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货运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公路货运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公路货运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公路货运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3.2公路货运业发展物流的必要性

国内物流服务需求量的迅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传统物资流通行业纷纷转向现代物流服务业,运输、仓储、邮政、商业批发等行业都在原来的发展基础上,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原有的企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路货运业作为传统流通行业,是距离现代物流经营比较接近,有着充分发展优势的行业。

3.2.1是公路货运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

机遇是指物流所带给我们的新的发展空间,它所展现出的广阔前景,和它带给公路货运企业向高层次跃进的机会。我国的物流业目前还是一个竞争不太充分的行业,因此,捷足先登有可能占据优势,这就是优势,这就是机遇。而墨守成规、消极应战、不思进取,将丧失发展机遇。当前,传统公路货运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面临三个方面的机遇:

(1)物流大环境极为有利。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被清楚的认识后,国家和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把物流作为新世纪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在物力、财力和人力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各高等院校物流专业也培养了大批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物流思想的物流专业人才。

(2)物流市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市场前景看好。我国物流业被欧美等国家看成“阳光尚未照耀的黑土地”。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范围内的制造商大量进入国内,这无疑会扩大我国的物流市场需求。世界知名物流企业也纷纷接踵而至,他们的到来给了我国物流企业一个向先进物流企业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物流环境,在入世的过渡保护期内,借助于本土化的优势使中国的物流早日同国际物流接轨,参与全球竞争。第三方物流具有诸多适应电子商务和全球制造的特点,毫无疑问第三方物流将会占领未来物流市场的绝大部分。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正在以每年18%一22%的速度增长,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客户80%以上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表示极大的满意,其中计算机、医药和零售业的满意度最高,而这三个产业将是21世纪重要产业,也将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

(3)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发展迅速。在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最近几年我国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十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质量,初步形成大城市间快速运输系统、多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套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大宗散货运输系统和特种物资运输系统。大量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修建使物流运输网络遍布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铁路运输近年来频频提速,极大地增强了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这些对于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2.2促进公路货运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一方面,发展物流服务,有助于公路货运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分割,走联合经营的道路,通过优化配置资源以及规模经营的优势,为社会、为客户提供更可靠的、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推进运输组织和计划、运力调动和接取送达、仓库选址和管理,物资配送和分发,信息和处理一体化、高效化的实现;有利于公路货运企业改变以包代管、短期行为严重的现象,以长远利益为重,加强经营管理和运输组织,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运作模式解决营收失控等问题。

另一方面,物流服务的发展使专业运输力量得以发展,现代化大型公路货运企业得以崛起。由于货运企业不再仅仅是只提供单纯运输的公司,而是变成了能越来越多地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大,因此,自货自运减少,社会专业运输发展壮大。再则物流运作本身要求一定的经济规模,要求“大兵团作战”,因此只有那些大型、超大型企业才能聚集起雄厚的资金、完备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管理人才,才有能力、有实力采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提供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运输保障。

3.2.3加入WTO的需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有更多的外商投资我国物流业,这既是我国本土企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同时,也给国内的公路货运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发达国家近年来通过发展物流不仅使货运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工业产品的流通费用,使工业企业、货运企业、商贸企业和消费者从中获益匪浅,积累了科学的物流管理经验。根据WTO谈判协议,2003年就允许外商独资经营公路货运、仓储服务。这意味着外资将全方位进入公路货运市场。为了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传统的公路货运企业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增强自身的实力,扩大经营范围,从只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向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方面转变。

3.2.4提高公路运输总体服务水平的需要

公路货运市场,当运力过剩,供大于求时,为了争夺货源,企业间往往展开“价格”大战,吸引客户,以求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其结果最终导致整个市场不景气。这是形成当前我国公路货运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传统意义上的公路货运其内涵主要集中于运输,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类物资的空间位移,这种位移表现出空间上的大跨度性与时间上的非连续性。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引入,物资流通更讲求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流通渠道快捷性和时效性追求要求公路货运行业将原己开展的堆存、分拣、搬运、装卸等处于辅助性环节的服务内容重新定位,放在物流的一体化的角度去重新设计。由此可见,公路货运企业需要走出一条从运输向物流环节的两端拓展流通服务的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的竞争发展之路。低廉的运价已不再是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取而代之的是运输企业的物流设计与物流服务水平。从这一角度出发,需要公路货运企业在发展现代物流时,应着重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增强物流技术设备能力,把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定位在开展物流经营、提高服务质量上。

3.2.5建立统一大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

社会化大生产强调分工与协作以及提高专业化程度。而现代物流正是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强调相互分工、衔接、协调一致,优化组合、改善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消耗、讲究整体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过去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国家计划分配调拨制度,造成了运输市场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局面。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政令不统一、不协调,分工不明确,信息缺少沟通,使物资生产、物资流通很难跨越行政的壁垒。在公路运输过程中,回程空载、相向运输、迁回运输、货物回流严重,车辆实载率低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许多运输企业的装卸搬运作业,仍然留在原始的肩挑、人扛、目测、人堆等手工方式上,缺乏必要的装卸搬运设备,专业化程度低,制约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消费者的时间意识、效益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对物资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货畅其流”,而且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保证物流的快速、适时、低耗、高效和优质服务,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业,在原有货物运输的基础上,拓宽业务,延伸服务,形成运输、仓储、保管、搬运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现代物流系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成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社会再生产流通支持系统的协调统一,可见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建立我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公路货运业发展物流的优势

3.3.1业务功能上有继承性

现代物流与传统储运有着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和相似性。第三方物流的主体功能是运输和仓储,其它功能如加工、配送、装卸、包装、信息服务、货运代理等是在这个主体功能上发展深化的;传统公路货运是以运输为主要业务的行业,因此,传统公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在业务功能上有着很好的行业基础,这使得这种转型比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行业具有更低的门槛。运输的自身优势,为发展物流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并且长期的货物运输,使

得传统的公路货运企业对运输及仓储业务的流程相当熟悉,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经济实用的业务流程。在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过程中,就不会像其它企业一样要全部重头做起,可以保留其实用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3.3.2拥有自己独有的客户群

传统公路货运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己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客户群。因此,只要按照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要求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不仅可以保持原有的客户群,而且还可以开发新的客户群,从而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步伐。公路货物运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性的与仓储、流通、生产等部门有接触,相互了解,注重市场开发,网点布局比较广泛,企业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进入物流行业可以保证拥有基础客户。另外,由于我国货运企业的分行业与系统的管理方式,使得这些货运企业与本行业本系统的其它生产性企业或商业零售企业,在管理上与业务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原本就是合作伙伴关系,使得这些货运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之中,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作保证。再有,货运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建立起来的品牌,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并且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树立起一个有实力、讲信誉的现代企业形象。

3.3.3具有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物资条件

传统公路货运企业近50年来积累下来的设施与设备基本上可以为发展现代化物流所采用。如果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较大的占地面积、库房、货场、水电气设施、铁路专用线及运输装卸设备等,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时完全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与新建现代物流企业相比,将获得更大的成本竞争优势。

3.3.4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

传统的货运企业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拥有庞大的物流设施和资源,如铁路专用线、公路、港口、码头等,其运输范围可以覆盖到全国大多城市。而物流是以最小的总费用,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从供应在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物流中“流”是最重要的活动,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目的。要使物质流动起来,运输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3.3.5管理上的可继承性

货运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己经形成了一套应用于运输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积累了大量的适应我国国情的经验,这些理论、方法及经验,在现代物流业中仍可发挥作用。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货运企业虽分属不同行业和部门,但己在经营上打破了行业和部门的界限,经营品种、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3.4公路货运业发展物流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3.4.1公路运输基础设施条件差

一是公路网结构不合理,全国公路主骨架尚未形成,各层次路网规模和其功能、地位相互匹配不够,布局不尽合理,影响整个路网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二是公路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高速公路偏少,一、二级公路比重偏低,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不足公路总里程的一半,县乡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路网技术等级偏低,服务水平差,致使车辆行驶速度较低。据测算,2000年我国国道网上平均车速还不足50公里/小时;

三是路网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公路技术等级低,行车条件差,通达深度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

四是公路货运站场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适应发展需要。原有的站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一些新建的枢纽站场,虽有较先进的设施,但通信系统不配套,运行机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致使站场设施利用效率不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五是公路建设与养护未能做到均衡发展,大量超龄油路失养,养护方式与日益增多的高

等级公路养护技术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养护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3.4.2现代物流观念薄弱

现代物流观念薄弱,是我国公路货运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开始升温,但总体来看,全社会的现代物流观念仍然很淡薄,在经济活动中对现代物流的作用重视不够。例如在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中,如何提高经济的集约化程度,绝大多数意见都集中在生产领域,极少把提高物流现代化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实际上还没有走出“重生产,轻流通”的误区。对物流业的认识仍局限于运输、仓储、搬运等,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乃至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并且一些生产企业更多关注的是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价格策略的制定,很少关注物流方式的合理性和物流组织方式的调整,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而我国的货运企业很多也认为货运企业做的是力气活,服务内容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输、仓储和搬运,很少有货运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很多货运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企业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要,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专业物流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生产企业以及货运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不够,是制约货运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因素。

3.4.3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到目前为止,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仍然是制约公路货运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货运企业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货运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对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由于体制不顺,各部门之间分工,交叉造成了严重的货运行业条块分割问题。这种条块分割的现状,严重制约着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进行物流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货运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进程。以成都市的情况为例,成都市主要的储运企业有十多家,例如:中国集装箱总公司成都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四川公司,成都市商业储运总公司,中外运成都公司等等,他们分别属于物资、商业、外贸等系统。这些公司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储运资源,但却没有充分加以利用,普遍效益不佳,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的企业较多。仅以成都市物资系统为例,成都市物资系统共有以下储运设施:…………

掌握这些设施的储运公司又分别属于成都市物资系统下面的机电、建材、金属、化工、物资回收等几大公司,有些储运公司尽管可以对外营业,但还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储运公司的功能是有严格区分和限制的。例如,金属公司的仓库就只能存放金属材料,即使存放别的物品不会影响到金属材料的存放,也绝对不允许。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仓库才逐渐地可以提供一些社会化服务,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这些储运设施不能发挥整体的力量,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首先需要有一个能够低成本实现资源整合的环境。由于体制的问题,许多资源配置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一些经营权也还没有放开,国内仓储运输资源绝大多数掌握在传统的国有储运企业手里,目前效率低下,没有活力,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企业资产重组困难重重。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已成为我国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升级转化,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较大障碍。

3.4.4公路货运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落后

传统公路货运企业来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管理体制已经相当健全,但是与体制相联系的管理思想却相当落后。在思想上固守运输与仓储两块,提供给客户的服务也只是运输、货物的仓储保管。不能为客户考虑,服务手续繁杂,在市场开发上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3.4.5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严重滞后

目前信息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电话、传真方式的管理水平。这标志着运输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还很落后。以成都市物资系统为例,成都市物资系统的十几家储运单位中,至今都还没有有效地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进行仓储、运输管理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生产企业,即使是老的国有企业,也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推广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管理,而近几年,在有些效益好的企业中,比如海尔集团,更是采用了在世界上也算是先进的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很多新型商业企业,这里面有传统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后发展来的,效益较好的诸如我市的人民商场,成商集团这样的上市公司;开展连锁经营比较成功的国有商场,比如红旗商场;还有一些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本身就非常先进的国际性,企业比如佳乐福(全球第二大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一家在纽约上市的国际知名的大型零售企业),普尔斯马特等,这些企业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式,非常需要给他们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以便实现功能的合并以及操作的同时进行,从而最终实现“零库存”管理。然而我国货运企业信息化水平却相当低下,与开展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我国的公路货运企业必经迎头赶上,才能真正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现代物流服务。

3.4.6竞争对手是强有力的外国企业

近年来不少外国资本看好我国的物流服务业,一些外商通过兴办中外合资运输企业,积极在我国发展物流服务市场,几年时间,相继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成立了合资公司。比如,麦当劳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营的配送中心,不仅为,其在华北地区的销售门店提供从肉饼到餐巾纸的一系列配送业务,而且还为和路雪提供配送业务。1992年开始在我国搞合资的TNT公司,近年来很快发展为TNT物流公司,并同生产洗涤用品的跨国公司飘柔公司结合在一起,为飘柔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做国内配送。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合资运输企业的服务对象(或者说是合作伙伴),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那些在我国的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的生产或销售企业。它们之间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在中国的地面上,两个“老外”之间的强强联合。或许我们今天只能很宽容地看待这一现象,把它看作是这些“老外”到我们的家里来教我们作物流,从而使我们自己能够加快发展,奋起直追。

3.4.7缺乏专业物流人才

长期以来,传统公路货运企业只注重硬件的投入,而忽视了软件的建设,设施和技术早已落后,具有新知识的物流人才相当匾乏,这使得对信息的处理仍是落后的人工处理方式。在我国仅39%的物流企业有信息系统,且功能不够完善。并且,传统公路货运企业即便是采用了新的设施和技术,由于员工专业素质较低,根本适应不了新设施和新技术对人的要求。而且公路货运企业在人员的引进上由于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很难真正吸收到高素质足够数量的物流专业人才。

3.4.8缺乏雄厚的后续资金

我国运输企业包袱重,企业缺乏雄厚的资金用以开拓新业务,这是国内企业物流业务发展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开展现代物流服务属昂贵且资金密集的投资项目,它需要足够的场地,许多昂贵软硬件设施和大量高素质的人力投入。然而,目前公路货运企业除了能拥有一些站场土地条件外,其他条件都难以实现,如要在短时间内具备这些条件,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筹集这么大规模的资金,对于只有少部分微利,相当一部分亏损的公路货运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4章公路货运企业如何开展现代物流服务

4.1积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首先,公路货运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即从单一运输服务转向为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企业。其次,公路货运企业必须转变服务观念,从等货上门向走出去主动上门提供物流服务转变,时刻以为顾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为宗旨。公路货运企业

应积极开拓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生存之道。运输企业使用老旧车辆,使企业长期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之中。入关后国外先进的运输工具、装卸机具、维修设备等进入中国市场,将对企业生产要素的技术性能有较大促进。入关后的国际竞争最主要的是技术竞争,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技术创新中就借鉴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管理经验,以消化、吸收、创新为主,把基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研究开发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4.2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

公路货运企业在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和客户一起研究和开发适宜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为了双森,与客户一起研究市场的开发计划,一起进行市场调查,一起商定服务标准,一起开发物流技术,一起分享物流信息,一起承担物流风险,并要使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设备。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用户对物流服务需求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生产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满意的企业达到87%。通过行业与企业对现行物流服务是否满意的交叉分析得知:食品、电子、家电和电信等行业是物流公司未来的目标市场,日化等其他行业也有很大潜力。从分析的内容来看:工商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主要为干线运输、仓库保管、市内配送和物流网络设计及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特别是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因而物流企业还应提供相应的系统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业务。调查还表明:生产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是作业质量,其次是物流满足能力,最后是运作的经济性。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是物流满足能力和运作的经济性,其次是作业质量。总的来说,物流服务市场具有较大潜力,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根据以上的分析得知企业对物流供应选择的重点的大体趋势。物流企业应根据对具体用户的调查结果来调整自身的服务结构,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第二,分析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从国外物流发展情况来看,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这也正体现了客户对物流企业在准时服务、快速服务、信息反应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而有些客户还对服务的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一些贵重和价值高的物品的配送。因此,物流服务企业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把握自己的服务准则,对于时间性要求强的客户,要提供24小时全天候准时服务,同客户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保证运输车辆24小时运转,及时提货、交货;对服务的安全系数要求高的客户,要保证对运输过程负全责,保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不出问题,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赔偿客户损失,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还要做到对货物随时跟踪、查询、随时进行信息反馈。

第三,确定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服务的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向上下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与建议等。

4.3用系统论方法引导企业发展

若把原材料商、生产商、分销商及销售商看成是一个大系统的话,运输企业则可以看作是一个子系统,传统的公路货运企业主要提供诸如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这相对于大系统中的各个厂商来说是一种被动与服从的关系。在公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以后,除了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以外,最大的变化在于它还能为各个厂商提供设计规划、解决方案等全部物流服务,这就使货运企业能积极主动地在大系统中发挥自身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系统中其它一些子系统。作为货运企业的经营者,若能通过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管理模式与发展规划,则他在管理思想方面将实现质的飞跃。

4.4加快推进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物流装备及技术标准化是物流发展的前提之一。当前我国物流各部门的一些装备和技术不能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包装、运输和装卸环节,不仅造成了物流成本的上升,也严重影响了物流活动和正常进行。加入wTO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愈加明显。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增强竞争优势,应当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公路货运业应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使用国际标准化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并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4.5立足国情,循序渐进

公路货运企业发展物流业要注意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1.与其他项目相比,物流项目投资大、回报相对较慢,而目前货运企业一般都面临不少困难,如车辆老旧、历史包袱重、资金短缺等等,这说明货运企业向物流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物流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精湛的技术和精美的管理艺术的结合,是一种高层次经营方式,掌握它、实现它不可能一缴而就。货运企业经营物流服务,必须掌握相关的物流技术,拥有物流管理人才,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3.从外界环境上,货运企业发展物流也有待于一些相关社会条件的成熟,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第一方”的制造业和商家对物流的认识。“中国的物流还在企业的大门外徘徊,这是当前我国物流体系的严重缺陷。一旦企业家们认识到这一点,物流迅速发展的时机就将到来。”二是技术上的差距。所有这些条件的具备需要时间,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从发展的必由之路上认识物流,“改革是一场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机遇,努力向物流融合;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市场需求和企业现实能力出发,循序渐进,注重在调整、重组中发展物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包括利用客户和其他行业现有的仓库设施。这样下去,有十年的努力,公路货运业在物流的经营发展中会跃上一个台阶。

4.6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

公路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目前最为缺乏的是物流技术,其次是资金。在当前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大趋势下,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合资经营,应是一个明智的举措。在现阶段适当引进外资,发展物流合资企业,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公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服务,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紧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解决资金缺乏,进行运输工具更新,引进技术,建立必要的物流设施的一个途径。第二、对于我国来说,合资经营,一方面是解决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百年经营管理的经验形成的一些操作程序、运作方法,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时容易疏漏的,而这些往往是西方企业成功经营的诀窍,是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实际运用。合资经营,是获得这些管理方法的捷径。

第三、必须明确的是,近年来不少外资着眼于我国的物流业,同我国进行合资,这说明物流业有利可图。合资,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出让部分市场,我们是通过出让这部分市场去换取我们不懂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引进我们需要的发展资金,这在现阶段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发展合资企业,并认真地去学、认真地去做,使它真正成为我们较快掌握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途径。

4.7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4.7.1充分认识“人才第一”的意义

由于我国公路货运企业长期从事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以物资储运系统为例,据统计,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全国物资行业职工总数的7,5%,该比例大大低于其他行业。这一现状与货运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极不相称。现代化

的物流系统建立在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基础之上,信息平台、卫星定位系统、EDI、货物跟踪系统,以及复杂多变的供应链等等,都需要有高层次和富有经验的人员来从事。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在于拥有多少经营物流的资源与资产,而在于能否了解与掌握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变化的规律,及时制定正确的战略,抓住发展机遇。因此,是否拥有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是企业竞争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4.7.2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途径

(1)对现有运输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的学习,特别是主管业务的高层管理人员更应该牢固树立物流观念,积极追踪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2)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包括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道路运输企业要制定一个可行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引进和储备工作,要从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行业聘请物流方面的专家参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研究工作,顺利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

4.8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或重组

1.企业业务流程的特点

首先,业务流程是一组活动的组合,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活动。例如,完成定单包括接收订单并作记录,检查客户的信用凭证,配送存货,挑送货物并进行包装,安排运送事宜,送货等。单独任何一项业务活动都无法完成定单,只有将收定单到送货这一连串活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完成定单的目的。其次,业务流程具有协作性的特点。尽管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各有特点,但是业务流程本身不是目的。它的最终目的为客户创造更优价值。这就要求业务流程的各项活动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促成最佳效用的产生。也就是就,最终的客户价值是由整个业务流程创造的。所有的阶段融合起来形成了实现最终目标的清晰线路。再次,业务流程是以自的为中心。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活动或不同阶段的工作人员必须围绕着一个目标。它关注的是工作的结果,而不是工作何时完成。员工培训的绩效评估均以加强业务流程的效用为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业务流程必须以客户为重心。企业因客户而存在。若得不到客户的认可,客户不满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就谈不上有任何的经济效益。

2.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作用

(1)取消不必要的业务环节

(2)从注重技术和产品转向注重市场和客户

(3)减少部门之间、不同管理层之间的摩擦、冲突和障碍

(4)注重附加价值服务的改进

(5)改善绩效评价

(6)激励创新

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l)确定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流程

(2)确定应当取消、简化和更新设计的流程

(3)确定流程创新的手段(如实施电子商务)

(4)确定与流程优化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结构)改变

(5)确定与流程优化相应的体制改变

(6)确定与流程优化相应的技术改变

(7)确定流程优化的评价标准

4.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

(l)向用户提供最大的服务价值

(2)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

(3)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技术水平

(4)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5)提高企业的竟争优势

(6)增加收入和利润

(7)降低成本

(8)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绩效

(9)提高员工或股东的财富和满意度高

5.如何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l)提出流程改变的需求和计划

(2)征求客户对流程优化的意见和建议

(3)参考行业内部其他企业的例子

(4)其他行业企业的例子

6.如何评价业务流程再造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0页

“多、快、好、省”的原则:

(l)费用成本是否降低(省)

(2)时间是否减少(快)

(3)是合提高企业效益(多)

(4)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否提高(好)

(5)用户满意度是否提高(好)

7.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

(1)树立“精心组织、协同作战”的思想

精心组织是对业务流程进行具体而周密的安排,从而确定绩效的提高并非是偶然。对业务流程的精心设计必须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中心,在准确的市场定位基础上,围绕前面提到的四点来进行。市场定位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完成.市场调研的目标包括找出目标行业现今,甚至是未来的物流运作模式及需求状况。目标行业现今的物流运作模式可通过参考及研究一些成功运的有关物流企业,了解其业务模式、服务范围、服务水平、生意额百分比、运作成本、主要利润来源等;至于市场的需求状况,则包括需求方对物流服务商服务范围、服务水平、服务费用、额外服务等的要求。协同作战指创造一种环境,使置身其中的实施人员围绕同一个目标连在一起,他们彼此之间是协作者,而不是竞争对手。这需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员从思想上、从观念上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也需要企业从管理模式和组织上做出变革。(2)建立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是按职能展开的,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是纵向分层次、横向分部门。每个层次是一个权力等级,每个职能部门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这种组织机构使部门之间严重脱节而造成业务的拖延,没有人对整个业务过程的执行负责,也没有人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没有人负责整个业务的调整过程,以适应客户的特殊需要或不断改变的需求。在强调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具有较高柔性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显得僵化。由于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支撑、实现现代化的集成化管理己经成为可能。集成化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企业组织应以作为过程而非职能部门为中心;所需信息完整地一次性获取,企业管理建立在集约信息系统上;企业各部门活动并行化,而非顺序式运作:扩大与供应商和顾客的接触,以顾客的需求来引导企业的经营方向。综上所述,要解决企业的种种弊端,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但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业务流程再造追求的是一种彻底的重构,而不是追加式的改进。必须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突出发展与合作的变革理念,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面向顾客的流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改善。

4.9公路货运企业应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9.1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竞争力,是一组技术和技能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确立整合还是分化,选择合并或分离战略,就必须区分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主要满足以下条件:(l)显著的增值性,能实现用户看重的核心价值,能为用户提供比其他企业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全面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形成企业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例如,如果用户认为速度最重要,那么,能够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的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快速反应能力;如果用户认为个性化的服务最重要,那么,能够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的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是其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

(2)具有独特性。一项竟争力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具有特异化的能力,即这项能力在本行业中还没有普及或被竞争对手普遍掌握。即使有的能力己经较为普遍,但是还存在改进的潜力,或者在某些地区还存在空白的发展地带,那么,企业也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引进国外发达国家企业有关物流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从而形成某种独特性的核心竞争力。

(3)具有延展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通向未来的保证。有的竞争力只能保证企业在某个部门或者某段时间内具有用户价值或独特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企业所在的行业萎缩,企业这种竞争力就会销声匿迹,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失去。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够为企业向未来新领域拓展做好准备,具备延伸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

(4)整合性。核心竞争力是多个技能、技术、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都不足以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必须需要企业内其他技能。能力的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能力体。并在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集中表现出相对于的显著优越性。结合核心竞争力的含义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可以推出物流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在于:物流企业是否能提供既满足客户需求,又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服务产品。这个独特服务产品就是增值服务。物流服务正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且日益多样化、综合化;非基础服务产品的发展与创新,即增值服务的发展与创新,己经成为物流服务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物流管理主体型服务都是增值服务的体现,显而易见,增值服务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争取客户支持的关键性服务,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

4.9.2公路货运企业必须强化增值服务

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化增值服务。靠资产、设施来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物流企业如何增强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增强物流服务的专业性,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都成为传统产业在转型时必须研究的课题。根据以上论述,增值服务己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内容和实现方式越来越获得客户的青睐。在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综合服务、套餐服务里,增值服务和IT服务正迅速占领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增值服务做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与客户的战略联盟关系,关系到物流企业的成功与否。这里提及的作为企业核心竟争力的“增值服务”,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增值服务,也包括更深层次的延伸服务。这里所指的更深层次的延伸服务,是现代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指的是三类独特的增值服务-一客户增值体验、物流解决方案和IT服务。这三类增值服务相依相存,能为现代物流企业产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特色业务,能使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和具体问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其实践意义表现在“引导需求,以客户增值体验为中心,以物流解决方案和rr服务为实现手段,强化增值服务”。因此,公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应强化这三类独特

的增值服务,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9.2.,强化增值服务的前提一引导需求

现代物流市场顺应整个市场经济,其发展要符合买方做主导的经济模式。现代物流企业不能说自己要提供什么样的增值服务,客户就能接受这种服务。反过来讲,企业必须问客户需要什么服务,什么时候需要这些服务。但是,有时候往往连客户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服务,这时现代物流企业就应该对客户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客户分析形势,提供量体裁衣的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对口了,到位了,客户就能看到确有成效的服务成果,体会到服务增值的感受,自然就会提高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放心接受企业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服务过程:现代物流企业首先引导客户需求,提供对口的物流服务;客户满意度和认可度提高了:客户愿意接受更多的增值服务;企业的服务范围得到扩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所以,现代物流企业要强化、发展具有核心竟争力的增值服务,应该首先引导需求,以此为前提逐步推行物流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才有可能实现客户增值体验,培养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4.9.2.2客户增值体验

客户增值体验是指把客户对服务的增值感受作为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是让客户有物超所值的感觉,即客户认为自己得到的服务价值超过自己支付的服务费用。这与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紧密相关,需要物流企业在日常运作和服务内容设计中时刻考虑到客户感受,为客户需求着想,在为客户谋利益的同时,实践“Win一Win’’的双赢思想。降低物流活动的无效时间价值和无效空间价值,提高有效的物流价值在物流服务中的比重,从而让客户觉得自己得到的实际服务价值远远高于支付价格。那么,如何实现客户增值体验呢?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如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如何实现物超所值的服务承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应对措施便是强化增值服务的另两项内容一物流解决方案和rr服务。

4.9.2.3物流解决方案

l)物流解决方案的涵义

现代物流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范畴之内,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对这些服务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运作经验,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针对客户的服务“套餐”,即物流解决方案。物流实践表明,物流解决方案应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包括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和客户问题解决方案。

2)国内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现状简介

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国外相关企业已经具有这方面的成熟运营经验,他们可以是专业咨询公司;也可以是从物流软件做起,继而以物流软件为基础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例如德国的SAP、韩国的SLI。国内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大都与物流软件供应商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比如国内的易络公司。这些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不需要硬件投资(运输车队、仓库),只需要提供物流运作思路和物流管理方案。相比之下,国内传统的公路货运企业转化而来的现代物流企业,一般都拥有成熟的硬件设施,积累了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相对其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在基础设施和运作经验上具有相对优势。

3)实施物流解决方案的策略

现代物流企业应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常见物流需求和问题的方案模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配送解决方案,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一体化物流)等。例如,英国DcA配送公司开发出一种独特的跟踪产品-一配送真实服务改进法;这种方法整合了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技术和数据系统,设计十分灵活,适应性强,高度安全,全封闭并拥有铁路专用线的仓库完全归所有,可提供至海底隧道

及全英国的安全运输.再如广东邮政在原有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已经把向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作为未来业务发展重点。

4.9.2.4rr服务

现代物流建立在现代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现代物流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运输和保管,还涉及到物流综合服务和增值服务。为了和客户进行良好的交互活动,提高服务质量,现代物流企业必须具有好的信息系统构架。通过提供IT服务,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现代物流企业能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物流业务运作,实现业务信息的一体化,提高业务自动化水平,降低物流运作时间,这样企业才可能实现服务承诺,为提供、强化增值物流服务奠定基础。

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IT服务包括两个方面:系统应用服务和信息服务。

1)系统应用服务

系统应用服务指现代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信息系统资源,为客户提供运行信息系统的平台和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服务可采用租赁、部分售出的形式,这不仅为客户节省了软硬件投资成本,而且还利用规模效应减少了企业运作成本。

2)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由两个服务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和客户的交互活动,提供服务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好比电子物流,可以在线跟踪发出的货物,联机实现投递路线的规划、物流调度以及货品检查等,可以说电子物流己成为21世纪国外物流发展的大趋势;二是作为第三方参与主体,使供需主体能及时了解双方的情况变化,以调整服务内容和相关业务。信息服务不管是对客户还是对企业自身而言都非常重要,它是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北京中创环球物流公司己利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流,提升增值服务水平,主要表现在:基于internet的实时库存报告、保质期报告、相关费用的查询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其全国各个仓库乃至每个门店的库存情况;条形码管理界面使客户的条形码跟踪不再是纸上谈兵;基于internet的运单查询及与GPS相配套的跟踪系统使厂家对向客户做出的承诺作到心中有数;而安全库存的设置及店铺订货建议则为超市型客户提供可靠的采购帮助,从而实现环球向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的附加服务,真正体现物流企业的专业性优势。通过中创环球物流的运作实例,不难看出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遍布全国的网络和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无疑是现代物流企业赖以发展的关键。综上所述,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在提供基础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发展综合服务、套餐型服务,包括流通加工、个性包装、产品回收等业务;在此基础上强化增值服务,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以客户增值体验为服务宗旨,以服务质量创效益。

4.9.3公路货运企业强化增值服务的途径

4.9.3.1力求提供精而专的增值服务,提倡创新

我国传统的公路货运企业在资金、系统构架方面都难以在短时期内与外资企业抗衡。没能力向大而全发展的物流企业,可以向精而专方向发展,致力于提供某一物流环节的物流服务,在此基础上开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务,使之成为用户物流链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一环,以自己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或者其他独特服务能力,融入物流行业,培养核心竞争力。国内一些著名的物流企业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力求在某一环节做精、做专。像中远物流在特种运输方面显示了明显的优势,而其家电、项目、展运、汽车四大物流产品的营销目标的提出,也可看作是其对自己的市场定位;招商局物流在危险品物流、石化物流、啤酒物流等方面也已经有很好的市场表现;中国物流则把自己在生产物流、采购物流方面的出击作为突破点等。

4.9.3.2促进信息技术与物流系统的结合

从美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合作调研的结果看

到,国内现代物流企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系统太差,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降低了客户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其业务运作大都建立在一个高效、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之上。现代物流企业必须在高效的业务运作的基础上,一才能提供包括IT服务在内的增值服务。利用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可以加快对顾客定货的反应能力(利用快速反应系统QR),加快定单处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定货以O和连续补库程序cRP),缩短从定货到交货的时间,加之有效的配送,快速准确的交付货物,利用各种运输机械装备信息终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与企业Intranet的结合,可以使顾客随时追踪货物的位置,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表明,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现代物流企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和效率,将直接关系到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企业的信息化改造

公路货运企业要实现向现代物流的转化,必须首先实现企业信息改造。企业信息化改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企业自身、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有关单位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配置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处理设备、工作终端、建立畅通的现代信息沟通渠道;二是在完善网络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发物流信息系统。即通过对各物流环节或功能进行信息数据流程的分析,研究对信息数据进行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信息系统结构及信息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信息的需求和通讯系统方案,制定信息集散点的详细规划,建立跨部门的信息系统。收集相关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或模拟处理,对处理或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或方案,最终建立起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物流企业所构建的信息系统至少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第一,要确保信息的可得性物流信息系统所存储的信息,必须具有容易而且持之以恒的可得性,例如订货和存货的信息。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信息的存入,物流信息系统必须能够快速而且准确的将以书面为基础的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保证第一时间提供最新的信息;二是信息系统应能够向信息需求者提供简易、快捷的获取信息方式,而不受时间的限制。信息的可得性能够减少企业作业上和制订计划上的不确定性,减少损失和浪费。

第二,要确保信息的精确性

构建的信息系统必须能够精确的反映企业当前的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顾客订货水平和存货水平。通常要达到平稳的物流作业的要求,企业实际的存货与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的存货其吻合度必须达到99%,信息越是准确,企业不确定性运行情况就越少,缓冲存货或安全存货的需求量也越少,甚至根本不需要。

第三,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

构建的信息系统必须及时的更新系统内的信息,信息更新的时间间隔越长,信息系统所报告的信息与实际情形的偏差就越大,对物流过程和其它活动过程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物流信息必须及时的提供快速的管理反馈。

第四、要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

构建的信息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因为顾客的广泛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能迎合特定顾客所需要的数据。

第五、要确保信息系统的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物流的信息系统必须以处理异常情况为基础,依托系统来突出问题和机会。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能够集中精力来关注最重要的情况,包括存量的居高不下或严重不足,促使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2)企业的信息化要循序渐进

需要注意的是,公路货运企业的信息化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企业的信息化问题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买设备、拉网络、开发软件等,所以货运企业经常被所需巨

额投资无从解决,以及投入不能得到及时回报而困感。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成本的迅速下降,技术问题己经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了。比比皆是的例子是:有的单位花费巨资建立的信息系统,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效益,有的单位只投资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对现有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调整,就明显地收到了实效。投资并不是解决储运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办法和唯一之道,起作用的是观念以及实用的方案。所以企业的信息化要把解决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放在首位,一定要收到实效才有意义。

4.9.3.3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建立战略联盟

实现增值服务需要各物流环节资源的整体协作,公路货运企业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资源就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或为之实施。公路货运企业必须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有效管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有选择的整合各环节资源,为客户提出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具体运作手段可以是与那些在运输、信息、人才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合作,将所属任务外包给这些物流企业,从而实现强强联合,达到双赢目的。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 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

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1988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大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渡口,跨珠江后航道,全长1916.04米,为4孔一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80米,桥面净宽15米,该桥建设既吸取了中国修建数十座T形刚构的经验,又研究了国外同类桥梁的成熟技术,最大跨径180米,在当时已居亚州同类桥型首位。 洛溪大桥为九十年代连续刚构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成就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径纪录。1997年4月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虎门古炮台,连接广深、广珠两条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辅航道桥是主桥的组成部分,桥型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型梁,其主航道桥以888米的跨度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浅析中国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的是,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发展一直起色不大,成为了制约中国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十八大政府报告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战略,吹响了新时代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想要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脉搏,首先需要对中国文化的现状加以了解,发扬长处,克服短处,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文化方面的需 求,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现一个文明,负责的大国形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不足,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性不足。 这一点在中国的影视业中尤为明显,遍观中国这几年比较有影响的几部大片,类似于《英雄》,《卧虎藏龙》,《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等影片,总是摆脱不了宫廷片,历史片,武打片等范畴,尤其是《笑傲江湖》,《龙门客栈》等电影的一再翻拍,更是将这一问题反映的淋漓尽致。 不光是电影,连电视节目也是如此,春晚缺乏创新性的言论在这些年中被提了好多次,许多青年人反映春晚越看越没意思,固定的套路,不变的人物,较少的参与度,使得春晚的可观赏性越来越差,而与之相对应的山寨春晚却越来越红火。不得不令我们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二、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是一直困扰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说思想性是文化发展的软件,那么技术和设施就是硬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需要技术的支持,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在以前被称为改变世界的发明,正是由于他们使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而在近代,技术的落后,基础设施的短缺却成为了制约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举个例子,现在人们看电影时十分热衷于3D电影,但是中国的3D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应用也并不广泛,当外国的电影以火爆的场景,绚丽的特技,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牢牢吸引住中国观众时,中国电影市场却无法及时挽回观众,长此以往,必将为外国的文化侵略创造条件,影响十分深远。

桥梁工程发展史 qiaolia ng gon gche ng fazha nshi 桥梁工程发展史 history of bridge engin eeri ng 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前,造桥所用的材料是以石材和木材为主,铸铁和锻铁只是偶尔使用。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但现今使用的各种主要桥式几乎都能在古代找到起源。在最基本的三种桥式中,梁式桥起源于模仿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而建成的独木桥,由此演变为木梁桥、石梁桥、直至19世纪的桁架梁桥;悬索桥起源于模仿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而建成的竹索桥,演变为铁索 桥、柔式悬索桥,直至有加劲梁的悬索桥;拱桥起源于模仿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而建成的石拱桥,演变为木拱桥和铸铁拱桥。 在有了铁路以后,木桥、石桥、铁桥和原来的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就难于适应需要。但到19世纪末叶,由于结构力学基本知识的传播、钢材的大量供应、 气压沉箱应用技术的成熟,使铁路桥梁工程获得迅速发展。20世纪初,北美洲曾在铁路钢桥跨度方面连创世界纪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公路钢桥和 钢筋混凝土桥的跨度记录又都超过了铁路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被破坏的桥梁急待修复,新桥急需修建,而造桥钢材短缺,于是,利用30年代以来所积累的关于高强材料和高效工艺(焊接、 预应力张拉及锚固、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等)的经验,推广了几种新型桥——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箱形截面钢实腹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斜张桥。 60年代以来,汽车运输猛增,材料供应缓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桥梁工程又在提高质量、降低造价、降低桥梁养护费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改进。国外桥梁工程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以前(有铁路之前) ①木桥。在公元前 2000多年前,巴比伦曾在幼发拉底河上建石墩木梁桥,其木梁可以在夜间撤除,以防敌人偷袭。在罗马,G.J.恺撒曾因行军需要,于公 元前55年在莱茵河上修建一座长达 300多米的木排架桥。在瑞士卢塞恩至今保存着两座中世纪式样的木桥:一是1333年始建的教堂桥,一是1408年始 建的托滕坦茨(Totentanz)桥,这两座桥都有桥屋,顶棚有绘画。在 1756?1766年,瑞士建成跨度为 52?73米的三座大木桥,两座是亦拱亦桁,另一座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陆军网络APRANET——先进网络基础结构,这个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通信网的发展经过了磁石、步进、纵横最后发展到程控,直到现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转移模式这样一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这种互联网络结构。 首先,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无中心的结构,这也是为了当初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它的每一个结点、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 第二,互联网的寻址方式是全球寻址,也就说它的地址资源是在全球进行统一的配制的。现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是IPV4的网络,这个网络现有的地址总数大概在40多亿个。互联网是由美国开发演进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网上地址资源、地址资源的分配实际上也是由所美国所控制的。现在美国所拥有的IP地址总数有20多亿,近30亿个,占全球的74%左右。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少的地址资源,也就5000万左右,只占1%多一点。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198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要求美国所有参与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和当时与互联网互联的机构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美国把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它对美国的安全、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筹备前后我们也曾与美国互联网的机构和美国一些研究互联网TCP/IP协议的专家进行沟通,他们也谈到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议,其中就包括互联网建立之后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事情在当时都有预见。在综合平衡各种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还是把互联网商业化,推向全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思维和贡献,美国对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对网络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最基础的寻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关系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现在,地址资源由ICANN这个组织进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数字资源分配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美国专门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专门成立起来用于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的。美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联网控制起来。那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这是美国和别的国家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它提出互联网是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无政府的,是民间产生的一个网络。ICANN是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特点是尽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只被当作是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不起决定作用,由ICANN理事会的19名成员决定全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政策。通过这一点,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资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ICANN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它进行互联网地址的分配,ICANN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经过美国商务部的同意。通过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其它政府通过联合国或其它政府间组织去呼吁在互联网上各国应该平等的这类倡议,同时又把全球的地址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这一点我们和世界各国都很清楚。所以从98年、99年开始在接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之后,全球普遍要求对当时的IANA进行改革。原来ICANN的所有理事全部由美国人担任,现在则由五大洲的网民投票推举理事,中国科学院的钱华林研究员在去年6月23日经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道路桥梁工程概论论文 ——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姓名:宿凌飞 班级:2011级房建5班 学号:201110703059 任课教师:汪杰

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的发展,公路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可以说是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生产要素之间的快速交换是保障和维护生产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交通运输规模的大小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识之一,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经济的发展。道路与桥梁的发展又占交通运输发展的很大部分,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现状及展望。 关键字:基础设施道路桥梁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正文: 交通运输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为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提供基本条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和人民都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业要先行,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我国道路发展现状 由于之前200年中国经济科技相对于西方工业革命的落后以及战争的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时间非常短,造成了中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据统计,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8.07万公里,且缺桥少涵,路况极差。全国有1/3的县不通公路,整个西藏的公路交通还是一片空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由于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被重视,导致了对基础交通设施的投资严重不足,交通发展长期滞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同时期公路交通设施在快速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偏低,且由于改革开放前几十年的历史欠账太大,城市出入口和交通干线严重堵塞,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运输效率低下,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开始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修建,交通运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公路交通方面。进入21世纪后,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自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后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一路突飞猛进。进入2000年之后,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经济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高速公路等国民基础设施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投资。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中国西部相对于东部沿海的落后地区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开始大力兴建,交通网络的形成加快了各省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十一五”规划期间,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更是带动了全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重点建设的“五射两纵七横”14条线路中,已建和在建路段达到95%以上。从1988年的100公里一路飙升至2012年的9.62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

机械制造技术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中国建立后持别是近三十年来,机械制造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只要我们能够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重新引领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潮流。 现代意义上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工程性的特点:在现代意义上,机械制造技术充分强调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融合,要求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全过程当中,实现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融合,从而确保整个系统性的工程能够实现能量流、信息流、以及物质流的相互契合;第二,机械制造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现阶段,对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目标在于——确保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能够得到提升,并为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添砖加瓦”。从这一角度来说,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并不会被局限在制造过程的框架中,还应当覆盖到制造过程的前后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第三,机械制造技术具有统一性特点:即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相关企业为了能够赢取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绝对优势,最需要解决的一点问题是:将发展的重点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转变成为以时间、成本、和质量为中心的提升。而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当中,就充分实现了上述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技术应用的统一性;第四,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全球性特点: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是通过金融、科技、以及信息的方式实现对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市场竞争行为的激烈性。为了更好的与此种发展趋势相适应,就需要通过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将其与现代高新技术充分融合,以达到支持制造业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所取得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柔性制造、虚拟制造、以及敏捷制造这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中的柔性制造技术而言,其所指的是:建立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之上,以常规意义上的数控机床(可以为不同的类型、以及多台台数)以及数控柔性机床指导

中国桥梁发展简介古代——赵州桥 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能通车。 建造历史 时隔大约1200年,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赵州桥名称是以所在地命名的。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37° 43' 12.30" N 114° 45' 47.54" E),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赵州桥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

我国桥梁发展史及现存的问题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幅员辽阔,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然而,在中国大桥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出作为技术支撑的桥梁产业发展的滞后和弱点,对中国桥梁的耐久性、技术水平和创新条件造成了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桥梁前进的障碍以及创新和质量不足的重要原因。 一.桥梁的发展史 1.1 萌芽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萌芽阶段。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1.2 初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这是古代桥梁的初步发展阶段。战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在东汉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1.3 辉煌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辉煌阶段。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而这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 1.4 饱和阶段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阶段。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几乎没有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但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的放生桥,全长70.8 ITI,宽5.8 m,五孔联拱,构造精巧,形状美观,是朱家角十景之一。

研究生课程论文 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课程名称学科专题讲座 研究生姓名 **** 学号 *********** 开课时 **** 至 **** 学年第 *** 学期考试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说明 一、研究生课程论文必须与本封面一起装订。阅卷教师务必用红笔批阅,并在本封面规定位置打分、写完评语后连同成绩登记表(一式两份)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在第二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成绩登记表交研究生学院。论文由开课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保管。 二、该封面请用A4纸双面打印,将此说明打印于封面背面。

浅谈我国桥梁的发展史 ********** 摘要:桥梁是交通运输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基数不断增加,交通压力逐渐加大,桥梁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相信在当下和未来的世界交通上桥梁仍会起到主导作用。介绍了我国桥梁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历史著名桥梁的相关情况,说明了我国古代桥梁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现在的桥梁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必须正视的问题,以促进我国桥梁的发展。 关键字:桥梁;发展史 0 引言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幅员辽阔,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建设了数以千万计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 1桥梁的发展史 1.1 萌芽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萌芽阶段。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 1.2 初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这是古代桥梁的初步发展阶段。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在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引言 快速成型技术 (RapidPrototyping,简称RP)是国际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它基于增材制造的原理(MaterialIncreaseManufacturing,简称MIM),根据零件的CAD模型直接成型复杂的零部件或模具,不需要任何工装,突破了传统去材法或变形法加工的许多限制,堪称制造领域人类思维的一次飞跃。其汇集了计算机科学、CAD,CAM、数控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激光技术、新材料等诸多工程领域的先进成果,解决了,传统加工方法中复杂零件的快速制造难题,能自动、快速、准确地将设计转化成一定功能的产品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对缩短企业产品的开发周期、节约开发资金、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均具有重大的意义。RP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国外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将从以下儿方丽对该技术的最新成果作一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探讨。 1 快速成型新设备 最近几年,快速成型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RP 的设备完善与提高,推出性能更高、功能更强的改进型;二是新型RP设备的涌现。在原有设备的完善与发展方而,德国EOS公司树脂光照成型设备STEREOSMAX60O的制作范围为60Omm×60Omm×400n'fin(激光扫描速度可达 10m,s;粉末烧结成型设备EOSINTS一700的制作范围为700mnl×380mm×380mlTl,激光扫描速度可达2(5m,S,专门用于铸造砂型的制作。日本CEMT公司的树脂光照成型设备SOUP一1000的制作范围更大,为1000 mrn×800mnl×500mnl。美国DTM 公司的Sinterstation2500的制作范围达300nlln×381mlTl×432mlTl,制作能力比Sinterstation 2000儿乎大一倍,在汽车和航空制造业中将有更大用途。它采用在z方向的动态聚焦技术,使激光光斑在大零件的边缘也能保持较小的圆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