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

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

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
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

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探究摘要:极简主义和日本传统园林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虽然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其利用简单素材表达深刻内涵的艺术根源是近乎一致的统一,因此二者的融合是现代艺术国际化的体现,是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缩影。

关键词:极简主义日本园林意境表现素材互换

一、极简主义园林风格的形成

从艺术的角度看,极简主义的形成主要是在上个世纪的中期,美国艺术家在绘画和雕塑领域形成了一种艺术风格,尤其是在雕塑领域的影响较为明显,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就在艺术的创造中消除那些形成幻觉的艺术手法,利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完成艺术表达的艺术潮流。在其出现以后,极简主义快速的由艺术领域渗透到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很快形成了极简主义的景观设计风格,在形式上追求最大化的简单构图,抽象艺术元素,利用夸张的几何图案来冲击观众的视线和思想,简单中充满了复杂,单纯中映射出神秘感。其追求简单、明了,更多的利用简单的艺术元素来构造一种系列化的感官冲击,提炼新的概念,摒弃传统与浮华,同时新型的技术、材料、手法也随之引入到园林中,使之成为了当代的园林艺术的一个主要流派。

二、极简主义的艺术特征

1、形式上的简化

极简主义的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利用简洁的几何体为基本形式

园林建筑的美学思想

园林建筑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现在中国园林建筑的靓影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虎、 ,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三、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 )。 “镜借” 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是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特殊风格与体系的造型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

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 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 其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如以十字轴线展开的坛庙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民居和宫殿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的园林建筑。不管哪种展 刚健、质朴的风格特色。 ②隋唐阶段。汉末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思想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使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传统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许多浪漫情调。至唐代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貌。宏伟、规整的都城,恢宏舒展的宫殿、坛庙,规模巨大、形制多

日本景观庭院——日式庭院的分类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日式庭院的分类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斥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禅宗美学也反对人工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纯粹自然的、单纯的材料,通过极为简洁、洗练的手法来营造空间,表现自然的无限与秀美,反应内心的空灵与冥思。这种追求自然与纯净的写意手法,构成了禅宗最为独特的魅力。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枯山水庭

日本庭陆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枯山水,也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枯山水庭也称石庭。 顾名思义,"山水"必有山有水,而"枯"则表示干枯,二者合在一起,看似予盾,殊不知,那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一种造园形式。所谓枯山水,其本质意义就是无水之庭,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它是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因其植物覆盖的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的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成壑的气势来。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在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思,通过石块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

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 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滥用夸张的巨石,显示主人搬运的力量。雄健的石桥和浓绿的苏铁,以及龟鹤形和蓬莱式岛屿综合地表达吉祥和繁荣。 京都的醍醐寺三宝院庭园是酷爱庭园的丰臣秀吉与寺院主持义演准后合作建造的庭园,园林为书院造庭园,即把池泉园林书院结合,大量布置景石的庭园。园中有一池三岛,有石桥、木桥和石桥,有泷口石组,置石达700余个,个个巨大无比,石名有守护石、藤户石等,池北为书院,书院前有观景平台,曲折进退,面对池边景石和桥梁。丰臣秀吉没等到工程完工就死于暴病,义演准后请当时造园名家贤庭继续营建,历时25年,终于江户时代的1623年完工。园中景石巨大,书院辉煌显出丰臣氏的武家气魄。 京都的西本愿寺滴翠园建于1583年,园中以沧浪池为中心,主体建筑飞云阁临水而建,高达三层,在一层可登舟而游,石组刚健有力,跨水建龟背桥,池边有醒泉(此字酉字旁)泉、艳雪林、啸月坡、踏花坞等十个景点。飞云阁临水手法显出与室町初期相承的关系,龟背桥显示了祈寿文化,沧浪池显出老庄文化,其余景点显出文人化倾向,表明桃山时代园林的从武家强健向世俗化、人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室町末产生的茶庭在这一时代得到发展,涌现了茶道六宗匠:村田珠光(1423-1502年)、武野绍鸥(1502-1555年)、千利休(1522-1591)、古田织部(1544-1615年)、小堀远州(1579-1647年)、片桐石州(1605-1673年)。千利休师从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的佗茶,成为桃山时代最伟大的茶道宗匠,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封之为茶头,他创立了草庵风茶室,应用于茶庭(茶庭也称露地)之中,提倡枯寂精神本位,用草庵茶室、飞石和圆形路线的茶庭布局。他的弟子古田织部,继承佗茶精神,提倡六分观景四分实用,用曲折路线增长游览路线,他的茶庭作品也大致形成于桃山末江户初。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摘要】园林是一种实现人们接触自然愿望的场所,体现着经过艺术处理后,大自然美的缩影;同时也承载着非常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日本园林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不仅从侧面反映了造园时期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信仰。 【关键词】日本园林、造园史略、造园理念、造园手法 1.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的造园文化 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日本传统的园林亦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日本园林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文化。在理念与思想上,日本园林多以大自然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 2.日本园林的造园史略 日本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其造园史亦据此而分成四个阶段。 2.1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2.1.1大和时代(300年—592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晋南北朝,大和国不断像中国派出使者,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提到了皇家园林的情况,其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和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大和时代的园林和中国最初供帝王权贵打猎游玩的“囿”有着同样的作用。 2.1.2飞鸟时代(552年—645年) 日本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从中国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在日本兴盛起来。 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 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日本书纪》 推古三十四年(626年)六月条,关于我马子宅邸园 池有如下记载“家于飞鸟河之傍,乃庭中开小池。仍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古代园林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古代园林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日本古代女皇卑弥呼派遣使者于汉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入汉称臣,中日关系史话从此开始,这些历史详载于中国的史书之中。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大成时代的园林。 从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源于中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从汉末到平安时期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年),期间655年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平安时代后期,停止派出汉使,以后又有恢复,但大不如前,日本人开始把中国文化进行日本化(也称和化)。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民间来往增加,以及中国学者艺人的东渡,日本造园技术又进一步提高。 古代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按中国《史记》记载,日本远古时代(约公元一世纪)曾有一百多个小国家,东汉公元57年,日本派使者向东汉王朝称臣,东汉光武帝赐之以“汉倭奴国王”金印,此印至今仍存。至公元三世纪,其中之一的大和民族在广袤的大和平原上兴起,经过多年征战,在公元五世纪,终于统一了日本,建立大和国。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掖上池心宫是孝照天皇(传说公元三至四世纪天皇)的皇宫,宫内有园池。矶城瑞篱宫是崇神天皇(传说公元二至三世纪天皇)皇宫,宫内有篱笆。泊濑列城宫是武烈天皇(年代未知)的皇宫,内有洲岛。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史记履中三年(公元403年)条下载:“天皇在余盘市的矶池中,造两只游船,携皇后妃子,浮泛其中。”显宗元年(公元485年)条下载:“举行曲水宴。”曲水宴指的是仿中国园林中在每天春天三月三上

解析明清园林美学思想

解析明清园林美学思想 从明中叶至清初,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市民力量的勃兴,冲决了以往礼法的堤防,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文艺的洪流,大江南北的私家园林蓬勃兴起,名园辈土,是我国江南园林蔚然成风、硕果累累的黄金时代。北方的帝王宫苑除发挥着皇家的物质优势,又嘬吮着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的乳汁,开始兴起一个皇家造园的高潮。 “绘画乃造园之母”。此时期私家园林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重诗话情趣,意境创造,贵于含蓄蘊藉,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此时期的园林代表作品可推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扬州影园,其审美特点是“接近自然”。园景的主体是自然风光,亭台参差、廊房婉转作为陪衬,这里寄托园主人淡漠厌世、超脱凡俗的思想,在物质环境中寓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苍凉廓落、古朴清旷是其美的特征。 无锡寄畅园主体是自然风光,其妙在“利用地形,巧于结合外因,冶内外于一炉,纳千里于咫尺”。借景使景观达到近水远山虽非我有而若为我备的境地。从文徽明所著《王氏拙政园记》可以看出拙政园是从“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出发,淡泊自然,故信步园内,眼前山林深郁,池水连绵,“滉漾渺弥,望若湖泊”,仿佛置身于纵横淋漓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园冶》著者计成所兴造的影园,更是匠心独运。首先巧于因借,不仅北借蜀岗,还将江南诸山“奔来眼底”;然园内山水能融汇于大自然之中,园内土丘作为远山的余脉经营,并引水从山中渗流而出,混假于真,真假难分,可称山水规划之“珍品”。这种旷达与超逸的园林审美观从明中叶一直延续到清初,至乾隆时,园林美学思想起了巨人的变化。由于清初大兴文字狱的结果,文人按照官方的文化标准多醉心于八股制艺,结果明代富有浪漫气息的文艺思想被窒息了,园林艺术创作形成了形式严谨、技术性强的一套程式。特别是在皇家园林艺术创作中,更表现了一种统一的风格,一种共有的审美倾向,如: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等。江南私家园林艺术也有着共同的艺术倾向:讲究形式美、技术巧,由顺应自然而发展为美化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追求外在的物质创造。其代表作为扬州园林,集中体现在瘦西湖,可称得上私家园林的总汇。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最后繁荣时期,号称“乾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构成意境的比较 谭岩 082102023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爱好自然、钟情园林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 喜爱山水林泉、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因此修建园林是一种社会性较强、极为普遍的艺术活动。中华民族的园林文化历史悠长,多国争相借鉴效仿,日本庭园就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但是两者毕竟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关键词:江南园林禅宗庭园书院式庭园园林意境 人类造园,其实是在造天堂。园林是人类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是寄托精神的宁静家园,是自己心目中的天堂。身处园林,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亭台楼阁山草花水,还有古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春光明朗之时,宾客雅集于“远香堂”,隐士品画,说古论今;秋风飒爽之夜,家人欢聚在“射鸭廊”,赏月听曲,同享天伦。在园林里,我们会看到情人月下相会,也会看到知己亭中对弈,更能体会到古人们诗情画意地生活在片片“城市山林”中。 我国的造园活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的商殷时代(公元前1600~前1100年)开始的。最初的形式是“囿”。从汉朝到清朝的2000多年里,皇家园林的营造大都要仿照“蓬瀛三岛”的山水构架形制,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神仙住的、长满了长生不老之药的地方。所以,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最理想的生活、工作与游憩场所。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结构,主要通过以下八个方面的营造要素形成。(一)山水创作: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基本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理论里,“山水”是园林地形的简称。地形整理是创造园林景观地域特征的基本手段。山、水、平地的布局,奠定了园林景观环境的基本轮廓。被塑造的山水地形,是一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统一的艺术形象。例如苏州的环秀山庄、狮子林,扬州寄啸山庄里的假山石桥等等。 (二)建筑经营:人类创造园林,是基于想生活在一种能经常与自然要素相联系的理想生活境域的实用要求。游憩建筑是园林中解决遮阴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的主要手段。为了能在园林中舒适的生活,建 筑便是不可缺少的造园因素。无论古今中外、皇家私家,莫不皆然。由于 建筑物在园林中山水花木等自然要素映衬下,显得轮廓分明,形象突出,容易成为观赏视线集中地焦点,因而常被作为园景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 如同颐和园“画中游”和拙政园“小飞虹”桥廊,全然由建筑和景物的配 合创造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与意境。 (三)植物配置:在大自然环境里,植物是最富于变化的景观因素,成为风景资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王洁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l0077) 【摘要】本文从美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及西方园林艺术的风格特点,力图对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艺术;美学思想;诗情画意 前言 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与自然之美,表现 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在中国,它常与建筑、书 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因 此,要研究园林艺术就一定要懂得其中的美学思想。 1.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独立成为 一门学科迄今不过270年左右。正因为是年轻的学科,处于发展 阶段,各家存有争议形成不同学派、体系。爱美之心,人皆有 之。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的概念涵盖远古 至今,因此,有了人类便有了美。随着人类物质生产不断向前发 展,美的领域被扩大,美的形态日益增多,人类审美经验更加丰 富,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近代文明促使人们向各领域深入细致 的探索、思考,当归纳出认识世界的哲学时,便有了审美经验与 意识的思索与反思。 中国美学思想源于先秦。西周末期,周太使提出和谐为美的 观点,作为美学智慧的灵光闪现,至少早于西方三百多年。而孔 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提出了“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论点。道家老子提出“大 音希声”、“大象尤形”等美学观点,较古希腊先哲早了一百多 年。先秦至两汉,儒家重善轻美的哲学伦理逐渐被强化。魏晋南 北朝时期,并未重蹈中世纪欧洲美学思想受神学束缚而影响发展 的覆辙。此时美不再被看作善的附庸,而是转变为重美轻善,美学思想疏远了政治伦理,与玄学、佛学的探讨相联系。至隋唐中 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追 求超脱人世烦恼,达到绝对自由,但不否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不 完全脱离世俗生活,幻想通过个体心灵、直觉、顿悟去达到一种 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如果说先秦两汉把美学思想作为形而上学 和伦理学问题进行研究,魏晋南北朝以后则转入了审美心理的探 讨。明代中叶到戊戌变法期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资产 阶级开始萌芽,出现了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倾向。美学思想呈现 和推祟唯真的自然之美,力求艺术独创,强调美与实用、功利的 思想不同,重视审美心理考察。五四运动后,美学思想走上了用 西方美学观点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道路。而使近代中国美学具有 独也形态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蔡元培,他对丁:美学的重视和美育的 提倡,使得中国美学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之路。 2.美学在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美学在I元I林艺术中的体现也称园林美,园林美学属于应用美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第四章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一、发展简史 第一时期:古代(飞鸟、奈良、平安) 池泉庭: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作为住宅形式的寝殿式庭园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 第二时期:中世时代(镰仓、南北朝、室町) 武家式造庭的手法,后又演变成书院式,规模上小些。禅宗的引入,山水式庭园、“枯山水”园、回游式山水庭园。 用立石表现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 用白砂、整形树拟水拟波,伏石和整形树拟岛拟船,以苔藓喻大千世界,以原地静观参悟形式达到境界。 第三时期:近世(桃山、江户) 茶道——茶庭,为了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园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类型。 “佗”是茶庭的灵魂,意思是寂静、简素,在不足中体味完美,从欠缺中寻求至多。 日本的茶道有“三千家”之说,它们是指京都的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茶庭的构成有垣塀(土围墙)、露地门、腰挂(用于休息的坐凳)、待合(用于等待的建筑)、蹲踞(用于茶客洗手的低矮洗手钵)、雪隐(厕所)、步石、石灯笼、水井、尘穴(尘壶,用于盛垃圾的地方)、躏口(茶客的出入口)、门口役石(出入口用于踏步、装饰、防滑的功能石)。 园林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路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盛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这一切都是为茶道所讲究的“和、敬、清、寂”。 日本最小的庭园叫坪庭。坪在日本是一个面积的计量单位,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坪庭的意思就是很小的园林。 坪庭另有一名字叫“壶”,在日语的发音中与坪的发音一样。中国有“壶中天地”的说法,也就是说体量虽小,但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别有一番天地。 第四时期: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手法多样化 枯山水、池泉庭、茶庭、西洋式庭园等 东京四大名园——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 日本枯山水双壁——龙安寺石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东庭 二、日本庭园的建造手法 1、筑山与野筋(山的坡度很小) 为了抬高主景石的位置;作为背景而不是主景 石组:指不加任何人工修饰、加工状态下的自然山石的组合。象征“山”;永恒不灭;精神寄托的象征。 须弥山石:单个景石。 坐禅石:两个一组的石组。主景石是上座石,巨大,表面平整,适于坐禅;配石称为副石,小巧,体态圆满,适于观望。 三尊石:立石(主人石、守护石)——释迦;伏石——左普贤、右文殊,象征佛陀与其两个弟子。阿弥山石、势至石、观音石。一高两低,一主两副,“品”字形的三石构图。 七五三石:十五个景石按三组形式配置。三组景石一般在苔地和沙地上,背后有树木背景。 龟石:一个龟头石、一个龟尾石、四个龟足石;鹤石:一个鹤头石、一个鹤尾石、两个鹤羽石。龟头石低于水中,鹤头石则高昂入空。在池泉园中,龟岛和鹤岛上还种有松柏等长寿的植物。 2、池、泷与遣水 3、中岛、出岛与岩岛 中岛、岩岛:全部浸于水中;出岛(半岛):一半入水的岛 蓬莱岛、龟岛、鹤岛 中岛、主人岛、客人岛 4、植物、亭、塔、园门、垣与塀 5、园路、步石、石灯笼、洗手钵石组和尘穴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特点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 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 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 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这 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 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 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 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 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要集中 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 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 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不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 取江南园林的特色,称为建筑山水宫苑。清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各地园林胜景 于一园,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园划分成为若干景区,每一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境和情趣。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有康熙 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文园狮 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等。 明、清时的私园多集中于扬州、苏州、吴兴、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明清 私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较有名的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拙政园、留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3—020602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史亦彬 (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园林艺术受到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以及绘画诗词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使中国园林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东方情调和诗情画意般的色彩。同时 也在中外交流中吸收7优秀的外来文化。 关键词:园林艺术;传统文化;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d01,TU855文献标识码:^ On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AestheticIdeasofChinese CIl函cGardens SHIYi-bin 中国三干多年悠久的园林历史,造就了精湛而又独具特色的园林技术与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设计思想的形成,深受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以及绘画、诗词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一、“天人合一”与“儒道互补”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在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 诸多观念中,“天人台一”的观 念是根本性的。在春秋战国时成 书的《周易》(亦称《易经》)之 中的“天人感应”、“道出于 天”等核心内容,即认为人类社 会是广大自然界的一部分。孟子 认为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就是说人 豹心、性与天这一自然规律本为 一体相通的。汉代董仲舒更进一 步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 _”馨专氅,,薹篓爹成了“天人苏州拙豉目小飞虹合’”的哲学思想。。‘一’。 《易经》中“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理论即人生的理即是天人的协调。总的说来“天人合一”这‘哲学思想,讲的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希望能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艺术思想、充满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感一隋。祟尚自然、寄’睛山水、主张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在三千多年前已经盛行。孔子有“智者乐水、仁省乐山”之说。把自然LⅡ水之美与人的精神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道家代表人物老庄是崇尚自然的先驱、提出“天地有大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力称颂大自然的壮美、把自然山水之美提到精神自由、心灵解放、物我超越的境界、认为清静无为、无欲、无念,才能保持一种澄澈的心境、从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种追求“天道”、“人道”同一的自然观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文人对自然山水的醉心和向往。明清时期苏南地区是还乡官宦、官场失意和遭贬文人“隐迹山林”的选择之地,一方小园,成为他们出_!!{三超世的精神绿洲。他们带着超尘脱俗的隐逸思想营造嗣林,作为寄情山水、隐居山林的世外桃源,在园林的建造上就表达…了寄情山水的心迹,追求的JF是“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 统思想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 征,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美学 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道家强调“无为”,崇 尚回归自然,儒家虽然看重的 是经世之术,讲究的是治国平 天下,但也强调亲和自然,孔 予所说的“智者乐水,t渚乐 山”,被历代士人们奉为至理 名言,作为论析风景的理论依 据:东晋王羲之就曾说游玩山 水是“取欢仁智乐”:唐韩愈 也称赞连州太~,建没风景是智仁之德的体现。此外,儒家思想强调的“礼”对于巾国同林艺术的发展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布局、园林建筑都要体现等级制度的“礼”:例如“天了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如此等等。砸作为个人生括环境要素的园林和风景建设,却是六朝时在道家崽想阐发个体精神时得以发展、升华为一种真正艺术品类的。从这一点上说,道家思想确实起了主导作用。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圣人之教,后世士人谁不对之尊崇有加?因而也同样推动着隋唐以下各个时期的园林与风景建设,没有这种推动,唐宋明清各代园林和风景名胜的繁荣是不可想象的。 二、佛教及其他外来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佛教传八我国之后,佛教的“样机悟道”,“隐性止 欲”等等理论和佛教经典中的“极乐世界”理想以至具体

日本园林史复习

日本园林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垣屏:园林中的土围墙. 2. 腰挂:茶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 3. 待合:茶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往往与坐凳结合成为待合腰挂. 4. 洗手钵:是茶庭中的显著标志,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通常为石制.茶道宗匠们皆有各自喜欢的样式. 5. 石灯笼: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用于殿堂献灯的变体,应用于园林中,较古老的还有铜灯笼. 6. 蹲距:在茶室附近茶客洗手用的低矮洗手钵. 7. 蹲距组石:是以蹲距为中心的一组功能石,包括距石,手灯石,佛石,疏水石. 8. 寄附:在茶庭外门口处用于客人整理衣物的场所. 9. 雪隐:茶庭中的厕所.砂雪隐:即在内露地中供旅客用的铺砂厕所.装饰大于实用性. 10. 躏口:茶室的出入口,用于客人进出. 11. 贵人口:躏口的一种,在门口设有两道障,用于重要客人出入. 12. 步石:在庭院中用于步行的石块,分为铺石,飞石,汀石和阶石等. 13. 飞石:大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很浅的一部分供人踏步. 14. 阶石:用于茶室门口的几块功能步石,由高至低,踏脱石,滴水石,蹬脚石,挂刀石. 15. 亭主石:在茶庭中园主为迎接客人所站立的功能石,在中潜门附近. 16. 客石:位于中潜门边的置石,每当茶会时,亭主(园主)欢迎客人对客人所站的功能石. 17. 乘越石:茶庭中在亭主石和客人之间用于装饰的景石. 18. 控石:茶庭步石或中潜门附近,用于景点的功能石. 19. 寂:茶道和俳沟中远离人间喧嚣,追求苍古和凄凉的美学境界. 20.

广缘:宽广的走廊,常作观赏园景之用. 21. 月见台:用于观赏园林或月亮的木平台,常有顶棚. 22. 枯池:无水的水池.有池形,无池水!池底常铺以卵石. 23. 远山石:庭院中表示为远山的石组 24. 伽蓝石:把寺院的柱础石用于园林中,作为飞石或洗手钵,上面有孔,可当水穴。 25. 中岛:在池泉园的水池中设置的最大的岛屿成为园林中心,故名。 26. 须弥山:佛教认为,世界以妙高山为中心,上居住有释天大帝,半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居住场所,北面黄金,东面白银,南面琉璃,西面水晶,日月在某周环绕,于是造国家以此为依据造石景。 27. 泷:即瀑布,在池泉园中为真山水,在枯山水中用白砂代替。泷口即瀑布,其做法固定。 28. 神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29. 遣水:平安时代引水溪流的做法,溪流常做成曲流形式。 30. 筑山:用土堆成假山。 二造园史 1.日本历史 古代: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 近世: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近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2.各时代园林特点 (1)大和时代(300-529年) 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风格。属池泉山水园系列,园中有游船。 日本园林一开始要素就较齐全,活动也很丰富,表明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2)飞鸟时代(593-700年) 池泉山水园系列: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庭园 此时期造园盛于大和时期,技术上来源于中国,内容上依旧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文化上受中国神仙思想影响,类型上皇家私家园林均出现。 (3)奈良时代(711-794年) 深受文化影响,正值中国的盛唐时期,中国的唐代文化传入日本,奈良城周围,兴建了大量中国式园林,以水为中心,有水池泉,水中有岛,池泉式庭园。规模法则更加规范化,比飞鸟时代更进一步,水池一面有厅堂,其余三面绿化规模不大,不可泛舟。例子:三条二坊六坪宅园 (4)平安时期(794-1185年)

日式庭院特点介绍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一)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注重在精神层次的塑造,追求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的领悟。哲学上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重写意,欲在方寸间引人暝思无穷。

景观元素搭配给人以自然的原生态之感 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力求自然

讲究意境 掩映有致,景深意远 规划布局力求含蓄、意境深远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 布局从整体感觉上讲,日本庭园很整洁,灌木修剪得很整齐,水面上露出几块踏脚石,

中日园林景观比较

中日园林景观比较 日式枯山水庭院中式山水庭院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虽同属东方体系,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其后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就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 地域与环境区别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近来日本又有学人提出森林文化的说法,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 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山水本质的意义中,中国园林水景取象是讲和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山景中,园池以外的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为母题,园池以内的则是以海外三神山为蓝本,而以园林的西北为山东南为水的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地形的模仿。此外,园林中除了山水的创造,还有路创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一、园林发展史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在公元五世纪,建立大和国。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 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 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林还有橘诸兄(684-757年)的井手别业、长屋王(684-729年)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别业等。不过,这些往日庭园皆成过眼烟云,埋入历史的尘土之中。 (四)、平安时代园林(794-1185年) 京都山水优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质肥沃,树草丰富,岩石质良,为庭园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汉上林苑营造了“神泉苑”。

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课题:浅谈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差异,浅谈中日园林之间的异同!本次研究的中心是中日园林的布局异同,他们之间的造园手法差异。让我们对中日园林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正文: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于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西亚,欧洲)的东方园林体系。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在认识、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索取。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然而,日本在受中国文化长期熏染和渗透的过程中,也不断经过自身的历史过滤和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下面就两国古典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作出比较和分析,并就其成因进行探究。 中日两国分属大陆文明和岛国文化。中国以山水为根本,山为骨,水为血,土为皮,木为毛。地大物博,材料充足,山体多为整块石材雕刻而成。国土广大本国的山川水岳本身就大,园林相对较大,多仿景。 而日本以池岛为根本,海为母,岛为家,木为衣。日本塔多不上人,

又国中高楼高阁少,视点低,所以浓缩景观,以适合人的视野。地少物薄,材料不足,多累石,铺沙。由于国土面积小,本土景物体量本身就小,使日本园林体量上较小,走向缩景。 中心:从根源上说,中心思想源于《易经》。儒家哲学不仅以“中庸”为上,而且在环境方位上也也以居中为上。从庭院的中庭、园林的中海、陈设的中堂,到布局的中轴和中心,“中”字在各个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把中的位与德的公和正结合时,就有了坐北朝南的规划思想。中心思想随《易经》和《中庸》等传入日本后,不仅在城市规划上,讲究中心,而且也应用在园林中。但由于两国的地理条件和物资不同,两国的中心布局采用的方式也各有千秋。从园林的中心布置来说中国园林视觉中心较强中心式园林中:以水、岛为平面中心,以山亭为视觉中心。平面中心与视觉中心通常不重合。多级中心山水建筑、亭岛皆可为中心,一般水池为一级中心,大岛或园中园为二级中心,其内的建筑为三级中心。且重轴线。平面中心较强。而日本园林的中心式园林中,以水、沙、岛、石为平面中心和视觉中心。平面中心与视觉中心重合。通常为一级中心,除山科南殿庭园、平等院阿弥陀堂庭园、桂离宫等有岛屿中建筑外,其他园林很少有。岛上只置石松等,且园的面积小,几乎没有园中园,所以也没有次中心。枯山水多数是以沙池中石岛为中心。 首先,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

建筑知识-日本园林景观设计

日本园林景观设计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日本的物质文化,也是日本民族风格的体现。具有东方禅特色的日本庭院景观源于中国文化,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景观相呼应的诗意景观.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日本的物质文化,也是日本民族风格的体现。具有东方禅特色的日本庭院景观源于中国文化,并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中国传统诗意景观设计的干式景观设计理念。运用简单的沙、石、水等材料和抽象的表现手法,表达日本庭院设计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 1在院子里造山 在日本庭院设计中,山地建筑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广,既有庭院中高大的假山,也有相对低矮的土山。当它以高山的形式出现时,通常的设计方法是在庭院深处建造一块岩石,通常是由不同形状的石头堆积而成。庭院中央的石头通常被称为守护石,也是最重要的石头。守护石的位置确定后,在其周围设计一个偶数的石头,组合形成瀑布状。院子里最大的树一般种植在护堤后面,从远处看树种以乔木为主要景观。假山一般是围绕树木展开,增加了造山的感觉。通常日式庭院的山地建筑形式不仅仅是江户时期的高大假山,还有很多比较矮的庭院。 日式庭院的建筑材料与中式庭院基本相同,主要由土、石、土、石组成。院子里的山和护堤是用整块石头或土石混合建造的,院子的其他

部分更多的是用山土建造的。石头在日式庭院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式庭院的设计中,石头很少直接堆成假山,通常是掺土掺石。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山体形态应尽可能接近自然山体。在造山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形状比较大的石头,在庭院中营造一种稳定的氛围。院内道路铺土、点石、柱石,形成石面与点的组合形式。 庭院中放置2块石头 石头是日式庭院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石头主要是装饰性的。庭院中的石头必须与庭院环境相协调,孤立的石头会变成缺乏人情味的孤石。只有将庭院之石与庭院内的植物等环境融为一体,庭院才有生命力。在日式庭院摆放石头的设计方法中,我们非常重视庭院的装饰。根据一定的地形和景观要求,根据岩石的形状和具体位置,形状上有一些分散、断续、高低、曲折和主次。日式庭院注重空间的水平关系,如果平面布局中岩石太低,会有水平拉伸的感觉。地面铺设的踏脚石是日式庭院中最常见的,最早的铺设在茶馆的空地上,以避免人们直接踩在青苔上,弄湿鞋袜,同时破坏景观环境。因此,根据庭院的整体设计,适当安排一些石条和瓷砖,以增加庭院设计的趣味性。 3庭院水管理 院子里的水有多种形式,比如蜿蜒的小溪给人安静的感觉,有瀑布的山给人刺激的感觉,喷泉作为流动的水景有节奏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日式庭院中的水出现了,在造型设计中非常重视水的形式。通常水的形态有半月形、心形、流水形,但也不必拘泥于这些固定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