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的解读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的解读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的解读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的解读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的

解读

第一个改变是“双基”变“四基”。原来是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第一意味着: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得到肯定。双基就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数学教育确实是有许多值得夸耀、值得向全人类推荐、推广的经验。

第二意味着:回归“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理念。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隐含着结果,而基本思想需要在过程中渗透,基本活动经验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积累,所以新增的这两点暗含着过程的意味。

第二个改变是六个核心词变为十个核心词。

核心词之一——数感

一、对数感的认识

什么是数感?11版课标是这样阐述的:数感主要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将数感表述为感悟,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两重属性:既有“感”,如感知,又有“悟”,如悟性、领悟。曹培英老师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他说就如同球员的球感,篮球运动员有篮球感,足球运动员有足球感,歌手有乐感等一样,简单地说就是对数的理解和感觉。11版课标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二、怎样培养数感?

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

1.“数”出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第一学段是重点,也就是一至三年级。学龄儿童通过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数数活动,知道了用数可以表示多少,在数数的过程中,他们就积累了这样的经验:数数的顺序不会改变数的结果;数的过程中下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数数中的最后一个数不但代表这个数,也代表了这组物体的总数。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2.“读”出数感

不仅是整数,分数也能读出数感。如

3

2

,读作三分之二;读出数感,我的理解就是在读数的过程中理解数的意义。

3.“估”出数感

4.“算”出数感

数感可以“算出来”、“估出来”,已被认识并实践了多年,也

有相关经验总结见刊,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5.“用”出数感。

小学数学的实际问题,大多涉及数。因此,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数感常常会自然地得以表现。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

一、对“符号意识”的理解

11版课标中是这样定义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因为我们看不到数学符号与一般符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以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误区有:

1.生活中的符号混同数学符号。

2.规律的表征混同符号意识。

3.一概让学生自创符号

二、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1.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

(1)数字符号

(2)运算符号

(3)关系符号

2.其次是让学生初步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

核心词之三——空间观念

一.课标中关于空间观念的阐述。

11版课标,关于空间观念的表述是: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二、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

概括地说,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表现,主要就是在所学几何形体的现实原型、几何图形与它们的名称、特征之间建立起可逆的“刺激——反应”。

三、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理论和实践都能告诉我们,小学生形成、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视”与“触”,亦即主要途径、手段是观察与操作,两项都属于直观教学范畴。

1.观察——视觉直观

观察是一种有思维积极参与的感知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空间观念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2.操作——动作直观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动作直观主要有两类,即操作实验活动与画图。

3.想象

观察与操作如果说是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那么想象与再现则是更高层次的空间观念的表现。

核心词之四——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顾名思义有两点:一是几何,在这里几何是指图形;二是直观,更重要的是依托现在看到的东西、以前看到的东西进行思考、想象。

一、11版课标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怎样培养、发展小学生的几何直观。

培养、发展小学生的几何直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画图的习惯

2.重视数形结合的应用,特别是“形使数更直观”方面的应用。

3.适当扩展几何直观的应用范围。

4.掌握、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

核心词之五——数据分析观念。

一11版课标是这样阐述概念的: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11版课标考虑到在教学中操作的可行性,将数据分析观念定位于如下三点:

其一,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做出决策或推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我们不妨把这一要求成为“过程性”要求或“活动性”要求。

其二,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性”要求。即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方法的掌握上。

其三,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性。这可视为数据分析的“体验性”要求。

核心词之六——运算能力

一、概念界定。11 版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1.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结构:

2.应传承的有效教学策略

3.近年来的若干教学误区

(1).铺垫”:被遗弃的“精准性”教学技术。

(2)计算教学的与时俱进出现了部分异化

4.合理选择算法正确计算本是“笔算”的内涵

5.合理选择算法也是“估算”的题中之义(关键所在)

二、培养运算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注意强化与运算有关的概念、公式、命题的理解,夯实运算的知识基础。

2.注重通过各部分知识的关联、贯通、整合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在运算中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4.通过“四基”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5.运算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处理好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教师如何进行习题训练,如何进行估算教学等。

核心词之七——推理能力

一、11版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

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二、关于学生推理能力培养

1.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2.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核心词之八——模型思想

一、《2011版课标》是这样阐述的: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以下三步:

(1)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数学建模的起点。

(2)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二、数学建模的步骤。

三、模型思想的培养

1.模型思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不断感悟。

第一学段:可引导学生经历

第二学段: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出更为一般的模式表达。如用字母表示有关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及数量关系。

2.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

核心词之九——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思维反映。它的本质要求是如何积极、主动地“用”数学。

一、《课标标准(2011年版)》是这样阐述的: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理解这段话:应用意识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二、应用意识的培养

1.首先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突破。突破应用题单列的教材体系,应用跟随知识,恢复了数学知识与应用的天然联系。

2.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

3.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核心词之十——创新意识

一、《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界定

创新意识反映我国当前时代的特点,被首次写进《课标(2011年版)》之中。是此次修改新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课标(2011年版)》这样表述的: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

1.鼓励“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鼓励“在做中积累经验”

3.“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

2018中考语文常见病句解析:其他多余、关联词搭配不当

2018中考语文常见病句解析:其他多余、 关联词搭配不当 2018中考语文常见病句解析:其他多余、关联词搭配不 当 其他多余 例:从那以后,这个原本平静的家里,不时发生使 人不安的怪事出来。 句中的“发生”就有“出来”的意思,再加“出来”就多余了,形成了补语赘余的问题,应当删掉“出来”。 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 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 到最大的保护。 “深受……欢迎”已经是完整的表意结构了,再加“所”是多余的。 [例题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们一起收拾了一番,就分道扬镳了。 B。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学校决定实行财政经费 分解到班制度。 C。晓婷老师这会儿不在,我估计她大概是去开会了。 D。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罪犯,我们必须依法给予法 律制裁。 [答案]A

[解析]B项“不必要的浪费”说重了,“浪费”本 身就是不必要的。C项“估计”和“大概”都表示推测,语意重复。D项“依法给予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当然 是依法的,不用再说一次。 关联词搭配不当 复句中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准确地表 达意思。关联词之间有比 较稳定的组合,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区别, 如果随意组合关联词,会造成语病。 例:只有恪守学术道德,就会消除学术腐败,净化 学术界。/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这里的“只有……就……”和“如果……也……” 都属于错误的关联词搭配,应当改成“只有……才……”和“如果……就……”。 [例题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晚,天津队将同北京队争夺团体冠亚军。 B。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和300多名消防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C。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基础,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最新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 “双基”变“四基”。 四基: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 十个核心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 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 (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 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

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 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杨辉、朱世杰、秦九韶,直到近代的程大位、徐光启、李善兰,他们家族中没有一人是数学家,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靠后天养成。更何况数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是数学家,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解读2018两会关键词之互联网金融

导读:【报告摘要】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报告解读】 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已较明确,主要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促进发展,作为“一池活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二是监管规范,对互联网金融中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监管层将出台政策予以规范,以期其更好地发挥正面作用。 【标准表述】 [问题]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创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和客户流及原有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等带来重大冲击。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创新。 其次,互联网金融安全存在风险。传统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建立起来较为严密的风险控制系统,而短时间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则缺乏应有的风险管控体系。一旦发生涉及面广的风险问题或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且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容易对金融市场、经济环境甚至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再次,金融监管仍有诸多挑战。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跨国界经营、高技术装备水平等,使其风险管理更复杂,监管难度更大。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监管缺位问题。毋庸置疑,与传统金融一样,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监管,而监管的核心,仍在于风险防范和管控。 [措施] 多年来,存在民间资本多、投资少的困局,中小微企业多、融资少。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西部省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创新符合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政府牵头企业主体,构建互联网金融体系,使宁夏中小微企业,支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支持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推进具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要素市场的发展,鼓励银行保险转型,设立电商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研发中心,支持在区内注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第二,积极推进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数据交易市场实现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数据增值和定价三大功能。交易平台通过整合数据的生产者资源和数据的需求方资源,使生产与数据使用分离,实现便捷交易;数据增值是在用户授权和确保交易合法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清洗、整合、加工,提供数据衍生产品,完成数据的增值;定价功能是指对数据和数据衍生产品定价,实现数据的市场价值。 第三,建设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平台。按照“政府指导、企业建设运营、有偿数据共享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

. 一方面……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 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 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不。(决)可……也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 虽是、虽说、(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却、不) (但、可是、然而、却尽管、固然)……但是过、然而、只是。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 、之所因此、因而)由於)……所以(然……就、因为( 。)……就(便、则、那么以……是因为、既然(既)只有……才、只要……就、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凡是……

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 。……都)(也、还不论、只要……就、无论 (不管、任凭不仅……还、不但……还、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光)不仅、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 (、何况、而且、)也、又、更、不但……还并且而且()( 况且、尤其、甚至。. .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关联词使用错误的四种病句类型一、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和”应改为“还是”) 2、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应改为“尽管”) 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是必要的。 (应改为“进而”) 4、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

核心词解读四,几何直观-3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四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 一、怎样理解几何直观 近年来,几何直观成了数学教育的热议话题之一,学者、教师纷纷撰文阐述,其中不乏深入的学理分析与经验总结。然而,不少教师反映,阅读之后总体感觉相关概念难以辨析,有些文章“越看越玄”。 那么,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几何直观这一核心词?有必要从直观的本意说起。 1.直观与几何直观的本意 所谓直观,字面意义是“直接的观察”,通常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即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反映。 我们常常赋予直观可视的意思,但“直接接触”并不仅指视觉,各种感官及其协同活动都能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 例如,年幼儿童坐翘翘板,他们能够发现,如果坐在对面的小朋友比自己重,那么他离中间近一点,而自己离中间远一点,能使翘翘板平衡。这实际上是通过动作在直观水平上获得了杠杆原理的感性认识。 又如,教师讲述猴王给小猴分桃的故事,通过语言,也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商不变性质。 在教育心理学中,直观是相对于抽象、概括而言的。一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的对象来分,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三种。三种直观都是直观教学的常规手段,上面“坐翘翘板”的实例,属于实物直观,“讲故事”是语言直观,平时大量使用的各种直观图形则为模象直观。 根据直观的本意,所谓几何直观,无非是指特殊的、数学的直观,即指借助于几何图形(空间形式)而获得的感性认识。虽说这里的感性认识过程离不开知识、经验的介入,但毕竟感知是其主要的心理活动。 如果将几何直观诠释为只是“感性认识”,则一切都十分平常。因为小学数学历来重视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有效性的理论解释也早就为大家所熟知。 2.几何直观的引伸意义 当下有关几何直观的论文,大多引用了一些哲学、数学、心理学视角的论述。如: 西方哲学家通常认为,“直观就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而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接洞察,直接把握对象的全貌和对本质的认识。” 数学家克莱因指出,“数学不是依靠在逻辑上,而是依靠在正确的直观上,数学的直观就是对概念、证明的直接把握。”1 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他的名著《直观几何》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数学中,象在任何科学研究中那样,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抽象的倾向,即从所研究的错综复杂的材料中提炼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把这些材料作系统的有 1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四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99.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病句归类精讲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病句归类精讲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作为一种常见病句类型,关联词使用不当主要分为四类:搭配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语序不当和滥用关联词这四类。 一、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和”应改为“还是”)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应改“不管”为“尽管”) 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应改“从而”为“进而”) 4.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了观众的称赞。(“从……到”应改为“是……还是”) 5.大家走得很快,但不一会儿就赶到了目的地。(“但”改为“所以”。) 6.只要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些关联词必须配套使用。如,“只有……才……”“只要……就……”。) 8.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 9.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前讲原因,后讲结果。该句中“反而”用错了,应为“从而”。) 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本句“他”应移到“如果”后)

2.同学们十分钦佩王老师,因为不仅她课讲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多才多艺。(“不仅课讲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多才多艺。”主语都是“她”,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 3.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复习了旧课,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放到“学生”后面。) 4.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前后主语不一样,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化肥厂”,所以关联词语“一方面”要放在“农民”之前。) 5.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笔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6.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 三、语序不当、不合逻辑 1.目前中小学生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将" 不仅"和"而且" 后的内容对调。) 2.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为“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3.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实行责任制。(条件和结果颠倒) 4.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也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该句阐明了“终身教育制度”建立的意义,关联词“不仅……也……”所连接的两个分句有先后顺序,最直接的受惠者应放在前面,即“不仅……也……”前后的两个分句顺序颠倒一下才对。) 5.邓亚萍现在给大家的印象,不是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而是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不是……而是”表示否定一方,肯定另一方,表并列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更能表现出邓亚萍的内外兼修,成熟向上。) 四、滥用、错用、漏用关联词

小学数学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

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 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 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数感? 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②强化数感思维。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 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 用符号表达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这一抽象过程,可较好的浓缩信息量,这便于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也便于信息的深加工和信息的提取和运用,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体操,符号就是体操韵律的动听音符。 从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数学符号可划分为八类。 ①对象符号,分为个体对象比如数(分数、小数、自然数),可变对象符号(比如x、y、z或用字母表示几何中的点直线等) ②运算符号。如+-等 ③关系符号。如=、<、>

申论备考:解读2014两会关键词之国家现代化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 【报告摘要】 报告指出,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 【报告解读】 治理一词,缘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往我们说“管理”,今天成“治理”,虽是一字之变,但这种从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变化,意味着我们不仅于思想观念上不再走人治的老路,而且于政治生态上铲除了人治隐形存在的可能,最终使那种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法治无所依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必然是法治。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理系统现代化;二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谓的治理系统现代化,主要是指权力运行的现代化,运行有两个保证,一个保证它的纯洁性,反腐也是系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未未来五到十年乃至三十年的改革,要实现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公平正义社会的一个体现就是要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标准表述】 [深刻内涵] 在过去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权力的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运用政治权威发号施令、制定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垂直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寻求一致目标等方式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当前,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极,是政府和企业之外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第三种力量。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基础之上的合作。法治是这一系统的基本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秩序,就无从谈治理。[综合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公共问题层出不穷,政府的治理压力不断加大。就公共问题的数量而言,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所面临的问题都呈现“井喷”之势,这给政府压上了沉重的治理担子。当前,中国的治理重点和难点逐步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转移。经过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完善,国家治理经济事务的很多理念、方式和手段已经渐入佳境。然而,复杂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包括社会公正、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使社会矛盾日渐尖锐化,国家的维稳态势日趋严峻。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

(三年高考)(2015-2017)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含解析)

专题08 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 2017年高考 1.【2017年高考山东卷】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答案】B 【解析】 掉“使”,改为“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采用的是山东高考一贯使用的独立辨析形式,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考点比较全面。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A项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和“由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糅合到一起,设置了句式杂糅类语病;C项“标志”的主语应是“C919试飞成功”,而不是“试飞成功”,故此处属于搭配不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语应是“能力”之类,句中缺失,所以此处属于成分残缺,应补出;D项“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 同时使用了“在……中”和“使”,造成了句子缺少主语,所以此选项既可以看成是成分赘余类语病,也可以看作是成分残缺类语病。 2.【2017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 “数据分析观念 ”解读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数据分析观念”解读 在对“数据分析观念”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新、旧课标在“统计与概率”这一版块的要求与区别。原课标的核心词: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新课标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核心词由“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旧):强调的是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数据分析观念”(新):改变过去这一概念含义较“泛”,体现统计与概率的本质意义不够鲜明的弱点,而将该部分内容聚焦于“数据分析”。 那么让我们来深入学习“数据分析观念”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数据的某种“领悟”、由数据去作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二)为什么要学数据分析的观念? 数据分析是统计学里的一个核心内容。不论是统计还是概率,都要基于数据,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在进行预测的时,为了使预测更合理,也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时需要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 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二是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是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四)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 1、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常见的教学中,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即可,而没有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些。 2、鼓励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得到一组数据我们要分析什么: ①、数据有什么特点? ②、数据怎样变化? ③、可以推测哪些情况? 3、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史宁中教授说:“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

病句关联词的位置

病句关联词的位置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关联词的位置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关联词的位置,欢迎阅读 病句关联词的位置1 1.不但他语文好,而且数学也好。 2.他因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大家评他为三好学生。 而下面这些句子,本来也有关联词位置不当的语病,但常常作为正确的句子使用: 3.虽然他只有32岁,但早已成为该镇的服装大王。(《中国教工》1995年第6期) 4.由于他工作卖力,没多久就添置了彩电冰箱等高档用品,家里的存款也多了起来。 (《传奇文学选刊》1998年第7期) 5.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充分,差点儿就不及格。(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试题将其作为“句意明确”的一项) 6.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199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试题将其作为“没有语病”的一项) 7.由于我实现了先写“下水”文章的誓言,对学生作文指导十分

有利。(《语文教师要写“下水”文章》,《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7期) 8.由于教师有威信,在学生中就有感召力,说话就有人听,就会带来良好的效果。(同上)凭语感和我们头脑中的规范标准,例句1要说成“他不但语文好,而且数学也好”;例句2要说成“因为他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大家评他为三好学生”或“他因为德智体全面发展,被大家评为三好学生”。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关联词使用的一条规则:几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用这条规则来对照3;8句,就容易发现它们关联词位置不当的语病。具体分析如下: 3句的“虽然”应放在“他”的后面,因为全句以“他”为陈述对象。 4句的“由于”应放在“他”的后面,因为全句以“他”为陈述对象。 5句的“由于”应放在“他”的后面,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和“差点就没有及格”都以“他”为陈述对象。 6句的“由于”应放在“你”的后面,因为“忙着搞科研”和“不回来了”都以“你”为陈述对象。 7句的“由于”应放在“我”的后面,因为全句以“我”为陈述对象。

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

立足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抓好新一轮初中数学教学 在《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并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这十个核心概念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把它们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进行了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从知识技能、从数学思考、从问题解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四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第一,这些核心概念,是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是义教阶段数学课程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二,核心概念是这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与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斌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的数学素养。第三,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数的基本思想。数学的基本思想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及其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这些思想也是学习中的重要目标;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数学思想本质。第四,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老师的教学予以落实。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 1.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 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第一、应结合每一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第三学段,可以引导学生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问题中提升数感,发展更为良好的数感品质。第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三,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2.符号意识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的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

近期有幸拜读了曹培英老师的著作《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

读书交流 近期有幸拜读了曹培英老师的著作《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曹老师这本书非常适合专业知识不足的数学教师细读,作为一名青年数学教师,读起曹老师的这本书感觉有些吃力,里面的有些内容有所不理解,但是读书如用餐,细嚼慢咽后方觉其中的美妙滋味。以下是我读完曹老师这本书后的一点感悟: 一、什么是十大“核心词” 作为初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刚刚知道数学课标里居然有十个核心词时真的特别惊讶,核心词居然有这么多?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十大核心词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核心词确实是有点多,但仔细看来,每个核心词都是不可或缺的。任意拿出一个核心词,脑海中联想其相关知识或是教学案例后,我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反复学习、领会课标中的十大核心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大“核心词”的解读 1.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自己必须真正地、深入地解读数感。但有关“数感”过于学术性的阐述又让人读起来吃力。因此当看到曹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数感是数的抽象意义与数的具体意义的统一,是一种自觉地基于数学的或现实的问题情境,解释数和应用数的

意识与能力。”,我的内心好像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现在也无法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头脑关于数感的认知中突然明朗了。读到曹老师关于数感的介绍后,回想自己教授《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数学课时,真的是掉入了误区--将“数感”与“量感”相混淆。那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曹老师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这几种方法:“数”出数感、“读”出数感、“看”出数感与“推”出数感、“算”出数感与“估”出数感、“用”出数感。我就不具体解释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阅读这几种方法。 2.符号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仔细想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已经被符号化,但数学符号与之不同,它具有自身独特之处:精确、严谨、可运算。这些特征这也是造成学生感觉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因此想要学生爱上数学,必须攻克如何建立数学“符号意识”这一难题。对于这点曹老师在书中主要给出两点建议:一是帮助学生接受、理解符号,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思考;二是让学生初步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很多老师通过对比等形式让学生发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是简洁、方便,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可不仅是由特殊到一般,更在于这种方式的“准确”、“无歧义”,也为我们的数学推理奠基。 3.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

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关键词解读

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关键词解读3月10日上午10时30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陈雨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记者会上,央行行长易纲等就货币政策、2月社融数据、降准、人民币汇率、债券违约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解答。为大家梳理了本次记者会的十大关键: 1、货币政策 易纲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非常丰富的内容取向,稳健不提中性更简洁,但稳健货币政策内涵没有变。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要有逆周期调节,同时在总量上保持松紧适度,即M2和社融增速大体与名义GDP增速保持一致。在结构上要更加优化,进一步加强对民企小微的融资支持。 易纲强调,一定要把货币信贷数据拉长时间看,一个时点上不能看一个数,而是要关注加权平均,一个时间序列上要看移动平均数据,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来判断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 2、社融数据 易纲表示,2月末社融保持了平稳增长,1月社融相对较高明显是季节因素,要综合前两个月的数据看。今年以来,社融增速连续两个月高于2018年底增速,社融持续下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为2019年经济金融开局提供保障。

1月份的数增长比较快,这里面有季节性因素,我还是希望大家和刚刚公布的2月份数据合在一起来看。实际上,光是1、2月份合在一起也不行,因为今年2月份和阴历正月重合比较多,所以数据还要反映在3月上,3月的数也有影响,所以大家要更全面地把1、2、3月的数综合起来一起看。 研究了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贴现的利率,和中央银行对票据的再贴现利率,总的来说没有大规模的空转或者套利,有少数个别银行、个别客户这些个别现象,我不排除是存在的,但是如果看平均值,看整个发生时间的长度,整个票据贴现还是支持实体经济了,主要支持的还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3、降准空间 关于降准,易纲表示,金融危机后,现在发达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低,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发展中国家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的,通过下调准备金率在中国目前情况下还有一定空间,但比起前几年小多了。 我们银行的总准备金率也就是12%左右,实际上跟发达国家的总的准备金率差不多,而且这个比率要远低于日本的比率。大家知道,发展中国家有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合适的,必要的。同时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还要考虑最优的资源配置,还有防范风险的问题。综合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落实克强总理报告中提出的这个任务。 4、民企融资

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

立足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抓好新一轮初中数学教学 在《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并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这十个核心概念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把它们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进行了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从知识技能、从数学思考、从问题解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四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第一,这些核心概念,是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是义教阶段数学课程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二,核心概念是这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与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斌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的数学素养。第三,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数的基本思想。数学的基本思想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及其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这些思想也是学习中的重要目标;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数学思想本质。第四,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老师的教学予以落实。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 1.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 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第一、应结合每一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第三学段,可以引导学生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问题中提升数感,发展更为良好的数感品质。第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三,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2.符号意识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的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

三年高考_2017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含解析讲课教案

三年高考2015_2017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含解析

专题08 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 2017年高考 1.【2017年高考山东卷】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答案】B 【解析】 掉“使”,改为“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采用的是山东高考一贯使用的独立辨析形式,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考点比较全面。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A项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和“由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

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糅合到一起,设置了句式杂糅类语病;C项“标志”的主语应是 “C919试飞成功”,而不是“试飞成功”,故此处属于搭配不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语应是“能力”之类,句中缺失,所以此处属于成分残缺,应补出;D项“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同时使用了“在……中”和“使”,造成了句子缺少主语,所以此选项既可以看成是成分赘余类语病,也可以看作是成分残缺类语病。 2.【2017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本题A项搭配不当,“营造”“形象” 不当,应该是“营造城市环境”。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之处,再分别造句,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B项语义重复,“又”“再次”去掉一个,表区间的“15%到30%”后不能再跟“左右”。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