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深水油田开发中应对蜡的流动保障策略

浅谈深水油田开发中应对蜡的流动保障策略

浅谈深水油田开发中应对蜡的流动保障策略

298

1?概述

深水油气田开发是当前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发展趋势[1-2]

,深水环境温度低(约为4℃),回接长度大,原油在管道内的保温在技术上比较困难,当温度降低时,原油中的蜡会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沉积层厚度原来越大,有可能造成管道堵塞。另外,在由于事故或检修导致的关断情况下,温度的大幅降低可能会导致管道内原油的胶凝和堵塞,造成重新启动的困难。

2?流动安全保障技术

“流动保障(flow assurance)”技术主要是利用流体物性和输送系统的水力热力特性,制定系统运行操作策略,控制系统内油气不稳定的流动行为,确保油气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一个好的流动保障原则和策略,可以大大扩展油气田开发中的技术可选性,并大大增加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性。流动保障设计思路及步骤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评估流动保障风险;确定流动保障风险减缓策略;初步确定系数操作原理、步骤和参数;最终确定系统流动保障策略;根据现场数据优化系统性能

3?原油中对蜡的表征及其工程意义

(1)析蜡点WAT:是指在环境压力下,蜡晶开始从原油溶液中析出的温度点。析蜡点大概是含蜡原油流动保障所需要测量的最重要的参数,因为原油温度在低于析蜡点时,粘度便会增大,且开始发生蜡沉积。

(2)含蜡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蜡的总量,可以用来衡量某种原油可以在管壁处发生沉积的最大量。

(3)倾点(凝点):是当试管倒置5s后原油停止流动的温度点,可以作为确定静态条件下原油产生胶凝的温度点。典型的测量原油倾点的方法是ASTM D-5853-95。

(4)胶凝强度:胶凝强度定义为使胶凝结构破坏所需要的剪切应力的大小。流变仪中测得的典型的胶凝强度大小在50dyne/cm 2数量级上。流变仪中间隙小,油样会发生均匀屈服,但在管道中则不然。管线再启动时,压力头会在原油中向前传播,靠近进口处的原油将会先屈服并开始流动。由于原油凝胶结构的可压缩性和非牛顿流体特性,原油的不均匀屈服将是很难处理的问题,因而需要通过流变测量和短管模拟进一步预测。

4 蜡沉积预测

发生蜡沉积的趋势以及速率同样可以通过计算蜡分子向管壁扩散的速率进行适当预测,预测应用的模型一般包括:图尔萨大学模型;Profes中的结蜡预测模块;OLGA 结蜡预测模块;BPC模型等。

工程计算中,利用HYSYS,PIPESIM或OLGA等软件将热力学模型与管流模型、迁移速率模型相耦合,可以预测蜡沉积的位置,蜡晶积聚的速度,以及管线清管的频率。目前蜡沉积预测的精度不是很理想,许多研究机构(例如国际国内知名石油院校)正致力于研究改善其精度。

5?应对蜡的流动保障策略

深水油田开发中,对蜡造成的海管、水下生产系统内的流体流动问题,有很多的应对策略。

5.1?温度控制

将井筒、采油树以及其它不能进行通球清管的设施的温度控制在发生结蜡的温度之上,将变的非常重要。经验上认为,这个关键的温度点可以选择云点+ 8℃。

一般采油树及井口管汇可以借助于油藏温度,很容易达到需要的温度,对于生产及外输管线,则要通过保温或加热方式确保油温在析蜡点以上,深水海管/水下生产系统保温方式一般包括:整体外部保温、多层保温、预制保温模块、管中管保温、集束式保温、热水循环主动保温、集肤效应电伴热主动保温等。

5.2?化学药剂注入

化学药剂可以大大减小蜡沉积的速率,故可作为保温/加热方法的补充措施。在操作条件下化学药剂需要与原油进行配伍,以保证发挥效力,通常在应用之前,先在与操作工况类似的条件下对药剂的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估。阻止蜡沉积形成的化学药剂包括:(1)热力学防蜡剂:降低云点,粘度及倾点,需要的量较大;(2)降凝剂:改变蜡晶结构,减小粘度与屈服应力,但是不能减小蜡沉积速率;(3)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包裹蜡晶从而阻止其生长,改变蜡晶润湿性能从而减少蜡晶对管壁及其它蜡晶之间的粘附;(4)蜡晶改性剂:与蜡重结晶,减小沉积速率,降低粘度/倾点,但不能阻止蜡的生成,改变蜡晶性质从而弱化其粘附力,阻止其在管壁的生成,抑制蜡晶凝聚,需要在云点以上注入,适用于稳定及关断工况。

5.3?清管

通过管线保温或者注入蜡分散剂可以将沉积速率减小5倍,但却不能完全阻止蜡的沉积。因此通过清管对蜡进行物理清除仍然是必须的。为方便实现清管,工艺流程上常设计专门的清管球收发球装置。清管必须经常进行从而避免大量蜡的堆积。如果蜡沉积物变得太厚,清管时蜡大量聚集在球的前面,导致没有足够的压力推动球在管线中前进。

6?结语

深水油田开发中的蜡将给在低温时析出,附着沉积在管壁上,给流动造成严重的问题,甚至堵塞管道,流动保障设计中应基于蜡的各项工程物理参数进行适当的策略设计,合理确定操作温度、保温方案、化学药剂注入方案,并提前制定对应的操作步骤和程序,确保水下生产系统和管道系统合理应对蜡所带来的流动难题,保障油田设施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清平.?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开发面临的挑战[J].?中国海上油气,2006,18(2):130-133.

[2]闫正和,罗东红,许庆华.?南海东部海域油田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实践[J].?中国海上油气,2014,26(3):72-77.

浅谈深水油田开发中应对蜡的流动保障策略

马勇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51

摘要:深水油田开发中的蜡将给在低温时析出,附着沉积在管壁上,给流动造成严重的问题,甚至堵塞管道,流动保障设计中应基于蜡的各项工程物理参数进行适当的策略设计,合理确定操作温度、保温方案、化学药剂注入方案,并提前制定对应的操作步骤和程序,确保水下生产系统和管道系统合理应对蜡所带来的流动难题,保障油田设施安全经济运行。

关键词:深水油田;流动保障;结蜡;保温

清防蜡技术措施设计内容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报告) 检索主题:清防蜡技术措施设计内容 和设计方法

目录 第一章选题意义 .................................................................................................... - 1 - 1.1选题意义 (1) 1.2选题涉及的学科及关键字 (1) 第二章检索方案 (2) 2.1检索数据库说明 (2) 2.2检索方案及步骤 (2) 2.3检索流程详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论文写作 (8) 3.1论文主题分析 (8) 3.2检索文献总体分析 (8) 3.3论文写作 (9) 1. 石蜡性质 (13) 2结蜡机理分析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确定不同开发阶段的结蜡深度 (13) 4原油中蜡的结晶规律 (14) 5 油井结蜡的危害 (14) 6清防蜡设计方法的确定 (14) 6.1 机械清蜡技术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热力清防蜡技术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表面处理防蜡技术 (18) 6.4 磁防蜡 (19) 6.5 化学防蜡 (19) 6.6 超声波 (19) 6.7 确定清防蜡工艺 (20) 7电磁油井防蜡技术 (20) 7.1电磁防蜡技术应用现状 (20) 7.2电磁防结蜡试验仪器原理介绍 (20) 7.3电磁防结蜡机理 (21) 7.4电磁防结蜡技术现场试验 (21) 7.5 技术关键 (22) 7.6效果评价 (22) 7.7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第四章感想与总结 (24)

CX-2系列清防蜡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清防蜡剂(CX系列) 化学品英文名称:Paraffin remover (CX series of products) 企业名称:长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银川德胜工业园新胜东路26号邮编:750200 电子邮件地址:cqhg-aq@https://www.doczj.com/doc/ef2259459.html, 传真号码:(0951)8988055 企业应急电话:(0951)8988032 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cqhg-ZJ-01 生效日期:2006年7月1日 国家应急电话:火警119 急救12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苯 50-60 71-4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并强烈地作用于中枢神经很快引起痉挛;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 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本品对环境有害,主要体现在对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或用专用洗涤剂清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不要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大数据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及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2259459.html, 大数据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及策略 作者:李悦刘建刚揭宁军李小东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随着大数据兴起,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了简要陈述,阐明了油田数据的特点以及油田大数据分析体系的主要内容,对自动筛选异常井、自动诊断异常井、制定间抽井抽油计划以及规划油井清洗工作等大数据的實际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技术;油田;数据处理 大数据技术是让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得的数据充分燃烧,让数据发音,让数据说话。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充分利用自控系统和信息系统获取到的数据,对现有未开发或未利用的数据资产重新认识,从大数据资源中不断挖掘更多的规律和趋势,协助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分析,指导生产经营策略适时调整,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 大数据在油田企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对石油资源需要量不断增加,油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数据在油田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进一步提升了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根据一些大型企业对大数据实际应用经验,进一步对数据的输出和输入研究,能够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通过将大数据应用在企业的上游部门当中,能够对企业的数据操作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此外,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动态处理,就可以及时掌握油田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油田生产计划进行调整,最大限度满足油田生产的实际需要。大数据具有系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同客户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更多时间内对客户进行回复,从而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大数据技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如钻井、勘探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油田勘察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地质信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有效识别出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及时获得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有效提高勘察的效率,降低油田勘察过程中的成本消耗。 2 大数据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1 自动筛选异常井 在油田采油过程之中,异常井现象的出现会给油田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异常井的主要特点是油井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与历史生产数据之中的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性,具有数据差异波动,并且数据的波动幅度已经超出了油井正常生产的波动范围。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

岳湘安 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几点思考

岳湘安—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几点思考 1 如何理解低渗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 答:(1)针对低渗透油藏,只有在作用压力梯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流体才会流动,这个临界值称为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成反比,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当压力梯度达到临界启动压力梯度时,流体开始流动;当压力梯度达到最高启动压力梯度时,才呈现达西线性渗流。 (2)随着开发过程的进行, 储集层压力下降使储层有效压力( 上覆岩层压力与岩层内孔隙压力之差) 增加。有效压力增大时, 对储层岩石产生压实作用, 迫使储层中的一些微孔隙被压缩, 使岩心的渗透率产生明显下降。储集层渗透率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储集层的地下渗流能力, 进而影响油井产能。这种随压力的变化渗透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渗透率的压力敏感性, 因渗透率的压力敏感而影响油气藏的开发称为压敏效应。低渗储层一般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储层岩石渗透率越低,储层应力敏感性越强,但由于岩性、矿物组成和孔隙结构的差异,即使物性相同的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也很不相同;低渗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对储层流体的流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应力敏感性越强, 影响越大。 由于低渗透油田自身特有的低渗透率、低孔隙度、喉道细小等不利的储层条件, 使得低渗透油田开发投入大、开采难度大、产能低、效益差. 若开采方式选择不当、开发不合理等都会对低渗透油田开发造成较大的影响. 开发过程中因油藏压力的降低所诱发的渗透率的压力敏感性伤害将不可避免, 压敏效应的存在给合理开发低渗透油田提出了条件, 要求在开发低渗透油田时更应注意选择合理的生产压差、合理的注水时机, 控制好井底流压, 密切注意地层压力的下降并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 2、如何理解低渗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 储层颗粒细小、胶结物含量高、孔喉细微、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是超低渗透储层最显著的渗流特征,其对油田开发效果影响明显。超低渗透储层特征决定了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差,开发中存在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特征。 应力敏感性:超低渗透油藏大多属于应力敏感性油藏,随着注入水的进入或地层流体的采出,地层岩石的有效覆压将会发生变化,岩石发生形变,从而引起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最终影响油气藏的产能和开发效果。 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吼道半径小,从而相对于中高渗透油田其孔道内的毛管压力及单位表面上的界面张力要大,流体流动时要克服的渗流阻力主要以毛管压力为主;而中高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流动渗流阻力以粘滞力为主,两者的渗流主要作用阻力不同,从而在油田开发中显示为低渗透油田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3 与中高渗油藏相比,特低渗油藏中的孔隙结构和水驱油效率有何主要差异? (1)孔隙结构差异:特低渗油藏渗透率1×10-3μm2≤K <10×10-3μm2 , 中高渗油藏渗透率50×10-3μm2≤K <2000×10-3μm2。特低渗油藏相对于中高渗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注水困难,致密基质中的油难以驱替,产能产量低,水窜严重,油中暴性水淹,不能应用达西公式。特低渗油藏孔喉比大(100以上),对驱油效率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中高渗油藏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探讨(张小峰)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探讨 张小峰 摘要:石油工业的战略地位和中国石油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L1前,跨国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中国石油企业应以跨国石油公司为发展标杆,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体系。 关键词: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因素 石油企业战略就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LI标、达成U标的途径和手段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等特性决定了发展战略对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薄弱、石油安全风险系数日益增大的国家来说,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发展战略无疑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竞争优势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一、石油公司加强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主体的竞争力决定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石油行业的发展决定于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加强我国石油企业战略管理十分必要。 (-)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石油企业经过改制上市后,已经山一个国家公司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因此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以求得自身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根据国内外经验,加强战略管理是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必须通过加强战略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需要 近儿年,我国石油安全状况日益恶化,石油安全风险系数不断增大。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02), 我国到2010

油井清防蜡技术新进展

油井清防蜡技术新进展二OO九年十月

目录 一、概述 (1) 二、油井结蜡原因及危害 (1) 三、油井清防蜡技术 (3) 四、常用清防蜡技术对比 (9) 五、清防蜡技术发展趋势 (11)

一、概述 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组份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溶液,各种组份的碳氢化合物的相态随开采条件(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单相液态,气、液两相或气、液、固三相共存,其中的固态物质主要是含碳原子数为16至64的烷烃(即C16H34~C64H13),这种物质叫石蜡。纯石蜡为白色,略带透明的结晶体,密度为0.88t/m3~0.905t/m3,熔点在49℃~60℃之间。 石油结蜡不是白色晶体而是黑色的固体和半固体状态的石蜡、沥青、胶质、泥沙等杂质的混合物。 我国原油富含蜡,据统计,含蜡量超过10%的原油几乎占整个产出原油的90%,而且大部分开采原油蜡含量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40%~50%。我国西部原油像吐哈、塔西南、火焰山的原油中,介于C36~C70间的石蜡几乎占整个蜡含量的50%。表1是我国大部分油田原油含蜡情况,从表中可见,我国大多数原油含蜡量都比较高。 二、油井结蜡原因及危害 1.油井结蜡的原因 油井结蜡有两个过程,先是蜡从油中析出,然后聚集、粘附在油管壁上。原来溶解在石油中的蜡,在开采过程中凝析出来是由于石油对蜡的溶解能力下降所致。一定量的石油,当其组成成分、温度、压力不变时,其溶解力也一定,能够溶解一定量的石蜡。当石油组份、温度、压力发生变化,使其溶解力下降时,将有一部分蜡从油中析出。下面讨论影响油井结蜡的因素。 1)石油的组份 在同一温度条件下,轻质油对蜡的溶解力大于重质油的溶解力,原油中所含轻质馏分愈多,蜡的结晶温度愈低,即蜡不析出,保持溶解状态的蜡量就愈多。任何一种石油对蜡的溶解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少。因此,在高温时,溶解的蜡量,在温度下降时有一部分要凝析出来。在同一含蜡量下,重油的蜡结晶温度高于轻质油的蜡结晶温度,可见轻质组份少的石油,蜡容易凝析出来。 2)压力和溶解气 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压力降低时原油不会脱气,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由于压力降低时油中的气体不断分离出来,降低了对蜡的溶解能力,因而使初始结晶温度升高,压力愈低,分离的气体愈多,结晶温度增加得愈高,这是由于初期分出的是轻组份气体甲烷、乙烷等,后期分出的是丁烷等重组份气体,后者对蜡的溶解力的影响较大,因而使结晶温度明显增高。此外,溶解气从油中分出时还要膨胀吸热,促使油流温度降低,有利于蜡晶体析出。

深水油气田开发中的中深水输送概念[1]

第36卷第3期深水油气田开发中的中深水输送概念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西非深水海上典型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研究” (2008ZX05030-05-05-03) !!!!!!!!!!!!!!!!!!!!!!!!!!!!!!!!!!!!!!!!" !!!!!!" !!!!!!!!!!!!!!!!!!!!!!!!!!!!!!!!!!!!!!!!" !!!!!!" 何宁1;王桂林2,段梦兰2,李婷婷2,冯 玮3,刘太元3 (1.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5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油气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 3.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 100027) 摘要:海上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已经转向深海,深水油气管道是深水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面临诸 如流动保障、高温高压和低温环境等技术难题。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外在深水油气田开发中应用的中深水管道输送概念,包括Trelline 方案和GAP 方案(重力驱动管道),论述了它们的技术特点,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深水开发;油气管道;中深水;概念设计中图分类号:TE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06(2010)03-0033-05 0引言 深水油气田开发是当前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的 发展趋势,随着大型海上深水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和深海开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海上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正在由浅水向深水的方向转移。当前,深水油气田开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墨西哥湾、巴西海域和西非海域,而西非被认为是深水开发最具前景的地区。在深水和超深水条件下,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将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如流动保障、水下生产系统、立管系统、水面生产结构、输送系统等的技术问题。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对油气管道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流动保障、低环境温度、高温高压(HP/HT )等。对生产或注入立管、钻井立管、完井或修井立管以及不同类型混合立管等的设计和安装的要求也极高。目前,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也处于紧张的计划筹备中,已经开展了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做准备。为跟踪国际先进深水开发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开发经验,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中深水油气输送管道的概念,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1深水石油管道面临的挑战1.1海上油气输送系统的构成 海上油气输送系统包括生产管道(Flowline )、外输管道(Pipeline )和立管系统(Riser ),见图1。 生产管道用于输送未经处理的流体(原油或天然气)。可以输送多相流,包括石蜡、沥青、其他的固体颗粒如砂子等。大多数深水生产管道输送的是高压高温(HP/HT )流体。 外输管道输送已处理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的流体是经油、气、水和其他固体分离后的单相流体。外输管道需要适中(同环境温度相比)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流体输送到目的地。通常,外输管道比生产管道的直径大。 立管系统是连接水下生产系统和水面生产设施的通道。立管类型主要有:柔性立管(Compliant Riser )、钢悬链立管(SCR )、混合立管(Hybrid Riser )和顶端张紧立管(TTR )。1.2流动保障问题 深水海底为高静压、低温环境(通常在4℃ 石油工程建 设 33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田开发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4年4月第30卷第2期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Apr.2014Vol.30No.2 [收稿日期]2013-10-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1YJC630211),博士后基金(2011M50126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中心开放基金(2011B014, H2013003B )[作者简介]杨占玄(1963-),男,河南巩义人,中石化华北石油局总会计师,教授级高工,博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预算管理、投资计划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田开发现状及策略研究杨占玄1 ,王 然 2,3 (1.中石化华北石油局,河南郑州450006;2.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3.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环境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致密油气资源在中国开发潜力巨大,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 如何对中国致密油气田进行低成本有效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当前中国油气田面临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第二大盆地,致密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对其开发策略研究具有较强代表性。基于成本效益、技术特征等的分析可看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田开发中存在一定困难,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应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政策扶持三方面来降低致密油气田的开发成本。 [关键词]致密油气田;低成本开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国家政策[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4)02-0008-07一、引言 致密油气藏已逐渐成为油气资源开发新领域,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各石油公司的重视。中国的致密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储量较多,致密砂岩气产量 已占到全国的30%左右,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9279亿立方米。[1-2] 待发现的油气资源中,致密油气资源 分别占40%、 60%左右[3]。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有着丰富的致密油气资源。在中国当前能源 紧缺、碳排放量大的情况下,大力开发致密油气藏,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藏开发具有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特点,制约了产能建设和效益提升,如何对其进行低成本有效开发,是当前中国面临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国内外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有效开发的研究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特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地质特征的研究已相对比较成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正不断探索,且取得了明显成效;政策扶持多是针对非常规油气 资源的研究。 对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充分了解,有助于油 气企业的技术创新。刘洪林等认为, 要分析非常规油气田地质特征,应先分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砂成 矿规律、 油页岩成矿规律以及页岩气成藏机制等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比如提高 分离效率基础研究、原位开采基础研究、高效开采基础研究等。[4] 魏海峰、周妍等分析了中石化以及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的地质特点、开发状况及其分布规律,认为地质认识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开发配套技术是保障,开发基础研究是关键,同时提出技术创新比如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术有利于实现 致密油气田的工业开发 [5-6]。在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 出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是油气田企业降本增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技术创新可能使短期固定成本上升,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生产成本会降低,单位成本呈下降趋 势。刘成贵、熊湘华、Duane A.McVay 等认为,水平

特(超)低渗油藏开发技术

二、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延长油田石油开发近年来形成了以“精细油藏描述、油田产能建设、注水开发和水平井开发”为核心的特(超)渗油藏开发技术,为延长油田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特(超)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油藏精细描述是在油藏开发的各个阶段,以精细描述地层框架、储层和有效储层及流体空间展布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可视化地质模型的技术。延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油藏,所以储层精细描述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重点。特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5项重要技术:(1)、旋回厚度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对比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传统的旋回厚度小层划分方法有机衔接,实现了分层时间域的统一,单砂体划分趋于合理。 (2)、基于流动单元的多参数储层评价技术:针对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孔隙结构、渗流能力的定量分析,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粒度中值、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作为流动单元划分参数,建立流动单元判别函数。 (3)、基于相控约束与随机建模的隔夹层表征技术:在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砂体内部隔夹层的空间展布,精细刻画和量化表征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 (4)、复杂裂缝描述技术: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古地磁测量和微地震监测三种手段,综合评价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发育特征。运用非结构性网格方法近似模拟技术实现了网格系统、裂缝单元一致性表征。 (5)、油水分布精细刻画技术: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剩余油监测、水洗检查井分析、生产测试资料等,通过数值模拟、油藏工程分析精细刻画油水分布状况,实现剩余油空间分布量化表征。 在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应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开发前期,侧重于前4项技术的应用,在开发后期,更多是要对油水重新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目前,在延长油田的开发中,以上技术都紧跟国内外的研究步伐,但由于测试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复杂裂缝描述技术应用不能达到油田精细开发的精度和深度。

防蜡与清蜡

第二节防蜡与清蜡 一、教学目的 了解油井防蜡机理,掌握油井防蜡、清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油井防蜡方法 2、油井清蜡方法 教学难点 油井防蜡机理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油井防蜡机理 二、油井防蜡方法 三、油井清蜡方法 石蜡:16到64的烷烃(C16H34~ C64H130)。纯石蜡为白色,略带透明的结晶体,密度880~905kg/m3,熔点为49~60℃。 结蜡现象:对于溶有一定量石蜡的原油,在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气体的析出,溶解的石蜡便以结晶析出、长大聚集和沉积在管壁等固相表面上,即出现所谓的结蜡现象。 油井结蜡的危害:

①影响着流体举升的过流断面,增加了流动阻力; ②影响着抽油设备的正常工作。 (一)油井防蜡机理 1、油井结蜡的过程 ①当温度降至析蜡点以下时,蜡以结晶形式从原油中析出; ②温度、压力继续降低和气体析出,结晶析出的蜡聚集长大形成 蜡晶体; ③蜡晶体沉积于管道和设备等的表面上。 蜡的初始结晶温度或析蜡点: 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的温度即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或析蜡点。 2、油井结蜡现象和规律 国内各油田的油井均有结蜡现象,油井结蜡一般具有下列规律: ①原油含蜡量愈高,油井结蜡愈严重; ②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稀油比稠油结蜡严重; ③油田开采后期比初期结蜡严重; ④高产井及井口出油温度高的井结蜡不严重,或不结蜡,反之结 蜡严重; ⑤油井工作制度改变,结蜡点深度也改变,缩小油嘴,结蜡点上 移; ⑥表面粗糙的油管比表面光滑的容易结蜡; ⑦出砂井易结蜡;

井下声波清防蜡技术

2014-2015第一学期《采油新技术》 科目考查 姓名:茹志龙论文题目:聚合物驱油技术 专业:石油工程班级:111 学号:20111802050101 成绩: 我国多数油田的原油为含蜡及中、高含蜡原油,在生产过程中若不采取一定 的清防蜡措施将无法维持油井的正常生,化学清防蜡方法往往给油井管理带来诸 多不便,且费用高,有时效果却不佳,其他清防蜡方法均存在类似问题。而采用 声波清防蜡技术,仅在检泵时将声波防蜡器接在生产管柱上,就能保证油井正常 生产,延长油井免修周期,节能降耗,多数油井还有增产效果,所以声波清防蜡 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除利用声波防蜡、降粘之外,采用声波技 术进行防垢、脱气、增注及解堵等方面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研究现状及应用效果 我国声波清防蜡技术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降粘为目的(1994—1995年)。石油大学(华东)与大港油田钻采院合作,试制出首批样机。 在现场应用三口井,初步取得效果,在相同工作制度下,油井的洗井周期延长3~ 5个周期,有效时间2~3个月,因弹片振断而失效。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所 暴露出的发生器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对声波发生器的结构做了改进(1995—1997 年)。改进后先后在胜利和大庆油田应用于六口高含蜡井,洗井周期明显延长, 产液量和产油量明显增加,抽油机负荷明显降低。其中大庆油田应用的两口井, 平均延长洗井周期97.5天,最后由于弹片振断而失效。该阶段的现场试验说明

将声波应用于含蜡油井的防蜡是行之有效的。第三阶段在发生器的结构及材料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1997年至今)。该阶段,通过大量疲劳试验优选材质并改进结构,使声波防蜡器的使用寿命有了大幅度提高,使用寿命达到一年以上。1998年初至2000年底累积应用500井次左右。 单纯声波清防蜡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大庆、胜利和辽河等油田现场应用单纯声波清防蜡技术,明显见到了产液量和产油量增加、热洗周期延长、抽油机负荷降低和检泵周期延长的效果。1997年在大庆油田十口井应用声波清防蜡技术,有七口见到增液增油效果,平均结蜡洗井周期由35.4天延长到109.5天。1998年胜利油区进行了十口井的声波防蜡作业。下入声波防蜡器后,由于原油粘度的降低,流动阻力大幅度下降。即使在产液量增加的条件下,抽油机工作电流也有较大幅度降低,工作载荷下降,平均热洗周期由18天延长到58天,最长的延长三个月。平均检泵周期由166天延长到196天。平均产液量由6.96t/d增加到9.98t/d,油量由3.97t/d增加到6.31t/d。1999年辽河油田实施声波防蜡井五口,截止当年12月1日,五口井全部见到增液增油的效果,平均单井增液10.5t,增油7.12t,措施前热洗周期平均20天,措施后热洗周期平均延长了80天,部分井已经延长了100天,并且仍然有效。 声波复合化学清防蜡技术的应用效果:由声波防蜡器与化学清蜡剂配合应用,除具有单纯声波清防蜡技术优点外,与单纯化学防蜡技术相比,还可以减少加药量,延长加药周期,大幅度延长结蜡周期,防蜡效果十分明显。江苏油田曾对3口油井进行声波复合化学防蜡试验。试验之前,3口油井单纯采用化学防蜡效果不佳,不到一个月就必须热洗一次,严重影响了油井的生产。1999年,采用声波防蜡器与化学清蜡剂配合使用之后,抽油机工作电流大幅度降低,其中Ei7-1井下入声波防蜡器后,维持油井正常生产3个月之后,再次结蜡使油井产量下降,经二次加药后,该井又恢复了正常生产至当年年底未出现异常;LN15-2和5A6-13井,下入声波防蜡器后,配合加化学药剂,加药周期延长1倍时间,且每次加药量减少1/3。由此可见,将声波防蜡与化学防蜡相结合,便能取得更好的防蜡效果。 2.作用原理

浅谈深水油气田防砂完井技术

浅谈深水油气田防砂完井技术 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资源潜力巨大,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防砂完井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对于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可持续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分析了深水油气田防砂完井难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防砂完井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深水防砂完井技术新进展,最后预测了深水油氣田防砂技术发展趋势。 标签:深水油气田;防砂完井;压裂砾石充填;膨胀筛管;陶瓷滤砂管 绪论 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资源潜力大,是我国石油资源的重要战略转移区[1]。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石油公司在海洋油气领域有许多重大发现,尤其是深水、超深水油气田。HYSY981钻井平台的成功研发和运作加快了我国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进程,LS17-2大型气田的发现就是成功范例。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显著特点,完井是深水油气井与储层连通的重要工序,是油气田开发的基础。若油气井防砂完井工序没有重视导致出砂,后果会引起生产管线及设备的冲蚀、磨蚀、堵塞,甚至井壁坍塌以致封井。因此,深水油气田开发尤其要重视防砂完井,研究深水完井的难点,防砂完井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对于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可持续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深水防砂完井难点 深水油气田因为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和海洋环境,与浅海及陆地油气田在完井方式上存在区别,完井施工更复杂、作业成本更高,对完井方法的可靠性要求更高[2]。 深水防砂完井的难点及挑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台风、巨浪等恶劣的海洋环境对于深水完井施工的影响大。(2)深水海底的高压低温环境有利于气水合物的生成和保存,水合物导致管线堵塞、结蜡、结垢。(3)防砂方案确定难度大,高额的修井成本,长生产期等对防砂方案要求更苛刻。(4)完井设备复杂,工序多,维护代价昂贵,投产后需要水下控制系统配合。(5)深水油气田上覆岩层压力低、储层成岩性差、胶结性差的特点更是突出,储层为高孔高渗,更容易出砂。 2 深水主要防砂完井技术 (1)裸眼砾石充填。裸眼砾石充填完井是储层段扩眼后在技术套管上悬挂筛管,在筛管与井眼的环空间充填砾石,砾石层和筛管对储层起挡砂作用[3]。该方法是墨西哥湾深水油气田采用较多的防砂完井方法之一,具有渗透面积大,对储层产能影响小,作业成功率高于压裂充填,完井寿命高等优点。(2)压裂砾石充填。压裂充填砾石充填是储层在压裂后,在筛管的环空中充填砾石的完井方

低渗、特低渗油藏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低渗、特低渗油藏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一、引言 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深入,许多低渗透油藏逐渐被探明,其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储量越来越大。探明低渗储量近50亿吨,已中目前已经开发近20亿吨,动用率40%左右,未动用储量近30亿吨。从近年勘探情况看,新发现储量中低品位储量,占新增探明储量的68%以上。从开发特征上看,不同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差异很大,典型的是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在渗透率相近、油藏流体粘度接近的情况下,开发效果,注水难易程度相差非常大[1~2]。那么导致差异如此大的原因是什么呢?从我们的研究看来,主要是对低渗透油藏的特征认识不足。低渗透油藏有其特殊的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细小,喉道细微,岩石孔隙比表面大,岩石孔隙表面与流体作用力强,油藏中流体有其特殊的渗流规律。低渗透油藏特征参数不仅决定开发效果与开发难易程度,而且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评价非常关键的参数。 在中高渗透油藏评价体系中,主要的特征参数有以下八个[3]: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油藏面积(延伸长度)、油藏非均质性、粘土含量及分布、中值半径等,其中体现油藏渗流能力的参数有渗透率、中值半径两个参数。分析油藏评价特征参数可知厚度、面积、孔隙度三个参数的乘积等于油藏孔隙体积,中高渗透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一般在65~75%之间,变化不大,因此以上三个参数实际上代表油藏储量的概念。油藏非均质性实际上对应于油藏的采出程度,越均匀的油藏,采出程度越高。所以这四个参数合在一起表示油藏的可采储量。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虽然反映油藏可采储量的参数也很重要,但是根据油田开发看来,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能力严重制约着油藏的开发效果。即使储量再大,采不出来,导致大量的储量搁置,也没有经济效益。如果仍然采用评价中高渗透油藏的办法评价低渗透油藏就不能正确认识低渗透油藏,不能科学、客观的进行评价、分类和产能建设规划。只有在认识低渗透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评价特征参数,才能深入认识低渗透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开发潜力分类和产能建设及投资计划决策起到科学的支撑作用。因此低渗透油藏特征参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1、恒速压汞原理[4] 常规压汞方法是在恒定压力下向岩心中注入Hg,测试压力与进汞量的关系,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恒速压汞测量技术。恒速压汞是采用恒定的速度注入Hg,测试压力波动与体积

最新微生物清防蜡技术优势

微生物清防蜡技术优 势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油井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的 特点与优势 1.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其危害 通常把C16H34-C63H128正构烷烃称为蜡。蜡在地层条件下通常以液体存在,然而在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下降以及轻质组分不断逸出,原油溶蜡能力降低,蜡开始结晶、析出、聚集,并不断沉积而使油井结蜡。 如果蜡沉积在管杆上,导致油流通道减小,油流阻力增加,悬点载荷加重,电耗、材耗增大,进而出现蜡卡;如果蜡沉积到油层的孔道中,就会堵塞油层孔隙;蜡沉积到油管内壁及井筒设备上,会影响油井产量,还可能造成抽油泵失效和损坏;如果蜡沉积在地面管线上则会减小管线的有效直径,增加井口回压,输油能耗增加甚至地面管线堵塞,结蜡严重的井一旦停井就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法正常开井生产,需热洗或上下解卡。因此,结蜡井需要定期清防蜡维护,否则会造成蜡卡。2.目前的处理方法及其弊端 常规清防蜡措施主要有: (1)机械清蜡 机械清蜡就是用专门的刮蜡工具(清蜡工具),把附着于油井中的蜡刮掉,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直观的清蜡方法,在自喷井和抽油井中广泛应用。机械清蜡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有效、成本低,缺点是清下来的蜡容易落入井底,堵塞射孔孔眼或近井地层,有时对设备的磨损严重。 (2)热洗 热洗的目的是清洗油管中的蜡堵。这是现场常用的方法,但在循环处理过程中,由于井筒热损失,到达井底的温度已大大降低,如温度低于初始结晶温度时,溶于热油中的蜡又重新析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沉积在射孔孔眼造成堵塞。而且热洗水柱大于地层压力,热洗留在油井中的洗井水需要经过3d~7d时间返排后,油井才能恢复正常生产。热洗包括热水洗和热油洗。热水洗不能用于水敏油井;热油洗存在安全环保和劳动条件差等问题。热洗只具有清蜡作用而无防蜡作用。 (3)化学清防蜡剂 这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式。化学清蜡剂(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溶剂如混苯等)清除蜡堵较为有效,但价格昂贵,加药频繁,加药量大,药剂易燃易爆,毒性强,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同时由于加入的药剂不可能均匀溶于原油,所以难以获得好的效果,而且也不能阻止井口附近结蜡,另外采用油套连通循环的方式,会造成压差改变,含水上升。 (4)强磁防蜡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石油企业战略就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等特性决定了发展战略对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已有专家对石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国际先进经验出发系统的角度研究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则很少涉及,而正如上文所述,形成并执行科学的发展战略是跨国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薄弱、石油安全风险系数日益增大的国家来说,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发展战略无疑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竞争优势和 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一、石油公司加强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主体的竞争力决定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石油行业的发展决定于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加强我国石油企业战略管理十分必要。 (一)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石油企业经过改制上市后,已经由一个国家公司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因此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以求得自身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自身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石油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经验,加强战略管理是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必须通过加强战略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需要

原油清防蜡技术

原油清防蜡技术 目录 1.蜡的概述 (1) 2.国内外油田常用清防蜡技术 (4) 3.化学清防蜡技术 (6) 4.清防蜡产品介绍 (11) 5.清防蜡剂发展趋势 (12)

原油清防蜡技术 1.蜡的概述 在地层中,蜡通常以溶解状态存在,在开采过程中,含蜡原油在从油层向近井地带、沿着油管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不断降低、轻质组份不断逸出,原油中的蜡开始结晶析出并不断沉积。 地层内部结蜡会大幅度降低地层渗透率,使油井大幅度减产或停产等;地层射孔炮眼和泵入口处结蜡,会增大油流阻力降低泵效;抽油杆处结蜡会增大抽油机载荷,甚至造成抽油泵蜡卡;油管壁结蜡会增大对地层的回压,降低油井产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井结蜡,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给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油井的清蜡、防蜡是保证含蜡原油油井正常生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1.1 蜡的定义 严格来说,原油中的蜡是指那些碳数比较高的正构烷烃,通常把大于十六碳(C16)原子数的大分子正构烷烃称为蜡(wax) 。 实际上,油井中的结蜡并不是纯净的石蜡,它是除高碳正构烷烃外,还含有其它高碳烃类,又含有沥青质、胶质、盐垢、泥砂、铁锈、淤泥和油水乳化液等的黑色半固态和固态物质,统称之为“蜡”(paraffin)。 蜡的典型化学结构式如图1(a)所示,但是人们也常常把高碳链的异构烷烃和带有长链烷基的环烷烃或芳香烃也称为蜡,其结构如图1中的(b)、(c)、(d)所示。

1.2 蜡的结构和结晶形态 油井蜡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石蜡和微晶蜡或称地蜡。 正构烷烃蜡称为石蜡,通常结晶为针状结晶。支链烷烃、长的直链环烷烃和芳烃主要形成微晶蜡(即地蜡),其分子量较大 。一般来说蜡的碳数高于C 20,都会成为油井中潜在的麻烦制造者,石蜡和微晶蜡的基本特性列于表1。 有些原油中含有碳数较高(大于C 40 )的高碳蜡,如吐哈原油、印度 Laxmi-neelam 管线,蜡的碳数分布有两个峰值,见图2。 24 6 810 12 14图2 蜡的碳数发布含量 % 碳数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

采纳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探讨(1) 摘要:石油工业的战略地位和中国石油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跨国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中国石油企业应以跨国石油公司为发展标杆,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体系。文章对中国石油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竞争的环境和发展战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企业; 发展战略; 因素 石油企业战略就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等特性决定了发展战略对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已有专家对石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国际先进经验出发系统的角度研究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则很少涉及,而正如上文所述,形成并执行科学的发展战略是跨国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薄弱、石油安全风险系数日益增大的国家来说,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发展战略无疑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竞争优势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一、石油公司加强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主体的竞争力决定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石油行业的发展决定于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加强我国石油企业战略管理十分必要。 (一) 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石油企业经过改制上市后,已经由一个国家公司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因此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以求得自身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 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自身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石油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经验,加强战略管理是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必须通过加强战略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 加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石油安全状况日益恶化,石油安全风险系数不断增大。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03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37. 5%,2007年突破70%大关,达到75.1%,2005年则达到了72.9%。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02),我国到2010年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1%,2020年达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张广本1 闫红霞2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青岛 266555) 2 (大港油田,天津 20028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 力不断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国石油石化业揖让面临很多问题:石油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石油资源瓶颈的制约;我国石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石油石化产业规模竞争力低下,产业布局分散且小型化;石油石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石油业技术装备水平差,装置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产品结构和质量的提高;石油业研究开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一体化跨国石油企业相比还有显著差距。为此,要逐步推进正确的油气导向战略、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战略、炼油布局调整战略、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和节约替代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石油石化产业 竞争力 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4071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7—06 石油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全球化一方面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受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石油石化市场不断放开的影响,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几乎一路上涨,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从年初的50148美元/桶一路狂奔突破100美元大关(2007年11月20日NY MEX 的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达99129美元/桶),并且一直还在不断震荡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石油需求量不断飙升,原油进口量屡创历史新高,国内石油市场“批零倒挂”,多个地区油荒再现。另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品油的消耗日益增长,国内成品油市场不断放开。国企、民企和各大能源跨国巨头,在中国的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外石油巨头加速进入我国成品油流通市场,民营石油流通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收购或转型。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为理念不断加快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环境和现状 111 我国的石油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截至2007年底,我国石油剩余探明总储量21192亿吨,仅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总储量(1824124亿吨)的112%。居世界第13位。2006年在产油井数71542口,实际产量18422万吨,同比增长117%。石油产量略有增长,但是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石油产量增长有限。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中美洲(委内瑞拉、墨西哥)、俄罗斯、北非和西非地区,各国家在石油储备上也有着较大差异。如图所示: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南美的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俄罗斯等石油储备资源丰富,其他国家和地区则相对贫乏。不难看出我国石油资源的保有量很明显不能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的人口、地域和在世界上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是不相协调的,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条件制约。 112 石油供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重化工业投资和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石油实际需求的上升,我国石油产品消费增长强劲。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石油产品消费和国内石油生产及其增长情况。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能源研究会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超过美国目前50%的水平。 由于需求持续强劲增长而原油产量增长放缓。我国原油进口量日益攀升,进出口差额越来越大。由图2可见,近5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呈明显上升状态,年均增长20126%,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油出口量一直处于低位,况且近年来稳中有降,这直接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