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2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3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4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5 比较分析《喜福会》与《日用家当》中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冲突

6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

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9 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1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

12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

13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

14 从饮食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15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16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

17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18 杰克伦敦对马丁伊登悲剧的影响

19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20 论小说《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

21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22 On Chinese-English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kopos Theory

23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24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25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

26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

27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之比较

28 《紫颜色》中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解读

29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

30 解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

31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t of Love in Jude the Obscure

32 浅谈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33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34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3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

36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37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38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

39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4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隐喻的分析

41 浅析动植物词汇中的中英文化差异

42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43 曹禺与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悲剧观比较

44 浅谈英语“根据”表达法

45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46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47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析青少年的叛逆与成长

48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49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

50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

51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52 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主义运用

53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54 论小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5 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

56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57 从顺应论角度看劳伦斯小说中关于心理动机的语码转换

58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59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

6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61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62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

63 英汉拒绝语对比研究

64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65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

66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67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68 E-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

69 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70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

71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72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

73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

74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及对策

75 《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困惑

76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

77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78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79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

80 论海明威的反战思想

81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82 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

83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84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

85 《威尼斯商人》中宗教和法律的冲突

86

87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88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89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探究

90 论《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的口语化语言、幽默讽刺和地方色彩

91 《蝴蝶梦》中女主角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分析

92 动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3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94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95 从《暴风雨》看凯特?肖班的自由派女性主义思想

96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97 《福尔摩斯历险》所折射的英国侦探小说的要素

98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

99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家思想

100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1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10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3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0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5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

10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7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108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

109 从语言负迁移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的误译现象

110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111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

112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

113 毕业论文]比较《荆棘鸟》和《金锁记》小说中女性婚姻爱情悲剧原因

114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

115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116 精神的抗拒与皈依--浅析奥康纳《智血》中的信仰异化

117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比较

118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119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

120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

121 论促销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122 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意象解析

123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

124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25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英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以《IT狂人》为例

126 Emerson’s Ideas on Nature and Social Harmony

127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童话

128 消极商务信函写作策略

129 戏仿和影射—《洛丽塔》中的互文性

130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

131 中英习语文化异同及其翻译

132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

133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134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

135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

136 《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美国梦的分析

137 《浮生六记》翻译赏析—林语堂翻译策略研究

138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称谓语的翻译

139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140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141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42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143 汉英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异同

144 The Localization Strategy of Multination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Chinese Multinationals Overseas

145 文化因素对品牌翻译的影响

14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7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48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4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51 从《金银岛》看英国人的冒险精神

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3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

154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155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156 从自私基因论分析《伊索寓言》的寓意

157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

158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159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

160 试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观宿命论(开题报告+论文)

161 用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品特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房间》和《看管人》为例162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东西方爱情比较

163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164 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

165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分析

166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167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

16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69 走出精神的困境: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中维奥莱特的自我救赎

170 《红字》中不可缺少的珠儿

171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172 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

173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174 网络聊天缩略语的起源,特征,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175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17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7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

178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79 英汉网络缩略语对比研究

180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

181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182 《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183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184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

185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186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

187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188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189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90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

191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

192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193 亚哈与桑提亚哥人物的对比研究

194 从Salsa舞解析墨西哥人的性格

195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96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

197 小议约翰多恩的奇思妙喻

198 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

199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

200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

_李尔王_一部充满悖论的悲剧

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总第92期) 《李尔王》———一部充满悖论的悲剧 谢劲秋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收稿时间:2002-08-20 作者简介:谢劲秋(1964-),女,安徽合肥人,博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摘要:莎士比亚在其杰出悲剧《李尔王》中,充分运用悖论这一手法,通过在情节、人物、对话等方 面匠心独运的矛盾设置,深刻地揭示出人的神性和兽性的对抗与冲突,鞭挞了兽性,弘扬了神性,实现了永恒的“诗的正义”。关键词:《李尔王》;悖论;莎士比亚;神性;兽性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3)0120018204 新批评在20世纪40至50年代的英美文学界盛极一时,被尊为文学批评的范式。后虽逐渐衰落,但新批评所提倡和实践的立足文本的批评方法仍是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还给当代文学批评留下了一系列被普遍接受和运用的术语,如复义、悖论、隐喻等。尤其是被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 )视为“正合诗歌的用途”的悖论,它所具有的特征使之成为诗歌语言的基本原则,并在当代文学批评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悖论(Paradox )本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在《Bed ford 文学批评和术语辞典》中,悖论被定义为“一个表面上似乎自相矛盾的陈述,但仔细考察,隐藏在下面的真理便会凸现。”作为语言技巧,悖论以一种旁敲侧击的方式,以求取得意在言外的效果,暗藏于内的真理需要读者展开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去捕捉。悖论的特征是把不协调的矛盾的东西并置在一起。新批评把这一术语引入诗歌研究,在细读式文学批评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然而,他们把目光仅仅关注于诗歌研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悖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在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等方面,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从悖论出发探讨戏剧等其它文学作品也应该成为文学批评实践中又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拟从情节、人物、对话等方面入手,探讨莎士比亚是如何在其悲剧《李尔王》中运用悖论来刻划悲剧人物形象、深化悲剧主题的。 (一)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而他的戏剧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界。“他(莎 士比亚)似乎表现了文艺复兴思想中那种复杂对立 的特点,肯定和否定,热情和忧郁,信念和怀疑。”运用悖论实现其创作主旨是莎翁戏剧创作的惯用手法。他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的主题就是一个悖论———它既可看作是一出反犹太人的戏剧,也可以视为一部替犹太人伸冤的作品;而在《麦克白》中,悲剧主人公麦克白既是英雄,又是弑君篡位的野心家,他做了最没有人性的事,但恰恰在这个没有人性的人身上,我们发现了人性的光辉。莎士比亚戏剧的丰富性、深刻性、包孕性由此可见一斑。而《李尔王》在运用悖论方面堪称范例。 在莎士比亚写下著名悲剧《李尔王》之前,李尔王和他的三个女儿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莎翁打破传说的老格局,把主人公的遭遇写成巨大的悲剧,赋予剧本全新的意义。它描写了一个最基本的人类世界,超越了时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故事一开始,李尔王把王国一分为三,想通过“考试”,把国土赠与三个女儿。结果由于他的刚愎自用,虚荣骄傲,斥逐了真诚善良的小女儿考狄利娅,而把国土分给了两个花言巧语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但却遭到了她们无情的怠慢和抛弃。与此主要情节平行发展的还有一个次情节,即李尔王的大臣同时也是他的“影子”葛罗斯特和他的两个儿子的矛盾冲突。葛罗斯特受他的私生子爱德蒙欺骗,要抓住并惩罚他的亲生儿子爱德伽。李尔王和葛罗斯特违背自然秩序,颠倒善恶,混淆黑白,酿成了一系列的灾祸,他们都被赶到野外,受暴风雨的侵袭。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后,在与疯子、乞丐、大自然的狂风暴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Sonnet 18 铁冰译文 1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我该不该把你比作怡人的夏天? 2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你却比她更加可爱更加温情。 3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五月的娇蕊总是被狂风吹断, 4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夏天也只是一道短暂的美景。 5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苍穹的目光有时会过于灼热, 6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那金色的脸庞也常黯淡无光。 7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人间一切瑰丽终将失去秀色, 8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湮没于不测风云和世事沧桑。 9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但是,你常青的夏季永不消逝,10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你拥有的美丽也将永不折损, 11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或许死神的阴影会笼罩着你, 12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你却和这不朽的诗句千古长存。 13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只要人类还在呼吸、眼睛还在欣赏, 14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我的诗就会活着,令你生命绽放。 译注: 原诗每行10个音节,非常整齐。前人翻译时总喜欢使译文每行保持字数相同,这其实是一种作茧自缚,强求形式上的绝对整齐,往往限制了内容的完美。前人的译文常常有凑韵(为了押韵,用词勉强)、不流畅和用词搭配不当的毛病,其原因在此。更重要的是,英文原诗有着非常讲究的格律,每行都含有相同数量的重音节和轻音节,朗诵时每行所用时间基本一致;而对每行字数相同的中译文进行朗诵时,每行所用的时间则不尽相同,因为每行译文中所含有的虚词(如“的”、“地”、“了”,朗读时较轻声、短促)个数未必相同。因此,笔者的译文不强求每行字数相同,这样便将内容从形式中解放出来,得以更好地协调,且更利于押韵和用词的搭配。 此诗的翻译中,值得注意的几处是: 第3行:darling buds of May有人译为“五月宠爱的嫩蕊”,其实darling是“可爱的”之意,所以还是译为“五月的娇蕊”更好。 第4行:lease前人经常译成“租赁的期限”,令人费解,应该是“持续的时间”之意。此行的意思是“夏天持续的时间实在太短”,这样的陈述缺乏诗味。笔者将该行意译为“夏天也只是一道极短的美景”,化用了中文的习语“好景不长”,不但忠实原文,颇有诗味,而且于与第二行译文押韵自然。 第5行:一般认为该行中的eye of heaven是“太阳”的妙喻,因此前人常将此行译为“有时候天空的眼睛照得太灼热(或酷烈)”,这样保留了“眼睛”的意向,似乎很好,但从字面上看,

2018戏剧鉴赏尔雅课后答案

2018 戏剧鉴赏尔雅课后答案 1.1 戏剧学的概念 1.广义上来说, 戏剧学研究范畴包括任何() 。 A、人类戏剧现象 B、影视作品 C、社会文体活动 D、人类表演活动 答案: A 2.戏剧繁荣的必要基础之一是() 。 A、社会活动的频繁 B、经济活动的频繁 C、政治活动的频繁 D、内心活动的频繁 答案: D 3.以下活动中, 属于戏剧现象的有() 。 A、生日派对C、阅兵式 B D 、开学典礼 、上学放学 答案:ABC 4.戏剧概念产生于人类精神和情感的需要, 正是因为这种需要才会有戏剧的产生。() 答案:√ 5.“戏剧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不统一时, 进入了一种“角色”。() 答案:√ 1.2 戏剧的起源 1.各民族的戏剧在起源、发展、变化上的一致性, 反映了一种共通的本能 , 这种本能是 () 。 A、欣赏的本能 B、情感的本能 C、表演的本能 D、戏剧的本能 答案: D 2.以戏剧艺术、舞台艺术、创作演出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 。 A、泛化的戏剧艺术学 B、广义的戏剧艺术学 C、狭义的戏剧艺术学

D、强化的戏剧艺术学答案: C

3.以下对“仪式”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仪式是一种精神活动 B、仪式是一种社会现象 C、仪式最早是人与人的交流活动 D、仪式最早是人与非自然因素交流的行为 答案: ABD 4.实质上 , 戏剧是人类精神、情感、生活相互凝聚而成的社会活动。() 答案:√ 5.戏剧的目的在于对欣赏者进行教育, 而不在于促进欣赏者自我提升。() 答案:× 2.1 “巫术思维”时期 1.戏剧产生于哪一时期?() A、雅典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罗马时期 D、巫术思维时期 答案: D 2.以下关于巫术思维时期人类“扮演”活动的描述中, 正确的有 () 。 A、可能是一种生产方式 B、可能是一种生产活动 C、可能是一种理性思维 D、可能是一种文化本性 答案: ABD 3.戏剧艺术并非产生于理想科学, 而是产生于宗教崇拜。() 答案:√ 2.2 “巫术思维”两个规律 1.巫术思维建立的原则是接触率和 () 。 A、相似律 B 、相悖律 C、同化律 D 、顺应律 答案: A 2.伤害人的影像与伤害人自身具有同等效力, 这是巫术思想中什么的体现 ?() A、相悖律 B 、相似律C、顺应律 D 、接触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悲剧性质探究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悲剧性质探究 一直以来莎士比亚都是被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在英国的领军人物为世人传颂,所以从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角度来审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悲剧性质也许会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因此本文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与文艺复兴运动相联系来探究其悲剧性质。 经过总结我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具有四种不同的悲剧性质,并具有一定的顺承关系,现陈列如下: 《麦克白》:欲望悲剧; 《奥赛罗》:种族悲剧; 《李尔王》:生存悲剧; 《哈姆雷特》:命运悲剧。 一《麦克白》的悲剧性质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认识到麦克白并非一个专横、残暴的篡权者,他是一个高贵勇敢的苏格兰大将,他重视荣誉,藐视命运,无所畏惧,战功显赫。但当他站在旷远的荒原上看到雷电轰轰、云雾蒙蒙的壮观景象,又聆听着女巫们对他成为新国王的预言,对于刚刚得胜回朝的麦克白来说,他内心对于权势的狂野追求再也无法克制,一下子冲天而起——他要弑君篡位! 是的,一切都从此而改变,欲望席卷了他整个内心,他追随着内心欲望的驱使一步步走向毁灭。可当他站在权力之巅来审视自我时,他才幡然醒悟:“明天,明天。再有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的蹑步前行,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时间,不过是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人生不过是个行走的影子,是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戏子,登台片刻,便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他是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从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来审视,麦克白的欲望不正是文艺复兴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在极端下的表现吗?我想这也许就是莎士比亚的理性之处,他或许就是通过麦克白追求内心欲望的悲剧经历来警示世人个性的追求只能是在适度的情况下,无止的一味追求只会给自身带来毁灭! 二《奥赛罗》的悲剧性质 评价《奥赛罗》的悲剧原因显然离不开奥赛罗的黑人身份。联系到当时欧洲殖民主义的盛行,奥赛罗作为黑人的身份显然在以白人为价值核心的欧洲社会会有一种被排斥的状态,这种状态反应在奥赛罗个人的心理上就会很容易得导致其行为的极端的倾向性,所以悲剧的发生就会成为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因此我想也许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就是想通过以黑人作为主角而最终酿成悲剧来批判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很显然,殖民主义文化下的种族歧视将会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三《李尔王》的悲剧性质 对于《李尔王》这部悲剧,我以为莎士比亚俨然已经从对人性悲剧的批判中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宗法关系以及价值观的批判上。 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和人基于物质关系和功利主义基础上的商业关系摧毁了原有的宗法和血缘关系,传统的伦理道德在利益面前都变得不堪一击。或许莎士比亚正是基于此而创作了这样一部反映社会各个阶段伦常变换的境况,并最终通过李尔的死去以唤醒台下的观众,让他们来重新审视自身价值、重建自我和精神家园。

莎士比亚sonnet106及其翻译

SONNET 106 十四行诗第106首[英] 莎士比亚 When in the chronicle of wasted time 我看到往昔年代的史书- I see descriptions of the fairest wights, 对风流人物的详尽绘述,And beauty making beautiful old rhyme 美艳成就了古老的诗赋-In praise of ladies dead, and lovely knights, 赞翩翩骑士和绝代尤物; Then in the blazon of sweet beauty's best, 那么,这些对绝色的夸耀,Of hand, of foot, of lip, of eye, of brow, 手足与朱唇、靓眸与眉毛, I see their antique pen would have express'd 依稀这表述之古风笔调- Even such a beauty as you master now. 宛然你而今的潇洒风貌。 So all their praises are but prophecies 故所有的赞词,仅在预示-Of this our time, all you prefiguring; 预述你的一切,且系此时;And, for they look'd but with divining eyes, 而他们只是以慧眼瞩视,They had not skill enough your worth to sing: 却无力去歌颂你的价值。 For we, which now behold these present days, 而我们,见到了当今时代, Have eyes to wonder, but lack tongues to praise. 不由惊艳失语,目瞪口呆。 -by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附1]:卞之琳译本- 过往世代的记载里常常见到 前人把最俊俏人物描摹尽致, 美貌如何使古老的诗句也美妙, 配得上歌颂美女和风流骑士, 看人家夸赞美貌是怎样的无比, 什么手,什么脚,什么嘴,什么眼,什么眉, 我总是看出来他们古雅的手笔 差不多恰好表现了你的秀美。 所以他们的赞词都无非是预言 我们这时代,都把你预先描画; 他们却只用猜度的眼睛来观看, 还不够有本领歌唱你的真价: 我们呢,亲眼看到了今天的风光, 眼睛会惊讶,舌头却不会颂扬。 [附4]:屠岸译本- 我翻阅荒古时代的历史记载, 见到最美的人物被描摹尽致, 美使得古代的诗歌也美丽多彩, 歌颂着以往的绝世佳人,可爱的骑士; 见到古人夸奖说最美的美人有 怎样的手足,嘴唇,眼睛和眉毛, 于是我发现古代的文笔早就 表达出来了你今天具有的美貌。

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解析

智慧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已知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B A. 《罗米欧与朱丽叶》 B. 《亨利六世》 C. 《理查三世》 D. 《亨利五世》 2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莎士比亚曾在家乡的文法学校读书。 B. 莎士比亚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C. 莎士比亚所属剧团名叫“宫内大臣供奉剧团”。 D. 莎士比亚的家乡是英格兰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 3 【单选题】(5分)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表述错误的是:D A. 在莎士比亚成名前,占据英国剧坛的是“大学才子派”。 B. 英国戏剧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戏剧和中世纪道德剧的传统。 C. 文艺复兴早期的英国剧场设在客栈里。 D. 1576年在伦敦市郊建造的第一个公共剧院是环球剧院。 4 【单选题】(5分) 1608-1612年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主要创作的戏剧类型是C A. 喜剧 B. 悲剧 C. 传奇剧 D. 历史剧

5 【单选题】(5分) 以下有关人文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并不反对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财富 C. 莎士比亚的戏剧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 人本思想、民族意识、反基督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观念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C A. 在莎士比亚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看戏。 B.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 C. “大学才子派”的戏剧对莎士比亚有重要影响。 D. 莎士比亚生于1566年,去世于1610年。 2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 由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收集、编辑,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收入莎剧36部。 B. 朱生豪、梁实秋、方平是莎剧中译本的优秀译者。 C.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三时期转向传奇剧。 D.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一时期没有写过悲剧。 3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表述错误的是:C A. 莎士比亚由于生活所迫,才开始戏剧生涯。 B.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把人生比作戏剧、按照七幕来演出。 C. 莎士比亚属于“大学才子派”成员。 D. 在莎士比亚时代,职业剧团都会寻求大人物的庇护,受到庇护的剧团都会冠以庇护

关于莎士比亚作品常识的单选汇总及答案

单选 1.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opular comedy written by Shakespeare is ___. A. Romeo and Juliet B. Twelfth Night C. The Merchant of Venice D. As You Like It 2. Which writing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Shakespeare's pessimistic view towards human life and society in his late years? A. Tempest B. King Lear C. Hamlet D. Othello 3. Which one IS NOT one of Shakespeare's four tragedies? A. Romeo and Juliet B. King Lear C. Hamlet D. Othello 4. _____, the first of the great tragedies,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hakespeare's most popular play on the stage. A. The Merchant of Venice B. Hamlet C. King Lear D. Julius Caesar 5. Shakespeare has established his giant position in world literature with his ____ plays. A. 47 B. 27 C. 52 D. 37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illustrates the theme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8? A. The speaker eulogizes the power of Nature. B. The speaker satirizes human vanity. C. The speaker praises the power of artistic creation. D. The speaker meditated on man’s salvation 7. Which play is regarded as the best English comedy since

关汉卿及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对比

相隔百年的中外悲剧对话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13世纪,正值中国元朝开朝年间,一个自视为前朝遗民的汉族文人,在徜徉留恋瓦肆勾栏之时,创作了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战斗檄文式戏剧,他就是关汉卿。300年后,英国出现了一名集诗人与编剧的才能于一身的文艺复兴先驱,用华美而深邃的文字,丰满而传神的人物,紧凑而曲折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他就是莎士比亚。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让两个异时异空的戏剧家的著作名垂千古?下面将试着通过对两者悲剧创作特点的对比,一一揭示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分为三类:一,历史剧。这类剧目描写了历史上著名卫国英雄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批判了乖X暴戾的外族政权对汉族人民的压榨。剧目包括《单刀会》《西蜀梦》《单鞭夺槊》等。二,公案剧。这类剧目描写了一个个冤案错案,揭露了残暴和黑暗的政治社会势力对弱小阶级人民的压迫,表达了人民向往美好公平宁静生活的心愿。剧目包括《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等。三,爱情婚姻剧。这类剧目描写了妇女为爱情,与封建婚姻家庭制度斗争的故事,表现了女性在抗争中的智慧和胆略,体现了鲜明的美丑冲突。剧目包括《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等。 再看看莎士比亚,他的戏剧按照其创作年代的不同,亦可以进行相应分类:第一时期,历史剧和喜剧。作品主要有《亨利六世》、

《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等。第二时期,悲剧。作品主要有《哈姆雷特》、《终成眷属》、《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第三时期,传奇剧。作品主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在本文中,我想主要将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悲剧作为探究对象。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 作为中国戏剧家,关汉卿所受的创作理论和创作习惯限制远没有莎士比亚大。那时英国戏剧创作流行的是“三一律”的原则,即一个情节线索,一天时间和一个地点。古典主义的理论要求戏剧冲突集中,结构严谨。 然而,在遵循一个情节线索这点上,中国的关汉卿和英国的莎士比亚却是做到了巧合般的相似。更加有趣的是,关汉卿和莎士比亚的悲剧故事,时间跨度上又都比较长,而且频繁转换地点,一起违反了“三一律”原则。当然,对于中国剧作者来说,根本不存在“三一律”的束缚,所以关汉卿的在创作中,天马行空的随意驰骋,并不稀奇。而身居英国的莎士比亚,敢于违抗传统戏剧创作条例,则完全可以说是胆识过人了。正因为如此,莎翁的戏剧创作方法,才先后受到了风靡一时的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不屑和批评。 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采取了小高潮铺陈带动大高潮的手法,冲突非常集中。例如关汉卿《窦娥冤》中,窦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

Sonnet: A fourteen-line lyric poem, usually written in rhymed iambic pentameter. There are generally two kinds of sonnets: the Petrarchan sonnet and the Shakespearean sonnet. The Shakespearean sonnet consists of 3 quatrains and one couplet. The three quatrains are devoted to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one subject, paralleling in structure. The concluding couplet is actually the summary or comments made by the poet. One telling example is Sonnet 18 by Shakespeare. Soliloquy: It refers to an extended speech delivered by a character alone onstage. The character reveals his or her innermost thoughts and feelings directly to the audience, as if thinking alou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oliloquies is the part of Shakespeare’s Hamlet, beginning with the line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Conceit: Conceit is actually an extended metaphor. It refers to the comparison drawn between two startlingly different objects. The leading figure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 John Donne, makes a high use of c onceits in his poetic creation. For instance, he compares the souls of lovers to compasses. Imagery:A general term that covers the use of language to represent sensory experience. It refers to the words that create pictures or images in the reader’s mind. Images are primarily visual and can appeal to other senses as well, touch, taste, smell and hearing. Ode: A complex and often lengthy lyric poem, written in a dignified formal style on some lofty or serious subject. Odes are often written for a special occasion, to honor a person or a season or to commemorate an event. Two famous odes are Percy Shelley’s “Ode to the West Wind” and John Keats’s “Ode on a Grecian Urn”.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 William Shakespeare -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e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部分古英语实词含义: hath = have的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式 (is having) thy = your 你的 thou = 第二人称单数 you thee = thou的宾格形式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翻译版本: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测验答案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测验答案

————————————————————————————————作者:————————————————————————————————日期: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被誉为“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戏作家是()。A、索福克勒斯B、米南德C、埃斯库罗斯D、莎士比亚我的答案:C 2演员的舞台三要素为,动作、()和调度。A、语言B、思维C、形象D、立意我的答案:B 3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国修是()人。A、香港B、大陆C、台湾D、新加坡我的答案:C 4下列关于戏剧中“仪式”的表述错误的是()。A、仪式是知识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对宇宙的理解。B、仪式有说教作用。C、事物影响和控制着仪式的预期效果。 D、用于显露一种超自然力量。我的答案:C 5中世纪的()多取材于圣经上的故事,常于节庆纪念日演出。A、木偶剧B、喜剧C、悲剧D、宗教剧我的答案:D 6()是以“话”为媒介再现生活的剧种。A、哑剧B、话剧C、木偶剧D、皮影我的答案:B 7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含有强烈的()活动的痕迹。A、典礼B、殡葬C、祭祀D、庆生我的答案:C 8最初的人类戏剧活动是由()和狂欢行为转化来的。A、模仿B、祭拜C、意识D、仪式我的答案:D 9歌队以()和歌唱为其传情表意的手段。A、朗诵B、舞蹈C、念白D、对话我的答案:C 10认为伤害人的影像与伤害人自身具有同等效力,这是巫术思想中()的体现。 A、相似律 B、顺应律 C、相悖律 D、接触律我的答案:D

11从()这名戏剧家以后,古希腊戏剧逐渐走向衰落。A、忒斯庇斯B、欧里庇得斯C、索福克勒D、埃斯库罗斯我的答案:B 12戏剧以巫术思维时期的活动为雏形,而该时期人类活动的基础不包括()。A、极强的自信心B、控制和改变自然的欲望C、对生死问题的思考D、较为理性的认知我的答案:D 13为了娱乐而扮演发生在戏剧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哪个阶段()。A、第一个阶段B、第二个阶段C、第三个阶段D、第四个阶段我的答案:C 14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剧作着重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复仇心理,表达了对妇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的同情。A、《阿尔刻斯狄斯》B、《特洛亚妇女》C、《美狄亚》D、《希波吕托斯》我的答案:C 15米南德是古希腊“新戏剧”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A、《愤世者》B、《欧塞罗》C、《塞万提斯》D、《蛙》我的答案:A 16戏剧创造与欣赏离不开想象力,而想象力的丰富其实质是()的丰富。A、经验B、思维C、情感D、阅历我的答案:C 17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戏剧现象的是()A、生日派对B、开学典礼C、阅兵式D、上学放学我的答案:D 18当前戏剧不像戏剧的本质原因是()。A、个人意志的存在B、个人价值的存在C、个人意志的消失D、个人价值的消失我的答案:C 19戏剧欣赏基于信任,而信任又基于()。A、情感B、模仿C、观察D、体验我的答案:D 20对英雄人物承受灾难的意义的颠覆和嘲弄是()。A、是现代戏剧艺术的偶然现象B、是对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误读C、是现代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的本质区别D、古希腊戏剧的显著特点我的答案:C 21希腊神话中,宙斯化为公牛劫走欧罗巴的故事体现了戏剧中哪个题材的信息。 A、伦理-爱情 B、族别-性别 C、伦理-性别 D、族别-爱情我的答案:B

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导读

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导读 ——“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 前言 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和威廉﹒莎士比亚都是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简称为“世界读书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在每年的4月23日,各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 为了进一步激发我校师生的读书热情,享受读书的乐趣与收获,同时也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这位最伟大的英语作家,我馆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将开展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导读活动。 本次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导读我们将详细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主要作品、作品特色,并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重点推介莎士比亚的几部代表作品。针对我馆外文阅览室收藏的纸本外文资源,推荐关于莎士比亚的馆藏书籍,方便读者借阅。希望通过这次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的导读可以使各位读者加深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认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人物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 1616年4月23日),文艺复兴时期英 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是英国文学史 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他在欧洲文 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 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不但创作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悲剧,他的很多出喜剧也是在英国舞台上曾经上演过的所有戏剧中最引人发笑的。主要作品有《李尔王》(King Lear)、《哈姆雷特》(Hamlet,Prince of Denmark)、《奥赛罗》(Othello,the Moore of Venice)、《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等。此外他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和几首长诗歌。这些诗歌不只是单纯的叙述,而能触及人类本性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佳作。一般相信,莎士比亚的创作高峰期是在1585年到1610年这段时间内,但是确切的日期我们已经无法知晓。

悲剧《李尔王》的艺术特征探析

悲剧《李尔王》的艺术特征探析 悲剧《李尔王》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按照英国古老传说改编而成的。莎士比亚改变了这个古老传说的结局,使得这个平常的宫廷斗争故事成为了一部能够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精神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社会悲剧性。莎士比亚在创作这部著作时不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还巧妙地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一方面,使得这部戏剧的剧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又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没落。莎士比亚运用这种巧妙的创作手法使得这部戏剧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 一、深入刻画人物形象 莎士比亚在其文学创作中十分擅长塑造人物形象,在《李尔王》中更是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大多分为反面人物与正面人物两种。而在悲剧性作品中,正面人物又多为英雄式人物,他们热衷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理想。戏剧《李尔王》中的柯第丽霞便是这类人物,她外表朴素,但内心却很深沉。莎士比亚并未对其进行过多的细腻刻画,也没有太多的心理描写,而是从整体上展现柯第丽霞的内心情感,且通过与反面人物的对比展现其正面形象。在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莎士比亚并没有一味地强调他们的凶恶,他们也有一定的优点,这就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在戏剧《李尔王》中,不管是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都具有缺点与优点。例如,柯第丽霞虽然在整部戏剧中被视为理想女性,但她同时也具有冷漠无情的一面;贡纳梨和吕甘在剧中被认为是心地凶狠的女性,但她们美貌过人,正是这种美貌与罪行的鲜明对比,使得她们的形象更加丰富可感。这些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这部戏剧更富感染力。 二、结构布局并行交错 《李尔王》在结构上呈现出并行交错的特点。李尔王的二女儿里

莎士比亚sonnet18 原创赏析

李政颖13麻醉二班110520130082 When I first read this poem in our class,I feel strange that not only for it’s some grammers I have even seen but also the feeling of the poet can not be touched by me.However when the teacher sounded about this sonnet and played the video that someone declaimed it,I felt something choicest and miraculous that I have not had in my heart. In the first of this poem,it take “you”compare with summer,incredible,I can not image that how a human have a commonality with it.But I am wrong.We know that when the nature is in summer,the world is all around green that everything grow to thrive and luxuriant tree cover the sunshine,it is the best time of the nature life.The green and the colorful,the sun and the shelter make summer so beautiful that it is believed as a marvel.Nevertheless, “y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that “rough wins do shake”the scene, the period of summer is “all too hot a date”and sometime too hot due to the heaven shines.The miraculous marvel can not put the same level with “you”.If you want to write such a sentence you must have a strong imagination.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ourse untrimmed”.(That is said the summer’s beauty that can not compare with yours).But “you”can overcome these disadvantages.your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and your honor will be everlasting.Your are immortal,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rest in his shade,you are not going to die.You will get ensuring life in the poem while generation people is dying.You are live in the poetry described by the author,you exist in the poet’s heart also in ours though this expressive way,poem.----or you are the spirit of the poetry,you are the soul of human being. With this the poet is able to accomplish what many have done in poetry and that is to give the gift of an eternal life to someone that they believe is special and outshines everyone else around them. Perhaps it is because of a physical beauty that the speaker see, but I believe that it is more because of the internal beauty as seen in line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