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维码识别源代码

二维码识别源代码

二维码识别源代码
二维码识别源代码

QRCode Decode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Text;

using QRCodeImage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Data.QRCodeImage;

using QRCodeSymbol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Data.QRCodeSymbol;

using ReedSolomon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Ecc.ReedSolomon;

using DecodingFailedException = ThoughtWorks.QRCode.ExceptionHandler.DecodingFailedException;

using InvalidDataBlockException = ThoughtWorks.QRCode.ExceptionHandler.InvalidDataBlockException;

using SymbolNotFoundException = ThoughtWorks.QRCode.ExceptionHandler.SymbolNotFoundException;

using Point = ThoughtWorks.QRCode.Geom.Point;

using QRCodeDataBlockReader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Reader.QRCodeDataBlockReader;

using QRCodeImageReader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Reader.QRCodeImageReader;

using DebugCanvas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Util.DebugCanvas;

using DebugCanvasAdapter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Util.DebugCanvasAdapter;

using QRCodeUtility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Util.QRCodeUtility;

namespace ThoughtWorks.QRCode.Codec

{

publicclass QRCodeDecoder

{

internal QRCodeSymbol qrCodeSymbol;

internalint numTryDecode;

internal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results;

internal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lastResults =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Synchronized(new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10)); internalstatic DebugCanvas canvas;

internal QRCodeImageReader imageReader;

internalint numLastCorrections;

internalbool correctionSucceeded;

publicstatic DebugCanvas Canvas

{

get

{

return QRCodeDecoder.canvas;

}

set

{

QRCodeDecoder.canvas = value;

}

}

virtualinternal Point[] AdjustPoints

{

get

{

// note that adjusts affect dependently

// i.e. below means (0,0), (2,3), (3,4), (1,2), (2,1), (1,1), (-1,-1)

// Point[] adjusts = {new Point(0,0), new Point(2,3), new Point(1,1),

// new Point(-2,-2), new Point(1,-1), new Point(-1,0), new Point(-2,-2)};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adjustPoints =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Synchronized(new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10));

for (int d = 0; d < 4; d++)

adjustPoints.Add(new Point(1, 1));

int lastX = 0, lastY = 0;

for (int y = 0; y > - 4; y--)

{

for (int x = 0; x > - 4; x--)

{

if (x != y && ((x + y) % 2 == 0))

{

adjustPoints.Add(new Point(x - lastX, y - lastY));

lastX = x;

lastY = y;

}

}

}

Point[] adjusts = new Point[adjustPoints.Count];

for (int i = 0; i

adjusts[i] = (Point) adjustPoints[i];

return adjusts;

}

}

internalclass DecodeResult

{

internalint numCorrections;

internalbool correctionSucceeded;

internalsbyte[] decodedBytes;

private QRCodeDecoder enclosingInstance;

public DecodeResult(QRCodeDecoder enclosingInstance, sbyte[] decodedBytes, int numErrors, bool correctionSucceeded) {

InitBlock(enclosingInstance);

this.decodedBytes = decodedBytes;

this.numCorrections = numErrors;

this.correctionSucceeded = correctionSucceeded;

}

privatevoid InitBlock(QRCodeDecoder enclosingInstance)

{

this.enclosingInstance = enclosingInstance;

}

virtualpublicsbyte[] DecodedBytes

{

return decodedBytes;

}

}

virtualpublicint NumErrors

{

get

{

return numCorrections;

}

}

virtualpublicbool CorrectionSucceeded

{

get

{

return correctionSucceeded;

}

}

public QRCodeDecoder Enclosing_Instance

{

get

{

return enclosingInstance;

}

}

}

public QRCodeDecoder()

{

numTryDecode = 0;

results =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Synchronized(new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10));

QRCodeDecoder.canvas = new DebugCanvasAdapter();

}

/* public byte[] decode(QRCodeImageqrCodeImage) throws DecodingFailedException{ canvas.println("Decoding started.");

int[][] intImage = imageToIntArray(qrCodeImage);

try {

QRCodeImageReader reader = new QRCodeImageReader();

qrCodeSymbol = reader.getQRCodeSymbol(intImage);

} catch (SymbolNotFoundException e) {

throw new DecodingFailedException(e.getMessage());

}

canvas.println("Created QRCode symbol.");

canvas.println("Reading symbol.");

canvas.println("Version: " + qrCodeSymbol.getVersionReference());

canvas.println("Mask pattern: " + qrCodeSymbol.getMaskPatternRefererAsString());

int[] blocks = qrCodeSymbol.getBlocks();

canvas.println("Correcting data errors.");

int[] dataBlocks = correctDataBlocks(blocks);

try {

byte[] decodedByteArray =

getDecodedByteArray(dataBlocks, qrCodeSymbol.getVersion());

canvas.println("Decoding finished.");

returndecodedByteArray;

} catch (InvalidDataBlockException e) {

throw new DecodingFailedException(e.getMessage());

}

}*/

publicvirtualsbyte[] decodeBytes(QRCodeImage qrCodeImage)

{

Point[] adjusts = AdjustPoints;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 results =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Synchronized(new 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10));

while (numTryDecode

{

try

{

DecodeResult result = decode(qrCodeImage, adjusts[numTryDecode]);

if (result.CorrectionSucceeded)

{

return result.DecodedBytes;

}

else

{

results.Add(result);

canvas.println("Decoding succeeded but could not correct");

canvas.println("all errors. Retrying..");

}

}

catch (DecodingFailedException dfe)

{

if (dfe.Message.IndexOf("Finder Pattern") >= 0)

throw dfe;

}

finally

{

numTryDecode += 1;

}

}

if (results.Count == 0)

thrownew DecodingFailedException("Give up decoding");

int lowestErrorIndex = - 1;

int lowestError = System.Int32.MaxValue;

for (int i = 0; i

{

DecodeResult result = (DecodeResult) results[i];

if (result.NumErrors

{

lowestError = result.NumErrors;

lowestErrorIndex = i;

}

}

canvas.println("All trials need for correct error");

canvas.println("Reporting #" + (lowestErrorIndex) + " that,");

canvas.println("corrected minimum errors (" + lowestError + ")");

canvas.println("Decoding finished.");

return ((DecodeResult) results[lowestErrorIndex]).DecodedBytes;

}

publicvirtual String decode(QRCodeImage qrCodeImage, Encoding encoding) {

sbyte[] data = decodeBytes(qrCodeImage);

byte[] byteData = newbyte[data.Length];

Buffer.BlockCopy(data, 0, byteData, 0, byteData.Length);

/*

char[] decodedData = new char[data.Length];

for (int i = 0; i

{

decodedData[i] = Convert.to(data[i]);

}

return new String(decodedData);

*/

String decodedData;

decodedData = encoding.GetString(byteData);

return decodedData;

}

publicvirtual String decode(QRCodeImage qrCodeImage)

{

sbyte[] data = decodeBytes(qrCodeImage);

byte[] byteData = newbyte[data.Length];

Buffer.BlockCopy(data, 0, byteData, 0, byteData.Length);

Encoding encoding;

if (QRCodeUtility.IsUnicode(byteData))

{

encoding = Encoding.Unicode;

}

else

{

encoding = Encoding.ASCII;

}

String decodedData;

decodedData = encoding.GetString(byteData);

return decodedData;

}

internalvirtual DecodeResult decode(QRCodeImage qrCodeImage, Point adjust)

{

try

{

if (numTryDecode == 0)

{

canvas.println("Decoding started");

int[][] intImage = imageToIntArray(qrCodeImage);

imageReader = new QRCodeImageReader();

qrCodeSymbol = imageReader.getQRCodeSymbol(intImage);

}

else

{

canvas.println("--");

canvas.println("Decoding restarted #" + (numTryDecode));

qrCodeSymbol = imageReader.getQRCodeSymbolWithAdjustedGrid(adjust);

}

}

catch (SymbolNotFoundException e)

{

thrownew DecodingFailedException(e.Message);

}

canvas.println("Created QRCode symbol.");

canvas.println("Reading symbol.");

canvas.println("Version: " + qrCodeSymbol.VersionReference);

canvas.println("Mask pattern: " + qrCodeSymbol.MaskPatternRefererAsString);

// blocks contains all (data and RS) blocks in QR Code symbol

int[] blocks = qrCodeSymbol.Blocks;

canvas.println("Correcting data errors.");

// now blocks turn to data blocks (corrected and extracted from original blocks)

blocks = correctDataBlocks(blocks);

try

{

sbyte[] decodedByteArray = getDecodedByteArray(blocks, qrCodeSymbol.Version, qrCodeSymbol.NumErrorCollectionCode);

returnnew DecodeResult(this, decodedByteArray, numLastCorrections, correctionSucceeded);

}

catch (InvalidDataBlockException e)

{

canvas.println(e.Message);

thrownew DecodingFailedException(e.Message);

}

}

internalvirtualint[][] imageToIntArray(QRCodeImage image)

{

int width = image.Width;

int height = image.Height;

int[][] intImage = newint[width][];

for (int i = 0; i < width; i++)

{

intImage[i] = newint[height];

}

for (int y = 0; y < height; y++)

{

for (int x = 0; x < width; x++)

{

intImage[x][y] = image.getPixel(x, y);

}

}

return intImage;

}

internalvirtualint[] correctDataBlocks(int[] blocks)

{

int numCorrections = 0;

int dataCapacity = qrCodeSymbol.DataCapacity;

int[] dataBlocks = newint[dataCapacity];

int numErrorCollectionCode = qrCodeSymbol.NumErrorCollectionCode;

int numRSBlocks = qrCodeSymbol.NumRSBlocks;

int eccPerRSBlock = numErrorCollectionCode / numRSBlocks;

if (numRSBlocks == 1)

{

ReedSolomon corrector = new ReedSolomon(blocks, eccPerRSBlock);

corrector.correct();

numCorrections += corrector.NumCorrectedErrors;

if (numCorrections> 0)

canvas.println(System.Convert.ToString(numCorrections) + " data errors corrected.");

else

canvas.println("No errors found.");

numLastCorrections = numCorrections;

correctionSucceeded = corrector.CorrectionSucceeded;

return blocks;

}

else

{

//we have to interleave data blocks because symbol has 2 or more RS blocks

int numLongerRSBlocks = dataCapacity % numRSBlocks;

if (numLongerRSBlocks == 0)

{

//symbol has only 1 type of RS block

int lengthRSBlock = dataCapacity / numRSBlocks;

int[][] tmpArray = newint[numRSBlocks][];

for (int i = 0; i

{

tmpArray[i] = newint[lengthRSBlock];

}

int[][] RSBlocks = tmpArray;

//obtain RS blocks

for (int i = 0; i

{

for (int j = 0; j

{

RSBlocks[i][j] = blocks[j * numRSBlocks + i];

}

ReedSolomon corrector = new ReedSolomon(RSBlocks[i], eccPerRSBlock);

corrector.correct();

numCorrections += corrector.NumCorrectedErrors;

correctionSucceeded = corrector.CorrectionSucceeded;

}

//obtain only data part

int p = 0;

for (int i = 0; i

{

for (int j = 0; j

{

dataBlocks[p++] = RSBlocks[i][j];

}

}

}

else

{

//symbol has 2 types of RS blocks

int lengthShorterRSBlock = dataCapacity / numRSBlocks;

int lengthLongerRSBlock = dataCapacity / numRSBlocks + 1;

int numShorterRSBlocks = numRSBlocks - numLongerRSBlocks;

int[][] tmpArray2 = newint[numShorterRSBlocks][];

for (int i2 = 0; i2

{

tmpArray2[i2] = newint[lengthShorterRSBlock];

}

int[][] shorterRSBlocks = tmpArray2;

int[][] tmpArray3 = newint[numLongerRSBlocks][];

for (int i3 = 0; i3

{

tmpArray3[i3] = newint[lengthLongerRSBlock];

}

int[][] longerRSBlocks = tmpArray3;

for (int i = 0; i

{

if (i

{

//get shorter RS Block(s)

int mod = 0;

for (int j = 0; j

{

if (j == lengthShorterRSBlock - eccPerRSBlock)

mod = numLongerRSBlocks;

shorterRSBlocks[i][j] = blocks[j * numRSBlocks + i + mod];

}

ReedSolomon corrector = new ReedSolomon(shorterRSBlocks[i], eccPerRSBlock);

corrector.correct();

numCorrections += corrector.NumCorrectedErrors;

correctionSucceeded = corrector.CorrectionSucceeded;

}

else

{

//get longer RS Blocks

int mod = 0;

for (int j = 0; j

{

if (j == lengthShorterRSBlock - eccPerRSBlock)

mod = numShorterRSBlocks;

longerRSBlocks[i - numShorterRSBlocks][j] = blocks[j * numRSBlocks + i - mod];

}

ReedSolomon corrector = new ReedSolomon(longerRSBlocks[i - numShorterRSBlocks], eccPerRSBlock);

corrector.correct();

numCorrections += corrector.NumCorrectedErrors;

correctionSucceeded = corrector.CorrectionSucceeded;

}

}

int p = 0;

for (int i = 0; i

{

if (i

{

for (int j = 0; j

{

dataBlocks[p++] = shorterRSBlocks[i][j];

}

}

else

{

for (int j = 0; j

{

dataBlocks[p++] = longerRSBlocks[i - numShorterRSBlocks][j];

}

}

}

}

if (numCorrections> 0)

canvas.println(System.Convert.ToString(numCorrections) + " data errors corrected.");

else

canvas.println("No errors found.");

numLastCorrections = numCorrections;

return dataBlocks;

}

}

internalvirtualsbyte[] getDecodedByteArray(int[] blocks, int version, int numErrorCorrectionCode)

{

sbyte[] byteArray;

QRCodeDataBlockReader reader = new QRCodeDataBlockReader(blocks, version, numErrorCorrectionCode);

try

{

byteArray = reader.DataByte;

}

catch (InvalidDataBlockException e)

{

throw e;

}

return byteArray;

}

internalvirtual String getDecodedString(int[] blocks, int version, int numErrorCorrectionCode)

{

String dataString = null;

QRCodeDataBlockReader reader = new QRCodeDataBlockReader(blocks, version, numErrorCorrectionCode);

try

{

dataString = reader.DataString;

}

catch (System.IndexOutOfRangeException e)

{

thrownew InvalidDataBlockException(e.Message);

}

return dataString;

}

}

}

网络二维码图片的生成算法研究

第26卷 第2期 2009年4月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JOURNAL OF NAT URAL SC I E NCE OF HE I L ONGJ I A NG UN I V ERSI TY Vol 126No 12 Ap ril,2009 网络二维码图片的生成算法研究 康春颖 (黑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二维码作为一种新兴的条码,在网络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通过从多种图片格式中 筛选出能显示出同等信息的最小存储量的图片格式,即单色BMP 位图格式,然后通过分析BMP 文件格式,提出一种支持在线生成的网络图片生成算法,结合通用二维码组件生成的数据,可以在线生成网络二维码图片。采用本算法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可以最小化图片文件体积,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中二维码图片的显示速度。 关键词:二维码;生成算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 N919.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011(2009)02-0216-04 收稿日期:2008-01-16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L200627) 1 前 言 二维码是条码的一种。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一维条形码简称一维码,它是根据一组水平方向的条的宽度不同,从而将其编成由“0”、“1”组成的一系列字符,该二进制字符按照一定的系统约定进行编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称为二维条形码(2-di m ensi onal bar code ),简称二维码。从它的编码原理而言,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行排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码。行排式二维条码具有代表性的矩阵式二维条码有Code 16K 、Code 49、P DF417等。矩阵式二维码具有代表性的矩阵式二维条码有:Code One 、Maxi Code 、QR Code 、Data Matrix 等。 在本文中采用的是QR Code 码。QR Code 码(Quick Res ponse Code )是日本Dens o 公司在1994年9月研制的一种矩阵二维条码,它除了具有一维条码及其他二维条码所具有的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以外,还具有超高速识度、全方位识读、可表示汉字,并且有很强的保密防伪性等优点。 2 研究背景介绍 二维码的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广泛了,二维码可以和现在流行B /S 结构结合起来,让二维码在网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电子票务系统的开发,可以采用二维码。具体开发过程如下:通过现在流行的网络技术,将客户与服务商有效的联系在一个平台上,同时在票务流程中添加一个二维码的生成接口,这样可以将大量的票务信息生成二维码图片,由于二维码的存储信息容量非常大,可以为以后添加大的信息量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平台上生成二维码的算法,生成相应信息的二维码,同时再通过手机的W ap 技术,将平台上生成的二维码发送到手机中,从而完成了生成“电影票”的过程,这样用户就可带着自己的手机到电影院,在电影院一端可持小型高速二维码识读器,将手机中的条码识读出来,即可看到所订的电影票的信息。这样,在整个售票的流程中不用打印任何票据,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票务。 在这个设计中生成二维码的部分是核心,如何在网络中生成二维码图片,并能使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占用存储空间尽量小是最重要。因为如果二维码图片体积过大则不利于保存,同时大的图片格式下载起来速度会相应的下降,不利于业务系统的客户端显示,因此设计一种适合网络传输与显示的网络二维码图片生成算

二维码的生成与识别技术

二维码的生成与识别 二维码 二维码又称QR Code,QR全称Quick 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 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二维码的结构 1、版本信息:version1(21*21),version2,...,version40,一共40个版本。版本代表每行有多少模块,每一个版本比前一个版本增加4个码元,计算公式为(n-1)*4+21,每个码元存储一个二进制0或者1。1代表黑色,0表示白色。比如,version1表示每一行有21个码元。 2、格式信息:存储容错级别L(7%),M(15%),Q(25%),R(35%)。容错:允许存储的二维码信息出现重复部分,级别越高,重复信息所占比例越高。目的:即使二维码被图标遮住

一部分,一样可以获取全部二维码内容。有图片的二维码,图片不算二维码的一部分,它遮住一部分码元,但还是可以扫描到所有内容。 3、码字:实际保存的二维码信息,和纠错码字(用于修正二维码损坏带来的错误,就是说当码元被图片遮住,可以通过纠错码字来找回)。 4、位置探测图形、位置探测图形分隔符、定位图形,校正图形:用于对二维码的定位。位置探测图形用于标记矩形大小,3个图形确定一个矩形。定位符是因为二维码有40个版本尺寸,当尺寸过大后需要有根标准线,不然扫描的时候可能会扫歪。 具体的二维码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二维码结构示意图

条形码与二维码的优缺点分析

条形码与二维码的优缺点分析 什么是条形码? 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条形码技术,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它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它的种类包括有:EAN码,UPC码,UCC/EAN-128码,交叉25码,39码,以及库德巴码。各种不同种类的 UPC-E码 条形码的发展历程 最早被打上条形码的产品是箭牌口香糖。条形码技术最早产生在风声鹤唳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诞生于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的实验室里。一位名叫约翰·科芒德(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发明家“异想天开”地想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那时候对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每一个设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条码标记,条码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邮政编码。为此科芒德发明了最早的条码标识,设计方案非常的简单(注:这种方法称为模块比较法),即一个“条”表示数字“1”,二个“条”表示数字“2”,以次类推。然后,他又发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组成的条码识读设备:一个扫描器(能够发射光并接收反射光);一个测定反射信号条和空的方法,即边缘定位线圈;和使用测定结果的方法,即译码器。 此后不久,随着LED(发光二极管)、微处理器和激光二极管的不断发展,迎来了新的标识符号(象征学)和其应用的大爆炸,人们称之为“条码工业”。今天很少能找到没有直接接触过即快又准的条形码技术的公司或个人。由于在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被开发,用不了多久条形码就会像灯泡和半导体收音机一样普及,将会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加轻松和方便。 条形码的的运作原理 识别原理 要将按照一定规则编译出来的条形码转换成有意义的信息,需要经历扫描和译码两个过程。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光的类型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物体则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器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上反射后,反射光照射到条码扫描器内部的光电转换器上,光电转换器根据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根据原理的差异,扫描器可以分为光笔、红光CCD、激光、影像四种。电

二维码扫描设计说明

资源条码扫描功能说明 文档编号: 作者: 文档类别: 评审结果:

1 资源条码扫描功能介绍 【相关人员】资源管理员 【流程说明】条码扫描主要在资源的新建,借出以及归还的时候使用。资源管理员在新建过程中,系统通过特定方式生成条码并可打印贴在设备上,此条码为设备的标识。在借出和归还时,只需要通过扫描器扫描条码字符的方式,即可对设备进行领用和归还登记。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业务描述】 对测试设备进行条码自动编辑和手动编辑,支持编辑后的条码打印,利用条码扫描技术实现设备的借出、归还等操作。当条码损坏时支持条码的手工录入。 2 功能说明 2.1 编码生成 系统在新建时,根据设备的信息,自动编码,这个编码是设备的唯一标识,是条码打印的依据。

上图为手动新建设备时的图片,设备的编码不需用户手动输入,根据所填写的信息自动生成。 批量导入时,系统根据导入的相关内容自动生成编码,在资源的详细信息中可看见,修改相关内容时,编码自动改变。Excel的文档需要根据条码生成规则设计固定的格式。 根据项目不同需要,条码的生成条件可在系统配置中配置出来,例如可以名

称想,型号,编号组合等,甚至根据需要可以连批次,仓库存储的库位也可添加。条码具有唯一性,如果新建设备生成的条码一致,系统需要提示用户。 2.2 条码打印 在编码生成以后,资源管理员可以通过勾选设备的方式进行条码的批量打印,打印后的条码可贴在设备上,作为设备被系统识别的标识。 选中需要打印条码的设备(可多选)后,用户点击条码打印,进入条码打印设置。【此处需要确认,通过打印机设置出来的应该有哪些,例如打印张数,打印的二维码大小,纸张选择,要不要在二维码旁边增加关于设备信息(包括资源名称,编号,型号,或者条码等可以识别的内容)。需要通过系统设置哪些内容,包括二维码类型,版本,纠错级别,尺寸,编码等内容。是在系统配置中配置,还是在此处让用户自由设置。加密暂时不考虑,看是否有需求,具体做法还需经过讨论】

二维码生成器

二维码生成器 简介 二维码生成器的应用原理其实就是二维码生成软件,你可以将个人信息输入到二维码生成器中,生成相应的二维码,然后进行保存应用。 这里的个人信息可以是:数字,网址,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名片信息等,你可以将你想要生成二维码的信息进行导入,二维码生成器就会自动生成二维码。 我们常见的二维码生成器,国外的有Label Painter,Bartender,Label mx等。一般在网上都可以下载到。 制作原理 二维码其实就是由很多0、1组成的数字矩阵。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行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二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二维码生成器的制作需要一个二维码生成算法,或者一个二维码插件,然后用JA VA ,C#,VB等编程语言编写一个调用软件就可以做成二维码生成器了。 这个二维码生成算法就是将组成二维码的0、1数字矩阵进行组合,输入二维码生成器的信息不同,所得到的0、1数字矩阵组合也不相同,因此生成的二维码样式就各种各样。 二维码应用 二维码和手机摄像头以及二维码和计算机的配合将产生多种多样的应用,比如今后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二维码,别人只需用安装二维码识别软件的摄像手机轻松一拍,名片上的各种资料就全部输入手机啦;如果超市的商品也印上二维码,我们就可以在手机上获得关于该商品的大量详细信息。2011年初二维码已经在日本和韩国获得广泛应用,台湾和大陆地区也已经开始推广,今后我们可以用二维码在自动贩售机买可乐、缴费、网上购物等等,二维码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将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12年中旬,G商通就技术开发了二维码抽奖,二维码会员积分,二维码优惠券下载,二维码签到,二维码产品防伪等功能,使二维码的应用变得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二维码的市场应用以及生活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长沙三华广告公司整理

(完整版)二维码的生成与实现(matlab)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二维码的生成与识别 项目完成人(班级、学号、姓名): 项目完成时间: 2017/6/15

一、引言 1、编写目的 本学期学习《数字图像处理》,包含很多知识点,像:图像编码与压缩、图像相关变换、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复原技术,这些知识点的应用在实际编程中都非常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这次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就是巩固所学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最终是我们通过该教学环节,把该课程以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2、背景 由于受信息的容量限制,一维条码仅仅是对“物品”的标识,而不是对“物品”的描述,故一维条码的使用不得不依赖数据库存在。在使用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效率很低。二维码正是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二维码具有高密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可以用来表示数据文件、图像等,实现信息获取、网站跳转、广告推送、手机电商、优惠促销、会员管理等功能,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 3、参考资料 《数字图像处理》第三版胡学龙 二、设计方案 1、图像采集 图像主要来自网上在线生成的二维码图像和该程序生成的二维码图像。

2、算法分析 预处理过程灰度化-----平滑处理------二值化 1.灰度化:一般都是为了减小图像原始数据量,便于后续处理时计算量更少,因为图像处理不一定需要对彩色图像的RGB三个分量都进行处理 2.平滑处理:图像平滑是指用于突出图像的宽大区域、低频成分、主干部分或抑制图像噪声和干扰高频成分,使图像亮度平缓渐变,减小突变梯度,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平滑的方法包括:插值方法,线性平滑方法,卷积法等等。这样的处理方法根据图像噪声的不同进行平滑,比如椒盐噪声,就采用线性平滑方法! 3.二值化:图像二值化就是将图像上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0或255,也就是将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黑白效果。 二维码解码 二维码解码主要使用的是ZXing库,ZXing是个很经典的条码/二维码识别的开源类库 3、代码实现 打开图像 function pushbutton1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global im; [filename,pathname]=uigetfile({'*.*';'*.bmp';'*.jpg';'*.tif';'*.jpg'} ,'选择图像'); if isequal(filename,0)||isequal(pathname,0) errordlg('您还没有选取图片!!','温馨提示');%如果没有输入,则创建错误对话框return; else

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三种数据采集方法的比较

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三种数据采集方法的比较 说到数据采集,就必会谈到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等常见采集方式数据采集也是物联网感知层最关键的技术,。本次就对这3种关键数据采集方法的各自特点进行分析和介绍 说到数字化转型,除了前面所说的工业网络之外: 工业通讯网络层级全解读,解析工业网络的自动化金字塔 数据采集也是重中之重,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非常普遍。 一、3种数据采集方式原理介绍 1.关于条形码的原理 条形码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你去超市购买商品,几乎每件商品上都会有对应的条形码。这是一种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的图案,其中黑色部分称为“条”白色的称为“空”。条和空分别用来代表0或1,不同粗细条纹间的相互组合,就组成了不同的编码信息。利用二进位的编码,可以表示数字,字符和符号信息。 条形码需要使用专门仪器进行识别,即扫描枪。条形码中条和空对相同光线的反射率不同,各自的反射光强度也不一样。条形码扫描枪利用该原理,通过光

学传感器检测来自不同发射区的不同反射光,对条形码进行识别。条形码标签可以用普通纸打印,也可以使用专门的标签纸打印。 2.关于二维码的原理 随着技术的进步,二维码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如今随处可见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二维码信息,确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前面我们聊了视觉识别中的二维码: 工业中的视觉识别| 三分钟了解二维码的前世今生 三分钟的视频,但是非常清晰和明了的讲解二维码的特征,当然如果你不喜欢看视频,可以看下面的文字版。 二维码和被认为是一维条码的替代产品之一,一维条码主要是由黑白相间的条纹构成,在条纹下方有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构成的序列,主要用来存储商品的信息。 而二维码通常为方形结构,是点阵形式,用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是由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布在平面上。由于,二维码是采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都是存储信息,因此相对一维条码来时,信息存储量大,且条码所占面积较小。 记录在二维码中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者图像扫描设备自动识别并读取其中的记录。一维条码可以记录商品的基本信息,但不能提供商品的

二维码生成与识别原理_修订版

QR二维码的生成与识别原理 一、简介 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二维码的种类包括:QR Code ,Data Matrix, Maxi Code, Aztec , Vericode, PDF417, Ultracode, Code 49, Code 16K等。 其中QR Code是被广泛使用的二维码,QR全称Quick Response,与其他编码方式相比,QR二维码具有存储容量大、编码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它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比如:字符,数字,日文,中文等等。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QR二维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于QR二维码的标准,可参见标准文档(QR Code Spec): https://www.doczj.com/doc/ef17491176.html,/files/datasheets/misc/qr_code.pdf 二、应用现状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和手机摄像头成像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向机器内输入信息的速度,QR二维码得到迅猛发展,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应用。 在一维码时代,“扫码”主要应用在超市或图书馆等场所,以获取商品价格或图书分类等有限的特定信息。二维码可以存储大容量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方便。 从开始的扫描二维码提取文字或网址,到后来“扫一扫”添加好友、关注个人或公司微信或微博,再到扫码支付,二维码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三、基础知识 QR码可分为不同的尺寸,或者叫版本Version。Version 1是21 x 21的矩阵,Version 2是25 x 25的矩阵,Version 3是29的尺寸,每增加一个version,就会增加4的尺寸,公式是:(V-1)*4 + 21(V是版本号)最高Version 40,(40-1)*4+21 = 177,所以最高是177 x 177 的正方形。 样例如下:

嵌入式二维条码扫描模组_串口条码扫描器

嵌入式二维条码扫描模组什么品牌好?串口条码扫描器型号介绍二维条码扫描模组是我们并不熟知但是都用过或见过已经封装好的一种二维码识别器,它可以自动扫描纸质、手机或其他介质上的一二维码信息并进行解码和数据传输工作,是一种自动二维码解码器,也是条码扫描器的一种。讲的通俗一点就是超市购物时商家拿扫描枪去“嘀”手机支付码,其实扫描枪内部本身就封装了这种嵌入式二维条码扫描模组。目前我们在公交二维码付款、高速路远距离扫码支付、通道闸机、二维码门禁、自助终端扫码支付、移动支付领域和工业用途等方面都得用这种技术。 如果了解过深圳远景达科技(RAKINDA)的小伙伴们都会清楚,目前所有的支付领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都用得到嵌入式二维扫描模组,可见嵌入式扫描模组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下面编者就为大家介绍几款性价比超高的嵌入式扫描模组,以帮助您选购更合适的条码扫描器。 LV3096二维扫描模组系列 LV3096二维扫描模组是一款高集成度、高性价比的二维扫描引擎模组,它借用了国际新一代COMS工业级图像识别传感技术,解码强劲、力求打造一个体积小、性能高、用途广的二维模组。它非常方便集成到各种工业设备和应用环境中,高度集成性可以降低嵌入集成的研发设计投入成本,加快研发速度,为手持PDA设备、医疗平板、血液分析仪、智能POS终端等手持设备厂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LV4500二维扫描模组系列 LV4500二维扫描模组采用自主研发的核心解码技术,在快速识度各类纸质一维条码的同时,还能够对手机等电子屏幕码进行扫描,扫描速度高达300次/秒,识读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它特别对手机等电子屏幕码的识别在光线处理下作了特殊的优化,即便手机屏贴彩膜、暗屏、光线不足等情况下一二维条码的读取都毫不费劲。而且该款扫描模组还具有IP54工业防水防尘,抗压性非常高,所以特别受国内外地铁闸机、通道闸机、二维码门禁、自助终端、公交扫码支付设备等生产厂家的欢迎。 以上介绍的两款型号都已被大家所认知同时具备品牌和质量保证,由于型号太多了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维码生成与识别

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题目二维码的生成及识别 何俊豪怀晓晋晓飞小组成员: 瞿诗华薛莉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第一章 QR码简介 QR码是由日本Denso公司与1994年制定出来的一种矩阵二维码符号,它除了具有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可表示汉字及图像信息、性强等优点外,还具有超高速响应、全方位识别等特点。 QR码符号是由正方形的细小模块构成,分为功能区和编码区。功能图形包括位置探测图形、分隔符、定位图形、校正图形、格式信息、版本信息等,编码区域包括数据编码块和纠错码图形。普通QR码基本图形及区域功能对照图如图1.1所示。 图1.1 QR码基本结构 1.1 QR码的密度标识图形 位于两个“回”字标识符之间的黑白相间的条纹,用红色线标注的,这个区域可以用于确定QR码符号的像素方块的密度(即一个像素的大小),标识识别模块如图1.2所示。 图1.2 QR码密度标识图形 1.2 位置探测图形 位置探测图形由三个重叠的同心正方形构成,如图1.3所示。通过探测位置探测图形可以迅速的从背景图像中判断出QR码符号的大致位置。

图1.3 QR码探测图形 二维码定位就是找到二维码符号的位置探测图形,对有明显条码特征的区域进行定位,然后根据图形结构特征值对不同的条码符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通过QR码的定位图形,可以得到左上角位置探测图形的边界点和左下角位置探测图形的边界点如图 1.4(a)所示,因此可以采用鲁棒性较好的算法拟合条码左边框,然后通过直线拟合得到条码的上边框直线。在此基础上构建直角三角形,寻找出图形中心,如图1.4(b)所示,并可以得到第四个交点,如图1.4(c)所示。 (a)确定左边界和上边界(b)确定探测图形中心(c)确定第四个交点 图1.4 条码图像初步定位流程 1.3 版本信息 QR码符号共有40种规格,版本1的规格为21模块×21模块,版本2为25模块×25模块,以此类推,每一版本符号比前一版本每边增加4个模块,直到版本40,规格为177模块×177模块。QR码的版本信息图形在整个二维码图像中的位置如图1.5所示,QR码最高版本40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图1.5 版本信息图形 1.4 纠错码

Android二维码的生成与识别系统

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第8卷第26期(2012年9月) 基于Android 的二维码的生成与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鸣1,李海 波2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摘要:随着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和Android 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该文介绍了一个通过Android 平台下的摄像和绘图功能, 利用二维码的编码和解码原理,通过Android 手机对二维码的数据进行解析和编码,实现对二维码生成和识别系统。该系 统内容包括两部分:二维条码的生成系统设计和二维条码的识别系统设计。生成系统完成了从输入数据到生成相应二维 码的功能,识别系统完成对采集到的二维码符号进行译码还原出所携带信息的功能。 关键词:二维码;二维码生成;二维码识别;Android 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353-04 DesignandRealizationoftheQRCodeGenerationandRecognitionSystemBasedonAndroid MAMing1,LIHai-bo2 (N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yang473004,China) Abstract:AlongwiththewideapplicationofQRCodeandAndroidsmartphonesfurtherpopularity.Thispaperintroducesa https://www.doczj.com/doc/ef17491176.html,ingofQRCodeencodinganddecodingprinciple,throughtheAn ? droidmobilephoneresolveandcodeplanarbarcodetorealizetheQRCodeidentificationandgeneratesystem.Thecontentof thisprojectincludesthedesignofcreationandrecognition.ThecreationsystemcompletestheprocessfromtheinputdatatoQR Code ,andtherecognitionsystemcompletestheprocessoftranslatingQRCodetorelevantinformation. Keywords:QRCode;ThegenerationofQRCode;TherecognitionofQRCode;TheAndroidPlatform 一维条码自出现以来,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不得不依赖数据库的存在。在没有数据库和不联网的地方,一维条码的使用受 到了较大的限制。另外,要用一维条码表示汉字的场合,显得十分的不方便,且效率低下。 二维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因而它具有高密度、高可靠性等特点,所以可以用它表示数据文 件(包括汉字文件)、图像等。二维码是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实现存储、携带并自动适读的最理想的方法。手机二维码的业务类型 主要有两种:一是识读,就是借助应用软件直接读出码上信息,它可以衍生出上网浏览、电子购物等多种应用;二是被读,就是由商 家向手机用户发送二维码信息,通过设备识读,可作身份识别、电子凭证等之用。 1系统相关技术分析 1.1Android 系统架构 Android 是一种以Linux 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Android 的系统架构采用了分层的架构。android 分为四个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 内核层。随着Android 的快速发展,如今已允许开发者使用 多种编程语言来开发Android 应用程序,而不再是以前只能使用Java 开发Android 应用程序的单一局面,因而受到众多开发者的欢 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操作系统[1]。 1.2开发环境 系统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模块:二维码的生成和二维码的识别。二维码的生成主要就是基于Winnows 上的开发工具Netbeans 开 发,而同时又开发一个在Android 平台下的二维码生成。而二维码的识别主要就是基于Android 平台来开发,主要就是运用Android SDK 和Eclipse 共同开发,但是环境需要搭建。 二维码的生成主要设计的是在电脑上运行的桌面程序。通过在电脑上开发一个Java 程序来生成二维码。其开发环境主要如 收稿日期:2012-07-03 作者简介:马鸣(1983-),男,河南南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移动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C#winform 开发》、《https://www.doczj.com/doc/ef17491176.html, 基 础》、《https://www.doczj.com/doc/ef17491176.html, 高级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李海波(1982-),男,陕西宝鸡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C#语言程序设 计》、《https://www.doczj.com/doc/ef17491176.html, 技术基础》、《https://www.doczj.com/doc/ef17491176.html, 高级编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E-mail:eduf@https://www.doczj.com/doc/ef1749117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f17491176.html, Tel:+86-551-56909635690964 ISSN1009-3044 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 Vol.8,No.26,September2012. 6353

文库-为什么不用二维码而用条形码

条形码的优越性 一、条形码的使用功能 (一)自动进行阅读识别。只要用扫描阅读器扫过条形码的标签,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阅读识别,确定商品的代码,然后找定价、做累计等,进行汇总结算,输出总金额。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二)能对商品销售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有利于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三)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将销售信息反馈给生产单位,缩小产、供、销之间信息传递的时空差。 二、条形码在商品上的应用有如下优越性: 1.可靠准确。 2.数据输入速度快。 3.经济便宜。与其它自动化识别技术相比较,推广应用条码技术,所需费用较低。 4.灵活、实用。条码符号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设备组成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和其他控制设备联系起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同时,在没有自动识别设备时,也可实现手工键盘输入。 5.自由度大。条码通常只在一维方向上表达信息,而同一条码上所表示的信息完全相同并且连续,这样即使是标签有部分缺欠,仍可以从正常部分输入正确的信息。 6.设备简单。条码符号识别设备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无需专门训练。 7.易于制作。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印刷技术设备和材料无特殊要求。 商品条码是实现商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商品进入超级市场、POS扫描商店的入场券。事实上,条码已成为商品进入超市的必备条件,商品条码化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外贸出口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生产流通环节自动化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制造商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的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如广东、北京、上海、福建等)已有文件规定,所有无条码商品不得进入超市。 条形码办理材料: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公章。 条形码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证明——〉审查审批——〉赋码。 条形码办理费用:单个企业5000元集团企业6200元进出口企业7200元。 条形码申请时间:10-15个工作日。 条形码申请数量:10000个。 条形码使用期限:2年。 条形码到期续展:在有限期前3个月提出续展。 标码知识产权整理

二维码生成实验报告

二维码生成实验报告 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互联网12—02 姓名:陈赛赛 学号:541212010202

一、二维码发展的现状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世纪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经提出了多种码制,常见的有,,,等这些二维条码的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条码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二维码标准化研究方面,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美国标准化协会己经完成了,,,等码制的符号、减卜国际电工委员会第联合委员会的第分委员会,即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委员会,起草了,,,等二维码的标准一草案在三维条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力一,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政设备,符号件成设备,己广泛应用于各类一维码应用系统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二维码不仅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据的管理,物流业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工业生产领域对生产的自动化管理年月,中因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全面开展我国条码技术创造了先决条件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几种常用的二维码,,,,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在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汀一《四一七条码》,理一《快速响应矩阵码》二维条码技术己在我国的汽车行业自动化生产线,零售业优惠票券银行汇票上得到了应用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第九届三次全体会议和全国政协第九届三次会议期间,在随行人员证件、记者证、旁听证上成功地应用了二维码技术,引起了与会代表和新闻届的极大关注香港特别行政区己将二维码应用在特别行政区的护照上。 目前,比较较流行的电子标签技术包括技术,技术,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指的是射频识别,一套完整的系统由标签,解读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当解读器遇见标签时,发出电磁波,周围形成电磁场,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微芯片电路,芯片转换电磁波,然后发送给解读器,解读器把它转换成特定的数据数据处理系统就可以处理这些数据从而进行管理控制是一个由可多到个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据传输络平台,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的网或网,每一个网络数据传输模块类似移动网络的一个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每个网络节点不仅本身可以与监控对象通信,它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除此之外,每一个网络节点还可在自己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和多个不承担网络信息中转任务的孤立的子节点无线连接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智能控件工北京邮电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将非接触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一一功能整合进一块单芯片,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开创了不计其数的全新机遇这是一个开放接口平台,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快速,主动设置,也是虚拟连接器,服务于现有蜂窝网络,蓝牙和无线设备条码技术包括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两种,其中一维条码技术己经相当成熟,在自动控制,商品流通和资料管理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二维码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其自身优势,二维码的应用前景也是想当的被看好技术,技术,技术都是依赖电磁波传输的无线射频标签条码技术和无线射频标签技术各有优劣,凭借各自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各行各业均有广泛的应用无线射频技术在标签容量,读取距离,高速读取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某些领域应用的很广泛,但是条码技术同样有着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一些领域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易用性对于条码来说,条码图像可以由手机,等多种设备生成,而且不仅可以在报刊杂志等纸张上印刷,还可以印刷在塑料,金属部件上,对印刷机器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条码的读取也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制作无线射频标签需要比较复杂的设备和技术,读取无线射频标签也需要专业的设备考虑到制作和读取两方面的复杂度,条码标签在易

C100二维码扫描器使用说明书V1.4

微光互联C100型二维码扫描器使用说明书 一:产品简介 微光互联C100二维码扫描器是北京微光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一代的二维码扫描器,设备采用铝合金整体设计,外观高端大气,扫描速度快,识别率高,同时各种硬件兼容性好,适应各种应用场景。目前广泛运用于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微信二维码支付、支付宝二维码卡券、微信二维码卡券、大型商务会议、电子票务、终端门店管理、电子政务、企业ERP管理、办公自动化领域、银行与医院排队机等,适用于各行各业提高工作效率之应用。 微光互联C100型二维码扫描器有USB和RS232两种接口设备,其中USB接口以模拟键盘方式输出信息,RS232以标准串口协议输出信息。产品操作简单方便,支持手机二维码,纸质二维码,金属二维码等各种介质上的二维码,同时与支付宝二维码、微信二维码等各种主流二维码系统兼容,产品适用范围广。 产品支持windows、Android、Linux三种操作系统,可以提供免安装嵌入式模组,方便各种设备嵌入式使用。

台式产品: 嵌入式产品:

四:产品使用 1、请选择需要的线缆插入扫描器底部的电缆接口; 2、将接口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到主机; 3、将电缆接至电源(如果需要)。 4、产品启动,将二维码对准扫描窗口,产品会将二维码中的信息将输出到主机。

五:参数配置 微光互联C100型二维码扫描器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各种不同参数的灵活配置。所有参数配置的二维码都可以自己生成(二维码下方的字符串就是二维码中的内容),更改配置的时候只需要用扫描器扫描对应的二维码即可。 1开始设置状态 进入设置状态 注:在设置状态时,不会输出扫码内容;要退出设置状态,请扫结束设置状态码 2QR码开关(默认开) QR码开 QR码关 3DM码开关(默认关)

二维码识别技术解析讲解学习

二维码识别技术解析

二维码识别技术解析 当你频繁和它照面的时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好奇:为什么用手机扫一下就会看到一个“花花世界”?二维码的颜色为什么是黑白相间的呢?这些不规则几何图形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常见的二维码上为啥三个角上有方块,这是三个定位点,图形旋转也不影响识别 要了解二维码的原理,我们先要来好好认识一下它。现在最常见的二维码是OR 二维码(OR是一种码制),我们便以它为例。 我们看一个二维码,最先看到的当然是几何图形。这些图形中,藏了不少重要的“部件”。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黄海平为我们做了详细分析。 首先,OR二维码的三个“角”上有三个方块,可别小瞧这方块,它叫位置探测图形。有了这三个点,不管是从哪个方向读取二维码,信息都可以被识别。即使将二维码图形旋转,也可以识别。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是四个角上都有方块呢?事实上,是可以设更多的点,但几何知识告诉我们,3点就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节省出的一个角可以嵌入更多信息。 另外,二维码上还有一些图形混杂在几何图形中,是肉眼看不出来的,比如定位图形和分隔符。定位图形就是图中连接三个位置探测图形之间的两根“线”,它的作用是决定二维码符号中模块的坐标,而分隔符的作用是将位置探测图形与符号的其余部分分开。也就是说,通过扫描能读取的数据信息在二维码中的位置是由定位图形和分隔符决定的。

还有两个图形肉眼也难以发现,位于左下角位置探测图形上面的是“版本信息”,每个二维码都有一个版本号,我们常说的V1.0、V2.0就是版本;包围在三个位置探测图形周边的则是“格式信息”,这指的是这个二维码采用的编码格式。 二维码为什么是黑白相间的 黑色表示二进制的“1”,白色表示二进制的“0” “我们之所以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能读出那么多信息,就是因为这些信息被编入了二维码之中。”黄海平说,“制作二维码输入的信息可以分成三类,文本信息,比如名片信息;字符信息,比如网址、电话号码;还有图片信息,甚至还可以包括简短的视频。” 数据信息是怎么被编入的呢?信息输入后,首先要选择一种信息编码的码制。现在常见的二维码都是以QR码作为编码的码制。 QR码是矩阵式二维码,它是在一个矩形空间内,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来进行编码的。我们知道电脑使用二进制(0和1)数来贮存和处理数据,而在二维码中,用黑白矩形表示二进制数据——我们肉眼能看到的黑色表示的是二进制“1”,白色表示二进制的“0”,黑白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条码的内容,以便于计算机对二维码符号进行编码和分析。 为了让我们更形象地了解,黄海平对信息“bcde”进行了QR编码(同时为了防泄露置入了密钥“a”,这是为了保护信息),这样经过编码,就出现了一个全部由0和1组成矩形的排列。由这个信息又生成了二维码。

二维条码扫描枪品牌型号选择

二维条码扫描枪品牌型号选择 二维码扫描枪摩托罗拉,霍尼韦尔品牌型号说明,根据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应用场所等,更多的产品参数,价格,找鸿兴永利! 1、摩托罗拉扫描枪型号 (1)摩托罗拉symbol ds6707二维码扫描枪 (2)摩托罗拉DS4208手持式二维条码扫描器 (3)摩托罗拉DS3578-SR坚固型无绳1D/2D图像条码扫描仪 (4)摩托罗拉DS3508-SR系列坚固型1D/2D图像扫描仪 (5)摩托罗拉DS4208-HC卫生保健用手持式二维扫描枪 (6)摩托罗拉DS6708通用型手持式数字成像仪扫描器 (7)摩托罗拉DS6878-HC卫生保健用无线二维扫描仪 (8)摩托罗拉DS6707-HC卫生保健用手持有绳二维成像仪 2、霍尼韦尔扫描枪型号: (1)霍尼韦尔Xenon 1900GHD影像式二维码手持扫描器 (2)霍尼韦尔1500g二维影像式条码扫描枪 (3)霍尼韦尔1902GHD无线二维影像条码扫描器 (4)霍尼韦尔1900GSR影像式二维码手持扫描器 (5)霍尼韦尔MS4980紧凑型二维影像条码扫描器 (6)霍尼韦尔MS7580 Genesis二维码固定式影像扫描器 (7)霍尼韦尔Vuquest 3310g 二维影像扫描器 (8)霍尼韦尔4800i工业二维扫描枪 (9)霍尼韦尔6300系列(6300dpm、6320dpm)直接零件标识(DPM)扫描枪 (10)霍尼韦尔1400g二维影像扫描器 (11)霍尼韦尔4820SF蓝牙无线二维扫描枪 (12)霍尼韦尔HHP-4600Q二维条码扫描枪 (13)霍尼韦尔1900HHD医疗专用二维扫描枪 (14)霍尼韦尔1902GSR无线二维影像条码扫描器 (15)霍尼韦尔4820i工业二维扫描枪已停产,代替型号为:霍尼韦尔1900GHD (16)霍尼韦尔MS1890二维扫描器已停产,代替产品为:霍尼韦尔1900GHD (17)霍尼韦尔MS1690二维扫描器已停产,代替产品为:霍尼韦尔1900GSR . (18)霍尼韦尔4600ghd二维扫描器已停产,代替产品为:霍尼韦尔1900GHD 应用二维条码扫描枪优势 1、投资较低。 2、二维条码可被识读器稳定读取(错误率低)。 3、可省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4、主系统对生产过程的指挥全面提升。 5、使生产全过程和主系统连接成为一体,生产效益大大提高。 2、生产供应链采集系统的应用 二维码分类:

二维码生成与识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题目二维码的生成及识别 何俊豪韩怀晓晋晓飞小组成员: 瞿诗华薛莉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第一章QR码简介 QR码是由日本Denso公司与1994年制定出来的一种矩阵二维码符号,它除了具有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可表示汉字及图像信息、保密性强等优点外,还具有超高速响应、全方位识别等特点。 QR码符号是由正方形的细小模块构成,分为功能区和编码区。功能图形包括位置探测图形、分隔符、定位图形、校正图形、格式信息、版本信息等,编码区域包括数据编码块和纠错码图形。普通QR码基本图形及区域功能对照图如图1.1所示。 图1.1 QR码基本结构 1.1 QR码的密度标识图形 位于两个“回”字标识符之间的黑白相间的条纹,用红色线标注的,这个区域可以用于确定QR码符号的像素方块的密度(即一个像素的大小),标识识别模块如图1.2所示。 图1.2 QR码密度标识图形 1.2 位置探测图形 位置探测图形由三个重叠的同心正方形构成,如图1.3所示。通过探测位置探测图形可以迅速的从背景图像中判断出QR码符号的大致位置。

图1.3 QR码探测图形 二维码定位就是找到二维码符号的位置探测图形,对有明显条码特征的区域进行定位,然后根据图形结构特征值对不同的条码符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通过QR码的定位图形,可以得到左上角位置探测图形的边界点和左下角位置探测图形的边界点如图1.4(a)所示,因此可以采用鲁棒性较好的算法拟合条码左边框,然后通过直线拟合得到条码的上边框直线。在此基础上构建直角三角形,寻找出图形中心,如图1.4(b)所示,并可以得到第四个交点,如图1.4(c)所示。 (a)确定左边界和上边界(b)确定探测图形中心(c)确定第四个交点 图1.4 条码图像初步定位流程 1.3 版本信息 QR码符号共有40种规格,版本1的规格为21模块×21模块,版本2为25模块×25模块,以此类推,每一版本符号比前一版本每边增加4个模块,直到版本40,规格为177模块×177模块。QR码的版本信息图形在整个二维码图像中的位置如图1.5所示,QR码最高版本40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图1.5 版本信息图形 1.4 纠错码 QR码具有“纠错能力”,即使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污损、折叠等现象,也可以自动恢复数据。这一“纠错能力”具备四个级别,级别越高,纠错能力越高,但是数据量也会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