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整体把握详解

记叙文-整体把握详解

记叙文-整体把握详解
记叙文-整体把握详解

整体把握很关键,情节要素要明确

【题型汇总】

1、辨识记叙文六要素或部分要素;

2、用一句话(或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3、文章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概括某一自然段的大意或概括小标题;完成框架图或以填空形式补足情节;

5、概括主要内容;

6、创造性复述文章内容。

【名题精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老师说,性别。

女。大家刷刷写下。

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

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典型例题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变式精讲

关于记叙要素和概括事件的考查方式很多。就本道题而言,可能还有如下一些考法:

1、直接考查要素。如根据记叙的要素,填写相关内容。

原因:

过程:

结果:

2、完成框架图。在下面的方框中填写相关内容,理顺故事情节。

老师要学生写寻母启事————

3、创造性复述或概括。如假设你就是该班的一名同学,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热身训练

一、(2015,四川乐山)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老师! 老师!

阎连科

建议用时:15-20分钟本题满分:18分实际用时:实际得分: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

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1.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3分)

2.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4分)

3.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4.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4分)

5.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卫宣利

建议用时:15-20分钟本题满分:14分实际用时:实际得分: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

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伤,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去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

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一把推开她,迅速用热毛巾敷在你的手上。一向脾气温和的我,第一次对护士发了火:“你能不能等手艺学好了再来扎?那是肉,不是木头!”护士尴尬地退了下去,你

看着暴怒的我,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我猛然记起,几年前,你也曾这样粗暴地训斥过为我扎针的护士。

手术很成功。你被推出来时,仍然昏睡着。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我想起你年轻时拍的那些英俊潇洒的照片,忽然止不住地心酸。

几个小时后,你醒了,看见我在,又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眼,虚弱地叫,“尿……尿……”我赶紧拿出小便器,放进你被窝里。你咬着牙,很用力的样子,但半天仍尿不出来。你挣扎着要站起来,牵动起伤口的疼痛,巨大的汗珠从你的额角渗出来。我急了,从背后抱起你的身体,双手扶着你的腿,把你抱了起来。你轻微地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像个婴儿一样安静地靠在我的怀里,那么轻,那么依恋。

出院后你就住在我家里。每天,我帮你洗澡按摩,照着菜谱做你喜欢吃的菜,绕很远的路去为你买羊肉汤。阳光好的时候,我带你去小公园听二胡,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锻练,你在前面慢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3分)

(1)

(2)

(3)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轻描淡写:

(2)纠缠:

3.围绕句中加点内容,赏析下列精彩语句。(4分)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

......

...........,纯粹透明没有

丝毫杂质

....,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3分)

5.读了此文后,也许你会有一些肺腑之言要对文中的父子或自己的亲人说,请敞开心扉,说出你的心里话吧。(2分)

能力提升

三、(2012,山东滨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说,你听

木玲

建议用时:15-20分钟本题满分:12分实际用时:实际得分: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的,微笑的,声情并茂的。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也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在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新同学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接着,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环境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艺——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为了照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也可以这样说,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百分之八十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突然轻启朱唇,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17)1.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件事。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③。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她若无其事

....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2分)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句。赏析:

4.“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2分)

5.结合自身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2分)

【名题精讲】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典型例题

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变式答案

1、原因:老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大家写“寻妈妈启事”;过程:由于大家没有关注过母亲,所以不会写;结果:作文课以失败告终。

2、同学们对母亲缺少关注,写不清楚母亲的年龄、体貌特征、衣着等信息;作文课失败了。

3、上作文课时,老师要求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我们对母亲的年龄、体貌特征、衣着等信息不太清楚,寻人启事写得很失败,但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决心要更加关心我们的妈妈。

【热身训练】

《老师!老师!》

1.(3分)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逃课”“捉蚜虫”“顶撞”各1分)

2.(4分)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2分)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2分)3.(3分)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1分)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1分)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1分)(可以不分析,直接答含义即可)

4.(4分)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1分)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1分)子女成才,家庭幸福(1分)。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1分)

5.(4分)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2分)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2分)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1.(1)背父亲去打车;(2)训斥护士;(3)抱父亲尿尿。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轻描淡写:文中的意思是父亲怕我担心,故意把病情说得很轻(或故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2)纠缠:文中指父子俩因为对方着想而引起争执,体现出相互的关心。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3.(1)句中加点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生病后行动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之重,为“我”背父亲埋下伏笔。(2)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父爱的宽阔辽远、纯粹透明(伟大、宽广、无私)。

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

4.本文写父亲因病到医院做手术,“我”精心照料父亲,回报父亲当年对“我”的关爱,题目点明了文章主旨,揭示了爱的传承性。

评分:共3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5.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只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流畅即可。

【能力提升】

《我说,你听》

1.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③老师脑梗严重,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评分: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⑵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评分:共2分.答案应含有“对老师的深情”“情感难以控制”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等等

评分:共2分.也可任选其他角度,如联想和想象、词语的赏析等,表达合理即可.

4.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评分:共2分.每点1分,可有不同角度,合理即可.

5.示例略.评分:共2分.“交流”能较好地体现“感受深”,表达通顺即可.

记叙文写作文章结构技法 [技法点拨] 结构,是文章的布局,是对文章内容表达形式进行的总体设计。作文如果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必然会锁定眼球,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反之,就会布局失误,影响内容的表达,从而降低考场作文的质量。 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思路要清晰 一是把握文章的线索。比如:故事情节生动可以“事”为线索,时间推移明显可以“时”为线索,地点转换频繁可以“地”为线索,情感起伏丰富可以“情”为线索,还可以歌词为线索,以名言为线索,以诗句为线,索,等等,都应按照线索对材料进行有序安排,要力求思路自然鲜明,让人一目了然。 二、明确文章内在的联系 记叙文内在的联系包括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句与句的照应、段落与段落的衔接、内容的铺垫与伏笔、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等,也应围绕中心,做到层次井然,结构紧凑。 三、结构要精美 要有灵动之美,即文面设置要灵活多姿,如段落形式要活泼美观,开

头段要小巧,主体段要丰盈且富于变化,结尾段要灵动。要摈弃那种“三段式”“头重脚轻腰臃肿”“头大尾大腹中空”的文章。 四、布局求新 文章的布局有横式结构布局和纵式结构布局两种。 纵式结构,呈现“承接式”写作思路,如下面几种创新结构方法: 抑扬转换。指文章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情感,先用“抑”笔铺垫,待蓄足势后,再笔锋一转,用“扬”笔托出本意。如2008年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为了心中的爱》:开篇写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令“我”反感;接着写第一次“我” 离家出远门,是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提醒“我”忘带雨伞和水杯;由此推出“我”生活在母亲的絮叨和大嗓门下其实很幸福。 穿插引入。实在叙事过程中多次中断,有意插入景物、心理、往事或是他人的表现进行烘托和补充,再接着叙述。如中考满分作文《雨中的背影》:文章叙述母亲为了自己的学生而留“我”生病在家,“我”无法忍受孤单离家出走;接着写“我”想到陈老师,在迷茫的雨中昏倒;再写“我”醒来时已躺在陈老师的床上,却得知陈老师为了“我”而无法照顾在医院做手术的女儿;最后“我”明白了母亲,毅然走进雨中回家。文章多次插入对雨的描写,使情节灵动多姿,故事丰盈动人。

作文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作文评改反思,提升记叙文写作技巧; 2、深入学习读后感、观后感的文体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 熟悉并掌握读后感、观后感这个文体的写作。 三、作文写法指导: 总体来说,“寒假记事”这篇作文大家都写得不错,绝大部分 都能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叙事完整,思路清晰、卷面整洁漂亮,部分同学语言比较优美,立意新颖、深刻,亮点较多。 优秀作文: 2、缺点:但还是存有一些问题。 个别同学卷面质量差,错字病句较多(殴打、己/已/巳、自怨 自艾/期期艾艾/方兴未艾、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标点不清,叙事繁冗,详略不当,犹如流水账。 3、改进措施: (1)平日增强书写练习,以严肃端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 (2)叙述中适当增加情感体验,学会抓典型事件。如XX同学朗读 时哭了,可见所写事件蕴含了她丰富的感情,但是却未能成功的感 染读者,可见这篇文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提升场面和人物 形象的再现水平,抓取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深入刻画描写,以情感人。 (3)另外,我们从《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已经对“插叙”有了了解,那么在作文中就能够适当使用插叙、倒叙等手法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4、总结记叙文写作要点: 1.构思新奇、合理。 2.叙事完备,6要素。 3.安排好写作顺序和结构。 4、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略写,发展过程详写。发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写出结局或点明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整篇文章中是枝节部分,要略写。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要详写。 (2)点面结合,“面”略写“点”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要把握好度,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根据主旨简述次要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一笔带过、草草了事。 5、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为主,综合使用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借物喻人、情景交融)、修辞手法。 6、语言表达:在语意流畅的基础上追求文笔的优美、旁征博引。 7、选材精当,立意新颖、深刻:选择典型材料,翻出新意,以小见大。如写沈氏父子为梦想奋斗能够适当联系中国梦,深化主题。8、错字病句、标点、卷面 5、质疑 (二)读后感、观后感

记叙文写作五步法 记叙文是各类以记叙为主的文体总称,日记,游记,书信,通讯,特写,回忆录,访问记,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都属记叙文 . 记叙文大致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等三大类,它们以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等,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 一,写记叙文审题要准. 找准"题眼",把握题旨,是审题的核心.拿到题先要弄清字面意思.找出其中标明题旨的词语,以确定写作重点.如果题目是一个词,就要弄清这个词的内涵,看看它是本义还是比喻,象征义.如作文题"尝试","尝试"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审题时要注意把握这个词的本义,从中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脚印"这个题目显然有弦外之意,审题时要注意把握题目所蕴含的比喻意义.如果题目是短语,要看是什么结构的短语:偏正短语做题目,要注意修饰成分,如"一场与众不同的考试","与众不同"是这道题的重点;并列短语做题目要注意兼顾两者的关系,如"阳光·沙滩·海水",这个题目的关键是把握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题目是一个句子,则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如"妈妈,你多不容易",关键词是"不容易". 二,写记叙文选材要新. 所谓"新",就是别人没有发现,没有用过的材料,或者已经有人使用过

的但能推出新意的材料,也就是有个性,不"一般化"的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用独特的眼光看世界,"言人之所未言",如果"蹈袭前人"是写不好作文的. 三,写记叙文立意要好.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记人,叙事,状物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的看法,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一篇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都离不开这一个中心.对于同一个题目,同一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可以有不同的立意,"意"立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品位.立意应该健康,积极,具有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要跳出一人一事的小圈子,尽量做到"以小见大".写人的文章,要用心于对人物思想品格的发扬;记事的文章,要注重对事件意义的探求.但不能牵强附会,人为拔高. 四,写记叙文描写要细.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环境(景物)的状貌,作具体形象的描撰,刻画,使读者对他们产生真切的感受. 记叙文如果只有一般的叙述,而没有细腻逼真的描写,文章就不会生动感人.一般的描写,主要是对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形态动作,脸部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氛围的某个场面的描写,对一些富有自然特征的景物的描写,等等.细节描写常常抓住特征,细腻地写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借一斑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五,写记叙文感情要真.

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11-30 22:33 请问说明文与记叙文有哪些区别?最好多说一点。 提问者:19626393 - 助理三级最佳答案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学习是一个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以及文章总体结构把握的水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教学重点地位。而记叙文的写作是文章写作的一个最常见的类型,往... 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学习是一个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 习的能力以及文章总体结构把握的水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教学重点地位。而记叙文的写作是文章写作的一个最常见的类型,往往对学生进行事物描写、总结和感悟提出较高的要求。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以形传神写肖象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

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

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专题一 【训练目的】 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 1、以写人为主 2、以记事为主 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 三、基本要求 (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 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3、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 4、对中心思想的要求

第四讲: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一) 一、训练重点: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二、写作指导 审题和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两步,审题就是要审清命题人提供的题目、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通过筛选、提炼、归纳,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做到不离题、偏题。立意则是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确立有价值、有意义、有真情、有独特见解的主题。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的要求与议论文大致相同,但由于文体不同,又各有特点:记叙文的文体样式多于议论文,如写人、叙事、抒情的散文,小小说、剧本等;其立意或显或隐;由于构思选材时多用形象思维,其思想感情倾向有时难于把握。 (一)、审题要细心 1.用词语做题目。有时用它的本义,如《尝试》(高考作文题),就是记叙某个人或某些人有目的地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2004年的上海题《忙》和北京题《包容》,用的也都是该词语的本义。有时用其比喻义,如《铺路石》,并不是要你直接写铺路的石子,而是要你写一位像铺路石那样具有“默默无闻,甘做贡献”精神的人物。又如《春风》,也并非要你直接写春天的风,而是要你写像春风一样给人带来温暖和生机的人或事。有时则用引申义,如《窗口》,不是要你去写窗前所见,而是要写“透过它能看到某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的某个地方。我们通常说,某商场是了解某城市市场供销情况的“窗口”,某中学是了解某地中等教育情况的“窗口”,都属这个意思。 2.用短语做题目。一般说来,用偏正结构短语做记叙文题目的较多,审题时要注意定语对中心词的修饰和限制。如《平凡的岗位》,写时要突出“平凡”,通过对一位平凡的劳动者所做的平凡的事,反映出他的不平凡来,而这不平凡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出来的。用联合结构短语做题目,则要兼顾两个方面,如《我和母校》,既要写“我”又要写“母校”,二者不可缺一,必须写出“我”和“母校”的关系。 3.用句子做题目。审题重点一般落在谓语上,如《X X X的事迹激励了我》,“激励”是重点:什么激励了我,我受到了什么激励,我受了激励后怎么样,始终围绕“激励”做文章。再如《我要把春光留住》,“留住”是重点:谁要留住,留住什么,为什么要留住,始终围绕“留住”做文章,突出“春光”之美好,歌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貌。 (二)、记叙文的立意 立意,其中的“意”就是指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或主旨。立意指的是写作时中心思想的确定。古人强调“文以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没有这个中心意思,文章就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灵魂。那么,文章的中心从哪里来呢? 这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命题作文中,题目已隐含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另一中在一些命题作文或非命题作文中中心没有确定,要作者自己去确定。前者如《记一个勤奋刻苦的人》,“勤奋刻苦”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特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绝大多数文章都属于后者。 对于没有确定中心的文章,应该自己来确定中心。确定中心,或者说立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文专题练习 503自习室专用

记叙文写作要点 总的要求:立意新深,蕴含丰富,记事生动,状景生辉,抒情动人。 1、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不要轻易虚构编造。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太简单,不可能有生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感人;再说,大段或整篇的虚构,你的年龄、经历、学识还不能胜任,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常常是自己觉得成立,人家却看出不真实甚至看成了笑话,本想文章感人,结果是南辕北辙。 2、要轻情节叙述而重情景描写。千字内的文章,不要在过程上折腾,千万不要在漫长单调的情节叙述中追逐得瘦骨嶙峋,要善于精选一两个、两三个“点”——生动鲜活的情景,或富于魅力的细节,去描写得血肉丰满,并且一定要在感人之处泼墨如洗,非感人之处惜墨如金。 3、要能激起感情波澜或能引发理性思考。也不要只是记叙,不妨结合记叙的人事再有些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多方构思 1、立意新颖深刻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或主题,要做到深刻(相对而言),就要仔细审题,推敲材料,善于由少见多、以小见大,善于联系实际探究本质,见他人之所未见。 【例文借鉴】 往上走,往下走 一扇厚厚的铁门“不合时宜”地成了这个单元的守门神。可惜的是没人对它有好感。 我从此得多拿一把钥匙,提着满篮子菜的家庭主妇只得停下步子,放下菜篮子,然后开门;老婆婆面对这扇门好像面对一座山;夜归人得摸黑掏钥匙…… 好似所有的矛盾都由这扇忠实尽职的铁门引起,它委屈地承受着种种埋怨。不过,一件小事总算使它的名声好了一点。一位老婆婆因提的东西太多而无法开门,刚好下楼的小伙子从里面开门后帮着老婆婆提了重物。此后,老婆婆逢人便说:“多亏了那伙子,也因为那门呀!” 原来真正的不方便还另有原因。假如两人一起走到楼梯口,谁先去开门?假如两人一前一后下楼,走在前的是不是开门后等着后面的呢?假如哪一次谁忘了关门,是怪张三还是李四?存在不便,存在抱怨,其实是因为人们缺乏交往,缺少因交往而产生的好感,感激,信任,体贴…… 从那以后,人们可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改变。 一天早晨,我正急急地走下楼,从楼层的缝隙间瞥见一位阿姨也在往下走。我不由放慢了脚步,心想还是慢点走吧,免得碰到。等我埋头走到一楼时,见几步之遥的她正一手撑着铁门一面微笑着说:“快来,别迟到了。”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动,连谢都忘了说。 楼道中来往的人们也渐渐形成了习惯,两人一起走到楼梯口,都会主动掏钥匙;走在前面的一定会给走在后面的留门,然后一起有说有笑地走过楼道;如果谁忘了关门,后面的人不再高声责问:哪一个只生了前手没生后手!

记叙文写作中的“总分总”结构运用例析如果我们能把握这种结构的特点,做到“分”“总”有致,便能常用常新。 总领一笔,快速入题 “总分总”式文章开头的这个“总”完全可以不拘一格,尽显精彩。 可以点题式概括,交代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可以引用人物语言总起,别有创意——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在作文时,只要牢牢抓住“总”的要义——总领全文,快速入题,便可像玩“万花筒”一样,一摇一个惊喜,为我们的文章创造出许多别致优美的开头。 多角角切入,各有妙趣 “总分总”结构中的“分”有两种情况。 一是并列式的分说,彼此之间互相并列,没有明显的时间推移痕迹,如一个人的几个不同侧面,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同一中心下的几件不同的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作者开篇用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总领全文,“分”的部分先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再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这种“分”就显得独到而精练。 在完成作文时,如果我们对笔下人物有一个准确的定调,“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比如老师,如果我们从教学风格看,大致可分为风趣幽默型、迂腐古板型、智慧博学型等类型。如果从和学生相处的角度分,大致又可分为保姆型、警察型、朋友型等类型。如果要“大话”老师,又可分为:能打各种硬战、有创新精神,总是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的不受约束的孙悟空型;能赢得领导的喜爱和学生的尊重,能把最深的东西用最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来的猪八戒型;憨厚老实,永远只知道付出、不求回报的沙僧型;顽固不化、一心只为求真经,不食人间烟火的唐僧型。当然,你要塑造出灭绝师太型、少林方丈型、独孤求败型等类型也未尝不可。 分类并列,一目了然。慢慢地练就了“分”的功力,我们的文章就能出新、出奇,写深、写美。 二是连贯式的分说,彼此之间有比较明显的时间推移,或是同一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是连续几天内的不同事情等。不管是哪种形式,都由一个个片段组成,短小精悍,各自独立又服从于同一条主线。分说的几个片段之间,可用小标题表示,又可用空格显示,也可像普通分段那样,但有较明显的跳跃性。 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怎样体现

写人的记叙文写作指导 学习目标:指导写作“写人的记叙文” 学习重难点:怎样突出人物,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点评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导语: 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可是记叙文真的很容易吗?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陈旧。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 二、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三、写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现在我们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就要走好几步路。 二、合作探究 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文要求 课题:写人的记叙文 命题范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2、指导写作要点: (1)、要写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要全面考虑。(思想性格、品质精神) (2)、有哪些使你感受最深的事,要多方面选材。(生活、工作、学习、志趣。) (3)、选材的原则:于细微处见精神。 (4)、用第一人称,要写这个人的品质,重点在于对你的影响。有客观描述,也要有主观感受,使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自然结合。

(5)、注意选材的详略。 3、讲解写作方法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我们息息相关,跟我们同呼吸共患难,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邻居、亲戚和同学等等,要想写出真实的他(她),有了平常的了解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 (一)、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新颖、深刻的中心。有人说,写人要写“魂”,这里所说的“魂”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写人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你在写作前就要先给你要写作的人的思想定位:他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有着高瞻远瞩的伟人,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凡人等等,只有你确定了这个中心,你才能更有目的的根据这个“魂”去恰当的选择材料。 (二)、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既摹其“形”又状其“神” 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要想逼真的刻划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曾说过:“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去绘形传神,显示其灵魂;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等;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精细描摹和刻画;可以采用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来为文章增添光彩,使读者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既“摹形”又“传神”,形神兼备,人物性格尽显字里行间。 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进行外貌描写有几大技巧:(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 肖像描要注意两点: (1)、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2)、肖像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第二、通过人的语言来写人。

记叙文写作照应的技巧 首尾式照应 首尾式照应,就是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又再次出现,从而构成首尾呼应的关系,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首尾式照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它可以强调某种思想感情,强化主题意义,加深读者印象,提高表达效果。二是在结构上,它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和回环美。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第1页共4页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总结式照应 总结式照应,就是在文章有关段落的前面或后面,对上面或下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或领起,这种总结总领式的语句或段落,至少出现两次,而且句式或段落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从而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使文章浑然一体。 第2页共4页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记叙文写作要点 总要求:立意新深,蕴含丰富,记事生动,状景生辉,抒情动人。 1、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不要轻易虚构编造。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太简单,不可能有生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感人;再说,大段或整篇的虚构,你的年龄、经历、学识还不能胜任,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常常是自己觉得成立,人家却看出不真实甚至看成了笑话,本想文章感人,结果是南辕北辙。 2、要轻情节叙述而重情景描写,不要在过程上折腾,千万不要在漫长单调的情节叙述中追逐得瘦骨嶙峋,要善于精选一两个、两三个“点”——生动鲜活的情景,或富于魅力的细节,去描写得血肉丰满,并且一定要在感人之处泼墨如洗,非感人之处惜墨如金。 3、要能激起感情波澜或能引发理性思考,也不要只是记叙,不妨结合记叙的人事再有些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构思 1、立意新颖深刻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或主题,要做到深刻,就要仔细审题,推敲材料,善于由少见多、以小见大,善于联系实际探究本质,见他人之所未见。 例文借鉴:往上走,往下走 一扇厚厚的铁门“不合时宜”地成了这个单元的守门神。可惜的是没人对它有好感。 我从此得多拿一把钥匙,提着满篮子菜的家庭主妇只得停下步子,放下菜篮子,然后开门;老婆婆面对这扇门好像面对一座山;夜归人得摸黑掏钥匙…… 好似所有的矛盾都由这扇忠实尽职的铁门引起,它委屈地承受着种种埋怨。不过,一件小事总算使它的名声好了一点。一位老婆婆因提的东西太多而无法开门,刚好下楼的小伙子从里面开门后帮着老婆婆提了重物。此后,老婆婆逢人便说:“多亏了那伙子,也因为那门呀!” 原来真正的不方便还另有原因。假如两人一起走到楼梯口,谁先去开门?假如两人一前一后下楼,走在前的是不是开门后等着后面的呢?假如哪一次谁忘了关门,是怪张三还是李四?存在不便,存在抱怨,其实是因为人们缺乏交往,缺少因交往而产生的好感,感激,信任,体贴…… 从那以后,人们可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改变。 一天早晨,我正急急地走下楼,从楼层的缝隙间瞥见一位阿姨也在往下走。我不由放慢了脚步,心想还是慢点走吧,免得碰到。等我埋头走到一楼时,见几步之遥的她正一手撑着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如何完整叙事 曾维贵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学会完整的叙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记叙分类:写人,写事,写景状物。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二、如何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1、灵活掌握、合理布局。 这六个方面内容不能呆板,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交代六要素。时间、地 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 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2、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叙事清楚、层次分明。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 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 倒叙:引人入胜,颇具吸引。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

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插叙:富有变化,条理清晰。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3、适当分段,巧妙过渡。 过渡和照应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动笔前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安 排好记叙的顺序,巧妙过渡、适当分段使条理清楚,衔接紧密。 4、详略皆有、突出重点。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

的 环节,注重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完整深刻的印象。 三、视频播放《为妈妈洗脚》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将短片概括 要求:a、交待清楚记叙的六要素。b、对场面要进行观察、描写。c、注重 感悟。 四、记叙文写作要点: 1 、巧妙的开头引人入胜。 2 、跌宕的布局令人折服。 3 、余音绕梁的结尾令人回味。 五、根据以上的学习,欣赏例文《最好的奖赏》,探讨如何叙事,练习首尾写作。 《最好的奖赏》方淑仪

记叙文作文指导叙事 作文辅导 0221 1748 记叙文作文指导11叙事 叙事是为了说明一定的思想观点。如果单纯为叙事而叙事,那么这种叙事是没有生命力的。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常用的是前两种。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种方式首尾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引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叙事的方法多种多样,“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艺概·文概》)线索是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一个故事至少必须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就像散落的珍珠,没有线索的串联,便不会有完整的结构。 任何叙事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一个故事和一个故事叙述者。以第三者身份从旁叙述的叫第三人称,以当事人的口吻(不论是自己或不是自己)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把作品的情节通过“我”传达给,能使得到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但叙述的事和人,只能是“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物和事件。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叙述者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在面前。对作品而言,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的区别就在于两者与作品中塑造的那个虚构的艺术世界的距离不同。第一人称叙述者就生活在这个艺术世界中,和这个世界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一个真切的、活生生的人物。而第三人称叙述者是置身于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之外的,尽管他也可以具有一些个人特征,但这些个人特征并不能证明他在艺术世界中的真实存在。 设计叙事的波澜 一、导语 记叙文的一般要求是把事件交代清楚,或把人物的经历写明白。如果再进一步要求,就要考虑叙述的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吸引,需要有波澜,有起伏,有张弛,这是成功的记叙文必要的条件。 二、写作目标 1.把握记叙文的波澜的创制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1、要素要交代清楚 记叙的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既然是记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有时间、地点、前因后果的,因此,写记叙文总要交代清楚什么人,在什么时 间和地点,做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如果不把这些记叙的要素说清楚,文章就显得内容不完整、脉络不清晰。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交代记叙的要素有两点应该注意。第一因为事情有时是比较复杂的,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活动在增减,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场景在变化,所以写作时要随时把这些变化 交代清楚。第二,在一篇具体的记叙文中,这些要素如何交代,不是死板的,也不需要平 均用力,某些要素,例如时间和地点,如果读者已经熟悉,或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有时 也可以不写或略写,有的事,应当写明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甚至某分);有的事,只 说“十几年前”或“我小时候”就可以了,一切要根据表达需要而定,切不可机械照搬某 种模式。 2、立意要深刻新颖 从“深”处立意。“深”是指深刻。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体验,从中找出我们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去反映生活的真实本质。某些生活细节、平凡小事,在不经意间,会触 动我们的心弦。在感动之余,我们何不揭开事件表面的面纱,去体会、咀嚼一下内在的、 本质的东西呢? 从“新”处立意。“新”是指具有时代精神。每个人的思想经验,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你能时时站在全新的角度,把握时代的主旋律,那么,你一定能从一些常见的事中翻出 一些新的感受来。 从“小”处立意。“小”是指平凡的小事。你要善于借日常生活中细小的材料来反映生活中的典型意义。吃饭、走路是小事,但唐人李绅能在吃饭时慨叹“粒粒皆辛苦”,鲁迅 能在回“故乡”时思考走什么样的人生、社会之路。其实,你也可以从读书交友、梳洗穿 衣等琐屑小事中找出生活表层之下的典型意义,从而提炼出恰当的主题。 3、中心要明确集中 中心思想要明确集中,是对所有文体的基本要求,所选的材料都是要紧紧围绕着中心思想的,让读者在看完文章之后对文章所写内容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文章的 中心思想不明确,所写内容散乱,读者便不知作者所云,更谈不上理解文章内容了。在一 篇文章中,最好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即使写几件事,也应从头至尾一线贯串,不能搞 多个中心,喧宾夺主。 4、内容要具体生动 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了,还应让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具体生动。我们在写作时、往往容易犯内容抽象笼统、材料剪裁不当、材料不够典型的毛病,这些都会影响文章中心的 表现。为了使文章的内容具体生动,我们可以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所选材料要

记叙文写作需把握的首要原则 摘要:作文写得妙,细节不可少;作文写得好,描写很重要。内容的具体形象 是记叙文写作需把握的首要原则。内容具体形象的文章,会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会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或生动的感受,也才会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给人感觉丰富充实,有气势,而且这一点也是中国文学的一条审美标准;第三,所描写出的对象生动、活泼,符合人们的审美传统习惯;第四,能给 人审美体验。那么,怎样成文才能使文章具体形象呢?基本框架可概括为:以叙 事(或议论抒情)搭架,多种描写填充,凸现细节。而最根本的还得平常进行细致 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记叙文具体形象描写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058-02 从教这么些年,每代一届学生总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干巴、 呆板、笼统,概念化、抽象化非常严重,只是一味地陈述事件、人物的轮廓,而 不去具体、细致地描写,不去表现。 好的记叙文是一件精雕细琢而成的艺术品。要写出一篇精美的记叙文,立意、取材、结构等方方面面都要做精心的设定,但无论构思如何好,如果在表达方面 不能作生动的具象描写,不能使文章的内容生动、形象起来,那么,下笔之前的 任何美好设想都会落空。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文章内容的具体形象性是写好记 叙文的首要原则。 内容具体形象的文章才会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才会让读者 产生深刻的印象或生动的感受,文章也才会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一点,从课 本中的所有文章都可以看出来。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概括的说,不 过是“我“随几个玩伴爬上悬崖,“我”不敢下来独自留在石架上,父亲引导“我”一 步一步走下悬崖的事,内容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在叙事时处理得非常得当。首先 具体地交待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和”我”的相关情况,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好 伏笔和铺垫,使人觉得以后的情节合情合理。其次,伙伴们的语言,“我”的心理、动作,周围的环境,父亲的语言等写得也很具体、细致,不仅如实地写出了人物 的形象而且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我”心里的具体变化过程,也就让人体会到“我”之 所以被困在石架上其实是“我”过分害怕困难的心理导致的。而且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并没有出面对事件作任何评价,也没有进行任何抒情或议论,即使是文章结 尾只不过以“过来人”的身份叙写了这件事给予作者的人生启示而已,但读者可以 从中真切地体会或者说感受到“遇到困难,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困难,不要想困难有多大,只要一个小困难一个小困难地去克服,就会战胜大困难”这一人生哲理。这就在于作者善于进行具体地、细致地叙述和描写,善于运用事实说话,离开了 对事件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是难以收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其次,梗概式陈述的文章给人感觉空洞,而具体、细致地作形象、生动地描 写的文章给人感觉丰富充实。内容丰富充实的文章才有气势,有气势的文章才会 给人的情感、思想、意识以一种冲击力。而且重视文章的气势、气概,是中国文 学审美的一个重要特点。《易传》提示君子必须仿效“天行健”和“生生不息”的宇 宙生命,以“自强不息”的方式参与宇宙的造化,强调充实之谓美。从这一观点出发,中国文学强调内容充实为美。那么,从这一角度来说,内容不充实,不具体、生动的记叙文是不符合美的标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