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示语翻译研究---功能学派视角

城市公示语翻译研究---功能学派视角

城市公示语翻译研究---功能学派视角
城市公示语翻译研究---功能学派视角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葛雅静

(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公示语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和名片。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对于改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代表人物诺德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中对译员培训最有应用价值的是:翻译纲要、原文分析和对翻译问题的分类。本文通过把这三个方面应用到公示语翻译当中,提出公示语翻译策略。

关键字:公示语;翻译纲要;文本分析;功能翻译理论

On Public Sing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

Ge Ya-j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Abstract:Public signs of transla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ity’s image and culture. Based on Nord’s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st analysi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brief for public signs’translation and then proper translation methods are sugges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Nord’s model for translation.

Key Words:English on public signs; brief; text analysis;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引言: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召开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境内外人员交往越来越密切,所以,公共场所的中英双语公示语也越来越有必要。公示语也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和名片。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对于改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一.理论基础---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学派著名理论家弗米尔和赖斯创立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的交际行为。任何行为都有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赖斯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对文本功能进行划分有助于翻译。诺德将文本按其功能分为四种类型:指称功能(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诉求功能和寒暄功能。

不同的交际功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原文原有的功能,就要用目标语文化的标准对功能标识进行改写。因此诺德把翻译划分为文献型翻译(侧重源语)和工具型翻译(侧重目标语)。文献型翻译的文本是具有超文本功能的文本,他的翻译功能是为目标语文化读者提供源语文化交际活动的文件,让目标语读者意识到该文本是译文。文献型翻译包括逐行对照翻译(再现源语系统)、逐词对应翻译(再现源语形式)、语文学翻译(再现原文形式和内容)、异化翻译(再现原文形式、内容和情景)。而工具型翻译则是效仿源语文化交际活动为目标语文化交际活动提供工具,所产生的译文可以取得和原文一样的功能。工具型翻译包括等效翻译(使目标语受众获得原文功能)、异效翻译(可以通过转换功能取得与原文相类似的功能)、同效翻译(取得与原文相同的效果)。(Nord,2004)本文主要就诺德的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二.公示语翻译和翻译纲要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批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宣传口号等等。就公示语而言,具有不同的功能,公示语主要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警示性等应用功能。

诺德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中对译员培训最有应用价值的是:翻译纲要、原文分析和对翻译问题的分类。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译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原文中哪些信息或语言成分应该原封不动地保留,哪些应该根据翻译意图进行调整。

翻译纲要应该包含(预期的)文本功能、译文接受者、(预计的)文本接受时间和地点、文本传播媒介、文本制作和接受的动机这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对公示语文本产生的情景进行以下描述:

▲预期文本功能:信息功能(公示语提供的语言信息是外国友人在中国的公共场所给以指示、提示、警示);诉求功能(限制和强制性公示语应属于这一类型,即用这些语言影响和规范公众的行为);表情功能(是发话者对世界物体和现象的态度的表现,例如景点的公示语)

▲译文接受者:到中国旅游、学习、考察等的外国人士;

▲文本接受的地点:公示语使用的公共场所;

▲文本制作和接受的动机:给外国人士提供在中国生活的便利。

而以上描述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对译文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预期的功能,译文应该依循相应的文本类型,根据公示语语言特点及相应的情景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文本制作者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期待心理;

●时空的指示与设定应以公示语使用的公共场所为限;

●文本必须符合公示语翻译的要求;

在对情景中的原文和情景中的译文形象进行比较之后,译者可以定出一套最佳的翻译程序。具体包括:

★对原文和译文的预定功能进行比较后得出:通过选择不同功能的工具型翻译策略翻译公示语,实现原文的功能。

★对原文和译文的目标读者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得出:由于外国友人在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差异,文本中的明示和隐含信息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景区的公示语译文需要解释和扩展,但也应注意译文的篇幅;由于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也希望了解中国文化,译者可以适当采用文献型翻译策略。

★时空概念使得翻译者应考虑场合需要。

★文本内容及语言必须考虑公示语的功能和特点。公示语英译应简洁易懂、统一规范,多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缩略语、文字与标志组合、现在时态、祈使句、规范性和标准性词汇,以及部分本土色彩浓厚的词汇,从而构成英语公示语的独特语言规范。(吕和发,2004)

三.公示语翻译策略

1.结合文本功能,借鉴已有成果

公示语是以公众的反应和行动为目的,给公众提供信息,指示行动;或给公众以警示,约束其行动;或给以劝导,促使其行动。因此,公示语应是信息和诉求功能文本。为了达到与原文同样的提供信息或诉求的功能,应采用工具型翻译策略,使目标语受众获得原文功能、通过转换功能取得与原文相类似的功能。公示语的信息型文本旨在提供最准确、最直接的信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翻译时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翻译,避免重复,可以借用已有的规范的公示语,取得原文一样的功能。很多公示语在英语中已经有约定俗成的形式,英语国家人民所熟悉,而这些公示语大多语言精练,因此,借用已有的公示语是汉英公示语翻译的首选。例如包头某商场的一则宣传公示语“请勿抛物。让我们共同维护安全温馨的购物环境,谢谢合作!No Littering!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maintain the safe and warm shopping environment,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请勿抛物”具有诉求功能,约束公众

行为,“No Littering”使受众取得与原文相同的功能且清晰简练。后半句具有表情功能,呼吁公众共同爱护环境,却不符合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参照泰晤士河的标语(Working together for a Cleaner Thames)可改为“Working Together for a safe and warm shopping environment. Thank you!”,语言简洁明了。

2.考虑场合需要,注重公示语语言特点

公示语翻译须以读者为本,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读者看到公示语时的场合需求,让读者一看就懂,让他们依照公示语的提示、警示、限制去做,达到交流和宣传的效果。例如:“公安民警提醒:保管好财务,注意防扒”译文“The policeman remind: take care of your property and beware of thieves”,这个译文显然是逐字翻译,未考虑到场合需求,所以这条公示语无法起到对公众的警示和提醒。同时,这个译文也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英语警示性中很少使用take care of,而是多用“caution,beware, warning, danger”等词,这里可以用“Beware of pickpockets”使原文信息明晰化,这样也更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既简洁又符合公示语规范。

3.注重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

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不同的民族在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会体现在公示语翻译当中。在公示语翻译中,“要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贺学耘,2006)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让读者一看就懂,让他们依照公示语的提示、警示、限制去做,方便英语读者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工作或旅游。公示语“非紧急情况请止步 No Entry On Peacetime”,这里的翻译不符合英语的习惯,非紧急情况译成“peacetime”也不妥当,其实中文的意思是“紧急出口”,可以译为“Emergency Exit Only”,这样既提示了出现情况可以从这里走,同时也包含了非紧急情况不通行的信息,达到公示语提示的功能,方便英语读者。

四.结语

英语公示语是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重要方式,向外国人传达提示、提醒、警示、请求等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功能主义视角使得公示语翻译需要综合考虑原文文本功能、译文要实现的功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期待、时空因素、文本制作动机等多种因素后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功能和目的而不是手段来评价译文,对公示语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57-59.

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2):38-9.

张美方.文本类型来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9,(5): 54.

作者姓名:葛雅静,女,1979年1月生,内蒙古包头人。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基金项目:2012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包头市公示语汉英翻译调查研究;项目编号: 2012NCW019)

基金项目:2014年包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包头地区民俗文化翻译研究;项目编号: 2014-sk31)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作者:王子璇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20年第06期 摘; ;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标识语的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以清晰、简洁、生动的话语准确地传达信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警示性。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的密切合作带动了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工作。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公共标识语的含义和特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一、公共标识语的分类及特点 公共标识语,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我们常见的公共标识语主要有站点路牌、公共场所宣传语、特殊情况警示语、旅游简介等,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所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指示、解释、警告的交际的工具。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具体内容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实现对等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对应(叶子南,2001)。奈达指出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郭建中,2000,P67)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公共标识语翻译问题 公共标识语的不规范翻译现象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运用公共标识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将结合课堂翻译实例从词汇不对等,句法不对等,篇章不对等,和文体不对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公共标识语翻译现状。 (一)词汇不对等 1. 用词不当 翻译是将源语言的语义转化为目标语语义的活动,讲究完整性及准确性。用词是否得当关乎到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例如“台风”部分,其中介绍到了搭脚手架的架子一词,有些同学直接使用了“shelves”其含义为书架,根据建筑方面的专业词汇翻译,正确的翻译应是“scaffolding”。

旅游翻译(公示语翻译)

文化翻译:旅游文本之公示语翻译(April 10-11, 2013 ) Translating public sig ns Definining public sig ns Types of public sig ns Functions of public sig ns Stylistic features of public sig ns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proposed f hree-C” principles: con cise ness, con siste ncy, and comprehe nsibility. (Liu Fago ng and Xu Beijia , 2008) Suggested tran slati ng methods Borrow ing Addi ng and omitt ing certa in in formati on Imitati ng Outside tran slati on practice Directions: The following Chinese sig ns were collected from supermarkets and shopping malls at Xi 'n and Xianyang city. They are listed with bold letters, some with pictures and some with expla nati ons for better comprehe nsion. Each Chin ese sig n follows two or three En glish tran slati ons. You are supposed to choose the best an swer or provide your own version. If the tran slati on is adequate, blacke n A. If the tran slati on has linguistic mistakes such as mistakes of spelling, punctuation, capitalization, and grammar, choose B. If the translation is culturally unacceptable, choose C. If the translation is totally in comprehe nsible, please choose D. 1. 通往三楼ACCESS TO 3 FLOOR (in a supermarket) A B C D Suggested versions: rd a) Access to 3 floor b) ACCESS TO 3 rd FLOOR Your revised version: ___________ . 2. 日常用品Hard Goods ( in a supermarket) A B C D Suggested versions: a) Home wares b) Household wares c) Home goods Your revised version: ___________ . 3. 少淑装Young Ladies Wear ( in a shopping mall) A B C D Suggested versions: a) Young Ladies ' Cloth ing b) Young Ladies ' Wear

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摘要: 中国不少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严重影响了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公共形象。本文旨在对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重申公示语的翻译原则,以引起人们对城市公示语翻译的广泛重视,从而改善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质量。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原则汉英翻译 引言 在全球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在方方面面都在与世界接轨,例如城市公示语就大多采用了中英两种语言,但其翻译质量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或许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仅仅流于形式,不被重视,因为大多数人只看中文公示语,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并不是一种摆设,而更多是为在中国的外国人提供方便和帮助,它们也是展示在外国人面前的一张张城市的名片,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或许人们早已注意到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只是对公示语的翻译需要一些具体的帮助和理论上的指导。因此本文旨在对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重提公示语的翻译原则,从而在理论上对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一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常见错误 1 公示语信息被缺省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本身的因素而导致了译文中缺省了一些必要的信息,从而 导致整个公示语译文版本的信息不足。例如,动物园经常见到不同的动物馆,像虎馆,狮馆, 狼馆等。其英文翻译大多都是“tiger, lion, wolf”。译文中少了一个必要的”馆“字,很容 易让外国人产生误解。外国人可能回认为此标示传达的是“小心老虎,此处有虎”或者是 其他的意思等。 2 公示语原意被歪曲 相对于公示语译文的信息缺省,公示语原意被歪曲的错误就更为严重,它直接导致了公示 语原文与译文指令的截然不同,从而给人造成更大的困惑和误解。例如,一机动车停车场出 口的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出口”,其英文翻译为“export”。其实这是”exit”的误 用,外国人肯定百思不得其解,此处出口什么?出口汽车吗?又如,某商场正门上方挂一 牌子,上面有“欢迎下次光临”,旁边英文为“welcome you again”,见此公示语外国人肯 定心生疑问:我是第一次来,怎么欢迎我两次啊?。其实“again”在英语中的含义是“once more”, 就是再来一遍的意思。还有一大水库的旁边立一牌子,上面写着”小心掉到河里“, 其英文翻译为“carefully fall down to the river!”, 本来是提醒别人别掉进河里,结果变成了 告诉别人要小心地掉进河里。 3 译文语气使用不当 公示语的语气也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公示语译文没有很好地传达原文的语气,从而导致语 气不当,或太强或太弱,因而达不到最佳的公示效果。例如,在很多服务场所经常看到“贵 客止步“的提示,其英文翻译很多情况下被处理成了“guests stop.\ guests go no futher.\”等, 这些英文翻译语气过于生硬,没法传递原文中的礼貌,其实译为“staffs only.”才更为妥当。 又如公示语“小心滑倒”,英文为“don’t fall down.”本来公示语原文想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但是英文译文却带有命令的语气,因此没有达到交际目的。其实更好的英文译文为“watch your step.”。 4 译文术语搭配不当 由于译者对一些固定术语搭配结构不熟悉,导致了公示语译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从而可能带来对译文公示语的误解。例如“留学生公寓”被英译为了“foreign students dormitory building”,或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

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pr.2008Vol.5No.4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 ———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王晓娟,陈 炼,陈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城市公示语是面向现实世界、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为目的,起着宣传、鼓动、指导、警示等功能的实用 文本。功能目的论对包括公示语在内的实用文本翻译提供了客观、可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从功能理论的角度对城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功能理论进行恰当翻译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公示语;汉英翻译 公示语翻译是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追求国际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建设风貌以及当地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公示语翻译的预期对象是在华外国友人和游客,译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对外宣传的效果和中国在外国友人心目中的形象。针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公示语翻译现象,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城市公示语翻译,选择恰当的翻译理论,提高翻译质量。 一、目的论———功能理论的核心 作为对传统“等效原则”(PrincipleofEquivalence)的重大突破,德国的卡塔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汉斯?J?费米尔(HansJ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著名学者先后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为国内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有: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90年代初,诺德又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她在原 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忠实”(functionality+loyalty)这样一个概念并给翻译做出了如下定义: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根据诺德的观点,这里的忠实并不针对原文,而是指尊重翻译过程发起者、原文作者、原语文化和译文读者。这种尊重不仅意味着忠实传达原文内容,还包括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预期功能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包括删减甚至改写。同时,诺德明确提出,译者应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在译语语境中具有意义,即被译语语言文化系统所接受,并达到与文本类型和功能相一致的得体性(Nord,1992)。 二、公示语及公示语翻译的理论依据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以满足旅游者,社会公众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提供信息服务。 公示语具有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vocative)、劝说功能(persuasive),面向现实世界,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 为主,偏重实用性和交际目的,起着指导、警示、宣传、劝导、鼓动等作用。 英译公示语,是以来华外国友人为对象,达到指示、引起注意或宣传目的的文字。由于实用文本的现实、甚至功利的译文预期目的及实用文本语言和结构形式相对固定并明显受特定文化制约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的表达方法,使译文语言对译语接受者发挥良好的影响力。 功能目的论对指导整个翻译实践,包括文学翻译和实用文本翻译,都提供了客观、 可行的原则和标准。相比较而言,它对实用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公示语翻译作为实用文本翻译中的一种,同样适用于功能理论。 三、南京公示语实例剖析 汉语公示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汉语公示语英译的预期对象是外国在华友人,要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公示语翻译应该避免使用中式英语,而要尽量采用地道的英语。下面笔者就以暑假在南京实地收集的部分公示语为例,从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态不对、词性误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等方面结合功能翻译理论进行分析。 (一)单词拼写错误 雨花台“二忠祠”的译文是TempleHonoringFaitkfuland UpightOfficuls,暂且不谈此句功能是否对等,转换是否对应, 仅有的六个单词就有三个出现了拼写上的错误,笔者经过查证,英语中并无Faitkful、Upight、Officuls三个单词,想来应该是Faithful、Upright、Officals吧!雨花台北大门的导游图上“医疗救助电话”则译为First-aidTelephe,正确拼法是First-aidTelephone,常用的缩略形式是Tel。夫子庙附近一名为“大学书店”的书屋被翻译为NuiversityBookstore,正确的应是 UniversityBookstore。 (二)用词不当 南京某连锁超市的一家门店将“付款区”翻译为Payment Area,英语中现成的对应表达为Cashier。南京地铁中还有一 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公示语翻译错误,那就是地铁里的厕所还有“公”“ 母”之分。在鼓楼车站站台东端的两个公共厕所悬挂119??

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

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 王开烨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公共场所的标识语翻译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文章对现存公共标示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标识语翻译;错译;文化背景 中国分类号:A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4-0087-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推进,中国进一步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翻译作为一种纽带和桥梁把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奥运会的举办,世博会的召开,大量的外国朋友来中国旅游,经商。公共表示语作为引领他们在中国畅游的向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标识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国给世界的第一印象,标识语的翻译质量不容忽视。 1标识语错译现象分析 (1)对英语意义理解不深刻导致的错误 某交通公司的门口除了单位名称,还配上了英文翻译 pub lic tra ffic company 。但是这里究竟应不应该用traffi c呢?从中文解释中,我们发现意义完全对等,用在此处是合理的。但是查看它的英文解释 the m ove m en t o f veh i c l es,people,etc,in a parti cular place o r fo r a particular purpo se 既流动的车辆[行人]。所以用在这里不合理。这里用"transpo rtati on"更加准确。"transpo rta tion"意思为 t he act of transpo rting or the state of be i ng transported 指的是交通运输。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在于译者的水平。译者水平有限,没有很好的把握该词语的意义和使用环境。只对各个词语进行了逐个翻译对等,却没有考虑该表示语的整体意义和用途。导致既没有遵循原文的意义,又没有考虑受众的反应。想当然的逐字翻译,致使最后的文本和原文本无法对等。 (2)文化预设导致的错误 文化预设是长期潜移默化地储存在记忆中反应一定客观现实的原形,是作品作者与意象读者共有的不言而喻的知识。大部分中文标示语中有许多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内容,这决定了翻译不能拘泥于原文,应该关注这些文化因素。尽量实现翻译的动态对等。如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的中, 道 在中国文化里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山间道路,更重要的只是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如果只将 道 译为"path",就丢失了原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信息。也就失去了许多崇尚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这种差异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常识都是我们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往往容易忽略读者的文化背景。 (3)文化差异造成误会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这是在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方面。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思维习惯。如公共汽车上的 老弱病残孕专座 被译为 fo r the o l d,sick,disab led,and pregnant .中国文化中对老有一种仰慕和尊敬之情,认为老是智慧和慈善的象征,是有能力,有经验的表现。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老却是被认为是风烛残年,虚弱无力。字面翻译没有考虑受众的文化因素,很可能使礼貌用语变成歧视性的语言。这样的翻译可以直接引用西方公交车上的用语"courtesy seat",既能达等效又使读者感到文化被尊重和推广的亲切感。 (4)未考虑小环境翻译的整体效果 标识语在一个小环境中应该保持一致,这样不容易产生误会,也使整个双语标示环境有整体性。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校园内所有的公寓都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如 竹园 梅园 敏园 毅园 等。这些宿舍名称的翻译大不相同 zhu garden ," pa l m g arden","m i n yuan","y i yuan"。不难发现这些名称有些事意译,有些直接使用汉语拼音,甚至连 园 的翻译也有 garden 和拼音 yuan 两种翻译。经过调查,这样的翻译,让受众觉得十分困惑,误认为这是不同功能的场所。这样的翻译分开来看都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对同一地点不同的翻译就容易引起误会,不能达到标识语指示方向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总结出一些标识语翻译的方法 2标识语翻译方法 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中国与外国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英两种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公共标示语是面向读者的,应该尽量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让外国朋友一看就懂,真正起到交流和宣传的作用。不能不顾受众,望文生义,追求单纯的字面对等。 区分文本类型,有针对性的翻译。语言功能理论将文本划分成三种类型:表达型,信息型和号召型。标识语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应用文应该充分考虑它的作用,考虑是否达到表示的效果。表达型的文本多用于宣传,有很强的表现力,翻译时需要考虑表达效果。此类文本多出现在旅游景点的宣传中。信息型文本提取主要信息,排除冗余信息,达到传递信息作用即可。 如小草在睡觉,请勿打扰 ,中文表达很人性化但是不符合西方标识语简洁的习惯。提取其核心信息进行翻译便可,直接翻译为 keep off the g rass 就能达到信息传递的效果。号召型的文本有很强的感情色彩,要正确传达译文的感情是重点。如 生命有限,小心驾驶 译为 li m it you speed,li m it your lif e? 就表达出委婉提醒交通规则的感情,表达亲切,提醒明显。 借用外来词的方法可以用来翻译公共场所国际通用的标识语。在机场,公交,旅店有许多可以直接借用的标识语翻译。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全部使用西方的标识语。这样符合外国朋友的习惯,容易理解,也能更好的起到指示和提醒的作用,不会产生任何误解。不失为一种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下转第117页)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马梦琪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 如果我们谈论当代德国的翻译学派,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德国最具影响的翻译学派,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翻译的功能学派,也就是深具德国特色的翻译目的派。这是20世界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行为,单靠语言学不能解决翻译的所有问题。翻译目的决定翻译实践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文本的功能和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预期。翻译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有赖斯、汉斯·威密尔等。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他还详尽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与形式对等相对立的“动态对等”概念,指出:“动态对等是指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映基本相同。”虽然在80年代奈达又修正了“动态对等”论并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但是奈达在解释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可见,尽管奈达主张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社会语言学方法,却依然是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

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随着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 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Reiss)、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Holz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categoryoftranslationcriticism),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and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oftranslation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plusloyalty)。 第一阶段: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Reiss,1923-),毕业于海德尔博格大学翻译学院。在她1971年出版的论着《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brief)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

100句常见公示语翻译

1、Business Hours 营业时间 2、Office Hours 办公时间 3、Entrance 入口 4、Exit 出口 5、Push 推 6、Pull 拉 7、Shut 此路不通 8、On 打开(放) 9、Off 关 10、Open 营业 11、Pause 暂停 12、Stop 关闭 13、Closed 下班 14、Menu 菜单 15、Fragile 易碎 16、This Side Up 此面向上 17、Introductions 说明 18、One Street 单行道 19、Keep Right/Left 靠左/右 20、Buses Only 只准公共汽车通过 21、Wet Paint 油漆未干 22、Danger 危险

23、Lost and Found 失物招领处 24、Give Way 快车先行 25、Safety First 安全第一 26、Filling Station 加油站 27、No Smoking 禁止吸烟 28、No Photos 请勿拍照 29、No Visitors 游人止步 30、No Entry 禁止入内 31、No Admittance 闲人免进 32、No Honking 禁止鸣喇叭 33、Parting 停车处 34、Toll Free 免费通行 35、F.F. 快进 36、Rew. 倒带 37、EMS (邮政)特快专递 38、Insert Here 此处插入 39、Open Here 此处开启 40、Split Here 此处撕开 41、Mechanical Help 车辆修理 42、“AA”Film十四岁以下禁看电影 43、Do Not Pass 禁止超车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精品文档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工作、学习、旅游、长期居住, 因此, 公共场所标识语 的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译成英文就是要让外国人看的, 如果译得不好, 不但让人看不明白, 起不到提示或帮助的作用, 反而给外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然而, 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种不规范的翻译现 象随处可见,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 ( Christiane Nord ) 提出的翻译错误分类说为依据, 探讨了公示语的英译问题,选取实例来分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误译现象,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公示语研究概况 ( 一) 公示语的定义 公示语研究专家吕和发把公示语界定为: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提示、指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与标识语、标志语、标示语有某些相同的应用特点, 但公示语应用更为广泛, 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游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 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 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学术界广泛认可这一定义。本文中所指的公示语即采用此定义。 (二)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在我国, 公示语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进入21世纪后, 公示语翻译才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2002 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 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 网站(e-signs), 并于2005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 , 各个网站也相继开辟专栏研讨公示语翻译问题。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公示语翻译的影响, 也为此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为规范语言环境, 许多专家、学者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吕和发指出, 应使用英语中规范和标准语汇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在无对应译法的情况下, 参照英语公示语的功能要求确定语言风格进行试译。王银泉、陈新仁对公示语英译实例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划分, 如交际信息失真、实为用意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等, 并提出修改建议。贺学耘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认为翻译公示语时,译 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 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 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这些专家、学者们纷纷从公示语翻译实例出发,对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策略, 推动了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进 二、诺德功能翻译错误分类说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 世纪70 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 理论。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德国翻译研究界的 领袖人物,1997年,她发表了英文专著《译有所为一一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全面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 同时,阐释了她本人的功能翻译观点。 诺德将翻译误差定义为: “不能正确执行翻译纲要中的指示

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最新文档

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城市公示语大多采用了中英两种语 言,但其英文翻译质量却令人担忧。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不是一种摆设,它们不仅为在中国的外国人提供方便和帮助,也是展示在外国人面前的一张张城市的名片,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因此本文通过对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重提公示语的翻译原则,从而对公示语汉英翻译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常见错误 1.公示语信息被缺省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因素使译文缺省了一些必要信息,从而导致整个公示语译文版本信息不足。例如,动物园里经 常见到不同的动物馆,像虎馆,狮馆,狼馆等。其英文翻译大多 都是“ tiger, lion, wolf ”。译文中就少了一个必要的”馆字,很容易让外国人产生误解。外国人可能会认为此标示传达的是“小心老虎,此处有虎”或者是其它的意思等。 2.公示语原意被歪曲 相对于公示语译文的信息缺省,公示语原意被歪曲的错误就更为严重,它直接导致了公示语原文与译文指令的截然不同,从而给人造成更大的困惑和误解。例如,一机动车停车场出口的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出口”,其英文被翻译为

Export ”。其实这是” Exit ”的误用, 外国人肯定百思不得其 解,此处出口什么? 出口汽车吗? 3. 译文语气使用不当 公示语的语气也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公示语英语译文就没 有很好地传达原文的语气, 从而导致语气不当, 或太强或太弱, 因而达不到最佳的公示效果。例如, 在很多服务场所经常看到 贵客止步“的提示,其英文翻译很多情况下被处理成了 ” 等, 这些英文翻 only. ” 才更为妥当。 4. 译文术语搭配不当 由于译者对一些固定术语搭配结构不熟悉, 公示语英语译文 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从而可能导致对公示语的误解。 例如“留学 生公寓”被英译为了“ Foreign Stude nts Dormitory Building ”, 或许在过去还可以接受,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它已 经过时,继续使用就显的不合时宜。正确译文应该为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uilding ”。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眼科医院”( Eye Hospital ),正确术语应该为 Ophthalmology Hospital ”等。 5. 原文与译文文化冲突 由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 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公示语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文化冲突。 Guests stop. 译语气过于生硬, 没法传递原文中的礼貌,其实译为 Staffs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俞碧芳(1971-),女,福建福清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摘要:作为对传统翻译“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翻译功能理论强调译文在译 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 了新视角。本文以公示语翻译为中心,首先分析公示语的功能,再着重联系功能翻译理论论述相关的英译原 则,并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公示语翻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421(2011)03-0062-05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O U R N A L O F FU Q IN G BR A N CH O F FU JIA N N O R M A L U N IV ER SITY 2011 年第3 期 总第105 期Sum No.105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俞碧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 一引言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给公众观看、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文字语言。它属于对外宣传的一 个重要部分,其应用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指示牌、路标、商店招牌等。作为一种交 际工具,它向公众传达请求、警告、提示等目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断发展经济并扩大对外交流,所以,公示语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占据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翻译活动也变得不可缺少。当前国内有关公示语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本文以 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公 示语的英译。 二公示语的功能 总的来说,公示语主要有如下三种功能: (一)提示功能 公示语的提示功能是指:通过公示语提供的信息,人们知道应该如何做,或者如何做才能符合 规定。此类公示语不仅措辞委婉、简单扼要,而且形式多样。但是,该提示没有强制性功能,人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实施该提示。例如:贵重物品、现金请交服务台保管,否则后果 自负。(Valuable articles and cash should be handed to General Service Desk for Safekeeping.)(林晓琴, 2006:138)该公示语提示顾客务必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如果出现丢失现象,宾馆或酒店则不负责 任。既然已经告知了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是否实施完全由顾客本身决定。 (二)指令功能 指令功能是指用公示语提供的信息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效果。此类公示语 措辞简洁,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汇,并采用祈使句。例如:严禁停车(No parking),简洁明了地 指出不得在此地停车,其中暗含的意义是:如果违反指令,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严禁随地吐痰 (No spitting)也是用祈使句来传达强制性命令,以便禁止人们随地吐痰。 第3 期 (三)参照功能 所谓的参照功能是指:公众通过公示语所提供的参考性信息可以明确自己的目的。它大多出现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原则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原则 1.“静态”与“动态”结合 公示语在使用中的功能不同,所展示的信息状态也不同,既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意义的公示语是指广泛应用于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商业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卫生设施、宗教会所、科教机构、涉外机构、街区名称、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方面的突出服务、指示功能的公示语。公示语大量应用名词,直接、准确无误显示特定信息。如:新鲜果蔬Fresh Produce、票务处理Ticket Problems、网吧Internet Caf、吸烟席Smoking Seat、会议中心CONFERENCE CENTER、餐饮部FOOD & BEVERAGE、商务中心BUSINESS CENTER、经理DIRECTOR、正在施工ROADWORK、海关THE CUSTOMS、注册登记REGISTRATION等。“动态”意义的公示语是指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紧急救援等方面,更多使用展现“动态”意义的语汇表达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公示语发出者要求采取的行动上。如:向右转弯Turn Right;严禁拍照No Photographing;谢绝小费No Tipping;仅限紧急情况下使用Emergency Use Only等。“静态”公示语与“动态”公示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有机结合,恰当摆布,可以满足公众、旅游对信息的需求,有效提高生存和消费的质量。 2.使用常见词汇(common words) 英语公示用语的词汇选择应考虑到广大公众和旅游者的文化水平,尽量避免生僻词语、古语、俚语和术语。如:请勿乱扔废弃物No Littering;有人Occupied(厕所);绕行Detour;小心易碎Fragile;专用车位Private Parking等。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任何歧义、误解都会导致不同后果。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英语公示语都是多年实际使用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语汇。如:双向行驶Two Way;试衣间Fitting Room;斜坡限速Ramp Speed;免税店Duty Free Shop等。 3.注重文化差异 文化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难以捉摸,难以处理。鉴于中外地域文化的差别,在指示牌、警示牌或导购牌的翻译中不能忽视文化差别的作用,而公示语的翻译有着言简意赅的特点,故有时为了便于外国游客理解,常常很难兼顾文化因素。例如: 例4:遵守游览秩序,坚持五讲四美。 原译:Observe the tourist order and insist on the"Five Particulars"and"Four Beauties". 应改为:Observe the tourist order and keep good manners. 例5:银狐美容美发中心。 原译:Silver Fox Beauty and Hair Design Center. 应改为:Yinhu Beauty and Hair Design Center. 在西方,Fox隐含有狡猾、奸诈等贬义,不像在汉语里,虽然也隐含有贬义,但是“狐”还常常给人以“美丽,迷人,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的联想。我国文学大家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狐仙们常常是美丽的女子。基于这种文化差异,将店名译为silver fox会使不少西方人望而却步,此处可以考虑用拼音处理。 例6:杏花楼(某食品商店店名)。 原译:Xinghua Lou. 应改为:Xinghua Lou brand. “杏花楼”是上海食品界的老字号,颇具中国地方特色,但是原译中将其直接译成Xinghua Lou,根本没有将中国 这一品牌宣传出去,又有谁会慕名而来呢?将其改译为Xinghua Lou brand便能稍稍作些弥补。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国外翻译理论?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钟 钰 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公元前罗马帝国的翻译学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近代,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就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笔译)是一种行为。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入手,介绍功能派翻译理论。1.功能派的形成及重要理论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者凯瑟林娜?雷斯(K atharina Reiss )、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 )、贾斯塔?赫滋?曼塔利(Justa H olz Manttari )。雷斯首先于1971年在她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 ssibilities and L imit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当时,雷斯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基础之上。因此,这种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雷斯的学生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skopos )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sko 2postheory )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 )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接受一切。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目的,特别是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它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 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除了目的法则之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性法则(coher 2ence rule )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 )。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 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 )。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 的理解决定。而曼塔利比威密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2.翻译的基本概念与实质在以上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主要人物和目的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功能派将目的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一点也体现在功能派对翻译概念的定义和对翻译实质的阐释中。 功能派认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 )和翻译(translation )是两个不同概念。翻译行为这个概念是由曼塔利提出的。功能派赋予行为(action )以特殊的涵义:行为具有目的性。功能派沿用了学者莱特(G eory Henrik Von Wright )对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有目的地把事物的一种状态改变或转化到另一种状态。如果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行为也可被称为相互行为(interaction )。曼塔利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而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具体一点说,翻译是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中,交际性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或两者兼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说翻译行为指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可做的工作,那么翻译就是他转换文本时所做的工作。例如,一名译者建议他的德国顾客不要把寄给新加坡一家小公司的信翻译成英文,而是译成中文,因为该译者知道新加坡虽然是个双语国家,但小公司里的人不一定熟识英文。他的行为属于翻译行为,而当他具体把这封信转换成中文时,他的行为就称为翻译。 7 4《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C hines e T r anslato rs Jo u rnal

六盘水市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5731924.html, 六盘水市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分析 作者:黄翀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09期 随着城市转型和升级发展,外资项目不断进入六盘水市,各类国际活动和会议等得以在六盘水市举办和召开,公示语汉英翻译运用广泛,规范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一、翻译乱象及影响 六盘水市公共场所公示语翻译(汉译英)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忽略文化差异、语法错误、中式英语、拼写错误等。 忽略文化差异。公示语翻译要符合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在其充当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标志的同时,应有所在地域的本土意义。如六盘水市政府附近某路牌上将“六盘水市中医院”翻译成“Liupanshui Central Hospital”,该医院是中醫医院,强调以中医为主,因此“Central Hospital”应改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语法错误。在翻译公示语时,翻译人常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如词性误用、名词单复数不当、冠词遗漏、动词形式错误、缩略词错误等。如某火车站将“请勿躺卧”翻译为“No N ot Lie Down”,no相当于形容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是not是副词,这两个词的词义和使用场合都不同,此处应译为“Do Not Lie Down”。 中式英语。中式英语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简言之,就是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如将“六枝迎宾馆”译为“Liuzhi Welcome Hotel”就属于中式英语,应译为“Yingbin Hotel Liuzhi”或“Liuzhi Guest Hotel”。“芝林大药房(Zhi Lin Large Drugstore)”“好人福大药房(Haorenfu Large Pharmacy)”“天天好大药房(Tiantianhao Large Pharmacy)”等汉译英时都应去掉Large。 拼写错误。拼写错误主要有缺少字母、将单词中的字母弄错或顺序颠倒等。如某幼儿园门柱上的英文将“幼儿园”单词kindergarten漏掉第四个字母“d”,变成kinergarten。钟山大道某银行将24HOUR中的“R”反写了。某医院将“收费处”译为“financial serrlement”,serrlement应改为settlement。 综上所述,六盘水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语翻译错误及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影响到国外友人在本地的吃穿住用行;有的造成误解,贻误工作,或闹出笑话,引发尴尬;有的甚至导致城市文化品位和整体形象受损,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