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论文--行为统计套利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论文--行为统计套利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论文--行为统计套利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论文--行为统计套利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行为统计套利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姓名:陈之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卢斌

2011-01

摘要

中国股票市场作为新兴股票市场其发展历史较短,市场体系还未完善,非理性交易行为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严重的多,这也导致中国股票市场的效率低下。动量效应是一种金融市场中非有效性的表现形式,这种非有效性可以通过交易策略来挖掘。对于国外股票市场动量效应有很多实证研究,而国外股票市场大多是较为成熟的市场,其研究结果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只有借鉴价值。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研究大多使用了传统的价格动量策略(构造赢家输家组合)或者是协整配对等方法。而这两种方法要么单一使用行为金融理论,要么单一使用传统金融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研究。本文结合了行为金融和统计套利的方法既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分析,又使用了国外较为流行的统计套利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这两种方法与理论的结合可以让我们在排除市场与人为因素后获得设定风险或收益目标的资产组合。在解释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异象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收益较高的投资组合方式。

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一定投资条件限制下构建最优股票组合并实施行为统计套利策略。通过这种研究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进行研究,并验证这种投资策略是否能带来超额收益。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文使用股票的累积收益率来构建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并且使用了三种组合最优化的方法:组合方差最小化;组合中多头和空头协方差最小化;组合贝塔值为零。本文分别在沪深两市测试了两个形成期:6个月和12个月以及四个持有期: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两个形成期下均是采用半个月的持有期策略能够带来高于大盘的正收益率,而在这三个最优模型中,组合贝塔值为零模型下的策略的表现要优于其它两个模型。从实证结果得出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比较频繁,市场处于不成熟期,在短期内存在较多的套利机会。

关键词:行为金融;统计套利;资产组合

Abstract

China's stock market as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stock markets of its short history, the market system is not yet perfect, irrational trading behavior tha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tock market seriously, and this has also led to inefficiencies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Momentum is a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markets ineffectiveness form,this ineffectiveness can be exploited by trading strategies. Chinese scholars exploited Chinese stock market momentum effect mostly use the traditional price momentum strategy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winner loser) or matching, cointegration methods. Either one of two methods which use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or a single use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theory to study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behavior of financial and statistical arbitrage approach bo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al finance analysis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but also more popular with foreign arbitrag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combination of both methods and theory allows us to exclude market access and human factors, risk or return objectives set portfoli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constraints in certain investment portfolio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timal behavior of statistical arbitrage strategies. This approach by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momentum effect study, and verify whether this strategy can bring excess profits. In order to achieve research objectives, we use the cumulative stock returns to construct the winner portfolio and loser portfolio, an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using three methods: minimum variance portfolio; combination of long position and short position covariance minimization; combination of beta coefficient zero variance and covariance under the minimum. This article i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 respectively, the formation of two tests: six months and twelve months and four holding periods: half month, one month, three months, six month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two are used to form the next half of the holding period strategy can bring a positive rate of return higher than the market, while in other strategy is the holding period returns are negative.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price fluctuations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more frequently, the market is not mature, in the short term memory in more arbitrage opportunities.

Key words:Behavioral finance;Statistical arbitrage;Portfolio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现代金融理论在现实金融实务中所遇到的困难

现代金融理论框架以理性投资者、市场有效和随机游走为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了有效市场假说(EMH),资产定价理论以及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确立了其在金融领域的正统地位。

哈利·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与1952年在《金融学杂志》上发表的《证券投资组合选择》成为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该文以全新的研究方法描述了证券的收益和风险确定的方法和原理。简言之,该理论把证券市场上的风险分为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无法被消除的,而非系统性风险则被成功地证明可以由证券组合来分散。因此,投资者可以在既定的风险条件下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或者在相同的收益水平下承担较小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就不会关注单个证券的收益与风险而是关注整个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马科维茨通过方差和协方差等数理分析和计量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因而把量化研究引入了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研究领域。

马科维茨的学生威廉·F·夏普(William F·Sharpe)与1964年在《金融学杂志》上发表的《资本资产价格:一个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在描述资本市场价格机制时,把β(组合收益与市场收益的关系即市场风险)作为决定风险的单一因素。CAPM模型被认为是现代金融价格理论的基石,被广泛用于实务研究。随后的Stephen Ross 认为风险资产的收益不仅与单一因素有关,而且与多个共同的因素之间存在线形关系,从而在因素模型的基础上突破性的发展了CAPM模型,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

而CAPM、APT以及之后的期权定价理论等等很多现代金融投资理论都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上的。EMH最早是由萨缪尔森在1965年提出的并由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在其博士论文中正式提出。法玛在1970年发表的“Efficient Capital Market: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文章中重新定义了有效市场,认为一个有效市场中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关于资产的信息。法玛把证券市场上的所有信息分为了三类: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内部信息,并根据股票价格对这些信息反映程度的不同把有

效市场分为了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自EMH被提出后的三十年里,有效市场假说成为了金融理论的核心,它为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和预期收益的变动构造了一个严密、科学、规范的模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是遵循随机游走规律的,是无规律可循的,同时它又以信息为纽带,通过研究股票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映程度和效率来对股票市场进行研究。在这几十年间,很多经济学家对EMH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大多数数据是支持市场有效性假说的。以均衡为基础的CAPM的推理过程和期权定价理论正是以有效市场大量的实证检验为后盾才被迅速接受的。

毫无疑问,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标准金融理论在金融领域占据了正统的地位,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现代大型金融数据库的建立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市场异象被发现。这些异象在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进行解释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较著名的案例是纽约的城市电力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时,股东对此造成的损失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但是当公司不支付红利时,股东们的不满情绪则非常强烈。然而红利和资本利得对投资者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是没有区别的。另一个案例是在1987年著名的美国华尔街股灾发生之前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利空消息的出现,这又与有效市场假说中把股票市场上的任何波动归咎于新信息出现的理论相违背。除此之外,其他一系列著名的金融异象还包括了羊群效应、小盘股效应、日历效应、封闭式基金之谜、股权溢价之谜、期权微笑等等。现代标准金融理论在面对这些金融异象时所显示出来的尴尬使得人们开始对其产生了质疑。

虽然标准金融理论体系比较完善,能够对很多金融现象进行合乎逻辑的解释,但是这是建立在非常苛刻的假设前提下的。而大量的金融异象正表明了标准金融理论的根本缺陷即严格的假设前提并不符合实际市场上的经济行为。如市场有效性假说包含了三个假设前提:首先是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者能对证券的价值作出合理的评估。其次是假设交易的随机性,即假设投资者在某些程度上是非理性的,但他们之间的证券交易是随机产生的,因此这些非理性行为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不影响证券价格。最后是假设有效套利者,即市场中的理性套利者会把非理性投资者所犯错误对价格的影响消除。而传统金融理论的三个重要假设是理性人、有效市场和随机漫步。这些假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对理性人的假设,以“理性人”为假设前提的金融理论在标准金融理论框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现实世界中,人类理性的普遍性是不存在的。人脑之所以不可能被电脑所取代就是因为其非理性的存在。在早期的制度经济学中就界定了人类的理性,因为人类的先天心智结构和后天知识储备以及信息的获得使得人类的理性是不完备的。人类存在着许多理性之外的由情绪、冲动而做出的决策。例如在股票市场

上,时常会出现投资者根据自身的心情、情绪变化以及他人行为的变化做出决策,从而造成市场上的“过度反应”现象。即使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投资者有时未必能够做出理性的行为。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常常存在着很多客观障碍,局限住了投资者的理性最大化行为。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金融研究学科出现了,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理论。行为金融理论正是对标准金融理论苛刻的假设条件进行了反思,开始注重对个体行为和现实的研究。其理论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再试图找出这些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经济学和超越经济学的解释。行为金融学理论广泛地吸收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金融市场上的经济行为时社会人在相互作用产生的,是以客观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对经济刺激的主观反应,这为金融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1.1.2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非有效性现象

本文研究的是三种不同的最优组合模型在我国沪深股票市场上的应用。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实证研究是针对美国股票市场和欧洲股票市场的,然而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国外的实证结果对于中国股市只具有参考意义。原因在于:第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中国股市多数企业是产权不清,责、权、利益相分离,效益低下。由于相当多上市企业效益低下,所以不肯分红,分不出红,也不想分红。改革开放30年来,每年GDP增长9.5%,而大部分公司不分红,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是难以想象的。第二,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只能买进,或离场(抛掉),不能卖空,第三,国家的调控能力极强,即所谓的政策市。中国股市与货币政策关系极其密切。利息涨,股市跌;利息跌,股市涨。这些都是由中国股市性质和规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中国的股票市场更易出现非理性行为而导致的股市异象。因此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研究意义

1.2.1学术意义

本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就在于结合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传统金融理论对实际的金融实务进行研究与应用,既避免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假设偏误又对金融市场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而本文可以使用行为金融从有限套利和人的心理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为研究股票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且可以判断出使用哪一种最优模型组合在股票市场获得最大的收益率。

1.2.2现实意义

中国的股票市场还出与发展期,与欧美等发达市场相比还相当不成熟,受一些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其收益率使用传统方法较难预测准确。而本文结合了行为金融和统计套利的方法既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分析,又使用了国外较为流行的统计套利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这两种方法与理论的结合可以让我们在排除市场与人为因素后获得设定风险或收益目标的资产组合。在解释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异象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正确的投资组合方式。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在一定的投资条件限制下构建最优的组合模型,基于动量效应理论,使用这些模型在沪深股票市场上实施套利策略。具体来说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如下:使用行为统计套利策略是否其表现会优于市场的表现。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在沪深股票市场哪一种组合的表现最好以及同一种组合策略在哪个股票市场的表象会更好一些。三种最优组合方法是:1、方差最小化组合2、多空双方之间的协方差最小化组合3、在资产组合β系数为零的条件限制下方差最小的组合。

1.3.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沪深股票市场中股票的周中收盘价。为寻找到动量效应,本文首先基于可供利用的股票的累积收益选择“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形成期选取6个月与1年。持有期选择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第二步是构建资产组合模型并评估出最优模型。通过建立股票池选取具有较强动量效应的股票构建一个包含两个子组合的资产组合:一个是由4个“赢家组合”组成的多头组合,另一个是由4个“输家组合”组成的空头组合。在每个子组合中的股票权重被设为大于10%小于60% 。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交易策略零成本假设。通过在不同风险控制条件下即投资约束条件限制下计算出每支股票的不同权重,然后根据每只股票的权重进行买卖并在不同的持有期后计算各自的收益。检验其是否能够获得套利机会。本文其他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为文献回顾,第三章为动量效应与行为交易策略,第四章为行为统计套利策略,第五章为分不同限制条件下实证研究,第六章为本文结论。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文献回顾

2.1国外研究现状

Shiller(1981)通过实证研究了股价的过分波动,而大众社会心理学则可能是股价波动的重要原因。股票基本价值的信息并不是股价过度波动的唯一原因,信息的评估改变、信息传导机制改变也会导致股价的异常波动。De Bondt& Thaler (1986)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实证检验了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过度反应,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奠基性研究。DeBondt&Thaler(1985)对时间序列的可预测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们发现股票市场长期存在投资回报逆转现象。研究发现按行业划分的股票存在明显的趋势效应。Chan&Narasimhan,Josef(1996)、Rouwenhorst&Geert(1998),他们对美国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分别进行了持续性的策略的综合性研究。Chan&Jegadeesh(1999)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在中期范围来讲这些持续性策略是有利可图的。Lee&Swaminathan(1999)提出了一种基于成交量的价格持续策略,交易量的历史数据不仅可以预测未来价格持续的强度,也可以预测价格持续的时间。Hong和Stein(1999)提供了实证研究显示:融合了价值和动量投资的策略是可以产生收益的。Burgess(1999)在研究FTSE100指数及其成分股时,使用了逐步回归方法和ECM方法,他将统计套利定义为传统的“零风险”套利的一个扩展。零风险套利即构造两组有着相同现金流(或者组合折现值)的资产组合,充分利用这两个等价资产组合的任何价差。Frazz (2002)认为配对股票的选择应将股票按长、短期的相关系数来进行同行业内的股票配对,再以两股票现在的价格相较与其长期平均数而言的标准差来作为交易评判的标准。Sumel(2003)挑选亚洲64支股票与其在美国上市的ADRs,利用相对价值的概念来进行交易,研究结果显示若一个保守的投资人愿意持有此仓位一年后在将其平仓,则此策略可提供超过33%的年报酬率。Whistler (2004)采用当相关系数接近或为士l时来配对股票,再运用价格差或价格比以及累积概率等统计数据,结合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之趋势来决定进出场点。Simonov,Agarwa&Madhogaria(2004)与Frazz (2002)不同的是,作者并不限定配对股票一定要在同一行业中,作者先以各股票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将股票价格标准化,并利用此价格计算个股票之间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高的股票配对,最后运用观察指标,以观察指标偏离合理历史平均值的程度来判断交易进出时机。在2004年10月9日到2004年12月3日里,交易结果的平均年化报酬为7.17%。DeJong,R.sentha&Dijk(2004)以在两地挂牌上市公司的股价进行交易,当一家公司两地的

股价差偏离正常水平时,则做空价格高的,买进股价低的,直到价差回复至正常水平。作者发现此交易策略每年可提供超过10%的报酬率。vidyamurthy(2004)认为在执行配对交易策略时,应先就股票基本面或历史数据挑选出潜在具有协整关系的配对股票,并以协整系数及均值来构建两股票价格的线性关系。Bondarenko (2003) 、Hogan etc ( 2004) 等文献都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统计套利( statistical arbitrage) 的定义。

2.2国内的研究现状

刘力、刘春旭等(2000)对中国沪深股市的周内价格变化模式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每周一至周五,沪深股市的波动性逐渐递减,周一波动性最大,证明了周末(周一)效应的存在。他们认为,这可以用交易间隔的观点加以解释,周一开始时投资者拥有的公开和私有信息较其他交易日为多。他们运用国外较为流行的两种方法(检查相关性和构造赢家输家组合)分别检验了中国深市和沪市的过度反应,基本上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找到了中国股市存在过度反应现象的证据。但两个市场的反映略有不同,并且与国外的结果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弱者强劲反弹,强者基本维持”的局面,而不是以前的研究所认为的中国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方昊(2005)对统计套利的基本原理、理论模式和交易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的实际波动情况加以模拟检验,讨论了统计套利应用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韩广哲、陈守东(2007)借鉴协整的思想,并采用比协整回归更一般化的方法来研究股票之间的统计套利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来确定合适的定价子空间与证券组合,并将统计套利模型应用于上证50指数的50个成份股,使用方差比分析检测可预测性。证实了随机去势后的股票价格序列明显偏离随机游走,存在着可预测的成分。吴振翔,陈敏(2007)在Hogan等(2004)的基础上,采用证伪的方式来验证市场的有效性,利用这种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的弱有效性加以检验,发现我国的A股市场弱有效性不成立。刘华(2008)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上证50ETF与沪深300股指期货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构建了最优的统计套利策略对样本期和样本外数据进行模拟交易。实证显示无论在牛市或熊市该统计套利策略都能获得超过10%的超额收益率,说明了统计套利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是可行的。徐玉莲(2005)对中国股票市场中的价格惯性、价格反转及价值反转投资策略进行统计套利检验,在回避联合检验的前提下,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朱战宇,吴冲锋(2005)使用了改进了的HS模型并建立了在卖空限制条件下的动量效应模型。分析了消息投资者和两类趋势投资者行为导致的动量效应。

徐信忠,郑纯毅(2006)发现风险、规模、流通股比例、换手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均有影响作用。王志强,王月盈(2006)使用Jegadeesh-Titman相对强弱组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中的大盘股、高价股以及低换手率的股票具有较强的动量效应。贺学会,陈诤(2006)使用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熊市与牛市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都得出了中国股票市场短期动量效应的存在。王向阳,韩卫东(2007)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出发并结合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特征对我国股票市场上的动量效应进行了解释。

第三章动量效应与行为交易策略

本章将对股票市场上的动量效应进行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并概述针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交易策略。传统金融理论对动量效应的解释有公司自身的商业周期,行业因素等。但是国内外很多学者利用传统金融理论对动量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产生矛盾甚至互相出现悖论。所以基于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对动量效应进行较好的解释。所以本文主要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动量效应进行解释并做出实证分析。

传统金融理论针对金融市场使用的模型都是假设“理性的”,这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当投资者获得了新信息能够迅速正确的更新他们的投资方法;二是给定投资者投资方法,他们能够持续的作出选择。但是金融市场常常表现出来的异象很难由传统的金融理论给出解释,这些异象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人的一种行为。作为针对金融市场的新方法,行为金融认为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所以很多市场异象可以由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更好的解释。不同的行为金融理论是依赖于一个或多个理性约束条件的放宽。本文接下来要概述的一些行为金融理论是针对本文后面将要进行实证研究的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理论是基于两个理论基石的:套利限制与心理学。

3.1 对动量效应的行为理论解释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或趋势效应。简单的说就是一只股票在上涨或下跌一段时间后会在短期内持续上涨或下跌。

Jegadeesh和Titman(1993)对1963年1月到1989年12月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根据它们前六个月的收益率进行排序形成十个组合,计算每个组合随后六个月的收益率,研究发现排名在前的赢家组合比排名在后的输家组合年平均收益率要高十个百分点。与上面长期反转效应相比可以发现股票在短期中呈正序列相关的特点表明进行趋势投资策略可以带来获利的机会。也就是说在短期内,当股票价格上升时买入,再股票价格下降时卖出可以获利,即按照“顺势而为”的策略进行交易。Moskowitz和Grinblatt(1999)研究发现按行业划分的股票存在明显的趋势效应。

3.1.1行为理论解释

对动量效应成因的简单解释是首先是信息的逐步扩散,投资者已开始时的反应不足,随后大量个人投资者跟进,信息扩散至整个市场,投资者相继调高盈利

的预期,更多的投资者跟进造成股价的过度反应。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包含了很多种:理性交易者、噪声交易者、内幕交易者、一般交易者。一般的投资者都不是完全的理性投资者,都会受到行为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总体市场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而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理论则对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进行了解释。Terrance Odean(1998)对过度自信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过度自信的行为金融模型。该理论认为,由于过度自信,过度自信会使得投资者对信息时而高估时而低估。而过度自信对市场的影响又要区分不同的投资者。一般交易者和内幕信息交易者过度自信会增加波动性,做市商过度自信会减少波动性。一般交易者过度自信会降低价格内在性质,而内幕信息交易者过度自信则会增加价格内在性质。

对于西方成熟的股票市场,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市场信息的披露不真实和不及时、政府过多地干预股票市场、市场价格的波动剧烈。在国外成熟市场上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并占据了市场绝对多数的份额。而我国市场上存在很多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相对偏少。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资金规模、操作策略、信息获取、分析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机构投资者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个人投资者通常都是追涨杀跌,跟风操作。虽然单个的个人投资者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国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当他们形成群体性行为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市场力量,对股价的波动产生影响。而这也是我国股票市场产生动量效应的主要原因。个人投资者通常比较关注股票价格的近期波动,容易受市场气氛所影响而采用追涨杀跌的交易策略。这也导致个股的股价偏离其实际正常的价格而在短期内产生动量效应。

3.1.2行为模型解释

对市场上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行为金融模型主要有BSV模型、DHS模型、HS模型。BSV模型依据典型启示偏差和保守主义偏差两个心理认知偏差。该模型还依据两个基本事实:套利活动无法消除证券的错误定价、投资者情绪影响证券的均衡价格。该模型假设存在一个非理性的代表性投资者,分析其心理特征对公开信息的信念更新的影响。DHS模型假设投资者均匀分布,可以获得公开和私有信息,而且对私有信息过度自信,相应地弱化了公开信息。当公开信息与私有信息相符则会大大加强过度自信的心理,而与私有信息不一致的公开信息则被忽视,对过度自信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投资者对信息表现出短期的过度反应,当公开信息足够明确或信号很强时,才修正自己的投资策略,从而导致市场表现出短期的动量效应和长期的反转现象。HS模型假设市场中存在消息交易

者和惯性交易者两类有限理性的投资者。消息交易者仅根据观测到的私有信息做出预测,而不关心过去的价格,惯性交易者则只关心过去的价格表现。这种情况保持不变,因此市场的信息在消息交易者之间缓慢传播,引起价格的惯性,并进一步吸引惯性投资者的参与,使得股票价格出现过度反应。但是这些模型无一例外的都依赖于较强的前提假设,只适合解释特定现象,有些实证发现与这些模型的结果是不相符的。

3.2行为交易策略

在这部分本文将概述两种已被一些投资者成功使用过的行为交易策略:动量交易策略与反转交易策略。文献综述已有实证研究证明了市场存在动量和反转效应,并且用行为理论进行了解释。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并解释如何运用这两种交易策略去寻找市场的无效性。

3.2.1动量交易策略

价格的动量效应可以被下面这几种行为因素所解释:

代表性法则,这是指非理性投资者推测未来的股票收益是以来与该股票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他们预期股票将会持续最近的走势。换句话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投资者会持有在最近一段时间表现好的股票这会导致股价的持续上升,相反地,投资者会卖出在最近一段时间表现不好的股票这会导致股价的持续下降。

过渡自信可以部分的解释动量效应,因为很多投资者对自己获得的私有信息更有信心,并会过渡利用。如果公共信息与私有信息产生矛盾,大多数投资者会对公共信息反应不足,而如果公共信息支持私有信息,则大多数的过渡自信会加剧,从而引发过渡反应。

私有信息会在市场上的投资者之间逐步扩散,引起股价的逐渐的上升。动量交易者按照股价上升趋势购买股票也许会激发未来的动量效应,但是他们不能准确地预估这些私有信息的扩散程度,这会导致股价远离它们的基础价值并会导致未来的价格反转。

短期交易的限制和投资者不同的观念也能解释动量效应,因为当看涨的投资者买进股票时,看跌的投资者会面对短期卖出它们的困难。

动量投资:实施动量交易策略的第一步就是把要买卖的股票进行排序。首先必须定义测量动量效应的方法。有实证研究显示,在排序股票形成期介于6个月到12个月之间能够得到组合最好的价格动量效应。在排序顶部的股票被定义为

有最高收益率(赢家组合),在排序底部的股票被定义为有最低收益率(输家组合)。这个组合被预期在形成期结束的未来几个月,赢家组合会得到比输家组合更高的收益。

3.2.2反转交易策略

通过其它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股票价格的反转通常发生在资产组合形成之后的两到三年。如果价格反转存在,实施这一策略有可能在某一时刻捕捉到有可能的错误定价。这就是所谓的反转交易策略。这种交易策略有两个优势: 一是一些依赖于动量效应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是从股票过去的收益和回报来预测股票未来的收益,这些投资者的行为有时是非理性的。很多投资者对于最近一段时间表现优异的股票会过于乐观,而对于最近表现不好的股票则过于悲观。这样做的结果是投资者会对信息产生过渡反应并使用这些非理性投资策略。而还有很多投资者则实施反转交易策略,这与动量交易策略形成了对交易。他们相信由于投资者的次优行为开发会产生正的收益。

二是很多投资者会会过渡依赖分析师对股票长期收益的分析,而这常常会产生过渡乐观。就和投资者依赖于对股票过去表现的推测未来一样,投资者会相信市场分析师的观点并购买分析师认为会上涨的股票或卖出分析师认为会下跌的股票,这也会到导致股价的动量效应。而使用反转交易策略的投资者则与这些投资者持有相反的头寸。他们通常会投资于价值被低估的和短期内被高估的股票。

反转投资:使用反转策略所选择的股票的标准是市价与帐面值比率和市盈率。一个较低的市价与帐面值比说明公司的市场价值与最近的帐面价值相比是低的。这说明公司股票最近走势不好或者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收益持悲观态度。因此,较高(低)的市价与帐面值比率和市盈率被用来当作股价较高(低)的指标。反转交易投资者构建一个资产组合,购买价格低的股票,卖出价格高的股票。这个策略会比动量交易策略的风险更大,但是它也会带来更高的回报。

3.2.3动量交易策略与反转交易策略的相互作用

已经有实证能够证明动量交易策略和反转交易策略单独使用是能够成功的,这就为把这两种交易策略融合为一种交易策略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率提供了可能性。在一个趋势很明显的市场上,动量交易策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股票价值被高估且市场走向牛市的末尾时,反转策略的表现则较好。事实说明动量效应带来的价值是顺周期的,而在逆周期时把它与反转策略相结合也能带来价值。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投资是对市场趋势有重要影响的单个信息反应不足或

者是对价格高估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系列相似的信息的过度反应。

有学者从把价值投资与动量投资融合为一种投资策略获益的视角给出了解释。他们认为市场上是由两种投资者组成的:价值投资者和动量投资者,价值投资者扮演者新闻发布者的角色而动量投资者则跟随趋势行动。在对最初利好消息的反应时,新闻的跟随者缓慢且持续的拉升了股价。由此一个趋势被创造出来并吸引着趋势跟随者进入股市,而这推动股价进一步升高。当第一波坏消息来临时,趋势跟随者会完全忽略而价值投资者则会打破股价上升的趋势并对坏消息做出反应卖出股票。这个趋势在开始时是被忽略的但最终又会吸引趋势跟随者去买出股票并促使股价下跌到底水平

3.3 行为金融的前景

行为金融学在对人类行为进行了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有限自利的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把投资者的感情因素、心理活动、思维定式注入了投资预测活动中,认为这些因素都在投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尽管有很多关于行为金融的文献,但大多视角比较窄,典型的模型很多只关注投资者的信仰,偏好或者有限套利。而随着研究的继续,必将会有更多包含多种因素的理论出现。例如,很多实证研究的文献都发现了小盘股相较大盘股价格会更多的出现异常。而这有可能反应了套利限制:小盘股交易的高成本以及底流动性会让很多潜在的套利者失去兴趣。而这些都是可以很明显的被观测到的,却没有正式的模型对其说明。套利限制与认知的偏差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正如心理学研究结果所揭示的,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是非常复杂的,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所以行为金融期望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决策心理框架式非常困难的。可以预见,行为金融学想替代标准金融理论还是不太现实的,但是行为金融学必将对金融理论与实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四章行为统计套利策略

在1985年,摩根士丹利的一小群定量分析研究员创造了一个把购买和出售股票匹配成对的投资计划。这就是当时为摩根士丹利赢得很多资金和声誉的黑盒子计划。这也是后来被投资银行和很多对冲基金使用的统计套利策略的雏形。

4.1 国外对冲基金及其策略

对冲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主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

4.1.1对冲基金业概述

对冲基金是一种很特殊的投资工具,它主要被拥有相当多资金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所使用。他们募集数量惊人的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这种投资是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在各种市场条件下(上涨和下跌)都可以看到对冲基金赚钱的身影。

与商品远期价格波动进行对冲的想法来源于美国的农民,他们在收获庄家和牲口成熟前就把它们卖掉。因此,这些农民通过提前锁定价格而消除或者减少了市场的风险暴露。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A.W.Jones在收集了有关投资趋势和市场预测的素材后把他的理念与对冲技术结合应用于股票市场。他的理念就是买进该行业几只业绩较好的股票,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几只业绩较差的股票。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业绩好的股票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业绩较好的股票的收益将大于卖空业绩较差的股票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业绩较差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业绩较好的股票,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业绩较好的股票下跌造成的损失。为了增加策略潜在的上升性,A.W.Jones随后还使用了高杠杆性,并限制了合伙人的数目,并向所有合伙人收取20%的刺激费用,并用他自己的净资产分担基金的风险。这些都已成为现在对冲基金行业的标准。

在1966年财富杂志上刊登了有关Jones基金的文章之后,这种多头和空头的交易策略变得非常流行。Jones的基金表现比当时最好的共同基金年收益还要高44%,而在最好的5年中则要高出85%。许多投资者为了那些高风险回报决定投

资对冲基金。但是在现实中,当时很多对冲基金并没有对冲掉他们资产组合中重仓持有的多头风险,而这些风险是由卖空股票的杠杆性所暴露的。这使得对冲基金在面对股票价格波动时变得很脆弱。这些风险头寸不可能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持续很长时间。这也导致对冲基金的数目从1968年的200只减少到1984年的85家。20世纪90年代,世界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金融工具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从1990年到2000年,3000多个新的对冲基金在美国和英国出现。到2007年底,全球对冲基金总规模创历史新高,达2.25万亿美元。

不像其他基金受到证监会法规的制约及信息披露的要求,对冲基金在进行投资活动时的选择是非常灵活的。它们可以使用结构日趋复杂、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并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Levera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收益的目的。对冲基金实现如此骄人的成绩并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么容易,因为对冲基金吸引了投行领域最优秀的人才,他们的报酬是建立在他们的业绩之上的。

4.1.2对冲基金的策略

对冲基金策略主要包括:股票多头空头、事件策略、全球基金、市场中性策略等。

股票多头空头策略:对冲基金在某一行业建立相同的多头和空头头寸以此完成市场中性。当实施这种策略时,对冲基金可以使用股指期货和期权来减少和消除头寸的系统性风险。

事件策略是指从公司的重大事件中获益,如:资产分拆,并购,破产重组,股改,股份回购。

全球宏观基金是这个行业中最大的一个基金。它随着全球经济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全球经济通常会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这些政策会影响利率,转而影响通货,股市和物价,而这些都是该基金的目标。这种对冲基金具有很高的变动性。最著名的莫过于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它们都曾创造过高达40%至50%的复合年度收益率。

市场中性策略是指很多子策略能从牛市和熊市中都获得收益,他们对赌金融资产之间的价差关系。

4.2统计套利概述

Morgan Stanley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使用统计套利的最大的中心之一,它把统计套利定义为一种基于模型的投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构建多头与空头组合。这两个组合当前的相对价值与用理论和计量方法预测的价值是不同的。构建的组合要代表行业,部门,市场和货币中性。统计套利者试图通过股价与其基础价值的暂时偏离来获取利益。他们在使用统计套利时融合了科学(价值理论,统计理论,博弈理论,统计样本识别技术,时间序列技术:自回归,向量误差修正,协整),技能和经验。统计套利被华尔街的很多对冲基金和经验丰富的独立投资者所使用。

统计套利者会很有效的使用他们收集的信息。举个例子,如果套利者预测某支股票价格将会上升而持有多头头寸,但是股价并没有上升或者不像预测上涨的那么多,套利者这时可以持有空头头寸这将会导致他持有的组合风险降低。这种策略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很明显,当股价上升时持有组合多头会获利。第二个来自空头头寸,当套利者持有空头头寸的股票价格下跌时,他可以在很低的价格购买。

很多对冲基金使用统计套利策略的原因是:这种策略的收益是独立的并且和市场是无关的、波动性相对较低、在宏观经济不好时这种策略会产生相对较高并持续的收益、对冲基金使用这种策略对其他策略进行互补从而增加组合多样化。

统计套利策略最主要的缺陷是它短期的买卖交易的成本。另一个缺陷是符合短期交易和其严格规则的可利用得股票很有限。统计套利策略不准短期卖出在先前没有经历UP—TICK的股票。因为统计套利者寻找高流动性的股票短期卖出,然而市场上可能没有足够的这样的股票。这就是所谓的组合的容量问题。

统计套利相对纯套利是一个范围上更宽泛的概念,但是不像纯套利是无风险的,统计套利是要承担风险的。每一次统计套利策略的使用必须使得平均收益减去为承担风险所付出的支出后为正。

S.Hogan,R.Jarrow和M.Warachka扩大了统计套利的定义范围。他们把满足下列四个条件的策略称为统计套利策略。

(1)统计套利是零初始成本的自融资交易策略;

(2)套利组合收益的现值为正;

(3)亏损的概率收敛于0;

(4)如果损失的概率为正,那么时间平均方差必须收敛于零。

上面四个条件可以用下面四个数学式子表示:

中国股票市场报告 ——中国股市分红病

前言 “中国股票市场”这门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遍中国的股市,也让我们对其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展示中,我们小组就“中国股市怪现象之MBO”向大 家从不一样的方面讲述中国的股票市场。为了给大家阐述清楚“MBO的怪象”,我们查询了大量资料,最后给大家呈现了一个精彩的课堂展示。一开始,此篇 论文原本打算以“中国股市怪现象之MBO”为内容。但是,思考良久以后我打算’另起炉灶’,以“中国股市分红病”为题,探讨一下中国股市分红问题。 之所以选择股市分红问题作为此篇论文的内容原因有三:一、第一堂课上,老师告诉大家“中国股市不分配红利现象普遍,分配的红利极少”。这句话,一直 萦绕在我心中,“为什么中国股市与其他发达国家股市在分红方面差距如此大呢?”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利用此次论文的机会,对中国股市分红问题仔细 研究一番;二、股票分红政策与广大投资者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投资者们的 投资收益,弄清楚中国股市分红制度、政策与种种问题是每一名投资者的必修课;三、从股市分红制度、政策等方面了解中国股市现况,帮助我们理解股市 中存在诸多问题,对之后的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帮助。 我主要从中国股市现状、分红特点、股市分红政策等方面对“中国股市分 红病”进行分析。

一、中国股市分红 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的股票市场发展 历程。在政府的扶持下,中 国的股市以一种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着。然而,伴随着高速增长,困扰股市健康、持 续发展的问题也不断呈现。早在多年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就已经广为诟病。由于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和良好的分红环境,A 股市场更是获得“铁公鸡”的称号。 对企业而言,股利政策是企业的重大决策之一,它决定了利润的分配,维护公司 的形象,增强股东的信心。因而,在一般发展成熟的国外股市中,都会有一个比较稳 定的红利发放率。然而,中国的股市却有着太低的红利发放率。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 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不分配红利现象普遍;具备派现能力却不分红;以大 量股票股利代替现金分红;股利分配中的短期行为严重;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 性等。 二、中国股市分红特点 1、我国上市公司不分红现象普遍,股利支付率偏低。 截至 2011 年3 月 21 日 A 股已发布年报的 657 家上市公司中,有 119 家近三年 内“一毛不拔”,其中“有红不分”者超过一半。根据2005 年的数据,美国、英国、日本的分红比率分别 34. 36%、42. 61%和 50.68%,而 2009 年国内上市公司的 平均股利支付率为 22.38%,仅为国际水平的一半。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_ 管理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 12电子商务(1)学号02 学生姓名______ 阮健轩__ 2013年 12 月 24 日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设计 调查目的:通过典型抽样方式,了解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状况,包括其基本现状、投资行为状况、权益保护状况,以及他们对当前证券市场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由35个题目组成,其中投资者基本情况5题、投资者行为15题、投资者对若干热点问题看法15题。 回收样本说明:调查中实际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 二、调查结果综述 调查围绕三个专题进行:个人投资者基本状况、个人投资者行为状况、、个人投资者对当前市场若干热点问题的看法。每个专题得到的调查结果概要如下: (一)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勾画出当前活跃于我国股市一线的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从年龄情况看,25岁到50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主体(87%),但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有不容忽视的份额(12%);从入市时间看,中国股市一线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2-4年, 教育程度方面。调查发现,为数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投资者(高中及中专以下)占了总被调查者的%,而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有%,这一数字意味着有较多的投资者未能接受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股市的投资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投资者,其股市的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但在较低学历者中,受教育程度与股市投资规模间的相关性并不强。 。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证券股票市场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取决于做多与做空机制的协调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日益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做多机制相对应的做空机制不完善并处于明显的劣势。引入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以强化做空机制,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又具备了基本条件。 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取决于做多与做空机制的协调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日益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做多机制相对应的做空机制不完善并处于明显的劣势。引入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以强化做空机制,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又具备了基本条件。 一、中外股票市场做空机制比较 做空机制是与做空紧密相连的一种运作机制,是指投资者因对整体股票市场或者某些个股的未来走向(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看跌所采取的保护自身利益和借机获利的操作方法以及与此有关的制度总和。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一般都有比较

完善的做空机制,通常包括主动性做空与被动性做空两种基本形式。主动性做空机制是指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价格将要下跌并积极利用这种下跌来获取相应利润的操作行为以及配套的相关制度,具体包括利用信用交易进行卖空和利用股指期货来进行做空。信用交易卖空的基本运作程序是,投资者(保证金空头交易者)以部分现金或有价证券作担保,委托卖出股票时由证券商贷给股票,到期按规定归还股票并向证券商支付利息。在这过程中,融券的数额取决于规定的保证金率,即投资者交付的保证金占融券折合资金额的比例。在利用股指期货卖空中,投资者先是在判断股指将要下跌时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其后待股指下跌时买进以进行对冲。被动性做空机制是指投资者预见到大势或个股未来走向不好的情况下离场观望,即通常所说的卖出股票而持有货币。在主动性做空机制下,投资者进行操作的动机主要是利用财务杠杆,寻求高卖低买的机会以获利(保值也可以看作一种获利),在被动性做空机制下,投资者进行操作的目的之一是避免“套牢”,即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到低于其买价而致使其帐面发生亏损(此时股票虽然没有卖出,但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灵活性)之二是回避或者减少实际可

探析中国股票市场现状的论文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摘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21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2021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1、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 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2021―2021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5―10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2021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2021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6124.04点,随即开始下行,一 度跌至近期最低点1664.93点。至2021年12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2000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 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2021年我国69家境外上市公司 筹资额就达206.5亿美元,为沪深两市2021年、2021年首发募资总额800多亿元人民币 的约2倍。2021年11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2021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2021年下半年起,新 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 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 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ST股票虽 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60―100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 节现象。 4、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关于计量经济模型选择问题的初探 An Tentative Inquiry Into The Selection Of The Econometrical Models 经济学院数理经济研究所 2004级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鹏 摘要:本文试图介绍计量经济学一些常用模型的函数形式,并且以计量软件SPSS作为分析工具,以拟合优度作为评判标准,来讨论最优的经济计量模型的选择问题。 关键字:计量经济模型,SPSS,拟合优度 在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特别是初学者,通常首先想到的是选取线性回归模型。这种做法虽然能把问题简单化,使之易于处理,甚至有时候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但总的来说,由于经济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么做,并不能比较准确地对客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模拟。在实际运用中,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把所有计量模型的设定问题,都采用线性的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比如把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直接用线性回归的方式去处理,这样得到的回归方程是无效的。用它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评价和经济预测,则没有丝毫价值,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依据直觉和经验,建立与实际样本数据拟合较好的函数,再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使我们的成果与现实尽可能的接近。 本文试就对如何通过经济理论和经验,并借助计量软件进行模型的选择给

予一般的说明。 一、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几种函数形式。 (1)线性模型(Linear )。它的一般形式是: 12y x ββ=+ (1) 线性函数我们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这里我们不作过多介绍。 (2)抛物线模型(Quadratic )。抛物线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212y x x βββ=++ (2) 判断某种现象是否适合应用抛物线,可以利用“差分法”。其步骤为:首先将样本观察值按x 的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按以下两式计算x 和y 的一阶差分t x ?、t y ?以及y 的二阶差分2t y ?。(其中1t t t x x x -?=-; 1t t t y y y -?=-;21t t t y y y -?=?-?)当t x ?接近于一常数,而△2t y ?的绝对值接近于常数时,Y 与X 之间的关系可以 用抛物线模型近似加以反映。 (3)对数函数模型(Logrithmic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其方程形式为: 01ln y x ββ=+ (3) 对数函数的特点是随着X 的增大,X 的单 位变动对因变量Y 的影响效果不断递减。 (4)立方模型(Cubic )。其一般形式为: 230123y x x x ββββ=+++ (4) 其扩展形式是多项式模型。当所涉及的自变量只有一个时,所采用的多项式方程称为一元多项式,其一般形式为: 2012p p y x x x ββββ=+++??????+ 多项式模型在非线性回归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根据数学上级数展开的原理,任何曲线、曲面、超曲面的问题,在一定的围都能够用多项式任意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工商101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我国1982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可以得出可支配收入率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大,还有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很小,值得注意的是,模型中的基尼系数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影响是相当大的。

引言(提出问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则偏低。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达到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那应该如何降低我国的储蓄率呢?下面我们将以城镇居民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我国地方股票市场研究论文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股票市场十分活跃。本文一般地介绍了香港股票市场的沿革、股票种类、股票价格指数及影响股票价格升降的诸因素等,以便读者对香港股票市场有个概括的了解。 在香港,股票是千千万万市民和企业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市民议论股票,是因为股票市价的每一个点数的升跌,都意味着获益或亏损;企业家关心股票,是因为自己公司上市股票市价的升跌,意味着公司信誉的升降,即意味着公司向社会筹措资金是看好还是看淡。为此,香港几家电视台、电台,每日几次报道股票市场情况。通常,早上一开始,即回顾昨天的股市交易情况:中午报道当天正在进行的交易情况和趋势;晚间新闻中,对当天的股票交易做一全面的总结,并介绍世界几个大股票市场的交易情况。 另外,十几份中英文报纸每天都用几个版面报道股票消息。 下面,就香港的股票市场作简要的介绍。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股权,并作为分配股息、红利和剩余财产依据的有价证券。 发行股票是公司筹措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香港现在大多数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雏形,最早可

追溯到英国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最初是以航海业为主,每次航海终了就进行清算,将各出资人所出的资本及该航次的利润一并付还给出资人。以后发展到四航次清算一次,制度上也逐渐由个别企业制迈进到合资企业制。所以,现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即“盈利共享,风险共担,亏损或清偿以出资为限”,就在那时奠定了基础。 现代的企业或财团所筹措的巨额资金,都是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一般能筹措到几千万元,有的甚至能筹措几亿元之巨。 公司为筹措资金所发行的股票一般有两种:普通股和优先股。两者的权益不同。 普通股:是公司股本的主要部分,是公司资本的骨干,也是证券市场买卖的主要对象。普通股主要权益一般为:1.可参加股东大会并投票表决,2。领取相应的股利;3.公司解散时,参加公司资产的分配;4.公司增加股本时,可按持有股票的数额优先认购新股。普通股股东的责任只限于本身所拥有的股份,而不必为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它的股息,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公司业绩好,并派发了优先股股息和债券利息后仍有盈余,就派发普通股股息。因此公司业绩的好坏是做长期投资人士需考虑的因素之一。 优先股:公司配给股东使他们拥有某些优先权的股票,这些优先权在于:优先享受红利分配:优先参与公司解散时

2008年-2012年的中国股市分析 摘要:针对于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的背景下的现状,2008年第四季度,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动,中国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自此中国股市迎来又一次较大幅度波动,上证指数从2008年10月开始上升,在2009年7月达到3412.06点后开始持续下跌。股票价格脱离于实体经济的大幅波动意味着泡沫的存在,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威胁,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泡沫的破裂更是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和导火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股市泡沫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必要的政策建议,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中国股市现状;近几年来的股市调查;货币政策;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相对应策一、中国股市的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根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中国股票市场萌芽及最初探索阶段(1978-1991) 、全国性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1992-1999)和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2000至今) 。期间,中国股票市场从民间到政府公开发行、股票交易从暗到明、沪深两地交易所的正式成立、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的成立、人民银行划拨资金成立33家证券公司、政府监管从无到有,上市公司监管从不规范到规范、1999年7月1日《证券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2005年全国人大对《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等等,都彰显着中国股票市场是快速发展起来的,但正因为发展快,缺少历史沉淀,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很难控制在股票市场上的不规范经营和操作,尤其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中国上市公司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快速成立,也进一步加大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截至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共有约2650支股票在各板公开进行交易。

中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机构所掌握和能支配和外汇总额称为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而外汇则是指一国对外结算所使用的外国货币(外币现金)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这些凭证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期票,息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以及其他可在国外兑换的凭证。 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1980年以后有了很大的增长,促进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变化 1978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年平均只有5亿美元左右,数量很少。国家实行的是封闭 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不倾向对外举债,也不吸引外资流入,对外贸易往来很少,外汇储备的积累非常有限。当时国家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外汇政策,所以,国家外汇结存只有很小的余额。 (1)1979——1993年外汇储备变化 这一时期外汇储备开始增长,由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失控,外汇储备出现了大起大落情况。1981年,外汇储备数量为27亿美圆。1983年,由于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刺激了出口,使外汇储备增加较快,达到89亿。1985年后,经济出现过热现象,进猛增,出口增长放慢。1989年和1990年,为促进经济回升,国家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推动出口增长,同时资本流入继续平稳增长。到1991年外汇储备翻了两翻,从55.5亿美圆增加到217亿美圆。 (2)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 1994年,国家大幅度推进外汇体制改革,使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国际收支连年顺差, 外汇储备成倍增加。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12亿美圆激增到1997年的1398亿美圆。这一点 也可从数据的变化中看出。 (3)总体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行汇率体制条件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储备丧失实际控制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前有很大部分外汇余额以留存形式存在,作为单位外汇存款。改革后,由于取消外汇留成,进出口用汇和收汇全部采用银行销售汇,同时国家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余额实行幅度比例管理,多余头寸,必须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卖出,当外汇供大于求,央行就必须全部吃进多余外汇,这成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一个明显特征。 二、我国合理的外汇储备量的数学模型 (1)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理论函数的前提假设 本文将使用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的计量方法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函数,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分析。回归法对储备规模的分析是根据以往的一些数据得出当时储备的变动模式,所以可假定过去时期内储备是适度的,而且储备的适度性在过去的变动趋势也适用于将来的情况。 (2)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函数应该考虑的变量 第一,进口水平。进口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储备持有额的下降,进口水平与外汇储备 - 1 -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姓名:王向红 班级:会计三班

学号:111102031332 2015-01-06 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股票市场,所谓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 晴雨表,可见它对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股票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对股市未来发展趋势 的判断,是其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国股票市场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 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总结了股票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现状分析;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从1990 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截至2007 年12 月21 日, 沪、深两地上市已达1527家, 上市股票数量1613 只, 总股本达到16848. 86 亿元, 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10448. 39 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到859 家, 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 44 家公司同时发行A、B 股; 19 家公司以A 股和H 股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6 家公司以B 股和ADR 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 家公司以B 股和GDR 的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865 只证券中包括A 股655 只, B 股55 只, 其余为基金、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国债、权证等 ( 二)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顺利进入收尾阶段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制度性变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实现了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自2006 年4 月29 日

关于我国影响税收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来自于很多方面,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物价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税收与三者的关系,为现行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税收计量模型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8年的3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314045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78年为519.28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23.79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76%。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而且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已是WTO的一员。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敛财与调控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至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模型设定 (一)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提高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大小,选择能反映我们税收变动情况的“各项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能影响税收收入的“国内生产总值(用X1表示)”、“财政支出(用X2表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用X3表示)”为解释变量。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lnY= β0+ β1 lnX1+ β2 lnX2 + β3 X3 + u i (二)确定参数估计值X围 由经济常识知,因为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的增加均会带动税收收入的增加,所以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与税收收入应为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可估计0<β1<1 ,0<β2<1, 0<β3<1。 表1为由《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90-2009年的有关数据。 表1 税收收入模型的时间序列表

股票市场中的股票选择分析 作者:41534080 金融数学2班陈琳艳 摘要: 1、发达的市场是近似信息高效的。这是信息和它对投资的影响可以迅速的反 映到资 产价格上。在考虑各种投资的风险误差后,要做到“突破市场的平均水平”是 很困难的。 2、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存在着权衡关系。因为市场是趋于有效性的,所以只有在投资者承担额外风险是,才会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有 着直接关系。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希望获得更高收益的情况下承担越来越 多的风险很可能是不合适的。 3、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其风险水平要与风险偏好和约束保持一致。投资者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他们应该承担并管理谨慎的风险,以使其税后收益最大化。 税收对投资收益影响很大,投资者应该考虑税收的影响。但是投资需要根据个 人的风险潘浩和财务目标来警醒。如果财务目标看起来无法实现,那么投资者 在进行高风险投资之前应该仔细的考虑一下。 4、投资者需要考虑在不同资产类型和行业之间进行投资,以及在不同国家进行投资,从而利用全球市场中不断增加的机会。正如投资组合理论所述,人们可 以投资风险分散的、由高风险资产所组成的投资组合,并且不增加或仅少量增 加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 5、《投资学》帮助读者懂得如何管理金钱,从而使自己的所得中的获益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读者需要学习了解目前存在的各种投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几年读者必须建立一套分析投资和思考投资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伴随读 者面临新出现的、不同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有关股票投资股票分析 正文: 1、引言 《投资学》由投资领域著名学者弗兰克.K.赖利教授与埃德加.A.诺顿教授 编著。这本书令读者了解现存的多种投资选择,投资即在一段时间内将当前资 源投入到某种用途中,预期在未来获得资源,并从中培养读者分析投资和思考 投资的能力。 2、《投资学》主要内容 《投资学》第一部分向读者阐释了投资的概念、投资中的重要问题、金融 环境、投资策略以及职业道德在投资中的就业机会。第二部分则向读者描述投 资的环境。《投资学》分条述说现存的多种投资选择,包括共同基金(将多个投

我国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摘要:股指期货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来分析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市场积极影响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是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成交时约定好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合约。其具有保证金交易、引入做空机制、以现金进行结算、每日无负债结算等特点,具有套利、风险回避、资产配置、套期保值、投机、价格发现等功能。1982年诞生于美国的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在其发展历程中,股指期货展现了极大地活力。截止2006年末,除了中国大陆以外,世界GDP排名前20的国家和地区都已推出股指期货,2006年9月8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10月30日,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启动,拉开了我国第一只股指期货品种上市的序幕。 一、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 1.有效地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与国际股市相比仍是新兴不成熟的市场,股价的涨跌不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我国股市价格受政策性、经济形势和舆论面的影响比较大。股指波动剧烈,系统风险较大。这种风险难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回避,若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出现股价大跌,整个系统出现风险。尤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市场建设初期,股市不仅面临非流通股解禁规模的不断扩大,再融资和新股扩容的不断加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大潮汹涌,还得应对在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过程中,各项政策变动所带来的短期市场冲击。此时股指期货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将使投资者能够有效地防范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以实现市场心理预期的稳定,并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的平稳过度。对于入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金,由于以往我国股票市场功能单一,没有卖空机制,这些机构资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被套,由于资金大很难退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可以使投资者通过有效进行投资组合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我国财政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一、经济理论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我们选取了全国1978-2001年的财政收入,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使财政收入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二、有关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①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②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③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例如企业、个人的捐款,国际组织和别国政府的援助等。 ④从业人数 非农业就业人数为就业报告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非农就业人数主要是反映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 ⑤进出口额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我们猜想财政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与以上五个因素有关。 三、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目的和意义 影响财政收的根本性因素济是经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 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虽然从长远来看,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给每个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机会,但是,它毕竟与企业和人民的希望不完全相等。所以,必须把握财政收入增长的度。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