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附件2:

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

二〇一〇年七月

目录

一、“十一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3)

(一)取得的成绩。 (3)

(二)存在的问题。 (5)

二、“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7)

三、“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9)

四、“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0)

(一)发展目标。 (10)

(二)主要任务。 (11)

五、保障措施 (15)

(一)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法规体系。 (15)

(二)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 (15)

(三)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16)

(四)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 (16)

(五)加大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力度。 (17)

(六)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补贴补偿制度。 (18)

(七)科学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 (19)

(八)加强公共交通人才保障和科研投入。 (19)

(九)加强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考核与评价。 (66)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交通运输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健康发展,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平稳有序运行,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文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出行权益至关重要。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北京交通工作时指出,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框架》要求,特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进程深入推进。国家确立“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来,各城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大了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线网密度不断加大、科技进步成效明显、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为改善人民群众基本出行、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取得的成绩。

1.公交优先战略得以确立。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国务院办公厅、建设部等先后印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等系列文件,对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做了具体部署,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指明了方向。

国家提出的“公交优先”战略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结合自身实际,陆续制定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方案,编制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纲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出台了一系列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公交运输能力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客运总量、车辆装备稳步增长,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公交运力不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到2009年底,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含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运输总量达779亿人次。其中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运输总量分别为743亿人次和36亿人次。

车辆装备不断改善。2009年底,全国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总量为41.2万辆,比2005年增长31.6%。全国共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大连、长春、武汉、深圳、重庆、南京10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车辆5479辆。此外,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型高档车、空调车、软座车不断投入使用。

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到2009年,全国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网总长度28.9万公里,公交专用道里程达7452公里。全国10个城市开通3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运营里程达1011公里。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建设迅速推进,总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2008年)。轨道交通和BRT系统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改善了乘车环境,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主骨架作用日益明显。

3.公交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十一五”期,各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客运综合枢纽、公共交通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批大型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相继建成。同时公共交通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不断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效率明显提升。

4.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应用。

“十一五”期,智能化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公共交通IC卡系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智能公共交通调度与信号控制技术、可视化查询系统、应急救援技术等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得到应用。部分城市还建立了智能化公共交通调度管理系统。此外,新能源、新燃料、高标准的节能环保型车辆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各地纷纷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车辆装备升级换代,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与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公交优先战略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运输效率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公交优先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平均约20%,中小城市公交分担率平均不到10%,与欧洲、日本等大城市40%-70%的出行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公交服务能力不足、高峰期运力紧张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不高,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拥堵、建设低碳交通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结构单一,系统设施容量不足,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偏低,公交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交通需求。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起步较晚,在特大城市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系统;中小城市公交线路过少,发车频率过低。多数城市公共交通车速越来越低,候车时间长、准点率差、换乘不方便、舒适性不

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力和对公众出行的吸引力。同时公共交通线网覆盖不均衡,影响了公共交通服务的普遍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存在重经济指标、轻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

3.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历史欠账严重,许多城市在公交站点、场站、枢纽等设施建设以及车辆装备的配臵更新方面得不到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部分城市在市区原有的公交换乘站、停车场、保养场等公交设施用地,由于土地增值而被政府收回用于其他开发项目,公交用地被蚕食、挤占的现象普遍。由于缺乏公交场站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公交车辆进场率普遍不足60%,许多公交车辆只能在路边停靠,在城市街道上掉头,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运营组织,同时对城市交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严重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

4.公交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城市公共交通是人人均应享有的重大的民生工程,同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事业一样,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当给予优先发展的财政扶持。但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大中城市对公交企业新建公交设施的财政补贴率一般不足10%。城市公共交通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配臵更新、信息化及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等均缺少财政资金支持。

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公共交通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和长效规范的补贴补偿机制,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加之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城市公交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偏低,劳动强度过大,职工队伍不稳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

5.城乡客运发展不协调。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导致城市公共交通与道路客运班线一直处于二元管理状态。城市公交和客运班线发展规划不统一、税费政策不统一、城乡道路、场站、运力

等资源难以共享和优化配臵,经营成本和票价差距较大,城市公交和班线客运经营矛盾突出。城乡客运体系互不兼容,阻碍了城乡衔接、方便快捷的一体化客运网络建设,导致城乡公共客运服务不均等,农村和郊区居民进城难、出行不方便的问题突出,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造成较大障碍。

二、“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城乡、区域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逐步加快,将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和迅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有序发展、健康发展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新需求的必然选择,是抢抓交通运输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加快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十二五”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时期,是深入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将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城市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低收入群体多,资源环境压力大,决定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必须走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必将带来居民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乃至个性化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强。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要求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每年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在此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力总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轨道交通运量将大幅增长。预计城市公共交通总量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0.75左右,到2015年,预计城市公共交通总量将达1000多亿人次,年均增长6%左右。这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加快提供高效率、多样化、高品质、公平普惠的客运服务,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十二五”期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以及能源消耗等压力将日益严峻。在国家鼓励小汽车进入家庭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小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大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迫切需要加快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降低公众对小汽车的依赖,引导城市交通集约化发展。为此,要加快转变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资源占用,缓解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四)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要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

任务。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调,加快构建综合运输网络,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显著特征。城市公共交通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不断完善网络布局,加快综合枢纽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系统内部的便捷换乘,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综合运输体系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五)关注民生成为政府执政的核心目标,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广大群众“绿色出行”理念的不断提升,“公交优先”战略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将进入结构优化、网络衔接和多方式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结构不断升级,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也为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效率和水平,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公共交通这项民生工程的科学化和优质化。

三、“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遵循“以人为本、施惠于民”的发展理念,以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能承受、财政可支撑、百姓得实惠为基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系统结构,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在投资安排、设施用地、路权分配、财税扶持、换乘衔接等方面实现优先发展,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交服务,让人民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普遍服务。坚持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

益性定位,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优化调整公交系统结构,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覆盖面,增强吸引力,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调控作用,统筹城市内、城乡间和城际交通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统筹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地方为主、中央引导,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职责关系。公交建设运营应以地方政府为主,国家在重点领域给予资金引导,共同推动城市公交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规模经营。政府主导是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强化政府责任,坚持政府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充分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资源,优化市场格局,推进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坚持分类指导,城乡统筹。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需求特征,对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各交通方式的发展进行分类指导、合理分工、差异化管理。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客运服务网络,促进城区、城乡、城际客运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实现城乡客运顺畅衔接。

——坚持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公共交通系统为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重,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十二五”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建立政府主导、文明规范、诚信可靠、保障有力的城市公共

交通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到2015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推进城市交通向更便捷、更清洁、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2.具体目标。

(1)300万人口以上城市。

到“十二五”末,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城市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公共汽电车平均营运时速达到15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

(2)100-300万人口城市。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适度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5%以上。公交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2标台以上。

(3)100万人口以下城市。

到“十二五”末,建立完善的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15%以上,公交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5公里以上,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0标台以上。

(二)主要任务。

1.建设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认真落实“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差别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丰富公共交通服务形式。进一步完善由城际快速客运、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和旅游客运等组成的多层次客运服务体系。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步伐。“十二五”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到3300公里,快速公交系统(BRT)运营里程达到3000公里。同时加快技术进步,

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作用。

——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地制宜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初步建成城市公共汽电车专用道网络,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不低于85%,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以上。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衔接更加高效。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其他部分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公共交通监控中心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100万到300万人口的城市,适度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公共汽电车专用道建设,优化公共汽电车和大容量公共交通网络结构,完善公交接驳系统建设。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不低于75%,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5%以上。有条件的城市建成城市公共交通监控中心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1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汽电车服务网络,加快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面和通达深度。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不低于70%,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90%以上。选择5至10个城市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监控中心。

——加快建设公共汽电车专用道网络。城市建成区内单向三车道以上的道路或单向两车道以上的主干道,应设臵高峰时段或者全天公共汽电车专用道,逐步形成有效衔接的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网络体系。“十二五”末,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10000公里。

——针对上学、就医、旅游、购物、偏远地区居民以及行动不便人群等出行需求,发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交通特色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线网的覆盖面和通达深度。

——加大城乡客运服务通达深度,加强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的一体化建设,城市近郊区的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90%以上。

2.加快公交场站和换乘枢纽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设公交场站和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等设施。

——建设内外衔接、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一体化城市综合

客运枢纽。“十二五”期,建设立体化、多模式、零换乘的大型综合性客运枢纽200座,其中300万人口以上城市建设50座,100-300万人口城市建设150座。

——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停车场、首末站和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建设,城市主干道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设臵比例达50%以上,加快解决公共汽电车无停车场可进的问题。

——在公共交通枢纽、场站配套建设机动车、非机动停车换乘设施,完善各类指向标识、线路图、时刻表、换乘指南等服务设施。针对残疾人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建设无障碍服务设施。

3.优化运力结构,提高节能环保水平。

——“十二五”末,全国公共汽电车保有总量达60万辆,较2010年新增约20万辆,有效缓解城市公交运力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节能环保水平,逐步淘汰尾气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十二五”期新增城市公交车辆全部实现国III及以上排放标准,新能源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使用比例达到5%以上。同时,加快对现有车辆更新改造步伐,中高档、节能、环保型等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使用率达40%,同时加快建设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的配套服务设施,以满足公交运营需要。

4.提高公交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建立源头管理、动态监管和应急处臵相结合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快建立涵盖基础设施监控、车辆运行监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处臵等的统一管理、多网联动、快速响应、处臵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应急反应系统。

——完善应急预案的规划标准,编制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规划。基本建立完善的应急数据和预案的定期更新机制,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交通环境。在80%的城市建立基于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控制技术的实时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加强城市公交车辆的安全检测工作,提高车辆安全性能。禁止安全条件和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营运车辆进入城市公交行业,提高车辆的安全技术标准,加大现有车辆安全技术改造。

——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并完善轨道交通

指挥中心,提供应急调度指挥、事故预警和信息发布以及动态出行信息服务等功能。建设应急处臵的人力资源保障、救援设备保障、救援物资保障、技术保障等子系统,全面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应急安保能力。

5.加快推进城乡客运协调发展。

按照国家大部门体制改革精神,加快理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责划归交通运输部门,实现城乡客运统筹管理。统筹规划城乡公共交通运输网络和场站设施,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参照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模式、服务标准、扶持政策,对城市郊区和农村客运实行公交化改造,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线网通达深度和覆盖面,理顺城乡客运票制票价,积极推进城乡客运协调发展。

6.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

——建设面向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面向公众的客运信息服务体系,逐步融合城市公共交通、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方式的交通信息,初步实现向社会提供全方位、多方式、跨地区的一站式客运信息查询服务。

——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涵盖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实现城市公交安全应急保障、城市公交综合智能调度、公交运营车辆监控、公交IC 卡收费结算、互动式乘客出行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管理。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节能环保技术、车辆身份自动识别技术、车辆检测与监控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以及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等的研发与应用。

——统筹规划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智能化发展框架,建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数据库,加快国家级、省市级城市公共交通数据标准体系和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以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国家级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态监测平台。

7.持续推进公交优先社会工程。

进一步加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认同公交优先、支持公交优先、践行公交优先的氛围,倡导“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理念。

——实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程”,研究制定城市公交发展指数,并完善配套政策;

——组织开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行动计划”;

——设立“公交出行日”,开展公交群众性公益活动;

——配合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鼓励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发展;

——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挖掘行业文明企业和先进人物。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法规体系。

加快建立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为龙头,以配套规章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法规体系,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安全、应急和政策扶持等重大事项进行明确规定。根据《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条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抓紧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健全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设施建设、车辆配备与更新、服务监管、票制票价、补贴补偿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

城市交通运输、规划等部门应加快编制《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要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要符合并纳入《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应纳入同期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通过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要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共交通整体规划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同步编制、修编和实施。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做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公共交通和城乡公共交通部分的编制工作,经发改、规划、国土等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有关城市公共交通部分的研究起草工作。

(三)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人民政府应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换乘枢纽等设施,其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严格保证以划拨方式获得。要加强对公交设施用地的监管,保障用地的落实,禁止侵占、挪用或转让公交设施用地的行为。

(四)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

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综合换乘枢纽及配套服务设施、轨道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BRT)、智

能调度中心、车辆段、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换乘站、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等设施。重点解决公交车辆停车场严重不足,大量车辆在场外停放的问题。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上,要配套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并完善站台、候车亭等服务设施。要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用权的稳定,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

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推进公共交通设施与土地开发项目相结合。建设航空港、铁路客运站、水路客运码头、公路客运站、城市道路、居住区、商业区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大型城建项目的,应当同时规划建设公交站点、停车场等相应的公共交通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要在规划部门的统一组织下,联合对大型城建项目开展配建公共交通设施的前期符合性审查和后期专项验收。未通过符合性审查的,不得批准建设;未通过专项验收的,不得批准投入使用。

(五)加大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力度。

加快建立以城市人民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引导的城市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城市公共交通投入作为改善民生工程支出,建立专项资金,实行年度预算,并保持稳步增长。国家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对于城市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快速公交系统、智能公交系统、运营调度监控中心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符合节能环保标准公交车辆的购臵等支出,给予相应的资金

支持。省级人民政府也应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城市人民政府要明确本级财政公共交通专项资金投入额度,并将此作为申请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补助资金的必要条件。

积极拓展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资金来源,争取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公用设施配套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建设维护税、车辆购臵税以及车辆燃油税等收入中各提取适当比例,设立稳定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并确保专款专用。要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经济总量的协同机制,确保公共交通资金投入的稳定。

(六)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补贴补偿制度。

建立规范的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公共交通补贴补偿机制,科学界定公共交通的政府补贴补偿范围,对企业因执行政府指令的低于成本的票价、月票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减免票措施减少的收入,完成人民政府指令性任务形成的支出,对企业因开通冷僻线路增加的企业成本,公共财政要给予全额补偿;对企业车辆购臵、更新以及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安全设备购臵、租赁场站、推进节能环保事业等增加的成本,要适当补贴。

建立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的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成本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的审计评价制度,为补贴补偿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城市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财政、价格、审计等有关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成本和费用进行定期评价,形成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督促企业不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要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服务质量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政府财政补贴额度相挂钩,鼓励企业不断改进服务。

(七)科学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

建立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定价、调价机制。按照基于成本定价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科学制定群众能接受、企业不亏损、财政能承担的城市公共交通价格。根据车辆档次、服务质量、乘车距离等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票价体系。建立公交票价与企业运营成本和社会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物价水平和劳动工资水平,及时调整公交票价。各城市可根据当地特点和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灵活提供日票、周票、月票、年票、换乘优惠票等多种票制票价,以吸引更多的乘客选择公交出行。

(八)加强公共交通人才保障和科研投入。

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等工作力度,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健全公共交通企业职工权益保障制度。城市交通运输部门应争取城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公共交通职工收入的管理规定,建立公交企业职工工资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相联系、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适应的稳定增长机制,规范驾驶员、乘务员的作息时间和职工的劳动报酬,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队伍稳定。

要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运营管理、安全应急、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力度。要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装备、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组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能源、新材料等研发与推广应用。

加大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臵系统等,切实发挥科技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支撑作用,不断改进公

交服务质量。

(九)加强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考核与评价。

加快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发布城市公交指数,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纳入城市人民政府的绩效考核和“两型社会”建设考核内容。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相应的考核评价工作。城市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服务质量建立考评标准和考核制度,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企业领导绩效考核、发放政府补贴、线路资源配臵等的重要依据。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结合考评结果,联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提升公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城市公共交通考评的公众满意率低于50%的,中央和省级财政不予安排相关补助资金。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 1.项目概述 2001年底编制完成的《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为依据,提出了由15条线路组成,总长为365.2公里的深圳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在此基础上,2003年编制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0年)》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评估,作为二期工程建设的规划依据。目前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中1号线续建工程、2号线、3号线、4号线续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5号线、2号线东延段、3号线西延正在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二期工程线路将于2011年7月大运会召开前全部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市将形成约178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 深圳市总体规划修编、国家铁路深圳地区布局规划及珠三角城际轨道的规划建设,使深圳市轨道网相关规划背景发生了变化。首先,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城市空间发展趋势,需要在更高层面考虑轨道交通在区域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优势,增强城市集聚和扩散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发展战略;其次,特区内外二元化严重,城市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为有效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积极发挥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发展的引导作用,以“TOD”理念带动土地的集约化开发,支持网状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形成,以轨道交通支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再

次,城市交通需求结构及形态变化较大,拥挤区域迅速扩大,城市核心区及组团部分道路拥堵严重,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需要采用大运量交通方式,建立以轨道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体系;最后,以轨道交通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为适应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势,推动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促进特区内外的一体化进程,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拓展轨道交通规划的广度与深度,深入研究深圳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战略性的问题,构筑科学合理、前瞻性的轨道交通发展方案,开展本次《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 2.发展目标及策略 2.1发展目标 深圳市的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为:构筑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远期公交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率达到80%,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率达到50-60%。根据深圳市城市及交通发展的内在要求,轨道交通发展具体目标为:(1)提高与内地联系的便捷性,扩大深港双城经济腹地。 (2)加强与珠三角其它地区的联系,强化深圳区域中心地位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促进东岸都市圈的形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推荐申报表 推荐类型: 单册 全册 成套共册 书名: 书号: 主编: 主编单位: 出版社: 专业代码: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一四年二月

填表说明 1.推荐类型请根据实际情况勾选,全册或成套教材,勾选后在后面横线上写明册数; 2.全册或成套教材封面的书名、书号、主编填写其中任一本即可; 3.专业代码指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 4.全册或成套教材“一、教材基本情况”和“二、教材编者情况”须填写各个单册情况,请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表格; 5.教材“图书在版编目(CIP)”截图须从中国版本图书馆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818078347.html,)“CIP核字号验证”中获取,如图所示: 6.“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直属高校和出版社免填; 7.佐证材料自愿提供,请报送复印件,所有材料一律不予退回; 8.申报表请单独装订,主编签字、推荐单位盖章后和佐证材料一式两份,于2014年5月30日前,寄送至“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工作办公室。

全册或成套教材目录(单册推荐教材不需填写)

一、教材基本情况 二、教材编者情况(包含主编在内的所有编者) *“单位”请规范填写全称,仅填写学校名称,不填写院系。 三、申报理由(按推荐类型填写,不超过1000字) 四、教材使用情况(不超过1000字)

五、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不超过1000字) 六、所有教材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查询截图 七、佐证材料目录(不超过1000字) 八、诚信承诺 九、申报单位意见 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宝安区道路专项规划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宝安区道路专项规划 一、规划背景 随着区域的加速融合、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宝安区的交通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宝安区的客、货运机动化出行总量将分别达到2003年的约4.4倍和3倍,宝安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将面临巨大压力。 2005年6月,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和“深圳市公共交通规划”,明确指出,面对交通需求持续增长的挑战,必须实施全面的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重点在于大力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005年12月,许宗衡市长在市政府四届十八次常务会议上再次指出,近期要大力推动特区外的道路建设,在5年内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交通路网体系。2006年8月,许宗衡市长在现场调研我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时再次强调,各级政府、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力推进,力争实现2010年全市现代化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机动化出行需求,有效支撑宝安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市规划局宝安分局组织开展了“宝安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重点规划干线性主干道、普通主干道及次干道,其中,干线性主干道与上层次的高速公路、快速路一起构成了骨干道路网。本报告主要阐述全区的骨干道路网规划,重点为干线性主干道规划方案。 二、现状问题 二十多年来,宝安区的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06年,宝安区次干道以上等级道路已达到约806公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交通形势仍然严峻。 为掌握宝安区道路交通的现状,本次规划开展了全面的道路普查、大规模的道路交通调查等。通过分析,本次规划认为宝安区的骨干道路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路网规模整体不足 宝安区现有骨干道路总长约271公里,各等级骨干道路网密度均未能达到“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要求,特别是城市快速路和干线性主干道路网密度与标准差距明显。 注:取深标主干道密度标准的50%。 (二)路网布局不尽完善 目前,宝安区的骨干路网布局尚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城市快速路,大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策略与规划研究---以深圳特区为例 文章出处: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者:吕国林,陆荣杰,田锋日期:2010-7-21 16:18:42 【摘要】 在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的指导下,分析了深圳市慢行交通发展形势。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在宏观层面确定了深圳市慢行交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在中观层面落实区域差别化发展策略划分了慢行单元和慢行远足走廊,并针对自行车交通对设施的要求较高的特点,划分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在微观层面,分别针对慢行单元、城市慢行远足走廊以及自行车道网络提出了详细的规划设计指引。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研究了后续的协同实施保障机制。 慢行交通,一般是指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主要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从深圳市目前的非机动车交通构成来看,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故本文的慢行交通主要指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深圳市小汽车保有量以年均20%左右的幅度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加,机动车交通不断侵占城市慢行空间,致使慢行交通环境日益恶化。根据市政府颁布的整体交通规划,深圳市将发展成为以轨道为核心、公交为主体的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1]。深圳市未来将主要依靠“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慢行交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环境构建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 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城市交通问题处理得较好的城市,如香港、韩国首尔、丹麦哥本哈根等,均将慢行交通改善作为城市交通环境改善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些城市宜人的慢行空间让人印象深刻[2]~[4]。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市开展了系统的慢行交通规划研究。 1发展现状 根据深圳市1995年、2001年以及2005年居民出行调查的结果,深圳市慢行交通呈现两极化的趋势,如表1。其中步行交通比例略有上升,由1995年的46.6%增加到2005年的55%,自行车交通比例明显下降,由1995年的29.8%下降到2005年的4%。但相应的机动化交通比例明显上升,表明大量的自行车出行已转化为机动化出行和步行。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一)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即将颁布的《教师教育法》让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让我们明确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育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原本动力,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要素,对和谐社会发展起到动力源的作用。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由创新力、均衡协调力和整合力构成的,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创新动力、可持续发展动力、整合力的基础。 二、教育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对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具有起始调节、持续调节作用,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不光要培养出知识能力优秀的人才,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还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能像以前那样,单从学习出发去评价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爱备至,对学习差的孩子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谩骂打击。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仅为了那几个优秀生。应该把教育办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淘汰人才的地方!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校教发2011﹞46 号 ﹝ 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04号转发给你们,请按文件精神组织本单位申报,要求如下: 一、规划教材推荐范围 1、本次规划教材推荐范围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正式出版(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 2、供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使用的各种形式的教材。 3、推荐的规划教材须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使用效果好的教材。 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及涉及课程的教材,不在此次推荐范围内。 二、规划教材申报原则 1、突出重点。鼓励推荐已经使用多年、效果好、影响大的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 2、锤炼精品。鼓励推荐长期用于本科教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修订完善的优秀教材。 3、改革创新。鼓励推荐体现学科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最新趋势的教材。鼓励推荐根据教学需求建设的数字化教材。 4、特色鲜明。鼓励推荐满足各类高等学校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的、特色鲜明的教材。 三、学校工作安排 1、核实并统计教材出版数量 统计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校教师为第一主编的本科教材;各学院在下发的《出版教材汇总表》(附件2)基础上核查并补充完善,该数据将上报教育部教材信息库。 2、学院推荐

各学院推荐的名额数为本学院统计的教材总数的15%,不足1项按1项计算,但推荐的教材应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正式出版的教材。 3、时间节点 ①学院将学校下发的《出版教材汇总表》(附件2)核查并补充填写完毕于12月13日下午3点前将电子版材料发到jyk@ https://www.doczj.com/doc/e818078347.html,; ②学院按照推荐名额通知拟申报的教材主编填写《“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推荐表》(附件3),并提供相应支撑材料,于12月20日前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2份)至教务处教研科。 未尽事宜,欢迎垂询62334895,联系人:李虹 附件1、《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04号 附件2、《出版教材汇总表》 附表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推荐表》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2011年12月8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喀拉布勒根乡寄宿学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双语教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有效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留住本地生源,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义务教育合格的农村名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 2、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有一个大的提高。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教师配齐电脑;优化电脑升级,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服务;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4、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课堂改革。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富蕴县前列;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学校特色文化

深圳市滨海医院及周边地区交通规划方案 (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一、规划背景 位于滨海大道与侨城东路交汇处的滨海医院是市政府投资新建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医院占地19.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5.2万平米,设计日门诊量8千~1万人次,病床2000张。滨海医院的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性现代医疗中心。 图1.1滨海医院区域位置图 图1.2滨海医院建筑布局图 医院主体建筑已于去年年底封顶,拟于2011年8月正式开业,

其交通配套建设亟待展开。 为科学组织滨海医院及其周边地区的各类交通,避免重现现有大型医院在交通方面的问题,市交通运输委组织编制了《深圳市滨海医院及周边地区交通规划方案》。 图1.3滨海医院及周边地区交通规划总体方案示意图 二、面临交通问题 (一)深圳现有大型医院存在的交通问题 目前深圳大型医院普遍存在交通拥堵、停车困难、进院车辆排队、的士乘坐不便等问题。

图2.1医院内部停车泊位不足,人车混行 图2.2的士占用市政道路上落客,造成交通拥堵 图2.3闸口设置位置不合理,进院车辆占用市政道路排队

(二)滨海医院建成后周边地区人流、车流将急剧增加 根据预测,未来滨海医院每日人流量将达到3.2万人次,早高峰进入医院小汽车约1800辆/小时,出租车约450辆/小时,公交客流约3000人次/小时,是目前深圳各大医院的2~3倍。 图2.4滨海医院交通需求结构图 图2.5滨海医院进出机动车流量时变图 (三)医院外部交通设施无法适应医院发展要求 医院交通进出主要依托的海园一路、海园二路尚未建设,同时医院周边公交及人行设施配套还不甚完善。

教育规划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立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其内容是() A.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B.优先发展,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确保公平,兼顾效率 C.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兼顾公平,确保效率 D.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开放,公平优先,提而质量 2.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在我国教育工作方针中的基本教育政策是()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 A.以学生为主体 B.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________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_______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_______年教育。() A.三、二、一 B.一、二、三 C.二、三、一 D.二、三、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分别要达到() A.16100万人、93% 、95% B.3530万人、62%、 90% C.16500万人、93% 、95% D.4000万人、75%、95%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和巩固率分别要达到() A.16100万人、93% B.3530万人、62% C.16500万人、93% D.4000万人、75% 7.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应该达到() A.16100万人 B.3500万人 C.4000万人 D.16500万人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A.70% B.80% C.90% D.95%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______年要达到。() A.2012;4% B.2012;5% C.2020;4% D.2015;4%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_______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初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