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6
环境监测第四章室内空气污染监测习题参考答案环境监测第四章-室内空气污染监测-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室内空气污染监测习题一、填空1.室内空气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按照国家的有关_____________,按照规定的质量保证程序对各种代表性___________的监视、监控和测定,进而科学评价的操作过程。
2.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是。
3.中国室内空气监测项目包括四大类两个指标。
4.我国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制定并颁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国家,我国室内空质量标准的名称、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voc即________________,是一类重要的室内污染有机物,它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tvoc的最大允许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是室内空气常见的放射性气体,是―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该放射性物质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7.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时,吸收甲醛的酚试剂加入________________作为氧化剂,之后需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时,乙醛的存在使结果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使结果偏低。
可将室内空气通过_______________滤纸过滤器消除后者对测定的干扰。
9.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的测量仪器一般为。
苯系物的采样和利用。
湿度影响活性碳管的采样效率。
合适的湿度范围为_________。
10.环境试验舱是测定室内材料和用品中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的基本设备,____________在试验舱内的模拟环境条件下,进行各种参数和释放量的测定。
第一章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对象?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内容?A、化学检测B、物理检测C、生物监测D、生态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A、监视性监测B、特定目的的监测C、研究性监测环境污染的特点?A、时间分布性B、空间分布性C、环境污染与污染无含量的关系D、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E、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监测的特点?A、综合性B、连续性C、追溯性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A、国家环境保护标准B、地方环境保护标准C、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2、怎样制定地而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而和采样点?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制定过程:明确监测目的一调资研究——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釆样时饲和采样频率——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a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幵各种悛水、污水流入口或流处。
只设一个。
控制断而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而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可设多个。
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OOm处。
只设一个。
④釆样点位的确定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釆样断面上一一选取釆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釆样垂线上——选取釆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凼。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的保存方法奋:(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考试类型:名词解释;填空;问答;计算;论述;课后题答案汇总第二章第三章2. 怎样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 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 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 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 时;只在水面下 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 1m时;在 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 5~10m 时;在水面下 0.5m 和河底以上 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 0.5m 处、河底以上 0.5m 处及 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 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预处理的内容: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10.说明浊度、透明度、色度的含义及区别..答:色度: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的反映指标;浊度:反映水中不溶性物质对光线偷果实阻碍程度的指标;透明度:反映水体可见程度的指标.. 区别与联系:色度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所引起的;而浊度则是由于水中不溶物质所引起的..所以;有的水样色度很高但是并不浑浊;反之亦然..透明度是与水的颜色和浊度两者综合影响有关的水质指标..13.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答:一原理: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二仪器:相同之处: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1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种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不同点:原子化系统设备不同.. 优缺点:石墨炉原子化效率高;可大大提高测定的灵敏度;但比火焰原子化系统的精密度低..18.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答: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以测定六价铬..在酸性溶液中;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测定总铬..19.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同之处..答:原理的不同:被测元素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物质;再用分光光度仪测吸光度;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被测元素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光源的特征光;测其吸光度..仪器的不同:原子化系统、吸收池的不同..测定对象的不同:金属、非金属、有机物均可测定;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金属元素的测定..26.下表列出二级污水处理厂含氮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种形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分析数据..试计算总氮和有机氮的去除率..总氮就是所有形态的含氮化合物的总和;凯氏氮只氨氮和有机氮的总和..出水中凯氏氮8.2;氨氮9;凯氏氮应该大于氨氮..总氮进水为40;出水为8.2+4+20=32.2;所以总氮去除率为19.5%..有机氮为40-30=10;出水为8.2-9=-0.829.简述COD、BOD、TOD、TOC的含义;对同一种水样来说;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答: 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 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TOD: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TOC:总有机碳;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以碳的质量浓度表示..数量关系:对于同一水样几个指标的关系如下:COD 与 BOD:如果水中非生化降解比例保持不变;二者有关系;若改变;COD 可以把非生化降解都氧化;而 BOD 不行..TOD:能反映几乎全部有机物质经燃烧后变成简单无机物的需氧量.. 它比 BOD、COD 和高锰酸盐指数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值..但它们之间也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有的研究者指出;BOD5/TOD=0.1-0.6;COD/TOD=0.5-0.9;具体比值取决于废水的性质..TOD 和 TOC:其比例关系可粗略判断有机物的种类..对于含碳化合物;因为一个碳原子消耗两个氧原子; 即 O2/C=2.67; 因此从理论上说; TOD=2. 67TOC..若某水样的 TOD/TOC 为 2.67 左右; 可认为主要是含碳有机物;若 TOD/TOC>4.0;则应考虑水中有较大量含 S、P 的有机物存在;若 TOD/TOC<2.6;就应考虑水样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含量较大;它们在高温和催化条件下分解放出氧;使TOD 测定呈现负误差..3.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BOD5..第三章2.已知处于100.3kpa;10摄氏度状况下的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摄氏度状况的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 0.000002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mg/m3为单位表示的浓度值..解:体积分数不随气体温度压强改变而变化;因此标准状况下;SO2 体积分数仍为2×10﹣6.. 标准状况下;SO2的密度为ρ=64/22.410-3=2.857g/m3;标况下1m3的空气中;SO2的质量为2.857×2×10﹣6=5.714×10﹣3mg 故标准状况下;换算的质量浓度为 5.714×10﹣3mg/m3..4.进行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时;怎样结合监测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布点方法监测网点的布设方法有经验法、统计法和模式法等..在一般监测工作中;常用经验法..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如下: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2m处;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若置于屋顶采样;采样口应与基础面有1.5m 以上的相对高度;以减小扬尘的影响..特殊地形地区可视实际情况选择采样高度..另外;根据相关规定;考虑采样点数目和采样方法..8.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27℃;大气压力为 100.00kPa..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空气中SO2日平均浓度;每隔4h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集30min;采样流量0.5L/min..将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溶至50.00mL;取10mL测知含SO22.5μg;求该采样点空气在标况下SO2 日平均浓度..15.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 TSP 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的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核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2采样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X光看片机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滤膜在称量前需在恒温恒湿箱平衡 24 小时;平衡温度取 20—25℃;然后在规定条件下迅速称量;精确到0.1 mg;记下滤膜重量W0..称好后的滤膜平展放在滤膜保存盒内.. 打开采样头顶盖;取下滤膜夹;将称量过的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 再安好采样头顶盖;开始采样;并记下采样时间;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流量..样品采好后;取下采样头;检查滤膜;若发现滤膜有损坏;需重新采样..将完好的尘膜在恒温恒湿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温度和湿度平衡 24 小时;然后在规定条件下迅速称量;精确到 0.1mg;记下尘膜重量 W1..3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ρTSP;mg/m3= W1—W2/QN·T 式中 W1——尘膜重量mg W0——滤膜重量mgT——采样时间min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 3 /min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根据采样流量不同;分为大流量采样重量法和小流量采样重量法..1 大流量法使用带有 10μm 以上颗粒物切割器的大流量采样器采样..使一定体积的大气通过采样器;先将粒径大于 10μm 的颗粒物分离出去;小于 10μm的颗粒物被收集在预先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 PM10 的浓度..使用时;应注意定期清扫切割器内的颗粒物;采样时必须将采样头及入口各部件旋紧;以免空气从旁侧进入采样器造成测定误差..2小流量法使用小流量采样器;如我国推荐使用 13L/min..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具有分离和捕集装置的采样器; 首先将粒径大于 10μm 的颗粒物阻留在撞击档板的入口档板内; PM10 则通过入口档板被捕集在预先恒重的玻璃纤维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的滤膜重量及采样体积计算PM10 的浓度..滤膜还可供进行化学组分分析..采样器流量计一般用皂膜流量计校准;其他同大流量法..19.在废气监测中;对采样位置有何要求根据什么原则确定采样数目一、监测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点附近 1000 米内的土地使用状况相对稳定..2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以上;或从采样口至障碍物顶部与地平线夹角应小于 30 度;3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 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 180°以上的自由空间;4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所在地质条件需长期稳定和足够坚实;所在地点应避免受山洪、雪崩、山林火灾和泥石流等局地灾害影响;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5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和避雷设备;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6区域点和背景点周边向外的大视野需 360 度开阔;1~10 千米方圆距离内应没有明显的视野阻断;7应考虑监测点位设置在机关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时;保证通畅、便利的出入通道及条件;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可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二、采样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手工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1.5~15 米范围内;2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3~20 米范围内;3对于路边交通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2~5 米范围内;4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监测点位周围半径300~500 米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 25 米以上;无法按满足1、2条的高度要求设置时;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 20~30 米范围内选取;5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 1 米;6使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在监测光束能完全通过的情况下;允许监测光束从日平均机动车流量少于 10;000 辆的道路上空、对监测结果影响不大的小污染源和少量未达到间隔距离要求的树木或建筑物上空穿过;穿过的合计距离;不能超过监测光束总光程长度的 10%;7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时;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 1 米..若使用大流量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装置进行并行监测;其他采样口与颗粒物采样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 2 米;8对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采样口周围至少 50米范围内无明显固定污染源;为避免车辆尾气等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9开放光程监测仪器的监测光程长度的测绘误差应在±3 米内当监测光程长度小于 200 米时;光程长度的测绘误差应小于实际光程的±1.5%;10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端到接收端之间的监测光束仰角不应超过15°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的最少监测点位数量应符合表 1 的要求..按建成区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确定的最少监测点位数不同时;取两者中的较大值..表 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设置数量要求建成区城市人口万人建成区面积km2 最少监测点数<25 <20 125-50 20-50 250-100 50-100 4100-200 100-200 6200-300 200-400 8>300 >400 按每 50 - 60 km2建成区面积设 1个监测点;并且不少于 10个点..20.设谋烟道断面面积为1.5m2;测得烟气平均流速v=16.6m/s;烟气温度t=127摄氏度;烟气静压p=-1333pa;大气压p=100658pa;烟气含量湿量X=20%;求标况下的烟气流量..第四章1.什么是危险废物其主要判别依据有哪些答: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一种废物是否对人类环境造成危害可用下列四点来定义鉴别:①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和植物死亡率增加;②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③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④在处理、贮存、运送、处置或其他的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5.试述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及其监测的重点..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大致有焚烧包括热解、气化、卫生填埋和堆肥..焚烧;垃圾的热值是决定性参数;堆肥需要测定生物降解度、堆肥的腐熟程度;填埋;对渗沥水分析和堆场周围的苍蝇密度等是主要监测项目..第五章第六章4.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2.梅花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田块..3.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部均匀的田块..4.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5.放射状布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6.网络布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第七章7.什么叫等效声级Leq 什么叫噪声污染级Lnp等效声级: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量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声级大小..噪声污染级:在等效声级的基础上加上一项表示噪声变化幅度的量;更能反映噪声的试剂污染程度..11.三个生源单独作用于一点的声压等级分别为65dB、68dB和71dB;则同时作用于这一点的总声压级为多少12.在铁路旁某处测得:货车通过时;在2.5min内的平均声压等级为72dB;客车通过时;在1.5min内的平均声压等级为68dB;无车通过时的环境噪声约为60dB;该处白天12h内共有65列火车通过;其中货车45列、客车20列;试计算该地点白天的等效声级..解货车72dB对应时间为2.545/60=1.875h客车68dB对应时间为1.520/60=0.5h其余时间为12-1.875-0.5=9.625h。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环境监测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 1.测定溶解氧时所用得硫代硫酸钠溶液需要()天标定一次。 A、每天 B、四天 C、二天 D、三天 正确答案:A 2.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次数需。() A、每年至少1次 B、每三年1次 C、每两年1次 D、每年至少2次 正确答案:A 3.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的度数是() A、15度以上 B、20度以上 C、25度以上 D、30度以上 正确答案:C 4.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正确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 A、控告 B、检举 C、检举和控告 D、投诉 正确答案:C 6.下列情况不适用瞬时采样:()。() A、所测污染物性质不稳定,易受到混合过程的影响; B、不能连续排放的污水,如间歇排放; C、需要考察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或特定时间的污染物浓度; D、需要得到污染物平均值的数据; 正确答案:D 7.释水的BOD5不应超过()mg/L. A、1 B、2 C、0.2 D、0.5 正确答案:C 8.分光光度计通常使用的比色皿具有()_性,使用前应做好标记。() A、透光性 B、选择 C、方向 D、渗透 正确答案:C 9.下列操作哪一种是正确的()。 A、滴定之前用操作溶液将滴定管淋洗几次 B、称量某物时,未冷至室温就进行称量 C、滴定之前用被滴定的溶液淋洗锥形瓶 D、发现某砝码有腐蚀时,仍使用该砝码 正确答案:A 10.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等于零 B、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C、越小越好 D、没有要求 正确答案:B 11.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环境保护这项_____()。 A、方法 B、政策 C、工作 D、基本国策 正确答案:D 12.EDTA被广泛应用于配位滴定是由于()。 A、EDTA配位过程中没有酸效应 B、EDTA溶解性能好 C、EDTA具有特殊的结构 D、EDTA与金属配位1:1比例便于计算 正确答案:C 13.一组测量值的精密度用()或()表示。() A、偏差、标准偏差 B、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C、误差、相对误差 D、相对误差、标准偏差 正确答案:B 14.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从而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紫外线 B、红外线 C、γ射线 D、可见光 正确答案:A 15.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D、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正确答案:A 16.测定水中余氯时,最好在现场分析,如果做不到现场分析,需在现场用过量NaOH固定,且保存时间不应超过()小时。 A、24 B、48 C、6 正确答案:C 17.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 A、混合物多少 B、容器的大小 C、混合物的含氧量 D、混合物温度、压力 正确答案:A 1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汽中待测元素的()。 A、基态原子 B、激发态原子 C、离子 D、原子 正确答案:B 19.滴定法测定水中氨氮、(非离子氨)时,若NH4+浓度为1mg/L,则相当于NH3的浓度为()mg/L。 A、1.023 B、1.059 C、0.944 D、0.777 正确答案:C 20.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和传输结果的要求。 A、检验结果 B、电子存储 C、技术记录 D、质量记录 正确答案:B 21.瞬时采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相关环境管理工作中规定可采集瞬时水样的情况。 B、需要得到污染物最高值、最低值或变化情况的数据; C、需要得到短期(一般不超过10min)的数据以确定水质的变化规律; D、需要确定水体空间污染物变化特征,污染物在水流的不同断面和(或)深度的变化情况; 正确答案:C 22.在酸碱中和滴定时,不会引起误差的操作是()。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留有少许蒸馏水便注入待测液,再滴定 B、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用来移取待测液 C、滴定管用蒸馏水冼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溶液,再滴定 D、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再滴定 正确答案:A 23.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水面下()毫米采集柱状水样。采样瓶(容器)不能用采集水样冲洗。 A、200 B、100 C、300 正确答案:C 24.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制定实施细则,报()批准施行。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部 D、国务院 正确答案:D 25.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通常不少于()年。 A、10年 B、永久 C、6年 D、3年 正确答案:C 26.腐蚀性药品进入眼睛内时,应()。 A、直接涂烫伤膏 B、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急诊 C、直接去医院 D、立即用毛巾擦眼睛 正确答案:B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液体; C、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正确答案:D 28.加标回收率分析反映分析结果的。() A、准确度 B、精密度 C、灵敏度 正确答案:A 29.沉淀池的形式按()不同,可分为平流、竖流与辐流三种形式。 A、池的容积 B、池的结构 C、水流速度 D、水流方向 正确答案:D 30.水质环境监测分析中,制作校准曲线时,包括零浓度点在内至少应有个浓度点,各浓度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内。() A、4 B、5 C、6 D、3 正确答案:C 31.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配制纳氏试剂时进行如下操作:在搅拌下,将二氯化汞溶液分次少量地加入到碘化钾溶液中,直至()。 A、产生大量朱红色沉淀为止 B、将配好的氯化汞溶液加完为止 C、少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为止 D、溶液变黄为止 正确答案:C 32.测定含氟水样应是用()贮存样品。() A、硬质玻璃瓶 B、不锈钢 C、聚乙烯瓶 D、聚丙烯瓶 正确答案:C 33.若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牧渔业废水污染,会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 A、下降 B、无影响 C、上升 正确答案:A 34.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为()家及()家以上排污单位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污水处理设施。() A、两、两 B、四、四 C、一、一 D、三、三 正确答案:A 35.在原子吸收分析中,由于某元素含量太高,已进行了适当的稀释,但由于浓度高,测量结果仍偏离校正曲线,要改变这种情况,下列哪种方法可能是最有效的?() A、改变标准系列浓度 B、缩小读数标尺 C、继续稀释到能测量为止 D、将分析线改用非共振线 正确答案:D 36.排放口应满足现场采样和流量测定的要求,原则上设在厂界内,或厂界外不超过m的范围内。() A、5 B、10 C、50 D、1 正确答案:B 37.测定重金属的水样,通常加入()作为保存剂。() A、硫酸 B、硝酸 C、磷酸 D、盐酸 正确答案:B 38.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 A、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B、地方球境基准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正确答案:C 39.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气体进入大气后形成的。() A、HCl B、CO2 C、SO2 D、HF 正确答案:C 40.欲配制As2O3标准溶液以标定0.02mol/LKMnO4溶液,如要使标定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大致相等,则As2O3溶液的浓度约为()。 A、0.016mol/L B、0.025mol/L C、0.032mol/L D、0.050mol/L 正确答案:B 41.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合格证有效为()。 A、三年 B、十年 C、长期 D、六年 正确答案:D 42.采集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样品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 A、向上 B、可随意放置 C、向下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谜底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水平及其变更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包管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增进经济成长,根据环境呵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年夜,在环境中呈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物特点、散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更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呵护人类健康、呵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律例、标准规划等办事。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成长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含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含以下两种: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阐发及其结构与状态的阐发多采取化学阐发办法和仪器阐发办法。
仪器阐发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办法为基础的阐发办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响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办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含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示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响,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更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成长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新技术不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笼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各类水体: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废水和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1〕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2〕对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监测项目:指影响水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
原则: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受各国重视的优先监测污染物;经济条件等。
2、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流过或聚集在地球外表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制定过程:明确监测目的——调查研究——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a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
只设一个。
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可设多个。
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
只设一个。
④采样点位确实定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面。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类型?工业废水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截面积比较小,不需设置断面,而直接确定采样点位。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全环境监测习题名词解释: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换趋势。
P2填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单独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相加作用和 __________ 作用。
(抗拮、相乘)2•环境监测具有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的特点。
(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工业废水的一类污染物,在 ______ 布设采样点;二类污染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设采样点。
(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排污单位总排放口)4.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种化学类别,共—种有毒化学物质。
(14 68)简答:1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的对象不同可将环境监测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源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
2. 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6类。
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3级。
3 •什么是优先污染物,具有什么特点?优先污染物:对众多的污染物进行筛选并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所说的优先过程。
环境监测习题及答案第1页共17页填空题(一个空)1、在加装酿造装置时,水冷凝管应按______的顺序相连接冷却水,严禁消音。
2、对某量进行独立测定25次,计算得标准偏差为4,则其平均值标准偏差为______。
3、测量铬的容器所含油污时,应当特别注意不容用______冲洗。
4、国家颁布的水质ph值测定的标准方法是______。
5、熔化在水中的______态的氧,称作溶解氧。
6、测定溶解氧样品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______。
7、使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体中所含还原性物质时,可以并使测量结果______。
8、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是指盐酸萘乙二胺与______发生反应,生成玫瑰红色偶氮化合物。
9、s型皮代销在测量时的误差______标准型皮代销。
10、标准皮托管的校正系数为______。
11、在分析数据处理中,grubbs检验法就是用作检验______。
12、具有判断水体污染程度的参比和对照作用或提供本底的断面是______断面。
13、水体掌控断面就是为了介绍______而设置的。
14、测定水体颜色时,可用______代替氯铂酸钾进行测定。
第2页共17页15、微生物监测一定要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16、15.250001求和变成小数点后一位为______。
17、测定烟气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与采样速度相比应当______。
18、测量大气中氮氧化物时,需用______将大气中的一氧化氮水解成二氧化氮展开测量。
19、监测某城市噪声时,对100个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其中l30代表______。
20、某水样重新加入酚酞后显出红色,加酸后变成无色,重新加入甲基橙后显出桔黄色,稳步加酸至变成红色,两次消耗的酸量成正比,则可以推论水样中所含______。
21、施用农药后,蔬菜的______农药含量最多。
22、监测水体中的ss时,滤纸应在称量前研磨至______。
23、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可用______将大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进行测定。
环境监测习题与答案环境监测习题与答案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和监测环境变化的过程。
在环境监测中,习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和测试方式,下面将介绍一些环境监测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大气环境监测习题1. 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大气环境质量,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请简述大气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
答案:大气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
现场监测主要通过设置监测站点,使用气象仪器和大气污染物监测设备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远程监测则通过卫星遥感和气象雷达等手段,对大范围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
二、水体环境监测习题1. 水体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水体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质监测、水量监测和水生态监测。
水质监测主要是对水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以评估水质的好坏;水量监测则是对水体的水量变化进行监测,包括水位、水流速度等参数的测量;水生态监测则是对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进行监测。
2. 请简述水体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水质指标。
答案:水体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
溶解氧是评估水体中生物生存环境的重要指标,pH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性,浊度是反映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浓度,氨氮、总磷和总氮则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三、土壤环境监测习题1. 土壤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土壤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土壤质量,了解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为土壤修复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请简述土壤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
答案:土壤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采样主要是通过设置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土壤的相关信息;实验室分析则是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以确定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