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媒介融合热词解读

媒介融合热词解读

媒介融合热词解读
媒介融合热词解读

2015年,广电十大热词

2015年,广电十大热词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智慧浪潮”,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面对智慧化的新浪潮,广播影视要把加快构建“智慧广电”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智慧广电”的本质是新兴信息技术与广电产业既有优势的高度融合,未来广电产业不但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更应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提供者。 打造智慧广电,从“功能”向“智能”升级,必将成为新常态。壮大内容优势,网络优势和管理优势。通过公众参与,不但可以扩大智慧广电的影响范围,同时通过参观者体验的即时反馈,能够进一步推动智慧广电的完善和发展。“智慧广电”已成为广电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智慧广电”已被提高到战略层面。面对电信固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电网络的智能化升级和互联网化转型,已成必然之选。 所谓HDR,即高动态范围(HighDynamicRange)。HDR 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让观众看到更多的东西,无论是阴影处还是高光处的细节,你都能看到。阳光将不会那么刺眼,色彩会更饱满和真实,色调的渐变也将更加细腻。总的来说,HDR

电视将呈现出更加自然和真实的图像。电视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将HDR看作是一项比3D或4K更重要的电视技术,继4K 之后,有人开始偏爱HDR了,并坚信,HDR节目制作和直播将成为下一个大事件。 相比4K集中关注于分辨率或是画面清晰度,HDR可以融合多重曝光,生成更加明亮、细节更加清楚的图像。通过移动摄像机的位置,可拍摄到大量高动态光照渲染图像。HDR 让每一帧画面栩栩如生,还原美丽而自然的色彩,实现了激动人心的视觉体验,让现场更加逼真。未来,HDR将推动UHD 及4K发展,国家广电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杜百川就曾表示,4K+HDR是“后高清时代”的重心。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康卡斯特消费者服务执行副总裁MarcienJenckes称从网络和技术角度来看,其公司现今已准备好分发4K和HDR内容。索尼正在积极地推动这一革新技术,将对旗下多款20154KU HD电视进行固件升级,以此获得处理HDR元数据和显示HDR图像的能力。 IP转换对推动广播行业最深刻的变革,IP与构建电视制作、播出和分配的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下一代无线电视广播、虚拟化主控和云播出、远程现场制作,还是4K U HD,IP技术都在最基本层面与所在这些先进技术交织在一起。 提到IP,不能不说ATSC3.0标准。在去年的IBC上,ATsC3.0

新媒体内容运营技巧如何写出好标题

新媒体内容运营技巧:如何写出好标题 作为新媒体运营者,标题取得好,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总要懂得一些撰写标题的套路,优雅地为产品引流。 如今新媒体内容运营越来越重要了,而且门槛也越来越低。如何让自己在新媒体内容运营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不断的去实践和创作。 今天跟大家分享13种取标题的方法。让你快速成为一名优雅的标题党。 作为一名APP设计师,学好这些,也可以让自己的设计的APP文案增添光彩。 1、如何体:标题里面包含“如何”2字的 如何体是有用性的最基本模式,文章的价值几何,如何体和即得收益相结合,挠到受众痛点。 标题形式可以模仿《技术型营销人必看:Airbnb早期是如何用Growth Hack获得更多用户的?》、《现代营销人进阶之路:如何从零开始成为营销技术专家(Marketing Technologist)》、《如何发邮件请求帮助,并获得超高回复率?》。 一目了然全文阐述了个什么问题,读者从标题就会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内容? 2、合集型 6种方法、5个建议、4个趋势。合集的好处,往往在于它的归纳总结性强,1篇抵单独看5篇。数字的堆积也给人冲击感和饱腹感。这种合集型文章读起来也比较轻松,因为文章被拆分了,有时看二级标题就能get到点。像《Airbnb告诉你如何用鸡肋换鸡腿:三种分享型经济的典型案例》这种,就比单独介绍一个Airbnb更丰富。另外,盘点、榜单也是一种讨巧的方法,如《【盘点】重磅推荐!2019年度互联网最装逼词汇榜单》。 3、带负面词汇的标题 比如:4个常见错误、5件你应该避免的事。这些负面词汇往往让人警醒,想一探究竟,见不行而内自省,通过一些错误的案例来获得启示。《如果你的简历石沉大海,看看这8个秘籍》、《关于故宫博物院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是不是比《8个简历制作秘籍》、《故宫博物馆的那些事儿》更让你眉头一皱,想点开文章来消除此时的负面情绪? 4、加一些修饰词 修饰词有2个作用: 让定义更明确、独特; 增加读者的情感强度。

新媒体运营应该掌握哪些基础常识

我们常说的几类运营岗位——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中,有那么一种,几乎包含了以上岗位所需的任一技能,可以说,做好它,就能做好运营中任何岗位,那就是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能力可以说是运营的基本功,就像所有的基本功能一样,是一旦打扎实,将会助力我们能力的指数成长。 无论什么形式的活动,其底层逻辑是相通的,而底层逻辑对应模块掌握得越全面,离成为运营高手也就越近,无论你是哪个行业的活动运营从业者,都可以从下文所列项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查缺补漏。 一、活动形式 1、活动形式的核心——是否明确活动目的

真的,这个模块以下的内容可以不看,但这条要刻在脑海里。 做活动时,第一时间反问“这个活动核心目的是什么?”找到答案再开始下一步。一个活动能同时满足好几个目的,但是,每个活动有且仅有一个核心目的,请千万要找到它,如果实在模糊,试着罗列出来,按重要性排序,或者直接向项目发起人确认。 举个例子: 每日签到,可能的目的是:用户活跃、用户黏性、带来交易等,当核心目的为用户活跃时,用户如何在最优先的页面、最短的路径完成签到,是设计活动时考虑的重点,当核心目的是带来交易时,给用户什么优惠、怎样设计能使交易最大化,就变为考虑的重点。 以上例子的表述,是让我们明白重点不同带来的差异,是活动设计时每件事情的重要顺序发生了改变,如果不清楚活动核心目的,可能会在活动开展的流程里,难以对A事项和B事项,进行精确的优先排序。 2、活动形式的核心——是否抓住人性弱点 选择活动形式的要诀是判断其是否抓住人性弱点,对,没错,竟然不是活动创意,我们一定要非常清醒,这是我们判断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指标。 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要做活动,前期头脑风暴出N个活动创意后选预期效果最大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哪个创意最能抓住用户的人性弱点。

浅谈新媒体运营

浅谈媒体运营 袁友平刚收到一位来自北京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副主编的提问,大概意思就是说他自己对新媒体很感兴趣,想从事新媒体相关的工作,但是没有工作经验,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 在网络上一定还有不少的人肯定也会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我写出来了,分享出来,以尽我之力说不定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呢?而且我自己也把这个思路从新梳理了一遍,也会得到加强记忆的效果。 1.对新媒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那位网友的情况是他对新媒体感兴趣,但是没有相关性的工作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始进入这一行,怎么入手去做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你对新媒体很感兴趣,这个是很好的开端,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其实在做任何工作之前,如果你有选择余地的话,尽可能的去选择自己擅长并且有兴趣的工作吧,这样才会把自己擅长的一面给展现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知道,新媒体工作其本质上还是媒体,而传播的媒介主要还是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为主。新只是在前面加了一个"新"字,这个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相对而言的,至于说这两者的区别我在这里就不讲了,不知道的话,可以去百度上找到。我不知道你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是如何定义的,如何理解的? 可能有人会说,新媒体不就是微信和微博嘛。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片面的理解。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比如我们看到的播客,YY,今日头条等等都是新媒体的渠道。在国内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微信和微博,在这里我就默认以这个为例了。 2.在做之前了解新媒体相关岗位以及工作内容是什么?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第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偶发(haphazard)。由于新媒体的UGC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所以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可以事先设定的程序。但新媒体不是。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内容。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没有涉及到“质”上。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达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所谓“颠覆”就是指这个。但事实上,去中心化这个态势是长久不了的。人类由于大脑接收信息的需要,会导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现。搜索引擎是极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征是个人化/个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显著的例子。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还有模板开发能力的话,还可以造就全世界只有他/她这一块的模板。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确有相当多的新媒体形式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这种个人化的特征,直接拷问着“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句式。换而言之,互联网,其重心开始由数据(信息)向人转变。 结合程乐华老师的说法,这种个人化直接带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 媒体形态 1 2020年4月19日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第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偶发(haphazard)。由于新媒体的UGC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因此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能够事先设定的程序。但新媒体不是。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内容。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没有涉及到“质”上。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示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所谓“颠覆”就是指这个。但事实上,去中心化这个态势是长久不了的。人类由于大脑接收信息的需要,会导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现。搜索引擎是极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征是个人化/个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显著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例子。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还有模板开发能力的话,还能够造就全世界只有她/她这一块的模板。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确有相当多的新媒体形式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这种个人化的特征,直接拷问着“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句式。换而言之,互联网,其重心开始由数据(信息)向人转变。 结合程乐华老师的说法,这种个人化直接带来了网络上的补充自我和补偿自我的出现。 偶发性和碎片化两个特征能够合力成为新媒体的第四个特点:连续的议程设置(continuous agenda-setting)。 议程设置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关于这个理论的讨论和补充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媒介不但能够告诉我们想什么,还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想(判断什么事情是重要的)。 3 2020年4月19日

盘点2019年上半年的网络热词

盘点2019年上半年的网络热词 1、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该词的出处是在抖音,最开始是一位最先网友评论,后来随着这句话的人增多,就开始变成网络流行语,这个句子包含着特殊的幽默、诙谐的含义。 2、雨女无瓜 这是一个谐音梗,与瓜没有关系,真意是“与你无关”。 出自于《巴啦啦小魔仙》中,游乐王子整天带着面具高冷地回复“与你无关”,可是游乐王子的方言口音听起来就是“雨女无瓜”! 这个看起来高冷神秘的词,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话不标准的发音! 3、品如的衣服 出自电视剧《回家的诱惑》里,男主洪世贤对他的情人艾莉说的话主要是为了引出“你好骚啊”这句话。 如果网友想吐槽一个人很骚,就会说一句“你怎么穿品如的衣服”。即使对方穿的衣服不骚气,但是只要有语言行动上的骚气感,都可以说“你怎么穿品如的衣服”。

4、OMG 带货王李佳琦,在录制口红试色时的口头禅,表示惊叹、惊讶、感慨的语气。 李佳琦在抖音上录制口红试色视频时,因为每一种颜色都非常好看,所以他在后面都会加一句“OhMyGod,我的妈呀,太好看了!”,“这口红颜色太美啦!”“爆款啊!”“那肯定买买买!”走红网络。 5、柠檬精、“我酸了” 柠檬精,也称柠檬人,网络流行语,是指很喜欢酸别人,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儿,都要膈应别人一下的杠精,后来延伸出“我酸了”。 这个梗是从电竞圈传出来的,主要形容的是WE战队的脑残粉丝,据说由于RNG获得了很多奖项,WE的粉丝就各种吐槽,还说过很多大冒酸味儿的话语,反正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6、盘它 现指多表现对某人、某事、物的喜爱,只想把它捧在手心里反复揉捏,也多用来指戏弄、针对某人。 该词出自《相声有新人》里孟鹤堂周九良的相声《文玩》,“干干巴巴,麻麻赖赖。一点都不圆润盘他!”。 7、硬核 简单地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很厉害、酷、彪悍、牛逼、刚硬、

《流量10W+新媒体文案自我修养》

《流量10W+新媒体文案自我修养》 要想遇到一只“熟练运用网络语言,能逗比能文艺,能高大上能无节操,能活学活用出口成章,各种文案顺手拈来”的适应性强文案狗,其实不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不过还好,你遇到了野生的我。 一只半路出家的野生文案狗,因为我的专业其实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不过,在上东家实习的时候我貌似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脉,迅速成为了一只活用中文系四大专业技能的文案狗。噢,差点忘了说,这四大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还有就是新闻学。今天主要想讲的主要是新媒体文案狗必备专业技能——广告/文案写作,当然要做好新媒体小编,你还要懂一点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 入正题,作为一只新媒体文案狗,最经常写的,我相信不是宣传介绍语,就是公众号文章一类的广告文案。广告文案的灵感怎么来?怎样才能写好短广告文案?标题怎样才能吸引人?小技巧分享给你: 01 积累一些唐诗宋词、成语。 在诵读分析唐诗宋词的时候,你会发现“炼字”、“写意”、“写实”的文字艺术对文案的写作巨有帮助。成语更加常用了,举个栗子,在去年范冰冰和李晨公开恋情的时候,做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借势营销竟然来自“高洁丝卫生巾”的微博——冰临晨下,我是不是要撤军了?其实这里的“冰临晨下”非常有内涵,它跟“兵临城下”有谐音联想,也引发了污污的画面感联想,简直是最内涵节操无下限的品牌文案。而古诗词的运用,在艺术品、绿色食品和地产营销等等的领域,应用就更广泛了,你懂的,我就不多说了。<( ̄ˇ ̄)/ 02

积累常用网络用语,平常聊天用起来啊! 每年都会有盘点各种热词的集合出现,这些新鲜词大多都来自ACG动漫或者热点新闻事件、营销事件等等。本人有个习惯就是看到不懂的词就去查(蜜汁微笑)。经常刷微博看段子看动漫,只要有一个段子、有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能够瞬间打动你,你就能默默记下来,万一改改就能用呢?不仅能引起联想,也很洗脑。说不看动漫的盆友,我反正觉得你们一定知道下列词语啥意思:“萌”、“正太”、“萝莉”、“腹黑”……我不信你朋友圈里没有人看动漫,不用否认哦,二次元词语已经直接或简介地影响到你的世界了,嚯嚯嚯。这些东西光记下来不行,聊微信的时候能不能用一下啊拜托!这样既能够增添聊天乐趣,也能够帮助你记忆啊!我反正老这样用,就问你怕不怕。吾儿,莫方,抱紧我。hhhhh~ 03 吃我一记安利,分享几个我常看的广告文案号 广告案例号:(欢迎补充) 顶尖文案YOPYS 创意文字坊 一条特立独行的广告 广告夜店 杜蕾斯 品牌策划(账号主体:上海工通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 经常翻阅有干货或者资讯的广告号,能够让你保持资讯的输入,更新自己的资源库,开阔眼界,有时候一点小灵感都能让你受益匪浅。当然如果有机会,经常跟那些广告业内的朋友取取经就更好了,他们干货可能更多。 04 进阶:关注行业动态、相关数据,建立个人资源库。 作为一只普通广告文案狗,以上三条足够你慢慢磨练了。但知道你不满足这

试论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

摘要:网络热词是当下一种重要的值得关注的传播语言,其正由社会方言向社会共同语演变,不仅促进了大众传播及话语权的多元化,而且其内涵及蜕变过程也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蕴含着草根文化的特征,为社会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热词传播之所以能够引爆全民参与和高度关注,是因为其打破了语言的传统与常规,体现出新的传播特征,明显地不同于其他语言和传播现象。一是在种种微传播现象中,网络热词由于更为浓缩,从而更直观、更典型地体现出碎片化。很多网络热词都凝练了一个新闻事件、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精神特征。因其形式的简洁、精炼、灵巧与新颖,网络热词的传播速度更快捷,时效性更显著。二是网络热词在词语形式上和内容与表达上,都不同于传统、常规的汉语语汇,也因自身的简洁、凝练、高度概括和深刻蕴含而具有巨大的表现力。三是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具有典型的平民化特征,呈现出创造主体多元化、造词心态开放化、表达使用草根化的大众文化色彩。四是网络热词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生活和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尚性,是时代生活的一部分,是时尚达人的自由选择。五是网络热词的传播带有鲜明的群体化特征,是在一定的人群和范围中广泛使用的语言;同时也是速食化的,带有鲜明的快餐特色,体现了当代文化的商业性和娱乐性特征。 关键词:微传播;网络热词;碎片化;草根化;群体化;速食化 索绪尔认为,汉语是一种重词汇、多词汇的语言,这是符合实际的。[1]155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的确是一种高度重视词汇的语言,中国古代虽没有自己的语法学,但它的词汇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唐兰在其《中国文字学》中指出,汉语常用基本词汇虽只有5 000多个,但复合词汇搜集起来会超过500万条。[1]156网络热词的出现,不仅显著增加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也使当前语言介质的传播有了新的活力与特征。 所谓网络热词,是指流行于网络的热门词汇。作为一种词汇,热词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现象,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网络热词是对当下约定俗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网上常用词的称谓,是一个内涵丰富、十分宽泛的概念,其还有“热词”“新词”“锐词”“网络流行语”等称谓。在对网络热词的相关界定中,与其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廖大国[2]对网络流行语的解释:网络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的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王婷[3]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创造的一种特殊话语,是网民作为话语生产主体自主创造出来的意义符码。所以,确切地说,网络热词是一种语汇,因为词语在语言学上通称为“语汇”。“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长度相当于语法上的词组或句子、而意义和用法上却相对固定的语言片断,即固定词组或熟语。语汇就是一种语言中的词和语的总和。由此,就形式而言,网络热词并不仅仅限于简单的“词”。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都可能形成热度而被广受关注,进而成为热词。从构成范围而言,小到词或词的构成单位,大到完整的句子,都可以构成热词。热词,既可以是“亲”“雷”“蚁族”“宅男”之类的字词,也可以是“我爸是李刚”“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且行且珍惜”“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之类的短语或句子。 如果说语言作为最早的传播符号在人类文明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迄今为止仍是最重要的传播符号和媒介,那么基于互联网、新媒体、微传播平台的新语言――网络热词――可谓汉语词汇的最新典范。网络热词由社会方言向社会共同语演变,不仅促进了大众传播及话语权的多元化,而且其内涵及蜕变过程也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蕴含着草根文化的特征,为社会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热词传播之所以能够引爆全民参与和得以高度关注,是因为它打破了语言的传统与常规,体现出新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其他语言和传播现象。近几年来,学术界相关研究虽然注意到了这种新语言现象的新特征,但并未能精准充分地将这些特征从语言现象的表层剥离、提取出来,尤其是对其解析还流于个例

新媒体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新媒体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一、新媒体简介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新在哪里,首先必须有革新的一面,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笔者认为后者更重要。单纯形式上革新、技术上革新称为改良更合适,不足以证明其为新媒体。理念上革新是新媒体的定义得核心内容,某某市场上那些以是否具备互动性来界定新媒体与否,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观点。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长期以来媒体主要分成四大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媒体称之为传统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席卷而来,霸气十足,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显然,与新媒体融合共同发展已成为必由之路。 1、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传媒界近年来兴起了一个热词,那就是新媒体,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呢?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

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化报纸、多功能手机等全方位出击,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存在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国新媒体发展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 A、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 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是传播方式不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新媒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B、新媒体的接受群体普遍化。 新媒体以锐不可挡之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新媒体的出现,直接“夺”走了相当一部分读者。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6亿,较2013年底增加42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同时,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相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小时。预计2015年中国网民将达到7.2亿,同时移动互联网网民将达到7.1亿。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人们摆脱了必须按点按固定节目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