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

高二语文集体备课导学案

预习案

预习检查:

一、通假字

(1)上山陈:

陈:通“阵”,布置阵地。

(2)广家世世受射:

受:通“授”,传授。

(3)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莫:通“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

(4)然虏卒犯之:

卒:通“猝”,突然。之:代李广的军队。

(5)胡虏益解:

解:通“懈”,松懈。

(6)汉军罢:

罢:通“疲”,疲惫。

(7)南绝幕:

幕:通“漠”,沙漠。向南横穿沙漠。

(8)遂引刀自颈:

颈:通“刭”,自刎。

(9)悛悛如鄙人:

悛悛:通“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10)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谕:通“喻”,比喻。

解释翻译句子:

(1)大军不知广所之:

之:动词,到。

译“大军不知道李广所到的地方”。

(2)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故:从前。以:以……的身份。将:动词,带领。军:名词,军队。屯:动词,驻扎。

译“程不识以前和李广一样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率领军队屯扎”。

(3)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虽:连词,既使。学者:学习射箭的人。莫:否定代词,没有人。

译“既使他的子孙、别人向他学习射箭的人,没有人能赶得上李广”。

(4)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动词,辞别。

译“李广不向大将军辞别,起身走了”。

句式特点: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者,……也”是固定格式,表示判断,还有其它几种变形,也表示判断,如“……者也”、“……也”、“……者……”。译“将军李广是陇西成纪人”。

(2)为虏所生得:

“为……所……”表示被动句式。译“被匈奴活捉”。

(3)其李将军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之”字提前宾语,应该是“其谓李将军也”。其,句首语气词,表猜测。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4)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彼其忠实心诚于士大夫信”。

译“他那忠厚老实的心胸确实受到将士们的信赖”。

导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

的汉将,今天一起学习此文。

二、司马迁及《史记》:

见课件

三、整体感知

1: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2: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3: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4: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2).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5: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四: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

第二课时

作业检查:

见世纪金榜42页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课堂达标:

【自主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

(3)辄分其麾下()(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刀自刭

(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译文:

(2)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译文:

(3)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译文;

(4)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典例分析】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B)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

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

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

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跟从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是必射雕者也

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

3、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

A.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磔磔云霄间

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 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译文:

6.文言现象(略)

世纪金榜P41

教学反思:

1. D(接应)

2. A

3. B

4. D (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不符合文意)

5。(1)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2)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3)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4)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李将军列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李将军列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篇一:李将军列传原文译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 司马迁 【原文及译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抗击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因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高祖本纪》 常有大度 ......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 (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 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 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一同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 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 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灭族处死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再说规约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同“纳”,接纳逐步同“拒”认为……正确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 ..,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计持

2015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8李将军列传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3分) A.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B.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解析A项“尝”同“常”;B项“陈”同“阵”;D项“莫”同“幕”。 答案 C 2.下列各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士以此爱乐为用.用.善骑射 B.从.广勒习兵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彼虏以我为走.弃甲曵兵而走. D.望.匈奴有数千骑君还何所望. 解析均为逃亡,逃跑。A项分别为任用,使用/因为;B项分别为跟从/使……跟从;D项分别为远远望见/期望。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B.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C.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鱼,我所.欲也 解析均为介词。A项分别为代词,石头/动词,到;B项分别为表顺承/表转折;D项分别为地方/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C.广之将兵 ..,乏绝之处D.而又迷失 ..道 解析A项指“事情的复杂经过”;B项指“学习的人”;C项指“统率士兵”。

答案 D 5.下列对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C.欲夜.取之 夜:名词作动词,连夜 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前:名词作动词,向前进发。 解析夜:名词作状语 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B.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C.使大军伏马邑旁谷D.置广两马间 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答案 A 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还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匈奴人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生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解析D项错在“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吏的审讯。“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与“接受刀笔吏的审讯”,二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

《李将军列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将军列传》译文、原文、翻 译对照 篇一:将军列传原文译文 《将军列传》(节选) 司马迁 【原文及译文】 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过了四年,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广的部队,活捉了广。单于一向听说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广活着送来! ”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

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广一口饭也不尝。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几十步之,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 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李将军列传答案

李将军列传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nì)吏当.广所失亡多(dāng) 屏.野(bǐng)中石没镞 ..(mòzú) 辄分其麾.下(huī)广讷.口少言(nè) 骠.骑将军(p iào)骠.勇(p iào) 广数.自请行(shuò)其势不屯.行(tún) 以为李广老,数奇.(jī)意甚愠.怒而就部(yùn)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 ..遗广(bèi láo )遂引刀自刭.(jǐng ) 悛悛 ..如鄙人(xún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 4、名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广家世世受.射(传授)有所冲陷折关 ....及格猛兽(冲锋陷阵;破关)从广勒.习兵(统率,部署)有白马将出护.其兵(监护,监督)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接应)广暂.腾而上胡儿马(霎时) 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陷入) 专以射为戏,竟死 ..(一直到死)广数.自请行(屡次) 乃自以精兵走.之(疾行)东道少.回远(稍,略)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以为李广老,数奇.(单数,不大有好运气)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愠怒 ..而就部(怨愤) 南绝.幕(横渡)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 ...广(酒食;送给) 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比喻)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尝”同“常”,经常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布阵 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假装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同“阵”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

李将军列传参考答案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检测参考答案(一)班级学号姓名 1、广家世世受.射:传授,学习 2、用.善骑射:因为,由于 3、杀其骑且.尽:将近 4、无老壮皆为垂涕 ..:落泪 5、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亲自 6、今如此以.百骑走:率领 7、即有急,奈何 ..:怎么办 8、是时 ..会暮:此时 9、胡兵亦以为 ..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认为 10、大军不知广所之.:到 11、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就 12、单于素.闻广贤:平时 13、因.推堕儿:趁机、趁势 14、因引 ..而入塞:于是/带领 15、为.虏所.生得:被 16、广家与故.颍阴侯孙:旧,原来的 17、呵.止广:呵斥 18、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任命 19、避之数岁.:年 20、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就 21、广为人长.:(体格)高大 22、广之.将兵:主谓取独 23、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来,表目的 24、其将.兵数困辱:带领 25、广数.自请行:屡次,多次 26、良久乃.许之:才 27、既.出塞:已经,……以后 28、东道少.回远:稍微,略 29、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况且 30、广暂.腾上胡儿马:霎时 31、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结构助词“的” 32、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借/参 33、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跟从 34、中贵人走.广:逃跑 35、三人亡.马步行:失 36、果.匈奴射雕者也:果然37、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认为 38、而复还至其骑.中:骑兵队伍 39、是时会.暮:适逢、正值 40、胡皆引.兵而去:带领 41、故弗.从.:无法接应 42、其后四岁 ..:四年 43、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斜视/好 44、复.得其余军:又 45、吏当.广所失亡 ...多:判决/所字结构,损失伤亡 46、顷之 ..,家居数岁:转眼间 47、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使 48、后韩将军徙.右北平:迁调到 49、广即.请霸陵尉与俱:随即 50、以为 ..虎而射之:认为 51、良久 ..乃许之:过了好久 52、莫.能及.广:没有人/比得上 5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路 54、度.不中不发:估计 55、无.老壮皆为垂涕:不论 56、天子以为 ..老,弗.许:认为/不 57、是岁 ..,元狩四年也:今年 58、乃自以.精兵走.之:率领/逃跑 59、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 60、如令子当.高帝时:在 61、固.自辞于大将军:坚决 62、单于遁走 ..,弗能得而还:逃跑 63、纵.马卧:放任 64、从.人田间饮:跟 65、因.问广、食其失道状:乘势 66、乃.我自失道:是 67、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有幸 68、岂.非天哉:难道 69、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70、遂引刀自刭 ....:抽刀割颈自杀

高中语文 文言文《李将军列传》原文与译文

《李将军列传》原文与译文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李将军列传词句整理

《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一、通假字 汉军罢:通“疲”,疲惫。 军亡导,或失道:通“无”。通“惑”。 南绝幕:通“漠”,沙漠。 广家世世受射:通“授”,传授,这指学习。 虏益解:通“懈”,这里指进攻的势头有所减弱。此言虽小,可以谕大:通“喻”,比喻。 诸将多中首虏率:通“律”,军令。 二、词类活用 络而盛卧广:名词作状语,用绳子结成的网。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子抽打;向南。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后大将军:后于,比……后到。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 三、一词多义 自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亲自。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从。 固自辞于大将军:亲自。 桃不言,下自成蹊:自然。 因 因推堕儿:趁势。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势。因复更射之:于是。 数 鞭马南驰数十里:几。 避之数岁 非在数十步之 行可数百里 杀数人 广数自请行:多次,屡次。数奇:命运的定数。 复 复得其余军:又 因复更射之:再。 终不能复入石矣:再。 广复为后将军:又 复力战:再。 与 饮食与士共之:和。 虏易与耳:对付。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给。 乃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就。军士乃安:才。 良久乃许之:才。

乃自以精兵走之:就。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竟;却。今乃一得当单于:才。 乃我自失道:是。 引 因引而入塞:带领。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带领。遂引刀自刭:拿,拔。 虽 虽令不从:即使。 此言虽小:虽然。 将 诸将多中首虏率:将领。 广复为后将军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带领。 中 见草中石:中间。 中石没镞:射中。 度不中不发:射中。 诸将多中首虏率:符合。 没 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

李将军列传节选阅读答案

李将军列传节选阅读答案 导读:李将军列传(节选)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今乃得一当单于当:_______ ②其势不屯行屯:_______ ③固自辞于大将军辞:_______ ④军亡导导: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自以精兵走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以东道 B、为中将军从大将军无老壮皆为垂涕 C、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且广年六十余矣 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述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 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 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 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 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 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 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 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 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 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 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 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 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 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 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

最新李将军列传字词翻译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②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②白马将:乘白马而出监护军队的将领。 译文:

《李将军列传》练习及参考答案

《李将军列传》练习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 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 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 D. 虏多且近,即有急即:立即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是必射雕者也 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广勇敢善战的一组是() ①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②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③令曰:“皆下马解鞍!! ④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⑤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⑥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 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 6 .请找出与《魏公子列传》相关的成语。 7.请分析李广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的原因。

《李将军列传》字词句复习及检测

《李将军列传》 班级学号姓名 一、重点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通“授”,传授】 2.用.善骑射【因为】 3.广从.弟李蔡亦为郎(注音+解释)【zòng 堂房亲戚】 4.秩.八百石【俸禄】 5.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 ..兵击匈奴【统帅,部署;训练】 6.皆惊,上山陈.【同“阵”,布阵】 7.即.有急,奈何【假使】 8.领属 ..护军将军【属某人所统领】 9.睨.其旁一胡儿骑善马【斜视】 10.得李广必生致.之【送达】 11.广暂.腾而上胡儿马【突然】 12.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 13.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 ..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摒除人事而居于山野】 14.居无何 ..【不多久】 15.后韩将军徙.右北平【迁调】 16.广居.右北平【驻守】 17.中石没镞.【箭头】 18.广讷.口少言【说话迟钝】 19.见敌急.【急迫,逼近】 20.乃自以.精兵走.之【率领;奔向,趋向】 21.东道少.回远【稍,略】 22.其势不屯行 ..【屯结行进】 23.今乃一得当.单于【抵挡】 24.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 25.数奇 ..【运数不好】 26.固.自辞.于大将军【坚决;推辞】 27.急诣.部【到】 28.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 29.愠怒而就.部【前往】 30.军亡导,或.失道【同“惑”】

31.后.大将军【后于】 32.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穿越】 33.广已.见大将军【……之后】 34.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给】 35.因问广、食其失道 ..状【迷路】 36.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复杂的情况】 37.大将军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 38.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同……交战】 39.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走;迂回绕远的路】 40.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回复】 41.无.老壮皆为垂涕【无论】 42.其.李将军之谓也【大概】 43.悛悛 ..如鄙人【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44.彼其忠实心诚信 ..于士大夫【确实;被信任】 4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路】 46.可以谕.大也【比喻】 二、重点句子(口头翻译) 1.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2.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4.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5.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6.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止广宿亭下。 7.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8.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9.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 10.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12.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13.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14.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1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16.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李将军列传》全文翻译

《李将军列传》全文翻译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过了很久,孝景帝死,武帝即位。左右大臣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将他从上郡太守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当边郡太守,屯兵驻防。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夜晚不打更巡夜,幕府公文簿册很简单,不过也派哨兵远出侦察,部队从未遇到危险。程不识就要求严格部队编组和扎营布阵,晚上打更巡夜,士吏办理公文表格必须清楚明细,全军不得休息,这样也未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非常简单省事,然而敌人如突然袭击他,他就无法阻挡了;可是他的土卒也很安逸痛快,都乐意为他去死。我抬军虽然繁忙,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这时汉朝边郡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然而匈奴怕李广的谋略,士卒也大多乐于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孝景帝时因为几次直谏调任太中大夫,他为人清廉,认真执行朝廷的法令条文。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里,而由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统领。这时单于发觉了这个策略,就撤走,汉军都没有立功。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

李将军列传 重点句子翻译教程文件

李将军列传重点句子 翻译

李将军列传重点句子翻译 1.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去: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2.得李广必生致己:得到李广一定要活着捉到他。 3.《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传》上记载,“为人正直无私,不需要命令也可以使人跟随听从他,其为人偏斜自私,就算是身处高位,也不能够使人听从他。”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5、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士兵也多乐意跟从李广而以跟从程不识为苦。) 6、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法吏判处李广的军队损失伤亡惨重,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判斩刑,李广出钱赎罪,降为平民。) 7、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现在的将军尚且不能犯禁夜行,何况是以前的(将军)呢?) 8、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候也。(灾祸中没有比杀掉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没有得到封候的原因啊。) 9、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 10、胡虏易与耳!(匈奴是很容易对付的!) 11、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难道是我的面相不得封候?还是我的命该如此呢?) 12、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将军自己回想一下,莫非曾经做过自己感到遗憾的事吗?) 1、广家世世受射。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2、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3、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李将军列传检测及答案

燕子矶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史记》练习讲义 编制人:杨妙新 1 李将军列传检测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n ì ) (2)吏当. 广所失亡多( d āng ) (3)辄分其麾.下( hu ī ) (4)广讷. 口少言( n a ) (5)以为李广老,数奇.( j ī ) (6)意甚愠. 怒而就部(y ùn )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b ai l áo wai ) (8)遂引刀自刭. ( j ǐng ) (9)悛悛..如鄙人( x ún )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x ī ) (11)骠.骑将军( pi ào ) (12)秩八百石. ( d àn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3、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 八百石 (官吏的俸禄) 4、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 习兵击匈奴 (统率、部署) 5、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布阵) 6、虏多且近,即. 有急,奈何? (如果) 7、是时会. 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恰逢) 8、得李广必生致. 之 (送达) 10、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 腾而上胡儿马(同“佯”,假装;斜看;霎时) 11、汉下. 广吏 (交给) 1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 斩,赎为庶人 (判决;判决) 1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 故也! (何况) 14、居无何... ,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过了不多久) 16、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就;部下) 17、专以射为戏,竟. 死 (一直、从头至尾) 18、用. 此,其将兵数困辱 (因为) 20、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 一得当单于 (才) 22、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 书。” (到;按照) 23、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 部 (到) 28、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 29、且广年六十余矣,终. 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到底、终究) 30、而右将军独下.吏,当. 死,赎为庶人 (交给;判决)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尝”同“常”,经常。)

李将军列传译文

李将军列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 2、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 3、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2. 李广人物形象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李广简介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李陵,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 2、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前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下面任务。 1、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2)吏当广所失亡()多

李将军列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李将军列传》练习题 【模拟试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 (3)辄分其麾下()(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 兽同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 陈同 (3)行十余里,广详 死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 军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_______ (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 行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刀自 刭 (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

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 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 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 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跟从 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是必射雕者也 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 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④今如此以百骑走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 A. ①④⑥ B. ②⑤⑥⑦ C. ①③⑤ D. ②④⑦ 8、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 A.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磔磔云霄间 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 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