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黄金峡水库库区锅滩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排黄金峡水库库区锅滩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排黄金峡水库库区锅滩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排黄金峡水库库区锅滩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排黄金峡水库库区锅滩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水库区滑坡的稳定性对水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中黄金峡水库库区近坝锅滩滑坡的外围地质环境的论述及该滑坡稳定性的计算分析,阐明了该滑坡在黄金峡水库库区岸坡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对该滑坡采取工程治理的必要性。通过论述,表明了作者对于水库区滑坡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能在以后的同类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有所借鉴。

标签:黄土湿陷地基

1工程概况

黄金峡水电枢纽工程位于陕西省洋县县城东南的汉江之上,距新铺乡15km,洋县62km,汉中市135km。黄金峡水电枢纽系汉江上游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一级,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707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78.86亿m3,规划的黄金峡水利枢纽总库容2.35亿m3,调节库容0.92亿m3,正常高蓄水位450m,死水位440m,水库回水长度65km。装机容量7.5万kw,年发电量2.3亿kw.h。

拟建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坝后电站及通航建筑物等几部分组成。规划阶段拟设计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5m,坝顶长335.6m,坝顶高程455m,坝体设溢流坝段,长194m,布置10孔溢流泄洪孔,电站厂房布置在坝体下游,通航采用升船机过坝,规划通航标准为100吨位级。

2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水库区按地貌形态主要由构造盆地地貌及中低山峡谷地貌构成。其中洋县盆地区位于洋县黄安坝镇东村以上库段,约占库区回水长度的10%,地形开阔平坦,河谷宽阔,水流平缓,河床宽度150~250m,高程449~458m,河谷断面呈开阔的“U”型。河谷两岸发育有高、低漫滩和一、二级阶地。中低山区位于东村下游库段,约占库区回水长度的90%,河流强烈下切;河谷形态呈“U”型或“V”型。其中东村至还庙村段,河谷多呈“U”型谷,河宽130m~180m;还庙村至锅滩段河谷多呈“V”字型峡谷,多急流险滩,河谷宽度40~50m,高程404~449m,两岸山坡陡峻,自然坡角45°~65°,局部段近直立。两岸山峰高程600~1000m,大部分为基岩岸坡。

2.2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下元古界(Ar~pt1)、志留系、石炭系的变质岩地层及下元古界(Pt1)、蓟县系、青白口系、三叠系的侵入岩和第四系的松散堆积地层。基岩岩性主要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变质砂岩、二云石英片岩、斜长片麻岩及花岗岩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为河道冲洪积壤土、卵石层、河谷两岸阶

【精品】第9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9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学习指导:本章介绍了边坡的破坏类型,即:岩崩和岩滑;着重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基本方法,包括圆弧法岩坡稳定分析、平面滑动法岩坡稳定分析、双平面滑动岩坡稳定分析、力多边形法岩坡稳定分析及近代理论计算法;介绍了岩坡处理的措施。 重点:1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1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9。1.1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在工程活动中涉及边坡工程问题,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工程地质工作者已对边坡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通过理论对人类工程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及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来的开展,人类已认识到:边坡诞生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必须顾及到边坡的环境效应,并且把人类的发展置于环境之中,因而相继开展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边坡作为地质工程的分支之一,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在水电、交通、采矿等诸多的领域,边坡工程都是整体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及节约经费,广大学者对边坡的演化规律、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预测预报等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扩大及经济建设的急剧发展,边坡工程中普遍出现了高陡边坡稳定性及大型灾害性滑坡预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露天采矿的人工边

坡已高达300—500m,而水电工程中遇到的天然边坡高度已达500—1000米,其中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极为复杂,特别是在西南山区,边坡的变形、破坏极为普遍,滑坡灾害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正常运营的地质灾害。

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法(最新)

打造最便宜 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目前,滑坡稳定性分析和工程治理主要是依据工程地质类比、自然历史分析、工程地质力学分析、极限平衡力学计算、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等进行的,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靠性。滑坡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且大型滑坡规模大、机制复杂、破坏性强,不仅失稳影响范围广,而且防治难度高、治理措施复杂。采用工程地质类比、历史反演和地质力学分析,需弄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壳演化历史等问题。通过对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因素、变形破坏及形成机制等特征的综合性分析,滑坡堆积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 在连续降雨、暴雨影响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连续降雨、暴雨及地震等影响下处于欠稳定状态。 一、传统的稳定系数法。 稳定系数预测法是最早的滑坡空间预测方法,它是基于极限平衡法理论提出来的,是将有滑动趋势范围内的边坡土体沿某一滑动面切成若干竖条或斜条,在分析条块受力的基础上建立整个滑动土体的力 或力矩平衡方程,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这些方法均假设土体沿着一个潜在的滑动面发生刚性滑动或转动。简化的极限平衡法有瑞典法,Bishop法、Spencer法,Janbu法, Sarma法等。通过计算滑坡体的安全系数Fs,来预测边坡的稳定性。 Fs=F抗滑力/F下滑力 当Fs<1.0,不稳定状态; 当Fs=1.0,临界状态; 当Fs>1.0,稳定状态。 二、数值分析方法。 ①有限单元法 有限元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优点是部分地考虑了边坡岩体的非均质和不连续性,可以给出岩体的应力、应变大小与分布;避免了极限平衡分析法中将滑体视为刚体而过于简化的缺点;能近似地从应力应变去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最先、最容易发生屈服破坏的部位和需要首先进行加固的部位等。但是对于大的变形和位移不连续问题的求解还不理想。 ②离散单元法 离散单元法是处理结构控制型岩体工程问题较成熟方法。该程序不但允许有限位移和离散体的转动及脱离,而且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自动判别块体之间可能出现新的接触关系,因此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复杂结构体变形破坏的模拟,可以将所研究的区域划分为一个个多边块体单元,单元之间通过接触关系,建立位移和力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迭代使得每一个块体都达到平衡状态。在稳定分析中,它的功能在于反映岩块之间接触的滑移、分离和倾翻等大位移的同时,又能计算岩块内部的变形与应力,该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利用显式时间差分解求解动力平衡方程,可方便地求解非线性大位移和动力稳定。 ③统计分析方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研究滑坡稳定性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在对滑坡影响因子和滑坡分布关系的分析之上,因此,它能最大程度反映滑坡分布与致灾因子之间的关系,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更加趋近于客观现实。包括信息量法、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方法等。 三、瑞典法的基本理论 瑞典圆弧滑动法是条分法中最古老而又最简单的方法。除了假定滑裂面是个圆柱面外, 在求条底反力时忽略了条间力的作用, 且在求安全系数时仅考虑对同一点的力矩平衡。其安全系数方程为: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工程大多处在高山峡谷地区,会经常遇到岸坡稳定问题。滑坡一旦发生,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大量岩土滑入库内,减少有效库容;直接威胁建筑物安全,堵塞泄水建筑物;大体积滑提高速滑入库内,会产生巨大涌浪,对大坝形成很大的冲击荷载,甚至造成漫顶,导致大坝失事,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水库工程师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设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水库库岸滑坡关系到工程及其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该予高度重视。 Key words:the reservoir bank;landslide;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水库库岸滑坡的成因 滑坡按照表现形式和土石的特殊,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滑坡,是由于岸坡逐渐失稳而滑动。这类滑坡一般速度较小,可以预报,但不宜稳定,也易于重新滑动;另一类为崩坍。这是近地表的岩体和岩块当其与基岩的联系遭到破坏后而突然急速下滑。这类滑坡速度快,难以预测,常产生巨大涌浪,对水工建筑物和水库下游造成严重危害。 天然岸坡残积、坡积层失去稳定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剪切力增大,如斜坡变陡、堆填弃土超载以及地震活动对岸坡产生巨大瞬间时作用力等;一是斜坡土体或其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降低,如在水库蓄水抬高水位后,库区岸坡下部在浮托力作用下,有效重量减少,或当水库水位迅速降落、岸坡饱和水带内形成内水压力,或在水库蓄水后,有的由于绕坝渗透和岩坡地下水位抬高以及岸坡内的软弱泥质崩解软化等,都会是岸坡抗剪强度降低。此外,还有受暴雨、地震、河流冲淘、风浪作用以及工程削坡、钻孔暴坡等原因,也会促使其失去稳定,造成滑坡,或使已经稳定的古滑坡体重新复活。 天然岸坡内岩体的应力状况及河沟深切后应力重新分布,对岸坡稳定也有重要影响。由于卸荷作用,岩体内可能形成一些应力集中带,使岩石所受的应力接近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成为导致岸坡失稳的重要原因。 2.水库库岸滑坡的防治 对水库库岸滑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治工作: 2.1了解水库库岸情况,进行库区地质调查 建库前和建水库都应对库区进行地质调查,摸清库岸稳定情况,以确定是否适于建库和采取适当措施。在这方面,国外一般作法是:常以彩色或普通黑白航测照片作底图,结合地面勘探和地貌分析,了解库区已有滑坡和崩坍的地点、不同岩层特别是软弱泥质岩层分布情况,查明附近有无深层大断裂和区域性断裂通

后溪沟水库(二库)右坝段外滑坡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后溪沟水库(二库)右坝段外滑坡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18-01-17T12:18:28.7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作者:罗家明[导读] 后溪沟水库工程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平梁乡境内的后溪沟,属渠江水系恩阳河二级支流。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农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636000 摘要:后溪沟水库(二库)右坝段外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本文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地质构造等各种因素,分析了山体滑坡的成因,给出了滑坡防治措施的建议,从削坡减载、排水、抗滑支挡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最终实现了滑坡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山体滑坡;成因;滑坡防治 1 前言 后溪沟水库工程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平梁乡境内的后溪沟,属渠江水系恩阳河二级支流,距巴中城区7.5Km。后溪沟水库分一库和二库,一库在下游,二库在上游,均为小(1)型水库工程,两库坝址相距1.74km,两坝顶高差69.78m,共有集雨面积4.2m2,系同一条水系,同一管理结构。 后溪沟二水库,控制集雨面积1.64km2。总库容106.8万m3。自流灌溉0.158万亩农田,余水从竖井下放到一库联合灌溉。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及左岸管理房等四部分组成,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797.97m,最大坝高28.5m。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 2003年9月的一次暴雨,后溪沟水库二库右坝长80m段发生大面积外滑坡,与此同时,水库右岸的后溪沟张家梁四个社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自二库右坝段发生外滑坡以来,该水库一直采取降低水位运行,对裂隙采取临时封闭措施,未彻底根治。近年来,滑坡仍在继续发展,对下游一库产生重大威胁。 2 后溪沟水库二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地形地貌 后溪沟水库工程位于川北深丘区~低山地貌单元,两水库上下相连,分别位于后溪沟上、下游,该库区为中低山地带,切割较深。右岸坡缓,易形成浅滑坡。左岸坡陡,易形成卸荷裂隙成危崖。二库坝址处河床高程约760m,两岸山顶高程1100m,相对高差约350m,河谷呈不对称’V’字形,两岸基本对称。在地貌上属中低山峡谷地貌。 2.2 地层岩性 坝址地层分为基岩和覆盖层两大部分,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Q4del),坝体填筑粉质粘土,基岩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砂泥岩互层。坝基下的砂岩、泥岩以互层状产出,层间裂隙相当发育;岩层产状向库外倾斜,倾角较大,构成库水渗漏的通道,这是该水库大量渗水的原因。 不良地质作用:坝区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大坝右坝肩外滑坡及库区右侧的后溪沟村张家梁大面积山体滑坡。根据钻孔显示,右坝肩外坡基岩面与岩层产状大致同向,倾角10~12°,对坝体稳定不利。库区右侧后溪沟村张家梁大面积山体滑坡下部与二库坝脚相连,山体滑坡对二库大坝的安全与稳定构造极大威胁。 2.4 物理地质现象 区内物理地质作用较弱,主要有崩塌、卸荷及风化。 崩塌主要在深切的冲沟两岸较为发育,因冲沟两岸地形陡峻,崖壁裸露的厚层砂岩及砂岩夹泥岩在长期卸荷的作用下,易产生规模的崩塌。 本区一般强风化带厚1~2.0m,弱风化带厚2~4.0m。由于砂岩、泥岩抗风化能力的差异,坝基岩层存在局部风化强烈的泥岩软弱夹层。 2.5 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区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积层孔隙水和基层裂隙水两部分。孔隙水主要在散堆积层中,靠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基岩裂隙水不发育,分布于砂岩中。地下水腐蚀性评价为弱腐蚀性的重碳酸钙型水,其基础施工可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3 二库右坝段外滑坡特征及评价 3.1 滑坡体特征 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示,滑坡范围为大坝右坝肩从桩号0+000(以右坝头为桩号0+000)至桩号0+080外坡至坝脚,属牵引式滑坡。0+016至0+060段从坝顶以下2.5m成扇形向下滑移,其最大滑移2.2m,表面裂隙多(后封闭处理)。右坝肩下部为块石护坡,护坡块石可见明显下沉、位移。 右坝脚滑坡区:右坝脚滑坡区属后溪沟村张家梁大面积山体滑坡的前缘,与二库右坝脚线相连。右坝头至坝脚线可见明显的羽状剪切裂隙,裂隙宽1~5cm。 该处山体为老滑坡,在六、七十年代曾发生过大面积滑坡,主要为山体单斜山,岩层为泥、砂岩互层,岩层倾角15°±,表层第四系覆盖物厚度3~6m,山体基岩面坡度15°±,与岩层倾向同向,具滑坡的地质条件,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 3.2 滑坡成因及诱发因素

滑坡稳定性分析知识讲解

滑坡稳定性分析

习题一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一、目的 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 l、自然地理 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长江和嘉陵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三峡工程按175m高程修建大坝,使该地区最高洪水位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 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顶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四川盆地普降暴雨,江河水位达百年一遇特大水位。滑坡的活动已严重威胁经由滑坡区的主干公路的正常通车。滑坡现处于蠕滑阶段,且在每年的雨季,位移明显增大。 表1-1钻孔地质描述

边坡稳定性分析资料讲解

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9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学习指导:本章介绍了边坡的破坏类型,即:岩崩和岩滑;着重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基本方法,包括圆弧法岩坡稳定分析、平面滑动法岩坡稳定分析、双平面滑动岩坡稳定分析、力多边形法岩坡稳定分析及近代理论计算法;介绍了岩坡处理的措施。 重点:1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1 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9.1.1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在工程活动中涉及边坡工程问题,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工程地质工作者已对边坡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通过理论对人类工程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及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来的开展,人类已认识到:边坡诞生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必须顾及到边坡的环境效应,并且把人类的发展置于环境之中,因而相继开展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边坡作为地质工程的分支之一,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在水电、交通、采矿等诸多的领域,边坡工程都是整体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及节约经费,广大学者对边坡的演化规律、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预测预报

等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扩大及经济建设的急剧发展,边坡工程中普遍出现了高陡边坡稳定性及大型灾害性滑坡预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露天采矿的人工边坡已高达300—500m,而水电 工程中遇到的天然边坡高度已达500—1000米,其中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极为复杂,特别是在西南山区,边坡的变形、破坏极为普遍,滑坡灾害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正常运营的地质灾害。 因此,广大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初期的工程地质类比法、历史成因分析法等定性研究发展到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法,进而发展到系统分析法、可靠度方法灰色系统方法等不确定性方法,同时辅以物理模拟方法,并且诞生了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岩(土)体结构控制论等,这些无疑为边坡工程及滑坡预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工程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工程中常要遇到岩坡稳定的问题,例如在大坝施工过程中,坝肩开挖破坏了自然坡脚,使得岩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常常发生岩坡的不稳定现象。又如在引水隧洞的进出口部位的边坡、溢洪道开挖的边坡、渠道的边坡以及公路、铁路、采矿工程等等都会遇到岩坡稳定的问题。如果岩坡由于力过大和强度过低,则它可以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一部分岩体向下或向外坍滑,这一种现象叫做滑坡。滑坡造成危害很大,为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稳定分析工作。 岩坡不同于一般土质边坡,其特点是岩体结构复杂、断层、节理、裂隙互相切割,块体极不规则,因此岩坡稳定有其独特的性质。它同岩体的结构、块体密度和强度、边坡坡度、高度、岩坡表面和顶部所受荷载,边坡的渗水性能,地下水位的高低等有关。 岩体内的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的存在,常常是岩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岩坡在丧失稳定性时的滑动面可能有三种。一种是沿着岩体软弱岩层滑动;另一种是沿着岩体中的结构面滑动;此外,当这两种软弱面不存在时,也可能在岩体中滑动,但主要的是前面两种情况较多。在进行岩坡分析时,应当特别注意结构面和软弱层的影

三峡水库蓄水后秭归县几个典型滑坡的变形及监测.

三峡水库蓄水后秭归县几个典型滑坡的变形及监测 彭轩明(1) 张业明(1) 鄢道平(1) 金维群(1) 汪发武(2) 霍志涛(1) 陈小婷 (1) (1.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省宜昌市港窑路37号,443003) (2.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摘要:自三峡大坝蓄水以来,三峡库区秭归县境内的青干河和香溪河流域及其入长江水口部位,岸坡变形和失稳现象明显加剧。本文简要介绍了千将坪、树坪、白家包和黄阳畔等四个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变形现象,认为构造形成的层间剪切带是千将坪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控制因素。采用大地测量和钻孔测斜等多种方法对白家包和黄阳畔滑坡的地表和深部变形状况进行不连续观测;与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合作,采用伸缩计对树坪和白家包滑坡进行连续观测,据监测结果分析,这些滑坡目前均处于蠕动变形状态。 关键词:三峡库区秭归县滑坡变形监测 1前言

三峡库区秭归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三峡水库一期蓄水以来,秭归县境内的青干河流域发生了千将坪滑坡,长江干流的树坪及香溪河入长江水口部位的岸坡变形和失稳现象明显加剧,八字门、白家包、黄阳畔等大型滑坡有重新复活的现象(图1)。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香溪河流域岸坡调查评价”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香溪河流域白家包和黄阳畔等大型滑坡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工程钻探和监测(大地变形测量和钻孔测斜)等大量工作,基本查明了滑坡的组成、结构、地表变形状况,初步了掌握了滑坡的变形演变趋势。当千将坪滑坡发生时,及时对滑坡现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从而获取了有关该大型顺层高速滑坡滑动后山体破坏现象的第一手资料[1],并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了抗灾救灾预案。在树坪滑坡出现严重变形的紧急情况下,又立即对滑坡的变形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图 1 三峡库区秭归县典型滑坡分布图 并选择关键变形部位安装了两台伸缩仪,对其变形情况进行监测[1]。鉴于秭归县已经出现的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准确把握这些滑坡的变形动态,科学揭示降雨和水位变动与滑坡变形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时开展滑坡的预测和预报,我们与日本京都大学等单位向联合日本砂防-滑坡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了“水位变动对滑坡的影响机理及滑坡预报方法”项目。此项合作的实质性成果之一就是在树坪和白家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实用版

YF-ED-J267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 防治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村 村通公路”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在地形困难路 段修建的公路越来越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大填、大挖方路段频繁出现,相伴而来出现了 较多的路堤边坡失稳,边坡及路堑边坡坍塌等 地质灾难现象,给公路建设、运营带来巨大的 经济损失。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需要选用合理的 方法评价其边坡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合 理的边坡治理措施进而做到既保证公路运营的

安全,又节约投资。由此看来,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滑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为二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公路边坡病害的分类 边坡病害可分为以下3类。 1、1滑坡 滑坡是路基山坡土体或岩体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沿着一定软弱面向下滑动。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可延续相当长时间,横向张性

滑坡稳定性分析

习题一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一、目的 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 l、自然地理 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长江和嘉陵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三峡工程按175m高程修建大坝,使该地区最高洪水位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 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顶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四川盆地普降暴雨,江河水位达百年一遇特大水位。滑坡的活动已严重威胁经由滑坡区的主干公路的正常通车。滑坡现处于蠕滑阶段,且在每年的雨季,位移明显增大。 表1-1钻孔地质描述 表1-2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表1-3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实验值

三峡水库水位变动下的库岸滑坡稳定性评价

Vol.37No.6Nov.201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第37卷第6期2010年11月 三峡水库水位变动下的库岸滑坡稳定性评价 蒋秀玲1,张常亮 2 (1.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100083;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西安710054) 摘要:水库岸坡滑坡稳定性主要受库水位涨落的影响。由于库区水位变化可概化为二维非稳定流,地下水位变化可采用有限元模拟。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时的水位涨落速度在0.6 4.0m /d 、高程145 175m 之间变化,通过有限元法对库区的马家沟滑坡模拟表明:库水位和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同步升降, 水力梯度很小,因此水位涨落对滑坡的影响主要是浮托力作用。在此条件下,采用Morgenstern-Price 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表明,随着水位上升,滑坡稳定性降低,水位上升到165m 时,稳定性达到最小,水位再上升则稳定性增大,当滑坡完全淹没在水下时的稳定性高于未被淹没的情况,滑坡最终的稳定性按最小稳定系数评价。关键词:水库;滑坡;水位涨落;地下水中图分类号:P642.22;T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665(2010)06-0038-05收稿日期:2010-03-31;修订日期:2010-04-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81) 作者简介:蒋秀玲(1965-),女,学士,从事中国地质文摘编辑 工作。 E-mail :jiangxiuling123110@https://www.doczj.com/doc/ef6620050.html, 水位的升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外由于库水位涨落引起库岸滑坡的实例很多,Jones 等调查了Roosevelt 湖附近地区1941 1953年发生的滑坡,30%发生在水库水位骤降时期,有49%发生在蓄水初期;日本大约有60%水库滑坡发生在水位骤降时期 [1] ;1963年瓦依昂水库滑坡发生在库水位下降时 期;在三峡库区,2003年湖北千将坪滑坡发生在三峡二期蓄水过程中 [2] 。 本文以三峡库区马家沟滑坡为例。将库水位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作二维非稳定流, 利用数值方法模拟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随库水位的变化规律,应用Morgenstern-Price 法计算滑坡在各水位状态下的稳定性,得出水位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按最不利稳定状态作为滑坡稳定性判别的依据,并做出抗滑设计方案。 1马家沟滑坡概况 马家沟滑坡位于吒溪河左岸的马家沟沟口处,距 长江支流吒溪河河口(秭归归州镇)2.1km 。2003年长江三峡水库蓄水至135m 后的3个月内,滑体后缘出现了1条长20m ,宽3 5cm ,局部达10cm 的拉张裂缝。其后拉裂变形趋于稳定,没有进一步发展。这说明该滑坡的稳定性对水库蓄水有敏感的反映,在水位继续升高或下落时,有复活的可能性。该滑坡体上有 居民47户,132人,耕地和林地320亩。据估算,该滑坡一旦滑动,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22万元,间接损失1439万元,人员伤亡或也难免。由于该滑坡前缘淹没在水下,三峡水库水位在145 175m 之间变化,涨落幅度达30m ,水位涨落对该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是研究的核心问题。 马家沟滑坡区外围出露侏罗系遂宁组(J 3s )地层,岩性为中厚层灰白色长石石英质细砂岩和褐红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互层,岩层倾向为270 290?,倾角25 30?,与滑坡主滑方向接近,岩体破碎,裂隙发育。马家沟滑坡发育在一个巨型老滑坡堆积体前缘,该巨型滑坡为一顺层基岩滑坡,堆积体覆盖了吒溪河左岸的马家沟下游左侧的半个山体,高程自沟底到330m 处,面 积约5km 2,体积超过2?108m 3 。滑坡顶部是一个巨大的反坡台地,台地面积约1.5km 2 ,台地上人工堆坝 成湖。老滑坡的堆积体由紫红色泥岩碎屑夹巨大的块石组成,接近地表有一层3 5m 厚的褐红色残积粘土夹块石。老滑坡的滑动时间不详,但从滑坡体上有稳定的残积土判定,至少发生在中更新世以前。 在该老滑坡体前缘坡面上,即坡顶台地边缘以下,形成了3个局部复活的滑坡。其中位于马家沟上游的2处滑坡在三峡水库蓄水位以上,堆积体滑落至沟底,没有进一步滑移的空间,现场调查分析可以确定是稳定的。马家沟沟口处的一处滑坡前缘直接伸入咤溪河中,马家沟滑坡指的就是该次级滑坡。 马家沟滑坡平面形态总体呈舌形展布,滑体主滑方向290?。南北侧以冲沟为边界;后缘以形成的裂缝为边界,高程280m ,30 35?。前缘为高度30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对最不利滑移横断面进行各种工况稳定性分析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一、天然工况 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 计算项目:滑坡推力计算 1 ===================================================================== 原始条件: 滑动体重度= 19.000(kN/m3) 滑动体饱和重度= 25.000(kN/m3) 安全系数= 1.250 不考虑动水压力和浮托力 不考虑承压水的浮托力 不考虑坡面外的静水压力的作用 不考虑地震力 坡面线段数: 6, 起始点标高 4.000(m) 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附加力数 1 13.600 0.700 0 2 12.250 7.000 0 3 2.000 0.000 0 4 12.000 8.000 0 5 24.500 0.500 0 6 127.000 27.000 0 水面线段数: 1, 起始点标高 0.000(m) 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1 0.000 0.000 滑动面线段数: 5, 起始点标高 0.000(m) 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粘聚力(kPa) 摩擦角(度) 1 12.000 0.600 10.000 14.500 2 9.900 1.300 10.000 14.500 3 28.000 9.000 10.000 14.500 4 8.400 2.800 10.000 14.500 5 117.000 29.000 10.000 14.500 计算目标:按指定滑面计算推力 -------------------------------------------------------------- 第 1 块滑体

三合水库滑坡方案1DOC

城口县三合水库坝枢工程 应急抢险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城口县三合水库坝枢工程项目部2015 年12 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二章. 施工规划 第三章. 施工平面布置 第四章. 施工方法 第五章. 施工组织、设备配置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应急抢险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 城口县三合水库坝枢工程位于高观钟宝巨型冲断以南,属川东鄂西地层分区(南相区)。三 合水库坝纽工程、枢纽布置由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泄水表孔、下游护岸组成。坝顶高程 1115.0m,最低建基面高程1061.5m,最大坝高47.5m。 2014年7月10日-2014年7月12日,城口县复兴街道辖区连降暴雨(根据城口县气象局资料该时段降雨量达118.4mm),形成山洪灾害,导致红坪村万年仓附近的沱溪河右岸边坡于 2014.7.12凌晨发生山体滑坡。该滑坡位于三合水库坝址区下游,滑坡体堆积至坡脚坝址下游河道内,严重侵占了坝下消力池部位以及下游原河道断面。若不及时采取除险加固措施,险情会进一步加剧,将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三合水库工程的正常施工。 根据《重庆市城口县三河水库山洪灾害应急抢险工程实施方案》,滑坡治理工程措施为“锚 喷+清方+挡土墙”。 1、治理工程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第3.2.3条,本工程边坡安全级别定为 5级。 具体治理工程方案为: 对上部裂隙切割临空岩体及松散岩土体进行清除,然后采用锚钉挂网喷护处理。(采用C20 砼喷护厚度100,锚杆采用①25纵横间距2.5m,单根长4.5m,锚杆应锚入完整岩体内3m,挂网 ①8@ 200。坡面排水孔设置间距@ 2.5x2.5m,见平面图中H区)。 对1115m至河床面滑坡堆石体覆盖区,从坝后消力池及溢流明渠至下游110m左右范围结合 明渠右岸边墙,采用压脚或坡体后沿减载方式加固处理,即坡面按1:2放坡+砼格构护坡;格构 设置3x3m间距,梁断面0.25x0.4m,内配4①14主筋,①8@200箍筋,C20砼现浇。 2.4主要工程数量 根据设计方案,滑坡治理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见表 2.4-1。 表2.4-1主要工程数量表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 滑坡是在一定的内因、外因等地质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气候及迳流条件、其它因素。就本滑坡隐患体而言,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如下: ①地质条件 岩土体的本身特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岩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软弱结构面存在与否及其强度、结构面特别是主要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结构面的结合情况、渗透性、与临空面的相对关系;对土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土体强度、软硬接触面的渗透性。滑坡隐患体及边坡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佘田桥组,岩性为砂岩,受地形地貌、构造侵蚀、剥蚀及风化作用影响,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变化较大;原始地形较平缓的人工切坡坡面及坡顶局部地段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大。第四系坡残积土其孔隙性大且含较多碎石,抗剪强度较低,坡度较陡时其自稳性差;中上部基岩埋藏多较浅且表部风化较强烈;整个山体岩体裂隙发育,地层及裂隙产状较杂乱(图2-1),地层产状多近坡向或与坡向小角度斜交,岩体呈碎裂结构、电阻较高,结构面结合多数差~较差,易产生松动变形。 ②地形地貌因素 勘查区属中低山地貌,高差较大,山脊地形坡度较陡(坡度25~30°),两侧地形陡峻(坡度40~45°),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沟谷处及外围天然斜坡未见有滑坡现象,天然条件下斜坡是稳定的;但切坡以后,山体前缘产生高陡临空面,所形成的上缓下陡地形不利于斜坡的稳定。 ③人类活动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在自然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岩土体应力进行重新分布,斜坡产生变形,当岩土体中应力无法平衡时,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就本区而言,切坡产生高陡地形,

滑坡勘查中滑坡稳定性分析实例

滑坡勘查中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实例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南总队吴德运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稳定状态 滑坡地质灾害每年均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滑坡的产生受多种引发因素影响,往往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如何准确分析滑坡的稳定性是治理滑坡的关键。本文是以一个滑坡实例,评价滑坡稳定性的分析过程。 1 滑坡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1 自然条件 该滑坡处于中纬度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最大年降雨量1522.4mm,最小年降雨量694.8mm。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75.2mm,一日最大降雨量达193.3mm。 1.2 地质环境 1.2.1 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鄂西中低山地貌单元。由于地壳长期间歇性抬升,形成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地貌特征。 1.2.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分布的地层有: 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残坡积堆积土。 三叠系中统:中厚至厚层微晶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肉红色中厚层亮晶鲕状灰岩及灰绿色泥岩。岩层产状总体向北东向倾,倾角为35o-70°之间。 1.2.3 水文地质条件 受地层岩性结构和地质构造影响,滑坡区内地下水主要以三叠系中统岩溶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的形式赋存。 2.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型 2.1 滑坡地形地貌 滑坡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形总坡度15o-20o,为侵蚀构造低山区。滑坡区最低点标高330m,最高点滑坡后缘,标高364m,相对高差34m。

2.2 滑坡空间形态 该滑坡为覆盖层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地形上为围椅状,滑坡两边周界清晰。滑坡体北低南高,主滑坡轴线长86m,前缘宽98m,标高330m ,后缘宽66m,标高364m。滑坡的面积为0.732×104m2,总体上是前厚后薄,中间厚两侧薄的态势,滑体平均厚度为5m,体积约3.66×104m3。 滑坡主滑方向为311度,滑体坡度15~30度,中部滑坡平台呈舒缓波状,中部靠后缘出现陡坎。 2.3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滑体 滑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碎块石夹粉质粘土,黄褐-黄灰色,稍密-中密,碎块石直径一般为0.4-0.8m,最大达1.2m,成分主要为泥灰岩、灰岩,其含量约占70%。滑体厚度一般为2.3-6.7m。 (2)滑带 滑带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砾石,灰黄-褐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含量约70%,具有挤压条纹状构造,砾石成份为泥灰岩、灰岩,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直径2~20mm。部分砾石表面见擦痕,表面具滑感。 (3)滑床 滑床为三叠系中统泥灰岩,强~中风化程度,浅灰-黄灰色,中厚层~厚层状构造,岩石较为破碎,地层倾向为19~40度,倾角41~75度,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倾角为60~75度,裂隙面均较平直,略具起伏,稍粗糙,多为泥质、铁质充填,部分为钙质充填。 2.4 滑坡水文地质 本滑坡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覆盖层孔隙水水量贫乏,赋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次为农作物灌溉渗入补给。地下水沿基岩面排泄,或渗入下伏基岩裂隙中。基岩浅部裂隙发育,含裂隙水,赋水性弱,动态变化大。补给主要靠覆盖层地下水渗入,排泄主要受微地貌控制,流量小。 2.5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5.1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滑体主要由第四系崩坡积碎块石夹粘性土组成,碎石含量达70%以上,受取样条件限制,滑体中采取的原状样土工试验所作的物理力学指标仅能代表碎石土中所夹粉

库水位升降对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库水位升降对水库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张全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09030403) 摘要:库水位的升降是诱发水库库岸产生滑坡的重要原因,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和模型试验模拟库水位的变化,得出滑坡在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破坏的一般规律。关键词:库水位升降边坡稳定性模型试验 水库库岸滑坡的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岩土体滑入水库,减少了有效库容,甚至形成坝前坝,使水库不能继续使用;二是如果滑坡体高速滑入水库,会造成巨大的涌浪,直接危及大坝安全及电站的运营,并给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水库蓄水后会对库区存在的大量滑坡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研究库水位的变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1] 三峡库区是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据不完全统计, 三峡库区在175m 库水位影响的范围内共有大小滑坡2000 余个, 各类变形体分布更是广泛[ 1-2] . 自2003 年135 m 蓄水开始, 2006年水库蓄水达到156m 以来, 绝大多数滑坡经受到了库水位缓慢上升和稳定库水长时间浸泡的考验没有复活[ 3-4] . 但随着2009 年三峡大坝基本完工, 三峡水库开始正常运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在短时间内在145 m- 175m-145m 之间波动, 水位变幅为30 m. 滑坡短时间内经历水位频繁升降且幅度之大是此前从未经历过的. 库水位波动不仅降低岩体力学强度、减轻岩体有效重力, 而且还改变库岸边坡内地下水位分布, 在三峡库水位升降过程中很可能使原己稳定的滑坡再度失稳. 1.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分析库水位对库岸滑坡的影响 水库蓄水或正常调度(水位骤然升降)期间,地表水位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岸坡地下水动力场的变化。 1.1在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阶段,对岸坡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是空隙水压力效应(悬浮减载效应)。在库水位还未上升之前库岸边坡情况如图1,库水位上升之后库岸边坡情况如图2。

边坡稳定性分析

边坡稳定性分析 内容摘要 目前,边坡失稳的防治仍然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的意义,介绍了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边坡工程处治对策。 边坡稳定分析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观点变化是随着人类理论方面的突破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变化的。总的来说,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个逐步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半定量分析发展的过程,并且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文章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确定分析等角度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关键词:边坡;边坡稳定性;边坡失稳;稳定性分析;处治对策 1

边坡稳定性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1) 1绪论 (4) 1.1 边坡稳定性概念 (4) 1.1.1 边坡体自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4) 1.1.2 边坡的形状和尺寸 (5) 1.1.3 边坡的工作条件 (5) 1.1.4 边坡的加固措施 (5) 1.2 边坡的稳定性表示方法 (5) 1.3 边坡破坏 (6) 2 边坡的分类 (6) 3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7) 3.1 潜在影响因素 (7) 3.1.1 地形因素 (7) 3.1.2 地质材料因素 (7) 3.1.3 地质构造因素 (8) 3.2 诱发影响因素 (8) 3.2.1 环境因素 (8) 3.2.2 人为因素 (9) 4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10) 4.1 定性分析方法 (10) 4.1.1 工程地质类比法 (10) 4.1.2 地质分析法(历史成因分析法) (10) 4.1.3 图解法 (10) 4.1.4 边坡的分析数据库和专家系统 (11) 4.2 定量分析方法 (11) 4.2.1 极限平衡法 (11) 2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摘要:水库工程大多处在高山峡谷地区,会经常遇到岸坡稳定问题。滑坡一旦发生,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大量岩土滑入库内,减少有效库容;直接威胁建筑物安全,堵塞泄水建筑物;大体积滑提高速滑入库内,会产生巨大涌浪,对大坝形成很大的冲 1 或其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降低,如在水库蓄水抬高水位后,库区岸坡下部在浮托力作用下,有效重量减少,或当水库水位迅速降落、岸坡饱和水带内形成内水压力,或在水库蓄水后,有的由于绕坝渗透和岩坡地下水位抬高以及岸坡内的软弱泥质崩解软化等,都会是岸坡抗剪强度降低。此外,还有受暴雨、地震、河流冲淘、风浪作用以及工程削坡、钻孔暴坡等原因,也会促使其失去稳定,造成滑坡,或使已经

稳定的古滑坡体重新复活。 天然岸坡内岩体的应力状况及河沟深切后应力重新分布,对岸坡稳定也有重要影响。由于卸荷作用,岩体内可能形成一些应力集中带,使岩石所受的应力接近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成为导致岸坡失稳的重要原因。 2.水库库岸滑坡的防治 2 2 并进行岸坡的稳定计算或模型试验,以论证岸坡是否稳定,并对可能滑动地段估算其滑落体积。 2.3防止涌浪危害的措施 要判断水库涌浪对水工建筑物的危害,首先需要估算涌浪到达各建筑物处的浪高。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国外多采用模型试验研究确定。其次,一般多采用

限制水库位,使滑体涌浪不致漫越坝顶,也不致产生影响大坝安全的附加荷载。此外,对一些受滑坡威胁的水库,要设置较大的泄水建筑物,一旦岸坡出现失稳迹象,可及时放空水库或降低库水位。 2.4对可能滑体进行观测,加强预报 预报滑坡的确切时间是比较困难的。目前主要靠观测失稳岸坡的位移速度进行 2 2 2 材料和劳动优点,国内外均有采用。常用的抗滑桩有钢桩和钢筋混凝土桩。 2.8开挖、削坡减载和压脚 如果滑体规模不大,可考虑开挖处理。但必须注意,在开挖以后,岸边稳定性及其表面覆盖条件发生了变化。要研究是否产生新的滑坡。如滑体规模较大,全部开挖有困难,也可在滑体的上部削坡减载,堆在下部固脚,以增加其稳定性。切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