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专题微粒构成物质

九年级化学专题微粒构成物质

九年级化学专题微粒构成物质
九年级化学专题微粒构成物质

5.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H+ NH4+2+

*阴离子:O2-、OH-S2-、Cl- SO4 2- CO32- NO3-、PO43-、ClO3-

总结:(1)分子既能构成非金属单质(如:H2、O2、N2、等),又能构成非金属化合物(如HCl、CO2、H2O、NH3、等)。(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凡含金属元素或NH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③化学的“语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

*“某物质”由“某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温

下固态非金属单质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8、化学用语:

①元素符号(熟记下列元素名称、符号)

书写原则:一大二小

符号涵义: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少数表示)一种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都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原子个数。

②离子符号

书写:元素符号电荷数+或-(电荷数=1时,1省略)

例:2Mg2+前面的“2”表示二个镁离子,后面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离子符号前的系数表示离子个数。

*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③化合价+或-化合价数值+2

书写:元素符号例:Mg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离子和化合价书写的区分:肩担离子头顶价,数前离子数后价。

④化学式

书写(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正价左负价右,十字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单质的书写:①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2

②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

氧化物的书写:氧元素写在右边。酸的书写:H+酸根碱的书写:金属元素+OH(氨水除外)

盐的书写:金属元素或氨根+酸根

化学式的涵义:表示一种物质、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构成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系数表示构成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化学式前系数表示分子个数。

微粒构成物质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NaCl、CuSO4 B.CH4、HCl C.Si、CO2 D.Ar、Au

2.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8;3.21.下列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B.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3:4:3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76 D.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化学方程式为;以上反应生成的酸能与碱中和,如果将Cl2通入到石灰乳中可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

程式为.

5.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6.有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单质为

______;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

为______;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7.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 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

9.右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

10.如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单质是氮气(填名称);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

11.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1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D.水通电分解

13.(2分)右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洛阳牡丹天下闻名,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

是 。

15.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 .氯化钠 B .黄金 C .金刚石 D .干冰

16.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17.“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 碱:2NaCl+2H 2O 2NaOH+H 2↑+X↑,则X 的化学式为 。

18.“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 76H 52O 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19.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 .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 B

C .

D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性质 1、微粒是运动的(闻到花香说明构成香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2、微粒间有空隙(半杯酒精和半杯水混合后小于一杯) 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性质: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分子之间有空隙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都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表现出来的。不能说一个氧气分子的状态是固态、液态或是气态。 四、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小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题〗1. 判断:分子大,原子小。 2.判断: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3.简答: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描述氢气燃烧的化学过程? 五、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中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小结:①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中子数为零;②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③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等量关系;④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同。 四、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1)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一;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的教学设计

分子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建立分子、原子,完成对化学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合作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引入)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提问)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特征呢?(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 (创设情景)(提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呢?阅读教材P63图3-6 (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小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我们今天首先学习分子 (板书)专题一分子 (创设情景)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金秋十月桂花香、“流感”、“非典”时期带上口罩、 (提问)什么是分子呢?

(板书)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强调是保持化学性质,是否保持物理性质呢?氧气是无色的,而液氧是淡蓝色的) 分子有什么特点呢?阅读教材P64第二段 (归纳) 2、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中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0X10-26千克)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初中化学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呢?(氢气、氮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提问)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吗?用化学式表示氢分子?

初中化学新课标活用练习题——微粒构成物质.doc

初中化学新课标活用练习题——微粒构成物质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未分类(共18题) 评卷人得分 1.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2.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质软----------------构成的碳原子不同 B.蔗糖是甜的,食醋是酸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C.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度变化--------------原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3.元素X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A.m+n+a B.m—n—a C.m+n—a D.a—m—n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4.臭氧(O3)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即3O22O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②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③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④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相同;⑤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 A.① ③ ④B.② ③ ⑤C.① ② ⑤D.② ③ ④ 【答案】C 难度:偏难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5.核外电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一组微粒是【】 A.Na,Na+B.H2O,NH3C.H2,He D.O2-,Ne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6.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复习捡测题 一、选择题: 1、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 ) ( A )Mg2+( B )2Mg+2( C )2Mg2+( D )Mg2 2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当n=12时,该微粒是( ) (A)原子(B)分子 (C)阴离子(D)阳离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 A )2O ( B )2O2( C )O2( D )O2- 5、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8”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B)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 (C)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D)“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 )氢气( B )金刚石( C )食盐( D )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 (A)NaCl (B)Cl2(C)KClO3 (D)KClO 8、X原子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化合 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2(B)X2Y (C)XY (D)X2Y3 9、在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0、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S (B)SO2(C)H2S (D)Na2SO4 1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 (A)NO (B)N2O3(C)NO2(D)N2O5 12、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 ②Cl2③HCl ④H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13碳酸氢铵(NH4HCO3)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 (A)碳;(B)氢;(C)氮;(D)氧。 14、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A)ZnCl3(B)CaNO3 (C)KOH (D)AlO2 1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5价元素的是( ) (A)KMnO4 (B)K2CO3(C)KClO3 (D)K2SO3 16、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1 (B)1:8 (C)1:9 (D)1:16 17、电解水时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 )1∶2 ( B )2∶1 ( C )1∶8 ( D )8∶1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 物,如H 2O和D 2 O混合后仍为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 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 2O和D 2 O混合后仍未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1)金属单质:如Fe、Al、Cu等 (2)非金属单质:如Cl 2、O 2 、S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5)酸、碱、盐、氧化物 ①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酸:HClO 4H 2 SO 4 HCl HNO 3 等 常见的弱酸:H 2SO 3 H 3 PO 4 HF H 2 CO 3 CH 3 COOH等 ②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强碱:NaOH KOH Ba(OH) 2Ca(OH) 2 等 常见弱碱:NH 3·H 2 O Al(OH) 3 Fe(OH) 3 等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 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 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 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 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知道物质、分子与原子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抽象理解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熟悉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原子核的结构、离子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构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 2、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四)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③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相对原子质量 ①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 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③ 没有单位。 (4)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5)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注意: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 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一中学吕甫金 一、理论指导 1.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自我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文化基础中强调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示例进行分析、概括得到理论性知识,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个学习过程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一过程中,对具体示例选择和分析,对概念关键特征的提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认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技、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分析课标后我们可知,这个课题隶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版块,学生需要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三态变化。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运用简单的实验启发学生感知和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本节课的内容是继教材前两章的学习,在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后,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溶解现象、明了物质结构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学习金属、酸、碱、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理念 1.化学课堂要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2.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初步运用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复习目标:梳理汇总零散的微粒知识,提炼出物质的微粒观,通过物质的微粒观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自主构建】 请同学们回顾以下知识: 1.下列物质各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干冰____________ 铜___________ 氯化钠______________ 金刚石______________ 2.请同学们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以下事实: (1)在报纸上的一个墨点就含有1018个碳原子,一万个氧气分子连接起来的长度还不到1微 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银温度计可以指示温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而水却不容易被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通电分解分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在初中化学中你学习了微粒的哪些知识 【课内探究】 一、联系整合,形成观念 探究点一:微粒间的关系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及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对照下面的网络图进行说明。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 “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探究点二: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物质宏观变化的依据,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变化与微观结构的中间桥梁, 原 子 结合 结合 分解 分子 氢气、氧气、水、氯化氢等 金属、稀有气体等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 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离子 得到或失去电子 结合 (静电作用) 集聚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一、知识概述 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2、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3、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 4、掌握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5、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化学式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它是对物质组成情况的真实反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 物质名称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化学式 铁Fe 聚集Fe 氧化铝Al、O 2∶3 Al2O3 二氧化碳C、O 1∶2 CO2 五氧化二磷P、O 2∶5 P2O5 氯化镁Mg2+、Cl-1∶2 MgCl2 碳酸钙Ca2+、CO32- 1∶1 CaCO3 由上表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也不同,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注意: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一种纯净物都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是该物质的分子式,如“CO2”既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又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能表示物质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意义,具体见下表。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 的1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 原子个数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 和2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总是一定的。通过实验可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因为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是一个确定的简单整数比,其中的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是原子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练习第一卷

1 课时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自学导航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 。铜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分子在不断地 分子之间有 。 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 不同造成的。如氧气 能 ,氢气能 ,而水却能 ,氧气由大量的 构成,氢气由大量的 构成,水由大量的 构成。 4.分子是由 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 原子和一个 原子构成的。 5.水分子分解时,生成 和 ,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 6.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改变。 (以上填改变或不改变)。 7.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①气体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压缩。 ②潮湿的衣服放在外面逐渐凉干。 ③糖逐渐溶于水中 ④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长话短说]: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指点迷津 试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 分析:如下图所示 结合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液态水气态水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但是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因而是一个物理变化。而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在该变化中,水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因而是化学变化。但是在水电解的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了原子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基础评价 1.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 B.氢气 C.氯化钠 D.铜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氧气 3.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 A.冰融化成水 B.二氧化碳变成了干冰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 D.碘加热变成了碘的蒸气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能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大小和体积发生了变化 D.分子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6.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操作中没发生任何变化 B.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此技术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 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就是以观念统领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原有的零散的微粒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 一、从教学设计看 课前延伸部分: 在第一次备课中,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所学的微粒观的知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第二次备课中,通过几个题目,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主回忆所学的微粒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归纳所学的微粒的知识,费时较多。因此,在第三次备课中,在这两个题的后面又加上了让学生归纳所学的微粒知识。 课内探究探究 第一次备课中,我把与微粒相关的内容都放在课内探究部分,课堂内容太多,学生遗忘比较严重,并且很多简答题学生知道是那么回事,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整个课堂是老师硬拖着学生往前赶。因此在第二次备课中,把部分微粒的性质和构成的知识点放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学生在课前回顾、整理有关微粒的知识,为课堂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做好基础。学生画出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但不知如何解释,因此在第三次备课时将问题分解,让学生在画微观示意图的同时思考一些问题。在自主应用,内化观念部分的题目,第一题与课前延伸有些重复,于是在第三次备课中改为信息题。 二、从效果达成看 本节课主要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主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理想模型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反过来会用微粒观的知识去解释宏观现象中的许多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以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帮助完善物质的微粒观。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有课前延伸部分通过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微粒性质的运用,引导学生物质的三种表述形式是统一的,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初中化学所包含的微粒观的内容。在课内探究部分,通过学生的展示,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

本次课课堂教学内容 一、认识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注意: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一般情况下所有和某些(碳C,硫S,磷P,硅Si)、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多数的和都是由构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金属与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NaCl、CuO、CaCO3等)由离子构成。【典型例题】 1.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 C.H2CO3D.H2O 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 4.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种类变多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三、元素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 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不论)。 2、分类: (1)金属元素:“ ”(金和汞除外);最外层电子数; (2)非金属元素:“气”“氵”“石””;最外层电子数; (3)稀有气体元素:He、Ne、Ar;最外层电子数(He、2个); 3、元素符号:(1)书写:拉丁字母; (2)书写原则:“ ”一个字母的,二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 ①宏观:一种。 (3)意义:②微观:一个。 ③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 ④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只表示意义。 4、元素分布: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是O;、Al、。 5、元素周期表: (1)结构:每个横行叫,共7个横行,即个周期;每个纵行叫,共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合成为1个族);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对质量的计算 原子的构成 探究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来探究原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那么我这个物质世界构成的微粒主要有原子(atom)、离子(ion)和分子(molecule)等。 介绍: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红磷、氯化氢、味精、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铁、镁、金刚石等都是有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是由离子构成的。我们人类也是有很多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则是由许多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一、分子和原子 共同点: 1.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

(1)质量小,体积小 18g 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质量大约为3×10-23g 。一滴水与一个水分子比较就相当于是一个地球和一个乒乓球的体积比。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隙 3.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分析:水通电电解的微观分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被解离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所以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总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能分为原子,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又能形成新的分子,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分解形成原子?? ?→?重新组合新分子 区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认为是不改变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改变 注意:我们并不能说分子大而原子小。 联系:原子不但能直接构成物质,而且还能构成分子。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练习卷

课时6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4) 单元知识网络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2.原子的构成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如下 121 ?= 碳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5.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指点迷津 已知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有30个粒子不带电,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该原子是什么原子? 思路分析:因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所以30个粒子显然是中子,余下的粒子共52个是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质子数与电子数都是26,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是56,该原子为铁原子。 基础评价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数 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中

A.打气筒能把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 D.海绵吸收水分 2.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是53 B.核外电子数是53 C.中子数是53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125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D.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 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 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 B.铁 C.氯化钠晶体 D.氩气 6.下列各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A.空气 B.液化气 C.冰水 D.糖水 7.某原子失去电子后,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带了正电 B.该原子的质子数发生了变化 C.该原子带了负电 D.该原子的相对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变 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相反粒子所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真题

第三章(一)构成物质结构的基本微粒 一、单选题 1. (2017·深圳)“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 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2.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3. (2017?自贡)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 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 4. (2017?甘肃)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5. (2017?内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6. (2017?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 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7. (2017?上海)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 8. (2017?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9. (2017?来宾)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10. (2017?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11.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 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12. (2017?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3. (2017?怀化)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课题1、分子和原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氧化汞(HgO)等由分子构成。金属(如Fe、Hg、Mg等)、金刚石、石墨、硅(Si)、稀有气体(He、Ne、Ar)由原子构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由离子构成。NaCl由Na+和Cl-构成。CuSO4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SO42-)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运动。把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无色)的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 A烧杯运动到 B烧杯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分子间间隔较大。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或被压缩)一般也是因为分子间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分子数目都不改变。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其中的最小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而不是说分子的质量、体积最小) 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对于由原子或离子的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原子或离子保持,如汞(Hg)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氯化钠(NaCl)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氯离子保持(填离子符号)。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CO2)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氨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或是说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都不变。 6、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中含有一种分子分子,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分子,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或是说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 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氢气(H2)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这个化学反应: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在加热氧化汞(HgO)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7、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再分。 课题2、原子的结构 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3、在原子中: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原子序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