

grid on

subplot(2,2,4)

plot(f(1:N/2),abs(VOP(1:N/2)));title('频域调制PM信号') xlabel('Hz')

grid on

②方波:

T=0.002;%采样间隔

fs=1/T;%采样频率

N=256;%采样点数

n=0:N-1;t=n*T;

kf=pi/2;%调频比例常数

kp=pi/20;%调相比例常数

vx=square(2*pi*10*t,50);%调制信号

int_vx=25*sawtooth(2*pi*t*10,0.5);%调制信号

vc=cos(2*pi*100*t);%载波信号

vf=cos(2*pi*100*(t-0.002)+2*pi*kf*25*sawtooth(2*pi*(t-0.002)*10,0.5));%对调频FM 信号延时,相位变化中含0.4*pi的恒定相移

vf1=cos(2*pi*100*(t-0.002)+2*pi*kf*25*sawtooth(2*pi*(t-0.002)*10,0.5)-pi/10);%对调频FM信号延时后,再加上pi/10的固定相移

vp1=cos(2*pi*100*t+kp*vx-pi/2);%给调相信号加上pi/2的固定相移

vip=vc.*vp1;%通过相乘器

vif=vc.*vf1;%通过相乘器

b=fir1(80,0.35);

b1=fir1(80,0.2);

vof=filter(b1,1,vip);

vop=filter(b,1,vip);

VOF=fft(vof,N);

VOP=fft(vop,N);

f=n*fs/N;

figure(1)

subplot(2,2,1)

plot(vx);title('时域调制信号')

axis([0,300,-1.2,1.2])

grid on

VX=fft(vx,N);

subplot(2,2,2)

plot(f(1:N/2),abs(VX(1:N/2)));title('频域调制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2,2,3)

plot(vof);title('时域解调FM信号')

grid on

subplot(2,2,4)

plot(f(1:N/2),abs(VOF(1:N/2)));title('频域调制FM信号')

grid on

figure(2)

subplot(2,2,1)

plot(vx);title('时域调制信号')

axis([0,300,-1.2,1.2])

grid on

VX=fft(vx,N);

subplot(2,2,2)

plot(f(1:N/2),abs(VX(1:N/2)));title('频域调制信号')

xlabel('Hz')

grid on

subplot(2,2,3)

plot(vop);title('时域解调PM信号')

axis([0,300,-0.1,0.1])

grid on

subplot(2,2,4)

plot(f(1:N/2),abs(VOP(1:N/2)));title('频域调制PM信号') grid on

⑶运行结果:

①正弦波:

②方波:

⒊结果分析:

㈡Simulink动态建模仿真⒈FM调制和解调

⑴系统方框图:

⑵参数设置:

①正弦波:

②方波:

仅改变signal generator的参数设置如下,其余参数设置与正弦波时相同。

⑶运行结果:①正弦波:

示波器(从上到下一次是:调制信号、调频信号、解调信号):调制信号频谱:

调频信号频谱:

解调信号频谱:

②方波:

示波器(从上到下一次是:

调制信号、调频信号、解

调信号):

调频信号频谱:

解调信号频谱:

调制信号频谱:

⒉PM的调制和解调

⑴系统方框图:

⑵参数设置:

①正弦波: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五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掌握BPSK数据传输过程,熟悉典型电路; 3、了解数字基带波形时域形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滚降系数的概念; 4、熟悉BPSK调制载波包络的变化; 5、掌握BPSK载波恢复特点与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原理框 P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Hz载波及256KHz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BP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送入到13模块载波提取单元得到同步载波;已调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后,解调输出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 BPSK调制信号观测(9号模块) 概述:BP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相位相差180°的载波变换来表征被传递的信息。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BP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BPSK/DBP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W3使256 KHz载波信号峰峰值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z。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9号模块“NRZ-I”为触发,观测“I”; (2)以9号模块“NRZ-Q”为触发,观测“Q”。 (3)以9号模块“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调制输出”。 思考:分析以上观测的波形,分析与ASK有何关系? 实验项目二 BPSK解调观测(9号模块) 概述: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解调输出波形,观察是否有延时现象,并且验证BP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中间观测点TP8,深入理解BPSK解调原理。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 2、以9号模块测13号模块的“SIN”,调节13号模块的W1使“SIN”的波形稳定,即恢复出载波。 3、以9号模块的“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BPSK解调输出”,多次单击13号模块的“复位”按键。观测“BPSK解调输出”的变化。 4、以信号源的CLK为触发,测9号模块LPF-BPSK,观测眼图。 思考:“BPSK解调输出”是否存在相位模糊的情况?为什么会有相位模糊的情况? 五、实验报告 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输入的基带信号由转换开关转接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差分编码控制256KHz的载频,另一路经倒相去控制256KHz的载频。???解调采用锁相解调,只要在设计锁相环时,使它锁定在FSK的一个载频上此时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为零,而对另一载频失锁,则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不为零,那末在锁相环路滤波器输出端就可以获得原基带信号的信息。? 2、分析BPSK调制解调原理。 调制原理是:基带信号先经过差分编码得到相对码,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调相, 即将相对码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载波及256K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DBPSK 调制输出。?

AM调制与解调

高频电子线路 振幅调制电路(AM,DSB,SSB)调制与解调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原理说明 (5) 实验分析 (10)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摘要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它的作用是从已调波信号中取出原来的调制信号。对于幅度调制来说,解调是从它的幅度变化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对于频率调制来说,解调是从它的频率变化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而在在实际应用当中大型、复杂的系统直接实验是十分昂贵的,而采用仿真实验,可以大大降低实验成本。在实际通信中,很多信道都不能直接传送基带信号,必须用基带信号对载波波形的某些参量进行控制,使载波的这些参量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即所谓正弦载波调制。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可以弥补真实的实验设备所不能满足的条件,减少实验成本。

引言 调制在通信系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调制,不仅可以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传播的已调信号,而且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振幅调制的方法分为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本文选用乘积型同步检波。

原理说明 AM 调制与解调 首先讨论单频信号的调制情况。如果设单频调制信号 ,载 波 ,那么调幅信号(已调波)可表示为 式中,为已调波的瞬时振幅值。由于调幅信号的瞬时振幅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即 有 = 由以上两式可得 包络检波是指检波器的输出电压直接反应输入高频调幅波包络变化规律的一种检波方式。由于AM 信号的包络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因此包络检波只适用与AM 波的解调,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 图1 包络检波器的输入信号为振幅调制信号,其频谱由载频和 边频,组成,载频与上下边频之差就是。因而它含有调制信号的信息。 非线性电路 低通滤波器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调制解调)

基于MATLAB的差分码PSK调制解调实现学生姓名:易武指导老师:吴志敏 摘要 PSK调制是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PSK调制技术的改进也是通信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数字调制系统的基本调制解调方法,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设计了相移键控系统的模型,并且对模型的方针流程以及仿真结果都给出具体详实的分析,为实际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数字调制是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改进也是通信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MATLAB;PSK;调制解调;差分码 1 引言 1.1课程设计目的 差分码PSK的调制解调的实现,通过课程设计,我学到了MATLAB的操作,深入了解了PSK调制解调的原理,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M文件,编程实现差分码的PSK 调制解调,并绘制了调制前后的时域和频域波形级叠加噪声时解调前后额频域波形,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来分析该解调过程的正确性及信道对信号的额传输影响,知道了2PSK 信号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两种。这两种方法的复杂程度差不多,并且都可以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加深了对信号的调制解调的认识,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 1.2课程设计要求 1)绘制基带信号,PSK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 2)绘制噪声后的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 3)改变噪声功率进行解调,分析噪声对信号传输造成的影响。

1.3课程设计原理 差分码PSK 的调制解调实质上就是DPSK 调制解调,利用载波的多种不同的相位状态来表征数字信息的调制方式,调制解调有2DPSK 和4DPSK 调制解调,本次课程实际采用二进制的DPSK 。 2 PSK 调制解调原理 2.1 2PSK 调制的基本原理 在4PSK 信号中,相位变化是以未调载波的相位作为参考基准的。由于它利用载波相位的绝对数值表示数字信息,所以又称为绝对相移。4PSK 相干解调时,由于载波恢复中相位有0、π模糊性,导致解调过程出现“反向工作”现象,恢复出的数字信号“1”和“0”倒置,从而使2PSK 难以实际应用。为了克服此缺点,提出了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方式。 2DPSK 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传递数字信息,所以又称相对相移键控。假设??为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的载波相位差,可定义一种数字信息与??之间的关系为 ”“”“010表示数字信息表示数字信息???=?π? (2-1) 于是可以将一组二进制数字信息与其对应的2DPSK 信号的载波相位关系示例如下: 二进制数字信息: 1 1 0 1 0 0 1 1 0 2DPSK 信号相位: (0) π 0 0 π π π 0 π π 或 (π) 0 π π 0 0 0 π 0 0 数字信息与??之间的关系也可定义为 ”0“”1“0表示数字信息表示数字信息???=?π? 由此示例可知,对于相同的基带数字信息序列,由于初始相位不同,2DPSK 信号的相位并不直接代表基带信号,而前后码元相对相位的差才唯一决定信息符号。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信号码元的相位关系,我们可以用矢量图来表述。按照(2-1)的定义关系,我们可以用如图2-1(a )所示的矢量图来表示,图中,虚线矢量位置称

基于Simulink的2FSK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二○一二~二○一三学年第二学期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计划书 班级: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三年六月一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已经学过的有关数字调制系统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会应用Matlab Simulink 或SystemView等工具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为第一周。首先查找资料,掌握系统原理,熟悉仿真软件,然后编写程序或构建仿真结构模型,最后调试运行并分析仿真结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1.1 设计要求 (1)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 (2)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TLAB7.0的基本实用方法,学会使用这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 (3)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4)用MATLAB7.0设计一种2FSK数字调制解调系统; 1.2设计任务 根据课程设计的设计题目实现某种数字传输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信源:产生二进制随机比特流,数字基带信号采用单极性数字信号、矩形波数字基带信号波形; (2)调制:采用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调制,使用键控法产生2FSK 信号; (3)信道:属于加性高斯信道; (4)解调:采用相干解调; (5)性能分析:仿真出该数字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即该系统的误码率,并画出SNR(信噪比)和误码率的曲线图;

2 方案设计与论证 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递数字信号,在2FSK 中,载波的频率随着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移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的。在2FSK 中,载波的频率随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故其表达式为: { )cos() cos(212)(n n t A t A FSK t e ?ωθω++= 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2FSK 信号可以看作两个不同载频的ASK 信号的叠加。因此2FSK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又可以写成: )cos()]([)cos(])([)(2_ 12n s n n n n s n FSK t nT t g a t nT t g a t s ?ωθω+-++-=∑∑ 1 1 1 1 t ak s 1(t) cos (w1t+θn ) s 2(t) s 1(t) co s(w1t +θn )cos (w2t+φn) s 2(t) cos (w2t+φn) 2FSK 信号 t t t t t t 2.1 2FSK 数字系统的调制原理 2FSK 调制就是使用两个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信号来传输一个二进制信息序列。可以用二进制“1”来对应于载频f1,而“0”用来对应于另一相载频w2的已调波形,而这个可以用受矩形脉冲序列控制的开关电路对两个不同的独立的频率源w1、f2进行选择通。如下原理图:

抽样定理和PCM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抽样定理和PAM调制解调实验 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03班 学生姓名:陈威 同组学生:杨鑫 成绩: 指导教师:惠龙飞 (实验时间:2012 年 12 月 7 日——2012 年 12 月28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实验目的 1对电路的组成、波形和所测数据的分析,加深理解这种调制方法的优缺点。 2.通过脉冲幅度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2、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一块 2、①号模块 一块 3、6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4、连接线 若干 3、实验原理 3.1基本原理 1、抽样定理 图3-1 抽样与恢复 2、脉冲振幅调制(PAM ) 所谓脉冲振幅调制,即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如果脉冲载波是由冲激脉冲组成的,则前面所说的抽样定理,就是脉冲增幅调制的原理。 自然抽样 平顶抽样 ) (t m ) (t T

图3-3 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波形 PAM方式有两种: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自然抽样又称为“曲顶”抽样,(t)的脉冲“顶部”是随m(t)变化的,即在顶部保持了m(t)变已抽样信号m s 化的规律(如图3-3所示)。平顶抽样所得的已抽样信号如图3-3所示,这里每一抽样脉冲的幅度正比于瞬时抽样值,但其形状都相同。在实际中,平顶抽样的PAM信号常常采用保持电路来实现,得到的脉冲为矩形脉冲。 四、实验步骤 1、将信号源模块、模块一固定到主机箱上面。双踪示波器,设置CH1通道为同步源。 2、观测PAM自然抽样波形。 (1)将信号源上S4设为“1010”,使“CLK1”输出32K时钟。 (2)将模块一上K1选到“自然”。 (3)关闭电源,连接 表3-1 抽样实验接线表 (5)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输出,调节W1改变输出信号幅度,使输出信号峰-峰值在1V左右。在PAMCLK处观察被抽样信号。CH1接PAMCLK(同步源),CH2接“自然抽样输出”(自然抽样PAM信号)。

AM调制解调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报告

AM调制解调电路的设计仿真与实现 1.Proteus 软件简介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仿真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一键切换到PCB设计,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 Proteus软件具有4大功能模块:智能原理图设计、完善的电路仿真功能、独特的单片机协同仿真功能、实用的PCB设计平台。由于Proteus软件界面直观、操作方便、仿真测试和分析功能强大,因此非常适合电子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一种相当好的电子技术实训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和电子设计开发人员进行电路仿真分析的重要手段。 Proteus软件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例:multisim)的功能。这些功能是: (1)原理布图 (2)PCB自动或人工布线 (3)SPICE电路仿真 革命性的特点 (1)互动的电路仿真 用户甚至可以实时采用诸如RAM,ROM,键盘,马达,LED,LCD,AD/DA,部分SPI器件,部分IIC器件。 (2)仿真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 可以仿真51系列、AVR、PIC、ARM、等常用主流单片机。还可以直接在基于原理图的虚拟原型上编程,再配合显示及输出,能看到运行后输入输出的效果。配合系统配置的虚拟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Proteus建立了完备的电子设计开发环境。 本次Proteus课程设计实现AM调制解调电路的原理图绘制以及电路的仿真。运用由三极管组成的乘法器调制出AM信号,再经非线性元件二极管与电容等组成的包络检波电路解调得到解调信号。

2ASK调制解调课程设计论文(简单版)

目录 1 引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研究现状……………………………………………………………… 1.3论文的内容安排………………………………………………………… 2 系统原理及设计方法 2.1 2ASK调制的原理…………………………………………………………Y 2.2 ASK解调原理及设计方法…………………………………………………… 3 ASK调制与解调的VHDL系统建模 3.1软件平台介绍………………………………………………………………… 3.2整体方案设计………………………………………………………………… 4 2ASK调制系统VHDL建模 4.1 2ASK调制系统仿真模型……………………………………………………… 4.1.1 m序列原理………………………………………………………… 4.1.2 m序列的实现…………………………………………………… 4.1.3分频器原理……………………………………………… 4.2 调制程序实现…………………………………… 4.2.1 M序列的实现………………………………………… 4.2.2分频器的实现…………… 4.3 2ASK调制系统仿真…………… 4.3.1 M序列伪随机码仿真………………………………………… 4.3.2分频器仿真…………………………………………… 4.3.3 2ASK调制仿真…………………………………………………… 5 2ASK解调系统VHDL建模与仿真 5.1 2ASK解调系统仿真模型……………………………………………………… 5.2 2ASK解调系统的实现………………………… 5.2.1 2ASK解调系统的VHDL设计…………………………………………

基于LabView的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基于LabVIEW的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工程设计报告 题目类型:小组题目 班级: 021212 姓名:李x(组长)、黄XX 学号:1149,1100 联系方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一.摘要 虚拟技术的发展使电子技术实验的分析设计过程得以在计算机上轻松、准确、快捷地完成。这样,一方面克服了实验室在元器件和规格上的限制,避免了损坏仪器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使得实验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从而促进虚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本文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电子技术实验系统——虚拟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此系统具有参数调节方便、易实现、可靠度高等优点。 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小组首先对LabVIEW这款软件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掌握了这款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图形编程的方法;其次对调制解调系统进行学习,了解现在流行的调制解调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在理论上设计出一套可以实现的调制解调系统;进而在LabVIEW的开发环境下对设计的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经过调试和反复的完善,得到最终的调制解调系统。 二.绪论 (一)虚拟仪器的发展 虚拟仪器发展至今,大体可以分为四代:模拟仪器、分立元件式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 第一代---模拟仪器。这类仪器看起来在某些实验室仍然恩能够看到,是以电磁感应基本定律为基础的指针式仪器,如指针式万用表、指针式电压表、指针式电流表等。这类指针式仪器借助指针来显示最终结果。 第二代---分立元件式仪器。当20世纪50年代出现电子管,20世纪60年代出现晶体管时,便产生了以电子管或晶体管电子电路为基础的第二代测试仪器---分立元件式仪器。 第三代---数字化仪器。20世纪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诞生了以集成电路芯片为基础的第三代仪器这类仪器目前相当普及,如数字电压表,数字频率计等。这类仪器将模拟信号的测量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测量,并以数字方式输出最终结果,适用于快速响应和较高准确度的测量。 第四代---智能仪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的普及,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第四代仪器---智能仪器也迅速普及。这类仪器内置微处理器,既能进行自动测试,又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可取代部分脑力劳动,习惯上称之智能仪器。其缺点是它的功能模块全部都以硬件的形式存在,无论对开发还是针对应用,都缺乏灵活性。 目前,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深层次的结合正引起测试仪器领域里的一场新革命,一种全新的仪器结构概念导致了新一代仪器---虚拟仪器的出现。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技术想结合的产物,是传统仪器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是仪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出现使得人类的测试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二)虚拟仪器的特点 任何一台仪器,一般都由信号的采集、信号的分析处理、测试结果的输出三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AM及SSB调制与解调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AM及SSB调制与解调及抗噪声性能分析班级: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1.1概述 ......... 1.2课程设计的目的 1.3课程设计的要求 、AM 调制与解调及抗噪声性能分析 2.1 AM 调制与解调 ........ 2.1.1 AM 调制与解调原理 2.1.2调试过程 ........................................................................ 6 .............. 2.2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 (10) 2.2.1抗噪声性能分析原理 .................................................................... 10 2.2.2调试过程 .. (11) 三、SSB 调制与解调及抗噪声性能分析 .......................................... 13 ......... 3.1 SSB 调制与解调原理 .......................................................................... 13 3.2 SSB 调制解调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 (14) 3.3调试过程 (16) 四、心得体会 ................................................................. 20. .............. 、引言 (3) .................... 五、参考文献 (21) ................ 3 ................ 3 .............. 3 .............. 4. 4

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BPSK调制解调研究

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BPSK 调制解调研究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2012年3月9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通信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MATLAB的BPSK调制解调研究 专业XXX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主要内容: 1、简要阐述了BPSK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2、利用MATLAB进行仿真,附上仿真程序和仿真结果,并对仿真结果进 行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数字带通BPSK调制解调相关知识,学习MATLAB软件,掌握相关调制解调的MATLAB函数的使用。运用MATLAB进行编程实现BPSK的调制解调过程,并且仿真输出调制前的基带信号、调制后的BPSK信号和叠加噪声后的2PSK信号波形、解调器在接收到信号后解调的各点的信号波形,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主要参考资料: [1]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05-212. [2] 章宜华.精通MATLAB5[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36-140. [3] 沈兰芬,李治群.调制解调的数字实现[J].电信科学,1993,(6):27-31. 完成期限2012.2.20—2012.3.9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2年2月20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设计原理 (1) 2.1BPSK的调制原理 (1) 2.2BPSK的解调原理 (3) 3.基于MATLAB的BPSK调制解调仿真 (4) 3.1仿真框图 (4) 3.2仿真源程序 (4) 3.3仿真输出结果 (6) 3.4仿真结果分析 (9) 4.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S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S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唐军德学号:20114400227 起迄日期:2013 年12月20日~2014年1月3日指导教师:宁志刚副教授 系主任:王彦教授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件二: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 一、纸张和页面要求 A4纸打印;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 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二、说明书装订页码顺序 (1)任务书 (2)论文正文 (3)参考文献,(4)附录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格式 见范例 引言(黑体四号) ☆☆☆☆☆☆☆☆☆☆☆☆☆☆☆☆☆☆☆☆☆☆☆☆☆☆☆☆☆☆(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1☆☆☆☆(黑体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1.1(空一格)☆☆☆☆☆☆(黑体小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1.2 ☆☆☆☆☆☆、☆☆☆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2 ☆☆☆☆☆☆ (黑体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2.1 ☆☆☆☆、☆☆☆☆☆☆,☆☆☆(黑体小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2.1.1☆☆☆,☆☆☆☆☆,☆☆☆☆ (楷体小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1)…… ①……

………… 图1. 工作波形示意图(图题,居中,宋体五号) 5结论(黑体四号) ☆☆☆☆☆☆(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黑体四号、顶格)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⑴专(译)著:[序号]著者.书名(译者)[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⑵期刊:[序号]著者.篇名[J].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⑶论文集:[序号]著者.篇名[A]编者.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⑷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授予年. ⑸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⑹标准文献:[序号]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 . ⑺报纸: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附录(居中,黑体四号) ☆☆☆☆☆☆☆☆☆☆☆☆☆☆☆☆☆☆☆☆☆☆☆☆☆☆☆☆☆☆☆☆☆☆☆☆☆☆☆☆☆☆☆☆☆☆☆☆☆☆☆☆☆☆☆☆☆☆☆☆☆☆☆☆☆☆☆☆☆☆☆☆☆☆(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AM幅度调制解调

3.1.1 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图中,为调制信号,为已调信号,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则已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一般表达式分别为 (3-1) (3-2) 式中,为调制信号的频谱,为载波角频率。 由以上表达式可见,对于幅度调制信号,在波形上,它的幅度随基带信号规律而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的简单搬移。由于这种搬移是线性的,因此幅度调制通常又称为线性调制,相应地,幅度调制系统也称为线性调制系统。 在图3-1的一般模型中,适当选择滤波器的特性,便可得到各种幅度调制信号,例如:常规双边带调幅(AM)、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单边带调制(SSB)和残留边带调制(VSB)信号等。 3.1.2 常规双边带调幅(AM) 1. AM信号的表达式、频谱及带宽 在图3-1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叠加直流后再与载波相乘,则输出的信号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幅(AM)信号。 AM调制器模型如图3-2所示。 图3-2 AM调制器模型 AM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式分别为

(3-3) (3-4) 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点此观看AM调制的Flash; AM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3-3(a)、(b)所示,图中假定调制信号的上限频率为。显然,调制信号的带宽为。 由图3-3(a)可见,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原始调制信号。但为了保证包络检波时不发生失真,必须满足,否则将出现过调幅现象而带来失真。 由Flash的频谱图可知,AM信号的频谱是由载频分量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通常称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为下边带)。上边带的频谱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显然,无论是上边带还是下边带,都含有原调制信号的完整信息。故AM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 (3-5)式中,为调制信号的带宽,为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 2. AM信号的功率分配及调制效率 AM信号在1电阻上的平均功率应等于的均方值。当为确知信号时,的均方值即为其平方的时间平均,即

DSB波的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 1 -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DSB-SC调制与解调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调幅与解调原理: (4) 二、DSB的调制调制与解调总系统框:………………………………………… ..4 三、DSB调制与解调: (4) 3.1.双边带调制原理 (4) 3.2调幅波的解调:......................................................... .. (6) 3.3乘法器原理 (7) 四、单元电路设计: (7) 4.1调幅电路图、波形图以及频谱图及理论分析 (8) 4.2解调电路图、波形图以及频谱图及理论分析 (9) 4.3低通滤波器电路图、已调波波形图以及频谱图及理论分析 (10) 五:总电路图: (18) 六、自设问题并解答以及心得体会 (19) 七、附录元器件清单: (20) 八、参考文献 (21) 摘要 模拟通信系统具有直观,容易实现等优点,在早期的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早期的电话系统就是模拟通信系统。抑制双边带调幅(DSB-SC)作为最经典的模拟通

信系统之一,具有调制效率高,抗噪性能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具有编程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与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科学领域,而SIMUINK作为一种可视化的仿真工具直观以及便捷等优点。本次仿真就是基于这两种仿真平台对DSB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在对一个系统进行仿真建模时需要我们对原理部分熟练掌握,在建模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仿真建模对于教学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本次设计首先在简要概述DSB通信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ATLAB与SIMULINK 的仿真建模,其中主要包括调制部分,信道与解调部分的仿真建模。整个通信系统中以正弦信号为基带信号,经过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后通过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以及相干解调方式解调得到解调信号;在SIMULINK对整个DSB系统进行建模的基础上再对该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了MATLAB仿真建模。在仿真后的数据分析中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从而也验证了此次仿真建模的成功。 关键词: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建模; DSB; MATLAB; SIMULINK 绪论 课题研究的意义

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姓名: 学号: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老师:

目录 (2) 绪论 (2) 课程设计目的 (3) 课程设计要求 (3) 1. 建立DSB调制解调模型 (4) 1.1 DSB信号的模型 (4) 1.2 DSB信号调制过程分析 (5) 1.3 高斯白噪声信道特性分析 (8) 1.4 DSB解调过程分析 (11) 1.5 DSB调制解调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14) 2. 调制解调仿真过程 (16) 3.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9) 4. 参考文献 (20)

本课程设计信号的接收端就是通过解调来还原已调制信号从而读取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因此信号的解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调制与解调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双边带DSB信号的解调采用相干解调法,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载波通信和短波无线电话通信中。 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内容抽象,基本概念较多,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本课程设计是DSB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用于实现DSB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调制过程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它是将低频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位置,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即是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成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需要通过多方搜集资料与分析,来理解并掌握DSB 调制解调的具体过程和它在MATLAB中的实现方法。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将更清晰地了解DSB的调制解调原理,同时加深对MATLAB这款《通信原理》辅助教学操作的熟练度。 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DSB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以此为基础实现DSB信号的调制解调,所有的仿真用matlab或VC程序实现(如用Matlab则只能用代码的形式,不能

基于MATLAB的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通信专业课程设计一(论文) 太原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姓名张壮阔 学号 200822080132 班级通信082201H 学院华科学院 指导教师郑秀萍 2011年12 月23 日

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直属系):华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时间:2011年12月9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 2 - 1.1 AM信号调制解调的背景、意义和发展前景........................... - 2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3 - 第2章AM信号调制解调的原理以及特点..................................... - 4 - 2.1 噪声模型....................................................... - 4 - 2.1.1 噪声的分类................................................. - 4 - 2.1.2 本文噪声模型............................................... - 4 - 2.2 通用调制模型................................................... - 5 - 2.3 AM信号的调制原理............................................... - 6 - 2.4 AM信号的解调原理及方式......................................... - 6 - 2.5 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 - 6 - 2.6 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 7 - 第3章基于双音信号的AM调制与解调的仿真及结论.......................... - 9 - 3.1 设定的双音信号................................................. - 9 - 3.2 基于双音信号的AM调解与解调的仿真结果.......................... - 9 - 参考文献............................................................... - 14 - 附录.................................................................. - 17 -

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模拟角度调制系统 学院:明德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周科远 指导老师:宁阳 2012年1月 1日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极其构造和运用,特别是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一、高频放大器 课程设计二、高频振荡器 课程设计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 课程设计四、模拟角度调制系统 课程设计五、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课程设计六、通信系统中的锁相环调制系统 共6个课题选择,学生任选一个课题为自己的课程设计题目,独立完成;具体内容按方向分别进行,不能有雷同;任务包括原理介绍、系统仿真、波形分析等;要求按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规范撰写一份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总时间1周(5个工作日)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在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作品和成果外,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课程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2、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任务书、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以及附图或附件等材料。 3、题目字体用小三,黑体,正文字体用五号字,宋体,小标题用四号及小四,宋体,并用A4纸打印。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 二.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2) 2.1FM调制模型的建立 (3) 2.2调制过程分析 (3) 2.3FM解调模型的建立 (4) 2.4解调过程分析 (5) 2.5高斯白噪声信道特性 (6) 2.6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9) 三.仿真实现 (10) 3.1MATLAB源代码 (11) 3.2仿真结果 (15) 四.心得体会 (18) 五.参考文献 (19)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

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3.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1) 2DPSK信号解调的极性比较法 它的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它的原理框图如图1.3.1所示。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2DPSK 带通滤波器 延迟T

AM调制与解调的设计与实现

课题三 AM 调制与解调的设计与实现 一、 本课题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课题主要研究模拟系统AM 调制与解调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通过完成本课题的设计,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掌握模拟系统AM 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了解FDM 频分复用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 2.掌握模拟系统AM 调制与解调的设计方法; 3.掌握应用MA TLAB 分析系统时域、频域特性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应用Matlab 进行编程仿真的能力; 4.熟悉基于Simulink 的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步骤和过程; 二、 课题任务 设计一个模拟系统,实现AM 调制与解调。要求通过硬件实验掌握AM 的工作原理,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通过程序设计实现系统仿真。 硬件部分:基于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使用信号源单元和FDM 频分复用模块进行实验。 软件仿真设计:采用Matlab 语言设计,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仿真,即直接采用Matlab 语言编程的静态仿真方式和采用Simulink 进行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方式。 三、主要设备和软件 1.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含FDM 频分复用模块(DYT3000-70)、同步信号源模块(DYT3000-57)) 2. PC 机,一台 3. 2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 4. 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一套 5. USB2090数据采集卡,一块 三、 实验原理: AM 调制解调的原理 1.所谓调制,就是用一个信号(原信号也称调制信号)去控制另一个信号(载波信号)的某个参量,从而产生已调制信号, 解调则是相反的过程,即从已调制信号中恢复出原信号。 模拟调制方式是载频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着欲传输的模拟输入基带信号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的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AM )、频率调制(FM )、相位调制(PM )三种。 这三种调制方式的实质都是对原始信号进行频谱搬移,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需要的较高频带上,从而满足信号传输的需要。 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其它参数不变。是使高频载波的振幅载有传输信息的调制方式。 振幅调制分为三种方式:普通调幅方式(AM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 )和单边带调制(SSB )。所得的已调信号分别称为调幅波信号、双边带信号和单边带信号。 设载波信号为)cos()(t V t v c m o c ω=,c c f πω2=,调制信号为)cos()(t V t v m Ω=ΩΩ,则输出调幅电压为 )2cos())cos(()(0θπα+Ω+=t f t m V t v c a m o (1-1) 式中α是输入信号偏移,当1=α,为普通调幅波,当0=α时,为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波。θ是初始相位(设0=θ),a m 为调制指数(或称为调幅度,1≤a 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