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建史复习资料

外建史复习资料

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
1古埃及建筑迄今为止仍是人类建筑史上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单纯的伟大
2.古埃及纪念性建筑的始祖
3.两个突出的特点:巨石的体量和形式的精准
两个基本的目标:秩序感和永恒性
埃及创造了柱式:纸莎草立柱 创造了太阳神庙 方尖碑
一。自然社会概括
埃及位于尼罗河三角洲 ,分为上埃及,下埃及
自然状况在建筑上的表征:金字塔成组群排列
国王谷
二。人文状况
一宗教 埃及--众神护佑的国家
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中普遍存在的萨满巫术
。崇拜-太阳,鹰,翼,日
。神鹰 太阳船 方尖碑
Isis--最伟大的女神


历史分期 1.前国王时期:马斯塔巴
2.古王国时期:金字塔3000bc
3.中王国时期:青铜时代 牙窟幕21-18bc
4.新国王时期:太阳神庙 16-11bc
5.托勒容王朝

金字塔的演化:玛斯塔巴--贵族墓
萨卡拉昭赛尔金字塔
方锥形 折线形 吉萨金字塔群
太阳神庙的特点: 1平屋顶 梁柱体系 2石柱粗大 3柱头带有装饰性 用植物花纹用木式构造
古埃及常见柱式 a莲花束茎式 b纸草束茎式 c纸草盛放式 柱头:纸草花 棕榈叶莲花

古西亚(公元前4000-公元前33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开始出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新流域富饶的“新月地带)
一。历史--战火不断
bc300年--氏族社会
bc19-16 巴比伦王国
bc16--7 亚述帝国
bc7--6 新巴比伦王国
bc6--4 波斯帝国--横跨亚非拉
bc4 被马其顿帝国灭
二。原始拜物教为主,崇尚自然
。追求世俗生活
。世俗建筑为主
。未发展埃及神秘,威压的纪念性建筑
三 两河流域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1.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公元前500年希腊领导古典世界为止,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一直是西方的中心,西方文明的摇篮
@巴比伦文明是公元前4000年到500年年间两河流域一系列城市文明的总称
--苏美尔时期的乌鲁克城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
--巴比伦河亚述时期城市规模超过欧洲中世纪
--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了方格网式的城市布局,比希腊早1000年(米利都:网格城市的经典)
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久远,古老甚至在某方面超过了人们早已熟悉的古埃及文明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差异
1)两者都从公园前3500--300年
2)美索不达米亚聚合了很多城邦,其文明本质是城市文明,而埃及则统一在一个被神化了的国王的权威下
3)美索不达亚的地理自然条件更加优越,比埃及更早的文明迈进
3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美索不达

米亚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周围地区,但其近邻并没有取得辉煌成就
四。地理形势
在西亚这片广阔地域,地理形势的差异表现的非常明显
--古代,德灌溉之利的两河流域是最适合居住的地区,周围是不利的荒漠
--今天,西亚是一片荒漠

西亚建筑成就
一。建筑材料概括
和地理条件差异相连的是建筑材料的差异和多样化
1.粘土砖坯 做法粘土和草杆加水模制 廉价易于建造 不耐久
2.沥青 伊拉克蕴涵石油 砖的粘结材料和房间防水 外立面也作
3石材 巴比伦几乎没有石材 但建筑却运用大量石材
1)来源:通过河道从外地运来
2)用途 作为建筑的基础 作为矩形排列在墙面上形成华丽的装饰层面
3)使用状况的:地位从未取代过砖材 但建筑作用不容忽视
4)木材:需要进口的贵重材料
来源:通过海运和幼发拉底河运回国内
用途:a使用有限b对门框,屋架来说是不可少的材料c对大型公共建筑中使用普遍
使用状况;地位从未取代过砖材,但建筑作用不容忽视
二。建筑技术成就
1.建筑材料的发展--对转的应用
1)砖出现的原因;烧过的粘土更吸水,更坚固
2)砖的应用方式:a装饰,保护作用--釉面砖b结构作用--墙体拱券
3)影响:烧砖对世界建筑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eg巴比伦的城门用了釉面砖
2.独特的饰面技术产生和演变
1)避免土坯房免受暴雨侵蚀,在重要,易受侵蚀的地方用陶钉密嵌
2)沥青保护墙面,陶钉逐渐淘汰
材料沥青石片和贝壳
3)砖或石板做成墙裙上做浮雕来形成装饰
4)玻璃釉装饰面 eg伊什塔门 构造方式;小块拼贴 地毯式花布式
3.拱券的出现
拱出现的原因:解决建筑跨度的问题 大跨度出现
拱的分类:叠涩拱 真拱 用木头做模板从两侧向中间砌筑
三。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
住宅和宫殿 eg巴比伦城的居民 乌尔城民居
土坯砌墙 屋顶做法:平顶 内部空间不发达 内院式布局:空气湿热 有下水道
山岳台,观象台,庙塔 观测星象,天体,山岳
重要建筑1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 伊什塔城门 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王宫

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
城市规模比中世纪大 但是布局不规律城市防御性很强
城门应用真拱形式,有“人首翼牛像”有五条腿
新巴比伦及城北伊什达城门
古西亚建筑--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波斯帝国巴塞里斯王宫
1.仪典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2.宫殿分为三区:两个仪典大厅 后宫 财库它们之间以“三门厅”联系
3.仪典大厅石柱长细比大,柱头很高的艺术价值“百柱厅”
古希腊建筑
1.历史
1)古希腊历史的源头,爱琴海文明
--迈西尼文明(17--14bc)

里特文明(20--14bc)
2)14--11bc存在300年历史断层,古希腊建筑11bc开始萌芽
古希腊的政治--民主制度,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克里士多德,米利都学派,stoga学派等
理念--形而上学,诡辩,悖论
a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b人文主义的思想
c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
d.公正平等的政治观念
古希腊的科学
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希波克拉底。希罗多德
几何,物理,医学,历史
古希腊色宗教--泛神论
1)古希腊神话
2)每个城邦,部族,大自然的山,水,森林,动植物都有自己的神
古希腊的戏剧,雕像,建筑
阿蒂库斯剧场--戏剧 米洛的维纳斯 萨摩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掷铁饼者 拉奥和他的儿子们 宙斯神像
建筑----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古希腊的景观
亚高山景观
地中海景观
历史分期
1.荷马时期(12--8bc) 特洛伊战争,建筑无存
2.古风时期(7--6bc)石砌神庙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
起源:希腊人信仰各种神灵建造神庙 功能: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场所,商业活动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
3.古典时期(5--4bc)雅典卫城,黄金年代
4.希腊化时期(至古罗马建筑出现)希腊古典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化相结合
多立克柱式:倒锥形柱头,柱子比例粗壮,高度约为底径4--6倍,柱身有凹圆槽,脊背呈尖型没有柱础,直接立在三级台阶上,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1/4,柱距约为柱径的1.2-1.5倍
爱奥尼:柱子比例修长,高度约为底径的9--10倍,柱身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1/5,柱距约为柱径2倍,有柱础
柱子--柱身柱础柱头 檐部--额枋 檐部 檐口
希腊柱式后来为罗马所继承和发展,所谓古典柱式包括 希腊三柱式,罗马五柱式
雅典卫城
选址:位于开阔山冈上 ,70--80m高,西侧进入坡道入口。前面有胜利神庙--帕特农--伊瑞克提翁神庙
建造背景 泛雅典娜节,波希战争,雅典中心地位的确立,庆祝胜利,装饰雅典,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布局:雅典娜女神像在群组中起到中心作用。建筑都是建在山冈的周边,给中间一个大的场地,提供行走路线,在游行中可以给每个人不同的画面,帕特农神庙45度斜角更立体,建筑与山地边平行有秩序,帕提农与伊瑞克提翁神庙形成对比,怕提翁神庙很完整,伊瑞克提翁神庙有落差,局部二层,在靠进女神像的墙面是一片柱廊,女性雕像,南里莫安一片封闭的花岗岩石墙
1.山门 437--432bc 山门中使用两种柱式是空间更开阔更灵活
2.胜利神庙,427--424bc石材建造,端柱式布局,卫城点题建筑,有很强的

象征纪念意义
3.帕提农神庙447--431bc a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 b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 c更加像雕塑作品
在帕提农神庙东立面是最主要的立面,如何体现帕提农的震撼特征
a 大体量:台阶柱子体积感 b雕塑,光影,虚实变化 c重视艺术和建筑的结合
艺术特点:1)位于卫城最高处,位置显著,突出其重要性
2)距山门80m左右,一入山门,就有很好的观赏距离
3)是雅典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式最隆重
4)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 (白色大理石,镀金,满是雕刻,浓重色彩,肃穆欢乐)
5)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建筑师:伊克厎努 ,卡里克拉特参加设计,雕刻由费地和他弟子创作
株高10.43m直径1.905m 细高比:1:5.5 每块柱子用10--12段鼓状石块相叠而成
伊瑞克提翁神庙(421--406年)是古典盛期爱奥尼柱式代表

剧场 酒神剧场 ,阿蒂库斯
希腊化时期经典建筑:1.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奖杯亭 a造型感强。有主次。节奏 b科林斯代表作
2.帕迦玛宙斯祭坛 围廊式建筑
3.阿索斯中心广场
城市规划成就:希波丹姆城:方格网布局

古罗马建筑(公元前8世纪--公园476年)
历史:
一。起源:狼孩传说
罗摩鲁斯兄弟,公元前757年,创立了罗马城
历史时期
1)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
--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贡献
2)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30年)
---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管
---神庙,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角斗场
3)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公元后476年)--分为东西罗马
--凯旋门,记功柱以及以皇帝为名的广场 纪念性建筑加强皇权
--剧场,圆形剧场,浴场等趋于规模宏大和豪华
--豪华宫殿和出租公寓



欧洲中世纪
指自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起下至15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萌芽的欧洲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9年)标志着地中海国家奴隶制度的终结,封建制度的开始历史上将此作为古史和中古史的分界线
各国封建社会形式不同对建筑的影响
中国:皇权强大‘宗教次之
欧洲:政权上四分五裂,宗教十分强大
不同宗教形式对建筑的影响
佛教:东南亚,印度,中国
基督教:欧洲
伊斯兰教:西亚,印度
导言二
中国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战国)--公元1911年历时两千多年鼎盛5--13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公元前479年--15世纪鼎盛10--12世纪
1.封建制度是封建时期建筑的基石
东欧--拜占

庭 西欧--修道院,哥特
2.中西建筑势力的差异引发了各自建筑的道路

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
一)三种形式
厅堂式:利用罗马的巴西利卡
集中式:决定结构因素是穹顶
十字式:正十字和拉丁十字
二)拜占庭建筑
背景: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其建筑称为拜占庭建筑
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兴盛时期,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六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顶为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二。中期:7--12世纪,外敌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减少
特点:占地少向高度发展,中央大穹顶没有了,分为几个小穹顶群,着重于装饰 eg: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三。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东征使帝国受损,建筑既不多没有创造,后来土耳其入侵之后大都破损无存。

帆拱:拜占庭的发明
优点:1.解决形态组成问题
2.不用连续的墙体承重,用柱子,试空间更大
3.强化穹顶集中式构图
缺点:1.对侧推力要求高,穹顶坍塌
三)典型实例
1.圣索菲亚大教堂 位于君士坦丁堡,皇帝举行仪式场所 集中式 东西77m 南北71m 布局以穹顶覆盖的巴西利卡式 墙体厚且多为了抵抗测推力
2.圣马可教堂:雕刻精细,颜色美观绚丽,有马赛克,粉画技术。位于威尼斯
3.东欧小教堂:直径不超过6m,外形改变,穹顶逐渐饱满起来,举在鼓座上 统率整体而成为中心,真正形成了垂直轴线,集中式构图,均匀。对称
罗马风和哥特风
是西欧封建社会初期(9--12世纪)和盛期(12--15世纪)的建筑
概述:
罗马风--自然经济主导地位
1.历史背景:公元9世纪左右。西欧分裂--法德意英等十几个国家进入封建社会,这时社会的发展稳定以乡村经济为主
2.建筑类型:基督教堂。修道院。中世纪城堡
3.建筑风格:a继承了古罗马半圆形拱券风格,结构,形式上略有古罗马的风格 b西立面向上发展 c防御性强
一)教堂
1.教堂仍是主要建设题材
2.典型实例分析
eg1圣西姆教堂:法国图卢兹,拉丁十字形态,西边主入口 立面山字形。中心交叉处后建设尖塔 室内向上空间很大,屋顶依旧筒形拱
2.圣埃提安教堂: 法国卡昂 ,整体笨重,粗糙,缺少装饰,立面多用半圆形
3.比萨教堂:(罗马风)消解手法
4.达兰姆教堂:向哥特建筑过度的重要建筑
5.圣玛丽教堂
6.玛利亚教堂
7.施派尔大教堂
8.圣阿波斯登教堂
与建筑史上,高塔首次成为一种有着根本重要的元素,源于早期基督教时期的巴西利卡形式,加上防御性高耸

的灯塔主题
二)修道院
eg:格拉尼卡修道院:a西立面向上发展 b防御性强 c半圆窗
努卡斯修道院
三)城堡
eg:卡尔卡松成(法国)

哥特风格
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
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罗马影子
一)历史背景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1.商人,手工行会建立起来
2.中央王权逐渐加强,国家走向统一,宗教神权相对削弱
3.市民文化较宗教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二)建筑类型
1.哥特教堂
2.反应城市经济特点的城市广场。市政厅,手工业行会,商人工会和关税局等
三)哥特建筑的主要特征
eg圣丹尼教堂(最早) 1.西立面高墙 2.侧面飞扶壁。玫瑰窗
特征结构:1.细节认知:尖券
2.肋架拱:打破四分拱格局
3.飞扶壁:扶壁与飞券结合,解决采光问题,可以使窗开的更高大
4.透视门:内收门洞 a扩大影响力,尺度规模 b墙体厚 c可做装饰
5.彩色玻璃窗。玫瑰窗
6.怪兽:位于钟塔上
平面特点: 拉丁十字 有钟塔。十字交叉点上有塔尖(英国) 强调西立面(法国)
室内空间:轴线方向性很强,长度高度
哥特教堂中的柱子应用束柱(强调竖向高度与肋架骨结合统一)
巴黎圣母院 沙尔特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 兰斯主教堂
英国哥特风格 1174年由法国传入 “山”型构图
1.坎特伯雷大教堂:西立面高塔不高。甚至没有强调中间高塔,没有飞扶壁
2.埃克塞克主大教堂
3.索尔兹伯里 在英国更注重勒架拱,装饰更复杂
4.约克大教堂
5.威尔士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不是三段式,强调高度 乌尔姆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白色大理石,尖塔多,无飞扶壁)
哥特风:巨大的规模,闪耀的华美。疯狂的雄心

第八章 文艺复兴
概念:文艺复兴是在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经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了带有各自特征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整个文艺复兴中有重要地位
时间界限: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的建立标志着开端
1.广义:15~19世纪四百年间的整个欧洲建筑皆为文艺复兴建筑
2.狭义:15~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始时间(1420--1600)
一。历史背景:
1.新航线的开辟
2.资本主义的萌芽
3.资产阶级
4.为资产阶级造舆论
5.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a。解放思想 人权--神权 人道--神道
b 自然科学的发展
c.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力倡建立统一的国家
d经济上大发展
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建筑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产生?
1)经济发达 2)古典主义浓厚 人文主义热情高涨
2.文艺复兴建筑为什么要往后看,往古典看?
抛弃中世纪,回到以人为尺度的建筑
三。发展过程
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
16世纪以罗马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
晚期文艺复兴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阿尔伯帝 伯拉孟特 帕拉迪奥
一)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
1.开端: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拉丁十字的平面
建筑特点 1)结构上 减少侧推:1.古罗马穹顶 2.拜占庭鼓座 3.哥特建筑的双圆心尖拱 4.骨架券结构 5.穹顶做成内外壳中的空的形状 6.穹顶底部的铁链加固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借鉴了主教堂穹顶的作法
2)平面上:冲破了天主教 采用集中式
3)外部形体:一。反对古罗马和拜占庭穹顶半遮半掩的做法,而在穹顶下加12m的高鼓座。把穹顶完全暴露,超越了罗马,拜占庭
意义:第一,他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
第二,使用鼓座,把穹顶整个表现出来,是文艺复兴独创精神的标志
第三,穹顶在结构和施工上都有首创性,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普遍进步
第四,她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件作品,是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文艺复兴第一位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
声誉,生平,作品
其他作品:育婴院 (文艺复兴风格的第一座建筑 1.尺度宜人 设计轻巧 2.理性设计 3.罗马半圆券 科林斯柱式 4.水平向线条)和巴齐礼拜堂。
3.府邸--富丽堂皇的住宅
早期府邸的建筑共性
1.平面都是内院式布局 2.临街立面为主立面3.强烈的轴线关系 4.立面分层的作品
阿尔伯蒂(1404--1472)
1.评价 2.生平 3理论--《论建筑》 4.作品
1)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独裁者纪念碑
立面--使用凯旋门主题
2)圣安德烈亚教堂
a立面--神庙前立面和凯旋门的结合
b。拉丁十字平面:不同于伯鲁乃列斯基的中殿--侧廊的巴西利卡
3)圣马利亚教堂
二)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
1.背景变化
a经济问题 1500年后罗马超越佛罗伦萨
b罗马教廷从法国迂回
c教会一部分人接受古典文化
3.盛期建筑的特点
--盛期的艺术家在教皇庇护下,早期艺术家和市民有着直观联系
a。古典意味上升 哥特意味下降
b。建筑造型上强调多种柱式构图,体积构图
c。轴线构图。集中式构图和纪念碑式的风格
早期特点 1)理性 2)体现人体尺度 3)水平线的运用
3.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教堂,梵蒂冈宫 枢密院 教廷贵族的府邸等
坦比哀多 伯拉孟特
法尔尼斯府邸 小嗓伽罗
三)晚期文艺复兴
1.晚

期复兴的背景
1)意大利经济衰退,封建势力进一步巩固
2)宫廷着力恢复中世纪的种种制度
3)教会利用耶稣会煽起宗教的狂热,反对科学
4)文艺复兴的文化受到严重打击,16世纪下半夜,文艺复兴进入晚期
2.晚期文艺复兴建筑两种不同的倾向
1)一种泥古不化,教条主义的崇拜古代
2)另一种为“手法主义”追求新意尖巧
3.晚期文艺复兴建筑的进展
晚期艺术思想衰退了,但在其他方面有进展
1)建筑的平面安排,空间组织比以往深入
2)构图手法和风格更加多样化
3)新的进展主要在北部城市中,大量人才离开罗马,来到北部
4)北部城市的公共建筑,广场群建筑,府邸建设繁荣
5)晚期追求的“手法主义”后来发展为“巴洛克”式建筑,教条主义的柱式则被17世纪法国古典建筑利用
4.代表建筑
圆厅别墅 帕拉第奥母题 圣马可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
5.建筑师:帕拉第奥和米开朗基罗
维尼奥拉(《五种柱式规范》)和帕拉第奥(《建筑四书》)被认为是欧洲学院古典建筑的创始人
圣马可广场的艺术特点
1)空间组合方面:三个梯形广场组成封闭的复合广场。三个大小有对比,功能不同
2)设计手法:梯形广场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3)结合自然环境:四周采用外廊与水域风光相呼应
4)艺术处理方面:有节奏有主题,四周的建筑使用了统一的母题--劵廊,建筑中心是圣马可教堂,高耸的钟塔起对比作用
5)比例尺度宜大:从西面进入广场,券门框出一幅完整的广场建筑画面,建筑群之间的大小与高低的变化的组合效果
其他广场:1)罗马市政厅(米开朗基罗) 2)不对称感,对景 3)波波洛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 17世纪封丹纳拆除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正立面,在原来拉丁十字的前面加了一段3跨的巴西利卡式的大厅,圣彼得大教堂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结束】
阿尔伯蒂《论建筑》 帕拉帝奥《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五种柱式规范》
建筑理论: 1.实用。经济。美观。2.美的客观性 3。美存在于和谐和完整 4。美的规律性 5.人文主义
五。文艺复兴建筑特点
1.世俗建筑成为主要的建筑活动
2.摈弃中世纪的哥特风格,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马的柱式构图要素
3.还采用其他构图要素与哥特式建筑相抗衡
4.在建筑轮廓上强调整齐。一致。统一
5.城市广场建筑非常活跃
6.建筑理论得到系统总结
7.建筑结构没有太大创新 但施工技术提高了
8.人才辈出
六。巴洛克建筑
一)渊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法主义
1.特点
2.开创者:米开朗基罗
16世纪下半

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出现巴洛克风格。所谓的巴洛克意味着畸形的珍珠,它从文艺复兴中演变而来,但失去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
巴洛克对古典的反思,对文艺复兴的反思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主要特点:
1.追求新奇特,追求变化与不稳定,追求光影效果,追求富丽堂皇
2.利用透视产生的幻觉来扩大或缩小尺度和距离
3.采用波浪形曲面,曲线,断折的檐部与山花,疏密排列的柱子来增加建筑的起伏感和运动感
4.运用光影变化和形体的不稳定组合来产生虚幻感
5.不顾建筑构件的实际意义好结构逻辑来安排构件,常常将壁画。雕塑和真实的结构构件放在一起,以产生新奇感
6.堆砌装饰
耶稣会教堂 维尼奥拉与泡达 第一座巴洛克教堂,削弱了十字立面
古典主义
概念:广义:指古希腊,古罗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 古典复兴。。。
狭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受其影响的其他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民族传统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共同影响,新老因素融合,产生了法国文艺复兴
一。历史背景
1.12--13世纪。哥特发展
2.14世纪 动乱破坏发展
3.15世纪,重新统一法国,建立统一国家
4.统一后商业发展。17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路易14达到高峰的宫廷文化,自称太阳王
新建筑潮流倡导者是国王,发展慢,范围窄。中世纪的传统多。到17世纪随着君王绝对军权的形成,形成了古典主义文化,也包括古典主义建筑,使法国建筑达到了崭新的阶段,获得大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eg卢浮宫 凡尔赛宫
a建筑特点:
1)早期建筑平面趋于规整,但形体仍复杂,尚堡府邸都散发着深郁中世纪气息
2)古典时期:为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和秩序,古典主义采用了富于统一性与稳定的构图方法,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模巨大
3)晚期建筑讲究装饰,出现洛可可式装饰风格
4)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传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结合的产物,它在广场。宫殿,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二。发展历程
1.15世纪中叶~16世纪上半叶。法国早期文艺复兴【中央政权的宫廷接受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尚堡1)国王统一法国后第一座宫廷建筑,这也是民族国家的第一座建筑纪念物。标志着法国文艺复兴的开始2)其中的新因素与民族传统的结合】
2.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盛期文艺复兴,早期古典主义
。代表作 卢浮宫 建筑学院第一任系主任--博伦台 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
3.17十七世纪中叶~十八世纪初。绝对君权时代。古典主义盛期。法国成为最强大军权国家
eg:凡尔赛

宫 巴黎 旺多姆广场 (设计师:于。阿。孟莎)
成就和影响: 古典主义建筑,用巨柱式控制整个构图。在法国古典建筑突出的当作构图手段,而形成了一套程式。
古典主义建筑的构图简洁,几何性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以致完整统一
4.君权衰退和洛可可
君权衰退,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专制体制出现危机
洛可可:悠闲而懒散的贵族对统治阶级的文化艺术发生了主导作用。代替尊严气派和装腔作势的爱国情怀的是卖弄风情。妖媚柔靡。逍遥自在生活趣味,新文学艺术潮流成为“洛可可”。洛可可的原则是”逸乐“又称为路易十五式。妇人党政的年代,装饰风格主要体现在室内,强调自然,手法应用铁艺,曲线装饰图案,田园风,纤细柔美,浅浮雕。
eg巴黎残废军人教堂 孟莎 2,巴黎调和广场,方尖碑教堂为主要构成要素 3.调和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