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分析-Antiy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分析-Antiy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 适用范围 为了规范公司工业控制系统的使用和操作,防止发生人为或意外损坏系统事故以及误操作引起的设备停运,保证工控系统的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DCS及DEH系统以及辅控网DCS。 2 计算机使用管理 2.1 工程师站严格按照权限进行操作,无关人员不准使用。 2.2 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人机接口系统应分级授权使用。严禁非授权人员使用工程师站的系统组态功能,工程师站用户的权限可以实施逻辑修改和系统管理工作;操作员站用户权限,查看运行状态画面,实施监控。 2.3 每三个月更改一次口令,同时检查每一级用户口令的权限设置应正确。口令字长应大于6个字符并由字母数字混合组成。修改后的口令应填写《DCS系统机器密码记录》,妥善保管。 2.4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当前操作,通知集控室负责人和相关维修人员。如服务器发生故障,按各《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操作,维修人员记录《软件故障处理和修改记录》。 2.5 使用工程师站计算机后,需详细填写《工程师站出入及机器使用记录》后方可离开。 3 软件保护 3.1 严禁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其他无关软件。除非软件升级或补丁的需要,严禁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U盘、光盘等。 3.2 禁止向DCS网络中连接系统外接计算机、手机。

3.3 在连接到DCS中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时,使用的可读写存储介质必须是固定的一个设备,并且在每次使用前对其进行格式化处理,然后才可以接入以上计算机。 4 软件的修改、保存及维护 4.1 更新、升级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下载数据,其存储介质须是本计算机控制系统专用存储介质,不允许与其他计算机系统交换使用。 4.2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态、设定值等修改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工作,同时填写《组态及参数修改记录》,并及时做好修改后的数据备份工作。 5 软件和数据库备份 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库、历史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完全备份间隔三个月一次,系统备份必须使用专用的U盘备份,并且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相关操作。 5.2 对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任何修改,包括版本升级和安装补丁,都应及时进行备份。 5.3备份结束后,在备份件上正确标明备份内容、对象,并做好记录,填写《DCS系统备份记录》。 5.4 DCS中各系统的备份必须由系统管理员定期手动进行,具体要求同上。 有限公司 2017年1月 1日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 班级:光伏2班 姓名:王永强 学号:1200309067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中的tf2zp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 函数为 0.2( 2.5) () (0.5)(0.7)(3) s G s s s s s + = +++,用MATLAB编写 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 p=[0,-0.5,-0.7,-3] k=1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dc=Gctf.den dens=ploy2str(dc{1},'s') 运行结果如下: Gctf = s + 2.5 --------------------------------------- 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dens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c o m p u t e r s e c u r i t y 工控安全专题 导语 :本文将从 IT 领域熟悉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潜在威胁的角度,借鉴国际上有关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要求及标准,分析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一套基于 I C S 系统的威胁发现与识别模型。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与风险分析——ICS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之一 张帅 2011年 11月 12日,待测伊朗弹道导弹收到控制指令后突然爆炸。事故经媒体披露,迅速引发各国政府与安全机构的广泛关注,对真凶的质疑直指曾攻击布什尔核电站工业控制系统的 Stuxnet 蠕虫病毒。截至目前,事故真相与细节并未公布,但工业控制系统长期存在的风险隐患却已是影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重要因素,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战略实施。为此工信部于 2011年 10月份发布文件,要求加强国家主要工业领域基础设施控制系统与 SCADA 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1 工业控制系统介绍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ICS ,是由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以及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监测的过程控制组件,共同构成的确保工业基础设施自动化运行、过程控制与监控的业务流程管控系统。其核心组件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远程终端(RTU 、智能电子设备 (IED ,以及确保各组件通信的接口技术。 目前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电力、水利、污水处理、石油天然气、化工、交通运输、制药以及大型制造行业,其中超过 80%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依靠工业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作业,工业控制系统已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课程总复习2011.7 一、教材信息: 《机电传动控制》,邓星钟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题型 客观题(单项选择、判断题) 主观题(填空、简答、分析和计算) 三、总的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电动机所产生的转矩在任何情况下,总是由轴上的负载转矩和_________之和所平衡。 ( D )A.静态转矩B.加速转矩C.减速转矩D.动态转矩 2、机电传动系统稳定工作时中如果T M>T L,电动机旋转方向与T M相同,转速将产生的变化是。( B )A.减速B.加速 C.匀速D.停止 3、机电传动系统中如果T M

西京学院实验教学教案实验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课序: 4 教室:工程舫0B-14实验日期:2013-6-3、4、6 教师:万少松 一、实验名称:系统的稳定性及极点配置二、实验目的 1.巩固控制系统稳定性等基础知识;2.掌握利用系统特征根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3.掌握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4. 掌握利用状态反馈完成系统的极点配置;5.通过Matlab 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和验证所学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三、实验所需设备及应用软件序号 型 号备 注1 计算机2Matlab 软件四、实验内容1. 利用特征根判断稳定性;2. 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打开计算机,运行MATLAB 软件。2.将实验内容写入程序编辑窗口并运行。3.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

一、利用特征根判断稳定性 用matlab 求取一个系统的特征根,可以有许多方法,如,,,()eig ()pzmap 2ss zp ,等。下面举例说明。 2tf zp roots 【例题1】已知一个系统传递函数为,试不同的方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G s 2(3)()(5)(6)(22)s G s s s s s += ++++解:num=[1,3]den=conv([1,2,2],conv([1,6],[1,5]))sys=tf(num,den)(1)() eig p=eig(sys)显示如下:p = -6.0000 -5.0000 -1.0000 + 1.0000i -1.0000 - 1.0000i 所有的根都具有负的实部,所以系统稳定。(2) ()pzmap pzmap(sys) 从绘出的零极点图可看见,系统的零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系统稳定。(3)2()tf zp [z,p,k]=tf2zp(num,den) (4)()roots roots(den)【例题2】已知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为122122x x x x x ==- 试用特征值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 A=[0,1;2,-1] eig(A)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 安全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一、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分析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ICS),是由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和实时数据采集、监测的过程控制组件共同构成。其组件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远程终端(RTU)、智能电子设备(IED),以及确保各组件通信的接口技术。 典型的ICS 控制过程一般由控制回路、HMI、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三部分组件共同完成,控制回路用以控制逻辑运算,HMI 执行信息交互,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确保ICS能够稳定持续运行。 1.1 工业控制系统潜在的风险 1. 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问题 由于考虑到工控软件与操作系统补丁兼容性的问题,系统开车后一般不会对Windows平台打补丁,导致系统带着风险运行。 2. 杀毒软件安装及升级更新问题 用于生产控制系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基于工控软件与杀毒软件的兼容性的考虑,一般不安装杀毒软件,给病毒与恶意代码传染与扩散留下了空间。 3. 使用U盘、光盘导致的病毒传播问题。

由于在工控系统中的管理终端一般没有技术措施对U盘和光盘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外设的无序使用而引发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 设备维修时笔记本电脑的随便接入问题 工业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没有到达一定安全基线的笔记本电脑接入工业控制系统,会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5. 存在工业控制系统被有意或无意控制的风险问题 如果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操作行为没有监控和响应措施,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异常行为或人为行为会给工业控制系统带来很大的风险。 6. 工业控制系统控制终端、服务器、网络设备故障没有及时发现而响应延迟的问题 对工业控制系统中IT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是工业工控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1.2 “两化融合”给工控系统带来的风险 工业控制系统最早和企业管理系统是隔离的,但近年来为了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与生产控制,满足“两化融合”的需求和管理的方便,经过逻辑隔离的方式,使工业控制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能够直接进行通信,而企业管理系统一般直接连接Internet,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控制系统接入的范围不但扩展到了企业网,而且面临着来自Internet的威胁。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报告人:王宗禹 学号:1043031325 班级:2010级34班 指导教师:肖勇 完成时间:2013年7月日 同组人:王大松 秦缘 龚剑 电气信息学院专业实验中心

一.设计任务 1.设计目标: (1)系统基本功能: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不可逆运行,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 (2)已知条件: (3)稳态/动态指标:静态:s% ≤ 5% D = 3 动态:σi% ≤ 5% σn% ≤ 10% (4)期望调速性能示意说明:静差率小于5%,调速范围D=3. (5)系统电路结构示意图: 2.客观条件: (1)使用设备列表清单及主要设备功能描述: 二.系统建模(系统固有参数测定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1)变流电源内阻Rn的测定: a.电路示意图如下: 可以等效如下: b.利用伏安法可以测出内阻R n的大小,方法是在电机静止,电枢回路外串限流电阻,固定控制信号 Uct 大小,0.5A≤Id ≤1A的条件下用伏安法测量Ud1,Id1和Ud2,Id2;利用公式可以求得Rn。 (2)电枢内阻 Ra、平波电感内阻 Rd的测定: a.电路示意图如下:

b.实验方法步骤: ◆电机静止,电枢回路外串限流电阻 ◆固定控制信号Uct 大小,Id ≈1A(额定负载热效点) ◆使电枢处于三个不同位置(如上图约120o对称)进行三次测量(Ura,Urd,Id),求 Ra , Rd 的平均值. (3)电动机电势转速系数 Ce的测定: a.实验原理: 由公式 可以推导出Ce的测定公式: b.实验方法步骤: ◆空载启动电机并稳定运行(I d0大小基本恒定) ◆给定两个大小不同的控制信号Uct ,测量两组稳定运行时的Ud、n数据 (4)整流电源放大系数 Ks的测定: a.实验原理: Ks可以根据公式Ud0=Ks*Uct可知Ks就是以Uct为横坐标Ud0为纵坐标的如下图曲线中线性段的斜率。故可以通过公式测定Ks.

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来源:信息安全协调司】【字号:大中小】 工信部协[2011]4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国有大型企业: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关工业生产运行、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过程控制系统(P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工业控制系统广泛运用于工业、能源、交通、水利以及市政等领域,用于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行。一旦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出现漏洞,将对工业生产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隐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以各种方式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连接,病毒、木马等威胁正在向工业控制系统扩散,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发生的“震网”病毒事件,充分反映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标准规范缺失,技术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高等,威胁着工业生产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转。对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二、明确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领域包括核设施、钢铁、有色、化工、石油石化、电力、天然气、先进制造、水利枢纽、环境保护、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以及其他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明确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切实落实以下要求。 (一)连接管理要求。 1. 断开工业控制系统同公共网络之间的所有不必要连接。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北京力控华康魏钦志 摘要:随着“两化”融合的推进和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大量应用,进而引发的病毒和木马对SCADA系统的攻击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其造成的损失可能非常巨大,甚至不可估量。而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工控网络管理和维护存在着特殊性,不同设备厂家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规约,不同的行业对系统网络层次设计要求也各不相同,直接导致商用IT网络的安全技术无法适应工业控制系统。本文将从工业控制的角度,分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特殊性,并提出针对工控系统安全的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字: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两化融合SCADA 工业协议 一、工业控制系统介绍 1、工业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ICS),由几种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组成,包括监控数据采集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过程控制系统(P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远程测控单元(RTU)等,广泛运用于石油、石化、冶金、电力、燃气、煤矿、烟草以及市政等领域,用于控制关键生产设备的运行。这些领域中的工业控制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不仅会影响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害。 国外典型工业控制系统入侵事件: ?2007 年,攻击者入侵加拿大的一个水利SCADA 控制系统,通过安装恶意软件破坏了用 于取水调度的控制计算机; ?2008 年,攻击者入侵波兰某城市的地铁系统,通过电视遥控器改变轨道扳道器,导致 4 节车厢脱轨; ?2010 年,“网络超级武器”Stuxnet 病毒通过针对性的入侵ICS 系统,严重威胁到伊 朗布什尔核电站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营; ?2011 年,黑客通过入侵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使得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供水系 统的供水泵遭到破坏。 2、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 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传统的数据通讯方式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中。经过多年的争论和斗争后,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1158 放弃了其制定单一现场总线标准的初衷,最终发布了包括10 种类型总线的国际标准。因此,各大总线各具特点、不可互相替代的局面得到世界工控界的认可。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和标准的共存,意味着在各总线之间实现相互操作、相互兼容的代价是高昂的,且困难的。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金山网络企业安全事业部 张 帅 2011年11 月12日,待测伊朗弹道导弹收到控制指令后突然爆炸。事故经媒体披露,迅速引发各国政府与安全机构的广泛关注,对真凶的质疑直指曾攻击布什尔核电站工业控制系统的Stuxnet 蠕虫病毒。截至目前,事故真相与细节并未公布,但工业控制系统长期存在的风险隐患却已是影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为此,工信部于2011年10月发布文件,要求加强国家主要工业领域基础设施控制系统与SCADA 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文章从IT 领域熟悉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潜在威胁的角度,借鉴国际上有关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要求及标准,分析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威胁,并提出一套基于ICS 系统的威胁发现与识别模型。 工业控制系统介绍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ICS),是由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以及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监测的过程控制组件,共同构成的确保工业基础设施自动化运行、过程控制与监控的业务流程管控系统。其核心组件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PLC)、远程终端(RTU)、智能电子设备(IED),以及确保各组件通信的接口技术[1] 。 目前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水利、污水处理、石油天然气、化工、交通运输、制药以及大型制造行业,其中超过80%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依靠工业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作业,工业控制系统已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次典型的ICS 控制过程通常由控制回路、HMI、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3部分组件共同完成,控制回路用以控制逻辑运算,HMI 执行信息交互,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确保出现异常操作时进行诊断和恢复,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ICS 操作过程 SCADA 是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件,通过与数据传输系统和HMI 交互,SCADA 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目前,SCADA 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石油化工、电气化、铁路等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中。SCADA 系统总体布局如图2所示。 图2 SCADA 系统总体布局 DCS 广泛应用于基于流程控制的行业,例如电力、石化等行业的分布式作业,实现对各个子系统运行过程的整体管控。 PLC 用以实现工业设备的具体操作与工艺控制。通常,SCADA 或DCS 系统通过调用各PCL 组件来为其分布式业务提供基本的操作控制,例如汽车制造流水线等。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 与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需求不同,ICS 系统设计需要兼顾应用场景与控制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以优先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在这种设计理念的影响下,缺乏有效的工业安全防御和数据通信保密措施是很多工业控制系统所面临的通病。据权威工业安全事件信息库(Repository of Security Incidents,RISI)统计,截止2011年10月,全球已发生200余起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事件。2001年后,通用开发标准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针对ICS 系统的攻击行为出现大幅度增长,ICS 系统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1982-2009年工业系统攻击事件如图3所示。 图3 1982-2009 年工业系统攻击事件 纵观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的整体现状,西门子、洛克

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2019-06-16 第2章 直流电动机传动基础 直流电动机是电力传动系统的主要传动元件之一,它具有良好的起动和调速性能。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可分为:他励(Separately excited)、并励(Shunt)、串励(Series)、复励(Compound)(积复励、差复励)。本章主要研究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运行问题,诸如机械特性及其计算;各种工作状态及其计算;调速特性及其计算等。 2.1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在“电机学”中,注重电机的结构与原理,主要研究的是电机在进行能量转换时其内部的电磁过程;而“电力传动”,则注重的是电动机的使用,主要研究的是电机的外特性。在电动机的各类工作特性中首要的是机械特性。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Speed-Torque Characteristics),是电动机产生的转矩(电磁转矩)T 与其转速n 之间的关系,即n =f (T )。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电动机性能的主要表现,只有掌握好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动机。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力传动系统的稳态运行和过渡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因而,电动机机械特性的研究是“电力传动”课程的核心内容。 2.1.1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基本接线图如图2-1所示。 电枢回路 励磁回路 图2-1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接线图 电枢回路包括电枢绕组、电刷、换向极绕组和补偿绕组(若存在的话),其总电阻称为电枢内阻r a 。电枢回路还串有附加电阻R ad ,则电枢回路电阻总值为R a =r a +R ad 。励磁回路的电源U f 与U 无关(他励),励磁回路包括励磁绕组,其电阻为r f ,还有附加电阻R fad 。 假设:电源电压为恒值,磁通为恒值,即励磁电流不变,认为无电枢反应,电枢回路电阻为恒值。对大多数电机,在机械特性的工作范围内,以上假设所带来的误差是不大的。 电枢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式为: U =E +IR a (2-1) 式中: U ——电动机的电枢电压(V); E ——电动机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势(电枢电势)(V); I ——电枢电流(A); R a ——电枢回路总电阻(Ω),R a =r a +R ad 。 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势公式为: E =C e Φn (2-2)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为了切实做好市污水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提高污水厂中控系统预防和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市污水厂中控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本预案适用于本预案定义的1级、2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导致1级、2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是根据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来确定的。 (一)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可划分为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反动宣传、煽动和渗透等破坏活动。 自然灾害是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 事故灾难是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者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 人为破坏是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事件。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1级 (特别重大)、2级 (重大)、3级 (较大)、4级 (一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级 (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性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自己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 2级 (重大):网络与信息系统造成全局性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需要跨部门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级 (较大):某一部分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但不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体系架构与管理平台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340-64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体系架构与管理 平台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分析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ControlSystems,ICS),是由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和实时数据采集、监测的过程控制组件共同构成。其组件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远程终端(RTU)、智能电子设备(IED),以及确保各组件通信的接口技术。 典型的ICS控制过程通常由控制回路、HMI、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三部分组件共同完成,控制回路用以控制逻辑运算,HMI执行信息交互,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确保ICS能够稳定持续运行。

1.1工业控制系统潜在的风险 1.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问题 由于考虑到工控软件与操作系统补丁兼容性的问题,系统开车后一般不会对Windows平台打补丁,导致系统带着风险运行。 2.杀毒软件安装及升级更新问题 用于生产控制系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基于工控软件与杀毒软件的兼容性的考虑,通常不安装杀毒软件,给病毒与恶意代码传染与扩散留下了空间。 3.使用U盘、光盘导致的病毒传播问题。 由于在工控系统中的管理终端一般没有技术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8162088.html, 变频器在电气传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王学雷董文新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 摘要:从电力半导体、控制技术和主电路拓扑结构等方面综述了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总结了在变频控制中的主要控制技术。 关键词:矢量控制; 交流电动机; PWM 技术; 高压变频器 中图分类号:O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内外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现状 早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中,交流调速技术就被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但是由于我国电力电子器件总体水平很低,IGBT、GTO 器件的生产虽引进了国外技术,但一直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几乎不具备变频器新产品的独立开发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在大功率交- 交变频技术、无换向器电机等方面,国内产品在数字化及系统可靠性方面与国外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在中小功率变频技术方面,国内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采用普通V/F 控制,仅有少量样机采用矢量控制,品种与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在国外,变频调速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功率器件方面,高电压、大电流容量的SCR、GTO、IGBT、IGCT 器件的出现和并联、串联技术的应用,高压大功率变频器产品得到生产和推广应用。在微电子技术方面,16 位、32 位高速微处理器以及DSP 和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变频器高精度、多功能化提供了硬件手段。在理论方面,矢量控制、磁通控制、转矩控制、智能控制等新的控制理论都为高 性能变频器的研制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水平较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很大差距。 交流变频调速在控制中的主要应用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20 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与一些关键性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有关,它们是交流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PWM 技术,以及以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全数字化控制技术、自整定技术等。 1.矢量控制技术 矢量变换控制技术是西门子公司于1971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控制思想和控制理论。它是以转子磁场定向,采用矢量变换的方法实现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的解耦, 达到对交流电动机的磁链和电流分别控制的目的,从而获得了优良的静、动态性能。迄今为止,矢量控制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气基础自动化及电气传动 6.3.1 主要电气控制项目 6.3.1.1概述 当板坯进入加热炉区的上料台架后,经过台架装置的移动,将坯料送到受料辊道上,并进入测长辊道,对坯料的进行测长、测温。 确认坯料合格后,将钢坯通过过渡辊道送到加热炉尾的装料辊道上。对坯料进行炉宽方向的定位。 定位完成后,在加热炉满足装钢条件时,装料炉门开启,装钢机按照计算好的行程将板坯推入炉内固定梁的预定位置上,然后装钢机退回原始位置,炉门关闭; 放进炉内的钢坯根据轧线系统对生产节奏的要求,通过炉内步进梁的正循环动作,板坯依次通过炉子的预热段、加热段及均热段,并被充分的加热到予期的出炉温度。 当出钢侧的激光检测到有钢信号,步进梁停止前进,等待出钢;当轧线发出出钢请求时,出料炉门开启,出钢机根据计算好的行程,伸入炉内预定位置,将已加热好的板坯托起,抽出放在出炉辊道中心线上,然后出钢机返回到原始位等待下次动作。 加热好的钢坯放到出炉辊道上后,辊道启动前进,将钢坯送出至轧机。 在上述上料、装出钢及炉内步进的过程中,所有电控设备的运转状态、电气故障、设备故障均通过电控系统进行在线监控,对重故障、轻故障报警分类,并以声、光报警方式提示、打印,记录报警类型。 6.3.1.2 电气基础自动化的控制项目及控制功能 加热炉电气基础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的配备,是根据钢坯的输送和加热炉机械设备的动作要求而设置的。整个炉区需要具备如下控制功能: 6.3.1.2.1 上料台架的控制 本系统分两组上料台架,分别由两组液压缸驱动,通过PLC完成各种动作,使得坯料顺利落到受料辊道(A1或A2)上。 操作地点:装钢操作台;装料侧HMI。 传动方式:阀控液压传动。 台架上坯料检测元件:冷金属检测器(CMD)共4个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篇一:Tofino(多芬诺)工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工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一、概述 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过程控制系统(P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工业控制系统广泛运用于工业、能源、交通、水利以及市政等领域,用于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行。一旦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出现漏洞,将对工业生产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隐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以各种方式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连接,高度信息化的同时也减弱了控制系统及SCADA系统等与外界的隔离,病毒、木马等威胁正在向工业控制系统扩散,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XX年发生的“震网”病毒事件,充分反映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工信部协[XX]451号通知明确指出,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标准规范缺失,技术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高等,威胁着工业生产安全和社会正常

运转。对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二、行业现状与分析 需要重点解释的是,商业网络的安全需求与控制网络的安全需求在某些地方完全不同。举个例子,商业防火墙通常允许该网络内的用户使用HTTP浏览因特网,而控制网络则恰恰相反,它的安全性要求明确禁止这一行为;再比如,OPC是工业通讯中最常用的一种标准,但由于OPC基于DCOM 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端口在1024-65535间不固定使用,这就使得基于端口防护的普通商用防火墙根本无法进行设置。因此不要试图将控制系统放入IT解决方案中,选用专有的控制系统防火墙加上良好的控制系统安全策略才能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提供高效的网络攻击防御能力。想要满足这一安全要求,Tofino?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 三、Tofino解决方案 方案亮点 Tofino能够用来分离安全系统网络与过程系统网络,实现关键系统与非关键系统的物理隔离。与普通商用防火墙相比,Tofino更适于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主要体现在:(1)工业型: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信息 专业:自动化 年级:2012级 小组成员:邓建儒 2012141441300 沙华 2012141441299 张政 2012141441326 陆啸 2012141441015 完成时间:2015年7月13日 指导教师:肖勇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 摘要: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ACR)和速度调节器(ASR)的设计与调试,以达到给定系统静、动态性能指标。在实验中要通过实验装置中已有的参数来确定调节器的各个参数,在单元调试环节中,需要整定调节器ACR、ASR的运放输出限幅值,在系统调试环节中,需要对电流环和转速环进行整定。对于系统性能的测定,则需要对静态和动态性能分别做实验测试,在电压给定或者负载给定的情况下,分别对两种状态做性能分析。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调速方案和主电路的结构型式,主电路和闭环系统确定下来后,实际设计中常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一般使电流环(ACR)作为控制系统的内环,电流环应以跟随性能为主,即应选用典型Ⅰ型系统;转速环(ASR)作为控制系统的外环,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因为转速环以抗扰性能为主,即应选用典型Ⅱ型系统为主,以此使电动机满足所要求的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然后按照确定时间常数、选择调节器结构、计算调节器参数、校验近似条件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实现对调节器的具体设计。再对系统的启动过程进行分析,以了解系统的动态性能。之后,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对设计好的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得出仿真波形。最后给出参考资料和总结。 关键词: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电流调节器(ACR)、速度调节器(ASR)、调试、动态静态性能指标 目录 第一章 ..............................任务描述第二章 ..............................系统建模第三章 ..............................系统设计第四章 ..............................系统调试第五章 ..............................系统评价

执行摘要 随着工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信息、网络以及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工业生产系统等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实现系统间的协同和信息分享,工业控制系统也逐渐打破了以往的封闭性:采用标准、通用的通信协议及硬软件系统,甚至有些工业控制系统也能以某些方式连接到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中。这使得工业控制系统也必将面临病毒、木马、黑客入侵、拒绝服务等传统的信息安全威胁,而且由于工业控制系统多被应用在电力、交通、石油化工、核工业等国家重要的行业中,其安全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会更为严重。出于政治、军事、经济、信仰等诸多目的,敌对的国家、势力以及恐怖犯罪分子都可能把工业控制系统作为达成其目的的攻击目标。 工业控制系统脆弱的安全状况以及日益严重的攻击威胁,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甚至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并在政策、标准、技术、方案等方面展开了积极应对。在明确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的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在政策和科研层面上也在积极部署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 近年来,以“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遭到‘震网病毒’攻击”为代表的一系列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事件表明:攻击者正普遍采用被称为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简称APT)的新型攻击手段。攻击者不仅具有明确的攻击目标,而且在攻击时也多采用有组织的多攻击协同模式;显然,这种新型的攻击手段更难防御,对安全厂商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安全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由于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及其工作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国内安全研究团队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互联网和传统的信息系统上。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方面自然不会有太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工业控制系统提供商则更关注工业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和实时性,对系统的安全性也是很少涉及。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及时成立了一个有多名资深技术专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来专门从事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研究。研究团队在初步了解工业控制系统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在安全攻防、协议安全性以及漏洞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对‘工业控制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对策’、‘工业控制系统的协议安全性’、‘工业控制系统相关的漏洞分析’等几个主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技术报告内容即为研究团队的先期研究成果,期望报告的内容可以供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安全产品的规划及研发人员参考所用。帮助他们初步了解工业控制系

现代电气传动及控制技术的发展 1 电气传动技术概述 电气传动技术,是指用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去带动各种类型的生产机械、交通车辆以及生活中需要运动的物品的技术。是通过合理使用电动机实现生产过程机械设备电气化及其自动控制的电气设备及系统的技术总称。 一个完整的电气传动系统包括三部分:控制部分、功率部分、电动机。 2电气传动优点 (1)电机的效率高,运转比较经济; (2)电能的传输和分配比较方便; (3)电能容易控制,因此现在电气传动已经成为绝大部分机械的传动方式,成为工业化的重要基础。传动方式的一种,有机械式如摇臂之类,有压力如液压传动,而通过控制电机来传动的方式就是电气传动。 3 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史 电气传动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传动技术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它是研究如何通过电动机控制物体和生产机械按要求运动的学科。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由简单的继电、接触、开环控制,发展为较复杂的闭环控制系统。自从人类发明并掌握各种机械帮助自己劳动以来,就需要有推动机械的原动力,除人力本身外,最初使用的是畜力、水力和风力,后来又发明了蒸汽机、柴油机、汽油机,19世纪才发明电动机。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全新学科技术一现代电气传动技术。 4 电气传动的主体——电动机 电动机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二者的结构、工作原理不同,所需的电气传动装置也不同。电气传动可分为两类: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由于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以蓄电池形式供电的直流电动机,所以直流传动也是唯一的电气传动方式。 直到1885年意大利都灵大学发明了感应电动机,而后出现了交流电,解决了三相制交流电的输变问题交流电气传动才出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直流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