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丝分裂学案

有丝分裂学案

有丝分裂学案
有丝分裂学案

“有丝分裂”自学指导书

【学习目标】

1、知道有丝分裂各期特点,掌握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2、了解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

【知识梳理】

一、细胞分裂的意义:

二、细胞分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有丝分裂

1、植物有丝分裂部位:

2、两个阶段(各时期特点)

DNA合成前期(G1期):

分裂间期DNA合成期(S期):

DNA合成后期(G2期):

前期:

中期:

分裂期后期:

(M期)

末期:

3、特征:

4、意义:

5

6)染色体、DNA 变化曲线(一个细胞核中)

思考:

思考:如果考虑一个细胞中呢?

【巩固练习】

1、选择题:

(1)根据叙述特点,进行相关选择

a )染色单体形成于 ( )

b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于 ( )

DNA

含量

每条染色体上DNA 2

1

c)纺锤体形成于() d)纺锤丝出现于()

e)DNA量加倍起始于() f)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g)纺锤丝消失于() h)染色单体分离于()

i)染色体平分为两组于() j)染色体明显出现于()

A、后期

B、前期

C、间期

D、末期

E、中期

(2)人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染色体46条,问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和DNA分别为()

A、46条和92条

B、92条和92条

C、23条和46条

D、184条和184条

2、简答题

(1)下图是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有丝分裂图像。

1)填写①~⑤各属什么分裂期: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从分子水平看,间期细胞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 ___。

3)细胞中明显出现染色体是在_____期,这时期的每一条染色体包括____ ____。

4)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最佳时期是 ___________期。着丝粒分裂是在___________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_期。

【最小作业量】

1、选择题:

(1)在兔子的精细胞核中,DNA 重量为4X10-12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骨髓

细胞核中DNA的含量为()

A、4X10-12g

B、8X10-12g

C、1.6X10-11g

D、3.2X10-11g (2)要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检验方法是观察()

A、染色体是否复制

B、是否出现细胞板

C、着丝粒是否分裂

D、是否出现中心体

(3)下列细胞中,属于暂不增殖细胞的有()

A、消化道上皮细胞

B、骨细胞

C、肝细胞

D、红细胞(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之比是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末期和前期

2、简答题

(1)下图为细胞周期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为止(用字母表示)。

2)表示分裂间期的曲线是___________段,此期的主要变化是_ _______________。

3)此曲线表示___________分裂中DNA的变化,由图可看出母细胞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含量是稳定的,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染色体变化曲线图。

(有丝分裂)公开课教案设计

课题有丝分裂课型复习课 教师李立杰班级12林二课时1课时 知识目标1、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3、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及应用各时期特征解题的能力。 情感 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 方法 问题引导、图形观察、总结归纳、讲授、视频演示、练习等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引入:植物从种子怎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下面我们就走近植物内部—— 细胞,看一下植物是怎样长大的。植物是通过细胞不断进行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 细胞体积再增大,植物便长大了。有丝分裂是植物体营养细胞进行最普遍的一种分 裂方式。那么什么是细胞的有丝分裂呢?它又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就共同学习这 部分内容。 一、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 1.有丝分裂定义: 2.归纳总结细胞周期:定义 分裂间期 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期 提问: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时期?(间期、分裂期) 从哪到哪是一个细胞周期?(乙到乙) 讲述:分裂间期占所用时间占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只占用了5~ 10%,充分说明了分裂间期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分裂间期为分裂期的做了 哪些准备? 请看图片注意观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 3.分裂间期: 学生回 答并完 成学案 1题 学生回 答并完 成学案 2题 学生回 答并完 成学案 3题

细胞增殖公开课教案

细胞增殖公开课教案 高三(4)班生物班 [展示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自主复习] 1、阅教材P111,归纳限制细胞生长的原因。 2、阅教材P112,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周期的概念。 3、阅P112—114,从分裂图像小结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并绘制DNA,染色体曲线图。 (参考“模块总复习”资料)。 [巡堂辅导] (略) [检查效果] 1、提问有关概念及原因。 2、请同学试划动物细胞分裂后期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DNA含量变化曲线图。[点拔提高] 1、细胞增殖—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以分裂方式增殖。 2、有增殖能力的细胞,从上次细胞分裂结束,经过生长,到下次细胞分裂结束所持续的时间。是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活动。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是细胞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不仅进行DNA 的复制,而且进行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成为有丝分裂期的准备阶段。有丝分裂通过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使分裂间期复制的DNA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使子代细胞保持亲代细胞的遗传特性。 3、播放植物、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详见课件)

4、播放有丝分裂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见课件) [当堂训练] (D)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C)2.在兔子的卵细胞的核中,DNA重量为4×1-12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骨髓细胞核中DNA重量为 A.4×10-12g B.8×10-12g C.16×10-11g D.3.2×10-11g (C)3.细胞在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前期或后期 B.中期或末期 C.前期或中期 D.后期或末期 (C)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 A.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两个染色体 B.细胞内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D.纺锤丝收缩,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B)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 A.出现染色体 B.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

(完整版)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类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 (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学情分析 高一级学生,生物基础较薄弱,课文阅读和读图分析能力较低,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减数分裂的本质,通过图像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 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染色体变异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果蝇染色体装片。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结合教具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四、教具准备:1.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图;3·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 五、学法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 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的学习,我们知道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形态是稳定的。从而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当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染色体的结构或染色体的数目可以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问:什么是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猫叫综合征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病因---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出示图:,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包括:

有丝分裂数量变化公开课教案

细胞的有丝分裂(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数、染色体与核DNA之比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在脑海中形成细胞分裂完整的图像,然后逐个分析其数量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生物,热爱生物,多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数,染色体与核DNA之比的变化曲线。 2、它们数量增减的具体时期判断。 三、教学内容 1、知识回顾具体内容见学案 2、数量变化研究(染色体数=核DNA数=2N=4) (1)染色体(2)核DNA(3)染色单体(4)每条染色体的DNA(5)染色体数与核DNA之比 (二倍体生物)形成表格(见学案) 根据表格内容绘出曲线图形

3、自我诊断试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讨论 答案展示:基础题:1、D 2、A 3、C 4、C 5、(1)f—k (2)b—c 或g—h (3)d—e 或i—j (4)c—d 或h—i (5)保持亲子代遗传物质的稳定 拓展题:6、B 7、(1)DNA的复制或染色体的复制 间期(S期)着丝点分裂(2)乙(3)8 1:2 有丝分裂中期 4、小结(1)、学习本节课的理论基础 (2)、数量变化的关键时期 (3)、图形变化的原因所在 四、课后作业 1、整理、背诵、抄写本节笔记内容 2、错题上作业本 五、课后反思与重建 1、牢记每个时期的图像及特点 2、关注数量发生变化的时期及特点 3、学会自己绘图,注意图形的工整 板书设计 题目: 1、知识回顾:(1)细胞周期(2)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特点 2、五大数量变化表格见学案 3、形成图像(常考坐标图)。在图上附件拓展内容 4、练习 5、小结 6、作业 7、课后反思与重建

高中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责任心播放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融合成受精卵、迅速发育胎儿以及分娩过程的视频,配有简短的语言加美妙的背景音乐, 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到新生命的由来,人这个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发 育的起点和过程,触及学生对生命责任观的情感,激发探究欲望,教师趁机。设置问题:①什么是细胞分裂?其实质是什么?②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什么?③ DNA 的主要载体是什么?④复制后的染色体 怎样实现平均分配? 2.动手游戏,均分“染色质”(线团)利用教师给各小组准备好的两种颜色的(黑色和红色)混合的毛线团(模拟染色质),请学生 尝试体验将线团中的线均分为两部分的难易程度,限时 1 分钟。3.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模拟活动学生体验到染色质平均分成两 部分很难,由此他们会有独立见解或大胆推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推测,各抒己见,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趁机提 出问题:①染色质要实现平均分配是否需要改变形态呢?②刚才我

们演示的染色体模型的运动是用手牵引着的,那么在细胞中有没有这样的结构牵引着染色体的运动呢?③染色体的运动仅仅局限在细胞核中吗?教师给予适当的资料背景:细胞核的直径为10um 左右 染色体的长度一般在0.5—30um)。 4.寻找证据,验证推测课件展示:1849 年,科学家霍夫曼斯特在其出版的专著中精确地记载了紫露草、西蕃莲科和松树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增殖过程,这些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核膜的消失;细胞中期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复合结构;细胞分裂后期两组染色体的产生;细胞分裂末期核膜的重新形成以及在两个子细胞中间出现细胞壁。学生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科学前沿的资料 中找寻和自己推测相吻合的证据。 5.分工协作,建构模型按照推测与获取的证据,利用模型中的材料,演示含有4 条染色体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动态变化,交流模拟的有丝分裂过程方案。提示要求:①白板代表植物细胞,材料中的染色体是已螺旋化的。②不需要模拟染色体的螺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