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创发展现状及对策

双创发展现状及对策

双创发展现状及对策
双创发展现状及对策

红花岗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

现状及对策

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都在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同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红花岗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设有“红花岗区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十八大后,为促进区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实施了一系列“双创”平台建设。2014年11月,建成红花岗科技企业孵化器;2016年4月建成众创空间-遵义创意坊;2017年6月建成中关村

遵义创业中心;辖区内还有市科技局主导建设的遵义科创众创空间。一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建成使用,促进落地了一大批创业项目、扶持了一大批创业团队,使我区创新创业氛围空前高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双创”平台发展现状

(一)红花岗科技企业孵化器

红花岗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红花岗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围绕国家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而设立的科技孵化服务平台。项目位于深溪IT产业园区内,孵化面积6800平方米,由区科技局下属事业单位—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日常运营管理,2014年11月正式运行,2015年10月由贵州省科技厅认定成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自红花岗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先后涵盖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机电、文化创意等行业的25家企业入驻。累计申请专利64件,产值2362万元,实现解决就业300余人。

红花岗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为入孵企业提供如下服务。一是无偿为入孵企业提供孵化场所,不断满足其研发、试验场地需求;免费为在孵企业提供通讯网络,免除企业研发试验及日常生产经营等产生的照明用电、用水、物业等费用;解决在孵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水、电、网络通讯

等问题。二是引进含知识产权、财务咨询、融资平台、法律咨询、认证检测等10余家公共服务机构共同为在孵企业提供孵化配套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实际发展需求。三是协助企业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对接贵州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机构,为万济堂药业、中航道科技公司等企业进行业务咨询,并多次组织融资洽谈会,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和桥梁。四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为企业解决技术人才紧缺问题。建成后积极与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接,大力协助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成功从航天职院电子系招聘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贵州中航道科技有限公司,有效缓解了该企业技术人才紧缺问题。五是组织企业参加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孵化企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担保融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以及贵州省星光培训工程等系列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达600余人。六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协助企业申报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协调专利师事务所为在孵企业作专利策划和申报。目前在孵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64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14项,外观专利1项。七是协助企业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扶持资金。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微企认定,共有13家在孵企业通过微企认定,累计获得微企扶持资金65万余

元。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并协助企业申报省、市、区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已累计协助企业20余家(次)申报各级项目资金,获得无偿资助200余万元。

(二)遵义创意坊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文件精神,2015年底,区科技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建设了遵义创意坊,作为红花岗区新增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为区域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遵义创意坊位于遵义市海尔大道中段阳光巷,是一个为初创企业(团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筑面积580平方米,设有创业团队办公区、创客交流区、路演室、信息发布区、信息查询区、投资洽谈区等。2016年,先后被遴选为“市级众创空间”和“省级众创空间”。

遵义创意坊主要以以下做法为入驻团队提供服务。一是与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与法律、融资、知识产权、财务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凝聚社会力量,为创业团队提供全面的服务。二是提供优良办公环境。提供免房租、免办公水电费服务和创业咨询、创业培训、投资对接服务等。同时建有专门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和创意宣传。三是宣传推广。

通过开展项目路演、创业沙龙等活动,宣传团队(企业)创业项目,根据项目具体特点,引入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人,提供团队(企业)与投资人对接机会,助力创业项目的落地实施,活跃创新创业氛围。四是创业指导。建立有成熟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创业团队(企业)把脉,促进创业团队(企业)发展。五是设立企业联络员。按照制度要求,遵义创意坊有两名企业联络员,每周两次到入住创业团队(企业)走访,跟踪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他们的现状、收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整合之后加以解决。

自2016年初建成运营以来,累计有10支创业企业(团队)入住,其中1家企业已转到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继续孵化,1家企业已毕业。入驻企业(团队)累计申请专利、软著4项,产生间接经济效益400余万元,吸纳就业人数55人。

(三)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发展现状

为引入管理机构与先进经验,2017年5月14日,区政府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签署协议共建“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意在携手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引入中关村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打通遵义和北京在人才、项目、资源等方面的通道,打造“项目孵化--企业孵化--产业孵化”完整孵化链条,逐步形成遵义乃至贵州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放新高地。2017年5月,按照区政府统一安

排,由区科技局负责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经过前期对场所进行装修、办公设施安装及功能分区布置后,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于2017年6月20日正式向社会开放。该创业中心位于1935文化园二期,毗邻遵义会议会址,总孵化面积近1500多平方米。

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主要做法有。一是营造创业氛围。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媒体资源对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进行报道;通过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遵义创意坊的入驻企业进行宣传;协调市场监管、商务、水务等区直各有关部门举办各种活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二是提供入驻优惠政策。对入驻到中关村遵义中心的创业团队,3年内免费使用场地、水电和网络,优先享受贵州省“3个15万”创业政策,对符合省、市、区科技项目申报条件的给予优先推荐,在入驻期间获得知识产权的优先给予补助等。三是严格把关入驻创业项目。要求入驻到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的项目,必须符合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大数据、互联网+、文化创意和红色旅游项目优先入驻;入驻的创业团队要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重点考察创业团队中的人才构成。四是严格退出机制。为确保优秀创业项目获得孵化机会,创业中心动态把握入驻团队成长性,要求创业团队每季度必须提交创业动态报告,经评估对连续两个季度项目无进展的创业团队责令退出。五是集成各类政策优势。市场监管

部门成功将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纳入商事制度改革试点,成为集群注册试点单位,并授予微型企业成长示范基地。人社部门将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打造成我区的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目前,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创业氛围逐步形成。累计孵化企业(含托管)37个,共计人员200余人,涉足大数据、互联网、现代农业、文化传媒等行业。创业中心“项目孵化--企业孵化--产业孵化”完整孵化链条初步建立。2017年,组织各类特色创业培训、融资对接等孵化活动7场,并开展了员工孵化服务能力集中培训;助推园区内企业完成9项专利申请;协助4户企业申报市委组织部“凤还巢”项目扶持资金;贵州天逸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亿垒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四)遵科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遵科众创空间于2015年6月经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空间运作主体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遵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该众创空间于2014年11月建成投入运营,经运作主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和引入服务机构及孵化的科技型服务型企业,现已形成了创业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空间创业服务体系,可为创业者或初创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及培训、信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

业孵化、技术咨询、知识产权与技术培育、创业投资、创业指导等较为全面的服务。遵科众创空间建设总面积为1316m2,设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大厅、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创客休闲区、办公区域和科技创业投资服务区,办公区域地点在遵义市红花岗区万里路蔺家坡。设立了科技创新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大厅,共设10个服务窗口,入驻12家中介机构入驻;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可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孵化服务;创客休闲区,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活动聚集和交流的空间;科技创业投资服务区,入住创业投资机构。

其运营模式为依托政府管理部门资源,利用或整合市域内外科技信息及服务资源,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服务全市创客及其他众创空间,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同时为创业者、创业团队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气氛。本空间运作主体定位为公益性创新创业机构或平台。一是创业公共服务模式,基本模式为“空间运作主体+运作主体服务团队+空间+创客”,已为创客开展的公共服务主要有:创业辅导与培训、信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和创业孵化服务。二是创业市场化服务模式:基本模式为“空间运作主体+入住空间服务机构+空间+创客”,已为创客开展的市场化服务主要有:技术咨询服务,知识产权代理及技术培育服务,创业投资服务和创业指导服务。空间自运营以

来,已举办“创业沙龙”20期,举办项目路演、培训交流50次,参与人数1887人次;累计采集征集技术成果2046项,技术需求209项,实现技术转移69项,创新专家入库、技术咨询专家入库共120 名,科技创新平台(科研院所5家,科技服务机构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重点实验室2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10家,院士(专家)科研工作站44家,企业技术中心41家,高新区2个,科技园区(基地)8个);培养技术经纪人6名,技术合同登记员6名,共登记技术合同194项,涵盖的技术领域主要有现代农业、食品轻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完成创客咨询200余项/次,入驻备案团队(企业)共73家,其中入驻26支创业团队,并最终注册公司25家,服务创业团队和企业37家(支);积极组织本空间2支入驻团队参加省“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帮助2家入驻企业入选贵州省大学生创业企业,3家入驻企业入选小微企业。

二、“双创”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专业的孵化器运营管理队伍。各平台运营管理队伍以事业单位人员为主,优势在于对各项政策把握较为精准,但缺乏对于行业、市场的把握,难以为初创期企业提供专业指导。二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企业发展。如红花岗科技企业孵化器地处深溪镇忠深工业大道原IT产业园内,

由于园区在公共交通、员工食宿、购物等配套服务及设施方面还不完善,造成大部分企业面临用工短缺困境,缺少高管和专业技工的问题更为突出。企业不仅招工难,而且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三是企业融资困难,融资贵。多数在孵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和流动资金不足等现象。由于企业资产规模没有形成,加上产品不定性、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很难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即使能够获得贷款,也要使用多种抵押物,手续繁杂,费时费力,多种因素造成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而近年来风行的股权创业投资由于区域内缺乏商业化高效运作的创业投资机构,外地机构也不愿意到小城市投资,创业团队资金来源仍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四是难以形成专业类的孵化平台。我区新兴产业尚不发达,且某一个或几个行业有创新创业意识并能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难以做成某一类行业专业化的创业平台。五是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遵义市本科以上高效仅有2家,人才资源缺乏且外流严重,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还需持续努力。六是资源效益发挥尚未最大化。中关村遵义创业中心应由北京海创箐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创兴动力有限公司(创头条)和遵义宏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共同运营管理,但各方至今未充分明确各自定位,发挥各自职责,导致中心市场化运营能力不够,发展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掘、调动。

三、“双创”平台发展思考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我区创新创业平台发展,提出以下思考建议。

(一)推动创新创业服务市场规范化。把孵化服务当成产业来做,制定政策规范、激励创新创业服务市场,以引入、扶持创新创业机构发展助推产业孵化。

(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全心全意求发展。如针对创业企业进一步简化行政服务程序,降低创业成本;全力落实国家为企业减负的各项政策,降低企业发展负担。

(三)推动建设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创业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严重阻碍发展,需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小微企业融资形式,缓解区域内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完善人才吸引政策。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人才净流入。

(五)出台创新扶持政策。对研发及购买创新成果给予奖励,鼓励科技创新。如可设立“双创”券,采取普惠的方式向创业企业发放“双创”券,用于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购买创新服务或技术成果,帮助企业解决创新资源匮乏、创新动力不足问题;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提高应用技术与研发经费支持力度,用于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创新、

成果转化以及研发平台建设。对纳入贵州省科技型成长企业梯队建设的创业企业,均给予一定的补助。

(六)着力培育“双创”氛围。进一步加大“双创”平台的宣传力度,借助微博、微信等青年更易接触的新媒体,加大平台的知晓率。对创业典型、创业知识、创业动态等进行宣传,积极开展创业讲堂、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创业活动,在全区培育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是每个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助推剂,而创新本身也在不断进化完善,“双创”平台的建设发展需要结合时代特征、结合区域实际。未来,我区将进一步瞄准大数据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为区域创新创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动能。

遵义市红花岗区科技局

2018年9月30日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中国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成为一座世界工厂。将近100种商品生产位居世界第一,它们遍布10多个工业行业,诸如:消费品、制药、电子器件等。中国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近年来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 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然而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仅相当于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6%。与美国和德国超过40%的比例相比,在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需要高速发展。这将给工厂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支持;另一方面,鉴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许多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生产线和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开办工厂,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 上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面貌。例如在长春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现代化工厂和nokia的北京工厂中,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线和检测设备随处可见,自动化水平及质量检测水平与他们在别的国家的生产基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人们仅仅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入自动检测设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安排反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这种不平衡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格局自始至终都给工业视觉的发展产生影响。 机器视觉在中国短暂的发展历史 1990年以前,仅仅在大学和研究所中有一些研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来自这些研究机构的工程师成立了他们自己的视觉公司,开发了第一代图像处理产品,例如基于isa总线的灰度级图像采集卡,和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库,他们的产品在大学的实验室和一些工业场合得到了应用,人们能够做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工作。 尽管这些公司用视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多媒体处理,印刷品表面检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辅处乡2019年起步发展蚕桑产业,是全县蚕桑基地乡镇之一。蚕桑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辅处乡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大。就目前发展情况看,辅处乡蚕桑产业体量小,起步时间短,在蚕桑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取得更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是辅处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辅处乡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基本情况简介 辅处彝族苗族乡位于赫章县西部,距赫章县城78公里,离威宁县城44公里,位于东经104度19分02秒、北纬27度08分51秒处。全乡总面积83.16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18℃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年均降雨量1100mm,无霜期 230天,最低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2300米,乡内山高坡陡,植被覆盖较好,以山地地貌为主,为典型的山区,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90%以上,由于山地较多部分区域水土流失隐患严重。乡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由于桑树生长期长,光合产物积累丰富,桑叶产量高、质量优,是蚕生长发育优质的营养供给地。乡内无工矿企业,没有环境污染,无极端闷热、阴冷等恶劣气候,利于栽桑养蚕。通过今年种桑试养蚕,蚕茧质量好,蚕茧粒茧丝长平均在1080m左右,解舒率高达75%以上。目前茶花村已建成蚕桑产业核心区1个,建

立了幸福村专业示范村1个,形成茶花村、幸福村蚕桑产业示范点。乡党委、政府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和乡情实际,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了以蚕桑为重点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出台了《辅处彝族苗族乡关于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引进了威宁高原蚕桑种植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乡种桑、养蚕技术指导。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了“种桑、养蚕、收茧”产销一条龙,农贸一体化的产业生产格局。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和集中项目资金及土地资源优势,在幸福、茶花和开嘎三个村打造集生产示范、养殖于一体的农业蚕桑种植基地,共发展种植面积达1300亩。 二、辅处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蚕桑产业基地建设资源利用不足。全乡蚕桑产业集中在白泥河沿线3个村,发展参差不齐,蚕桑产业资源部份集中,一份分散,发展乏力,蚕桑户均种植规模较小,由于是当年种植产量低,与务工相比效益不好,且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大量桑树园中的桑叶闲置浪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目前蚕桑产业主要体现在农民单一的栽桑上,农户养蚕还未启步,缺乏成功的“桑蚕养殖”模式。 (二)技术人才支撑力度不足,无蚕桑科技指导人员。技术人才指导养殖形势严峻。现在生产一线中没有懂蚕桑的技术人员,对蚕桑生产发展的新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更新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面积迅速增大、会展组织能力大大增强、场馆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会展公司数量在增加、实力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成功申办会展的城市越来越多。会展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提升公众生活质量、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混乱无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会展场馆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水平偏低、品牌展会偏少、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未来几年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魏景飞,2010),必须把握机遇,尽快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会展业发展出现新趋势 由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大幅度下滑,美国经济萎靡不振,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危机过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试图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欧美经济开始复苏,未来几年将逐步增长,发达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李智玲,200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新一轮国际分工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包含经济活动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策划与管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流通手段等)在内的垂直

分工。会展业随之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外包化、人才化和跨业态经营等特点,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且总体趋势不变,未来几年,环保依然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所以环保产业将引领全球产业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成为产业主导,迫切需要借助会展这一平台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 (二)国内经济环境稳定,会展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 20年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维东,2011)。未来在我国总体经济长期趋好、产业全面升级、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基调、国民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会展业将得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将成为会展业的重大主题(崔铁岩,2010)。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业内学者陈泽炎认为这“反映着我国会展业的成长壮大和国家给予的重视与关注”。另外“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经济与政策,特别是对服务业的总体布局的规划,都为我国会展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会展市场化水平低下 我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总体来说还不高,具体表现在: 1.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导向不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行业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剖析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2021年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4%提高到4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编版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办公趋向自动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越发重要,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办公自动化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为支柱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本论文主要论述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知掌握各种办公业务,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产效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辅助决策、促进办公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 关键字:办公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办公自动化没有统一的定义,凡是在传统的办公室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从事办公业务,都属于办公自动化的领域。在行政机关中,大都把办公自动化叫做电子政务,企事业单位就都叫OA,即办公自动化。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或者说实现数字化办公,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的目的。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985年―1993年的起步阶段是以结构化数据处理为中心,基于文件系统或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使日常办公也开始运用IT技术,提高了文件等资料管理水平。这一阶段实现了基本的办公数据管理(如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等),但普遍缺乏办公过程中最需要的沟通协作支持、文档资料的综合处理等,导致应用效果不佳。1993年-2002年的应用阶段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越来越希望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软件技术发生巨大变化,为OA的应用提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打开中国的政区地图,全国现有设市城市655个。按照行政区划,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包括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县级城市368个(包括63个省辖的县级市)。此外,有建制镇19 234个。以不重复计算为原则,这655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52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4.3%。《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指出,全国的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2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2007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显示,全国655个城市的城区建成区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全国的县城镇和同类居民点建成区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其余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为2.84万平方公里;城区、县城镇和其余建制镇合计,共有建成区面积7.74万平方公里。由此可知,中国的城镇建成区占国土总面积的0.8%,中国的乡村和独立工矿用地占国土面积的2.0%。 从现实的国情出发,按照行政许可,这655个城市市长的服务和管理,应能统筹城乡。为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乡规划,应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以往那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建设实施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0年来,我国城市数量的发展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较快发展阶段,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上升到1982年的245个,平均每年增加13个;二是快速增长阶段,1996年城市总数达到666个,平均每年增加30个;三是平稳调整阶段,1997年的城市总数为668个,之后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城市655个。近年来城市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撤(县级)市设(市辖)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于量大面广,我国广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口总量仍将继续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城市也将继续成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接纳地。城市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撤县设区”、“撤乡设镇”和“乡镇合并”等行政区划调整仍将继续,县级市的数量还会减少,部分县级市将有可能“升格”为省辖市。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调整反映出地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强烈意愿,以及由上一级行政单位统一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争取优质资源的态势。 2 中国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推动下,通过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长期滞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可以预计,在2020—2030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跟上世界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量、广泛的人口流动,正在模糊经典的西方城市化概念,重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162 农业工程与能源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2017年11月下 ——————————————作者简介: 屈慧娟(1986-),女,本科,助理农技师,研究方向: 农技推广(蚕桑)。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屈慧娟 (鹤庆县茶桑果药站,云南 大理 671500) 摘 要:我国的农村经济的产业中,蚕桑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具有一定的特点,即覆盖面比较广,产业链比较长,在促进农村结构改革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趋势,怎样促进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桑蚕发展趋势,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关键词:蚕桑产业;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S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7)22-0162-01 1 蚕桑 我国是比较大的茧丝绸出口国之一,茧丝绸的发展离不开桑蚕业的发展,其发展也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经济的主要来源。我国的桑蚕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展不乐观。在新的趋势下,桑蚕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促进该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2 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蚕桑产业主要是利用蚕桑的生物特性,同时结合一定的生产技术和要素,利用劳动力来获得蚕丝,之后将蚕丝进行转化,形成丝绸和其他丝织品产业。蚕桑产业主要涉及的对象有工业、农业和贸易产业,各个行业之间的关系紧密,形成特殊的产业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射虎需求,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比较有特色的产业之一。 但是在现阶段,蚕桑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阻力,而且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例如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和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技术人员也比较缺乏,给该产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制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该产业比较特殊,生产效益和绝对效益都比较低,给养殖者的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养蚕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重点产区的转移比较快、出口创汇出现减少的情况等[2]。 为解决上面问题,国家、企业和桑蚕生产者应该互相协作,不断促进其发展。经过研究和实践显示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下面的特征,如桑蚕的价格、质量和产量有一定的增长、产业出现转移,同时趋势减缓出现稳定的局面、桑蚕的相关产业的技术和功能出现扩展,使用的范畴比较广泛,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丝绸的出口出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等。 3 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因为蚕桑产业链比较长,如果紧依靠单一力量的话不能很好的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企业和桑蚕生产者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促进桑蚕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3.1 依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桑蚕业的发展,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提升自身在桑蚕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责任,协调多者之间的关系,不断为桑蚕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对产业的质量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经营模式。加大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对相应的的桑蚕养殖户进行 税费的优惠以及相应的补贴。加强对桑蚕养殖基地的建设,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不断促进桑蚕养殖业发展。3.2 依靠企业提高经营水平 在桑蚕的产业发展中,企业的作用使不容忽视的,可以是市场中的主体,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实力比较强,覆盖面比较广等,而丝绸加工也是产业发展核心。总而言之,如果企业的经营理念比较好、影响能力比较强、技术水平比较高的话,能够实现市场秩序的良好发展,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重要的作用。企业为了能够很好的发展,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在利益的基础上,以销售为依托,主要采取供销一条龙的服务,采取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比较稳妥。对产权关系进行明确,建立全国性的的地区性的组织机构,将生产、经营、科研和开发等融为一体,实现利益共享[3]。3.3 依靠蚕农发展桑蚕 蚕农在桑蚕的产业发展中是比较弱势的群体,其养殖的能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产业的进步。所以应该不断调动蚕农发展的积极性,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因为经济效益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也是进行养殖的目的志气,因此必须重视蚕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现阶段的农村进行发展中,一些蚕农为了扩大生产的规模,进行股份合作、互换土地的方式等,同时以租赁的方式实现农户之间的合作,不断扩大桑蚕生产的规模化,同时姐结合政策方针,不断开发产业的特点等,发展养蚕相关的产业,如桑枝用于食用菌,桑叶用于饲料和食品的开发等。此外,利用电子加温的装置进行小蚕的饲养,不断提高其成活率,实现丝质质量的提升,使用现金的技术对病菌进行消灭,提高养蚕的质量,实现蚕农经济效益的增加,提高蚕农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桑蚕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对社会文化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挑战,蚕桑产业的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应该结合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掌握市场发展的动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桑蚕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莫嘉凌.广西蚕桑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J].广西蚕业, 2005(1):38-43.[2]鲁兴明.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3]陈涛.中国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7-10-20)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展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牵涉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绝大多数行业均将告别高速增长,我国会展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与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会展业新常态,表现为增速减缓、体制滞后、竞争加剧等变化。目前,我市会展业也一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其进一步发展,无法更好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因此,亟需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与总结。 一、我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物质支撑,会展中心在我市的会展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举办各种展览和会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此外,XX市的交通具有海、陆、空的综合优势,全市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相互衔接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众多酒店和宾馆经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接待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也将带动会展旅游业整体水平向高端发展。综上所述,我市举办会展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且日臻成熟。 (二)展会规模逐步扩大

展览总规模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16年会展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中心至今累计观展人数超过700万人次,展会品牌、拉动效益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XX会展业持续努力打造特色会展品牌,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展会发展战略,举办4场“惠货全球行”、14场“惠货全国行”活动。另一方面扩大外延、加深内涵,至今以会展中心为平台,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南国书香节暨XX书展、现代农业成果博览暨农业招商会、旅游博览会、台湾精品博览会、广电车展、鞋文化节等具有鲜明城市特色、较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这些展会逐渐形成了知名度并常态化。此外,会展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路线,坚持面向全国招展,提升会展的广度和内涵,先后引进了儿童用品展、华南工业展、服装节、购物节、茶博会、性文化节等项目,并重点打造了车展、房展、婚庆文化博览会等本地消费类展会。形式多样的会展活动在促进我市经贸和文化交流,活跃区域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市场消费,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推动、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 (四)会展产业链已经形成 目前我市会展产业已初步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会展产业链。会展产业链围绕会展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相关企业以会展业为依托,积极寻求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会展活动的发展。在每年举办大小林立的会展活动的促进带动下,会展广告、会展物流、展会布展、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商务服务等业务得以稳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在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会累计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根据会展业1:9的拉动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目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二)相关概念 (1) 1.家族企业的概念 (1) 2.家族企业的特点 (2) 二、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3)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3) 1.家族企业的优势 (3) 2.家族企业的劣势 (4)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分析 (4) 1.家族制管理模式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4) 2.家族制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4) 3.家族制管理模式当前管理问题突出。 (4) (三)国外家族企业发展与我国的对比分析 (5) 1.中美家族式企业对比 (5) 2.中外家族式企业差距的根源 (5) 三、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5)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 1.资金筹集机制过于封闭和狭窄 (6) 2.企业产权封闭不易于社会化 (6) 3.管理方式排外面临瓶颈制约 (6) 4.组织结构名不符实不利于企业规运行 (7) 5.代际传承机制建立不可疏忽 (7) 6.思想观念严重滞后 (7)

7.企业家素质低下不利于企业壮大 (7) 8.企业文化缺失使企业发展没有文化支撑 (7) 9.法律意识淡薄 (8) 10.外部社会环境问题 (8)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9) 1.文化传统---影响家族企业的深层次原因 (9) 2.遗产税开征将带来家族企业传承的新问题 (9) 3.法规不完善导致职业经理人选择的高成本 (9) 四、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9) (一)建立现代企业的规管理体系 (9) (二)建立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系统 (9) (三)建立有效的集体决策模型系统 (9) (四)建立完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9) (五)维持模式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一)中国城市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1950年代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农业生产能力的相对落后,国家采取了“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实行城乡分治,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1950~1978年中,虽然工业化水平增加了27个百分点,但城市化水平仅增加了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城市化明显加速。改革开放初期,返城人口激增,城市化提速,1978~1985年的8年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大量城市就业机会的增长吸引了巨大数量的农民工群体,15年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又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国家通过户籍、社会保障一系列改革,城市化进一步加速,至2006年城镇化率达到43.9%,6年间提高了6.28个百分点。 1.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受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封建制度的影响,中国近代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沿江地区,1949年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达6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调整城市区域布局政策,工业和城市布局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比重1978年下降到47.9%,19851985年进一步下降到47%。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发展优势突出,也得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倾斜,城市发展迅速,至2004年东部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达到52.1%。21世纪初,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加速,其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由1998年的15.8%上升到2004年的18.3%。 2.城市规模结构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特大城市发展迅速,其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比重由1949年的36%上升到1965年的44.9%,小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则由25.5%下降为15.6%。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大城市服务业功能萎缩,人口相对减少,到1978年其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37.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上山下乡人员返城,特大城市人口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所占城市总人口比重到1985年达到39.3%。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活跃,与农村连接紧密的小城市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其占城市总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14.1%上升到1985年的17.0%。但是由于贯彻限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镇方针,到1998年特大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36.6%。21世纪以来,国家对大城市的限制政策放松,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再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1998~2004年大城市、特大城市占城市总人口比重分别提高了3.3和2.9个百分点。 3.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 旧中国城市多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文化中心或殖民半殖民地经济中心,共同特点是生产能力低下,寄生性和消费性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生产,国家对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上海等特大城市过剩的消费服务功能被转移到内地城市,其他城市也加强了生产性建设,城市工业生产加强。1950年代后期,城市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城市的生产性功能进一步被强调,消费功能被进一步削弱或取缔,城市工业也进一步重工业化,形成畸形的产业结构;各城市之间也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纷纷建立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以达到自我供给、自我平衡,导致城市功能单一、产业结构趋同。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市场作用日益扩大,城市经济也逐渐由

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订稿

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国际市场的会展业和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工业,会展业已是一座城的城市名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随着文明社会建设的向前推进,人们对物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渐长,会展业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本文基于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市场机制、组织管理模式、硬件和软件建设、会展业竞争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Abstract: Exhibition industry, tourism,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re called the world three big smokeless industries.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ard of a city and the "booster"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society, people are having growing demand for mater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ultural exchanges. Based on the domestic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market mechanis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xhibition industry, exhibitio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