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英语阅读长篇文章教学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初一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对象初一学生,年龄在12-14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但自制力相对较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英文歌曲,如《Happy》,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的单词和句型,复习旧知识。
(二)呈现新知(15分钟)1. 创设情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展示一张校园地图,包括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地点。
2. 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地图上的地点,如:“This is our classroom. That is the library. O ver there is the playground.”3. 教授新单词:classroom(教室)、library(图书馆)、playground(操场)等。
4. 教授新句型:Where is...? It is...(在哪里?它在...)(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游戏环节: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自己,如:“I am in the classroom. I like reading books.”2.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校园地图,并用英语标注地点。
3. 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场景,如上课、借书、运动等,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单词和句型,强调重点。
EnglishTeachersVol.21No.19
【摘要】语言学习的重要性除了沟通交流外,还体现在能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个重要途径。介绍思维品质的产生背景和重要意义,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为例,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打乱文本顺序、领会文本要旨、探讨写作框架、设计语言表达等策略。【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英语阅读材料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思维品质的改善与提高。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已成为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随之出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始终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出发,对学生创造性、批判性和逻辑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思维品质的产生背景和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升到教育战略的高度。以英语阅读教学为契机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题中之义。初中英语课程的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英语基本素养的培养,还承担着发展其思维品质的重要任务。思维品质是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和逻辑性等方面水平和能力的反映。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思维的丰富性和确定性是思维灵活性与准确性的基础和源泉。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对语言的特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英语阅读教学是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和文本内容进行查找和整合的能力,还要让其形成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及对文本进行推测等能力。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一)打乱文本顺序———对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行培养译林版初中《英语》课文具有短小的特点,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宜一开始就将完整的语篇提供给学生,而应打乱文章原有顺序,让其在思考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梳理,使之逻辑合理,以促进其完整阅读顺序的形成(赵昱、吴晓威,等2018)。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4Myday阅读A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将米莉(Millie)写给汤米(Tommy)的信正文的第四自然段分为6个部分,然后打乱原始顺序,以如下顺序呈现给学生:1.Wepractiseafterschool.2.SometimesmyfriendsandIgotothelibraryintheafternoon.3.WeoftenreadbooksthereonTuesdayandThursday.4.Iamintheschoolvolleyballteam.5.Ialsolikeplayingvolleyball.6.Wehaveareadingclub.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按自己的理解对上述句子进行排序,使之逻辑合理,意思通顺。显然,第2、3、6句说的是关于阅读的事情,应放在一起;第1、4、5句说的是打排球的事情,应放在一起。又因为第5句有一个关键词also,所以打排球的事情应放在后面。在第2、3、6句中,因为第3句中有
浅谈英语阅读课教学发表时间:2011-05-06T14:20:39.530Z 来源:《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11年第41期供稿作者:魏金才[导读] 在初中教材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材难度的加大,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也在增加。
山东巨野县高级中学魏金才在初中教材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材难度的加大,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也在增加。
然而,“阅读”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但是,据笔者调查,有一部分老师把阅读课上成了“翻译”课,只是把课文从头到尾地翻译一遍;有的老师把“阅读”课上成了“词组”课或者“语法课”,认为“阅读”课只是学习和运用课本上出现的英语词组,尤其是动词词组,这些都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这样下去,学生也会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没有一点学习兴趣。
再加上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词汇量逐渐加大,句型也是多种多样,时态语态更是变化多端,这都增加了学生“阅读”课学习的困难。
因此,如何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成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的时机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阅读”课,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能力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笔者认为,一篇“阅读”课至少应包括以下步骤。
一、导入(Leading in)对于导入,提问的问题或设计的话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继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初三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中的阅读课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T: I feel terrible. (Ouch, ouch!) I have a bad cold. What should I do?Ss: You should see the doctor and have a good rest.T: Have you heard of Stephen Hawking?Ss: No, we haven’t.T: He can’t work or even speak, but he has become famous and successful in the world. T: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your life?S1: My English is so poor. I don’t like it. I feel nervous.S2: I often argue with my classmates. Even with my parents.S3: I have a poor sight. I feel very worried.T: Yes, in our daily life, we will meet many problems.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deal with them, never give up. I think we will be happy every day. Do you think so? Today, let’s learn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至此,学生正式进入课文教学程序。
浅谈我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认识【摘要】:本文针对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标准向学生提出的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介绍了我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策略,并指出有效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做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提高阅读能力方法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
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
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
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
2.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有的把阅读当精读。
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
而有的教师相反,他们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画画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了一下故事情节。
由于教学方法简单、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
3. 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的方法,来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没有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读、背、写密不可分,学生阅读优秀文本,记忆其中的经典语句表达,掌握相应的英语写作思路,再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到写作之中,可逐步提升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
可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但在具体实践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将读和写分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究农村地区初中英语以读促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初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特征1.综合性以读促写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将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两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阅读文本中可供写作训练的素材,将看似独立的两项教学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英语读写课堂。
2.可操作性经过多年的尝试、探索,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已日臻完善,基本流程如下:阅读文章,分析材料—提炼主题,汇总素材—写作训练,修改提升。
围绕这三个方面,教师可在具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增加课堂趣味性,不断提高读写教学效率。
3.灵活性在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同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二、农村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英语教学的目的认知不明确。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根据中考题型开展教学,功利性比较强,而学生的收获却甚少。
有的教师侧重向学生讲解阅读理解答题思路,让其积累大量好词、好句,却很少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写作框架,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2)教学方法单一。
受到教学条件限制,部分农村地区学校缺少多媒体教学设施,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以照本宣科、反复训练为主要教学模式,而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读写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课题U2 Reading Plus 课型新授课(阅读)课时 6主备人审核人语篇研读【What】在本课语篇中,作者以Family Ties in Names为题,介绍了英国名字的组成形式以及名字所体现的家庭纽带。
【Why】通过介绍英国名字相关知识,丰富了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助力了单元主题意义探究,帮助学生积累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尝试进行跨文化对比,从而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
【How】本课语篇属于说明文,通过由分到总的文本结构,分别介绍了作者Alan和他的祖父、爸爸、妈妈的名字组成及原因,遵循了逻辑性原则,运用了My full name is..., ... is my middle/last name等基本句式,同时呈现the same as, show great respect to, change... to..., allow... to do, live on等表达方式供学生学习积累,拓展词汇量。
学情分析K (Know) —已知W (Wonder) —想知L (Learned) —已学学生对自己的中文姓名比较熟悉,了解姓名通常包含姓和名两部分,部分学生可能知道一些关于家族姓氏传承的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如家庭成员的称呼、常见英文姓名等,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学生想了解不同国家的姓名特点和文化内涵,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姓名与家庭纽带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和家人的姓名,以及介绍姓名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希望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了解了英语国家姓名的构成和文化意义;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和家人的姓名,以及分享姓名背后的故事,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英语词汇和句型,丰富了英语语言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了运用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精读等,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获取、梳理、概括文章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征;探究主题意义。
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一《外星邻居》译文
目录
1.文章概述
2.《外星邻居》的故事梗概
3.文章的教育意义
4.结论
正文
【文章概述】
《外星邻居》是一篇初一英语阅读课文,讲述了人类与外星生物和平共处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到英语阅读技巧,同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教育启示。
本文将围绕文章的内容、故事梗概、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外星邻居》的故事梗概】
《外星邻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普通的小镇上,住着一个名叫杰克的男孩。
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观察天空。
有一天,杰克发现了一颗正在变化的星星,他决定告诉镇上的居民。
居民们开始猜测这颗星星可能是外星人的飞船。
不久后,一个外星生物确实出现在了小镇上,它名叫阿尔法。
阿尔法是一个善良的外星生物,它来到地球是为了寻求帮助。
小镇的居民们决定帮助阿尔法,他们设法修复了阿尔法的飞船,并帮助它返回了家园。
【文章的教育意义】
《外星邻居》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首先,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用英语表达不同场景下的对话,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其次,文章通过描绘人类与外星生物和平共处的情景,向学生
传递了团结友爱、和平共处的理念。
最后,文章还鼓励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正如杰克喜欢观察天空,最终发现了外星邻居一样。
【结论】
总之,《外星邻居》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英语阅读课文。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学到团结友爱、和平共处等有益的道理。
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反思阅读理解是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它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加强语法理解、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
阅读理解又是中考重中之重。
要想取得中考英语的好成绩,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而且必须从初一就重视学生阅读理解的训练。
现对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做如下几点反思:一、重视培养学生“会学”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容易教会学生“学会”,但较难教会学生“会学”,因此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仔细观察仁爱英语教材的编排不难发现,每一个话题的sectiona通过对话呈现语法知识,sectionb语法知识在对话中的运用并进一步呈现新语言点,sectionc呈现的是一篇阅读文章,因此,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把a和b中学的知识运用到文章中去,培养阅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仁爱英语七下unit5topic2:sectiona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人物对话呈现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的表达法。
sectionb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在图书馆借用图书的对话呈现进行礼貌询问的有关句型。
sectionc是一篇阅读文章,三个段落分别描述校园内三个地方正在进行的活动,我在教学时,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反复训练,其目的是巩固本话题的重要语法,让学生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每个话题sectionc的教学内容都是一篇阅读文章,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学会”了这篇文章,但真正“会学”这篇文章的学生不多。
为了让学生学会“捕鱼”的真本领,我还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每天坚持训练阅读一篇立足于教材并与每个单元主题相关的小文章,通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选词填空等多样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巩固本话题所学的基本语法、句法知识,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会学”。
初中英语长篇文章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教程与小学英语教程的最大区分特征就是语篇明显见长。初一年级的学生刚从预初升
上来每一页所接触的基本上是几个来回的对话或几句话的短文,但到了初一牛津英语教材就遇到了
几页长的文章,如P11的屈原、P27的buses、P37和P50的文章就更长,如何在一节课内教完一篇
长文章,让学生基本理解意思并能复述或背出来呢?以往这种长文章统编教材一个星期从开始教到
结束都是先学生词,然后一段一段理解课文,教师写出短语,学生划下来,一句一句理解。在这种
“老师讲授,学生听说”的被动式英语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很难主动参与
课堂活动。这种方法近乎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但如果按泛读课上,一篇文章上完,学生只知
个大概,对像我们这种经过周边私立和转制学校层层挑选过的初级中学学生来说真可谓是蜻蜓点
水,差生那就更是一无所知了。
如何在一节或一节多点的时间内学完这样一篇长文章,让学生基本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复述或背
出来呢?我主张采用整体教学的方法。
以往为了方便教学,大部分英语教师采用语法翻译法,翻译法提倡以教师为中心,把文章一段
一段地教,第一节课上前几段,第二节课上后几段,一篇文章支离破碎,学生学的时候没有一个整
体概念,前后脱节。学生在孤立的学习中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发挥其创新能力。非语境化的知识
教授,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充分发挥,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英语教学过
程中普遍存在的“费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
如何在一节课时内有效的学完一篇长文章呢?
1、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的主动,首先要教师精备课。“精备课”就是在把新的语言知识呈现给学生的同时,激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的将生词、语法、语言点和意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P37 “Information about fire”这一页是以火为题讲了火在过去和现在的用途,及火
的危害。我让学生双休日回去自己先根据课文制作幻灯片,没有电脑的同学回去画画,制作出或画
出火的用途及害处。有的学生甚至更好还归纳出火的几点用途和危害。在学生对火有了基本了解的
基础上,上课就比较轻松了。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归纳出火的用途及害处,并划出课文
中的短语及防火措施。列表如下:
1.to cook food
in the past 2.to protect families from wild animals
3.to give them light and keep them warm in
be useful winter
1.to cook food
nowadays 2.to melt metals
3.to make glass
4.to burn rubbish
1.People may seriously be injured
be harmful 2.Peoplelose lives and homes
3.Every year hillfires burn a lot of trees
4.Destroy everything.
学生通过双休日所作的课件或画画对“火”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很快就归纳出来,并把
表填满,而且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这就为复述课文做好了必要的准备。这样学生学的主动,印象深,
最后在一节课时间内就学完了这篇280个单词的文章,学生根据上表也能复述课文。
2、提问要多提开放性问题
我们上公开课时往往能看到有的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熟悉,预设了十几个问题,
然后指导学生“one by one”一个一个接龙似地回答问题,从表面上看参与的学生面比较广泛,教
师把“问答”当对话的对象,教师设置的问题答案是Yes或No,或是提一些毫无启发性的问题,这
实际正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这是教师在鼓励学生回顾事实因素或者预先阐述语言,这种封闭
式问题为主的提问,很难激起学生交流思想的愿望而且还会限制学生的语言输出。封闭式提问教师
期待的是特定的封闭的简要的答案。如果37页我这样提问:Is fire useful? 学生答:Yes,it is.
Can fire cook food?Yes,it can.虽然学生都能答,但他们所能答的只是唯一的答案,限制了学生
的语言输出。。这不仅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违背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心理本质。
如:我在教P37‘火’这一节时,我先这样提问:
What good things do fires do?
What bad things do fires do?
这两个问题是学生平时日常生活所接触,所看见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回答
Fires can boil water and cook food.
Fires keep people warm.答案多种多样。学生思路清晰,回答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语言
交流的目的。这种开放式的提问,使学生在有语言意义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促
进语言在交际中的学习和运用,体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特点。
3、 朗读背诵在长篇课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觉得学生学英语首先要敢开口。但开口要有
“货”,就像造房子,没有水泥和沙子设计再好也无济于事。学英语首先要让学生说,说就要肚里
有货。为了让学生能说出来,就要让学生背课文。语言学家Ellis认为,人的语言是靠“输入与互
动假设”习得的。而背课文既是输入又是可以让学生互动的好方法。语言的足够量的输入有多种形
式,可以是看课外书籍,英文报纸,而背诵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在足够量的输入后才会
有输出,才能有借鉴。在目前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的情况下 大多数学生是不会背的,少数自觉
的、基础好点的学生回家背也要花上很多时间。简单的逐字逐句的背诵既加重学生负担,又影响了
其他学科学习,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讲实效的,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
和技能。所以我总是抽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背。例如:P50 What will happen if there is no water?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我就根据小标题at home; in the countryside; in the city 引导学
生背,让学生总结了在家at home 没有水会发生什么情况,有多少用途,这节共有多少句;in the
countryside 没有水,动物、植物会怎么样,没有动物、植物、人又会怎么样,引导学生一段一段
的背。这样中等以上的同学在课堂上就能背出来,然后两个同学互背,中下等学生结结巴巴能背出
来,差的学生虽然背不出,但他们耳朵里已听熟,读也能读出来,有一定的语感。通过背课文学生
就积累了语言材料,这样无论对写作还是交流都有一定的好处 。在一次简单的调查中,惊喜地发
现80%学生都已经意识到背诵对于自己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这实
际上也是一种知识的迁移,通过背课文学习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 ,进行仿写、仿说,学生把所学
的语言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使写作质量、深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实践证明,中学长篇英语文章教学在牛津教材中是一个难点,只有通过运用归纳、提问、复述、
背诵的教学手段,改变长篇文章的枯燥性,引导学生由被动消极转变为自发的主动参与,这样学生
才会有高效的学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学生“乐在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