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 天气与气候

2012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 天气与气候

2012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 天气与气候
2012高考地理 名校全攻略限时检测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 天气与气候

2017廉江中学地理专题二第二讲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精选考题·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精选考题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1~2题。

1.自2009年冬至精选考题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2.精选考题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第3~4题。

3.图示地区( )

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

B. 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

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

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

4.当前( )

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

B.乙地受锋面影响,阴雨连绵

C.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

D.乙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

(精选考题·南宁模拟)图1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回答5~6题。

5.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

C.图中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

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6.与图1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图2中的( )

下图是影响我国某地比较稳定而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地,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图中AB一线位于珠江流域时,雨带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中下游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精选考题·苏锡常镇模拟)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回答9~10题。

9.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B.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

C.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

D.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

10.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B.气候⑤在北美洲不典型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明显

C.⑥和⑦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

D.①—②—③—④—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精选考题·安徽高考)《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1~12题。

1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1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下图为某大洋上天气系统,它的西移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天气系统可能为( )

A.北美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亚速尔高压

14.当EF线位于上海—南京一带时( )

A.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东北、华北进入雨季

C.华北春旱严重

D.昆明准静止锋影响贵阳

A、B两点分别相交于回归线与经线,且都位于著名大岛或附近,B点位

于A点的西南方,当全球今天和昨天刚好各占一半时,A经线地方时为8点。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5~17题。

15.A、B两岛东西两侧气候都有明显差异,B岛东侧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6.A岛主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正确的是( )

A.台风和地震

B.寒潮和地震

C.寒潮和泥石流

D.干旱和地震

17.某日,当B地烈日下旗杆的影子不见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A地日出东北

B.A地可能吹东北风

C.B地到A地的轮船顺风顺水

D.A地沿海滩涂上可晒制海盐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图,回答18~19题。

18.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实地勘测技术

19.天津和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不同于其他沿海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对地下水需求量大

B. 厄尔尼诺现象引发气候异常

C.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

D.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快

二、综合题(共3大题,52分)

20.(精选考题·海南高考)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6分

)

21.读下列是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1: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2: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材料3: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1)根据材料1,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2,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4分)

(3)材料2显示,在1月和4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差异明显比其他月份的大,请根据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的关系,结合资料3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6分)

(4)昆明和贵阳的气候分别具有“四季如春”和“冬无三日晴”的特点。上述气候特点与哪种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分析上述气候特点的成因。 (8分) 。

22.(精选考题·上海高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4分)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

和热带沙漠气候。(4分)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6分)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

七月:

(10分)

(4)(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

2017廉江中学地理专题二第二讲天气与气候参考答案

1.解析:材料显示精选考题年5月初该地天气晴朗,气温骤升,洪灾严重,天气晴朗反而形成洪灾,说明此洪水应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由此可以推断出在此之前的整个冬季,该地的冷锋活动强于往年,降雪量明显比往年要多。

答案:1.D

2.解析:精选考题年5月该区域的天气特点为晴、升温,在各选项所涉及的天气系统中,受反气旋控制时(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辐散,在其影响下)天气晴朗,而气旋、冷锋和暖锋过境时一般都会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C

3.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降水区域集中在锋后,可推知该锋面为冷锋。冷锋向北移动,及从高纬向低纬移动,因此该锋面位于南半球。第4题,甲地在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乙地受冷锋控制,会出现阴天下雨天气。阴雨连绵是暖锋的降水特征。

答案:3.C 4.C

5.解析:第5题,由题意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30°S 以北,应为南半球的冬季。5°~20°之间盛行东南信风,20°~30°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0°~40°之间盛行西北风。第6题,根据M点位置判定其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比较选择项的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乙图符合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答案:5.C 6.B

7.解析:根据题干和图示可以知道该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高压脊,雨带位于高压脊北侧5~8个纬度。③处最可能是阴雨天气。AB一线位于珠江流域时,雨带位于其北侧长江中下游一带。

答案:7.C 8.B

9.解析:第9题,根据甲气压带的位置,可以断定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其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的夏季。第10题,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属于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气候⑤在北美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比不如亚洲同纬度强烈,因此没有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①—②—③—④—⑦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热量。⑥为温带季风气候,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9. A 10. C

11解析:本题考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

答案:D

12.解析: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低温冻害对

农作物造成的损失更大。

答案:C

13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天气系统应为夏威夷高压。EF为影响我国夏季降水进退变化的西北太平洋高压脊,我国雨带在其北侧5~8个纬度。

答案:13.C 14.B

15解析:当全球今天和昨天刚好各占一半时,0°经线为0时,此时120°E为8时,即A经线为120°E经线,A处岛屿为台湾岛。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南回归线通过,应为马达加斯加岛。其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台湾岛多台风和地震灾害。当B地烈日下旗杆的影子不见了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季,台湾岛盛行东北风。

答案:15.D 16.A 17.B

18-19解析:第18题,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应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第19题,由图可知,天津和上海海平面上升幅度高于其他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两地区地下水抽取量大,地面下降严重,从而海平面上升幅度大。

答案:18.B 19.A

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气温特点和成因的判读,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基多位于赤道地区,应终年高温,但该地海拔在3 000 m左右,根据气温递减规律可知该地应比海平面气温低18℃左右,故气温应当是“终年温和”,年温差较小。但该地受山地地形影响,昼夜温差大。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年较差很小,昼夜温差大。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 000米)。

21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直接归纳总结。第(3)题,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气温的日较差就小;反之就较大。11月到次年的4月,降水量大。第(4)题,主要从地势和昆明准静止锋两个角度考虑。

答案:(1)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或四季如春);贵阳四季分明。

(2)昆明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贵阳的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降水量大气温日较差小,降水量小气温日较差大;因此降水量的差异越大,气温日较差的差异就越大,反之越小;据材料3可知,昆明和贵阳在11~4月的降水量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差异,所以此时两者气温日较差的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月份。

(4)昆明准静止锋。冬季,昆明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冬无严寒;夏季,昆明由于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夏无酷暑,因此四季如春。贵阳冬季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控制下,处于主要的降水区内,因此冬季降水较多

以说明。(4分)

22解析:第(1)题,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可直接填出。第(2)题,从大气环流、地形、洋

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不同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来分析。第(4)题,澳大利亚大陆面积小,海陆对比不明显,形成的季风气候不典型,从冬夏季温差、降水分配等方面都有很多区别。

答案:(1)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5)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总结【单元知识结构】 (一)原子结构 1.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关系 (1)原子的构成 (2)各粒子间关系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电荷数 原子、离子中: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各种粒子决定的属性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核素的质量数或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元素中是否有同位素由中子数决定。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决定是原子还是离子。 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和质子数决定。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短周期元素中具有特殊性排布的原子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H。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3、4倍的元素:依次是C、O、Ne。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O。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2.原子、离子半径的比较 (1)原子的半径大于相应阳离子的半径。 (2)原子的半径小于相应阴离子的半径。 (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4)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5)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同族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其同价态的离子半径也如此。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核素、同位素 (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2)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 (3)区别与联系:不同的核素不一定是同位素;同位素一定是不同的核素。 (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具体关系如下: 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H反应,生成的氢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 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地理试卷(文科使用)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 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2.答案必须全部涂或写在答题纸上。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第二大题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对应于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 B组对应于”任选模块二”,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如果考生应答了两组试题,只对A组的应答进行评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 1.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A. 甲岛 B. 乙岛 C. 丙岛 D. 丁岛 2.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在韩国京畿道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 3. 宝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环境 B.扩大市场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4. 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降低钢铁生产能耗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 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三)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5. 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 亚洲 B. 亚洲和欧洲 C. 亚洲和北美洲 D. 欧洲和北美洲 6.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70°-80°N,157°W-81°E 12个测站 降水量 60°-70°N,166°W-41°E 22个测站 1910 1920 19301940 1950 1(年) 黑 子 相 对 数 ( 个 ) 100 100 100 200 300 200 年 均 降 水 量 ( m m )100 太阳黑子数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生产力: (一)耕作技术、耕作工具 1.传说:神农氏制“耒耜” 2.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 3.奴隶社会:石器锄耕 4.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开始铁犁牛耕(农用动力或耕作方式的革命) 汉代:牛耕普及,出现播种用的“耧车”; 东汉:出现一牛挽犁 唐朝:曲辕犁 (二)水利技术: 战国:李冰—都江堰(川西平原);郑国—郑国渠; 关中—井渠法 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手工业种类 1.田庄手工业(微型社会) 2.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自已消费、交赋税 3.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代表当时最高水平 4.私营手工业(民营):产品供市场消费 二、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麻、丝、棉) 1.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2.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3.明代:出现雇工(资本主义萌芽)。 (二)冶金业(冶铜、冶铁、炼钢) 1.商周:青铜器(青铜时代) 3.春秋战国:冶炼块炼铁和生铁、炼钢和淬火工艺(进入铁器时代) 4.秦:青铜防锈蚀技术 4.汉代:煤炭作燃料。东汉杜诗:“水排”鼓风冶铁 (三)陶瓷业(白瓷、青瓷、粉彩瓷) 1.唐代:邢白越青瓷(南青北白)、三彩黄绿青(陶)釉下彩绘2.宋元:“瓷都”江西景德镇(青花瓷)3.清代:粉彩瓷(康熙——雍正)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部门多、种类多、分工细。 3.技术先进,水平高超。领先世界。 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模式并存。 5.手工业是农耕经济的附庸 6.明清时期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 士农工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解析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地理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II卷5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1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第1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l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1.B [解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图中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在城镇建设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可使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从而也可造成地下径流增加。 【答案】B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路点拨】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b环节),从而能导致地面径流(a环节)减少,地下径流(c环节)增多,同时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2.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知识。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林地众多,因此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形对产业部门的影响。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由图示信息知该地林地分布广泛,因此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3.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3.A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a~b路段经过地区,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等自然灾害,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图中河流以西公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雨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河流以西公路段,公路沿等高线延伸,因此B选项错。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水流速较慢,因此C选项错。图中河流两岸林地比重大,水土保持好,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少,并且公路桥梁地段面宽度较窄,沙洲出现在河面变宽的下游,因此D选项错。

高考地理气候类例题解析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9—11题。 9.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10.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11. 丁处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寒流影响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雨天多,云雾多 【解析】9. C 10. A 11. B 9、根据图示经纬度范围可知此地位于南美洲北部,乙地附近的河流为亚马逊河。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甲地为特殊的气候类型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为:1)纬度低,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第9题选C。 10、丙地位于20°S大陆西岸,东南信风与副高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多晴朗天气,多裸地,空气稀薄,云量少。因此,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11、丁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上,海拔高,气温低。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量1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答案:B 解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产量仍然增加,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郊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太湖平原由全国性的粮食生产基地向商品型出口基地转化,因此太湖平原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D 解析:黑龙江省人口少,耕地面积广,因此粮食商品率高,河南省也是产粮大省,耕地面积多,但是河南省人口众多,商品率低于黑龙江省。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天气系统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月3—4日,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北部、山西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截至6日5时,上述地区积雪深度10~15厘米,局地超过20厘米。据气象部门预测,6—8日的雪线南界比3—4日偏南。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6日2时天气系统图和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变化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场主要分布特征,指出图示强大气压中心对我国降雪地区的影响。 (2)指出图示气压形势下新疆各地区的天气特征。 (3)分析图示情况下甘肃中部地区的天气状况。 (4)指出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位置差异,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特征:图示区域主要为强大的高压控制(高压中心在1065百帕以上),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图示区域北部);高压中心西南、东南各分布有一个覆盖区域广阔的高压脊;宁夏、陕西及东南一带有弱低压存在。影响:强大的高压对冷空气南下推动作用强,加剧强冷空气南下速度,使得暖湿空气急剧抬升,剧烈降温,可能产生暴雪。 (2)天气特征:晴朗干燥,寒冷异常,阿尔泰地区盛行强大东北风,盆地地区北风较弱。 (3)该区域在冷锋控制之下,阴天,盛行强大的北风(西北风);剧烈降温,产生强降雪。

(4)区别:与1951—1980年降雪区域相比,1981—2015年降雪南界向北移动。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偏高。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必修二专题一: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4小题,共0分) 1.(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5题)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答案】C 2.(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23题)2010年12月24日至26 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 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B 3.(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5题)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4.(2011年9月兖州摸底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A 5.(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11题)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制瓷业。青花瓷出现于元朝,而青瓷出现于东汉晚期。故选A。 6.(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26题)《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A.规模大B.耗费大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答案】D 7.(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16题)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

2012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江苏卷)解析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图 1 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 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 ~2 题。 1.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 是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 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2. 梅里雪山位②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 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答案:A 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北京时间2011 年11 月3 日1 时36 分6 秒,“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冶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图2 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 ~4 题。 3.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①线 B. ②线 C. ③线 D. ④线 答案:A 解析: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 为6点,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 36分6秒则6时,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 180度附近,所以A选项最合理。 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 通信联系的是 A. 云雾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1~3题。 1.此时,台北的风向是() A.东南风B.偏北风 C.偏东风D.西南风 2.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乙图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福建山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台风B.地震C.风暴潮D.滑坡 读“我国不同时期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图”(单位:百帕),回答4~6题。 4.此时,甲图中上海盛行() A.西南风B.南风 C.偏北风D.不确定 5.此时,甲图中上海至日本九州岛一线海域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B.晴朗 C.大风D.降温 6.乙图中,南疆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却比同一纬度的北京风力小,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距海远近D.地形

某校地理小组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下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据此回答7~8题。 7.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锋面C.高气压D.低气压 8.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③没能模拟出 冷锋与暖锋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中央气象台2009年2月22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来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9~11题。 9.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原因是() A.江河湖面摩擦力小 B.江河湖面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大 C.江河湖面气压梯度力大 D.江河湖面地转偏向力大 10.下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冷锋、冷锋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D.暖锋、冷锋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专题2测试专用卷 说明:本试卷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12 O:16 S:32 Na:23 第一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或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提纯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过滤C.分液D.洗气 2.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钠的化合物B.可与硝酸反应C.可溶于水D.电解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1mol氧的质量为16g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4.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A.分散质直径大小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是否稳定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5.氢氧化铁胶体逐滴加入下列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A.稀硫酸B.酒精C.饱和硫酸钠溶液D.磷酸钠溶液 6.下列反应肯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下列物质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2O B.Cl2C.H2SO4D.CO2 8.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析出,加入H+有气体放出的是() A.Na+、Cu2+、Cl-、SO42-B.Fe3+、K+、SO42-、NO3- C.H+、Al3+、OH-、NO3-D.Na+、Ca2+、Cl-、HCO3- 9.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大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C.Ca(OH)2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①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小于酒精灯容积的1/3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④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只有③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或最符合题意)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和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氯化铁和铜反应:Fe3++Cu=Fe2++Cu2+ C.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D.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12-06-14 16:11:23| 分类:2012年高考地理试|字号订阅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题。 23. 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 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24.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水源 B. 市场 C. 土壤 D. 机械化 25.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 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8~29题。 28.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

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9. 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30~31题。 30. 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1.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二检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6?银川校级一模)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2﹣+2H+═H2O+CO2↑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 2.(2016?天津)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pH<7,证明一水合氨是碱:NH4++2H2O═NH3?H2O+H3O+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Al+2OH﹣+2H2O═2AlO2﹣+3H2↑ C.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2HCO3﹣ →+2H2O+2CO2↑ D.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 3.(2016?北京)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4.(2016?上海)某铁的氧化物(Fe x O)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ml 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x值为() A.0.80 B.0.85 C.0.90 D.0.93 5.(2016?上海)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SO42﹣ C.肯定含有SO32﹣D.肯定含有NH4+

2012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的命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遵循“两个有利于”的原则,坚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结合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稳中求变,变中有新;以能力立意为主导,重视新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在保持较高信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植根学科核心内容,创设新颖情境 今年的地理试题均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为考查重点,覆盖面较广,主要涉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内外力作用、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农业发展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措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在对学科核心内容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呈现的材料使用价值高,与设置的问题紧密相联,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比较深,材料的原创性强。试题入题情境创设新颖,成为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选择题第1~2题组,以独特的“资料集群呈现、定性表现地理事物”的关系图式为信息载体,在图示与文字、水平与垂直的情境创设中,考查考生对地理信息的感悟、解读、判断、分析的能力。另外,第3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第4~6题组的地面形势图、第7~8题组的我国两年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第26题的“丁坝”景观图等,都巧妙地运用静态的图像来考查动态的地理问题,让考生透过现象究其本质,渗透着地理学探究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关注区域主题事物,体现学科本质特征 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其区域性和综合性。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对区域地理内容的考核,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途径。如综合题第26题,选择了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都较明显的辽河流域,采用直观和丰富的文字资料、区域图和景观图,全方位、综合地呈现试题信息,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入手,进而考查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从空间变化到时间演变,从自然到人文,紧紧围绕辽河流域的“水”这一区域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主题要素进行“知地析因究理”。这种做法,忠实、科学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也是今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命制上的一大突破。它给今后中学区域地理的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即在某些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应把握区域中最能体现区域特点的关键性的主题要素,围绕该要素,由浅及深,由点到面,对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分析。另外,经常开展区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三、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学科特色 地理图表能够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直观表现出来,既能很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有助于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并解读出其蕴含的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利用图表作为试题的信息载体是历年地理高考命题的传统,今年试题命制延续了这种风格。全卷共有各种图表10幅,其中区域图4幅、统计图2幅、坐标图1幅、剖面示意图1幅、景观图1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 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地 理 第I 卷(选择题) 图1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 1. 图1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2.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3~4题。 3. 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 ②产量过大 ③品质较差 ④销售渠道不畅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 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 提高产量 B. 改善运输条件 C. 推广良种 D. 扩大销售渠道 图2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5~7题。 国界城市 湖泊河流 等高线、高程/m 山峰、高程/m 2002459 图2 5. 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 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 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 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 河湖众多,少泥沙 6. 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 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 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 占用大量耕地 D. 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7. 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 照明 B. 制冷 C. 取暖 D. 烹饪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图3)。据此完成8~10题 图3 8. 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 劳动力价格较低 B. 技术水平较高 C. 消费市场较广 D. 资金较雄厚 9. 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廉价劳动力 B. 交通运输 C. 研发能力 D. 环境质量 10. 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A. 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B. 甲国的环境质量 C. 乙国的就业率 D. 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图4a 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4b )。该城市盛行西北风。据此完成11~13题。 100° 30°N 1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