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马篇 翻译解析

白马篇 翻译解析

白马篇 翻译解析
白马篇 翻译解析

白马篇

两汉: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一作:名在)

译文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注释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的:箭靶。

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

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舍身。

怀:爱惜。

籍:名册。

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献身。赴:奔赴。

提示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赏析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必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颔联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何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读来回肠荡气。

尾联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古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翻译赏析

古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翻译赏析 《白马篇·白马饰金羁》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 诗全文如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前言】 《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

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注释】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9]控弦:开弓。的:箭靶。 [10]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白马篇》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白马篇》原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一作:名在) 二、《白马篇》原文翻译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三、《白马篇》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

《梁甫行》曹植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翻译】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作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主旨】 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 《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

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梁甫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B、“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C、“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D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正面描写,反映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解析】D 是侧面描写,反衬……。 2、下列《梁甫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赏析 原文: 白马篇①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 给白马戴上金属的马络头,结伴一起向西北方向飞驰。 请问这是哪户人家的少年,难道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 在年少的时候便远离家乡,希望扬名立万于沙漠边陲。 一直以来时刻准备好弓箭,用楛木做杆的箭屡屡出手。 拉开弓弦射破左边的靶子,向右开弓则再次穿破箭靶。 扬手便能射中飞驰的猴子,俯身就能射碎远方的箭靶。 动作比树上的猿类还敏捷,比林里的豹螭更彪悍勇猛。 西北的边防战线屡屡告急,外族部落曾多次骚扰我们。 征召檄文迅速从北方传到,年青人策马登上防御工事; 带兵长驱直入能击败匈奴,向东进攻则能够击溃鲜卑。 既然已经投身流血的事业,又怎能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对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又怎么能提及妻子和儿女? 名字被记录在壮士名册中,无暇顾及私人的恩怨小事! 血洒疆场,为国英勇献身,我们视死如归!永不退缩。② 【前言】:曹植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正好这年曹操击败 黄巾,收编为青州兵。所以,曹植年轻时所经历的已是汉末大乱 的后期。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少年时期,随其父曹操南征 北战,也有过一些军旅生活。曹植八、九岁以后,曹操降吕布, 战官渡,败袁绍,征乌桓,下荆州,破汉中等等,虽一直征战不 息,但无论是当时中原的时代空气,还是曹植的家庭生活,都在 逐步走向统一的胜利旗帜下,洋溢着昂扬奋发的精神,充满着信 心和慷慨激昂的气息。可以说,从汉末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 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白马篇》就 是这样一曲时代的慷慨之歌。 ①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7月, 412页 ②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高等教育出版社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铜雀台赋》原文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二、《铜雀台赋》原文翻译 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仰脸

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①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②(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③(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希望这台子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三、《铜雀台赋》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

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 导读:1、学不可以已。——《荀子》 翻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2、好学而不贰。——《左传》 翻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翻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翻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翻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翻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8、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翻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9、知耻近乎勇。——《中庸》 翻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1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翻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11、三思而后行。——《论语》 翻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翻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翻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翻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翻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翻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1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翻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18、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翻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0、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翻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2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曹植《白马篇》诗词赏析

曹植《白马篇》诗词赏析 导读:本文曹植《白马篇》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一作:名在)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

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注释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的:箭靶。 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

古诗拟古诗·幽并重骑射翻译赏析

古诗拟古诗·幽并重骑射翻译赏析 《拟古诗·幽并重骑射》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前言】《拟古诗·幽并重骑射》是南朝杰出诗人鲍照创作的《拟古诗八首》之第三首。此诗在内容上受曹植《白马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幽并少年驰骋捷疾、技艺精妙的描写,及对其爱国精神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国立功的政治理想。诗中善用典故,如“石梁”、“惊雀”二句,利用古人古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射者膂力之大和技术之精。【注释】①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侠人物闻名。②鞬:弓袋。雕服:雕绘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这二句是写少年的装备:毡带上系着双鞬,象弧插在鞬中,雕服里插着箭。③飞鞚:飞马奔驰。鞚,马勒,这里代马。平陆:平原。④雁门: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楼烦:县名,汉属雁门郡,在今山西省原平县东北。二地在当时是边疆要塞。⑤石梁:石堰或石桥。《文选》李善注中引的《阚子》记载:宋景公让工人制成一个弓,他登上虎圈之台,引弓向东面射去,箭越过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东,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这句即用此典故,说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形容少年膂力之

大,弓矢之利。⑥全目:完整的眼睛。《文选》李善注中引《帝王世纪》记载:帝羿有穷氏善射,一次与吴贺出游,贺使羿射雀的左目,羿拉弓一射误中右目,感到很羞愧。这句即用此典故,说少年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这是形容其射术之精。⑦翻覆:即反复。说汉虏时战时和,反复无常。⑧白羽:箭名。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这二句是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赏析】此诗是作者戎行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幽并少年高强武艺、英雄豪迈气概的夸饰和对其报国立功壮志的歌颂,寄托作者收复北方失地及以身许国、立功边陲的爱国情怀,是一曲时代的慷慨之歌。“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首二句开门见山,总写幽并少年的豪侠尚武精神。杰出诗人曹植著名的《白马篇》乐府,歌颂一位武艺高强的民族英雄,其首四句说:“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幽并”,指我国古代的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和山西一带,二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所以鲍照借托出自幽并的少年英雄,以表现其来历不凡,并拟曹植诗首四句意。笔墨简洁精练而引人注目。中间八句,紧承发端二句,转入对“好驰逐”的少年的正面而具体的描绘,重在“骑射”二字上进行生发。先写他的装束:“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毡带”,毡制的腰带;“鞬”,盛弓的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着花纹的箭袋。二句说此少年的毡制腰袋上系着两只弓袋,雕花的弓袋上插着用象牙装饰的弓。后句不说弓袋而说箭

对曹植《白马篇》的赏析

对曹植《白马篇》的赏析 曹植 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少年行四首 翻译、解析

少年行四首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译文 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一个人能以双手拉开雕有图画的铁弓,虽然有层层包围的敌人骑兵,但在他眼中却像身处无人之地一样。 侧身坐在马鞍上,从容调配好弓箭,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刚刚结束,就坐在高高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轩殿赐给他们以侯爵的印信,让这些将军佩上步出了明光宫。 注释 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盛产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苦:一作“死”。

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重:一作“群”。 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欢宴:指庆功大宴。 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轩:殿前滥槛。 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录此四首于《结客少年场行》之后。根据陈铁民《王维年谱》及组诗所反映的少年游戏精神面貌来看,这四首诗是王维早期创作的,应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 赏析 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新丰美酒斗十千”。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代那里盛产美酒。斗酒十千,使用这个数目字,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为下文的“咸阳游侠”作映衬。 “咸阳游侠多少年”。意思是说:咸阳城里的游侠们多半是青春少年。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秦朝时曾作国都,这里实际是以它代指唐朝京都长安。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游侠都是英雄豪杰,倍受尊重和赞扬。作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纵死犹闻侠骨香”,说即便侠客死了,他们的骨头也是香的。可见侠客的社会地位之尊贵。作者特别地点出“少年”二字,写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这些少年游侠在“新丰美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 “相逢意气为君饮”。意思是说: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意气”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都是侠客们所注重的意气。这句把饮酒的性质强调出来了,他们不是为了取乐而饮酒,而是为了彼此的侠义行为而庆功;他们不是熟人聚会而饮酒,而是偶然相逢,一见倾心,便不惜花费重金买酒,相互勉励。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足以令人敬慕。

曹植《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 三国·曹植 【原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第一部分描绘了游侠儿英武的雄姿)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第二部分表现了游侠儿抵御外侮中的英雄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注释】 饰:装饰。金羁:金色的马笼头。连翩:也作“联翩”,本指鸟飞,这里是飞跑不停的意思。 借问:请问。幽并:幽州和并州,其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地区。游侠儿:勇侠的儿郎。 去:离开。乡邑:家乡。扬声:名声传扬。垂:即“陲”,边疆。幽并两州外接沙漠地区,故说沙漠垂。 宿昔:昔时,从前,经常。楛矢:用楛木做的箭。参差:长短不齐,这里形容多。 破左的:射中左边的目标。的:箭靶。月支:又名“素支”,箭靶名。 仰手:扬起手。接:迎前高射。飞猱:猿类,攀缘树木,轻捷如飞,故曰飞猱。这里应指箭靶之类的东西。散:射碎。马蹄:一种黑色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巧轻捷。剽:轻捷。螭:传说中的猛兽名,似龙,黄色而无角。 胡虏:一作“虏骑”,古代对北方侵略者的称呼。迁移:移动,指入侵。 羽檄:檄是用于军事征召的文书,加插羽毛,表示要像飞鸟一样紧急快递,所以叫羽檄。 厉马:策马,催马。 蹈:践踏,这里指冲击。 怀:思念,顾惜。 忽:轻忽。归:回家。 【赏析】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拟乐府之作,属《杂曲歌辞·齐瑟行》。

这首诗运用铺叙描写的方法,以刚健明快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娴熟、豪爽英武的壮士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为解救国难而视死如归的豪迈精神,表达了热爱国家的感情。 全诗结构谨严。前写游侠儿的成长,为后面铺垫;后写游侠儿的杀敌为国业绩,是前面的发展和归宿。前后一气,浑然一体。诗中人物形象鲜明。游侠儿的英姿、武艺、勇武、爱国热情、内心活动,均写得恰到好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另外,前一部分明暗结合,以明衬暗以及细节的描写,后一部分详略手法的运用,均起到了描绘形象的作用。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二句以白马奔腾如飞的形象,既写出游侠儿骑术的高超,同时也振起全篇。“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四句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八句热情描写游侠儿的高超武艺,他的不同凡响的骑、射、狡、勇,正是来日杀敌立功的先决条件。“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六句写游侠儿驰骋战场、奋勇杀敌的英武气概。“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八句描写游侠儿报效国家、不怕牺牲的心理活动。

《仙人篇》原文及翻译

《仙人篇》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仙人篇》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仙人篇》原文 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二、《仙人篇》原文翻译 仙人们把揽着黑白各六枚棋子,悠闲地在泰山一角对博。女神湘娥抚弄着琴瑟,秦穆公之女秦娥吹着笙竽。仙境中,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还有美酒珍肴。而尘世中天地何其狭小,不知道哪里才可以安身。仙人韩终与王乔,邀请我来到天上。还没举步就已经行了万里路程,轻轻一跃就登上了太虚仙境。在云端飞腾,天上的风吹着我。回头看到了上帝所居之所紫微,手持神符,让上帝信任自己得以升仙。只见宫门嵯峨,殿高万丈,玉树夹生于道旁,门枢有守门的神兽。驾着轻风游览四海,向东经过王母的居所。俯观五岳之间,人生就如寄居那样无所着落。真希望能够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想着往昔黄帝铸好鼎以后,上天便派龙下来迎接,黄帝就骑着龙升天了。真希望我也如此。在九天中徘徊,希望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三、《仙人篇》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曹植白马篇赏析

曹植白马篇赏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白马篇 三国·曹植 【原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第一部分描绘了游侠儿英武的雄姿)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第二部分表现了游侠儿抵御外侮中的英雄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 【注释】 饰:装饰。金羁:金色的马笼头。连翩:也作“联翩”,本指鸟飞,这里是飞跑不停的意思。 借问:请问。幽并:幽州和并州,其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地区。游侠儿:勇侠的儿郎。 去:离开。乡邑:家乡。扬声:名声传扬。垂:即“陲”,边疆。幽并两州外接沙漠地区,故说沙漠垂。 宿昔:昔时,从前,经常。楛矢:用楛木做的箭。参差:长短不齐,这里形容多。 破左的:射中左边的目标。的:箭靶。月支:又名“素支”,箭靶名。 仰手:扬起手。接:迎前高射。飞猱:猿类,攀缘树木,轻捷如飞,故曰飞猱。这里应指箭靶之类的东西。散:射碎。马蹄:一种黑色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巧轻捷。剽:轻捷。螭:传说中的猛兽名,似龙,黄色而无角。 胡虏:一作“虏骑”,古代对北方侵略者的称呼。迁移:移动,指入侵。 羽檄:檄是用于军事征召的文书,加插羽毛,表示要像飞鸟一样紧急快递,所以叫羽檄。厉马:策马,催马。 蹈:践踏,这里指冲击。 怀:思念,顾惜。 忽:轻忽。归:回家。 【赏析】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拟乐府之作,属《杂曲歌辞·齐瑟行》。 这首诗运用铺叙描写的方法,以刚健明快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娴熟、豪爽英武的壮士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为解救国难而视死如归的豪迈精神,表达了热爱国家的感情。

《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赏析 曹植,生于乱世,长于军中,对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很有热情。由于其前期生活优裕舒适,因而他的前期创作基调开朗明快,风格慷慨激昂。 《白马篇》是最能代表他前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诗歌寄托着诗人的愿望和理想,正如朱乾所说的那样:“幽并游侠,实自况也。……篇中所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全诗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大肆铺陈,按幽并游侠少年、青年、壮年的战斗历程,由外形而内神,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忠勇双全的边塞游侠儿形象,表现了他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忠贞为国的崇高品质。起调最工,尾如撞钟诗评家沈德潜对曹植的艺术造诣推崇备至。他在《古诗源》中盛赞道,“陈思(曹植)最工起调”,确实如此。诗歌起笔奇瑰,一开头就出手不凡,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广阔瑰丽的艺术境界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人采用特写镜头,把少年游侠儿跃马飞驰的英姿展现在读者面前。你看,一匹戴着金笼头的骏马,像雄鹰一样飞驰在西北茫茫的原野上,英姿飒爽。诗一开头就笼罩着一股浓烈的豪迈气氛。写马是为了写人,写骏马奔驰的神速,表现了游侠儿骑艺的高超。诗歌结尾两句,画龙点睛,戛然而止,启人深思,更深入地揭示了游侠儿的人格魅力。读后,那烽烟滚滚的边陲、那战马嘶鸣的战场如在眼前,那游侠儿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形象鲜明闪亮。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一首好诗“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白马篇》的结尾正是如此。 炼句炼字,笔力奇瑰 你看,他仰头举弓,一箭射中那攀缘树木,上下如飞的猿猴;俯下身子,飞箭射的,那名叫“马蹄”的箭靶倾刻间碎裂摧毁。“接”状写其敏捷,“散”极言其力猛,幽并游侠儿骑马射箭,迅猛如旋风,敏捷像猿猴,剽悍似豹龙。行动描写配以夸张、比喻,把一位骑射精湛、武艺高强的游侠儿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英勇顽强,锐不可当。“蹈”、“凌”二字形象地表现其威力。诗人在两个反问句后,连用两个肯定句,掷地有声,有力收束。“名编”两句是对上面四句的小结。“不得中顾私”,照应第一部分的五、六句,表现了他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情怀。诗人苦心孤诣,不但善于炼句,而且善于炼字,十分传神。同写射箭,却分别用了“破”、“摧”、“接”、“散”等词,既表现了游侠儿精湛的骑射技艺,又表现了他身心敏捷、勇猛超群的迷人风采。 驰骋想像,层层铺叙 诗人思维活跃,神思飞扬。诗歌驰骋想像,层层铺叙,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感人的爱国壮士形象。全诗笼罩着一股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豪迈气氛。“诗言志,歌咏言”,这是诗人心声的坦露,这是作者壮志的表达。诗歌语言精炼,深得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的神韵,很有魅力。综观全诗,诗歌笔力奇瑰,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光彩照人。曹植被誉为“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真是当之无愧。- 白马篇① ■曹植 ①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7月, 412页

马佳演唱的曹植《白马篇》全文赏析

【原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一作:名在) 【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歌曲版】 作曲:张筱真 演唱:马佳 发行时间:2020年1月5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注释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的:箭靶。 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曹值白马篇拼音版

曹值白马篇拼音版 性命安可怀. biān chéng duō jǐng jí,视死忽如归。 jiǎo jié guò hóu yuán.cháng qū dǎo xiōng nú。 yǔ xí cóng běi lái, lián piān xī běi chí,厉马登高堤? fù mǔ qiě bù gù,俯身散马蹄, hé yán zǐ yǔ qī,扬声沙漠垂,shì sǐ hū rú guī, yáng shēng shā mò chuí。 仰手接飞猱bái mǎ pāin白马篇cáo zhī曹植bái mǎ shì jīn jī,lǔ jì shù qiān yí.控弦破左的,勇剽若豹螭!弃身锋刃端,jiè wèn shuí jiā zǐ,楛矢何参差。 白马篇shào xiǎo qù xiāng yì。 白马篇边城多警急?父母且不顾,连翩西北驰, yōu bìng yóu xiá ér, bù dé zhōng gù sī, yǒng piāo ruò bào chī.名编壮士籍,何言子与míng biān zhuàng shì jí,zuǒ gù líng xiān bēi,fǔ shēn sàn mǎ tí。 借问谁家子,右发摧月支,lì mǎ dēng gāo dī。 长驱蹈匈奴,kǔ shǐ hé cēn cī。 宿昔秉良弓.狡捷过猴猿. yáng shǒu jiē fēi náo。 qì shēn fēng rèn duān, juān qū fù guó nàn.少小去乡邑,幽并游侠儿.shù xī bǐng liáng gōng,虏骑数迁移。 捐躯赴国难, yòu fā cuī ròu zhī,左顾凌鲜卑。 kòng xián pò zhuǒ dì,不得中顾私.白马饰金羁, xìng mìng ān kě huái。 羽檄从北来

《吁嗟篇》原文及翻译

《吁嗟篇》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吁嗟篇》原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二、《吁嗟篇》原文翻译 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永远地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我曾经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经走遍了五岳的山颠。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三、《吁嗟篇》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

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战争诗:王维《少年行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战争诗:壬维《少年行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少年行四首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译文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塵战渔阳。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 绶走出明光宫。 注释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盛产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

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苦:一作“死”。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 弓。重:一作“群”。 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 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 王。 欢宴:指庆功大宴。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轩:殿前滥槛。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 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 建。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录此四首于《结客少年场行》之后。根据陈铁民《王维年谱》及组诗所反映的少年游戏精神面貌来看,这四首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 赏析 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 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但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径直称之为“闾里之侠”,咸阳为秦的国都,贝惊邑为游侠的渊薮也不言自明,这里不过是举其佼佼者以概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