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新能源

青海新能源

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始建于1983年,是国内最早的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机构之一。主要业务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科研开发、技术推广与培训、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企业于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6年底发展成集团公司。目前旗下有2家全资控股公司、3家合资控股公司、2家合资参股公司、1家研发中心,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投资范围覆盖了光伏产业链多晶硅、单晶硅、硅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终端发电系统集成的各个环节,以及光伏产品试验检测、可再生能源技术培训等外延服务项目,正在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集群。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持有新能源发电工程设计资质和施工安装资质的科研机构之一,青海新能源具有承揽国家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开展国际合作及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及推广应用的能力。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九五”、“十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及火炬计划项目,三次中标实施国家“送电到乡”工程,并与德国、日本、美国、芬兰、荷兰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企业也正致力于“大型风电场”、“光伏并网电站”等项目的建设,计划用3—5年的时间,将公司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大型集团化公司。

6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成果奖、39项科研成果申报国家专利、实施1项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实施4项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实施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新华网西宁5月13日电(记者文贻炜)近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分别与青海省政府签订能源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开发建设水电、火电、太阳能、风电等能源项目。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能源项目依然是投资热点,拥有丰富能源的青海省成为我国能源企业“抢滩”的重点区域。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朱永芃说,青海省作为三江之源,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电集团将把青海省作为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按照青海省的能源发展规划,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分步投资开发建设该地区火电、水电、太阳能、风电等项目,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前不久,中国国电集团所属龙源电力公司与青海格尔木市政府签订了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协议,一期投资建设200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投资额40亿元人民币。

青海省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新能源开发成为能源企业抢占的重点领域。国内多家从事新能源利用的厂家纷纷来到青海,其中包括:北京华能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均石能源有限公司、中波光电公司和珠海新能源公司、青海新能源集团等。

2008年12月27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中国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投资建设吉瓦(GW)级大型并网太阳能电站的合作协议书。

该太阳能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GW(1000MW),在国内首创采用非晶硅薄膜、晶体硅混合的光伏电池方阵。柴达木太阳能电站首期建设规模30MW,太阳能发电不仅能“照亮”偏远地区农牧民的生活,更能通过建设太阳能蔬菜大棚及牲畜暖棚帮助当地群众增收。更为重要的是太阳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重大。对此,代省长骆惠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柴达木太阳能大型并网发电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全国太阳能发电基地和太阳能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我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光照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更是全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全国第二高值区,是建设大型荒漠光伏并网电站、建立太阳能电力输出基地的优先区域。与省外相比,在面积和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光伏并网发电比相邻的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多发15%至25%的电量。同时,我省目前投资太阳能产业的范围覆盖了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多晶硅、单晶硅、硅切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已初步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集群,产业布局集中,为太阳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据了解,与格尔木市达成太阳能光伏电站投资意向并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业主有24家,总装机容量2100兆瓦以上,总投资额超过480亿元,其中,国投华靖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等16家企业已与格尔木市签订投资协议。目前,已有4家企业开工建设,这意味着我省在能源结构方式的转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