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最新】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2(可直接使用)

【2020最新】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2(可直接使用)

【2020最新】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2(可直接使用)
【2020最新】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2(可直接使用)

2020新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2

【先预览可编辑】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约“_____________”,太阳是这座_____________的能量来源。叶片利用_____________的能量z,把茎输送来的_____________和叶片从气中吸收的_____________转化成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

2.浮筒是一种能漂浮在水面的_____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制成。

3.水分是_____________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是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_____________的部分。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海界浮标是浮筒在生产和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例子。()

2.泡沫塑料板比木块在水中的承载的重物多。()

3.鸡蛋在白糖水中是会下沉的。()

4.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鱼藻会不断地释放出许多小气泡j。()

5.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金鱼藻只释放很少的气泡,甚至不会释放气泡。()

6.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水分蒸腾是无关的。()

7.根吸收的水分和叶制造的养料,在茎内是通过同一种管子运输的。()

8.植物的根只吸收水分,不吸收肥料。()

9.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充足的阳光。()

10.降雨的多少影响着植物的分布状况z。()

三、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植物叶片()的多少与水分蒸腾的快慢有关j。()

A.颜色B。数量C。形状

2.几乎所以生物的呼吸都会排放出()

A.二氧化碳B。水分C。氧气

3.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清洁新鲜,是因为树叶的()向空气中释放出氧气。

A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C蒸发作用

4.鸡蛋在()沉下去的。

A.清水

B.盐水C、白糖水

5.人在游泳的时候,带一块浮板的目的()。

A.好看

B.装饰

C.保障自身安全

6.泡沫塑料板和木板在水中漂浮能力()。

A.相同

B. 泡沫塑料板比木板在水中漂浮力大

C. 泡沫塑料板比木板在水中漂浮力小

7.在水土流失的地方,我们植树造林的原因是树根能起到()

的作用。

A、向四周延伸

B、固定土壤,保持水土

C、深入土中

8.导管输送物质的输送方向是()。

A、从上向下

B、从下向上

C、随机的

9.金鱼藻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的气泡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10.植物的根尖有很多小绒毛,它们的作用是()。

A、保障根部进入土壤

B、充分与土壤接触

C、充分吸收水分

四、连线题(12分)

互生排列

轮生排列

对生排列

五、生活情境题(28分)

1.你能说说植物的光合作用吗?(10分)

2.写出水分蒸发的过程中的名称(9分)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3.在“鸡蛋浮起来”的实验中,为什么鸡蛋浮起来?(9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加工厂加工厂阳光水分二氧化碳

2. 密闭筒塑料金属

3. 动物不可或缺

二、判断题

1. √

2. √

3.×

4.√

5.√

6.×

7.√

8.×

9.√10.×

三、单项选题

1. B

2.A

3.A

4.A

5.C

6.B

7. B

8. B

9. A

10.C

四、连线题

互生排列

轮生排列

对生排列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拟定者: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特点。 2.了解樟树与彩叶草的茎的特点,理解植物的叶与茎的区别,了解不同植物的茎不同。 3.了解常见的植物的花的特点,会描述不同植物的花。 4.了解常见植物的果实的特点,会根据果实的特征给果实分类。 5.了解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 6.通过动手制作小车进一步了解小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7.通过让小车动起来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明白物体运动学要力;了解推力和拉力的不同。 8.知道磁铁能吸住铁制品,了解生活中那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9.了解磁铁的极性,知道磁铁有南极和北极,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0.通过玩具鸭和磁铁自动专项活动,使学生明白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11.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磁铁的特性制作简单的磁铁玩具,培养学生呢个的动手能力。 1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13.了解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 14.了解月相的变化,知道月亮由圆到缺的自然规律,会用图画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月相。 15.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科学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16.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17.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18.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19.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册教材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特点,会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2.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具有吸铁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4.太阳东升西落和月相的变化的自然规律。 难点: 1.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并在观察和分类活动中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 2.了解小车的特点,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极性,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4.月相的变化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单元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 创设观察身边植物的条件和机 会。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识别常见植 物,识别这些植物的名称,尝 试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植物 的特征。 了解植物的叶、 茎、花、果实的特 点,会观察植物并 描述观察到的情 况。 观察植物并描 述观察到的情况, 并在观察和分类 活动中认识身边 常见的植物。 第二单元1.了解各种玩具小车的特征, 并根据玩具小车的特征进行分 类。 2.在了解了玩具小车的结构 后,指导选择材料制作一辆小 车,并用推和拉的方法让小车 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并 常见的车的特点, 会根据车的不同 特征给小车分类, 知道物体运动需 要力。 了解小车的特 点,知道物体运动 需要力。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 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 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 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各种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竹子、杉树、向日葵等植物的茎直立挺拔,属于直立茎;西瓜、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贴在地面生长,属于匍匐茎;四季豆、甜瓜、牵牛花等植物的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缠绕茎;黄瓜、丝瓜、葡萄等植物的茎长出的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一生都在不断地生长,树干和枝条都是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许多秘密,都能在树干和枝条上记录下来。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 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菜叶上的蜗牛 1、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反应等。观察时要保护蜗牛。 2、蜗牛有腹足来爬行,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3、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有白菜、黄瓜、苹果等。 4、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蜗牛有什么反应?答:蜗牛会缩回触角,身体缩回壳里。 5、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蜗牛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触角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第二课:校园里的蚂蚁 1、蚂蚁生活在土壤里,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2、蚂蚁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六条腿,头上有一对触角。 3、蚂蚁喜欢吃哪些食物?答:蚂蚁喜欢吃甜食,如白糖、面包屑、菜叶、苹果、饼干等。 4、在校园里观察蚂蚁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护小动物的生活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三课:池塘里的鲤鱼 1、鲤鱼生活在水里,靠鳍游动,用鳃呼吸。 2、和其他动物一样,小鱼也需要食物。小鱼的食物有鱼食、面包屑等。 3、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鱼的排泄物。 4、鲤鱼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鲤鱼头部较大,有胡须,身体表面有鱼鳞,还有鱼鳍和鱼尾。 第四课:家里的兔子 1、兔子有两只耳朵,四条腿。在生物园、小农场等地方可以找到兔子。 2、兔子能通过多种器官感知周围的事物。 3、兔子喜欢吃胡萝卜、白菜。 4、兔子的耳朵为什么总是动来动去?答:是为了感知周围的声音。 第五课:我们离不开蔬菜 1、常见的蔬菜有黄瓜、番茄、白菜、胡萝卜、芹菜等。 2、我们参观小菜园,能了解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3、我们必须给蔬菜按时浇水和施肥,施肥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肥料,要戴上手套。 4、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蔬菜?答:因为蔬菜含有我们成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第六课:动手种蔬菜 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在种豌豆种子时,在土壤里戳个洞,是为了放进种子。 2、种植蔬菜首先要做的是播种。

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 第1课枫树与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 (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 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 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 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 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 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 讨论并回答 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

小组汇报 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 活动(三)拓印叶片 收集一些植物的叶 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第 2 课树与彩叶草 教学目标 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 PPT 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

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特点,会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2、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具有吸铁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4、太阳东升西落和月相的变化的自然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30分) 1、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2、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3、古希腊学者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千米,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时间。 5、从理论上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 6、地球表面海洋、陆地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和。 7、人类大部分居住在平原上,但陆地上除平原外还有、、。 8、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 )------- ( )--------( )-------( )------ ( )--------( )-------( )-------新月。 9、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 二、判断题18分 1、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生物存在,包括人类。() 2、陆地表面平原的面积比山地大。()

3地壳与地核之间的是地幔。() 4、地震波在不同硬度的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5、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人和人之间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自由交谈,必须借助仪器才行。() 6、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三、选择10分 1、1969年,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是() ①苏联人②意大利人③美国人④英国人 2、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①圆形②方形③椭球体④三角形 3、()不属于地球表面形态。 ①海洋②山地③峡谷④地壳 4、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 ①地壳②地核③地幔④地表 5、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 ①一天②一个月③半年④一年 四、简答 30分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没有太阳提供的能量,地球上的万物会怎样?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方案】《13天空中的太阳》

《13天空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方位。 2.通过观察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由东向西落的位置变化。 3.能描述或演示说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 4.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对自然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由东向西落的位置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升落的方向。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太阳图片。 学习准备:课前2周布置学生观察记录日落的方向要求如下: 1.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例如阳台上的某块地砖。 2.明确观察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以借助指南针。 3.多天(可不连续)观察并用图文记录(使用参照景物)日落方向。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观看日落的情境。 问题: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下山的? 展示本课课题:“天空中的太阳”。 (二)活动探究 活动1:日落的方向 问题:前一段时间布置大家观察并记录日落的方向,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记录拿出未交流一下。 交流:要求学生轮流在组内介绍自己的观察。 展示:教师巡视,选出5~10份较好的记录,贴到黑板上展示。 交流:学生观察这些记录,小结太阳落山的方向。 小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但常常不是在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活动2: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 媒体:(图片)太阳升起后,在天空中位置不断变化。

问题:太阳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描述:指导导学生使用由东向西、升高、落下、半圈等词语进行描述。 记录:将视频中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记录下来。 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和记录情况。 小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位置在天空不断变化。 任务:使用太阳道具,模拟太阳白天在天空不断变化的位置。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活动。 演示:在黑板上标出“东”、“西”发现,请学生上台演示(用太阳图片)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交流:每次演示结束,请其他同学说说演示的是否正确。 小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位置在天空不断变化。

【新教材】新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上下共两册】

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目录

最新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

新版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判断。(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植物都是靠叶片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 ) 3.植物茎里面有导管,将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 4.蒸腾水分的意义,就是形成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动力,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阳光灼伤。 ( ) 5.植物的生成只需要水分与矿物质。 ( ) 6.叶子的排列方式:互生、对生、轮生。 ( ) 7.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动物。 ( ) 8.土壤里含有植物生成所需要的矿物质。 ( ) 9.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 ) 10.植物的果实不是种子。 ( ) 二、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土壤、阳光、水分 B.种子、茎、根、叶 C.果实、皮、花 2.从受精鸡蛋到小鸡的过程主要需要是( ) A.水分、阳光 B.营养物质 C.温度 3.下列动物哪属卵生动物?( ) A.乌龟 B.小狗 C.老虎 4.孔雀鱼的繁殖方式是( )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能提供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是地球总水量的( )。 A. 50 1 B. 401 C. 30 1 6.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靠(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7.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8.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A.绿色植物 B.江河海洋 C.人类 9.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的,属于( ) 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两性花 10.在开化植物的繁殖过程中,动物的作用是( ) A.摄取花粉 B.破坏植物 C.传播花粉 三、填空。(共30分,每空1.5分) 1.水以( )、( )、( )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 2.人类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 )等地地表水和浅层的( )。 3.云、雾、露都是由( )遇冷后形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天空中经常漂浮着各样的云,其中( )、( )常会带来雨水。 5.冰雹是一种特殊的( ),它的( )高度达( )米以上。 6.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会( )到大气中,其他的雨水( )到泥土里,或者从( )流走。大部分的水会在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溪流后洪在一起,形成( )、( )、 最后流入( )。 四、连线。(5分) 流水 汇集成江河,进入海洋 雨水 是水蒸汽变成的小珠 露水 带着沙石移动 五、简答。(共25分,每小题5分) 1、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 2、植物是怎么繁殖而延续生命的? 3、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4、谈谈: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

18-19科学二年级(下册)各课练习及答案(自编)粤教版

18-19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各课练习及答案(自编) 学校班别:姓名学号 第1 课《菜叶上的蜗牛》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蜗牛一般由()等几部分组成。A 壳、腹足、触角、眼、口 B 壳、胸足、手、眼、口 C 壳、腹足、触角、鼻、口 2、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且顶端有()。A 头 B眼 C 手 3、蜗牛在外界刺激时,会迅速()。A 缩回触角并躲进壳里 B 缩回触角,不会躲进壳里 C不会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4、蜗牛是靠()爬行的。 A 头部 B 胸足 C 腹足 5、蜗牛()光滑的表面上爬行。 A 可以 B 不能 C 只能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动物不能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2、蜗牛在行走时会伸出触角,当遇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3、在观察蜗牛时,要先进行整体观察,从尾部到头部有序地开展,再借助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局部观察,并关注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4、蜗牛和我们人类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珍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 5、蜗牛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黏性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减小摩擦力,使得蜗牛比较容易地向前爬行。() 第 2 课《校园里的蚂蚁》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蚂蚁是一种昆虫,与蜗牛比较,行动得()。A 快 B 慢 C 一样快慢 2、蚂蚁身体的颜色有()。A 两种如黑、红 B 多种如黑、褐、黄、红等 C 仅黑色一种 3、蚂蚁的头部有对触角,胸部有条腿。() A一六 B 二六 C 一四 4、蚂蚁一般会在()筑巢。 A 地下 B 地上 C空中 5、蚂蚁的()是彼此沟通的工具。A口 B 触角 C 脚 6、而蚁巢出入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A 大多一些 C 很少 7、蚂蚁喜欢吃的食物:()…… A苹果、菜叶、白糖 B菜叶、饼干、白糖 C 苹果、饼干、白糖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蚂蚁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会在校道、灌木丛或墙角发现蚂蚁的行踪。() 2、由于蚂蚁的体型比较小,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3、观察小动物不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 4、蚂蚁找到食物后,通常会将食物独自吃掉。() 5、蚂蚁不可以搬动比自己体积和重量大很多倍的食物。() 6、蚂蚁成群行走时,看上去就像在排队。() 第 3 课《池塘里的鲤鱼》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动物可以通过()等器官感知环境。A眼、耳、鼻 B 眼、鼻 C 眼、耳、 2、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A 黑线 B 鱼的粪便 C 泥土 3、鲤鱼的身体呈纺锤形,颜色一般为青黄色。它的头部比较大,眼睛较小,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的旁边有两对()。鲤鱼的身 体表面具有鱼鳞,还有鱼鳍和鱼尾。 A胡须 B 触角 C 脚 4、蜗牛和蚂蚁生活,鲤鱼是生活在。()A 陆地上陆地上 B水里水里 C 陆地上水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观察鲤鱼。先进行整体观察,再从头部到尾部,进行有序的观察。() 2、对鲤鱼进行观察,可以将鲤鱼捞出水面。()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姓名______ 地球 1. 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 能过观察月食,第一次科学的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直径约为 ________千米,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____。 4. 1519 年, _________航海家____________率领船队,用 3 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地球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5.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_________, 篮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__。 6.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可以牛探到地面以下____________左右。 7. 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______,也有松软的______,更有______的______。 8.地球内部由______、 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太阳 1. 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____和____。 2.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 1 / 8

3.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_____,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______千米,温度高达_______摄氏度。 4.太阳的寿命可达_________年。 月球 1 . 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_______,有时像_______, 这就是月相变化。 2. 月球体积不足太阳的__________。 月球是地球的_____,约___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3.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_______。 4. 1969 年7 月20 日22 时56 分20 秒, 美国________________宇宙飞船经过 4 天多的时间飞行, 终于降落月球。 5. 月相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教材 P17 白天与黑夜 1.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_____,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______,地球自转一周约需_____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______。 2. 在古代,人们用______和______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______ 的理论。 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4.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向日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牵牛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头鹰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位置和方向第14课《我们的校园》教案(新版)粤教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位置和方向第14课《我们的校园》教 案(新版)粤教版 一、教科书分析 《我们的校园》是《科学》二年级下册“位置和方向”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确定位置和辨别方向的简单方法,并学以致用,能解决描述生活中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简单问题。《我们的校园》一课以校园里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了解学校的布局”,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校园,了解各座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活动2“介绍我们的校园”,指导学生根据学校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制作校园简易模型并作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和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制作建筑类模型的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动手活动。他们从小就喜爱搭建各种建筑积木,积累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布局搭建的能力。但他们还没尝试过根据建筑物的真实位置和方向进行布局的搭建,而且二年级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限,因此制作简易的校园建筑物布局模型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制作简易模型前,要指导学生先观察校园,再应用前两课学到的方法,以校园中的某一建筑物为参考对象,确定每栋建筑物在校园中的位置和方向,并画成校园布局简图,为学生正确摆放建筑物模型提供依据,适当降低模型制作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作品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综合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能绘制简单的校园建筑物布局图,并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3.乐于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校园建筑的位置和方向,制作简单的校园建筑物布局模型。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盒子(大小、高低不同)、橡皮泥、彩色铅笔。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D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 (1分)蜗牛没有________的区分,都会产卵, 2. (1分)蜗牛是生活在________的贝类,种类很多,遍布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3. (1分)蜗牛不喜欢的事物是()。 A . 面包 B . 蔬菜 C . 有刺激性的事物 4. (1分)蜗牛喜欢在()环境里。 A . 干燥 B . 潮湿 5. (1分)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前面的一对短一些,后面的一对长一些。触角一碰到东西就会()。 A . 缩回去 B . 伸展开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 (1分)你看,蜗牛躲进了壳里了。 7. (1分)我们观察蜗牛的时候,一定要爱护蜗牛。

8. (1分)我发现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 9. (1分)我用手一摸它,它的触角就伸展了。 10. (1分)蜗牛没有脚,它在玻璃等一些比较平的物体上爬行的。 四、简答 (共1题;共2分) 11. (2分)根据蜗牛的习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蜗牛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2)说一说,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五、画一画 (共1题;共1分) 12. (1分)在图画本上,画一画可爱的蜗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1、 2-1、 二、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3-1、 4-1、 5-1、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1、 7-1、 8-1、 9-1、 10-1、 四、简答 (共1题;共2分) 11-1、 11-2、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 第1课枫树与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 (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 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 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 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 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 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

讨论并回答 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 小组汇报 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 活动(三)拓印叶片 收集一些植物的叶 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第 2 课树与彩叶草 教学目标 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备课本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教师吴栋才 日期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吴栋才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3.9小鸡啄米(同步练习)D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3.9小鸡啄米(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 (1分)生活中,像小鸡啄米玩具中这样活动的连接方式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1分)小鸡啄米玩具是根据________原理。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共2题;共4分) 3. (2分)折叠伞的连接点是()。 A . 灵活的 B . 不灵活的 4. (2分)折叠伞棚是根据()玩具的连接方式制作的。 A . 小鸡啄米 B . 不倒翁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共4题;共8分) 5. (2分)小鸡啄米玩具中,小鸡不点头说明部件连接点不灵活。 6. (2分)玩具中各个部件的连接可以用螺丝与螺丝帽。 7. (2分)跷跷板就是一种灵活连接的方式。 8. (2分)小剪刀的连接点就灵活。 四、连线 (共1题;共5分) 9. (5分)连线(哪些是部件的连接点是灵活的,哪些是不灵活的)

五、简答 (共1题;共5分) 10. (5分)说一说,小鸡啄米的玩具的原理。 六、实践活动 (共1题;共5分) 11. (5分)把你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鸡啄米玩具过程写出来。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1、 2-1、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共2题;共4分) 3-1、 4-1、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共4题;共8分) 5-1、 6-1、 7-1、 8-1、 四、连线 (共1题;共5分)

新版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简答题

1.植物繁殖的方式有什么?并举例说明。 2.在室外阳光照射下的地方,把小老鼠和一株茂盛的植物一起放不透气的玻璃罩中,过许久小老鼠也不会被憋死。这是为什么? 3、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 4、植物是怎么繁殖而延续生命的? 5、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6、谈谈:在自然界中,植物蒸腾的意义? 7、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产生什么气体?(12分) 正确实验步骤是1()—2()—3()—4()—5()—6() A、在烧杯里装满水 B、将试管装满水,倒放入水中并套在漏斗的开口上 C、取几株金鱼藻放在烧杯底部。用干净的漏斗将金鱼藻罩住。

D、移开堵住试管的手指,将到火星的小木棍迅速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E、当有气泡从漏斗冒出,开始收集气体。 F、当收集到的气体占试管体积一半时,将试管轻轻提起,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向上取出。 你的猜想:金鱼藻在阳关下产生的气体是什么?()。(3分)带火星的木条会重新燃起来,这样因为这种气体具有()。(2分) 8、“流水搬运工”的实验:将沙子、细土和碎石堆成一个山峰,再在“山峰”上洒水。 (1)、在山峰将洒水在模拟什么?(2分) (2)、持续洒水,沙子、细土和碎石的位置将如何移动?(3分) (3)、河流分为:上、中、下游,推想下游中的沙石从哪里来的?(3分) 9、如图所示,植物叶片的蒸腾水分的快慢与哪种因素有关?两幅图片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呢?叶片的蒸腾水分的快慢还与哪种因素有关?(9分) 10、如图所示水循环图,填写完整水循环过程。并简述水循环的意

义。(14分) 11、实验名称:茎的作用(13分) 实验材料:红墨水、开白花的植物、水、烧杯、小刀等。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出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简画出茎的结构示意图。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及答案精编版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及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填一填. 1.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它应该叫水球。 2.古希腊学者亚里土多德通过观察月食 ,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 5.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太阳能是地球表面量主要的热源。 6.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 30天。 7.我国传统上以立春 , 立夏 , 立秋和立冬划分四季。 8.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 9.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朝向太阳 ,傍晚低垂下来。 10.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有关。 1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12.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 小时。 二.选择题. 1出海的渔船走远时,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 C ) A.海平面很远 B.海浪很高 C.地球不是平面的 D.海洋很大 2.人类第一个登月球的人是:( D ) A.麦哲伦 B. 亚里士多德 C. 李希 D. 尼尔.阿姆斯特朗迈 3.地球形状是: ( B ) A.圆形 B. 椭球体 C. 长方体 D. 三角形 4.第一个科学论证地球呈球体的科学家是:( B ) B.麦哲伦 B. 亚里士多德 C. 李希 D. 张衡 5.地球的主要热源来自:( B ) A.地球 B. 太阳 C.月球 D. 宇宙 6.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D ) A. 一天 B. 一个月 C. 半年 D. 一年 三.判断题. 1.太阳对地球没有影响。(×) 2.地球围绕月球公转。( × ) 3.人们可以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 ) 4.太阳的寿命很短。( × ) 5.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 四.简答题. 1.地球的内部是由什么部分组成? 答:地球的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答: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传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面就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传,昼夜交替就是 这样产生的。 五做一做 1.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完整word版,五年级科学复习粤教版上册.docx

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复习专训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榕树;须根系的植物有玉米、水稻、甘蔗。 3、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根尖。 4、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5、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6、根在土壤里的分布越广,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就越多。 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受阳光。 8、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 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9、叶片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10、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11、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 某些部分的花,则属于不完全花。 12、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上的花粉传到 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里孕育成长。 13、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 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14、不同的果实,虽然颜色和形状各不一样,但它们里面一般都含有种子,还有包裹着种子的果皮。 15、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形成的。我们吃的苹果是它的果皮。 16、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不完全花是缺少某些部分的花。 17、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是一种微生物,每个细菌由 1个 细胞组成。 18、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19、人类的非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20、酸奶是人们利用牛奶作原料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 21、在合适的温度下,乳酸菌可以让牛奶变酸,它是一种细菌。 22、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微生物的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 它就是病毒。 23、在干酵母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它是一种真菌。 24、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